跌倒坠床应急处置流程图

跌倒坠床应急处置流程图

精品文档跌倒/坠床应急处置流程图

.

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患者发生坠床/摔倒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 程 一、患者发生坠床/摔倒时应急预案 1、检查病房设施,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需要可以留陪护或让护士帮助。 2、当患者突然跌倒时,护士立即患者身边,检查患者跌倒情况:通生判断患者的神志、瞳孔、神经系统的相关症状与体征、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全身状况等,并初步判断跌伤的原因或病因,及时通知医生。 3、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患者,根据跌倒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者的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必要时遵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它治疗。 4、对于跌倒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严察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通知医

生,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受伤程度较轻者,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房,嘱其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6、对于皮肤出现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者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以0.5%碘伏擦洗伤口:出血较多或有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7、加强巡视,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稳定。 8、将病人跌倒坠床的经过、受伤情况与处理措施详细及时地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并交班。 9、向患者了解当时跌倒的情况,帮助患者分析跌倒的原因,向患者做宣教指导,提高病人的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跌伤,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与安慰。 10、立即报告护士长和科主任,汇报跌倒坠床的经过和受伤情况,记录事件经过,科室集体讨论坠床的原因及

防范患者坠床与跌倒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坠床与跌倒管理制度 1.每位高危患者在入院由注册护士完成坠床.跌倒的危险因素评估,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2.凡发生病人坠床与跌倒事件,无论有无后果均应填写“患者跌倒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3.坠床与跌倒评估要求:首次评估患者跌倒风险总分≥4分评估1次/周,待病情稳定,总分<4分,不在评估;病情变化随时评估.接受特殊治疗或特殊用药评估2次/周;病情稳定或转出时评估1次。 4.防范坠床与跌倒的安全措施 ⑴做好护理体检,对新病人或转科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对病人有一项或多项障碍及年龄大于65岁或<10岁,有头昏史,服用特殊药物(降压药.利尿剂等的病人应列入交班,重点巡视,预防跌倒。 ⑵对病人和家属进行防坠床、跌倒安全教育,病人和家属在入院须知上签名。 ⑶定期检查护理用具,确保功能完好。 ⑷病人视觉障碍、意识改变、术后麻醉未醒,小儿和活动不方便的老年人以及危重病人常规使用床栏,酌情请家属陪护。 ⑸凡系跌倒高危患者床边挂防跌倒标识;设床栏,病人床边设可及呼叫铃及必需物品。 ⑹提供安全就医环境,保持病房通道和病房走廊无障碍物;有充足的光线,清扫地面时在旁设醒目的防滑标志;有台阶地面用醒目颜色标志。 防坠床与跌倒的监控要求

1.凡评估分值为高危险者由科室护士长监控,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并在评估表单上确认签字。 2.若已发生跌倒事件,科室认真分析、整改,科内质控员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并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护理部不定期对全院防坠床与跌倒安全措施进行抽查,定期与不定期对发生跌倒的案例进行分析及预警,制定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患者跌伤与伤情认定报告制度 1.值班护士一旦发现患者跌伤,应及时启动跌伤护理应急预案,处置好患者,降低负面影响。 2.通知值班医师,并协助进行伤情评估认定,完善相关检查及记录。 3.根据伤情及时采取治疗护理措施,并安抚患者及家属。 4.科室按规定填写患者跌伤报告表应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上报程序如下: 值班人员→科室护士长→护理部→主管副院长或院长 5.护理部视情况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指导制定护理措施。 6.发生患者跌伤科室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置,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报告制度 1、患者一旦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时,当班医务人员应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由科室负责人立即汇报医务科,同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报表内容包括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及事后处置情况,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和采取的的扑救措施。医务科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后,制定整改措施;

患者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

患者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立即就地查看病人,了解病人病人。 2、报告医生协同处理,使对病人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 3、将病人抬上病床,检查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是否正常,是否由外伤(擦伤、肢体 骨折等。 4、遵医嘱予B超、CT检查,确定是否由内脏损伤或出血。 5、病人出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时,立即遵医嘱予输氧、输液、心肺腑复苏等 处理。 6、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安抚工作,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7、详细交接班,密切注意病人及心理变化。 8、将事情发生的经过及时、如时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应立即了解病人病情,做好相应 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填写意外事件报告单,并及时向护理部报告。 9、追床为病人住院期间影响病人身心健康、引发护理纠纷的不安全因素,严重者可加 重病人病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护士应树立安全放范意识、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对 可能发生坠床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制定预防与处理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10、坠床的高发人群。 (1)病情危重、手术后及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生活部能自理的病人, 11、坠床的危险因素。 (1)护士部了解病人病情及心理。 (2)未及时使用约束带等保护用物。 (3)健康宣教不力。 (4)病人运转、改变体位过程中未取保护措施。 12、坠床的预防措施。 (1)护士长组织科室全体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安全管理制度等法规文件,树立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高度责 任感。 (2)保持推车、约束带等用物性能完好,病房地面、走廊、卫生间等环境干净安全,对科室的环境、设施、护理操作等各个方面进行督查,对可能出现 的不安全隐患及时检查、落实整改措施。 (3)护士加强巡视病房,及时观察病人病情,了解坠床的高发人群,以采取保护措施。 (4)诶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安全防范指导,做好专科疾病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属的安全保护意识。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病人,指导其部做体 位变化的动作,以免因体位性第血压而导致虚脱。 (5)对精神障碍、的病人,留陪人并向其详细交代相关注意事项。 (二)处理程序 立即查看病人——通知医生——检查伤情——将病人抬至病床进一步检查 ——检测病情——对症处理——加强巡视——观察效果健康宣教——护理 记录——交接病情——报告护士长——填写意外事件报告单——报告护理 部

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

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 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 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动作缓慢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 4.给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测量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6.夜间应开启地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工勤人员拖地或打蜡后应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 7.中夜班加强巡视,必要时为病人准备床栏并拉起。 8.对服用特殊药物(如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和抗精神病药物者,加强观察。 9.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

患者跌倒、坠床后处置流程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护士应立即赴现场及时了解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医生赶到现场后,护士应

向医生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及伤情的判断。 1. 立即报告: a) 口头报告时间节点:发生或发现者立即(1小时内)报告护士长或当班主管护士、相关医生;当班主管护士接报后立即(1小时内)报告科护士长、科主任;科护士长接报后立即(1小时内)将该事件报告护理部分管副主任及相关职能部门汇报。 b) 书面报告时间节点:发现者8小时内完成并交予科护士长,科护士长在接单后的24小时内交予护理部。 2. 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或跌倒的经过,伤情与抢救记录。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防范制度与预防措施 预防 1、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对高危患者评估及预防策略的意识。 2、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处理流程。 3、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最大伤害及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指导高危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4、入院指导明确,让患者熟悉床单位和病房的设置,知道如何得到援助。 5、通过示范确定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 6、指导家属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已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5、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根据《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住院患者是否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如存在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床头挂“防坠床”标识牌,并做好交接班,评估总分值≥5分者确定为重点监控对象报告护士长。 2.提供安全就医环境,易跌倒处放置醒目防跌倒的警示牌等。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安全教育,易跌倒患者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3.对跌倒、坠床中、高危患者重点巡视并做好床旁交接班,做到班班重视。 4.对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使用床栏并有家属陪伴。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5.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有需要让护士帮助。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呼叫系统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6.一旦患者不慎跌倒或坠床时,即按应急预案处理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表》,逐级上报,一般24小时内上报,严重者应立即报告。 7.护士长要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发生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和

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IPSG.6)

1. 目的:落实预防措施减少跌倒/ 坠床发生率,提醒医院员工识别跌倒高风险患者,对工作中不安全因素 采取预防措施,保证患者安全,防止跌倒/ 坠床事件的发生。 2. 适用范围:针对所有院内的住院和门、急诊患者。 3. 定义:跌倒是指非预期情况下,患者身体的某部分接触到地面或其他低处。 4. 权利与责任:4.1全体员工:协助保持医院环境安全,防止跌倒的发生;对跌倒患者进行正确处置和汇 报。 4.2 护士:准确及时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并落实预防措施。4.3保洁员工:保持地面干燥,拖地或地面 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并及时处理解决。4.4护理部、医务科:对患者跌倒事件进行监控、分析并反馈,制定相关统一护理措施。 5. 标准:5.1门、急诊成人患者跌倒风险评估5.1.1各首诊护士、医生负责门诊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根据《门、急诊成人跌倒评估表》对每一位就诊患者进行评估,勾选一项或一项以上因素为高危跌倒患者。 5.1.2如评估为高风险跌倒患者,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在患者左胸口处贴“防跌倒”标识,采取跌倒 / 坠床预防措施。 5.2门、急诊儿童跌倒风险评估5.2.1根据《门、急诊儿童防跌倒评估表》对每一位患儿进行评估,勾选 一项或一项以上因素为高危跌倒患者。 5.2.2如评估为高风险跌倒患者,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在患者左胸口处贴“防跌倒”标识,并采取跌倒 / 坠床预防措施。 5.3住院病人跌倒风险评估 5.3.1所有住院患者入院,成人(>14岁)使用Morse 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估,儿童(≤14 岁)使用HDFS 儿童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新生儿(28 天以内)均为高风险患 者,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3.2Morse评分≥45分或HDFS 评分≥12分为高危跌倒患者,应在其床头悬挂“防跌倒、防坠 床”标识,在腕带上粘贴警示标识,并采取跌倒/ 坠床预防措施。5.3.3所有高危患者需签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高危知情及预防告知书》。 5.4 评估的时机 5.4.1门诊患者评估时机:门诊首诊护士、医生在患者就诊前进行评估。 5.4.2住院患者评估时机 5.4.2.1首次评估:患者入科后接诊护士立即评估,并在入院8 小时内完成记录。 5.4.2.2再次评估:高危跌倒患者,需每日进行再评估;非高危患者每周进行一次再评估。 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需再次评估:病情变化(如手术后,意识、活动、自我照护 能力等改变)、使用镇静、止痛、安眠、利尿、降压、降糖等药物时、跌倒后跌倒 风险因子发生改变时每天评估一次。每次评估后要在评估栏内记录评估分数,填写 日期、时间并签名。 5.5跌倒的预防 5.5.1门诊患者预防措施

【2020实用】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护理管理制度

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报告及伤情认定制度生效日期:2018年1月1日修订日期:2017年12月28日 为了更好地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最大限度的减少坠床与跌倒的发生,或患者在坠床与跌倒发生后将对其伤害减少到最小,特制定本制度。 一、做好患者坠床与跌倒的预防 (一)针对引起坠床与跌倒的高危因素,对患者进行坠床与跌倒的危险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施动态评估。 (二)根据评估情况,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高危患者将“防跌倒”或“防坠床”标识挂于床尾处,术后或长期卧床的患者第一次下床活动需由责任护士协助。 (三)将评估情况与预防措施进行详细记录。 二、患者坠床与跌倒的报告 (一)在第一时间如实做好记录,通知病区护士长。 (二)病区护士长须在24小时内电话上报护理部,一周内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明确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上交护理部。 三、伤情认定及处理 (一)伤情认定: 1.一级:不需或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擦伤、挫伤、不需要缝合的皮肤小的撕裂伤等。

2.二级: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处理、护理处置或病情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等。 3.三级: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的伤害程度。如骨折、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此伤害程度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过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 (二)处理: 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检查受伤情况,通知医师,同时加强巡视或通知家属留陪护。根据患者受伤情况,给予不同处理: 一级: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二级:根据伤情为患者实施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护理处置,加强病情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三级:1.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受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适当的搬运方法,并协助医师进行医疗处置。 2.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正确的搬运方法将患者转移至病床,严格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意识、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医院护理部

坠床跌倒应急预案演练

坠床跌倒应急预案演练 入院情景:(康复病区) 责任护士1手持病历,庄正婷推轮椅:黄叔叔你好,你现在入住的是呼吸内科,我们是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现在我给你介绍一下病区环境,这边是医生办公室,前面是护士办公室,走廊的尽头左边是洗漱间,右边是卫生间,我们是24小时供应开水,家属在打水时要小心烫伤,黄叔叔你的病房到了,你住的是2床,来我们扶你上床! 庄正婷推轮椅下! 1做坠床跌倒风险评估! a、黄叔叔现在我来为你做一下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b:好的; a:请让我核对一下你的腕带信息,您今年多大年纪了?B:60; a:您现在四肢活动怎样啊,还可以吗? b:还可以; a:我现在这样对您说话您能听清楚吗? b:能; a:您现在有没有老花眼啊? B:有; A:大概多少度啊? B:600度; A:您平时大便规律吗? B:规律; A:有没有大便带血的情况啊? B:没有; A:刚才为您测量了血压,结果为138/78mmhg,结果是在正常范围,请您放心,不必紧张,您平时在家服用的什么口服药啊? B:降血压的药 A:大概服用了多久啊? B:1年。 A:在这一年内您有过跌倒坠床过吗? B:没有。 A:好的,现在你的跌倒评分为4分,我们的总分为5分,现在您请看一下我们这个表!请问你是黄叔叔的女儿吗?麻烦你看一下这个表并并签字。 黄叔叔你现在属于是易跌倒人群!你所需的用品请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您的床头配有床头灯,如果你晚上要下床或者去上卫生间,您一定要开灯!床尾挂有防坠床跌倒标示时刻提醒你注意安全,呼叫器已为您放置床旁。 拉起床挡固定好床脚刹车,离开病房。

家属:家属交待,有事需暂时离开,并告知患者一定要注意安全,随后便离开病房; 患者:我突然想小便,然后自己翻身起床,结果我的脚打散散,没有站稳,噢豁,结果就摔倒在地上了; 护士A:巡视病房,发现病人坠床,呼叫器呼叫护士站,报告1床病人坠床,想做好相关准备。 护士B: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并启动坠床跌倒应急预案。然后联系家属,告知患者在下床时不慎摔倒,请立即回医院。护士A:推治疗车到病房,(治疗车上用物血糖仪,心电图机等等),医生到达病房,开始查体,询问患者病情。 医生:大爷您感觉哪里不舒服没? 黄大爷:就是觉得这里好痛。(摸着屁股) 护士A协助患者上床,为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做心电图, 护士b测血压、血糖。 医生:查看心电图,血压,血糖多少? 护士b:血压142/90mmhg,血糖7.8 医生:嗯,黄大爷现在生命体征都正常,面向护士交待:要进一步多观察。 护士点头:好的 护士A在床旁与患者沟通交待:黄大爷因为您行动不便,你下床上厕所或是下床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要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如果家属不在,您就请按床旁呼叫器呼叫我们,我们会全程协助您的。 黄大爷:点头应声 再次面对家属说:家属如果离开病区,请告知护士站一声,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患者家属:谢谢老师,因为我的疏忽大意,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多麻烦。 护士A:没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接下来我们将针对您的病情,进行一系列的治疗请您稍作休息。 旁白: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表上报护理部,科室负责人及时组织讨论,查找原因,总结经验,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减少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跌倒、坠床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图【精编】

跌倒、坠床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图 一、应急预案 1、立即就地查看病人,了解病人病情。 2、报告医生协同处理,使对病人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 3、将病人抬上病床,检查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是否正常,是否有外伤(擦伤、肢体骨折等)。 4、遵医嘱予以B超、CT检查,确定是否有内脏损伤或出血。5、病人出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时,立即遵医嘱予以输氧、输液、心肺复苏等处理。 6、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安抚工作,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7、详细交接班,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及心理变化。 8、将事情发生的经过及对、如实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应立即了解病人病情,做好相应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向护理部报告。 9、坠床为病人住院期间影响病人身心健康、引发护理纠纷的不安全因素,严重者可加重病人病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护士应树立安全防范意识、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对可能发生坠床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制定预防与处理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发。 10、坠床的高发人群。 (1)病情危重、手术后及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病人。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休克、极度衰弱病人。 (3)瘫痪、惊厥、婴幼儿、年老体弱病人。

(4)躁动、癫痫、视力障碍、精神障碍、不合作病人。 (5)自杀倾向病人。 11、坠床的危险因素。 (1)护士不了解病人病情及心理。 (2)未及时使用护拦、约束带等保护用物。 (3)健康宣教不力。 (4)病人转运、改变体位过狴中未采取保护措施。 12、坠床的预防措施 (1)护士长组织科室全体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安全管理制度等法规文件,树立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高度责任感。 (2)保持护拦、约束带、推车等用物性能完好,病房地面、走廊、卫生间等环境干净安全,对科室的环境、设施、护理操作等各个方面 (3)对于极度躁动病人,床旁设护拦,应用约束带约束肢体,并注意约束适当、加强局部皮肤检查、做好交接班。 (4)护士加强巡视病房,及时观察病人病情,了解坠床的高发人群,以采取保护措施。 (5)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安全防范指导,做好专科专病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及其家属的安全保护意识。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病人,指导其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因体位性低血压而导致虚脱。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5、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科护士长,并向业务部、护理部汇报备案。 6、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报告及处理预案 (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护士陪伴下进行。 (5)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开放病区)。 (6)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跌倒坠床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图

跌倒、坠床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图一、应急预案 1、立即就地查看病人,了解病人病情。 2、报告医生协同处理,使对病人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 3、将病人抬上病床,检查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是否正常,是否有外伤(擦伤、肢体骨折等)。 4、遵医嘱予以B超、CT检查,确定是否有内脏损伤或出血。5、病人出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时,立即遵医嘱予以输氧、输液、心肺复苏等处理。 6、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安抚工作,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7、详细交接班,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及心理变化。 8、将事情发生的经过及对、如实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应立即了解病人病情,做好相应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向护理部报告。 9、坠床为病人住院期间影响病人身心健康、引发护理纠纷的不安全因素,严重者可加重病人病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护士应树立安全防范意识、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对可能发生坠床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制定预防与处理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发。 10、坠床的高发人群。 (1)病情危重、手术后及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病人。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休克、极度衰弱病人。

(3)瘫痪、惊厥、婴幼儿、年老体弱病人。 (4)躁动、癫痫、视力障碍、精神障碍、不合作病人。 (5)自杀倾向病人。 11、坠床的危险因素。 (1)护士不了解病人病情及心理。 (2)未及时使用护拦、约束带等保护用物。 (3)健康宣教不力。 (4)病人转运、改变体位过狴中未采取保护措施。 12、坠床的预防措施 (1)护士长组织科室全体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安全管理制度等法规文件,树立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高度责任感。 (2)保持护拦、约束带、推车等用物性能完好,病房地面、走廊、卫生间等环境干净安全,对科室的环境、设施、护理操作等各个方面 (3)对于极度躁动病人,床旁设护拦,应用约束带约束肢体,并注意约束适当、加强局部皮肤检查、做好交接班。 (4)护士加强巡视病房,及时观察病人病情,了解坠床的高发人群,以采取保护措施。 (5)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安全防范指导,做好专科专病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及其家属的安全保护意识。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病人,指导其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因体位性低血

跌倒坠床风险管理规范

附件1: 跌倒∕坠床风险管理规范 一、评估风险说明 (一)评估人群:新入、转科、病情变化、使用易致跌倒药物的患者应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二)高风险范围 1. 手术后24小时内的患者(儿)和产后24小时的产妇。 2. 手术室和ICU的患者。 3. 其他: (1) 产科:产科合并“重度子痫前期”或“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产妇。 (2) 儿科(存在下列条件之一者):①4个月至3岁的患儿;②神经系统诊断的患儿;③脱水(中、重度)的患儿;④心脏病的患儿;⑤存在氧合功能(SPO2 92%)的患儿;⑥贫血的患儿;⑦步行需要辅助的患儿。 (3)其他(存在下列条件之一者):①各种疾病导致疼痛评分在3分以上的患者;②70岁以上的患者;③成人MORSE评分≥45分的患者,儿童专用评估表评估≥2分的患儿。 二、实施措施 (一)非高风险患者:实施“跌倒/坠床基本预防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对患者及(或)家属的健康教育,其内容包括: (1)环境:①熟悉环境;②锁住病床轮子;③患者在床上时随时都要拉起床栏;④使用床头及厕所呼叫铃;⑤需要的物品(水杯、尿壶等)放置妥当,

保持走道通畅;⑥儿科家属正确使用婴儿床及抱新生儿的方法。 (2)人:①家属勿与患者(儿)共睡一张床;②下床时缓慢坐起,在床缘摆动双脚约3-5分钟,无不适反应后再缓慢下床;③如厕、沐浴、入开水房时小心地滑,善用扶手,并注意门槛;④选择合适的衣服与防滑鞋,穿适当大小的服装及鞋子,勿打赤脚;⑤患者及探视者带的孩子,勿爬窗台、椅子等; ⑥患者照顾者发生变化时,及时将医务人员指导的防跌倒/坠床措施转达给新的照顾者。 2.及时处理地板湿滑等情况。 3.及时清除使用后的仪器、设备。 4.定期检查环境和设施情况是否完好(病床、轮椅、推床等)。 5.夜晚或光线暗时开启夜灯。 6.转运患者(儿)时拉起车床床栏,系好轮椅安全带等。 7.更换照顾者后再次进行防跌倒/坠床的健康教育,并有记录。 (二)高风险患者: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表中选择措施,其后每周至少评估一次,具体措施如下: 1. 跌倒∕坠床风险基本预防措施。 2. 与患者及其家人共同讨论适用于病人的防止跌倒/坠床的防护措施。 3. 有“防跌倒/坠床”的标记。 4. 告知患者及家属切勿自行下床,应随时有人陪伴与扶持,并使用手杖及助行器。 5. 患者治疗、检查时,由相应人员搀扶患者上、下床。 6. 遵医嘱给予肢体约束固定。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一、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5.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二、处理流程 1 2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 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

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给婴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 6.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7.夜间应开启地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工勤人员拖地或打蜡后应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 8.中夜班加强巡视,必要时为病人准备床栏并拉起。 9.对服用特殊药物者(如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加强观察。 10.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 二、处理流程(图1) 第三节患者坠床或跌倒的伤情认定制度和处理流程 一、制度 1.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护士应立即赴现场及时了解发生跌倒或坠床的 经过,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 2.医生赶到现场后,护士应向医生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 行救治及伤情的判断。 3.医生到场后应立即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神志、意识等生命体征, 并根据患者的伤情实施必要的体格检查,以便对其伤情做出初步的判断。4.如病情许可,护士和医师可将病人移至病床/推车,并进行后续治疗及必要的 辅助检查和检验。 5.执业医师应当依据患者的情况,结合检验、检查结果,依据《医疗事故处理 条例》、《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患者的伤情如实、科学、合理地作出轻、中、重程度的判定;必要时请相关的科室医生会诊,共同判断患者的伤情。

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IPSG.6)

1.目的:落实预防措施减少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醒医院员工识别跌倒高风险患者,对工作中不安全因素 采取预防措施,保证患者安全,防止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2.适用范围:针对所有院内的住院和门、急诊患者。 3.定义:跌倒是指非预期情况下,患者身体的某部分接触到地面或其他低处。 4.权利与责任: 4.1全体员工:协助保持医院环境安全,防止跌倒的发生;对跌倒患者进行正确处置和汇报。 4.2护士:准确及时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并落实预防措施。 4.3保洁员工:保持地面干燥,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并及时处理解决。 4.4护理部、医务科:对患者跌倒事件进行监控、分析并反馈,制定相关统一护理措施。 5.标准: 5.1门、急诊成人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5.1.1各首诊护士、医生负责门诊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根据《门、急诊成人跌倒评估表》对每 一位就诊患者进行评估,勾选一项或一项以上因素为高危跌倒患者。 5.1.2如评估为高风险跌倒患者,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在患者左胸口处贴“防跌倒”标识,采 取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5.2门、急诊儿童跌倒风险评估 5.2.1根据《门、急诊儿童防跌倒评估表》对每一位患儿进行评估,勾选一项或一项以上因素为 高危跌倒患者。 5.2.2如评估为高风险跌倒患者,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在患者左胸口处贴“防跌倒”标识, 并采 取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5.3住院病人跌倒风险评估 5.3.1所有住院患者入院,成人(>14岁)使用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估,儿童(≤

14岁)使用HDFS儿童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新生儿(28天以内)均为高风险患 者,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3.2Morse评分≥45分或HDFS评分≥12分为高危跌倒患者,应在其床头悬挂“防跌倒、防坠 床”标识,在腕带上粘贴警示标识,并采取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5.3.3所有高危患者需签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高危知情及预防告知书》。 5.4 评估的时机 5.4.1门诊患者评估时机:门诊首诊护士、医生在患者就诊前进行评估。 5.4.2住院患者评估时机 5.4.2.1首次评估:患者入科后接诊护士立即评估,并在入院8小时内完成记录。 5.4.2.2再次评估:高危跌倒患者,需每日进行再评估;非高危患者每周进行一次再评 估。 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需再次评估:病情变化(如手术后,意识、活动、自我照护 能力等改变)、使用镇静、止痛、安眠、利尿、降压、降糖等药物时、跌倒后跌倒 风险因子发生改变时每天评估一次。每次评估后要在评估栏内记录评估分数,填写 日期、时间并签名。 5.5跌倒的预防 5.5.1门诊患者预防措施 5.5.1.1家属全程陪同(必要时在外等候) 5.5.1.2意识障碍者,必要时给予保护。 5.5.1.3头晕、头痛时避免活动,在候诊时多休息,做好提前看诊安排,行走时必须他 人搀 扶。 5.5.1.4正确使用辅助器并做好安全防护。

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及预防措施

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及预 防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及预防措施 一、处理预案 1.立即赶到患者身旁,了解患者病情。同时通知医生迅速查看患者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 2.受伤程度较轻者,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3.皮肤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出血者进行压迫止血、清创包扎;必要时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4.疑有骨折、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伤情采取适当搬运方法;协助医生进行辅助检查。 5.患者出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时,立即遵医嘱予以输氧、输液、心肺复苏等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6.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7.及时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应立即了解患者病情,做好相应处理。必要时护士长应向上级主管领导领导汇报(夜间通知医院总值班)。 8.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详细交接班,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及心理变化。 二、跌倒、坠床的预防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树立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2)做好患者及家属宣教工作,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3)保证护栏、约束带、推车等用物性能完好,病房环境整洁、安全,对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及时检查、落实整改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1.病房内有充足的光线?2.地板干净、不潮湿3.危险环境有警示标识4.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移开

安全防范措施:1.有高危跌倒患者的标识2.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确保其安全。3.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位置。4.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及长短不合适的裤子,鞋底应防滑。5.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6.当患者头晕时,确保其在床上休息 (4)评估患者潜在跌倒/坠床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5)对于有跌倒危险的患者,保持病区地面清洁干燥,地面湿滑时需出示警示牌;保持病房通道畅通;各种设施指定位置摆放,电线卷好;走廊通道安装固定扶手,定期检查扶手的稳定性。 (6)对于有坠床危险的患者,床尾有醒目标志;确保患者可以随手触到呼叫器病床高度适中,固定良好;昏迷、烦躁、偏瘫、年老体弱等患者使用床挡或安全带,专人看护。 (7)加强病房巡视,做好生活基础护理及健康宣教,认真交接班。

跌倒坠床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图

跌倒坠床应急预案与处 理流程图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跌倒、坠床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图一、应急预案 1、立即就地查看病人,了解病人病情。 2、报告医生协同处理,使对病人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 3、将病人抬上病床,检查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是否正常,是否有外伤(擦伤、肢体骨折等)。 4、遵医嘱予以B超、CT检查,确定是否有内脏损伤或出血。 5、病人出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时,立即遵医嘱予以输氧、输液、心肺复苏等处理。 6、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安抚工作,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7、详细交接班,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及心理变化。 8、将事情发生的经过及对、如实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应立即了解病人病情,做好相应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向护理部报告。 9、坠床为病人住院期间影响病人身心健康、引发护理纠纷的不安全因素,严重者可加重病人病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护士应树立安全防范意识、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对可能发生坠床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制定预防与处理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发。 10、坠床的高发人群。 (1)病情危重、手术后及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病人。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休克、极度衰弱病人。 (3)瘫痪、惊厥、婴幼儿、年老体弱病人。

(4)躁动、癫痫、视力障碍、精神障碍、不合作病人。 (5)自杀倾向病人。 11、坠床的危险因素。 (1)护士不了解病人病情及心理。 (2)未及时使用护拦、约束带等保护用物。 (3)健康宣教不力。 (4)病人转运、改变体位过狴中未采取保护措施。 12、坠床的预防措施 (1)护士长组织科室全体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安全管理制度等法规文件,树立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高度责任感。 (2)保持护拦、约束带、推车等用物性能完好,病房地面、走廊、卫生间等环境干净安全,对科室的环境、设施、护理操作等各个方面 (3)对于极度躁动病人,床旁设护拦,应用约束带约束肢体,并注意约束适当、加强局部皮肤检查、做好交接班。 (4)护士加强巡视病房,及时观察病人病情,了解坠床的高发人群,以采取保护措施。 (5)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安全防范指导,做好专科专病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及其家属的安全保护意识。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病人,指导其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因体位性低血压而导致虚脱。 (6)对于精神障碍、自杀倾向病人,留陪人并向其详细交代相关 二、应急预案流程图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2.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4.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5.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科护士长,并向业务部、护理部汇报备案。 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报告及处理预案 1.按业务部、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时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给幼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

跌倒坠床宣教流程

跌倒坠床宣教流程 一.目的 希望通过预防措施,而减少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醒医务人员识别高风险患者,对工作中不安全的因素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病人跌倒、坠床。 二、定义 1、跌倒:指患者突然或非故意倒于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 2、坠床:指患者未正确使用床挡或未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从床上坠下。 三、应急预案 1患者不慎坠床/跌倒,护士应立即奔赴现场,并迅速通知医生查看。 2、医生到场前,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如测量血压、心率、呼吸,观察意识等。 3、医生到场后,向医生提供患者信息,协助医生检查患者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 4、视病情协助医生进行分级处理 一级:患者无明显组织损伤或仅轻度擦伤、挫伤、皮肤小撕裂伤而无需特殊 处置者。 处理: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房,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注意观察病情。 二级:患者有明显的局部组织损伤,如皮肤撕裂伤、韧带损伤、骨折等,但 无脏器损伤及意识障碍等症状。 处理:视伤情实施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护理处置,加强病情观察,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三级:患者坠床/跌倒后,出现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伤害程 度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 处理:a.对有疑骨折、肌肉损伤、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受伤的部位和程度,采取适当的搬运方法,并协助医生进行医疗处置。b.对摔伤头部、有意识障碍等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应立即保护颈椎,将患者安置在病房,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5、科主任、护士长报告,必要时报告院总值班。 6、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7、记录患者坠床/跌倒的经过及抢救过程。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并上报。 四、预防跌倒措施 1、病人及家属病人有跌倒的危险。 2、知家属24小时陪伴,尤其在患者活动锻炼时,应有人陪伴,若离开请与值班护士联系。 3、病人及家属关于药物作用的注意事项。 4、合适的裤子,以免绊倒;穿防滑鞋. 5、患者改变体位欲活动时应遵守“三步曲”,即平卧30秒→双腿下垂30秒→行 走,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夜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