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课程实验指导书

信息系统安全课程实验指导书
信息系统安全课程实验指导书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属系部 专业班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信息管理教研室

《信息系统安全》课程

实验指导书

实验1 信息系统安全性能管理

一、实验名称:信息系统安全性能管理

二、实验目的:掌握任务管理器、事件查看器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课时:2课时

四、实验步骤:

1、任务管理器的使用

(1) 关闭应用程序

a. 结束正在执行的任务

调出任务管理器的方法有按Ctrl+Alt+Del或Ctrl+Shift+Esc三个组合键。另外在不是紧急调出任务管理器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用右键单击任务栏上的空白处,然后单击“任务管理器”,这样同样可以打开任务管理器。

b. 关闭不必要的进程

右击“任务栏” →任务管理器→进程,除了以下八个基本进程以外其他能关闭的进程都将其关闭以提升电脑自身的运转速率。

Csrss.exe:这是子系统服务器进程,负责控制Windows创建或删除线程以及16位的虚拟DOS环境。

System Idle Process:这个进程是作为单线程运行在每个处理器上,并在系统不处理其它线程的时候分派处理器的时间。

Smss.exe:这是一个会话管理子系统,负责启动用户会话。

Services.exe:系统服务的管理工具。

Lsass.exe:本地的安全授权服务。

Explorer.exe:资源管理器(这个进程不能结束,若不小心结束了可打开资源管理器,在文件中选择新建任务,把这一项添加即可)。

Spoolsv.exe:管理缓冲区中的打印和传真作业。

Svchost.exe:系统启动的时候,Svchost.exe将检查注册表中的位置来创建需要加载的服务列表,如果多个Svchost.exe同时运行,则表明当前有多组服务处于活动状态;多个DLL文件正在调用它。

(2) 启动新任务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启动一新的程序,都是单击开始菜单,然后一层一层地展开,最后才找到其相应的快捷方式,其实在任务管理器窗口中选择“应用程序”选项卡中的“新任务”,然后在“打开”框中,键入要运行的程序的位置和名称,然后单击“确定”后同样可以启动新程序。

(3) 设置进程优先级

在Windows中每一个程序都有一个进程和进程号,而且它们之间有优先级别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更改特定程序的进程的优先级来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首先在“应用程序”项目中选择欲设置优先级的程序,然后右击,选择“转到进程”,如下图。

此时在进程选项窗口中相应进程会被选中,右击,选择“设置优先级”命令,并在滑出的子菜单中设置,如下图。

也可以选择“终止进程”命令来结束这个进程。不过,终止进程时要小心。如果结束应用程序,将丢失未保存的数据。如果结束系统服务,系统的某些部分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4) 监视计算机的性能

通过查看任务管理器的“性能”项目,用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CPU使用、CPU 使用记录、内存使用、内存使用记录、物理内存等等数据。

2、事件查看器的使用

(1) 事件查看器的开启

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打开事件查看器:

a.通过“我的电脑”打开。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择“管理”,弹出“计算机管理”窗口,在“系统工具”标签下便是“事件查看器”。

b.通过“控制面板”打开。选择“开始/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窗口单击“管理工具”,在弹出窗口中双击“事件查看器”图标,便可打开“事件查看器”窗口。

c.点击“开始→运行”,输入eventvwr,点击“确定”,就可以打开事件查看器,它的界面如下图所示。

点击相应的事件记录类型,进入事件列表。

(2) 事件查看器的基本操作

如果要查看某事件的详细内容,可先选中该项,双击打开“事件属性”对话框,在其中

的“事件详细信息”选项组中列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及来源、类型等详细资料,如下图所示。

在“事件查看器”窗口中,用户可以利用菜单栏中的菜单项方便地进行本地事件的查看(以“应用程序”)为例:

a.在“操作”菜单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工作日志文件的打开和保存,以及事件的

清除等操作。

b.选择“操作”——“属性”或者“查看”——“筛选”命令,出现“应用程序属性”对话框,在“常规”选项卡中详细显示了“应用程序”的名称,创建、修改、访问时间,用户可以对最大日志以及达到极限后的处理方法进行设定,如果用户不再需要个性设置时,可以单击“还原为默认值”按钮,即可恢复到系统默认的设置,如下图所示。

c.选择“筛选器”选项卡,用户可以对日志中的事件进行筛选,用户可在“事件类型”选项组中进行复选框的选择,在“事件来源”“类别”下拉列表框中可设置筛选具体条件,还可进行时间限定。需要指出的是,筛选并不会对日志的具体内容产生影响,它只是改变了事件的显示方式。

d.在“查看”菜单中选择“添加|删除列”命令,弹出“添加|删除列”对话框,如果用户不需要在该窗口的详细列表中显示某选项时,可在“显示列”列表中先选中,然后单击“删除”按钮,即可删除该列的显示,这样会使画面看起来更简洁,如下图所示。

e.在“查看”菜单中选择“查找”命令,出现“在本地应用程序上查找”对话框,在此可设置好要查找的条件,可自行选择搜索方向,连续查找多个符合要求的事件,如下图所示。

实验2 操作系统安全设置

一、实验名称:操作系统安全设置

二、实验目的:掌握操作系统安全设置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课时:2课时

四、实验步骤:

默认情况下Windows XP存在很多安全设计方面的缺陷,需要弥补这些缺陷,对其进行正确的设置,从而提高系统安全性能。

1、用户安全设置

(1) 禁用Guest账号

右击“我的电脑”-->管理-->计算机管理(本地)-->系统工具-->本地用户和组-->用户,左击“用户”-->guest-->“属性”,将“用户不能更改密码”,“密码永不过期”,“账户已停用”这三项全部勾选上,可给Guest加一个复杂的密码:在里面输入一串包含特殊字符、数字、字母的长字符串。

(2) 创建一个陷阱用户

创建一个名为“Administrator”的本地用户,把它的权限设置成最低,什么事也干不了的那种,并且加上一个超过10位的超级复杂密码。

(3) 不让系统显示上次登录的用户名

●单击开始---->运行,在打开框中键入mmc。

●在文件菜单上,单击“添加/删除管理单元”,单击添加。

●单击“组策略对象编辑器”,然后单击添加。

●单击目标组策略对象(GPO)。默认GPO 是本地计算机。单击浏览以选择所需的

GPO,然后单击完成。

●依次展开组策略对象、计算机配置、Windows 设置和安全设置。

●展开本地策略,然后单击安全选项。

●在右窗格中,双击“交互式登录:不显示上次的用户名”。

●单击以选中“定义这个策略设置”复选框(如果存在),然后单击启用---->确定。

(4) 禁止计算机接受远程桌面连接

●右键点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打开系统属性对话框;

●在系统属性对话框打开远程选项卡;

●确保允许用户远程连接到这台计算机复选框没有被选中;

●点击选择远程用户...按钮,打开远程桌面用户对话框;

●从Remote Desktop Users用户组删除所有用户和用户组;

(5) 开启用户策略

“开始”→“运行”输入“GPEDIT.MSC”调出组策略编辑器,“计算机配置”-“Windows 设置”-“安全设置”-“帐户策略”-“帐户锁定策略”,首先设置用户锁定阈值为3

次,然后分别设置复位用户锁定计数器时间为20分钟,用户锁定时间为20分钟。

(6) 设置屏幕保护密码

桌面单击“属性”→屏幕保护程序,对屏幕保护进行密码设置。

(7) 锁住注册表

进入组策略按照如图的路径进行配置阻止访问注册表:

(9) 利用Windows XP的安全配置工具来配置安全策略

a. “开始”→“运行”输入“GPEDIT.MSC”调出组策略编辑器,“用户配置”-“管

理模板”

不要保留最近打开文档的记录-已启用

退出时清除最近打开的文档的记录-已启用

阻止在任务栏上对项目分组-已启用

b. 禁止他人ping你的电脑

●添加管理单元

按下Win+R组合键,打开“运行”,输入:mmc,启动打开“控制台”窗口。再点选“控制台”菜单下的“添加/删除管理单元”,单击“添加”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IP安全策略管理”项,单击“添加”按钮。在打开窗口中选择管理对象为“本地计算机”,单击“完成”按钮,同时关闭“添加/删除管理单元”窗口,返回主控台。

●创建IP安全策略

右击刚刚添加的“IP安全策略管理单元”,选择“创建IP安全策略”,单击“下一步”,然后输入一个策略描述,如“禁止Ping”。单击“下一步”,选中“激活默认响应规则”复选项,单击“下一步”。开始设置身份验证方式,选中“此字符串用来保护密钥交换(预共享密钥)”选项,然后随便输入一些字符(下面还会用到这些字符)。单击“下一步”,就会提示已完成IP安全策略,确认选中了“编辑属性”复选框,单击“完成”按钮,会打开其属性对话框。

(10) 启动项的管理

启动项目就是开机的时候系统会在前台或者后台运行的程序。当Windows在启动的时候,自动加载了很多程序。需要禁止不用的程序来提高开机运行速率。

a. 开始-->运行-->msconfig

b. 在启动项里选择不需要的程序给禁用,一般系统里的程序不要禁用。

IMJPMIG:微软输入法编辑程序的一部分,使计算机能够输入亚洲的字符,建议不要禁用。

TINTSETP:微软新注音输入法程序,建议不要禁用。

一般应用软件开机只需启动上面两个程序,其他一些应用程序的开机进程尽量都可禁用。

2、IE的安全设置

打开IE-->工具-->Internet选项-->高级,在打开的菜单栏里有一项“关闭浏览器时清空Internet临时文件夹”,单击“禁用”。

实验3 防火墙设置

一、实验名称:防火墙设置

二、实验目的:掌握防火墙设置的基本步骤

三、实验课时:2课时

四、实验步骤:

(1) Windows 防火墙设置

a. 桌面上单击“开始”→“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中双击“安全中心”,如下图所示。

b. 在“安全中心”中的“管理安全设置”下,单击“Windows防火墙”。

c. 禁用防火墙:在“Windows防火墙”对话框中选择“关闭”并点击“确定”按钮。

d. 阻止所有程序通过防火墙:在“Windows防火墙”对话框中选择“启用”,且勾选“不允许例外”复选框,并点击“确定”按钮。该功能应用于公共场所的计算机,能最大程度保障系统安全。

防火墙保护的程序。

f. 在“Windows防火墙”对话框中的“高级”选项卡上的“安全日志记录”中,单击“记录丢弃的数据包”以记录被防火墙拒绝的所有连接尝试,并单击“记录成功连接”以记录防

火墙允许的所有连接尝试。

(2) 瑞星防火墙设置

a. 启动瑞星个人防火墙

●进入“开始”—“所有程序”—“瑞星个人防火墙”,即可启动。

●用鼠标双击桌面上的“瑞星个人防火墙”快捷图标即可启动。

●用鼠标单击任务栏“快速启动”上的【瑞星个人防火墙】快捷图标

即可启动。启动程序后的界面如下图所示。

b. 菜单栏操作

用于进行菜单操作的窗口,包括“操作”,“设置”、“帮助”三个菜单

c. 操作按钮设置:

主界面右侧,包括“启动/停止保护”、“连接/断开网络”、“智能升级”、“查看日志”。

●停止防火墙的保护功能,执行此功能后,计算机将不再受瑞星防火墙的保护;已处于停

止保护状态时,此按钮将变为“启用保护”,点击将重新启用防火墙的保护功能

也可以通过菜单项“操作”—“停止保护”来执行此功能

●将计算机完全与网络断开;已经断开网络后,此项将变为“连接网络”,点击将恢复网

络连接

●启动智能升级程序对防火墙进行升级更新

●启动日志显示程序

也可能通过“操作”—“显示日志”来执行此功能

d.安全级别设置:

位于主界面右下角,拖动滑块到最高安全级别。

e. 规则设置

配置防火墙的过滤规则,包括:

『黑名单』:在黑名单中的计算机禁止与本机通讯

『白名单』:在白名单中的计算机对本地具有完全的访问权限

『端口开关』:允许或禁止端口中的通讯,可简单开关本机与远程的端口

『可信区』:通过可信区的设置,可以把局域网和互联网区分对待

『IP规则』:在IP层过滤的规则

『访问规则』:本机中访问网络的程序的过滤规则

f. 漏洞扫描

选择“开始”-“程序”-“瑞星个人防火墙”-“瑞星工具”-“瑞星漏洞扫描”,如下图所示。

选择“开始扫描”。

选择“查看详细”,如下图所示。

选择“更改目录”,修改补丁保存目录。如下图所示。

在漏洞扫描报告,未修复的安全设置中,选择“查看详细”。如下图所示。

选择“修复选择的设置”,如下图所示。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指导书通信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指导书通信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2010-3-28

前言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技术 适用对象:通信专业/运算机专业 学时学分:1、课时共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时数8学时。 2、课时共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时数10学时。 在飞速进展的网络时代,专门是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安全(专门是网络安全)越来越表现出其重要性,研究和学习信息安全知识,并把握相应主流技术迫在眉睫。信息安全的内容涉及信息安全的差不多理论框架,包括网络安全框架、对称密码技术、公布钥密码技术、HASH 函数、MAC 函数等差不多密码学理论,同时也涉及到更高层的基于密码技术的安全协议分析和应用,也兼顾网络入侵、恶意软件、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科目,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全面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课程基础涉及范畴广,课程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和纷杂,因而同学们在学习中会有一定难度。为了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明白得和动手能力培养,我们安排了信息安全系列实验内容来配合教学环节,期望同学们能认真独立的完成实验内容,增进对课程内容的明白得,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己独立摸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采纳了一些信息安全方面开放源码的较成熟的软件包和部分商业化并可用于教学目的的软件产品作为试验的差不多平台,这有利于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因特网进行更多的试验内容的收集和进一步研究的展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安全相关资源,将更有助于本实验内容的良好完成。 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现有实验设备条件,对本课程的实验部分安排了12学时的上机操作,具体分为5次进行,其安排如下: 实验一:密码学算法应用 实验二:网络扫描与侦听 实验三:远程操纵与威逼分析 实验四:PGP软件应用 实验五: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实验六:入侵检测 为了让学生能够比较好的完成实验,在做实验前需要做下述预备: 1.实验前的预备工作 ①认真复习理论教学内容及相关资料。 ②认真查询相关实验资料,做好预习预备。 2.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

信息系统安全课程实验指导书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属系部 专业班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信息管理教研室 《信息系统安全》课程 实验指导书

实验1 信息系统安全性能管理 一、实验名称:信息系统安全性能管理 二、实验目的:掌握任务管理器、事件查看器的基本操作 三、实验课时:2课时 四、实验步骤: 1、任务管理器的使用 (1) 关闭应用程序 a. 结束正在执行的任务 调出任务管理器的方法有按Ctrl+Alt+Del或Ctrl+Shift+Esc三个组合键。另外在不是紧急调出任务管理器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用右键单击任务栏上的空白处,然后单击“任务管理器”,这样同样可以打开任务管理器。 b. 关闭不必要的进程 右击“任务栏” →任务管理器→进程,除了以下八个基本进程以外其他能关闭的进程都将其关闭以提升电脑自身的运转速率。 Csrss.exe:这是子系统服务器进程,负责控制Windows创建或删除线程以及16位的虚拟DOS环境。 System Idle Process:这个进程是作为单线程运行在每个处理器上,并在系统不处理其它线程的时候分派处理器的时间。 Smss.exe:这是一个会话管理子系统,负责启动用户会话。 Services.exe:系统服务的管理工具。 Lsass.exe:本地的安全授权服务。 Explorer.exe:资源管理器(这个进程不能结束,若不小心结束了可打开资源管理器,在文件中选择新建任务,把这一项添加即可)。 Spoolsv.exe:管理缓冲区中的打印和传真作业。 Svchost.exe:系统启动的时候,Svchost.exe将检查注册表中的位置来创建需要加载的服务列表,如果多个Svchost.exe同时运行,则表明当前有多组服务处于活动状态;多个DLL文件正在调用它。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一、实验室安全守则 (一)分析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分析规程和有关的安全技术规程,了解设备性能及操作中可能发生事故原因,掌握预防和处理事故的方法。 (二)玻璃管与胶管、胶塞等拆装时,应先用水润湿,手上垫棉布,以免玻璃管折断扎伤。 (三)稀释浓硫酸的容器要放在塑料盆中,只能将浓硫酸慢慢到入水中,不能相反!必要时用水冷却。 (四)蒸馏和提纯时不能离人,以防温度过高或冷却水突然中断。 (五)化验室每瓶试剂必须贴有明显的与内容物相符的标签。严禁将用完的原装试剂空瓶不更换标签而装入别种试剂。发现试剂瓶上标签掉落或将要模糊时应立即贴好标签。 (六)不准使用绝缘损坏或老化的线路及电器设备。保持电器及电线的干燥。 (七)正确操作闸刀开关,应使闸刀处于安全合上或完全拉断的位置,不能若即若离,以防接触不良打火花。 (八)使用酒精灯时,注意酒精切勿装满,应不超过容量的2/3,灯内酒精不足1/4容量时,应灭火后添加酒精。燃着的灯焰应用灯冒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以防引起灯内酒精起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不应用另一正燃的酒精灯来点,以防失火。 (九)若局部起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湿抹布或石棉布覆盖熄灭。若火势较猛,应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请求救援。 (十)打开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试剂瓶塞时应戴防护用具。 (十一)打开高温烘箱前,须确认箱内温度小于100℃后方可打开。 (十二)若遇酸碱液灼烧时,速用大量自来水冲洗患处。属酸液烧伤,用2%碳酸氢钠冲洗;属碱液烧伤,用2%硼酸冲洗,再用清水冲洗。 二、化学试剂的分类和规格 (一)化学试剂按其用途分为一般试剂、基准试剂、无机离子分析用有机试剂、色谱试剂与制剂、指示剂与试纸等。 (二)实验室最常见试剂的规格 1.基准试剂是一类用于标定滴定分析标准溶液的标准参考物质,可作为滴定分析中的基准物用,也可精确称量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主成分含量一般在99.95%—100.05%,杂质含量略低于优级纯或与优级纯相当。标签颜色为浅蓝色。 2.优级纯试剂,也称为保证试剂,其成分高,杂质含量低,主要用于精密的科学研究和测定工作,简称GR级。 3.分析纯试剂,简称AR级,质量略低于优级纯,用于一般的科学研究和重要的测定。 4.化学纯试剂,简称CP级,质量较分析纯差,用于工厂、教学实验的一般分析工作。 5.实验试剂,简称IR级,杂质含量多,主要用于普通的实验或研究。 三、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和存放 (一)使用方法 化验人员要熟知最常用试剂的性质,如市售酸碱的浓度,试剂在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溶剂的沸点,试剂的毒性、危险性及其化学性质等,要注意保护试剂瓶的标签,它表明试剂的名称、规格、质量,万一掉失应照原样贴牢。分装或配置试剂后应立即贴上标签。决不可在瓶中装上不是标签指明的物质。无标签的试剂可取小样检定,不能用的要慎重处理,不应乱倒。 为保证试剂不受沾污,应当用清洁的牛角勺从试剂瓶中取出试剂,决不可用手抓取。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分析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管理信息系统 一、实验目的 验证有关概念和理论,加深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熟悉和掌握Visual Basic 6.0 软件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信息管理知识和制作数据字典、系统数据流程图的能力。运用课程讲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方法、模块化系统设计方法以及系统的调试方法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实现与调试。 二、实验方法 面向对象法 三、实验环境及开发工具 1.硬件环境 在最低配置的情况下,系统的性能往往不尽如人意,但现在的硬件性能已经相当的出色,而且价格便宜,因此通常给服务器的配置高性能的硬件。 处理器:Interl Pentium II 266 MX 或更高 内存:64M 硬盘空间:2 GB 显卡:SVGA 显示适配器 显示器:液晶17寸 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98/ME/2000/XP或更高版本 数据库:Microsoft Access 2000

3.实验开发工具:Visual Bisic 6.0程序系统 四、实验内容 (一)、系统分析 1、系统数据流程图 2、数据字典

3、系统中所有实体(包括实体的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分析 人员的个人资料经过专业的处理部门的处理形成个人档案。档案包括自然情况,工作情况,简历,政治情况等各方面信息,内容比较庞大复杂。将档案信息传送到人员信息库。同时还综合考虑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总结归纳出所需实现的功能。为人事档案进行服务,对人事的变动、人事资料、以及人事资料的查询,统计等功能。总体上说具有编辑,查询,用户管理,图表统计等功能。然后将最终结果提交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审查,以便于对职工的调配。 4、典型处理的表达 档案完整添加用户档案到档案库 个人信息成功添加到档案库 修改用户档案信息 档案不完整失败退回用户档案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指南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指导书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2010-3-28

前言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技术 适用对象:通信专业/计算机专业 学时学分:1、课时共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时数8学时。 2、课时共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时数10学时。 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特别是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安全(特别是网络安全)越来越表现出其重要性,研究和学习信息安全知识,并掌握相应主流技术迫在眉睫。信息安全的内容涉及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网络安全框架、对称密码技术、公开钥密码技术、HASH 函数、MAC 函数等基本密码学理论,同时也涉及到更高层的基于密码技术的安全协议分析和应用,也兼顾网络入侵、恶意软件、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科目,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全面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课程基础涉及范围广,课程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和繁杂,因而同学们在学习中会有一定难度。为了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培养,我们安排了信息安全系列实验内容来配合教学环节,希望同学们能认真独立的完成实验内容,增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采用了一些信息安全方面开放源码的较成熟的软件包和部分商业化并可用于教学目的的软件产品作为试验的基本平台,这有利于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因特网进行更多的试验内容的收集和进一步研究的展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安全相关资源,将更有助于本实验内容的良好完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现有实验设备条件,对本课程的实验部分安排了12学时的上机操作,具体分为5次进行,其安排如下: 实验一:密码学算法应用 实验二:网络扫描与侦听 实验三:远程控制与威胁分析 实验四:PGP软件应用 实验五: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实验六:入侵检测 为了让学生能够比较好的完成实验,在做实验前需要做下述准备: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①认真复习理论教学内容及相关资料。 ②认真查询相关实验资料,做好预习准备。 2.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

信息系统应用安全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应用安全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2016年5月26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实验 1 SQL Server安全 (1) 1. SQL Server安全配置 (1) 1.1 实验目的 (1) 1.2 实验原理 (1) 1.3 实验环境 (1) 1.4 实验内容 (1) 1.5 实验步骤 (2) 2. SQL Server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10) 2.1 实验目的 (10) 2.2 实验原理 (10) 2.3 实验环境 (10) 2.4 实验内容 (10) 2.5 实验步骤 (11) 3. SQL Server安全审计 (15) 3.1 实验目的 (15) 3.2 实验原理 (15) 3.3 实验环境 (16) 3.4 实验内容 (16) 3.5 实验步骤 (16) 实验2 MySQL安全 (26) 1. MySQL安全配置 (26) 1.1 实验目的 (26) 1.2 实验原理 (26) 1.3 实验环境 (27) 1.4 实验内容 (27) 1.5 实验步骤 (27) 2. MySQL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32) 2.1 实验目的 (32) 2.2 实验原理 (32) 2.3 实验环境 (32) 2.4 实验内容 (32) 2.5 实验步骤 (32)

3. MySQL安全审计 (37) 3.1 实验目的 (37) 3.2 实验原理 (37) 3.3 实验环境 (38) 3.4 实验内容 (39) 3.5 实验步骤 (39) 实验总结 (46)

实验1 SQL Server安全 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最初是由Microsoft Sybase 和Ashton-Tate 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于1988 年推出了第一个OS/2 版本。在Windows NT 推出后,Microsoft与Sybase 在SQL Server 的开发上就分道扬镳了。Microsoft 将SQL Server 移植到Windows NT 系统上,专注于开发推广SQL Server 的Windows NT 版本。Sybase 则较专注于SQL Server在UNIX 操作系统上的应用。 SQL Server 2000,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新版本。该版本继承了SQL Server 7.0 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可跨越从运行Microsoft Windows 98 的膝上型电脑,到运行Microsoft Windows 2000 的大型多处理器的服务器等多种平台使用。 1. SQL Server安全配置 1.1实验目的 掌握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的安全配置 1.2 实验原理 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中存在着账号和密码过于简单的现象,为了数据的安全,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的设定,养成查看日志的习惯。 1.3 实验环境 ⑴操作系统:Windows 实验台 ⑵实验软件:SQL Server 2000 1.4 实验内容 ⑴使用安全的密码策略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编号:SM-ZD-72796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标准 操作规程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职责 1.1实验室主任对安全全面负责。经常进行安全督察,组织安全检查,负责处理安全事故。 1.2实验员负责水、电线路、消防器材的配置和设施安全检查。 1.3各科实验老师负责本科的化学药品、水电气、门窗的安全。 1.4实验员负责试剂、药品,特别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管理。 2. 工作程序 2.1 安全操作规范 2.1.1检测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杜绝一切违章操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登记报告。 2.1.2禁止用嘴、鼻直接接触试剂。使用易挥发、腐蚀性

强、有毒物质必须带防护手套,并在通风橱内进行,中途不许离岗。 2.1.3在进行加热、加压、蒸馏等操作时,操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现场,若因故须暂时离开,必须委托他人照看或关闭电源。 2.1.4各种安全设施不许随意拆卸搬动、挪作他用,保证其完好及功能正常。 2.1.5操作人员要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和维护知识,熟悉水、电、燃气、气压钢瓶的使用常识及性能,遵守安全使用规则,精心操作。 2.2 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 2.2.1化学试剂、药品中凡属易燃易爆,有毒(特别是剧毒物品)、易挥发产生有害气体的均应列为危险物品,严格分类,加强管理,专人负责。 2.2.2建立详细帐目,帐、物、卡相符,专人限量采购,入库检查。 2.2.3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单独存放,有毒物品放入专用加锁铁柜内,注意通风。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 吉林大学 军需科技学院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王雪冰 作者姓名李泽全 年级 2011 级 学院军需科技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 2 班 学号 83110611 学时 10 学时

目录 一实验一:数据库设计与操作 (2) 1 实验题目 (2) 2 实验课时 (2) 3 实验目的 (2) 4 实验步骤 (2) 4.1 数据库的设计 (2) 4.2 数据库的操作步骤 (5) 4.3 数据库运行结果 (6) 5 实验体会 (6) 6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6) 二实验二: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7) 1 实验题目 (7) 2 实验课时 (7) 3 实验目的 (7) 4 实验步骤 (7) 4.1 数据库组织结构图与业务流程图的绘制 (7) 4.2 数据库数据流程图的绘制 (9) 5 实验体会 (9) 6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9) 三实验三: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9) 1 实验题目 (10) 2 实验课时 (10) 3 实验目的 (10) 4 实验步骤 (10) 4.1 数据库代码设计 (10) 4.2 数据库存储设计 (11) 4.3 数据库运行结果 (12) 5 实验体会 (14) 6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4)

一实验一:数据库设计与操作 1 实验题目 高等院校补考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2 实验课时 4课时。 3 实验目的 3.1 能够正确运用《数据库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结合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模拟课题,复习、巩固、提高数据库方案设计、论证和分析方法。 3.2 熟悉关系数据库规范化设计理论,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库,正确建立数据库中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3.3 进一步正确理解数据库设计思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查询资料和撰写书面文件的能力。 4 实验步骤 4.1 数据库的设计 高等院校补考管理系统应具备编辑补考学生信息、安排补考时间地点等基本管理功能,

信息安全概论实验(6次)

实验1 密码学实验 实验目的 1)编程实现常见古典密码算法,加深对古典密码的理解; 2)掌握加密算法设计原则; 3)掌握对古典密码的攻击方法。 实验设备与环境 若干安装Windows的PC,安装Java或C++或C#编程开发环境。实验环境的拓扑结构图如下: 实验内容与步骤 1)编程实现凯撒密码,输入任意明文,观察明密文关系。 c=E(k,m)=(m + k) mod 26 2)编程实现单表代换密码;输入任意明文,观察明密文关系。 3)编程实现Hill密码;输入任意明文,观察明密文关系。 Hill密码的加密算法将m个连续的明文字母替换成m个密文字母,这是由m个线性方程决定的,在方程中每个字母被指定为一个数值(a=0,b=1,…,z=25)。该密码体制可以描述为: C=KP mod 26 其中C和P是列向量,分别代表密文和明文,K是一个方阵,代表加密密钥。运算按模26执行。 4)编程实现Playfair密码;输入任意明文,观察明密文关系。 Playfair算法基于一个由密钥词构成的5 x 5字母矩阵。填充矩阵的方法是:首先将密钥词(去掉重复字母)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填在矩阵格子中;然后将字母表中除密钥词字母 以外的字母按顺序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填在矩阵剩下的格子里。 对明文按如下规则一次加密两个字母: ①如果该字母对的两个字母是相同的。那么在它们之间加一个填充字母,比如x。例如balloon先把它变成ba lx lo on这样四个字母对。 ②落在矩阵同一行的明文字母对中的字母由其右边的字母来代换,每行中最右边的一个字母用该行中最左边的第一个字母来代换,比如ar变成RM。 ③落在矩阵同一列的明文字母对中的字母由其下面的字母来代换,每列中最下面的一个字母用该列中最上面的第一个字母来代换,比如mu变成CM。 ④其他的每组明文字母对中的字母按如下方式代换:该字母的所在行为密文所在的行,另一字母的所在列为密文所在列。比如hs变成BP,ea变成IM或(JM)。 分析与思考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管理管理程序 1. 目的 实验室是用水、用电及使用易燃易爆、有毒试剂集中的场所,必须制定严格管理程序,保证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2. 适用范围 实验室及技术中心部门各个场所及设施。 3. 职责 3.1技术总监对安全全面负责。经常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安全检查,处理安全事故。 3.2公司安全员负责水、电线路、消防器材的配置和设施安全检查。 3.3技术中心技术员负责实验室的化学药品、水电气、门窗的安全。 3.4技术中心研发员负责试剂、药品,特别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管理。 4. 工作程序 4.1 安全操作规范 4.1.1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所有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杜绝一切违章操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登记报告。 4.1.2禁止用嘴、鼻直接接触试剂。使用易挥发、腐蚀性强、有毒物质必须带防护手套,并在通风橱内进行,中途不许离岗。 4.1.3在进行加热、加压、皂化、蒸馏等操作时,操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现场,若因故须暂时离开,必须委托他人照看或关闭电源。 4.1.4各种安全设施不许随意拆卸搬动、挪作他用,保证其完好及功能正常。 4.1.5操作人员要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和维护知识,熟悉水、电、燃气的使用常识及性能,遵守安全使用规则,精心操作。

4.2 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 4.2.1化学试剂、药品中凡属易燃易爆,有毒(特别是剧毒物品)、易挥发产生有害气体的均应列为危险物品,严格分类,加强管理。 4.2.2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单独存放,有毒物品放入专用加锁铁柜内,注意 通风。 4.2.3实验室内不宜大量贮存有机溶剂,不许存放剧毒试剂。 4.2.4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卫生,保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 4.3 三废处理 4.3.1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中若具有腐蚀性和毒性。这类废液直接排放于下水管道将会污染环境,必须统一收集,进行有效的处理后再排放。 4.3.2实验室产生的废液贮存到一定数量后,集中处理。用于回收的废液的容器应分类盛装,禁止混合贮存,以免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而造成事故。 4.3.3沾附有害物质的滤纸、称量纸、药棉等应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处理。 4.4 安全管理 4.4.1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应杜绝人身伤亡事故,保证实验工作顺利进行。4.4.2经常检查安全隐患,防微杜渐,出现问题及时上报,迅速认真整改。 4.4.3实验室配备的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要放在具有醒目标志的地方,不得挪动,有关人员应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公司安全员负责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过期、失效消防器材。 4.4.4由公司安全员定期检查电路,防止元器件老化、损坏造成事故。移动、检修带电设备应切断电源。电路(线)电器设备故障应由专人检修。 4.4.5实验室设不脱产安全负责人,负责本室水、电、气、门、窗的安全,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负责并经常督促检查。 4.4.6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抢救伤亡人员,并保护现场,通知有关人员处理事故。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选课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课题名称:学生选课管理信息系统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学生选课管理信息系统 2.系统设计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应用,学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原有的学生信息管理的手工管理模式已无法更上时代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 展,培养计划也在不断地修改。学分制的实行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空间,但也增 加了日常教务的管理工作量。因此,利用现代计算机和数据库开发技术,在网络 环境下建立学生信息系统对于减轻学生信息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质量 和效率、方便管理人员对信息的查询、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都具有 重要意义。 学生选课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进行信息管理是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保证各种职能部门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 一致性。严格地说只有信息的集中统一,信息才是资源。数据的一体化并不限制 个别功能子系统保存自己的专用数据,但为保证一体化,首先要有一个全局的系统 计划,每一个小系统的实现均要在这个总体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其次是通过标准、 大纲和手续达到系统一体化。 3.现状分析: 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持续增加,相应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开发与之适应的管理系统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方便学生查询,有利工作人员操作,更展示了高校的风貌。因此学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了。 学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包含选课子系统,网上报名子系统,个人信息子系统,修改口令子系统,教师评估子系统,查询成绩子系统。这些包涵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部过程,牵涉到各系部,学生办,财务处等校内其他职能部门。 很多学校的学生选课信息管理还处在起步阶段,并不是很完善。通过关于选课问题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同学们对网上选课系统有诸多不满意。其中,问题主要集中在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指导书-通信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指导书

XX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2010-3-28

前言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技术 适用对象:通信专业/计算机专业 学时学分:共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时数12学时。 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特别是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安全(特别是网络安全)越来越表现出其重要性,研究和学习信息安全知识,并掌握相应主流技术迫在眉睫。信息安全的内容涉及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网络安全框架、对称密码技术、公开钥密码技术、HASH 函数、MAC 函数等基本密码学理论,同时也涉及到更高层的基于密码技术的安全协议分析和应用,也兼顾网络入侵、恶意软件、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科目,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全面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课程基础涉及X围广,课程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和繁杂,因而同学们在学习中会有一定难度。为了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培养,我们安排了信息安全系列实验内容来配合教学环节,希望同学们能认真独立的完成实验内容,增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采用了一些信息安全方面开放源码的较成熟的软件包和部分商业化并可用于教学目的的软件产品作为试验的基本平台,这有利于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因特网进行更多的试验内容的收集和进一步研究的展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安全相关资源,将更有助于本实验内容的良好完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现有实验设备条件,对本课程的实验部分安排了12学时的上机操作,具体分为5次进行,其安排如下: 实验一:密码学算法应用 实验二:网络扫描与侦听 实验三:远程控制与威胁分析 实验四:PGP软件应用 实验五: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实验六:入侵检测 为了让学生能够比较好的完成实验,在做实验前需要做下述准备: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编号:SM-ZD-85177 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职责 1.1实验室主任对安全全面负责。经常进行安全督察,组织安全检查,负责处理安全事故。 1.2实验员负责水、电线路、消防器材的配置和设施安全检查。 1.3各科实验老师负责本科的化学药品、水电气、门窗的安全。 1.4实验员负责试剂、药品,特别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管理。 2. 工作程序 2.1 安全操作规范 2.1.1检测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杜绝一切违章操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登记报告。 2.1.2禁止用嘴、鼻直接接触试剂。使用易挥发、腐蚀性

强、有毒物质必须带防护手套,并在通风橱内进行,中途不许离岗。 2.1.3在进行加热、加压、蒸馏等操作时,操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现场,若因故须暂时离开,必须委托他人照看或关闭电源。 2.1.4各种安全设施不许随意拆卸搬动、挪作他用,保证其完好及功能正常。 2.1.5操作人员要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和维护知识,熟悉水、电、燃气、气压钢瓶的使用常识及性能,遵守安全使用规则,精心操作。 2.2 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 2.2.1化学试剂、药品中凡属易燃易爆,有毒(特别是剧毒物品)、易挥发产生有害气体的均应列为危险物品,严格分类,加强管理,专人负责。 2.2.2建立详细帐目,帐、物、卡相符,专人限量采购,入库检查。 2.2.3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单独存放,有毒物品放入专用加锁铁柜内,注意通风。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认识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结构 一、实验题目 认识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结构。 二、实验课时 2课时。 三、实验目的 认识计算机的主要构成部件、功能、型号、在计算机机箱内的位置、网络结构等。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 1、利用多媒体演示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机箱、主板、CPU、内存条、硬盘、软驱、光驱、插槽、BUS总线、串行接口、并行接口、USB接口等; 2、打开机箱,实物展示并讲解个部件的功能及其连接; 3、机箱、主板、CPU、CPU风扇、内存条、显卡、网卡等分别如下所示。 机箱主板

内存条显卡网卡无线网卡 CPU CPU风扇硬盘 机箱背面并行接口串行接口USB接口 4、观察每个部件在机箱的位置,并掌握每个部件的功能和基本知识。 5、观察实验室网络结构图。 6、结合某网吧的例子更好地理解网络结构。 Parallel port Serial port USB port Keyboard and mouse ports

7、独立完成上述内容,并提交书面实验报告。 五、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和网络结构。知道了各种硬件的形状、功能、特征等。还知道了网络结构的流程、大体构造。这使我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1、cpu——中央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2、硬盘——是电脑的主要存储媒介之一。 3、主板——又叫主机板、系统板或母板,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4、机箱——作为电脑配件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电脑配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作 用。 5、内存条——是连接CPU和其他设备的通道,起到缓冲和数据交换作用。

《物联网信息安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图像输入与输出基本操作(2学时) 实验二基于DCT域的数字水印技术(2学时) 综合性实验基于傅立叶域变换的数字水印技术(4学时) 实验前预备知识: 数字水印技术是利用数字产品普遍存在的冗余数据与随机性,将水印信息嵌入在数字产品本身中,从而起到保护数字产品版权或者完整性的一种技术。 现在学术界对数字水印算法的理解都是将一些不易察觉的具有随机特性的数据嵌入到图像频域或空域的系数上。从信号处理的角度看,嵌入水印可以看成是在强背景下迭加一个弱信号,由于人类视觉系统的分辨率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要迭加的信号幅度不超过HVS的对比门限,人眼就无法感觉到信号的存在,所以可以通过对原始图像进行一定调整,在不影响视觉效果的情况下嵌入一些水印信息。数字水印系统的一般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水印系统基本模型 水印嵌入器的输入量有三个:水印信号M,宿主信号S和密钥K。 水印信号M是指原始水印(图像或一个数字序列)通过一定的方法经过调制将嵌入到宿主信号中的数字信号。 宿主信号S是指被嵌入水印的信号(原始信号)。 密钥K则指用于提高水印系统安全性的密码信息,它独立于宿主信号。密钥有私有密钥和公共密钥之分,前者指攻击者在明确了水印嵌入方法但又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下,水印不会被破坏或盗取;后者是指攻击者对宿主信号(如内容标识、语言字幕等)不感兴趣的情况下,密钥也就不存在保密性,可以作为公共密钥。 实验一图像输入与输出基本操作 一、实验题目:

图像输入与输出操作 二、实验目的 学习在MATLAB环境下对图像文件的I/O操作,为读取各种格式的图像文件和后续进行图像处理打下基础。 三、实验内容 利用MATLAB为用户提供的专门函数从图像格式的文件中读/写图像数据、显示图像,以及查询图像文件的信息。 四、预备知识 熟悉MATLAB开发环境。 五、实验原理 (1)图像文件的读取 利用imread函数可以完成图像文件的读取操作。常用语法格式为: I=imread(‘filename’,‘fmt’)或I=imread(‘filename.fmt’); 其作用是将文件名用字符串filename表示的、扩展名用字符串fmt(表示图像文件格式)表示的图像文件中的数据读到矩阵I中。当filename中不包含任何路径信息时,imread会从当前工作目录中寻找并读取文件。要想读取指定路径中的图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filename中输入完整的或相对的地址。MATLAB支持多种图像文件格式的读、写和显示。因此参数fmt常用的可能值有:‘bmp’Windows位图格式 ‘jpg’or‘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格式 ‘tif’or‘tiff’标志图像文件格式 ‘gif’图形交换格式 ‘pcx’Windows画刷格式 ‘png’可移动网络图形格式 ‘xwd’X Window Dump格式 例如,命令行 >>I=imread(‘lena.jpg’); 将JPEG图像lena读入图像矩阵I中。 (2)图像文件的写入(保存)

信息系统安全

《信息安全导论》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信息系统安全

1、实验名称 信息系统安全 2、实验简介 2.1Windows7系统的安全配置 在实验中,我将参照实验指导书完成修改Windows7 系统注册表的安全配置,修改Windows7 系统的安全服务设置,修改IE 浏览器安全设置,设置用户的本地安全策略,包括密码策略和帐户锁定策略,学会用事件查看器查看三种日志,Windows7文件安全防护 EFS(Encrypting File System,加密文件系统)的配置使用。 并且,我将进行进阶实验,从网上查阅资料完成Windows7的一些其他安全设置。 2.2Linux操作系统安全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Linux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在实验中,我完成账户口令和安全设置;完成文件系统管理和设置;按实验要求完成系统日志查看和分析。 与此同时,我在网上查阅资料完成了对CentOs其它安全属性进行设置。 2.3文件恢复工具的使用–EasyRecovery 我在掌握数据恢复基础原理的基础后,会使用EasyRecovery软件进行数据的恢复,包括格式化恢复和删除恢复;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文件,删除后进行数据恢复;对U盘中的文件进行格式化恢复。 我从网上下载了(FinalData,金山数据恢复软件)完成了进阶实验,将EasyRecovery与FinalData的数据恢复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说明各个软件的优缺点。 3、实验设计 3.1 Windows7系统的安全配置 3.1.1 基础实验 (1)Windows7系统注册表的配置 关闭Windows 远程注册表服务,修改注册表防范IPC$攻击,修改注册表,关闭默认共享。如图3.1.1,图3.1.2,图3.1.3所示。

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509-66 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职责 1.1实验室主任对安全全面负责。经常进行安全督察,组织安全检查,负责处理安全事故。 1.2实验员负责水、电线路、消防器材的配置和设施安全检查。 1.3各科实验老师负责本科的化学药品、水电气、门窗的安全。 1.4实验员负责试剂、药品,特别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的管理。 2. 工作程序 2.1 安全操作规范 2.1.1检测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杜绝一切违章操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登记报告。

2.1.2禁止用嘴、鼻直接接触试剂。使用易挥发、腐蚀性强、有毒物质必须带防护手套,并在通风橱内进行,中途不许离岗。 2.1.3在进行加热、加压、蒸馏等操作时,操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现场,若因故须暂时离开,必须委托他人照看或关闭电源。 2.1.4各种安全设施不许随意拆卸搬动、挪作他用,保证其完好及功能正常。 2.1.5操作人员要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和维护知识,熟悉水、电、燃气、气压钢瓶的使用常识及性能,遵守安全使用规则,精心操作。 2.2 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 2.2.1化学试剂、药品中凡属易燃易爆,有毒(特别是剧毒物品)、易挥发产生有害气体的均应列为危险物品,严格分类,加强管理,专人负责。 2.2.2建立详细帐目,帐、物、卡相符,专人限量采购,入库检查。 2.2.3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单独存放,有毒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97692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教务处排课系统分析 实验学时:18 学时 姓名: 学号: 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 实验时间: _______ 实验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北财经大学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

沟通能力,养成对问题全面分析、思考和严谨认真的态度,增强创新意识五、教师评语 签名: 日期: 管理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小组成员: 实验对象:教务处排课信息系统 实验对象背景介绍: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排课 系统、教师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系统、系统设置、班级信息系统、教学培养计划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招生系统教务信息发布系统和事务处理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教务系统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络B/S 管理信息模式,以网络为平台,为各个学校教务系统的管理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学校管理教务系统,用一个帐号解决学校教务教学管理,并且学校可以自由选择学校需要的教务管理系统,灵活地定制符合学校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务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内部子系统多样庞杂,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研究对象是排课管理信息系统。 排课管理系统是每个学校必不可少的内容,它的优劣直接学校教学工作质量和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秩序。随着现在生源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满足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都在尽自己努力,以本校现状及需求作为基础,以科技发展进步作为依托,发展完善一个功能完整,操作简单快捷,高效率,与本校其他教务管理系统良好适应的排课系统与之配套,使教师等教学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因此,东北财经大学作为一个知名的财经类高校, 要达到适应教育现状及 提高自身教育层次的目标,完善教务排课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系统功能简述排课管理系统需要合理调配各个班级专业所需的专业课程选修必修课程,相应教师,教师及上课班级,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到教师的身体状况,工作条件,家庭状况甚至与学校距离,教师及学生时间,各种课程按重要程度以及学生兴奋点和接受能力合理排序,教师的容量用途,学校集体活动或教师会议等多方面因素,以计算机安排为主,手工调整为辅的方式做出各个院系各个专业各个班级的课程安排。 排课管理系统的目标不仅是对于原有系统进行改进提高,还使课程管理科学化系统化准确化,减少手工录入的误差可能性,方便操作者的随时添加、查询、修改,是统计表格格式规范化统一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处理数据能力与速度,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可能性。 系统分析(1)系统分析任务: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并在充分认识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进而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结构,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 (2)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概述:由于实验的限制,假定建立排课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上、技术上、经 济上都是可行的。而详细调查采用一定的调查方法发现了现行系统有以下优缺点: 现有系统优缺点分析 1. 选课分为预选、正选、补退选,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选课系统。 2. 在选课中,按年级差异区分次序,一定程度上缓解短时间内系统压力,保证了高年级学生顺利完成课业。 3. 学生面临选课时,具有多重选择性,使学生有机会挑选感兴趣的课程,更加人性化设置。 4. 正选是以随机抽选的形式来的话,会更具有公平性。 5?学生可以自主跨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使选课更具有自主性。 6?在登录选课系统时,需要学生输入个人账号信息,保证了学生信息隐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面向攻防实战的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方案详细

面向攻防实战的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方案 引言Introduction 为满足军工、航天、网警、电信、教育等行业对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攻防演练、安全研究等需求,天融信科技基于虚拟化技术开发了攻防演练系统,并以此系统为核心打造了面向攻防实战的信息安全实验室。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 安全研究:以行业信息化、网络安全、为主要出发点、重点研究信息管理和安全应用,建设新技术开发与验证平台,研究信息安全取证、破译、解密等技术。并负责对电子数据证据进行取证和技术鉴定。 安全研究实验室示意图 应急演练:随着信息安全的日益发展,网络新型攻击和病毒形式日益恶化,因此以安全运维、快速响应为目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提高在网络空间开展信息监察、预防、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攻防演练实验室示意图 人才培养:近年来,信息技术已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已成为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性问题。但由于国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工作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阻碍了我国信息安全 事业的发展 信息安全实验室示意图 解决方案Solution 天融信基于攻防演练系统和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研究,全力打造出基于安全研究、应急演练、人才培养所需要的信息安全实验室,实验室分为5 个区域:信息安全研究区域、信息安全演练区域、信息安全设备接入区域、竞赛与管理区域和远程接入区域。

实验室网络拓扑结构 信息安全攻防演练系统(Topsec-SP):是通过多台专用信息安全虚拟化设备,虚拟出信息安全所需的场景,例如WEB 攻防平台、应用攻防平台、威胁分析平台、数据挖掘平台、基线扫描平台、漏洞分析平台、木马分析平台等等。同时系统提供相实验指导书和实验环境场景。 信息安全研究平台(Topsec-CP):是通过智能信息安全靶机系统、信息安全智能渗透系统和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实现红、蓝对战实战。并对实战过程进行监控,实现测试过程和结果动态显示。 实验室设备接入区:是能够满足用户在演练和实战时通过接入特殊设备来完成用户自定义的实验需求,例如UTM、IDS、漏扫、AIX、HP-Unix 等通过虚拟化技术无法完成的设备。 测试、培训、研究和管理区:相关人员通过B/S 做培训、研究和管理所用。 远程接入区:能够满足用户通过远程接入到信息安全实验室,进行7*24 小时的测试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