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护理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最新】

护理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最新】

护理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最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护理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有必要对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 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护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护理安全管理的水平。

目前,我国护理人员队伍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低素质人员,他们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对护理规范和流程不够熟悉,容易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

2.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护理人员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进而影响护理安全。

3. 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安全管理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和保障。

然而,当前我国部分医院的护理管理制度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缺乏严格的护理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导致护理安全漏洞。

4. 护理设备设施不足护理设备设施的不足也是影响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部分医院在护理设备设施的投入上不足,导致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受到限制,增加了护理安全风险。

二、整改措施1.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要提高护理人员素质,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次,要建立严格的护理人员选拔和考核制度,确保护理人员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

2. 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环境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是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

医院应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3.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完善护理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严格的护理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连续性。

其次,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严格遵守护理规范和流程。

4. 增加护理设备设施投入增加护理设备设施投入,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是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护理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护理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护理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护理安全管理在医疗质量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护理安全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护士素质参差不齐、工作压力大、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为了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本文将对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 护士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护理行业准入门槛较低,部分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这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护士对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容易发生护理差错。

2. 工作压力大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护士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使得护士身心疲惫,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操作失误等问题,从而影响护理安全。

3. 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护理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尚不完善,部分医院在护士配备、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方面存在漏洞。

这使得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容易发生护理差错。

4. 护理设施不完善部分医院在护理设施方面投入不足,如护理设备陈旧、病房环境差等。

这不仅影响了护士的工作效率,还可能增加患者发生意外的风险。

5. 沟通不畅在实际工作中,护士与医生、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不畅,容易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不及时,从而影响护理安全。

二、整改措施1. 提高护士素质(1)加强护士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护士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

(2)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2. 优化工作环境(1)合理配置护士:根据患者数量和病区特点,合理配置护士,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2)改善工作环境:加强护理设施建设,为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 完善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如护士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

(2)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加强对护士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范文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范文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范文护理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声誉。

然而,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不仅对病人的康复产生负面影响,也给医院带来了不必要的风险和纠纷。

本文将对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1. 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存在较大差距,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不熟练,缺乏临床经验,难以应对复杂的临床情境。

2. 护理管理体制不健全:护理管理体制存在漏洞,如护理人员配置不足、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导致护理工作混乱,安全隐患增加。

3.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书是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目前部分护理文书存在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完整、签名不真实等问题,容易引发纠纷。

4. 护理操作不规范: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护理人员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如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药物使用错误、拔针操作不规范等,增加了病人的安全风险。

5. 护理沟通不足: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不足,导致病人需求不能及时满足,容易引发纠纷。

6. 应急预案不完善:部分医院的应急预案制定不完善,护理人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难以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二、原因分析1. 护理人员培训不足: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培训不足,导致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不扎实。

2. 管理体制落后:医院管理体制落后,导致护理资源配置不合理,护理工作环境恶劣。

3. 法规制度不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和行为规范。

4. 工作压力大: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容易导致操作失误。

5. 沟通技巧欠佳:护理人员沟通技巧欠佳,缺乏与病人及家属的有效沟通。

三、整改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开展定期培训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2. 完善管理体制:优化护理人员配置,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护理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护理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护理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护理安全管理一直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才能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护理安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护理人员对安全和风险的认知不足、护理流程不规范、医患沟通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一、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护理人员对安全和风险的认知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护理人员对安全和风险的认知不足,容易忽视患者的安全问题。

例如,在护理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导致患者情况恶化。

此外,一些护理人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缺乏应急处理的能力,无法有效应对突发情况,也会影响患者的安全。

2.护理流程不规范护理流程不规范也是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

一些医疗机构尚未建立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操作不规范,容易出现差错。

例如,一些护理人员在给患者换药时,未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导致患者感染。

3.医患沟通不畅医患沟通是护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医护人员沟通能力不足,未能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导致患者感到不满,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二、整改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安全和风险的培训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安全和风险的认知,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和风险培训。

通过组织培训课程、举办交流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保障患者的安全。

2.建立规范的护理流程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详细规定护理操作的步骤和要求,制定操作规范和标准。

通过培训和督导,确保护理人员能够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3.加强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

医护人员要学会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耐心解答患者家属的问题,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和互动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范文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范文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范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护理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院的整体形象。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本文将对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1. 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责任心不强,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失误。

2. 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使得护理工作存在漏洞。

3.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由于医院床位紧张,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导致护理工作压力大,容易忽视细节。

4. 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记录是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部分护理人员记录不规范,导致在纠纷处理中处于被动。

5. 沟通不畅: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畅,容易产生误解和矛盾,影响护理安全。

6. 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不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不规范,容易导致误用、过期使用等问题。

7. 护理环境不佳:部分医院护理环境较差,如病房拥挤、设备老化等,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护理安全问题原因分析1. 护理人员培训不足:部分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不到位,导致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

2. 护理管理不到位:部分医院护理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使得护理工作存在漏洞。

3. 医院资源配置不合理:部分医院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工作压力大。

4. 护理人员工作负担重:由于医院床位紧张,护理人员工作负担重,容易忽视细节。

5. 护理人员沟通技巧不足:部分护理人员沟通技巧不足,导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畅。

6. 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不规范。

7. 医院环境设施不足:部分医院环境设施不足,如病房拥挤、设备老化等,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整改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护理安全是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然而,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和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有效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对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1.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护理人员是医疗机构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配备普遍不足,导致护理工作压力大,难以保证护理质量。

2.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护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的质量,但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难以胜任护理工作。

3.护理工作流程不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不规范是导致护理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护理记录不规范、药物管理不严格等。

4.护理管理不到位:护理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部分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不到位,对护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不够。

5.患者安全教育和沟通不足:患者的安全教育和沟通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我国部分医疗机构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导致患者对护理安全知识的了解不足。

二、整改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配备: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需求和护理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减轻护理工作压力,保证护理质量。

2.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护理人员能够胜任护理工作。

3.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制定和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加强对护理工作流程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进行。

4.加强护理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护理质量。

5.加强患者安全教育和沟通: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和沟通,提高患者对护理安全知识的了解,增强患者的安全意识。

6.建立护理安全文化和氛围:建立护理安全文化和氛围,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护理人员主动参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7.加强护理科研和技术创新:加强护理科研和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护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检查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检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改进。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护理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管理的基础,但在实际检查中发现,部分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组织架构和明确的管理职责。

这导致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推诿、逃避责任的现象,影响了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2. 安全隐患识别和评估不足安全隐患识别和评估是护理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但在实际检查中发现,部分医院护理人员对安全隐患的识别和评估能力不足,难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此外,部分医院虽然开展了安全隐患评估,但评估指标不统一、不科学,导致评估结果失真。

3. 护理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医院护理安全防护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如床栏、防滑垫等安全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护理操作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查对制度等,增加了患者的安全风险。

4.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实际检查中发现,部分护理人员对安全意识重视不够,对护理安全知识掌握不足,导致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5. 护理安全培训和教育不足护理安全培训和教育是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但在实际检查中发现,部分医院护理安全培训和教育不足,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知识掌握不足,影响了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

6. 护理安全质量监控不力护理安全质量监控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检查中发现,部分医院护理安全质量监控不力,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和评价指标,难以发现和解决护理安全问题。

二、建议1. 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医院应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组织架构和管理职责,确保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

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护理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声誉。

然而,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不仅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影响,也给医院带来了法律和经济的风险。

本文将对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护理安全存在问题分析1.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护理人员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但目前我国许多医院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导致护士工作压力大,无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

2.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护理安全,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中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护士专业知识、技能和沟通能力不足。

3.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医院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对护理安全的全程监控和管理,导致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和整改。

4.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记录是医疗纠纷的重要证据,但目前许多医院护理记录存在不规范、不完整等问题,容易导致纠纷发生。

5.患者安全教育和培训不足:患者安全是护理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许多医院对患者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足,导致患者对自身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原因分析1.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对护理工作的投入不足。

2.护理教育培养不足:我国护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是护理教育培养不足,部分护士专业知识、技能和沟通能力不足。

3.医院管理不到位: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护理记录不规范等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医院管理不到位导致的。

4.患者自身因素:部分患者对护理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配合护士进行安全防护措施,导致安全隐患。

三、整改措施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医院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细致的护理。

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技能和沟通能力,确保护理安全。

3.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医院应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加强对护理安全的全程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1-12-19T13:30:52.4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4期供稿作者:丁盛华
[导读] 目的针对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综合整理与改善。

丁盛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十六病区 2410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4-0228-02
【摘要】目的针对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综合整理与改善。

方法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控制或消灭护理管理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

结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大大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及护患纠纷的发生。

结论对于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每名护理人员做起,在良好安全的科室工作环境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病人为中心,进行全面的护理服务,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安全护士管理问题对策
护理安全[1]一般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2]。

护理安全[3]管理通过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

病人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针对科室每位护士平时自己工作中发生或发现的问题和科室发生的护理差错、缺陷以及从其他科室获得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员的因素(1)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缺乏整体护理理念,工作中不能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给病人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2)沟通能力差,缺乏良好的交流技巧。

由于护理人员少、病人特别多,工作忙,护士没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更多的交流,无暇顾及病人的情绪和心理,导致病人不满意或投诉。

(3)专业技术水平偏低。

我科室年轻护士较多,护理经验比较缺乏,专科知识缺乏术操作不熟练,对有些复杂病情缺少认知与护理经验[4]。

(4)有些科室诸如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等患者病情都比较重,且多数为老年人,一般都合并有多种疾病,且危重病人较多,护理难度较大。

(5)护理记录问题。

工作中常出现记录不及时、漏记、错记、刮痕、医护记录不一致等现象。

由于医护记录不一致,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容易导致举证失利甚至败诉。

(6)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违反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缺乏责任心,未能按时主动巡视病房,护理工作不能及时到位。

(8)护理人员人力资源不足,专科护士不到位。

1.2患者的因素(1)针对大部分病人为老年病人的科室,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和临床特点,容易发生以下意外或并发症:坠床、跌倒;外出走失;自杀;烫伤;压疮;误吸、噎食;管路滑脱;药物反应等。

(2)现今社会多数病人维权意识特别强,对护理要求比较挑剔,因此容易产生护患矛盾。

1.3其他方面因素(1)后勤支持系统不到位,地面潮湿、地面滑;设备差,吸引负压不够;突然停电、停氧;标本丢失、标本送检不及时。

(2)病房管理不到位,用电用火存在安全隐患,护士管理力度不够。

2 对策
2.1护士管理
2.1.1加强法律法规学习认真学习《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和《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例书写规范》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开展普法教育,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

2.1.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全面培训护士,经常组织学习各项护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并组织相应的考试。

对新入院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及安全教育。

及时修订和健全各项护理制度,完善各项操作规程及护理工作流程。

加强对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及护理“三基”训练,加强在职培训,拓展知识结构。

2.1.3加强对重点护士的管理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人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入科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

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护理人员做带教老师,提高她们的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2.1.4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因查对不当而引起的差错。

按照级别护理及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按时完成各治疗与护理措施,加强安全防护,保证患者安全。

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

按PIO记录,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一致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症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2.1.5合理的护士配置是病人安全的保证,加强与护理部的沟通,争取充足的护理人员,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将时间还给病人,满足患者的要求。

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2.2病人管理
2.2.1对新入院的病人要进行严格的评估,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皮肤等情况,及时建立各种相应的风险评估单,加强巡视。

病人交接包括危急重病人入院交接、转科病人交接、三班之间的交接。

一级护理及危重病人应该床旁交接,重点交接病人的意识状态、管道有无脱落、生命体征、呼吸机的运行、全身皮肤完整性等并进行详细记录。

2.2.2加强重点病人的管理注意病区内情绪不稳定的病员,有情况及时和医师、保卫科、总值班联系,防止发生意外。

对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化疗病人,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上述病人作为交接班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危险因素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重视。

做好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管道护理、气管插管等的护理。

注意病区内情绪不稳定的病员,有情况及时和医师、保卫科、总值班联系,防止发生意外
2.2.3加强危重病人的管理病区对于危重病人要严格执行危重病人登记报告制度,及时上报。

对危重病人、老年人均应要求家属陪护,加强巡视,将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告知家属并引起重视。

护理危重病人时要忙而不乱,边做边解释,随时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为防止出现皮肤护理问题,护士对每位病人进行Braden评分,对低于18分者对进行压疮监控,给予气垫床,勤翻身,建立床头翻身卡,各
项护理措施及时到位。

对带入的压疮或拒绝接受护理措施者应有家属签字。

2.2.4护理人员应尽可能的多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落实治疗操作前后的告知程序,取得病人和家属配合,对于一些特殊检查和护理均应给予书面的风险告知,减少护患纠纷。

2.3其他方面
2.3.1后勤保障后勤部门应应为病房的正常工作提供有理的后勤保障。

针对后勤部门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反映,以便尽早整改,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2.3.2加强病房管理对病人及家属做好防火防盗防烫伤防跌倒等方面的宣教,加强水电管理,病房内禁用相关电器。

氧气筒等放在合适的位置,保证用氧安全。

2.3.3加强病房药品管理长期备药每天核对、检查并进行记录,确保无期;急救药品用完后及时补充,保证数量,及时封抢救车,每两周检查并记录,做到“五定’;药品柜应该由专人保管;毒麻药品应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做到“五专”;氯化钾等高危药品单独放置,并有醒目标志;口服、外用药分开放置。

2.3.4建立质量监控组织,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

护理部每月对各病区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性检查,如病房管理、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药品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等,督促各病区及时整改,减少并防止各种不安全的事故发生。

如病人交接、药品管理、特殊用药、压疮预防等。

3 结果
通过以上个措施的落实,加强了对护士预防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教育,提高了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措施及时到位,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没有投诉案例,病人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4 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以慎独的精神,胆大心细,及时完成各项治疗与护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操作技能,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主编.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9.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3):191-192.
[3] 季晓鹏,王志红,陈亚华.国外护理安全管理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58—59.
[4] 江敏.患者标识腕带的应用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