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降血压的中药及配方配伍
高血压中药方

高血压_中药方集1.松花淡菜粥用治高血压[配方] 松花蛋1个,淡菜50克,大米50克。
[制用法] 松花蛋去皮,淡菜浸泡洗净,同大米共煮作粥,可加少许盐调味。
食蛋菜饮粥,每早空腹用。
[功效] 清心降火。
治高血压、耳鸣、眩晕、牙齿肿痛等。
2.柠檬马蹄汤治高血压[配方] 柠檬1个,马蹄(荸荠)10个。
[制用法] 水煎。
可食可饮,常服有效。
[功效] 用治高血压,对心肌梗死患者改善症状也大有益处。
3.鲜西红柿治高血压[配方] 鲜西红柿2个。
[制用法] 将西红柿洗净,蘸白糖每早空腹吃。
[功效] 清热降压,止血。
用治血压高、眼底出血。
4.菊槐绿茶饮治高血压[配方] 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
[制用法] 以沸水沏。
待浓后频频饮用,平时可当茶饮。
[功效] 清热、散风。
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
5.莲心饮强心降血压[配方] 莲心(莲子中的胚芽)2—3克。
[制用法] 以开水沏。
代茶饮用。
[功效] 清心,涩精,止血,降压。
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脑胀、心悸失眠等。
6.鲜葫芦汁治高血压[配方] 鲜葫芦、蜂蜜各适量。
[制用法] 将鲜葫芦捣烂绞取其汁,以蜂蜜调匀。
每服半杯至1杯,每日2次。
[功效] 除烦降压。
治高血压引起的烦热口渴症。
7.玉米须煎饮治高血压[配方] 玉米须60克。
[制用法] 将玉米须晒干,洗净,加水煎。
每日饮3次。
[功效] 降压,利水。
用治高血压。
8.柿漆和牛奶治高血压[配方] 市漆(即未成熟柿子榨汁)30毫升,牛奶1大碗。
[制用法] 牛奶热沸,倒人柿漆。
分3次服。
[功效] 清热降压。
用治高血压。
对有中风倾向者,可作急救用。
9.猪胆汁绿豆粉治高血压,[配方] 猪苦胆汁200克,绿豆粉100克。
[制用法] 将绿豆粉拌人胆汁内,晒干,研成细末。
每服10克,日服2次。
[功效] 清热、平肝。
治高血压。
10.黄瓜藤汤治高血压[配方] 干黄瓜藤1把。
[制用法] 洗净加水煎成浓汤。
每门2次,每次1小杯。
[功效] 清热、利尿。
治高血压。
中药降压茶配方

中药降压茶配方现在正逢夏秋交替的时候,由于“秋老虎”的到来,高血压非常容易发作,此时便需要高血压患者合理的用药,遵医嘱,这样才能防止高血压发作。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药降压茶配方,希望能帮到你。
中药降压茶配方1、菊槐茶菊花10克,槐花10克,绿茶3克。
三味共放茶杯内,冲入沸水,加盖浸泡10分钟即可。
边饮边加开水,每日1剂。
有平肝祛风、清火降压的作用,对早期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眼底出血、鼻出血等效果较佳。
2、决明罗布麻茶决明子12克,罗布麻10克。
二药以沸水冲泡15分钟后即可饮用。
每日1剂,不拘时代茶频饮。
功能清热平肝,适用于高血压病伴头晕目眩、烦躁不安,属肝阳上亢类型者。
3、枸杞决明双花茶枸杞子10克,决明子10克,菊花3克,槐花6克。
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
功能补益肝肾、平肝降压。
对高血压属阴虚阳亢者有效。
4、桑寄生茶桑寄生30克,夏枯草15克。
水煎代茶饮。
方中桑寄生长于补肝肾、强筋骨。
药理研究证实,桑寄生具有降压、镇静、利尿作用。
能舒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
夏枯草清肝降压。
故此方对高血压因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者尤为适宜。
5、二子茶决明子50克,枸杞子15克,冰糖50克。
将决明子略炒香后捣碎,与枸杞子、冰糖共放茶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5分钟代茶频频饮用,每天1剂。
有益肝滋肾、明目通便的功效,适宜于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双目干涩、视物模糊、大便干结等症状。
6、黄精四草汤黄精20克,夏枯草15克,益母草15克,车前草15克,豨莶草15克。
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
高血压属中医眩晕病证,多由脾肾不足、肝阳偏亢所致,为虚实夹杂之证。
本方能补脾、平肝、通络以降血压,宜于脑血管硬化、肾病水肿兼有高血压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黄精、夏枯草、益母草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益母草、车前草又有良好的利尿作用,故又可通过利尿而降压。
7、夏枯草降压茶夏枯草10克,车前草12克。
将夏枯草、车前草洗净,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后代茶饮。
17种降血压的中药及配方配伍

17种降血压的中药及配方配伍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是因肝肾失调、阴虚阳亢所致,中药治疗高血压多从调整肾阴肾阳入手,作用虽然缓慢然而药效持久,对于轻型高血压病及临界高血压有肯定疗效,对重度高血压可配合其它降压药物以达标本兼治的效果。
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很多,但也需辨证施治,可用单方,也可配伍使用。
现介绍如下:1.罗布麻:味淡涩性惊,有平肝降压、清热利尿作用,用于肝阳上亢或肝热型高血压症,见于头晕头痛、烦躁失眠者,可单用本品以开水泡汁作饮料,也可配合夏枯草、野菊花、钩藤同煎。
2.稀莶草:味苦性寒,有祛风通络、清热降压作用,可同臭梧桐等配伍,用于高血压及风湿病。
3.夏枯草:味辛苦性寒,有清肝、散结、化痰、降压作用。
由于本品有良好清泄肝火作用,可泡服或煎服,用于高血压病属肝热、阳亢者。
4.钩藤:味甘性微寒,具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作用,对高血压引起的头胀头痛症状疗效较好。
5.杜仲:性味甘温,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压功效,与石决明、夏枯草、白芍等配伍可降血压,且对体虚之人降血压无寒凉之弊。
6.决明子:性味甘寒,清肝明目,润肠通便,有降低血脂及血压功效,对防止血管硬化有效,尤适于兼有便秘的中老年患者。
7.石决明:味咸性寒,有清肝明目、平肝潜阳功效,与生地、白芍、钩藤、菊花等配伍善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者。
8.茺蔚子:本品为益母草的果实,味甘性微寒,能活血调经、凉肝明目和降血压,常与决明子、生地、钩藤等配用。
9.青木香:味辛苦性微寒,可单用或配伍其它降压中药内服。
10.地龙:即蚯蚓,性咸味寒,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服法为研粉,每次2克,每日2次,开水吞服,也可配合它药使用。
11.葛根:味甘辛性凉,用于高血压脑病,并对改善头晕头痛、肢麻、耳鸣等症状有良效。
12.生槐花:味苦性微寒,近年临床用于高血压病,可降血压及改善毛细血管脆性。
13.黄苓:味苦寒,无论是煎剂、浸剂,均有较明显的降压作用,常与菊花、钩藤等配伍治疗神经性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可使血压降低,头痛、胸闷、烦躁等症状明显改善和消失。
17种降血压的中药及配方配伍

17种降血压的中药及配方配伍
一、决明子汤:
【配方】决明子20g,水煎服。
【功效】降血压,开窍祛风,消淤行气。
【适用】本品适用于高血压下,有窍闭,气滞,肝火郁症状。
二、香豆藤汤:
【配方】香豆藤30g,水煎服。
【功效】降血压,凉血清热,行气通窍,消风止痛。
【适用】本品适用于脉络浮动,心悸头痛,口唇发干,手足热性高血压症状。
三、乌梅去梗汤:
【配方】乌梅10g,去梗枸杞子30g,水煎服。
【功效】降低血压,滋阴补肾,清肝解郁,补中益气。
【适用】本品适用于高血压下,头脑发热,脉细弦,气短头晕,心悸烦躁症状。
四、蜈蚣草汤:
【配方】蜈蚣草30g,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表,消风利咽,行气活血,降血压、收缩功能。
【适用】本品适用于高血压下,表象有头痛、心悸、一氧化氮呼吸急促,及心功能不全症状。
五、白芍汤:
【配方】白芍30g,怀山药15g,黄芪15g,甘草9g,水煎服。
【功效】补肝益肾,降血压,宣肺止咳,舒筋活血。
【适用】本品适用于高血压伴有气短头晕,神疲乏力,心悸头痛,咳嗽有痰的患者。
六、桂枝汤:
【配方】桂枝10g,芍药10g,生薏仁15g,炙甘草10g,水煎服。
高血压中药方剂

高血压中药方剂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高血压中药方剂】高血压中药方剂(12方)特提供给你,可选用!中药处方(一)【辨证】肝郁化火上炎。
【治法】清肝泻火,行血通经,缓急解痉。
【方名】三草汤。
【组成】夏枯草10克,龙胆草3克,益母草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渡舟方。
中药处方(二)【辨证】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平肝。
【方名】玄参钩藤汤。
【组成】元参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麦冬10克,夏枯草15克,钩藤15克,菊花10克,丹参15克,泽泻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天为1疗程。
【出处】傅云江方。
中药处方(三)【辨证】瘀热。
【治法】化瘀清热。
【方名】化瘀清散汤。
【组成】柴胡10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杭菊15克,桑枝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红花12克,地龙12克,薄荷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润民方。
中药处方(四)【辨证】气虚痰浊阻滞。
【治法】益气化痰。
【方名】赭决九味汤。
【组成】黄芪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白术9克,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中药处方(五)【辨证】肝火上扰清空。
【治法】平肝清热,通络止痛。
【方名】清肝汤。
【组成】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地骨皮15克,菊花20克,地龙10克,夏枯草30克,玉米须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龚志贤方。
中药处方(六)【辨证】肝肾阴虚,阴虚阳亢。
【治法】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方名】莲椹汤。
【组成】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牛膝15克,龟板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
治疗高血压中药配方

治疗高血压中药配方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健康。
传统中医药中有许多
药方可用于治疗高血压,下面是一种中药配方供参考:
主方:
1.天麻(15g):具有镇痛、镇静的功效,可降低血压。
2.黄芪(20g):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健脾益气、抗衰老
及降低血压。
3.陈皮(10g):具有理气、健脾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4.丹参(10g):具有活血化瘀、降血压的作用。
5.熟地黄(15g):具有滋补肝肾、补益精血的作用,可调节血压。
辅方:
1.玉竹(10g):具有补气健脾、生津润燥的作用。
2.天冬(10g):滋阴补肺、清热润燥,可降低血压。
3.五味子(10g):具有补心气、益肾阴、安神定志的作用。
4.月季花(10g):具有清热、祛风、降血压的作用。
配伍用法:
以上中药材先浸泡入清水中,浸泡时间为30分钟,然后倒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以砂锅药味适中为准,不宜过浓。
把砂锅放在火上煎煮,待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20分钟,将煎取的药汁倒入碗中,再次加入适量
的清水。
此次煎煮的时间为10分钟。
将取得的两次药汁混合在一起,待
凉后随时饮用。
此中药配方主要通过天麻、黄芪、陈皮、丹参、熟地黄等中药材的配合,中药的功效相辅相成,可以达到补血、益气、降低血压的效果。
而辅
方中的玉竹、天冬、五味子、月季花则可滋阴补肺、清热润燥、安神定志,有助于调节血压。
一种降血压的纯中药制剂[发明专利]
![一种降血压的纯中药制剂[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e3cbdc0de009581b6ad9eb71.png)
专利名称:一种降血压的纯中药制剂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赵波
申请号:CN03128174.5
申请日:20030617
公开号:CN1468626A
公开日:
2004012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降血压的纯中药制剂,其主要配方成份及重量数为:昆布10~40g、珍珠母15~
50g、煅牡蛎8~30g、石决明15~45g、罗布麻叶5~15g、生梔子5~20g、杜仲8~20g、何首乌5~20g、杭菊5~20g、桑寄生6~15g、夏枯草6~18g、绿茶叶5~30g。
本发明经临床应用,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安眠、养颜、抗衰老等功能,降压稳定,服一星期后,可降压稳定数天不服药。
传统降血压药患者必须天天服药。
申请人:赵波
地址:330003 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8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刘凌峰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降血压的中药及配方配
伍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17种降血压的中药及配方配伍
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是因肝肾失调、阴虚阳亢所致,中药治疗高血压多从调整肾阴肾阳入手,作用虽然缓慢然而药效持久,对于轻型高血压病及临界高血压有肯定疗效,对重度高血压可配合其它降压药物以达标本兼治的效果。
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很多,但也需辨证施治,可用单方,也可配伍使用。
现介绍如下:
1.罗布麻:味淡涩性惊,有平肝降压、清热利尿作用,用于肝阳上亢或肝热型高血压症,见于头晕头痛、烦躁失眠者,可单用本品以开水泡汁作饮料,也可配合夏枯草、野菊花、钩藤同煎。
2.稀莶草:味苦性寒,有祛风通络、清热降压作用,可同臭梧桐等配伍,用于高血压及风湿病。
3.夏枯草:味辛苦性寒,有清肝、散结、化痰、降压作用。
由于本品有良好清泄肝火作用,可泡服或煎服,用于高血压病属肝热、阳亢者。
4.钩藤:味甘性微寒,具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作用,对高血压引起的头胀头痛症状疗效较好。
5.杜仲:性味甘温,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压功效,与石决明、夏枯草、白芍等配伍可降血压,且对体虚之人降血压无寒凉之弊。
6.决明子:性味甘寒,清肝明目,润肠通便,有降低血脂及血压功效,对防止血管硬化有效,尤适于兼有便秘的中老年患者。
7.石决明:味咸性寒,有清肝明目、平肝潜阳功效,与生地、白芍、钩藤、菊花等配伍善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者。
8.茺蔚子:本品为益母草的果实,味甘性微寒,能活血调经、凉肝明目和降血压,常与决明子、生地、钩藤等配用。
9.青木香:味辛苦性微寒,可单用或配伍其它降压中药内服。
10.地龙:即蚯蚓,性咸味寒,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服法为研粉,每次2克,每日2次,开水吞服,也可配合它药使用。
11.葛根:味甘辛性凉,用于高血压脑病,并对改善头晕头痛、肢麻、耳鸣等症状有良效。
12.生槐花:味苦性微寒,近年临床用于高血压病,可降血压及改善毛细血管脆性。
13.黄苓:味苦寒,无论是煎剂、浸剂,均有较明显的降压作用,常与菊花、钩藤等配伍治疗神经性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可使血压降低,头痛、胸闷、烦躁等症状明显改善和消失。
14.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功能消食化积,活血降压,有人曾用山楂糖浆(每毫升相当于原生药0.65克)日服3次,每次20毫升,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高血压患者50例,服药1个疗程后,显效35例,好转12例。
15.淫羊霍:味辛甘,性温,其主要功效为补肾壮阳,祛风湿,降血压,单用或复方制剂,能使血压降低,症状改善。
16.吴茱萸:味辛苦、性热,疏肝下气,散寒止痛。
入足太阴血分,能温中下气、止痛、逐风邪、开腠理,使上下之寒热、盛衰均衡,有利于降血压。
近年来有人用吴茱萸研末,加适量食用醋调成糊状,于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用于降血压也有一些效果。
17.臭梧桐:味辛苦性凉,有祛风湿、降血压作用,与稀莶作用相似。
本品降压,用开花前的叶作用较佳,不宜久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