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

合集下载

关于鲁迅弃医从文人们的评价

关于鲁迅弃医从文人们的评价

关于鲁迅弃医从文人们的评价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和思想家,他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在他的一生中,鲁迅曾经是一位医生,但他最终选择了弃医从文,这个决定引起了许多文人们的评价和讨论。

对于鲁迅弃医从文的评价,有人认为这是他的明智之举。

他是医学专业出身,可以说是具备了一定的医术和医学知识。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个医生,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思考使他决定用文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以及他的散文和评论,都展示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他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他的医学成就,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星,被誉为“现代文学之父”,这无疑是他弃医从文的正确选择。

然而,也有人对鲁迅的弃医从文持有不同的看法。

他们认为,鲁迅本来可以通过医学事业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医生,他可以通过医疗工作来帮助更多的人,缓解他们的痛苦。

而选择文学创作,虽然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对社会的实际帮助却相对有限。

此外,文学创作是一个相对较为孤独的工作,而医生则可以与患者和同事们进行更密切的交流和合作。

因此,鲁迅弃医从文可能是一个较为自私的选择,他放弃了为更多人服务的机会,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局限在了文学创作中。

无论是认同还是质疑,人们对于鲁迅弃医从文的评价都体现了对他的关注和思考。

鲁迅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的抉择,更是一个时代的选择。

他生活的时代正值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他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讨论。

作为一位文人,他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来反映和批判社会现实,为社会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和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典范,更是对社会问题的犀利剖析和深刻思考。

鲁迅弃医从文的评价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评价,更是对文学与医学之间关系的思考。

文学和医学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文学可以透过艺术的形式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文字来传递信息和启发人们的思考;而医学则是关乎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科学,通过实际的医疗行为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文人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

文人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

文人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鲁迅作为中国近代史最伟大的作家,他的文章总是一针见血的指出重点要害,并会让人已发神似感想,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鲁迅对他人或是别人对他的个人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鲁迅个人评价1实秋(即梁实秋):“大凡做走狗的都想讨主子的欢心因而得到一点点恩惠。

《拓荒者》说我是资本家的走狗,是哪一个资本家,还是所有的资本家?我还不知道我的主子是谁,我若知道,我一定要带着几份杂志去到主子面前表功,或者还许得到几个金镑或卢布的赏赉呢。

钱我是想要的,因为没有钱便无法维持生计。

可是钱怎样的去得到呢?我只知道不断的劳动下去,便可以赚到钱来维持生计,至于如何可以做走狗,如何可以到资本家的账房去领金镑,如何可以到×× 党去领卢布,这一套的本领,我可怎么能知道呢?也许事实上我已做了走狗,已经有可能领金镑或卢布的资格了,但是我实在不知道到哪里去领去。

关于这一点,真希望有经验的人能启发我的愚蒙。

”鲁迅个人评价2①古大勇,《一个学术命题的“前世今生”——大陆与港台学者对“鲁迅与自由主义”命题的言说》,《上海鲁迅研究二零一三年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

②③谌旭彬,《鲁迅当年,如何痛骂胡适?》,短史记第519期。

④胡适,《日本人应该醒醒了!》,原载1933年3月19日《独立评论》第42号。

⑤胡适致苏雪林,1936年12月14日。

⑥⑦胡适、苏雪林,《关于当前文化动态的讨论(通信)》,收录于《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2 1936-1939》,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P689-693。

⑧1999年7月31日,旅美学者周策纵为祝贺胡适思想国际研讨会召开,曾作诗云:“‘铮铮如铁自由身,鲁迅终为我辈人。

’四十三年前告我,一言万世定新犹。

”诗后附言道:“五十年代中期,胡先生曾告诉我:‘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

’今言犹在耳,恍如昨日也。

”见:林曼叔,《文学岁月》,文学评论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P159-160。

我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作文600字

我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作文600字

我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作文600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时写到的。

古今中外,亦有大家给予鲁迅极高的评价。

那么,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就目前来说,我们的确片面地了解鲁迅的形象了,他是爱国、坚韧、正义、忧国忧民并富有民族气节的人。

若是作具体评价,我认为鲁迅先生便是近代社会一等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社会环境,能写得如此传神,如此准确,显然已达到了文学家的标准。

捷克著名汉学家雅罗斯拉夫·普实克曾指出现代作家都缺乏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的特点:寥寥数笔便刻画出鲜明的场景和揭示出中国社会根本问题的高超技艺。

的确是这样的,就如《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一事,把人物与事件刻画详尽的同时,又能揭露封建教育的危害,实在妙笔生花。

鲁迅写作前常常先倚着书桌,随后一边抽烟,一边就在思考,最后起笔、落字、成文、修饰,过程中也定是不断思考的。

这样一来,他的思想感情升华的极为深厚,视野与志向也就极为远大,文章深奥难懂也就自然了。

思想家就要有“思想者”般深远的思考,他能看透很多表面的东西,把人生中最普通的小事总结为一条真理。

鲁迅的文章大多如此,可谓名至实归的思想家。

但他真的是个革命家吗?他用一支笔作为武器,来打击那些反对派、封建社会和当时民族的劣根性,拿现实来批判,拿掩体来讽刺,这难道不是革命家吗?周恩来总理曾形象地概括到:“鲁迅自称是革命军马前卒,郭沫若就是革命队伍中人。

”他用文学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革命道路。

揭露人民麻木、颂扬革命者不屈的《药》;批判自视清高、自欺欺人、自命不凡一类人的《孔乙己》;辛辣讽刺“正人君子”的《狗·猫·鼠》。

此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哪一处没表现出他的革命斗志呢?毛泽东多次提到鲁迅:“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我心目中的鲁迅,这三样,缺一不可!。

历届文人对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评价

历届文人对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评价

历届文人对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评价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了他的回忆和散文作品。

以下是一些历届文人对《朝花夕拾》的评价:
1. 高长虹:认为《朝花夕拾》表达了鲁迅的痛苦与悲愤,对于当时的社会现象作出了批判和揭露,是为了唤起民众的觉醒和抗争的。

2. 钟南山:评价《朝花夕拾》是“幼时过程论”,揭示了鲁迅童年时期的痛苦和无奈,重现了他的人生经历。

3. 贾平凹:认为《朝花夕拾》是鲁迅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展现了鲁迅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4. 张贤亮:称赞《朝花夕拾》展现了鲁迅对家国之爱、对人民疾苦的关怀,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鲁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总的来说,历届文人对《朝花夕拾》评价较高,认为它是鲁迅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我眼中的鲁迅400字

我眼中的鲁迅400字

我眼中的鲁迅400字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化人。

他以其独特的思想和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位有着敏锐洞察力的思想家和作家。

他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触觉极为敏感,总是能通过深入观察和思考,揭示出社会现象的真相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思想触及了中国人民的痛点和困境,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思考。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位勇敢坚定的伟人。

他敢于公开批评社会的弊病和人们的愚昧无知,不畏权势的威胁和舆论的压力。

他毫不犹豫地站在正义的一方,为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奋斗。

他敢于挑战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出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对中国的文化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位深情厚意的人道主义者。

尽管他对社会问题充满了愤怒,但他对普通人们充满了关怀和理解。

他始终关注民生疾苦,为民众呐喊,为贫苦百姓发声。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类命运和社会进步的悲壮感和深情厚意,给人以深深的温暖和激励。

鲁迅是一位在中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他不仅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人们的品格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思想和作品,不仅是中国近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遗产。

我衷心地敬
佩和崇拜这位伟大的文化人,他为我们树立了道德的榜样,也为我们展示了文学的力量。

我相信,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的文化将不断繁荣和进步。

我眼中的鲁迅300字《回忆鲁迅先生》

我眼中的鲁迅300字《回忆鲁迅先生》

我眼中的鲁迅300字《回忆鲁迅先生》:
《回忆鲁迅先生》让我对鲁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个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普通人。

在我眼中,鲁迅是一个坚韧不屈的斗士,他的笔下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

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温和、幽默、富有同情心的人。

他关心身边的人,对朋友、家人和学生都充满了关爱。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更加敬佩鲁迅的品格和人格魅力。

他不仅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更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理解。

他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论影响着身边的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鲁迅先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的精神和思想依然闪耀着光芒。

我们应该铭记他的教诲和精神,继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别人对鲁迅的个人评价是怎么样的

别人对鲁迅的个人评价是怎么样的

别人对鲁迅的个人评价是怎么样的鲁迅作为一个文学巨匠,在其他文人眼里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鲁迅对他人或是别人对他的个人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关于鲁迅的评价1鲁迅先生之死,应该说,这是世界的损失,不是单独中国的损失,所以对于这位文化战士,艺术巨人,怀着永久哀悼的,也不仅是中国人。

当鲁迅先生死时,我正在东京,记得那是1936年10月19日的早晨,我翻开《读卖新闻》,一个鲁迅先生的像,一个《亲日文学家鲁迅之死》的标题,映入我的眼中,使我突然起一个震悸。

哦!鲁迅先生死了!这战士,他舍我们而去了,他永恒的休息了。

同我邻室的一位朝鲜文学家金时昌君,是我们帝大的同学,他在编辑一个进步的叫做《堤防》的文学杂志。

在洗脸时,遇见我,他以哀戚的声音,向我说:“鲁迅様死了!”“是的,鲁迅様死了!”我回答着。

我们的眼都红红的。

我继续说:“鲁迅様不仅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也是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的。

”“是的,我们朝鲜人,有正义感的朝鲜人,对于这位巨人是不能忘记的。

”说着,我们相对流下泪来。

关于鲁迅的评价2我到帝大去,在参考室内,遇到几个研究中国文学的同学,有的人在翻阅鲁迅先生的遗著《中国小说史略》的增田涉的译本。

他们看见一个中国人的我,仿佛想慰唁似地说:“鲁迅様死了,留着这些宝贵的遗作的鲁迅様死了;这是可悲的事情呀!”我到考古学教室去,史学教室去,遇到的熟人都是这样表示着叹惋的意思。

而文哲学系中的护手江泰君、大中臣君、齐藤君,几个平时特别欢喜研究鲁迅先生的著作者,更加流露着悲戚,这些悲戚是发自内心的。

这之后,我很留心去搜集关于哀悼鲁迅先生的文章。

在《改造》、《中央公论》、《日本时论》等较大的杂志中,都登载着哀悼的文章;《中国文学月报》并且出过一个特辑。

有些画报中,印有先生的遗照和手迹的,我也买得来。

如新居格、增田涉等,都出其平时藏先生的遗墨刊布出来。

在国人中,有郭沫若先生的一篇哀悼文字,登在《帝大新闻》上。

朝花夕拾名人评价

朝花夕拾名人评价

朝花夕拾名人评价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其中收录了许多优秀文人名家的评价。

以下是一些名人对《朝花夕拾》的评价。

1. 陈寅恪:《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它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
对岁月变迁的感慨,展示了鲁迅先生的深刻洞察力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2. 冰心:我常常借鉴《朝花夕拾》的写作方法,它的文字充满着真情实感。


过对平凡事物的观察和描绘,鲁迅先生把小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的阴暗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3. 张爱玲:我对《朝花夕拾》的欣赏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鲁迅先生的文
字雄浑有力,充满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另一方面,他敢于坚持真实,对现实进行深度的剖析。

4. 余华:《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书。

鲁迅先生以其独到的
思考和批判眼光,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人性的丑恶,引发了深刻的思考和警醒。

5. 阿来:《朝花夕拾》中的故事让我产生了巨大的共鸣。

鲁迅先生通过对细微
处的观察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韧性和乐观,同时也反思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通过以上名人对《朝花夕拾》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所带给人们的深刻
感受和启发。

它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社会思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情感呈现和人性洞察力,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无论是对文学爱好者,还是对社会问题感兴趣的人们,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人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
鲁迅作为中国近代史最伟大的作家,他的*总是一针见血的指出重点要害,并会让人已发神似感想,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鲁迅对他人或是别人对他的个人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鲁迅个人评价1
实秋(即梁实秋):“大凡做走狗的都想讨主子的欢心因而得到一点点恩惠。

《拓荒者》说我是资本家的走狗,是哪一个资本家,还是所有的资本家?我还不知道我的主子是谁,我若知道,我一定要带着几份杂志去到主子面前表功,或者还许得到几个金镑或卢布的赏赉呢。

钱我是想要的,因为没有钱便无法维持生计。

可是钱怎样的去得到呢?我只知道不断的劳动下去,便可以赚到钱来维持生计,至于如何可以做走狗,如何可以到资本家的账房去领金镑,如何可以到党去领卢布,这一套的本领,我可怎么能知道呢?也许事实上我已做了走狗,已经有可能领金镑或卢布的资格了,但是我实在不知道到哪里去领去。

关于这一点,真希望有经验的人能启发我的愚蒙。


鲁迅个人评价2
①古大勇,《一个学术命题的“前世今生”——大陆与港台学者对“鲁迅与自由主义”命题的言说》,《上海鲁迅研究二零一三年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XX。

②③谌旭彬,《鲁迅当年,如何痛骂胡适?》,短史记第519期。

④胡适,《日本人应该醒醒了!》,原载1933年3月19日《独立评论》第42号。

⑤胡适致苏雪林,1936年12月14日。

⑥⑦胡适、苏雪林,《关于当前文化动态的讨论(通信)》,收录于《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2 1936-1939》,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P689-693。

⑧1999年7月31日,旅美学者周策纵为祝贺胡适思想国际研讨会召开,曾作诗云:“铮铮如铁自由身,鲁迅终为我辈人。

四十三年前告我,一言万世定新犹。

”诗后附言道:“五十年代中期,胡先生曾告诉我: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

今言犹在耳,恍如昨日也。

”见:林曼叔,《文学岁月》,文学评论出版社有限公司,20XX,P159-160。

⑨鲁迅,《论“第三种人”》,原载于1932年11月1日《现代》第二卷第一期。

⑩胡适,《致吴相湘》,1959年3月4日。

(11)胡适,《致雷震》,1956年4月1日。

(12)1957年7月26日,胡适致信赵元任,胡适如此解释自己返回台湾:“这大半年来所谓围剿《自由中国半月刊》事件。

其中受围剿的一个人就是我。

所以我当初决定要回去,实在是为此。

(至少这是我不能不回去的一个理由。

)我的看法是,我有一个责任,可能留在国内比留在国外更重要,——可能留在国内或者可以使人take me more
seriously……”(13)鲁迅,《无声的中国》,1927年2月16日在香港青年会讲。

鲁迅个人评价3
陈源(笔名西滢):“鲁迅先生一下笔就想构陷人家的罪状。

他不是减,就是加,不是断章取义,便捏造些事实。

他是中国思想界的权威者,轻易得罪不得的。

”“他的*,我看过了就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载1926年1月30日《晨报副刊》〕长虹(即高长虹):“我是主张批评的……鲁迅却是主张骂,不相信道理。

”“鲁迅……不能持论。

……那是被感情、地位、虚荣等所摇动了。

”〔载1926年11月17日上海《狂飙》第五期〕
陈源(笔名西滢):“我觉得他的杂感,除了热风中二、三篇外,实在没有一读的价值。

”〔摘自1928年6月初版《西滢闲话》〕冯乃超:“鲁迅这位老生……是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世人称许他的好处,只是圆熟的手法一点,然而,他不常追怀过去的昔日,追悼没落的封建情绪,结局他反映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无聊赖地跟他弟弟说几句人道主义的美丽的说话。

”〔载1928年1月15日《文化批判》创刊号〕
鲁迅个人评价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