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五号飞船

合集下载

神舟五号

神舟五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目录“神舟”五号简介神舟五号时间表神舟五号总设计师神舟五号的技术进步点神舟五号:长征二号F火箭的技术进步点神舟五号的发电站:太阳帆板神舟的“船坞”——发射场神舟使命“神舟”五号简介神舟五号时间表神舟五号总设计师神舟五号的技术进步点神舟五号:长征二号F火箭的技术进步点神舟五号的发电站:太阳帆板神舟的“船坞”——发射场神舟使命•杨利伟基本资料•其他相关连接展开编辑本段“神舟”五号简介“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道运行了1天。

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负载着“神舟”五号的长征2F火箭发射。

9时10分,船舰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以平均每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

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

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行员:杨利伟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载人航天飞船作文素材

载人航天飞船作文素材

载人航天飞船作文素材《载人航天飞船作文素材》素材一《神舟五号:中国人的飞天梦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超级大事件。

想当年啊,杨利伟坐在神舟五号里,那可真是肩负着全中国的期待呢。

听说他在飞船里超级淡定,可就他一个人在那不大的空间里,那也是很考验心理素质的。

当时全中国好多人守在电视前面看直播,心跳都跟着飞船的发射进程一块加速。

我家那时候就特别热闹,全家老小围在电视机前,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我爷爷还不停念叨着“要成功啊,要成功啊”。

那紧张的气氛就好像自己要上太空了一样。

神舟五号一发射,大家就欢呼起来,那声音感觉能把屋顶都掀翻了。

到杨利伟在太空展示中国国旗的时候,我那小弟弟都兴奋得又蹦又跳的,嘴里还喊着“我们也能去天上啦”。

这神舟五号就像是一把钥匙,一下子打开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大门。

素材二《神舟七号:太空漫步的惊艳》神舟七号可不得了,翟志刚出舱溜达了一圈。

这太空漫步看着就很炫酷。

翟志刚出舱那会,就感觉像是一个超级英雄到外太空去探险了。

为了这一步,那背后的准备是相当不容易的。

航天员得做各种各样严格的训练,像什么模拟失重训练之类的。

我有个朋友在航天科研单位上班(当然是个小人物啦,但是离航天事业很近呢),他说那些航天员训练起来可真是拼命。

比如说模拟失重训练,就是一直在水里泡着,一泡就是好几个小时,出来的时候那皮肤都泡得发白了,整个人感觉都要虚脱。

但是这些训练的苦,到了太空漫步那一刻,都化作了无限的骄傲。

看到翟志刚缓缓从飞船里飘出来,挥舞着五星红旗,那画面真的永远刻在好多中国人的记忆里。

这就像一个孩子长大了,不只能在院子里玩了,还能到隔壁的太空有自己的一番小天地。

素材三《神舟十三号:太空出差半年》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翟志刚和叶光富真的像是去太空出差了半年。

这三人组在太空的生活那可是丰富多彩。

我了解到他们在太空还能种蔬菜呢,你说神奇不。

在太空种东西可不是地面上那么简单。

他们要考虑什么失重环境、辐射,还有各种奇怪的条件。

神舟五号简介

神舟五号简介

神舟五号简介“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道运行了1天。

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负载着“神舟”五号的长征2F火箭发射。

9时10分,船舰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以平均每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

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

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行员:杨利伟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分10秒,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神舟五号飞船介绍

神舟五号飞船介绍

1、飞船组成:“三舱一段”式——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

2、质量:7.790吨。

3、长度:8.860米。

(说明:若包括运载火箭〈“长征”二号〉,它们的总质量约为479.8吨,长度约为58.3米。

)点火遥控距离:1500米。

4、周期:90分钟。

5、轨道:近地圆轨道。

高度343公里,轨道倾角42.5度。

(说明:入轨初期是椭圆形轨道,近地点高度:200公里左右,远地点高度:340公里。

)6、稳定飞行时间:21小时(绕地球14圈)。

7、定轨手段:船载GPS、激光反射器、无线电应答机。

8、回收入大气层的高度:80公里。

(说明:进入大气层,与大气层产生摩擦,外表变成一团火球,周围产生等离子体,形成电磁屏障。

返回舱距地球约10公里后打开1000多平方米面积的大伞,随后返回舱缓缓下降,抛掉防热底盖。

在接近地面1公里时,点燃反推火箭发动机,以不大于每秒35米的速度,在预定地区着陆。

)过程简介:飞船和运载火箭在技术厂房按垂直组装和垂直测试的一系列程序完成技术准备工作后,整体垂直运输到脐带塔,并进行最后的功能检查。

一切准备就绪后,火箭一级发动机及4个助推器同时点火。

火箭升空,开始程序转弯,火箭继续飞行,抛逃逸塔,助推器分离,火箭一级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

二级发动机关机,随后船箭分离,飞船入轨。

入轨后,飞船捕获地球,建立轨道运行姿态,展开太阳电池帆板并对太阳定向。

飞船入轨一段时间后,地面测控系统提供初始轨道数据,并通过测控站和测控船对飞船注目,飞船按预定轨道环绕地球飞行,飞行一周约90分种。

当飞船进入海陆测控区时,飞船上的设备开机工作,发射遥测信息,接收遥控信息。

在海陆测控区外,短波通信机工作。

飞船在环绕地球飞行规定的圈数和完成科学试验任务后返回,在返回前由地面站和测量船发出调姿指令。

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建立返回制动姿态。

飞船制动进入返回轨道,返回舱降低至140公里的高度时,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在降至100公里时,返回舱进入再入姿态调整,约80公里时,返回舱再入稠密大气层,进入黑障区后,通信中断,约40公里高度时,出黑障区,通信恢复。

神舟五号的原理和应用

神舟五号的原理和应用

神舟五号的原理和应用1. 神舟五号的原理神舟五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种载人飞船,其原理是基于航天飞行的技术和原理。

神舟五号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包括轨道飞行、生命支持、姿态控制等。

1.1 轨道飞行神舟五号通过火箭的推力进入地球轨道,然后进行轨道飞行。

轨道飞行需要考虑火箭的速度、角度和加速度等因素,以确保飞船能够稳定地在轨道上飞行。

1.2 生命支持神舟五号在航天飞行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包括氧气、水、食物和温度等。

神舟五号的生命支持系统能够维持飞船内的氧气含量、温度和湿度,并提供足够的水和食物供搭乘的宇航员生存。

1.3 姿态控制神舟五号在轨道飞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姿态控制,以确保飞船的稳定性和正确的轨道方向。

姿态控制采用了推进器和陀螺仪等设备,通过调整飞船的姿态和角度来实现。

2. 神舟五号的应用神舟五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应用。

2.1 载人航天神舟五号是中国的一种载人飞船,可用于搭载宇航员进行太空探索和科学实验。

通过搭载宇航员,神舟五号能够进行太空科学研究、空间站建设和航天技术验证等任务。

2.2 货物运输神舟五号还可以承载货物进行太空运输,用于向空间站或其他太空设施运送补给物资、实验设备和科学仪器等。

神舟五号的货运能力可以满足空间站的需求,支持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2.3 未来探索计划神舟五号还为中国的未来航天探索计划提供了关键支持。

在神舟五号的基础上,中国可以进一步发展更高性能的载人飞船,实现更远距离的太空探索和人类登月等目标。

3. 总结神舟五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其原理基于航天飞行技术,包括轨道飞行、生命支持和姿态控制等。

神舟五号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载人航天、货物运输和未来航天探索计划。

神舟五号的研发和应用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宇航员是谁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宇航员是谁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宇航员是谁
---------------------------------------------------------------------- 神舟五号飞船上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神舟五号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

神舟五号在轨运行14圈,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做任务后,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时间,获得了大量的科学实验成果。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州五号登天过程: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升空。

9时31分许,航天员杨利伟报告:“感觉良好。

”10时41分许,飞船开始绕地球飞行第二圈。

11时过后,航天员杨利伟开始在太空中进餐。

12时过后,航天员杨利伟开始太空飞行中的首次休息。

17时26分,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曹刚川与航天员杨利伟进行天地对话。

杨利伟解开身上的安全带,与地面通话:“请首长放心,我一定会努力工作,把后续任务完成好,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9时58分,正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员杨利伟与他的父母妻儿进行了天地对话。

他说:“感觉非常好”,“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

神舟五号在太空中停留了多久

神舟五号在太空中停留了多久

神舟五号在太空中停留了多久停留了21小时23分,绕地球14圈。

神舟五号,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其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其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

在轨运行:在2003年10月15日9点10分左右,宇宙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2003年10月15日10时左右,宇宙飞船首次绕地球轨道运行。

2003年10月15日10点40分左右,宇宙飞船开始绕地球的第二次轨道运行。

2003年10月15日15时54分,航天飞机启动轨道转换程序。

2003年10月15日18时40分左右,宇宙飞船到达了第七圈。

2003年10月15日19点58分,宇宙飞船进入第八圈。

2003年10月15日21点31分,宇宙飞船进入了第九圈。

2003年10月15日23:08,宇宙飞船进入第十轨道。

2003年10月16日4点19分,宇宙飞船进入第十四轨道。

2003年10月16日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成功地向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出返回指令。

2003年10月16日5时36分,轨道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

再入舱和推进剂舱的轨道高度不断下降,并返回到预定的着陆点。

该航天器轨道舱将在轨道上停留半年,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

2003年10月16日5时38分,航天器制动火箭点火,航天器返回舱飞行速度减慢,轨道高度进一步降低。

返回舱降落在预定的着陆点。

2003年10月16日5时56分,航天飞机成功地将返回舱与推进剂舱分离,进入返回轨道。

神舟五飞船介绍范文

神舟五飞船介绍范文

神舟五飞船介绍范文神舟五号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第三代载人飞船。

它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接下来,我将为您详细介绍神舟五号飞船的主要特点、技术参数以及其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作用。

神舟五号飞船的主要特点如下:1.可重复使用:神舟五号飞船具备可重复使用的能力,这是中国首次实现的重大突破。

在过去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飞船都是一次性的,完成任务后即被废弃。

而神舟五号飞船的可重复使用能力可以极大地降低航天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载人能力:神舟五号飞船具备3名航天员的载人能力,其航天员舱内部结构科学合理,舒适度高。

在长期太空驻留任务中,航天员可以在航天员舱内居住和工作,并保证其旅程的安全和舒适。

3.长期太空驻留:神舟五号飞船能够实现较长时间的太空驻留,最长时间可达30天。

这对于太空实验、技术验证和载人太空站等长期飞行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4.灵活多样的任务能力:神舟五号飞船具备执行多种任务的能力,包括载人飞行任务、货运任务、太空实验任务等。

其多功能的设计适应了不同类型的航天任务需求。

神舟五号飞船的技术参数如下:1.总质量:约22吨2.载人能力:3名航天员3.长度:8.8米4.最大直径:4.5米5.货运能力:可搭载最大7吨的货物6.车载源: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神舟五号飞船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作用:1.探索太空:神舟五号飞船的问世,使中国航天事业向更深远的太空探索迈进。

它将为中国进一步探索太空提供坚实的技术和载人基础。

2.太空实验:神舟五号飞船的多功能设计使其成为进行太空实验和技术验证的理想平台。

它能够为科学家和宇航员提供一个开展重力实验和其他科学研究的空间环境。

3.载人飞行任务:神舟五号飞船的载人能力使其成为未来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主要交通工具。

它可以携带宇航员完成人类对太空的长期探索和利用,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4.太空站运输:神舟五号飞船具备较大的货运能力,可以为未来的中国载人太空站运输物资和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笔:备课组长:审核:
课型:新授预设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2011.5.15 班级:姓名:家长签名:
学习目标:1.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场面。

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场面描写是重点,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是难点。

学法指导:本篇文字较简练,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意义。

设计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依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 ( ) tuǒ圆 (2)浩hàn ( ) (3)bù( ) 署(4)bù ( )阵(5)围绕 ( ) (6)调 ( ) 度 (7)瞬 ( ) 时 (8)遨()游
2、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①椭.圆( ) ②步骤.(. ) ③衰.减()④浩瀚.( ) ⑤屏.障()
3、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曙光: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不久,科学家就上报了关于发展载人航天的报告。

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当时的人们,给中国规划中的宇宙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暂停。

“863计划”: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

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

航天技术是“863计划”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

“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长二捆”: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

“长二捆”就是承担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前身。

“921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航天员选拔:1995年10月,我国决定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首批预备航天员。

不久,12名预备航天员从数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连同2名航天员教练员,组成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队伍。

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

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齐。

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
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

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

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

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

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4、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为了这一天,多少航天人付出了心血!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做为中国第一位飞天宇
航员,杨利伟倍感光荣和自豪;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杨利伟深感责任重大。

杨利伟的出征意义非常,记录下他飞天前的出征经过,也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
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要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注意朗读节奏、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落。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4.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加以赏析。

5.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绥.宁瞩.目苍穹
..瞬.间问鼎.浩瀚.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3.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加以赏析。

4.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同位交流。

6.重点研讨课文第3、4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找出选文中的记叙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②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并分析其作用。

③文中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五)、教师小结
(三)、巩固●检测
一、基础知识题
1.解释下列词语。

①瞩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问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定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这句话表达了送行群众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请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分析题
公元 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今天,中国人将也要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1.给下列字词注音。

翟()聂()绥()
2.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基本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终选定杨利伟担任首飞任务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五段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航天员走出问天阁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为什么要提到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的航天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杨利伟的成长过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反思●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