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概论课程复习资料
宪法学复习提纲范文

宪法学复习提纲范文一、宪法学的概述1.宪法学的定义2.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3.宪法学的意义与作用二、宪法的概念与特征1.宪法的基本概念2.宪法的特征及其作用3.宪法与法律的关系三、宪法的形式与内容1.宪法的形式2.宪法的内容3.宪法内容的特点与要求四、宪法的种类与历史演变1.宪法的种类与分类2.宪法的历史演变3.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五、宪法的解释与修正1.宪法解释的概念与原则2.宪法解释的主要方法3.宪法修正的原则与程序2.宪法的效力及其限制3.宪法的司法保护七、宪法的权利与义务1.公民的宪法权利2.公民宪法义务与责任3.公民宪法权利的限制与限度八、宪法的国家机构与组织1.国家机构的概念与功能2.主权机关与宪政机构3.国家机构的运行机制与权力制衡九、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1.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内涵2.人权与法治原则3.宪法的民主与社会主义原则十、宪法的行政与司法保障1.宪法的行政保障2.宪法的司法保障3.宪法的宪法保障十一、宪法与地方自治1.宪法与地方自治的关系2.地方自治的法律地位与范围3.地方自治的实践与发展十二、宪法的对外关系与国际法1.宪法的对外关系2.宪法与国际法的关系3.宪法对国际法的适用与保护以上提纲仅作为复习宪法学的一个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教材以及个人学习情况进行深入拓展。
同时,充分理解与应用宪法的基本原则、价值观以及宪法在国家机构、人权保障、地方自治、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与实践,有助于建立宪法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时代性的认识。
宪法复习资料完整版

宪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宪政: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又称立宪主义,是一种主张国家权力来自宪法并被宪法约束、规定公民权利的学说或理念。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宪政的要义有两点:第一是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自由;第二是限制公共权力,一切公共权力的权威与合法性来自于宪法。
2、违宪审查制度:是指对国家机关和政党及重要领导人的言论或行为违背宪法的原则、精神和具体内容,由专门国家机关依法确认其法律责任的制度。
3、代议制度:指选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组成议会,由议会代表选民行使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等政府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制度。
4、选举制度:指的是由选民、选举单位以及政府机关遵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选拔并认定代议机关代表以及其他政府机关公职人员的行为。
5、两院制:两院制是指通过选民选举产生、或者通过选举和任命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两个相对独立的立法团体,并由两者共同行使立法权的体制模式。
6、一院制:一院制是指由民选议员组成一个单独的立法团体,由其独立行使全部立法权7、君主制:指以终身制、世袭制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并由其在名义上或实质上执掌政府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
8、共和制:是与君主制相对应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在确认主权在民的前提下,以选举制和任期制为基础,由不同的政府机构根据宪法分别掌握和行使不同性质的政府权力而形成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8、人民代表大会制:由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民代表,组成统一行使政府权力的代表机构;各代表机构分别产生同级其他政府机构,并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相关政府机构相应的职权;代表机构处于政府机构体系的核心,其他政府机构由其产生并对其负责。
9、政党:政党是现代国家的政治组织,是“由一群人组成的团体,他们通过选举或革命取得政权并行使政权。
10、国家元首:通常为一个国家对外、对内的最高代表与象征,也是该国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并依据该国宪法行使相关的元首职权。
宪法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汇总复习资料

宪法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汇总复习资料第一章宪法的基本理论(上)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的语称1、在汉语中,“宪”、“宪令”、“宪章”等语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不过它们的含义不同于今天的“宪法”。
具体而言,这些语汇主要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国家的法律、法令或制度。
其二是指效法,法令的公布、法律的实施等。
2、在近代中国,根本意义的“宪法”一词一般认为由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首先引入,郑氏在其所著《盛世危言》中要求清廷“立宪法”、“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中国最早在法律文件中使用近现代意义的“宪法”一语,是1908年清政府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
4、西方古代也有“宪法”这个词,但西方古代的“宪法”在很多情况下指的是政治体制。
4、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对constitution的使用则型构了近现代宪法的基本内涵。
二、宪法的界定关于宪法的界定有实质意义与形式意义两种。
(实质意义的宪法是从法律规范的内容来界定宪法的。
实质意义的宪法亦可被称为广义的宪法,它能解决诸如“英国没有宪法”这样的问题,因而为许多人所采信。
形式意义的宪法则是根据宪法作为法律的形式特征来界定宪法的,即宪法是指其制定和修改程序异于普通法律,并在效力上高于普通法律的成文法典。
西方国家的宪法绝大多数都是成文宪法,法国的托克维尔说:“英国没有宪法”,就是从形式意义而言的。
)三、宪法的形式特征(一)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异于普通法律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机关不同于其他法律。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要有一个特别的机关。
宪法的制定机关也称制宪机关,制宪机关一般为一个专门机构。
我国在制定1954年《宪法》时曾专门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
我国宪法修改也较为特殊,我国宪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的,但是通过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来修改,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颁布的。
2、宪法的通过和修改程序不同于其他法律。
一般来说,主要有三种情况:(1)由立法机关以绝对多数通过。
宪法学考试重点

宪法学考试重点
一、宪法的基本原理
1.宪法的终极性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法律都必
须遵守宪法的规定,任何法律都不得违背宪法。
2.宪法的唯一性原则:宪法是国家的唯一最高法律,任何法律
都不能改变宪法的规定。
3.宪法的稳定性原则:宪法确定的权利和义务不得被改变,宪
法不能被任何法律改变或废止。
4.宪法的权利保护原则:宪法规定的权利不得被剥夺,人民有
权利享受宪法规定的权利。
5.宪法的法治原则: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以及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都必须依照宪法执行。
二、宪法的组成部分
1.宪法的实体部分:宪法的实体部分包括宪法的编纂原则、宪
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基本组织、国家的基本职能、国家的基本行政管理体制、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国家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等。
2.宪法的行政部分:宪法的行政部分包括宪法的行政组织原则、
宪法的行政权力分配原则、宪法的行政程序原则、宪法的行政监督原则等。
3.宪法的司法部分:宪法的司法部分包括宪法的司法组织原则、宪法的司法程序原则、宪法的司法职权原则等。
4.宪法的补充部分:宪法的补充部分包括宪法的补充规定、宪
法的实施条例、宪法的实施解释等。
宪法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宪法学概论》一、判断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应当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 ] 2.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 ] 3.享有法定权利的公民,一方面有权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另一方面也有权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 ] 4.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 ] 5.民主是专政的保障,专政是民主的前提和基础。
[ ] 6.根据现行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 ] 7.国家机构形式所体现的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职权划分的关系。
[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受主席委托,可以继任主席的职位。
[ ] 9.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 ] 10.党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 ] 11.宪法关系的一方通常总是国家或者国家机关。
[ ] 12.由司法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源于美国。
[ ] 13.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就是说尽管古代就出现了“宪法”一词,但我们通常所说的宪法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有了民主的事实以后才产生的。
[ ] 14.“贿选宪法”即“袁记约法”。
[ ] 15.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 ] 16.政权组织形式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 ] 17.政体决定国家,国体适应政体。
[ ] 18.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是通过会议的方式进行的。
[ ] 19.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本质,决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包括立法上的平等权和执法、守法上的平等权。
[ ] 20.在所有立宪国家,宪法的创制程序都比一般法律严格。
[ ] 21.宪法是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的那个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 ] 2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宪法学复习资料

宪法学复习资料一、概述宪法学是法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的是宪法的起源、性质、内容、解释和适用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国家政治制度、国家机构和权力运行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宪法学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宪法学的相关知识。
二、宪法的起源与发展1. 宪法的起源: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和罗马的法律体系。
而现代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通过《大宪章》等文件确立了国王权力的限制和人民权利的保障。
2. 宪法的发展:宪法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如启蒙时代的宪政思想、美国独立战争后的宪法制定、法国大革命后的宪政运动等。
现代宪法往往包括了权利法案、行政法、司法法和国际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三、宪法的性质与特征1. 宪法的性质:宪法具有法律性质,是国家最高法律,具有法律效力和约束力。
宪法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安排和价值追求。
2. 宪法的特征:宪法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基本性、权威性和约束性等特征。
宪法的普遍性表现在适用于整个国家和全体公民;稳定性体现在宪法的修改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条件;基本性体现在宪法对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运行的基本规范;权威性体现在宪法的制定需要具备一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约束性体现在宪法对国家机关和公民的行为具有约束力。
四、宪法的内容与结构1. 宪法的内容:宪法的内容包括宪法的序言、总则、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和权力运行、宪法的修改和解释等方面。
不同国家的宪法内容有所差异,但通常都包括了对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和公民权利的规定。
2. 宪法的结构:宪法的结构通常包括了序言、总则、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和权力运行、宪法的修改和解释等部分。
宪法的结构安排合理,便于理解和适用。
五、宪法的解释与适用1. 宪法的解释:宪法的解释是指对宪法规定的理解和阐释。
宪法的解释可以通过宪法解释机关、宪法学说和宪法实践等途径进行。
宪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宪法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宪法学的概念和本质一、宪法的特征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1)宪法的制定一般要求成立专门的机构(2)宪法草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3)只有宪法规定的特定主体才能提出修宪的议案(4)修改宪法的通过程序更严格(5)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对修宪内容的限制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2)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二、宪法的本质(一)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二)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1,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2,宪法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综上所述,宪法是确认民主事实,集中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通过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第二节宪法的分类和渊源一、宪法的分类(一)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二)其他分类1,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2,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4,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标志:1918年苏俄宪法和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二、宪法的渊源(宪法的表现形式)(一)宪法典(二)宪法性法律(三)宪法惯例(四)宪法判例(五)宪法解释(六)国际条约我国的宪法渊源:宪法典、宪法惯例、宪法解释。
第三节宪法的制定、解释与修改一、宪法的制定宪法制定是指宪法制定主体依照一定的理念、基本原则和程序并通过制宪机关创制宪法的活动。
(一)制定机关与制宪程序1.制宪机关:是接受制宪权主体委托,具体制定宪法的机关。
制宪机关部室宪法制定权的主体,宪法制定权的主体是全体人民。
2.制宪程序(1)设立制宪机关(2)提出宪法草案(3)通关宪法草案(4)公布二、宪法的解释(一)宪法解释机关和宪法解释体制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解释制(社会主义国家)2.普通法院解释制3.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解释制(二)宪法解释的种类1.有权解释和学理解释(依据宪法解释的效力所作的划分)2.合宪解释、违宪解释和补充解释(依据宪法解释的目的所作的划分)3.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和目的解释(依据宪法解释的方法所作的划分)(三)宪法解释的原则1.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2.符合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和目的3.协调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4.协调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的关系(四)我国的宪法解释宪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宪法的修改宪法修改是指宪法修改机关认为宪法的部分内容不适应社会实际而依据宪法规定的特定修改程序删除、增加、变更宪法部分内容的活动。
宪法概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宪法概论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宪法的定义和含义1. 宪法的定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政治制度的总章程和基本法规。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权力范围、权力运作方式、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基本内容,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则和准则。
2. 宪法的含义宪法包括政治制度、国家组织形式、国家权力机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它是国家制度运行的基本法律。
宪法不仅规定了国家政治权力的机构和职能,也规定了国家组织形式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是国家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的总和。
二、宪法的特点1. 最高法律地位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它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 稳定性和延续性宪法是国家政治制度的总章程和基本法规,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它不会因为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变化而随之改变。
3. 全面性和系统性宪法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则和准则。
4. 明确性和约束力宪法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规则,对国家权力机关和公民行为具有明确的约束力。
5. 可变性和适应性宪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可变性和适应性,保持宪法与时俱进是宪法的基本特点。
6. 民主性和人权性宪法是国家政治制度的总章程和基本法规,具有民主性和人权性,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人权。
三、宪法的作用和意义1. 法律的根本性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根本,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都必须遵循宪法。
2. 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规范宪法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规则,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基本规范。
3. 保障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宪法保障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人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和责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4. 国家组织形式和权力机构的规定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和权力机构的构成、职能和运行方式,为国家政治权力的行使提供了制度保障。
5. 统一性和稳定性宪法是国家政治制度的总章程和基本法规,具有统一性和稳定性,维护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学概论》课程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由立法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起源于不成文宪法国家。
[ ]2.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解决的消亡而消亡。
[ ]3.我国的土地一律属于国家所有。
[ ]4.相同性质的国家,其政权组织形式也相同。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应当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 ]6.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 ]7.由司法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源于美国。
[ ]8.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就是说尽管古代就出现了“宪法”一词,但我们通常所说的宪法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有了民主的事实以后才产生的。
[ ]9.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是通过会议的方式进行的。
[ ]10.在我国,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大得多。
[ ]11.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一律公开进行。
[ ]12.所有国家的宪法都具有纲领性的特点。
[ ]13.民族乡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组成部分,享有民族自治权利。
[ ]14.宪法是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的那个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 ]15.我国的刑事犯罪分子也是公民。
[ ]二、单项选择题:1.关于《宪法》对人身自由的规定,下列不正确的是 [ ]A.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B.生命权是《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属于广义的人身自由权C.禁止非法搜查公民身体D.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住宅2.关于我国宪法结构,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宪法序言规定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B.现行宪法正文的排列顺序是: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首都C.宪法附则没有法律效力D.宪法没有附则3.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列不正确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D.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其监督4.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关于选举机构,下列不正确的是 [ ]A.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B.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C.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的领导D.选举委员会对依法提出的有关选民名单的申诉意见,应在3日内作出处理决定5.根据我国宪法和港、澳基本法规定,关于港、澳基本法的修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在不同港、澳基本法基本原则相抵触的前提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有权修改港、澳基本法B.港、澳基本法的修改提案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港、澳特别行政区C.港、澳特别行政区对基本法的修改议案,由港、澳特别行政区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代表团向全国人大会议提出D.港、澳基本法的任何修改,不得同我国对港、澳既定的基本方针政策相抵触6.根据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遭受自然灾害时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B.我国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出版自由也被剥夺C.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与公开传教的自由D.我国公民有任意休息的权利7.关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宪法确立了法律体系的基本目标B.宪法确立了立法的统一基础C.宪法规定了完善的立法体制与具体规划D.宪法规定了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机制8.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宪法》没有专章规定修改程序B.《宪法》规定的修宪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立法法》规定,宪法修正案由国家主席令公布D.《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规定,宪法修改以投票方式表决9.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下列关于全国人大代表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代表团团长、副团长由各代表团全体成员选举产生B.两个代表团以上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属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C.三个以上的代表团可以提出对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D.一个代表团和三十名以上的代表可以联合提出对国务院及其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10.根据《宪法》和《选举法》规定,下列正确的是 [ ]A.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每次选举前选民资格都要进行重新登记B.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公布C.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选举委员会申诉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D.法院对于选民名单意见的起诉应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11.关于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在教育和文化领域享有的权利和自由的说法,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B.宪法规定的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C.我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D.同社会经济权利一样,文化教育权利属于公民的积极收益权12.关于改变或者撤销法律、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权限,下列选项符合《立法法》的规定。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立法法》相关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和批准的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C.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D.授权机关有权改变被授权机关制定的超越授权范围或者违背授权目的的法规1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下列职务可由特区非永久性居民担任的是 [ ]A.行政长官B.政府主要官员C.立法会议员D.法院法官14.下列()是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分类标准。
[ ]A.宪法文件的有无B.制定主体的特定性C.制定程序的严格与否D.宪法典的有无15.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职位是 [ ]A.国务院总理B.国家副主席C.军委副主席D.国务院副总理16.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正确的是 [ ]A.矿藏和水流归国家和集体所有B.在直接选举中,人大代表正式候选人名单应当在选举日的3日以前公布C.货币发行权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权之一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中央军委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17.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关于全国人大审议立法议案的法定通过人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B.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C.法律的制定,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D.法律的制定,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18.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关于决定特赦,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决定特赦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特赦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特赦D.决定特赦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的专有职权19.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多项职权,但不包括[ ]A.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B.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C.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D.审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部分调整方案20.根据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和高等法院的法官,应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B.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官,根据当地法官和法律界及其他方面知名人士组成的独立委员会推荐,由行政长官征得立法会同意后任命,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C.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长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由行政长官提名,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D.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行政法院。
行政法院是管辖行政诉讼和税务诉讼的法院。
不服行政法院裁决者,可向终审法院上诉21.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
[ ]A.公民在年老时B.公民在疾病时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22.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
下列不属于基层政权范畴的是 [ ]A.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B.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C.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D.县人民政府2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由()批准生效的。
[ ]A.国务院B.全国人大C.全国人大常委会D.国家主席24.下列()是我国宪法界定公民资格的依据。
[ ]A.出生地主义原则B.血统主义原则C.国籍D.以血统主义为主、以出生地主义为辅的原则25.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有关全国人民代表专门委员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非常设机关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负责审议与其职权有关的法律草案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组成人选,由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大会通过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只能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交付的议案26.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B.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C.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D.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27.关于宪法规范的特性,下列表述不成立的是 [ ]A.根本性B.原则性C.无制裁性D.相对稳定性28.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C.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三、名词解释:1.选举制度2.特别行政区3.受庇护权4.四级两审终审制5.言论自由6.民族区域自治7.宪法解释8.人民民主专政9.联邦制 10.宪法规范 11.单一制 12.国体13.国家结构形式 14.国家机构 15.检察权四、简答题:1.政体与国体有什么关系?2.简述我国公民人身自由的主要内容。
3.简述国家主席的职权。
4.我国为什么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5.简述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6.简述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职权。
7.“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8.什么是总理负责制?其具体内容有哪些?9.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 10.人民陪审员有哪些权利和义务?11.我国《选举法》关于代表的罢免有哪些主要规定? 12.宪法解释有哪些基本功能?13.简述宪法修改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