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王建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
积累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注意与山东实际问题的结合。
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了解有关北方地区的资料。
为学生提供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特点。
开放式
导入
《沁园春·雪》的诗句及相应景观:毛泽东有一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我们班哪个同学朗诵最好、最有感情,给我们朗诵一下这首意境壮丽的诗词?
学生在图中标注。
全班交流展示,找代表指图讲述,教师点拔提升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1.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气温石家庄高于齐齐哈尔,这是海陆位置的影响,石家庄距海比齐齐哈尔近。
学生经过前边中国地理的学习,对于整个中国地理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已经很熟悉,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问题,这样既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
设计
反思与
重建
作业批改记录
本情境主要认识北方地区的农业特征及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设计思路是先认识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再分析不利影响,再到解决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循序渐进,层层递进。
北方地区是所有的地形区都春旱严重吗?春旱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区?:北方地区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
二、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北方地区虽然是学生第一个接触的中国地理分区,但学生已经有了世界分区地理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的顺利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前边世界分区地理的一个复习,又为后边继续学习中国分区地理作出示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王建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王建-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形图,找出北方与南方、青藏、西北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子让景观等自然特征;3.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于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作物;4.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B 、CD 。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②是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四大地理区域划分,通过练习看来同学们掌握情况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方,了解北方。
[讲授新课]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阅读:阅读第8页第一段的文字,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
学生: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过渡: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
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北方的概况1、范围:2、地形:3、气候: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第9页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气候。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派代表汇报小组成果。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适应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适应性。
2.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换及其原因;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相关教材、图片、案例等;地图、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教材内容;收集有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案例,引起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2. 教学内容与活动: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植被等;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旱地农业、畜牧业等;分析农业生产方式与自然特征的适应性,如平原地区的粮食生产、山区的小杂粮生产等;探讨农业生产方式转换的原因,如技术进步、政策调整等;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强调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出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1. 结合教材,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方式;2. 分析农业生产方式转换的原因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收集有关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案例,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提问,了解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理解程度;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示范课教学设计【地理人教八下】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说明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说明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本节内容为北方地区的概述。
北方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先讲述的一个区域,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述和分析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教材内容共设计了两个标题。
第一个标题是“黑土地黄土地”。
在此标题下,教材从地表景观特征入手,介绍了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形成的作用。
第二个标题是“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在此标题下,教材重点介绍了北方地区适宜发展旱作农业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还简介了旱作农业的主要农作物,以及春旱对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的不利影响。
本节内容为1个课时。
教学策略上,以北方地区视频作为导入,接下来从系列分布图中分析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等),之后从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农产品或农业制成品为例,来分析北方地区的农业类型及优势条件、限制因素。
四、教学流程五、当堂练习1.下列对北方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世界屋脊”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2.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A.冬小麦、大豆、棉花 B.春小麦、花生、甘蔗C.春小麦、大豆、甜菜 D.冬小麦、谷子、甜菜3.下列省区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一组是()A.黑、吉、辽、冀 B.鲁、苏、皖C.甘、宁、川 D.鄂、豫、赣答案:D;C;A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第六章北方地区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和范围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3.气候:气温(1月0℃以下)降水(大部分地区400~800mm)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存在内部差异4.河流:有结冰期5.土壤:黑土地和黄土地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优势条件、土地利用类型和作物类型、限制因素八、课后作业任选北方地区的一种特产,查阅资料,了解其在北方地区生长的有利条件。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业分布;(3)了解影响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通过实例,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3)学会运用地理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1)气候特点(2)地形特点(3)水资源特点3.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1)粮食作物种植(2)经济作物种植(3)畜牧业发展4. 北方地区农业分布(1)粮食主产区(2)经济作物主产区(3)畜牧业发展区5. 影响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气候因素(2)地形因素(3)水资源因素(4)社会经济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业分布;(3)影响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水资源对农业的影响;(2)如何解决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地图和图表分析法:通过地图和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分布;2.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地图和图表;2. 相关实例材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业生产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业分布。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王建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旱地农业、畜牧业等;能够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运用比较法,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的冬季;地形:平原、高原、山地等地形特点;土壤:黑土、黄土地等土壤类型。
2.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旱地农业:以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畜牧业:以牛、羊等家畜为主;特色农业:如黑龙江的北大仓、河北的葡萄园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2. 学具:笔记本、笔、地图等;3. 教学环境: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2. 讲授新课: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土壤等;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旱地农业、畜牧业等;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3. 案例分析:展示北方地区的农业案例资料,如黑龙江的北大仓、河北的葡萄园等;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法,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结果。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强调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3)学会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典型实例;(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2)增强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3)提高学生关注农村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和范围;(2)气候特点;(3)地形地貌特点。
2.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1)粮食作物种植;(2)经济作物种植;(3)畜牧业发展。
3.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1)优势因素;(2)限制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的分析;(2)学生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北方地区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优势与限制因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就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 讲授法:教师讲解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北方地区地图、农业发展案例资料;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3. 教学空间: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2. 新课导入: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3. 案例分析:展示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优势;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特征;掌握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和农业特点;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观察和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北方地区农业的特点和发展策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珍惜粮食资源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和农业特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北方地区农业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方法。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笔记本和笔,做好记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提问学生对北方地区的了解,引发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思考。
2. 讲解与展示: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展示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和农业特点,如小麦、玉米、大豆等;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水资源、自然灾害等。
3. 案例分析与讨论:提供一些北方地区的农业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农业特点和发展制约因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北方地区农业中的应用。
4.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让学生反思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思考与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价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4. 总结与反思: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评价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形图,找出北方与南方、青藏、西北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子让景观等自然特征;
3.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于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作物;
4.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
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教学难点
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
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顾: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B 、C
D 。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②是
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四大地理区域划分,通过练习看来同学们掌握情况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方,了解北方。
[讲授新课]
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阅读:阅读第8页第一段的文字,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
学生: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过渡: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
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北方的概况
1、范围:
2、地形:
3、气候:
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第9页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气候。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派代表汇报小组成果。
教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划重点内容,板书并提醒学生做笔记
过渡: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错,能把北方的范围找出来,区域的位置确定下来因此三大地形区能清晰可见,所以北方的主要地形我们也能确定,气候类型也没问题;下面我们来完成第10页活动题,通过活动分析,我们来认识北方的气候差异。
活动:观察图片并回答:
学生:完成活动任务,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过渡:我们需要借助学习过的知识来思考现在的问题,学以致用;通过活动我们更加了解北方的气候;好,在气候、地形等影响下,北方是什么类型的土壤,成因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在书本中找出来。
板书:二、黑土地黄土地
1、土壤:
学生:举手发言。
归纳并板书:
1.土壤:东北:黑土地(冷湿环境)
华北:黄土地(冲积扇平原)
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的冷、湿环境形成黑色土壤;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黄色泥沙在下游形成冲积扇平原,逐渐形成今天的华北平原;所以东北是黑土地、华北是黄土地。
过渡:通过对北方土壤的了解,结合我们上学期学习过北方的耕地利用方式以旱地为主,会种植什么作物:农业生产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11页文字,了解北方的农业。
学生:阅读并发言。
归纳并板书:
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1、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2、问题:春旱
3、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
师生活动:完成12页活动题:认识华北地区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地理概况
1、范围:
2、地形:
3、气候:
二、黑土地黄土地
1、土壤:东北:黑土地(冷湿环境)
华北:黄土地(冲积扇平原)教学反思: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1、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2、问题:春旱3、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