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使用说明

合集下载

地震测量仪器使用说明书

地震测量仪器使用说明书

地震测量仪器使用说明书一、简介地震测量仪器是一种用于检测地壳震动并测量地震波的仪器。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地震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仪器组成地震测量仪器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 传感器:用于感知地震波并将信号传输给后续处理单元。

2. 后续处理单元:接收传感器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和数据采集。

3. 界面和显示装置:用于与仪器进行交互和显示数据。

三、使用方法1. 安装准备:a. 将传感器置于平稳的地面上或固定在墙壁上,保证其稳定且与地震波垂直。

b. 将后续处理单元与传感器连接,并接通电源。

c. 根据需要连接界面和显示装置。

2. 仪器配置:a. 打开界面和显示装置,进入仪器配置菜单。

b. 设置触发级别和灵敏度,根据需要选择触发地震波的幅度和灵敏度。

c. 进行基准校准,确保仪器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3. 数据采集:a. 在测量前确保仪器处于稳定状态并且已校准。

b. 启动数据采集功能,仪器将开始记录地震波的数据。

c. 根据需要设置数据采集的时间段和采样频率。

4. 数据分析:a. 通过界面和显示装置,可以实时监测数据采集的结果。

b. 使用专业的地震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提取有价值的地震参数。

四、注意事项1. 安装时要选择坚固平稳的地面或墙壁,并确保传感器垂直于地震波传播方向。

2. 使用过程中避免剧烈震动或碰撞,以免损坏仪器。

3. 定期检查仪器的电源和连接线路,确保正常供电和信号传输。

4. 避免在高温、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使用仪器。

5. 仔细阅读其他相关文档和指南,熟悉仪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五、维护保养1. 定期清洁仪器表面和连接接口,确保信号传输的畅通。

2. 每次使用完毕后,将仪器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灰尘、湿气等对仪器的影响。

3. 根据生产商提供的说明,及时更换仪器的零部件和耗材。

六、故障排除如果遇到以下故障,请参考以下建议进行排查:1. 仪器无法启动:检查电源连接是否正常,尝试更换电源线。

石油开采地震勘探5

石油开采地震勘探5

sin a1 sin a2 V1 V2
2hi ti vi
sin ai Vi
sin an P Vn
n ti t 2 2 i 1 1 p vi 2 n t v i i p x 2 2 i 1 1 p vi
求 vR 的思路:
n 对于n层水平层状介质, Vi hi x 2 当满足下列关系时: 2 i 1 (Vm Vi 2 )
Vm 是n层中最
大的层速度
可将这个参数方程展成幂级数
n ti t i 1 1 p 2 vi2 2 n t v i i p x i 1 1 p 2 vi2
t t i x
2 2 0 i 1

2i
这个幂级 数是收敛 的
n 2hi ti 式中: t0 i 1 vi i 1
七、与频率和温度的关系
试验资料表明: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纵波与 横波的速度与频率无关。说明,纵波与横波不 存在频散现象(与面波不同)。
速度随温度可能有微小的变化,每升高100℃ 减少5~6%。
八、沉积岩中速度的一般分布规律 ⑴速度在剖面上成层分布
沉积岩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成层分布。在各层 中波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因此,速度在剖面 上的成层分布,就成为沉积岩的基本特点,这 一点恰恰是使用地震勘探的有利前提。 ⑵速度变化具有方向性 速度在垂直方向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横 向上受地质构造和沉积岩性的控制,在水平方 向上也发生变化。
Rn
A
O*
把 vav 定义为:在水平层状介质中,波沿直 线传播所走过的总路程与所需总时间之比。



Vn,hn
P
vav =O * S t O*S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小板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小板

一.名词解释1.子波:在信号分析领域中,把具有确定起始时间和限定能量的信号称为子波。

2.波阻抗:在声学中把密度和波速的乘积叫做声阻抗,在地震学中习惯叫做波阻抗。

3.波线:在几何地震学中,用于描述波能量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的路径就是射线,又称波线。

4.地震勘探:地震勘探就是用人工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地震)后,研究振动在地下的传播规律,以查明地下地质情况和有用矿藏的一种勘探方法。

5.振动图:描述某一质点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图形叫振动曲线,习惯上成为振动图。

6.观测系统:地震勘探中的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7.地震资料解释:就是把地震资料转化为抽象的地质术语,即根据地震资料确定地质构造形态和空间位置,推测地层的岩性、厚度及层间接触关系,确定地层含油气的可能性,为钻探提供准确井位等。

8.水平叠加:是将不同接收点收到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这种做法能有效压制干扰噪声,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质量,特别是压制规则干扰波(多次波)效果较好。

9.纵测线:激发点和观测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测线。

10.非纵测线:激发点和观测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测线。

11.平均速度:一组水平层状介质中某一界面以上介质的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过该界面以上各层的总厚度与总的传播时间之比。

12.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地当作双曲线,求出的波速就是这一水平层状介质的均方根速度。

13.射线平均速度:就是将地震波沿某一条射线传播所走的总路程长度除以所需的时间,所得结果叫做地震波沿这条射线的射线平均速度。

14.叠加速度:在一般情况下,(包括水平界面均匀介质、倾斜界面均匀介质、覆盖层为层状介质或连续介质等),都可将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看作双曲线,用一个共同的式子来表示:t2 =t02 +x2 /v a2 ,式中v a加速度。

15.无规则干扰波:主要指没有一定频率,也没有一定传播方向的波,在记录上形成杂乱无章的干扰背景。

地球物理勘探 1-4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地球物理勘探 1-4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r
r
▪ 式中正负号的确定方法为:r 的x分量沿x轴增大为正,反之为负;

r 的z分量沿z轴增大为正,反之为负.
▪ 根据P波和s波的质点振动特性,可得5个位移矢量各自在x,z方向得 位移分量u和w为(见书图1-12 和(1.4-5)式)
▪ 将位移分量代入位移边界条件:(见书(1.4-6)式)
▪ 及应力边界条件: (见书(1.4-7)式)
Q


V2 T
e
T f
:入射角(入射线和界面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线和界面法线的夹角) 1
:透射角(透射线和界面法线的夹角)
2
4.1 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
▪ 从图中可看出: AS BQ V1 T,

ABQ ASQ 90

共边 AQ
▪ 可证明:
• 另一类是一定的密度比和速度比条件下,反射系数 与入射角的关系。(见书P24)
21
22
4.4 地震面波
一、面波的分类
在三维空间中,凡是能量向整个空间中传播的波,都称为 体波。例如在弹性分界面上形成的反射、折射、透射波,它 们随着时间的增加,在整个弹性空间的介质内传播。
能量只分配在弹性界面附近的波称为面波( 在Z方向振 幅呈指数衰减)。常见的面波有三类:
12
4.2 在弹性分界面上波的转换,
能量分配,法向入射和倾斜入射
4.2.5 倾斜入射、折射波的形成
1、 非法向入射的情况(称为倾斜入射)。
设 有
Vp,i1,入Vp射,i 角和透射角分别为 和 ,根 据斯 奈尔定律,
sin VP,i sin
VP,i1
总能找到一个入射角 i,pp使

地震波纵轴单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震波纵轴单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震波纵轴单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地震波纵轴单位是地震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纵轴单位是用来表示地震波在时间轴上的振动幅度或能量的度量标准。

在地震学中,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释放的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所引起的地表振动。

地震波纵轴单位的选择对于地震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单位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地震波观测数据的解释和分析结果。

常用的地震波纵轴单位包括速度单位、加速度单位和位移单位。

速度单位是指地震波在时间轴上的速度变化情况,一般用厘米/秒(cm/s)或者米/秒(m/s)来表示。

加速度单位则是地震波在时间轴上的加速度变化情况,常用的单位有厘米/平方秒(cm/s^2)或者米/平方秒(m/s^2)。

位移单位是指地震波使地表产生的位移变化情况,一般用厘米(cm)或者米(m)来表示。

选择适当的地震波纵轴单位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地震波在时间轴上的变化情况,并且提供有关地震破坏和震害评估的重要信息。

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应用领域可能需要不同的地震波纵轴单位,例如地震工程研究更注重地表加速度的测量,而地震学研究则更关注地震波速度和位移的变化。

因此,深入了解地震波纵轴单位的定义、应用和影响因素对于正确理解和解释地震波观测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详细介绍地震波纵轴单位的定义、应用和影响因素,并总结其重要性,并对未来地震波纵轴单位的发展做出展望。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阐述地震波纵轴单位的相关内容:第二部分:正文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地震波纵轴单位的定义、应用和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将阐述地震波纵轴单位的定义,包括它在地震学中的作用和具体涵义。

其次,我们将探讨地震波纵轴单位的应用,包括在地震学研究和地震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并分析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将研究地震波纵轴单位的影响因素,包括地震波传播介质、地震波类型和工程需求等因素对地震波纵轴单位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

在ansys中如何施加地震波

在ansys中如何施加地震波

在ansys中如何施加地震波三向输入简化后的单向输入首先,将三个方向的地震加速度放到一个文本文件里,如accexyz.txt,在这个数据文件里共放三列数据,每列为一个方向的地震加速度值,这里仅给出数据文件中前几行的数据:-0.227109E-02 -0.209046E+00 0.467072E+01-0.413893E-02 -0.168195E+00 0.261523E+01-0.574753E-02 -0.157890E+00 0.809014E-01-0.731227E-02 -0.152996E+00 0.119975E+01-0.876865E-02 -0.138102E+00 0.130902E+01-0.101067E-01 -0.131582E+00 0.143611E+00 .......................然后,再建一个文本文件用来存放三个方向的地震加速度时间点,如time.txt,在这个数据文件里仅一列数据,对应于加速度数据文件里每一行的时间点,这里给出数据文件中前几行数据:0.100000E-010.200000E-010.300000E-010.400000E-010.500000E-010.600000E-01.......................编写如下的命令流文件,并命名为acce.inp*dim,ACCEXYZ,TABLE,2000,3 !01行*vread,ACCEXYZ(1,1),accexyz,txt,,JIK,3,2000 !02行(3e16.6) !03行*vread,ACCEXYZ(1,0),time,txt !04行(e16.6) !05行ACCEXYZ(0,1)=1 !06行ACCEXYZ(0,2)=2 !07行,同上ACCEXYZ(0,3)=3 !08行,同上finish/SOLUANTYPE,transbtime=0.01 !定义计算起始时间etime=15.00 !定义计算结束时间dtime=0.01 !定义计算时间步长*DO,itime,btime,etime,dtimetime,itimeAUTOTS,0NSUBST,1, , ,1KBC,1acel,ACCEXYZ(itime,1),ACCEXYZ(itime,2),ACCEXYZ(itime,3) !施加三个方向的地震加速度SOLVE*ENDDO最后,在命令窗口里输入/input,acce,inp即可对结构进行地震动力分析。

[整理版]正确选取地震波

[整理版]正确选取地震波

[整理版]正确选取地震波地震波的选取方法 (MIDAS(2009-05-16 22:51:32)转载?标签: 分类: 结构专业杂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5.1.2条文说明中规定,正确选择输入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要满足地震动三要素的要求,即频谱特性、有效峰值和持续时间要符合规定。

频谱特性可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表征,依据所处的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确定。

这句话的含义是选择的实际地震波所处场地的设计分组(震中距离、震级大小)和场地类别(场地条件)应与要分析的结构物所处场地的相同,简单的说两者的特征周期Tg值应接近或相同。

特征周期Tg值的计算方法见下面公式(1)、(2)、(3)。

加速度有效峰值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的表5.1.2-2采用。

地震波的加速度有效峰值的计算方法见下面公式(1)及下面说明。

持续时间的概念不是指地震波数据中总的时间长度。

持时Td的定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地震动幅值的绝对值来定义的绝对持时,即指地震地面加速度值大于某值的时间总和,即绝对值,a(t),,k*g的时间总和,k常取为0.05;另一类为以相对值定义的相对持时,即最先与最后一个k*amax之间的时段长度,k ,0.5。

不论实际的强震记录还是人工模拟波形,一般持续时间取结构一般取0.3基本周期的5,10倍。

说明:有效峰值加速度 EPA,Sa/2.5 (1)有效峰值速度 EPV,Sv/2.5 (2)特征周期Tg = 2π*EPV/EPA (3)1978年美国ATC,3规范中将阻尼比为5,的加速度反应谱取周期为0.1-0.5秒之间的值平均为Sa,将阻尼比为5%的速度反应谱取周期为0.5-2秒之间的值平均为Sv(或取1s附近的平均速度反应谱),上面公式中常数2.5为0.05组尼比加速度反应谱的平均放大系数。

上述方法使用的是将频段固定的方法来求EPA和EPV,1990年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采用了不固定频段的方法分析各条反应谱确定其相应的平台频段。

地震波反射法实施细则

地震波反射法实施细则

地震波反射法(简称TSP)实施细则1 检测原理地震波反射法(TSP法)是利用地震波反射回波方法测量的原理。

地震波震源采用小药量炸药激发产生,炸药激发在隧道边墙的风钻孔中,通常24个炮孔布置成一条直线。

地震波的接收器也安置在孔中,一般左右洞壁各布置一个。

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当地震波遇到弹性波阻抗差异界面时,例如断层、岩体破碎带、岩性变化或岩溶发育带等,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继续传播。

反射的地震信号被高灵敏度的地震检波器接收,反射信号的传播时间与传播距离成正比,与传播速度成反比,因此通过测量直达波速度、反射回波的时间、波形和强度,可以达到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的目的。

在一定间隔距离内连续采用上述方法,结合施工地质调查,可以得到隧道围岩的地质力学参数,如-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和动泊松比参数等。

工作中结合相关的地质资料和施工地质工作,总结预报经验可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2 检测仪器简介采用地震波反射法(TSP)技术进行预报中,使用的仪器为TGP206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TGP206(Tunnel geology Prediction )由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研制,已经经过国内著名隧道专家组评审,鉴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TGP206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包括仪器主机、配件和处理软件三部分组成。

下图为TGP206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实物照片。

图TGP206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3 探测方法采用黄油耦合,定向安置孔中三分量检波器;记录接收器孔、距离接收器最近的炮孔和隧道掌子面的里程桩号,以及各炮孔间的距离,以上数据填写在《TGP 现场数据记录表》中;爆破孔药量一般控制在50~70克,采用计时线炸断的触发方式,在孔中灌满水的条件下激发,按序依次起爆和进行数据采集。

工作中对测线布置段至隧道掌子面间的隧道围岩进行地质描述,以利于资料解释。

4 测线布置在隧道左或右壁的同一水平线上从里向外布置24个炮孔,炮孔间距2.0m,炮孔高度1.1m;与接收孔的最近距离一般为2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波使用说明此目录下提供了四类场地土的地震波时程曲线和上海人工波。

按照场地土类型(1,2,3或4),选择时程曲线。

在定义时程工况时,对于多遇或罕遇地震,按比例调整时程曲线的最大值。

中国抗震规范规定,作为抗震计算中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补充方法,对于特别不规则,特别重要的和较高的结构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可取多条时程曲线的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咱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二组的实际强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

其加速度时程最大值可按规范中对于多遇和罕遇地震在不同烈度下的值。

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

可使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计算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变形。

时程分析是一个承受随时间变化的指定荷载结构的逐步动态反应分析,可以是线性或非线性的。

此章对时程分析进行一般的描述,特别是线性时程分析。

定义时程函数用户可使用“从文件中添加函数”,导入已定义的文本文件,即实测的时程曲线;也可使用程序内置的时程函数。

时程函数定义对话框时程函数定义对话框中的条目解释如下:•函数名通过在编辑框中直接键入以指定或修改时程函数的名称。

•函数文件1.在函数文件域点击浏览按钮以调出一个对话框,在此可找出包含时程函数的文本文件名。

注意文件名显示在文件名框中2.在 "要跳过的标题行" 编辑框中输入一个希望ETABS在文本文件中跳过的行数。

3.在 "每行要跳过的前缀字符" 编辑框中输入一个希望ETABS在文本文件中每行要跳过的字符数。

4.在 "每行的点数" 编辑框中输入一个数告诉ETABS文本文件每行的绘图点数。

如果需要,点击转换为用户自定义按钮,那么ETABS把反应谱导入到它的数据库文件中,这个数据会一直对模型有效甚至在原文件无效时也是如此。

通常地,ETABS不把文件导入到它的数据库中。

它只简单地保持一个到这个文件位置的链接。

因此如果移动反应谱文件,或者如果移动(扩展名是).edb的文件到另一个位置,ETABS可能找不到这个反应谱文件。

ETABS使用下述方法读取函数文件:首先它跳过指定的标题行数。

接下来它查看该行是否以 $ 符作为第一个字符。

如果是,ETABS 会跳到下一行。

如果此行不是以 $ 符作为第一个字符,那么ETABS读取此行上的信息,并从这行开始部分跳过指定的字符数。

如果一行是空白的或者到了文件的尾部,那么ETABS会停止读取并关闭此文件。

•数值选择:•时间周期与函数值 如果文本文件同时包含时间及函数值选定此复选框。

•{指定数字}的相等间隔的值 如果文本文件包含相等时间间隔的函数值选定此复选框,并在编辑框中输入时间间隔的值。

•格式类型用户可以选择:•自由格式 如果文本文件在行上的条目可以由空格或制表符分隔开,选定此复选框。

•固定格式 如果文本文件在行上的条目没有以空格或制表符分隔开,选定此复选框并指定每项的字符数。

一行上的每个条目按指定的字符数目分配赋值空间。

ETABS在它跳过在函数文件域中指定的前缀字符数后开始计算这些空间。

•函数曲线图此域显示函数的一个曲线图。

首先在函数文件、数值是以及格式类型域中指定所有的数据。

然后点击此对话框中函数曲线图域中的显示曲线图按钮,以显示函数的曲线图。

可以移动鼠标指针到函数曲线图上,沿着表示反应谱的线会出现一个圆点。

这个圆点的坐标在曲线图下面的框中显示。

定义时程工况在定义时程工况时,用户可定义分析类型,振型阻尼,时程的持续时间,和指定荷载。

时程工况定义对话框如下:时程工况定义对话框时程工况数据对话框具有下列域:•时程工况名称 指定或修改时程工况名称•选项.为下列选项指定参数。

•分析类型从下列中选择,以定义时程分析的类型。

•线性:在一个线性时程分析中所有对象的性能是线性的。

在一个线性时程分析中只有指定给连接单元的线性属性被考虑。

使用定义菜单 > 框架非线性铰属性 命令指定分配的框架非线性(pushover)铰对一个线性时程分析没有影响。

•周期: 一个周期时程分析是一个线性分析。

对于这个分析,指定周期函数的一个循环,然后 ETABS 假定这个被指定的循环无限连续。

ETABS 显示单一循环的时程结果,这需要在输出被稳定之后,使其在循环开始的条件等于循环结束的条件。

在一个周期时程分析中所有对象的性能是线性的。

在一个周期时程分析中只有指定给连接单元的线性属性被考虑。

使用定义菜单> 框架非线性铰属性 命令指定分配的框架非线性(pushover)铰对一个周期时程分析没有影响。

•振型阻尼如果选择指定振型阻尼替代选项,那么振型阻尼替代域激活并且能指定替代任何振型阻尼值在某些模态的振型阻尼与指定的所有振型阻尼不同的时候,用替代覆盖。

如果选择无阻尼替代/删除替代项,那么振型阻尼替代域变成无效的,并且任何被指定的阻尼替代会被删除。

•输出时间段数输出时间步数是报告输出结果时相等间隔的步数。

不要与输入时程函数中的时间步数混淆。

输出时间步数不同于输入时程函数中的时间步数。

输出时间步数乘以输出时间步大小等于报告的输出结果的时间长度。

•输出时间段大小输出时间步大小是每个等间距的输出时间步之间的时间,以秒计。

不要与输入时程函数中的时间步大小混淆。

输出时间步大小不同于输入时程函数中的时间步大小。

输出时间步数乘以输出时间步大小等于报告的输出结果的时间长度。

时程曲线的一般持续时间,一般为结构基本周期的5至10倍。

•从上次时程开始从上一个时程开始选项允许为时程分析设置初始条件到在上一个运行分析(在同一个分析运行中)末尾的已有条件。

这个选项对周期的时程分析无效。

注意在很多情况下,能够在荷载分配域中使用达到时间功能完成同样的事情。

从上一个时程开始选项的优点是当想从另一个时程的最终条件开始一些不同时程的时候,例如一个重力荷载时程,只需运行其它的(重力)时程一次而不是多次。

通常有些时候,想要运行重力荷载作为一个时程,然后使用从上一个时程开始选项从重力荷载时程的最终条件开始一个或多个分支时程。

要运行一个重力荷载时程,在荷载分配域中定义荷载作为荷载工况包含的重力荷载,并且从内置的斜坡时程函数模板创建一个输入函数。

它对这个重力荷载时程设置的振型阻尼最高值(比方说0.99)同样是有用的。

• 指定荷载为下列选项指定参数。

•荷载荷载可以是任意一个已定义的静力荷载工况,acc dir1、acc dir2或acc dir3。

这三个加速度(acc dir1、acc dir2和acc dir3)是时程在局部轴方向上的地面加速度。

正的acc dir3对应正的全局Z方向。

查阅在此域中角度项的论述以获得关于acc dir1和acc dir2的信息。

当指定这三个地面加速度中的一个时,输入函数定义了地面加速度如何随着时间变化。

在此域中定义的静力荷载工况可以是力荷载或位移荷载。

在这个工况下,输入函数定义这个荷载或位移如何随着时间变化。

注意:能够在ETABS中使用位移时程执行多个支座激发的时程分析。

要做到这一点,在一个或多个位置上定义一个有单位位移的静力荷载工况,还要定义一个时程函数定义那个单位位移如何随着时间变化。

根据需要可以多次重复这一步骤。

然后定义一个有多个荷载分配的时程函数,每个荷载分配由一个单位位移荷载工况和与它关联的时程函数组成。

荷载可以是任意一个已定义的静力荷载工况, acc dir1、acc dir2或acc dir3。

这三个加速度(acc dir1、acc dir2和acc dir3)是时程在局部轴方向上的地面加速度。

正的acc dir3对应正的全局Z方向。

查阅在此域中角度项的论述以获得关于acc dir1和acc dir2的信息。

当指定这三个地面加速度中的一个时,输入函数定义了地面加速度如何随着时间变化。

在此域中定义的静力荷载工况可以是力荷载或位移荷载。

在这个工况下,输入函数定义这个荷载或位移如何随着时间变化。

注意:能够在ETABS中使用位移时程执行多个支座激发的时程分析。

要做到这一点,在一个或多个位置上定义一个有单位位移的静力荷载工况,还要定义一个时程函数定义那个单位位移如何随着时间变化。

根据需要可以多次重复这一步骤。

然后定义一个有多个荷载分配的时程函数,每个荷载分配由一个单位位移荷载工况和与它关联的时程函数组成。

当为时程位移分析创建函数的时候,输入函数的时间步通常应该比一个可比的加速度时程的小。

关于这一点的原因是,当加速度在两个点之间线性变化时,在同样两个点之间的位移变化为三次方。

因此在这两个点之间能够就通过定义两个点而定义加速度。

不过,将不得不在它们之间定义两个和更多的点来合理地定义位移。

•函数使用已定义的时程函数•比例系数比例系数项是作为一个乘数以用于输入函数值。

比例系数的单位取决于在荷载下拉列表框中指定的荷载类型。

如果荷载被指定成一个地面加速度(也就是,acc dir1、acc dir2或acc dir3),那么这个比例系数的单位为长度/秒2。

如果这个荷载是一个静力荷载工况, 那么这个比例系数是无单位的。

这个比例系数可以是任何正的或负的数,或者0。

如荷载为两个或三个方向的加速度时,其最大值通常1(水平1):0.85(水平2):0.65(竖向)的比例调整。

•到达时间到达时间是一个特定荷载分配开始的时间。

假定想在全局X(轴)和Y(轴)的方向上持续30秒应用同样的地面加速度到建筑。

更进一步假定想在全局X(轴)方向上开始的地面加速度10秒后开始在全局Y(轴)方向上的地面加速度。

在此情况下,可为荷载分配全局X(轴)方向的震动指定一个为0的到达时间,为荷载分配全局Y(轴)方向的震动指定一个为10的到达时间。

这个到达时间可以是0或者任何正的或负的时间。

对于一个给定的时程工况,时程分析总是从时间0开始。

因此,如果为一个荷载分配指定一个负的到达时间, 那么在时间0之前发生的以及它相关的输入函数的任何部分被忽略。

例如,假定一个特定荷载分配有一个 -5秒的到达时间。

那么和那个荷载分配有关的输入函数的第一个5秒被程序忽略掉。

•角度时程工况坐标系统的局部1和2轴位于全局的XY平面。

作为默认,局部1轴和正向全局X轴在同一个方向上,局部2轴和正向全局Y轴在同一个方向上,局部3轴和正向全局Z轴在同一个方向上。

可以相对于局部3轴(全局的Z轴)旋转时程坐标系统的局部1和2轴。

角度项指定从时程工况坐标系统的正向全局X轴到正向局部1轴测量的角度当用户向下观看模型时,正角度显示为逆时针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