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文档资料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目录一、前言 (1)二、疾病特点与分型 (2)(一)肥胖定义与判定 (2)(二)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 (3)三、食养原则和建议 (4)(一)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 (5)(二)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 (6)(三)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 (7)(四)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 (8)(五)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 (9)(六)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 (9)附录1成人肥胖患者的食物选择 (11)附录2常见食物交换表 (15)附录3不同地区食谱示例 (20)一、东北地区 (20)二、西北地区 (26)三、华北地区 (32)四、华东地区 (38)五、华中地区 (44)六、西南地区 (50)七、华南地区 (55)附录4成人肥胖患者食养方举例 (61)附录5成人肥胖判定标准 (66)附录6常见身体活动强度系数 (67)成人肥胖食养指南一、前言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些年来,全球超重和肥胖率正快速增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其中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分别为16.4%、18.3%和13.6%,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
肥胖不但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包括2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炎和胆结石等。
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
2019年全国11.98%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高体质指数(BMI),死亡人数为54.95万。
肥胖的流行以其高昂的医疗费用为国民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未来中国城乡居民超重肥胖率及其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将呈上升趋势。
中国肥胖症防治专业指南(2023年第三版修订)

中国肥胖症防治专业指南(2023年第三版修订)引言本指南是为了帮助医疗专业人员在中国肥胖症的防治方面提供指导。
这是2023年的第三版修订,旨在提供最新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以应对不断增加的肥胖症患者群体。
本指南的目标是提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便专业人员能够独立做出决策,而不依赖用户的帮助。
肥胖症的定义肥胖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体内脂肪组织过多。
根据体重指数(BMI)的分类,成人肥胖症定义为BMI大于或等于28。
肥胖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
预防肥胖症的策略预防肥胖症是最为有效和经济的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简单且易于实施的预防策略:1. 健康饮食:推广均衡饮食,包括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全谷物和蛋白质,并限制高糖、高脂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2. 定期体育锻炼:鼓励人们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加能量消耗和维持健康的体重。
3. 减少久坐时间:长时间久坐与肥胖症风险增加相关。
鼓励人们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减少久坐时间。
4. 教育宣传:加强肥胖症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肥胖症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5. 儿童肥胖症防治:重视儿童肥胖症的防治工作,包括提供健康的学校饮食、促进体育锻炼和培养良好的生活惯。
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肥胖症的诊断应基于体重指数(BMI)和腰围。
治疗肥胖症的目标是降低体重和改善相关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 饮食控制:建议患者采用适当的能量摄入,控制饮食中的热量和脂肪摄入,并遵循均衡的饮食原则。
2. 体育锻炼: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增加能量消耗和改善体重管理。
3. 行为疗法: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惯和行为模式,改变不良的饮食和运动惯。
4. 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以考虑使用药物辅助治疗,但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5. 外科手术:对于极度肥胖症患者,外科手术可能是一种选择,但应在严格的评估和专业指导下进行。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前言肥胖目前在全世界呈流行趋势。
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又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我国目前体重超重者已达22.4%, 肥胖者为3.01%, 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2002年4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召开了中国肥胖问题研讨班,邀请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专家,就国内外肥胖症的流行趋势、肥胖症与疾病关系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
在与会者的呼吁和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支持下,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组织了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我国21 个省、市、地区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二十四万人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据次此提出推荐意见。
工作组同意以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高血压联盟(中国)及中国营养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经充分讨论,工作组的推荐意见获得一致认可。
同时,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即着手编写《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
在广泛征求相关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七次修改,形成指南终稿。
希望本指南能够为推动中国肥胖防治工作,控制慢性疾病,提高我国人民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3年3月10日《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编写组主编:陈春明孔灵芝成员:闻芝梅周北凡陈吉棣李光伟王文绢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成员史轶蘩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陈春明主任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周北凡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流病室陈君石教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杨哓光副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吉棣教授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黄建生副主任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孔灵芝处长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李光伟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傅祖植教授广东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医院内分泌科贾伟平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武阳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吴兆苏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柳启沛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永慧副研究员广东省卫生防疫站蔡威教授上海市新华医院丁宗一教授北京儿科研究所营养室张志强副研究员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季成叶教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赵熙和研究员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秘书*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目录1 引言 2肥胖程度的评价和分类2.1 体重指数3肥胖的流行特点3.1 在世界各国流行广泛3.2 全球增长迅速4.2.1 进食过量4.2.2 体力活动过少4.2.3 社会因素5超重和肥胖症的危害5.1 超重、肥胖与其相关疾病5.1.1 高血压5.1.2 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5.1.3 血脂异常5.1.4 冠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5.1.5 脑卒中5.1.6 某些癌症5.1.7 其他疾病5.2 超重和肥胖导致的社会和心理问题6肥胖症的干预6.1 干预原则6.4 高危个体的处理6.4.1 合理安排饮食6.4.2 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6.4.3 行为疗法6.4.4 药物治疗6.4.5 外科手术治疗7特殊人群的处理7.1 女性7.2 老年人7.3 吸烟者8附录Ⅰ 体重指数测量方法Ⅲ 世界卫生组织成人体重指数分类Ⅳ 不同身高和体重者BMI值及超重和肥胖症分类Ⅴ 低热量饮食Ⅵ 几种主要食物的能量和产能营养素Ⅶ 不同活动和运动类型的能量消耗1 引言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它列入疾病分类名单。
2023版中国肥胖症防治指南

2023版中国肥胖症防治指南指南简介本指南旨在提供2023年中国肥胖症防治的最新指导和建议。
它基于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帮助医疗专业人员和公众了解肥胖症的防治方法和策略。
肥胖症定义肥胖症是一种临床诊断,通过测量体质指数(BMI)来确定。
成年人的BMI超过30被视为肥胖。
肥胖症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
预防策略为了预防肥胖症,我们推荐以下策略:1. 改善饮食惯:鼓励人们选择健康的饮食,包括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谷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限制高盐、高糖和高饱和脂肪的食物摄入。
2. 增加身体活动: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跑步、骑自行车等。
3. 限制屏幕时间:减少长时间的电子设备使用,包括电视、电脑和手机。
4. 建立良好的睡眠惯: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每晚7-9小时。
5. 养成健康的生活惯: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心理健康等。
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指南提供了针对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临床评估:医生将评估患者的BMI、腰围、家族史和其他相关信息,以确定肥胖程度和潜在风险。
2. 饮食管理:医疗专业人员将根据个体情况提供饮食建议,包括减少热量摄入、均衡饮食等。
3. 身体活动计划:制定个性化的身体活动计划,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喜好,建议适当的运动方式和频率。
4.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肥胖症带来的心理困扰和挑战。
5. 药物治疗:针对特定情况,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但必须遵循严格的指导和监控。
预后和复发预防本指南还包括预测肥胖症预后和预防复发的建议,以帮助患者长期维持健康的体重和生活方式。
1. 持续随访: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和生活惯,提供支持和指导。
2.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和专业支持团队建立密切联系,共同维护健康的生活方式。
3. 教育和宣传:向公众提供关于肥胖症的教育和宣传,增强人们对预防和治疗的意识。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那些人进食量过多?
不吃早餐; 三餐能量分配不合理; 晚上吃的过多; 吃快餐; 进食速度快; 暴饮暴食、夜间加餐、吃零食; 加多余的食物;
那些人体力活动过少?
静坐看电视; 静态工作;
通过有氧中低强度体力活动有助于减肥 ;
走路、骑车、爬山、慢跑、游泳、打羽毛 球、跳舞、划船、滑冰等;
社会因素
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生活方式; 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及贮藏技术有改善; 生活方式的改变,“宴会”和“聚餐”; 进食消愁; 政策、新闻媒体、文化传统以及科教宣传等
,对膳食选择和体力活动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
超重和肥胖的危害
超重、肥胖与其相关疾病
中风
呼吸系统疾病 心脏病 胆石症
激素分泌异常
诊断
治疗方案 1、单纯生活方式干预 2、生活方式干预+药物(请注明具体药物)
肥胖患者复诊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电话
登记日期
治疗经过
饮食情况
运动量及睡眠
药物治疗
体格检查
身高
cm 体重
kg BMI
kg/m2
腰围
cm 臀围
cm WHR
体脂含量
% 血压
mmHg
其他
实验室检查
生化
OGTT及同步真胰岛素
腹部B超
干预策略与措施
一般人群的普遍性干预 高危人群的选择性干预 对肥胖症和伴有并发症患者的针对性干预
一般人群的普遍性干预
群体预防
监测和控制超重 预防肥胖发展
积极做好宣传教育
注意膳食平衡,防止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 多进行中、低强度的体力活动 定期检查肥胖相关疾病的指标,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解读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解读医学减重干预方法1.限能量膳食限能量膳食(CRD)是指在目标能量摄入基础上每日减少能量摄入500~1000 kcal (男性为1200~1400 kcal/d,女性为1000~1200 kcal/d),或较推荐摄入量减少1/3总能量,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每日总能量的55%~60%,脂肪占每日总能量的25%~30%问题1:蛋白质来源对CRD干预的作用有何影响?提高大豆蛋白摄入比例的CRD可降低体脂率、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4.9%)问题2:增加乳制品摄入量对CRD的减重干预有何影响?增加乳制品摄入量可降低超重/肥胖者的体重和体脂含量,而单纯增加钙补充剂并不能增强减重效果。
(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2.4%)2.高蛋白膳食高蛋白膳食(HPD)包括相对数量(蛋白质供能比)和绝对数量(蛋白质摄入量)的界定,多数HPD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超过每日总能量的20%或1.5 g/(kg·d),但一般不超过每日总能量的30%或>2.0 g/(kg·d)的膳食模式。
问题3:HPD能否改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体重和血糖?HPD有助于超重/肥胖T2DM患者减轻体重,并有利于血糖控制。
长期应用时应加强包括肾功能在内的临床监测与营养咨询。
(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1.6%)问题4:HPD对减重依从性和维持减重效果的影响?HPD可增加饱腹感、减轻饥饿感,有助于增强重度肥胖者的减重依从性并维持减重效果。
(证据等级C,弱推荐;同意比例93.3%)问题5:HPD减重会引起骨质丢失吗?HPD保持以乳制品为主的优质蛋白来源更有助于维持骨量。
(证据等级B,弱推荐;同意比例92.0%)问题6:不同蛋白来源的HPD补充剂对减重的影响?以酪蛋白水解物、乳清蛋白水解物或大豆蛋白为蛋白来源的HPD补充剂,均有助于减重。
中国肥胖症防治专业指南(2023年第三版修订)

中国肥胖症防治专业指南(2023年第三版修订)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肥胖症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加强对肥胖症防治工作的指导,提高肥胖症防治水平,我们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中国肥胖症防治专业指南》进行了第三次修订。
二、定义与分类2.1 定义肥胖症是一种由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表现为体内脂肪过度积累,是一种能量代谢失衡的状态。
2.2 分类肥胖症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最常见的肥胖类型,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的。
继发性肥胖是由特定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肥胖,如内分泌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三、诊断标准与评估3.1 诊断标准根据我国卫生部门发布的《成人肥胖症诊断标准》,成人的BMI指数(体质指数)是诊断肥胖症的主要依据。
BMI指数在28.0及以上为肥胖症。
此外,腰围测量也是诊断肥胖症的重要方法,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可诊断为腹型肥胖。
3.2 评估肥胖症的评估应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评估内容包括肥胖程度、并发症情况、病因及风险因素。
四、肥胖症的危害肥胖症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肥胖症还可能影响心理健康,增加患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的风险。
五、防治策略5.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肥胖症防治的基础,包括合理膳食、增加身体活动、改善睡眠质量等。
5.1.1 合理膳食推荐采用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的饮食结构。
减少热量摄入,控制油脂和糖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5.1.2 增加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150分钟,或高强度有氧运动75分钟。
此外,增加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量,如步行、上下楼梯等。
5.1.3 改善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每晚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避免熬夜、失眠等不良睡眠习惯。
学习解读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讲义)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学习解读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讲义)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发展传统食养服务,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慢性病发生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制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食养指南》)。
《食养指南》旨在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中西医联合的优势,将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提供食谱套餐示例和营养健康建议,提升膳食指导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工作中鼓励各级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结合工作需要和患者实际,参考指南指导应用,辅助预防和改善慢性病。
鼓励居民参考指南推荐内容,结合自身情况,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第一部分:《食养指南》的制订目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制定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肥胖的发生发展,改善肥胖患者的体重,调整日常膳食结构,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等提供科学指导。
《指南》制定的意义在于:一是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善成人肥胖。
二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编制食谱示例,并给出针对不同证型的食养方,提出食养指导,提升膳食指导个性化和可操作性。
三是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的理念和调养方案,推动中西医结合,传承传统食养文化,切实推进食养服务高质量发展。
第二部分:《食养指南》的解读问答1、《指南》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指南》依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等相关要求。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目标要求,鼓励发展传统食养服务。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到2030年实现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目标要求,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居民食养指南,引导养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提升居民食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