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知识点全
《红岩》知识点全

《红岩》知识点全《红岩》是一部以中国抗日战争背景为故事背景的小说,作者是巫宁坤。
小说通过描写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发生的一系列英雄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敌人入侵时的坚决抵抗和不屈精神。
本文将详细介绍与《红岩》相关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以及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一、人物介绍1. 杨子荣:小说的主人公之一,是一个聪明、乐观、勇敢的青年学生。
他积极参与抗日斗争,最终牺牲在革命斗争中。
2. 白石头:杨子荣的好友,同样是一个有爱国情怀的学生。
他与杨子荣一起投身于抗日战斗,坚决捍卫祖国的尊严。
3. 苏小姐:杨子荣的未婚妻,是一个热爱艺术的女性。
她为了抗日事业放弃了自己的幸福,选择投身于战斗中。
4. 杨母:杨子荣的母亲,她是一个坚强的妇女。
面对儿子的牺牲,她没有崩溃,而是坚定地支持抗战斗争。
二、故事情节《红岩》以杨子荣的成长为主线,描绘了他从一个懵懂的学生到一个英勇的抗日斗士的转变过程。
小说通过一系列抗战事件,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背水一战中的顽强抵抗和反抗精神。
首先,小说描写了杨子荣和白石头的大学生活。
他们在学校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从而认识到中国社会的不公和压迫。
然后,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杨子荣和白石头决定参军入伍,为祖国抗击侵略者。
他们在军队中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战士。
接下来,杨子荣和白石头分别回到了家乡四川,开始了艰苦的游击战。
他们组织起了抵抗日军的游击队,并与当地的民众一起进行抗日斗争。
最后,在一次战斗中,杨子荣为了掩护战友的撤退,英勇牺牲。
他的牺牲激励了更多的人民加入到抗日斗争中。
三、小说的主题和意义1. 爱国主义:《红岩》通过主人公杨子荣和其他人物的形象塑造,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小说通过展现爱国情怀,激励读者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2. 革命精神: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是杨子荣、白石头还是其他角色,都拥有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他们在抗战中牺牲,在革命事业中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体现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拼搏奋斗的意志。
红岩知识点内容总结

红岩知识点内容总结红岩是地层学上的一个名词,指的是石英砂岩中的一类特殊地层,其特点是石英颗粒的尺寸和形态均匀,构成了致密的岩石结构。
红岩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古代的沉积作用,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和水合作用,形成了坚固的地层结构。
在地质学中,红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地质构造类型,其分布范围广泛,岩性复杂,含矿物质丰富,对地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特征1. 颗粒均匀红岩的石英颗粒呈现出极其均匀的尺寸和形态,这是红岩的一个显著特征。
石英颗粒的均匀性表现在颗粒大小相近,形态规则,整体均一。
这一特征使得红岩在形成地层结构上具有良好的坚实度和密实度。
2. 结构致密红岩的致密结构是由于石英颗粒的均匀排列和充填,形成了紧密的堆积结构。
这种致密结构使得红岩具有很强的抗压性和耐久性,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地层构造类型。
3. 富含矿物质红岩中富含了丰富的矿物质,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其中,石英是红岩的主要矿物成分,约占总成分的70%以上。
这些矿物质的丰富含量使得红岩在地质资源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二、形成原因1. 沉积作用红岩的形成是在古代的沉积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古代的海洋和湖泊中,大量的石英颗粒通过水流和泥沙的沉积作用逐渐聚集、堆积,逐渐形成了红岩的基本结构。
2. 压实作用在长时间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红岩经历了大量的压实作用,其致密结构更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通过地质构造的变化和板块运动,红岩逐渐形成了坚实的地层结构。
3. 水合作用水合作用是红岩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地层埋藏深处,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水分子与石英颗粒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得石英颗粒互相粘结,形成了更为坚固的地层结构。
三、地质意义1. 丰富的矿产资源红岩中富含了石英、长石等矿物质,其中石英尤为丰富。
这些矿产资源对于建筑材料、工业原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优良的建筑材料红岩具有良好的坚实度和耐久性,适合用于建筑材料的加工和利用。
尤其是在石英砂岩的开采和利用方面,红岩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红岩知识点总结与考试

红岩知识点总结与考试一、红岩知识点总结1. 红岩基本概念红岩是指长期在地壳上受高温高压等条件影响产生的岩石,通常具有红色或暗红色。
它主要由赤铁矿和斜方铁镍矿等矿物构成,形成于古生代至中生代。
其形成的地质时代和构造环境与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2. 红岩的分类根据其成因、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红岩可以分为变质红岩和沉积红岩两大类。
其中,变质红岩主要由斜方铁镍矿、赤铁矿、绿帘石、硅灰石、橄榄石等构成,具有角砾构造、片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等特点。
而沉积红岩则主要由赤铁矿、绿帘石、钠长石组成,具有砂岩、泥岩、页岩等不同岩性。
3. 红岩的形成红岩的形成过程包括岩浆侵入、地壳构造运动、褶皱挤压等多种地质作用。
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浆侵入地壳并冷却结晶,形成变质红岩;而在地壳构造运动和褶皱挤压作用下,已经形成的岩石再次受到高温高压的影响,产生沉积红岩。
4. 红岩的地质意义红岩记录了地球演化的历史,对研究古地理环境、古气候、古地壳构造和古生物等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红岩还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如铀矿、锰矿、金属铀矿等。
5. 红岩的应用红岩具有明显的装饰效果和建筑价值,在建筑材料、雕刻石料、纪念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红岩考试知识点解析1. 红岩的成分和组成考试中常常会考察红岩的成分和组成,要求我们清楚红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岩石构造特点和形成条件。
2. 红岩的分类和特点在考试中会经常考察红岩的分类和特点,包括变质红岩和沉积红岩的区别和特点,以及其在地质构造方面的意义。
3. 红岩的形成条件和地质意义考试中可能会要求我们分析红岩的形成条件和地质意义,包括其与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的关系,以及红岩对古地理环境、古生物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4. 红岩的应用价值有时考试会要求我们分析红岩在建筑材料、雕刻石料、纪念品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其在矿产资源方面的重要性。
5. 红岩的实例分析有些考试可能会要求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对红岩的成因、分类、地质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应用。
《红岩》知识点归纳

《红岩》知识点归纳一、作者及创作背景。
1. 作者。
2. 创作背景。
二、主要人物形象。
1. 江姐(江雪琴)- 形象特点。
- 江姐是英勇无畏的革命女英雄。
她对党忠贞,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
例如,在竹签钉入手指的酷刑下,她依然坚守党的秘密,没有吐露半个字,展现出顽强的革命意志。
- 她具有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监狱中,她积极组织狱友们与敌人进行斗争,成为狱中党组织的核心人物,给狱友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 典型情节。
- 江姐看到丈夫彭咏梧的头颅被敌人悬挂示众时,她强忍悲痛,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投入革命工作。
- 在渣滓洞监狱,她带领狱友们绣红旗,表达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向往。
2. 许云峰。
- 形象特点。
- 许云峰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迅速判断形势并做出正确决策。
- 他英勇顽强,在敌人的监狱中,他以非凡的毅力承受各种折磨,并且不断地鼓励其他同志坚持斗争。
- 典型情节。
- 许云峰在地牢里用手指和铁镣挖地道,为同志们越狱准备通道,即使被敌人发现,他也毫不畏惧,以自己的牺牲换取同志们的生存机会。
- 在狱中,他识破了敌人的阴谋,通过绝食斗争等方式保护了狱中的党组织。
3. 成岗。
- 形象特点。
- 成岗是一位年轻而坚定的革命者。
他对党忠诚,工作认真负责。
他富有革命热情,积极参与地下党的工作,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
- 典型情节。
4. 小萝卜头(宋振中)- 形象特点。
- 小萝卜头是一个天真可爱又令人心酸的孩子形象。
他在监狱中长大,虽然身处恶劣环境,但心中充满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
- 他聪明机智,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狱中的党组织传递情报,成为狱中同志们与外界联系的小“交通员”。
- 典型情节。
- 小萝卜头在监狱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他的老师是狱中的革命者。
他渴望像外面的孩子一样自由地生活,经常透过监狱的小窗口看外面的世界。
三、故事情节。
1. 狱中斗争。
- 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里,共产党员们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红岩知识点总结

红岩知识点总结一、小说背景《红岩》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描写了青年知识分子参加抗日斗争的故事。
小说通过叙述四个主要人物的命运,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和具有反抗精神的民族气质。
二、主要人物1. 杨春杨春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他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和追求真理的青年知识分子。
他在学校时就参与了进步青年学生的组织,并且在儿时经历中受到了学校的帮助,所以他对学校充满了感情,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革命斗争中。
2. 李妮李妮是杨春的妻子,她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性形象,对丈夫的事业充满支持和理解。
她在丈夫被捕后,也成为了一个执着的共产党员,与丈夫一同投入革命的理想中。
3. 校长校长是小说中的朝阳中学的校长,他是一个正直、廉洁的教育家。
他在小说中代表了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学生的爱护和对青年学生的教育责任。
4. 申文声申文声是小说中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有着一种极其矛盾的性格。
他在大时代洪流中,先后经历着自己的成长,面对着身份、信仰以及感情上极大的冲突。
三、情节小说主要以朝阳中学的一位校长自杀的事件作为开头,并以校长的死亡为线索,叙述了杨春等四个主要人物的成长和变化。
主要情节包括:杨春加入了革命队伍,积极投身抗日斗争;李妮在丈夫被捕后也成为共产党员,坚定不移地支持丈夫的信念;校长的自杀对学校的教育和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申文声在革命运动的洪流中经历了种种磨难和矛盾。
四、主题1. 革命与爱情小说以革命时期的抗日斗争为背景,展现了青年知识分子在革命运动中的成长和奋斗。
小说中的革命运动与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交织在一起,表现了革命与爱情之间的冲突和牺牲。
2. 爱国情怀小说强调了爱国情怀,描绘了青年知识分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甘愿奋斗和牺牲的形象。
通过主人公的感情经历和奋斗历程,展现了作者对于强烈的爱国情怀的追求。
3. 青年成长和价值观的塑造小说通过塑造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表现了青年成长和思想觉醒的过程。
红岩中的知识点总结

红岩中的知识点总结一、红岩是什么红岩(Red Rock)是一种火山岩,是一种由火山喷发或岩浆活动形成的火山岩。
由于其鲜艳的色彩和坚固的质地,红岩是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广泛用于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中。
二、红岩的形成红岩的形成主要是经过火山爆发后,由于高温高压下的火山喷发岩浆迅速凝固而形成的。
红岩中含有大量的硅石、二氧化硅等物质,使得红岩具有非常坚固的特性。
三、红岩的特点红岩具有良好的坚固性和耐久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此外,红岩还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和耐磨性,能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保持原有的美观程度。
四、红岩的应用1. 建筑领域:红岩可用来修建古代城市、寺庙和城堡,还可以用于建造桥梁和墙壁等。
2. 雕刻和装饰:红岩的色彩艳丽,纹理丰富,适合于雕刻和装饰,被广泛用于雕刻、壁画和装饰等领域。
3. 雨水利用:红岩材质坚固,透水性能较好,可用于建造雨水利用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供人们使用。
五、对红岩地质资源的保护红岩是一种宝贵的地质资源,需要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红岩资源的保护,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六、红岩文化红岩除了具有实用价值外,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红岩作为一种古老的建筑材料,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向往。
七、红岩的景观价值红岩地貌既有壮观的自然景观,也有人工雕刻的文化景观。
红岩山体雄伟挺拔,景色壮丽,成为自然风光的一大亮点。
八、红岩的旅游开发红岩地质资源丰富,适宜开展一系列的旅游项目。
利用红岩资源丰富的地域特色,可以拓展旅游业的新业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游玩。
在实际运用中,要根据红岩的特点和应用需求,进行设计和选择,以充分发挥红岩的优势,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效果和品位。
同时,要加强对红岩地质资源的保护,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共同维护好地球的自然环境。
初中名著阅读《红岩》知识点及故事概括

初中名著阅读《红岩》知识点及故事概括知识点
1. 作者简介:
- 《红岩》的作者是著名的中国作家巴金。
- 巴金以其深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的创作风格而著名。
- 他的作品多以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示社会冲突为主。
2. 小说背景:
- 《红岩》讲述了___地下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故事。
- 故事发生在中国的一个偏远山区的红岩村。
3. 主要人物:
- 白子明: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思想觉悟高、积极参与地下抗日运动的少年。
- 岳仲明:白子明的父亲,是一个勇敢的抗日战士。
- 柳玉秀:白子明的同事,是一位善良勇敢的女孩。
- 张楚岚:一个叛变者,曾经是抗日队伍中的一员。
4. 主题和议题:
- 主题:青少年的成长和独立精神,以及对正义和真理的执着
追求。
- 议题:抗日救国,革命斗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背叛,正
义与邪恶的较量。
5. 故事结构:
- 故事以描写白子明和柳玉秀参与___组织的斗争为主线。
-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紧张刺激,充满着感人和悲壮的情感。
故事概括
《红岩》讲述了白子明和柳玉秀作为___地下党员在抗日战争
时期的故事。
他们与村民一起,在红岩村建立了___组织,秘密进
行抗日救国的活动。
故事通过描写他们的抗争和牺牲,展示了中国
人民在战争中的顽强和勇敢。
小说通过这两个年轻人的成长和奋斗,表达了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呼唤人们对祖国的责任和热爱。
故事
中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节和充满斗志的台词,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
实而感人的历史时期。
红岩的知识点总结

红岩的知识点总结红岩是一种岩石,通常呈红色或粉红色,由红色的砂岩或砾岩组成。
它通常是由铁氧化物(如赤铁矿)造成的颜色。
红岩是一种常见的沉积岩,通常在深红色或浅红色的形式下发现。
它可以在许多地质领域找到,例如峡谷、山地和河流中。
本文将探讨红岩的形成、地质特征和用途等知识点。
1. 红岩的形成红岩是由沉积岩形成的,在地球表面或水下的地质作用下,由于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作用在沉积物上,形成了红岩。
在形成红岩的过程中,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发生氧化作用,从而产生了红色的颜色。
这种氧化作用通常发生在富含氧气的环境中,例如氧化铁的存在可能是由于氧气氧化铁矿。
此外,红岩在形成过程中还可能受到压力和温度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对岩石的结构和形状产生影响。
2. 红岩的地质特征红岩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颜色、结构和组成。
关于颜色,红岩通常呈现出红色或粉红色,有时还会呈现出橙色或紫色。
这是由于铁氧化物(如赤铁矿)的存在而导致的。
红岩的结构通常较为松散,由于其主要由砂岩或砾岩组成,因此通常呈现出多孔的结构。
此外,红岩的组成还取决于其形成的环境和地质作用。
例如,在湖泊、河流或海洋等水体中形成的红岩可能含有更多的有机物质和碎屑沉积物,而在干旱地区形成的红岩可能含有更多的矿物质。
3. 红岩的用途红岩具有许多用途,主要包括建筑材料、装饰和雕刻。
在建筑方面,红岩常用于修建建筑物、道路和桥梁等结构。
由于其坚固的特性和美观的外观,红岩被视为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
此外,红岩还常用于室内和室外装饰,例如用于制作雕塑、雕刻和装饰墙面。
红岩还被广泛用于制作地砖、板材和台面等产品。
综上所述,红岩是一种常见的岩石类型,具有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广泛的用途。
通过了解红岩的形成、地质特征和用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岩石的重要性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红岩》测试题
一、★填空
1.(华子良)是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
2.最后是(华子良)带领解放军来的。
注:华子良就是监狱中负责送饭的疯老头。
3.在《红岩》,主要关押共产党的地方是(渣滓洞和白公馆)
4.《囚歌》中描写的革命人物是(叶挺)
5. (成岗)写的“自白书”
6.五星红旗是(江姐和监狱中的女囚的女党员们)绣的
7. 小说中重庆的特务头子是(徐鹏飞).
8.浦志高出卖的第一个人是(江姐)
9.负责沙辞区工作的人是(许云峰)
10.在渣滓洞种,(龙光华烈士)死后开了追悼会
11、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1 2、小说《红岩》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白公馆,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渣滓洞,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
13、许云峰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了。
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14、1948年,为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指派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15、甫志高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进入书店工作,许云峰知道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这名青年形迹可疑,便命令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
甫志高不听劝告,结果被捕并成叛徒,由于他的告密,很多同志相继被捕。
16、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
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务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
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17、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集中营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
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自己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其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
正巧,组织上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朱姓”特务的真面目。
1 8、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
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
19、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
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同时,关在地窖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20、小说《红岩》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并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在国内外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文革”中该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成为禁书,作者亦受摧残,“文革”结束后小说重新出版发行。
21
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
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
22、由于终年住在阴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他和爸爸妈妈一起被害后,就地被埋在小屋里,地面被浇灌了水泥,重庆解放后,他们的遗体才被发现。
23、由于《新华日报》的被封,重庆消息闭塞,谣言充斥,许多人感到苦闷焦虑。
地下党的同志和进步群众渴望了解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挺进报》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了。
该报的前身叫《彷徨》,是由南方局四川省委领导在重庆市出版的“灰皮红心”的杂志,主要的编辑者有蒋一苇、刘熔铸、陈然等。
陈然被捕入狱后,仍坚持秘密刊印该报。
24、叶挺被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后,动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囚歌》。
25、中美技术合作所就是在红岩,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
要投奔延安的青年如果不熟悉红岩的话,很容易被特务引到监狱里面。
后来办事处撤走了,监狱还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
26、江姐赴死时穿了一件(蓝布旗袍)
二、问答★:
请谈谈你对“红岩”二字的理解?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红岩”精
神?
答案: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革命者在狱中坚持斗争、坚韧不拔,就像红色的石头一样。
红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它曾激励几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尽管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任务与产生红岩精神的时代背景不同,但它仍然是激励我们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仍然是当代青年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