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书画艺术
书画同源与书画分流论

书间的关系,面又认为书画发展的线索不同,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清代学者朱履贞认为书画混一的证据只是象形文字,到了隶、楷、行、草等书体,书法就脱离了绘画;而画家笔下的着色的花鸟、草虫、山水、人物,同书法完全是两回事。
于是,“画”字就分为两种读音,来表示不同的含义。
书法笔画的画,读入声;绘画的画,读去声,以免混淆。
20世纪汉语普通话的四声非常误人,因为它取消了入声。
对此,今天的学者引用古代的文献,就要十分小心。
不要以为书和画两个字靠在一起,书画同源与书画分流论文/彭 德都是书法与绘画的联称。
书画的联称,造成了一种狭隘的认识,认为画画离不开书法的笔墨。
其实这个问题在唐宋之际就已经解决,而当今的画坛还在就此争论,居然被视为2001年中国美术界的一件大事,就很离谱。
唐宋时期,即便在文人内部,也有种种淡化笔墨的做法。
比如张璪画画,用手抹绢;米芾画画,抛弃毛墨。
米氏父子把墨点当作造型语言,这使他们成为水墨语言符号化的开山之祖。
鲁迅曾经武断地声称,米点山水毫无用处。
他的判断很成问题。
米点山水,连复古派董其昌和四王等人也很推崇。
鲁迅如果因为反对四王而否定米芾,就是因人废言;如果的确看不到米点的价值而加抨击,就充当了水墨画书法式用笔的卫士。
书画同源的观念盛行于唐宋之际,正值中国文人画兴起之时。
文人的目标大抵在于当官,当官通常要经过科举考试,书法正是考试的内容之一,因而文人无不擅长书法。
作为业余性质的文人画家,为了有别于工匠画家,或者说为了避免同工匠画家比绘画技巧,于是在众口一词地贬低工匠画的同时,将文人擅长的书法式笔墨放在画事的首位。
文人画画,重笔法而轻形象,重墨色而轻颜色,强调写而不强调画,号称“墨戏”。
画史又始终是文人笔下的历史,自我表彰,相互标榜,在一千多年间形成声势和传统,进而形成中国绘画的重要特色。
是不是说传统的笔墨就没有作用呢?不是。
书画同源的立论对于中国画家具有无形的约束力。
一位画家如果不知道书法与绘画之间的裙带关系,或者书法功夫拙劣,在画坛很难有立足之地。
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艺术PPT课件

(3)风格特点:
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
9
5、明代书法: 特点: 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时代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
思想控制严密;.源自10朝代 发展 时代背景(经 书法家 书 艺术特色
阶段 济、政治)
体
秦汉2、自阶书发段 法国艺家统术一,的发展历小程篆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思考:为什么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 (与时代背景结合思考)
1、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盛世气象。 2、当王朝鼎盛、社会走上正轨之时,法度和 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
.
8
4、宋代: (1)时代背景:
①政府重文轻武; ②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③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④理学发展,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
文字统一
隶书 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魏晋
反省社会危机; 王
南北 朝
士人群体形成; 羲 工具的改进。 之
虚玄 行书 灵动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隋唐结论:自阶时觉段代精神国繁法家荣度影统与,响一 规文书, 范化法经 成发风济 为展格, 柳,张怀颜反旭素欧过来草书书法风注格重狂又放规是不范这羁法一度时、代
精神的反映 社会需要
草书.
楷书
甲 骨 文 金 文 小 篆 隶 书
行书 2
一、汉字的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
新石器时代
甲骨文
商代
金文
商周
隶秦书朝 秦朝
小篆
秦朝
广泛频繁 书写混乱
春秋战国
楷书、行书、草书
演变规律:由图画到符号;由繁到简;越来越规范、稳定。 演变主要意义:记录----传承---构成---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ppt

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代表作有 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 毅论》。 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 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 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④唐代以后,渐趋衰弱,但也不乏
能手。如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兆页 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绍基等。
行书与草书
书体 发展历程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3、汉字的演变趋势
过程: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楷书阶段:正式书体:隶书、楷书
辅助书体:行书、草书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魏晋以前:自发阶段 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2、楷书
3、行书
4、草书
2、楷书
A、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 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特点 代表人物及作品
行书 草书
经过东汉至 西晋约两个 多世纪的演 变,书体完 全成熟
兼具楷书的规矩 和草书的放纵, 是一种最活跃的 字体。既有审美 价值,又有实用 价值。
最突出的代表作是 王羲之的《兰亭 序》。
起源于汉初,笔画简约,钩连 东晋的王羲之、王
成熟于东晋
不断;线条流畅, 献之,盛唐的张旭、
(唐)阎立本《步辇图》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敦煌莫高窟壁画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局部)
(
(
(
元 ) 王
明
清
)
)
徐
郑
冕
渭
燮
《 墨
《
《
黄
墨
梅
甲
竹
图 》
图
图
》
》
第14课 汉字与书画

名家作品赏析:
《黄州寒食诗贴》
苏轼
苏 东 坡 仅 存 的 一 幅 行 草 作 品
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 是重“韵”,持重风度, 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 清风,书韵自高。
• 米芾
• 用笔丰肥豪 健,宽绰疏 朗,字态奇 逸超迈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 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 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 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 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 天 王 送 子 图 》 吴道子:盛唐时期 特点:“吴带当风” 艺术成就:“画圣” 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想想看:为什么这个时期的绘画艺术能取得如此辉 煌的成就?
宋元的山水花鸟
宋代重文轻武的 国策,理学的兴 起使人们更注重 内心的修养。画 家从追求写实变 为更加注重意境。 山水画成为画寄 托思绪情怀的方 式。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
明清的怪僻清新
由于地域、理念、师友等各种原因及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动 荡,明清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清初八大山人朱 耷《安晚册》之四。
《一团和气图》 明宪宗朱见深
》
郑 板 桥 的 《 兰 竹 图
重点知识的巩固
中 国 按技法分: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 画 设色与墨笔 分 类 按艺术风格分:工笔重彩画、水墨淡彩画
欧阳询《化度寺碑》
唐 颜 真 卿 《 多 宝 塔 碑 》 局 部 .
“颜体”肥硕丰润、 刚健雄强、显出 雍容大度的气派
楷书字型方正,结构严紧,笔画祥备。
《玄秘塔碑》(局部)
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关系

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人们常说的“书画同源”,可能是指汉字的产生是从“象形”发物的。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洁拙,日月是也”《说文解字》。
其实,这“源”,是指艺术创作中最本质的源。
远在还没有文字的时候,人类早就用绘画来表现与他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
中国书法艺术形成晚于绘画。
然书与画二者是“异形而同品”。
也就是说:“字与画同出于笔,故皆曰写,写虽同而功实异也”(汤贻芬《画荃析览》)。
中国书画的创作方法、手段有着惊人的一致。
都以纸、笔、墨为工具材料,把运笔分为落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都用中锋、偏锋、顺笔、逆笔、回笔等,以提、按、顿、挫、轻、重、缓、急来表现高、低、强、弱、俯、仰、争、让,追求干、湿、浓、淡、疏、密、虚、实等的变化,创作出具有神彩飞扬、气韵生动的作品为最终目标。
但中国书法赖以存在的文字,创造汉字的艺术造型为主,绘画以现实生活为源泉,创造物象为主。
前者是“书以言情,书为心画”,后者是“画以状物,画状物形”。
书画在基本作用上,有两种美感。
一是发于意志,曰气,代表气势的阳刚之美,一种是发于情感,曰韵,代表风韵的阴柔之美。
书画所表现的风格,是气和韵的流露。
绘画既有线条,又有形像和色彩(亦有不着色的)。
而书法只有抽象的线条。
所以,书法线条的气、韵表现比绘画更为强烈。
同时,书法与绘画又互相影响,互为补偿。
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除应物象形、尤其随类赋彩离书法较远外,余者也是书法创作的法则,清刘熙载说:“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
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笔”。
这是以画理来喻书理。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了王献之的一笔书,便有了陆探微(南朝时宋人)的一笔画。
南朝梁的张僧繇作画按东晋书法家卫夫人的《笔阵图》。
唐代画圣吴道子的用笔来自张旭的草书。
唐寅说:“工笔画如楷书,写意画如草隶”。
书画和戏曲艺术

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2)形成商朝形成完整体系(3)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4)趋势由繁到简2、书法(1)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书法的几种主要书体●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发展:①始于东汉。
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
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
代表人物:魏晋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初唐的欧阳询(欧体)、盛唐的颜真卿(颜体)、晚唐的柳公权(柳体);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绍基等。
●草书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虽难于辨识,实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
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
代表作: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元朝赵孟頫的《行书十札卷》、明朝文征明的《离骚》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远古的绘画艺术:彩陶画、岩画、壁画和地画。
其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战国的绘画:《人物驭龙图》和《人物龙凤图》是出土的战国楚国帛画。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
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代表作有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彩绘帛画、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夫妇宴饮图》等。
4、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
代表作是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与绘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与绘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传统文化涵盖了许多方面,其中书法与绘画可谓是其中最为典型、最为精华的代表。
自古以来,书画便被认为是人们情感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表现之一。
书法与绘画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为什么说书法与绘画在中国文化中如此重要呢?首先,书画作为美术、文学与历史的结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书法是汉字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不仅是一种文字书写方式,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与文化特质。
绘画则是一种非语言性的艺术形式,有着无声胜有声的神奇力量,能够通过形式和色彩表现出多种主题和情感,激发人们的想象和情感共鸣。
其次,书法与绘画在中国文化中注重的是情感与灵魂的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艺术是心灵的表达,是人们对生命、自然和世界的理解和感受。
书法与绘画强调斧凿刻画、笔意淋漓,要求作品具有感性表达和精神上的内省,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即所谓“山水有灵、物我皆忘”。
最后,书法与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书法与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和传承,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和标记。
无论是古代的碑帖、诗经画像,还是现代的山水画、花鸟画,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展示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多元性。
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中国书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千年前,自秦汉时期开始逐渐发展壮大。
在唐朝时期,书法艺术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被世人公认为“盛世之下之书法也”。
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所写的勤勉二字,便是当时书法艺术的代表之作。
其“一字十八变,神彩流移,气派万千”的书法风格让人叹为观止,后世的书法家们也无不受到他的影响。
唐代的张旭更是书法家中的佼佼者,他的草书在书法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认为“书法必须快乐自由,字不能太俗,抑不能太宛”。
他的书法作品多具长势、奔放自如的境界,为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艺术印象。
中国古汉字绘画艺术美的内涵及其表达

并有 横 排 、 排 、 下 排 、 面 对称 排 等 各 种 形 式 , 斜 上 四 已使 其基 本 具 备 了我 国汉 字 结 构 的基 本 因 素 。 山东 大 汶 口文 化 的 陶器 , 面 已刻 有 文 字 图 案 , 上 笔 法规 整 , 构 紧 密 。 一 幅 上 面 有 圆 日形 , 间 画 半 月 结 中 形 , 面 画锯 齿 的 山 字 状 的 图 案 , 然 像 画 , 具 有 文 下 虽 但
陶纹 上 的饰 纹 和 陶 器 上 刻 划 的 一 些 符 号 。 西 安 从 半坡 彩 陶上 看 , 源 自纺 织 的 绳 纹 、 有 网纹 和 几 何 花 纹 。 图案 中 的鱼 , 静 息 平 潜 、 腾 跃 而 上 、 相 逐 戏 水 , 有 有 有 姿
态多 样 , 写 实 演 变 到 写 意 。 马 家 窑 出 土 陶 器 上 的 饰 从
这 时 的人 类 艺 术 仅 处 于 原 始 造 型 阶 段 , 所 谓 的 旧 石 即
器 、 石 器 以后 的原 始雕 塑 、 画 、 饰 品 和彩 陶等 。 新 岩 装 岩 画 和 彩 陶 则 是 原 始艺 术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岩画 , 是指 远 古 人 类 涂绘 或凿 刻 在 岩 石 上 的 图 画 。 在 我 国 内 蒙古 澄 口县 格 尔敖 包 沟 的岩 画 中刻 有 七 只 昂 首 伫 立 的 鸵 鸟 , 拉 特 旗 韩 乌 拉 山 的 岩 画 中刻 有 大 脚 乌 鹿 。在 其 他 各 地 发 现 的 一 些 岩 画 中 还 刻 有 人 物 图 形 、 几 何 图形 以 及 其 他 动 物 的 线 雕 。这 些 精 美 的 雕 刻 品 , 比 例 : 态 准确 适 度 , 图均 衡 饱 满 , 流 畅 而 清 晰 的 动 构 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与书画艺术
[摘要]由汉字发展而来的中国书法,和汉字的组成、字型及书写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
了解了书法与汉字的关系,就可以更好的掌握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规律,书法艺术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汉字书法艺术线条字型内容情感
汉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而由汉字发展来的中国书法,更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简单最典雅而又最富有内涵的艺术,它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哲学思想。
人们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
但是,一般的用毛笔将汉字书写出来并不是书法,只有当毛笔书写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也就是要具有独特的风格,气韵生动的点画,优美的字形,充满艺术美的内涵,才能称为书法。
当然,书写与书法之间,并没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界线。
不过可以说:书写是学习书法的基础,而书法则是书写的提高和发展。
书法艺术将汉字的美无时无刻不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草书的“舞”字,就把那舞蹈者轻盈的舞步,飘舞的衣裙以及动态的舞姿表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为什么以汉字为基础的
书法能给人带来如此的审美愉悦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汉
字本身不但具有独特的形态美,进而还含有深层的文化意蕴。
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我认为与汉字的组成、字型及书写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
1汉字
汉字是一种以线条为基本组成部分的文字。
线条组合的丰富性和稳定性决定了汉字造型的灵活和稳定,不同的线条,不同的结合,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字。
灵活之中显得稳重,对称之中表现和谐,汉字线条的这种独特的特征带给汉字的就是一种“骨”,这是一种从汉字本源所散发出来的“气”。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就是由线条来完成的,而体现线条美的基本要素,则是要求线条富于变化。
而书法使用的书写工具是毛笔,以笔锋来说,柔软而富有弹性。
书写的轻重、疾快、强弱、顿挫、提按、正偏在纸上留下浓谈、干湿、刚柔、动静、方圆等各种千变万化的线条、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线条、能够充分体现线条的和谐美和动态美。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线为生命之本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
而“点”是线的浓缩,“线”亦是点的延长,“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
古人曾说“学书贵能通变”,运笔中掌握提按、顿挫、徐疾和某些过渡性技巧,使线条呈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按笔可以达到“重若
崩云”,提笔又使线条“轻如蝉翼”、令人有种时隐时现的变化感和沉浮感,从而突出表现作品独特的美感。
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
楷书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
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
草书绵婉使转,使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美。
2字型
汉字的字型是以象形为基础的。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象形字时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x,日月是也。
”也就是说,随着事物弯弯曲曲的样子把他勾画出来。
日;太阳的轮廓是圆的,而且高挂在天空,不断的发光发热,所以古人就把“日”简略成为一个圆形,中间一点。
月,画成一个弯弯的形状,因为古人看到的月亮在大多数时间都是弯的,所以古人将月亮画为轮弯月来表示。
汉字就是多用象征的手法把事物化繁为简,以最简单、平易、意象的艺术手法来完成人的思想。
书法的形体,由笔画、结构、章法三者组成。
笔画上,视其提按、顿挫、疾徐、粗细、浓谈、方圆等用笔自然,变化流畅;结构上视其疏密、错落、承转、争让、欹正等照应周到、匀称生动;章法上,视其大小、高低、宽窄、黑白、虚实等协调统一、行气贯通。
中国特有的方块汉字,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写出来的字,既要符合规范法度,又要富于变化。
字体有长有扁、有疏有密、
有古朴有奇宕等等,字写得过于平正、则显得板滞拘瑾;结体过于险绝,又易涉怪迁俗。
所以应努力做到“平中寓险,险中求平、中宫收紧、左右挥洒、倚侧有正、曲中求直”,才能别有情趣,这样方可称为艺术。
人们追求的是真情流露、天趣盎然,符合于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
3内容情感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以表达感情,抒发性灵为特征的,书法也是如此,所以古代书法家有“书者,抒也”,“写字者,写心也”的说法,事实上书法家也常以书法明心迹,表哀乐,发精神,达意志。
书法家们借助抽象的点画,通过艺术加工,并熔进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具有情调的作品,从而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
“书圣”王羲之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
他的书法作品就很能体现思想感情,他书写的《兰亭序》,是在“修契事”时“群贤毕至”“流畅曲水”“惠风和畅”的环境中创作出的,在书写上变化多姿、错落有致、飘逸潇洒,很能反映晋代士大夫的生活情趣,也很能体现作者豁达的气度。
又如:岳飞书写“还我河山”草书横幅,笔力峻峭挺拔,着墨酣畅淋漓,表达了他收复失地,直捣黄龙的决心和气吞山河,壮怀激烈的英姿。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子家庙碑》等,则集中反映出他的端庄、厚重、雄壮的颜家气派。
大凡成功的书作,不单是形体秀美、清丽雄劲、峻拔、怡人眼目,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情怀志趣,作
者凭着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自然而然地力求使自己笔下的文字形态更有线条美、更和谐流畅、更变化多姿、更参差错落,使欣赏者心领神会,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书法艺术的点画线条、字型结构、内容情感的气脉相承,使书法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人们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就书法作品而言,笔画的轻重缓急、字形的大小变化、字形的结构、广窄、开合、伸缩、倚正以及自然的牵连飞渡等等的巧妙运用,都能使整幅作品有种自然的运笔节奏感,使欣赏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了解了书法与汉字的关系,就可以更好的掌握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规律,书法艺术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