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劳动是艺术的起源 精品

合集下载

“艺术起源于劳动”授课案例及分析

“艺术起源于劳动”授课案例及分析

“艺术起源于劳动”授课案例及分析○原所秀(辽宁警察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3)[摘 要] “艺术起源于劳动”的原因在理论上的阐述比较专业,通俗易懂的案例引证非常必要,打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常规,直接从案例入手,根据案例实物的具体特点深入分析,层层递进,理论的讲授成为对艺术品的欣赏和熏陶,自然而然达到对理论的理解和体验。

[关键词] 艺术欣赏; 艺术起源; 劳动[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10-0096-01 艺术欣赏教学中,“艺术起源于劳动”的原因比较抽象,并且跟艺术欣赏的内容联系不密切,显得枯燥而费解,往往被忽视而一概而过。

在实际教学中,这部分如果插入相关的具体案例和分析,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从而激发学习艺术欣赏的热情。

“艺术起源于劳动”理论原因有四点,以下逐一进行案例分析和引证。

(一)劳动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必需的生理条件必须的生理条件是手,但是,在这里没有直接进入生理条件的主题,而是欣赏三位艺术家的作品。

首先,欣赏拉斐尔的《雅典学院》,通过这幅画的色彩、建筑结构、衣饰的讲解,让学生们感受画面的空间深远感和纵横感即透视法,这幅500年前的画,成为今天全世界绘画透视法教学的经典示范,透视比率甚至精确到用数学来计算———可以说他的手充满了魔力,这魔力来源于劳动,劳动使手高度完善、灵活并遗传下来。

其次,欣赏丹麦5克朗货币,它的正面是丹麦新古典主义雕塑家托尔瓦德森,右边是他的雕塑作品《美惠三女神和丘比特》,整个雕塑华美而典雅,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呈现给你以运动、线条以及匀称的美,这匀称的美来自于托尔瓦德森巧夺天工的双手,来自人类劳动使手的不断完善。

最后,播放一段视频,这是意大利小提琴大师、作曲家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随想曲,乐曲活泼而轻快,演奏技巧高超,他的手被称为“恶魔的手”,变化多端而令人目瞪口呆。

总之,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所导致的手的完善,使艺术生产成为可能———由于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以愈来愈新的方式运用于新的愈来愈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的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

艺术起源于劳动

艺术起源于劳动

艺术起源于劳动摘要:人类从出生后,就开始了劳动,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

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法杖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关键词:艺术劳动起源人类引言劳动是一切的起源,首先生命的保证来源于物质的丰富,物质来源于劳动。

只有物质丰富、肚子填饱之后,才有闲情逸致去创作艺术。

从这一点看,劳动是艺术的根基。

同时劳动一般是单调动作的重复,艺术是有个性的创作。

任何繁复的东西都是由简单的东西发展而来的。

远古的先民相信农耕渔猎、采药筑屋这样一些劳动,是神灵传授给他们的智慧,本身并不是完全物质性的。

我们必得承认先民的这种看法是正确的,虽然我们倒不必相信传授给他们这种智慧的是他们之外的神灵,因为他们所相信的“神灵”实际上就是他们自己。

劳动完全不是动物性的活动,劳动之所以是劳动,在于劳动采取了“形式”,在于劳动中蕴涵的意识,如把牛套起来拖动犁铧这种形式,完全不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而是人类想象出来的,创造出来的,而且在最初这甚至是一种看起来相当怪诞的想象和创造——它起码扭曲了牛的自然本性。

这种想象和创造,若是碰巧可以促进人类早期的物质生存,那么它就成为生产方式;如果它对人类的物质生存并没有帮助,它就是艺术,如澳大利亚的原著民吹空心树干而发出呜呜之音。

以此观之,牛耕,单就其形式来看,也是艺术——这就是古希腊“艺术”与“工艺”未经分化的那个朴素概念所包含的真理。

这样一来,甚至劳动中的想象和创造也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因素,劳动立刻就不存在。

如果我们愿意把这种想象和创造就叫作艺术(古希腊的概念)的话,那么事情的真相是:艺术是母亲,劳动是女儿,而不是相反。

在政治学中,对劳动的重视是出于强调无产阶级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斗争中的重要性,而且这种强调是有理由的。

文学艺术的起源

文学艺术的起源
我们认为艺术来源 于生活,生活中影 响艺术的最大因素 之一是:劳动!
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实际上始于 19世纪晚期的一批民族学家、艺术史 学家。德国的毕歇尔在《劳动与节奏》 中指出,劳动、音乐和诗歌最初是三 位一体地联系着的,它们的基础是劳 动。梅森认为最原始的诗歌是劳动诗 歌,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劳动的效果。 索德在《美学与艺术理论》中也谈到 了诗歌与劳动的关系,但他认为劳动 诗歌的目的不是为了加强劳动,而是 为了使劳动变得更轻松。
在中国古籍中,也有不少艺术起源或原始艺术的 记述。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 劳动生活的内容。 比如我国最早的诗歌《诗经》:
《魏风·十亩之间》,这是一首采桑的歌:在茂 密的桑圆里,采桑女辛勤地采摘,桑叶采得满筐 满篓,该回家了,于是背起筐篓,结伴同行,一 路笑语喧哗,表现了桑园里的和乐气氛和劳动后 的欢快心情。《小雅·无羊》写的则是一首牧歌: 蓝天白云下,山野里撒满了牛羊,有的吃草,有 的走下山坡,有的在池塘饮水,有的调皮地撒欢, 悠闲的牧人或许也会亮一嗓子那时的“花儿”或 “信天游”? 再如《伐檀》,《伐檀》是魏国的民歌,是一首 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 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是《诗经》中反剥 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击壤歌》中写道:“日出而作,日落 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 何有哉?”它写出了早期农耕生活中人 们自给自足随遇而安的历史情况。 《吴越春秋》记载《弹歌》仅八个字: “断竹,地写出了制作武器去 狩猎的过程。

艺术的起源

艺术的起源

劳动到艺术的演进过程
正确性:


首先,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其次,史 前艺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劳动生产活 动的印记。但是,过分注意劳动与艺术发生的直接关 系,也不免有些简单化。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但却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劳动以外的 其他社会生活的内容,也与艺术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 系。此外,艺术的生产是以人的手由于劳动而达到的 高度完善为前提的,但艺术起源主要的是指社会学意 义和心理学意义上的推动力,也就是说指原始人最初 的创作动机究竟是什么,从这一意义上来探讨劳动与 艺术的关系,还很难判定它在艺术起源方面的作用究 竟如何。 相对于其他学说更具体、更科学,从根本上阐释了文 学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文学起源的最根本的学说。
恩格斯:

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 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他们的影响下,猿 的脑髓就逐渐变成了人的脑髓。”正是由于劳动, 才是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形成了与动物不同的 生活方式。劳动“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第一个基本 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 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艺术的起源
艺术起源于劳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 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理论。 在欧洲大陆,自19世纪末以来,民族史学家与艺 术史学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 理论。

认为பைடு நூலகம்术起源于劳动
代表人物: 希尔恩


毕歇尔(在《劳动与节奏》中指出,劳动、音乐和诗歌最初是三位
普列汉诺夫:

通过对原始音乐、舞蹈、绘画艺术以及它们同生 产劳动实际联系的分析,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 源及其发展问题,认为艺术不是起源于“游戏”, 而是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先于艺术,总之, 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 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作者引用 大量感情、考古材料证明,在以狩猎为生的民族 的装饰艺术中,植物完全没有地位,原始艺术与 生产劳动相联系。

劳动是艺术的起源

劳动是艺术的起源

劳动是艺术的起源导读:本文劳动是艺术的起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劳动是艺术的起源作者/王永荣中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举世夺目,是世界上文明的发达国家之一,开创了历史长河中独特的文化艺术。

那灿烂辉煌、锦绣中华的独特艺术,怎样创造而来?起源于何时呢?从古至今,有其各种关于艺术发生发展的许多推测。

最早有人说:艺术来源于模仿,而到了近代,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又提出了表现说和游戏说。

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需要;游戏说认为:艺术是人过剩精力的发挥,并且人因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众说纷纭,丰富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有着很多关于艺术起源的说法。

而艺术的形成,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各自说法的理由都是很充分的。

伟大思想家、革命导师马克思的美学观点则认为:"艺术的起源是劳动。

"这不仅仅是因为原始艺术几乎是伴随着原始生产劳动过程产生的,更主要的是恩格斯说的:"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同时还是劳动的产物,而艺术作品的产生是以手工由劳动而达到的高度完善为前提的。

"艺术的产生,各种观点说明艺术最初是由多种多样的因素形成的。

各种门类、各个种族的艺术都有相对的特殊性,将艺术的起因仅仅归结于某种说法是很单一的,最终是不充分的,而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是生产和经济,是劳动。

中国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绵延的文化。

通过旧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工具器物,可以感受到当时的人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审美能力,早期的审美意识已经产生和发展。

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只有真正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来分析。

追溯远古的原始社会,旧石器时期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人类以狩猎和采集为生。

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主要的创造活动是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大自然的力量使原始人产生了一种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意识,同时在打制石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造型技能,也逐渐萌发了审美意识。

_艺术起源于劳动_说质疑

_艺术起源于劳动_说质疑

世 界 观 却有 很 大
,
而 道 德 就是 调 整人 们 之 间 以 及 个人
差 异 如 二 十年 代 的 闻一 多 和 徐 志 摩 同一 个
和 社 会 之 间 的 关 系 的行 为 规 范 的 总 和

作家
,
怀着 同 样 的创 作 目 的 和 动 机
,
却 同时 创作方 也 有人
艺 术 的 内容
,

作家 如果 认 为
,
宗教 说
”、

符号说


,
。“
实 用论 ”

自 己 的作 品 在社会 效果 上 会 产生 不 良影 响
那 就 不 要 发 表好 了
完 全 迥 避 艺 术起 源 的 生 理 基 础

前者 的 片面
三是
违反 艺 术 规 律 去 追 求 艺
性 和 后 者 的 唯 心 主 义 也是 显而 易见 的
怎样 写
,
就 是 用 人 的 某种本能 来 解 释 原 始 艺 术 的 起
不 要 横 加干 涉


这两

如 亚 里 士 多 德的 摹 仿说
“ ”

” ,
康德 席勒



点 得不 到 保 证
写 作 要 有 自由 写 什么 的 责任

文 艺 事 业要 繁荣 就 很 困难
这 是 艺 术 规律
,
斯宾 塞 等 人 的 说

作 品反 映 社 会 性
政 治性 的矛 盾 冲 突 时
,


都是 文 艺 家 有 意 识



,

艺术起源劳动说举例

艺术起源劳动说举例

艺术起源劳动说举例【篇一:艺术起源劳动说举例】很多艺术作品都是以劳动为主题,因为艺术本是为激励劳动,歌颂劳动而生.劳动创造了人类同时也创造了美术,在劳动中人们懂得了用美装饰生活, 如原始社会人们在制作陶瓷的时候,用树叶,树枝做轮廓,然后把泥巴填进去,烧制后树叶等都已经不存在,但是它们的肌理都保留在罐子上,人们发现这是一种美——生活和劳动中不能缺少的东西.我们从古代的岩石绘画到现代的工艺品,处处可以看到讴歌劳动的主题. 《伏尔加河的纤夫》大约绘制于1870〜1873年•全画采用横向的长构图,把11个纤夫分成三簇,分别描绘出这些不同年龄、经历和个性的形象.他们承受着沉重的生活负担和贫困的折磨,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拖着沉重而疲惫的步伐,拉着船缆,艰难地牵引着身后的大船,在伏尔加河岸边踏着沙子吃力地往前走,整个画面表现了劳动者沉重的劳动和纤夫们不甘心忍受剥削和压迫的愤懑情绪,寄托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剥削者的强烈抗议.《第二次收获》朱利安.杜普荷则在19 世纪末全身心地投入了描绘农村传统题材的创作中.他的学画生涯分别是在比尔斯、吕容和亨利.莱曼三个画室完成的.成为画家后,1876 至1889 年间,他定期在巴黎的画廊参加画展,并于1892 年荣获法国“荣誉勋位团勋章”.在描绘农民生活和四季农活的过程中,杜普荷获得了创作的灵感,画了一幅幅田园诗般的图画,以怀念一种行将消失的生活方式.《第二次收获》是19 世纪末描写田园风光绘画作品中的代表之作,也是杜普荷作品中的精品.《拾麦穗的女人》朱尔.布雷东原籍库里埃,由于巴黎生活的压力和多病的身体,布雷东的一生都在这个小镇和巴黎的艺术氛围之间渡过. 和米勒一样, 布雷东也把周围农民的生活理想化了,这种乌托邦式的视角在他的画后题记中表述得更为清楚:他说农民过的是“艺术家的生活”而,他本人不过是个“画家农民”在.他的作品里,农村里的人永远是快乐的、热情洋溢的. 在这幅《拾麦穗的女人》中, 画家布雷东用画笔制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光鲜的人物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构成一幅和谐、宁静的图画. 象征着对法国农业传统的尊重劳动虽然艰辛,然而在劳动中也会找到应有的欢乐.篇二:艺术起源劳动说举例】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人类早期的历史和艺术方面的资料所知甚少。

艺术的起源包括哪几种

艺术的起源包括哪几种

艺术的起源包括哪几种
艺术的起源有五种说法,分别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

1、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

2、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展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3、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

4、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5、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劳动。

代表人物: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德索、普列汉诺夫。

正确性:首先,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

其次,史前艺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劳动生产活动的印记。

但是,过分注意劳动与艺术发生的直接关系,也不免有些简单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是艺术的起源
劳动是艺术的起源
作者王永荣
中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举世夺目,是世界上文明的发达国家之一,开创了历史长河中独特的文化艺术。

那灿烂辉煌、锦绣中华的独特艺术,怎样创造而来?起源于何时呢?
从古至今,有其各种关于艺术发生发展的许多推测。

最早有人说艺术来源于模仿,而到了近代,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又提出了表现说和游戏说。

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需要;游戏说认为艺术是人过剩精力的发挥,并且人因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众说纷纭,丰富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有着很多关于艺术起源的说法。

而艺术的形成,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各自说法的理由都是很充分的。

伟大思想家、革命导师马克思的美学观点则认为"艺术的起源是劳动。

"这不仅仅是因为原始艺术几乎是伴随着原始生产劳动过程产生的,更主要的是恩格斯说的"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同时还是劳动的产物,而艺术作品的产生是以手工由劳动而达到的高度完善为前提的。

"艺术的产生,各种观点说明艺术最初是由多种多样的因素形成的。

各种门类、各个种族的艺术都有相对的特殊性,将艺术的起因仅仅归结于某种说法是很单一的,最终是不充分的,而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是生产和经济,是劳动。

中国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绵延的文化。

通过旧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工具器物,可以感受到当时的人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审美能力,早期的审美意识已经产生和发展。

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只有真正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来分析。

追溯远古的原始社会,旧石器时期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人类以狩猎和采集为生。

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主要的创造活动是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大自然的力量使原始人产生了一种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意识,同时在打制石
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造型技能,也逐渐萌发了审美意识。

到了新石器时代,除了生产工具的改进以外,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由单纯依靠狩猎和采集作为生产生活资料来源的单一经济发展,已成为农耕和畜牧生产相结合的二元经济,随之而来的是定居的生活。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活日趋稳定,人们开始有意识地造型活动。

于是有彩陶、纺织、玉雕、牙雕、岩画等精致的工艺美术品,通过劳动生产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史前时代,生产力水平低,发展相当缓慢,人们首先要解决生活问题,才从事艺术活动,即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过渡发展过程。

这是伴随着人类在生产实践中那些既符合自身的规律又符合自身目的性的活动成功时的愉悦而产生的,并得以延续发展。

旧石器时代,北京猿人制作的石器有各种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尖状器,砾石的使用较多。

到了中期,交互打击器虽然仍广泛采用,但器形开始对称,原有的器形也逐步趋向稳定,加工很精细。

晚期石器的制作技术有很大提高,间接打击法开始被采用,多种技术的交互使用使石器的形状更为对称,类型也较以前更为丰富。

中期时,随着加工能力的提高,利用更坚硬的材料。

到了晚期,多以石髓、玉髓为原料,选材的变化是以适用范围使用为首要目标的,这些石材的色泽和质料对原始人颇有吸引力。

到了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的使用为主要标志。

同时,定居的出现在同一个较大区域内生活的人们具有相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乃至相近的日常用品和装饰纹样等,所以这一时期同类遗存以文化的方式命名。

这一时期的石器材料坚硬,由于磨制和钻孔技术高超,所以造型规整光滑、色泽美丽,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到中、晚期,一些石器已经蜕变为礼器,用玉质材料制成,完全没有使用过痕迹,甚至有精品花纹。

玉器在此时期作为原始图腾的标志,广泛用于礼仪祭祀,具有神秘的巫术色
彩与浓厚的原始宗教意味。

新石器时代出现了陶器,陶器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改变原料性质的产品,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意义十分重大,种类繁多,彩陶是最主要的艺术形式。

它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用天然材料作颜料进行描绘,经入窑高温中烧制后,橙红色的胎底上形成黑、红、白等色彩图案的一种陶器。

陶质细腻,表面有光泽,色彩不会脱落。

半坡类彩陶的外壁的上半部图案多是动物形象,有人面鱼纹、波折纹写实鱼纹、鹿纹,有由人面纹和鱼纹的发展而来的三角纹、菱形纹、波折纹等,图案具有浓厚的绘画意味;庙底沟类型彩陶的特点是曲腹较多,绘制在口沿和腹部外壁的,除了鸟纹、蛙纹动物外,豆荚、花瓣、花蕾等植物纹及由之演变来的圆点、弧边三角涡纹,而且多采用二方连续纹样的方式;马家窑文化陶绘部位多在口、颈、肩与上腹部位,纹样多以几何图案最多,动物次之,几何纹样中为斜线、竖线或平行线,还有为斜方格、棋盘格和网纹叶状纹样。

陶器有的是从具有图腾性质的自然物象演变而来,有的是从物质生产的编织纹样演变而来,有很浓的生活气息。

彩陶的共同艺术特征首先是审美和实用的紧密结合,造型大多数出于美的追求,服从于实用的需要。

造型既整齐、规则,又有天真稚拙的趣味。

总体安排得宜,彩绘笔法放纵洒脱,而不拘泥细部,且古朴绚烂。

在彩陶制作上有很大进步的是黑陶,它表面乌黑难以施彩,所以多是以造型取胜。

它的时代晚,与青铜器在造型上相接近,出现了鼎、盘、碗、鬲、豆等形状。

接下来的是岩画,岩画是在岩石上凿刻出一些野生动物,狩猎、战争、舞蹈的图案和场面。

形象古朴生动,部分凿刻出一些带人面的植物纹样,将物拟人化。

那时的人们已经以农耕为主要生产,当时定居农业的出现,促进建筑的发展。

因地理环境不同,建筑就有不同风格,北方有穴居、半穴居。

仰韶文化的村落都有中心、广场和供氏族集会的大房子,村落外有壕沟。

到了龙山文化,单体建筑的技术大有提高,已开始用白灰涂抹地面和墙面,
也出现夯土台基。

南方因气候潮湿,所以用离地较高的平栏式建筑,用四列平行的木桩作基础,某些地方用石块堆砌方坛和圆坛。

在布局上的不同类型,有对应的中心对称的附属建筑物。

这些都说明史前民族的艺术门类和主要样式已经产生并逐步发展。

原始社会艺术的悠久历史,有其浓厚的生活气息及实用意义,这些艺术的形成,都是伴随着原始社会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劳动产品时,通过由审美意识发生和发展而萌芽、发展而来的,是史前人类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生产劳动创造的一切。

"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如果人类没有劳动,岂能有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更何谈人类艺术的产生。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艺术;劳动,为后代的中华民族的艺术发展开创了极好的先河。

让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艺术立足世界,迈向更加辉煌的艺术天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