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参种植技术

合集下载

林下参栽培技术

林下参栽培技术

林下参一、概述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它属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Panax植物,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举世闻名的药用植物,有“万能圣药”之誉,是国内外公认的珍品。

我国历代医术载其别名有地精、神草和孩儿参等,被誉为“百草之王”,东北俗称棒槌(有许多神话典故)。

人参的肉质根为著名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

远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把人参用于临床。

《神农本草经》列人参为上品,曰:“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现代医学认为,人参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及外科使用等都有明显的作用。

二、生物学特性1.林下参的性状特征1.1庐和芋,林下参的芦比较独特,芦细长而碗稀疏,多呈细长的“线芦”或节间十分明显的“竹节芦”状,无典型的圆芦,绝无“三节芦”或两节芦。

芋细长,下顺,枣核芋、芋极少。

1.2主体和支根,质地不太坚实,身体常肥大,但疙瘩体、顺体、横体皆有。

多数矮小,分腿(分档)灵活,皮肤黄白,细嫩,常常被称为“白胖小子”。

1.3表皮和纹理,有浅纹或近于光滑无纹。

有纹的其纹特点是稀疏而浮浅,分布到中下部,肩部不会有纯山参那样的“铁线纹”。

注意干燥后主根上出现的纵皱纹和横皱纹,它们不是这里所说的山参的横纹。

1.4须和珍珠点,须稀少而长,有的须较多而长,也可见“珍珠疙瘩”,但不很显眼。

根据上述特征鉴别林下参是不难,但近年来“移花接木”的高手之作,可以以假乱真,新鲜的林下参,水分未失,其芦形和碗形尚可,一旦制成干货,芦形细瘦,芦碗几乎消失。

2.林下参生长规律及所需的生态条件林下参生长缓慢,在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中,影响其生长的不利因素很多,它要在大自然林下生长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2.1耐阴性:林下参在生长期间需光照,但怕强光曝晒,适宜在郁闭度为0.6~0.8的森林条件下,伴生稀疏杂草。

浅谈林下参的种植技术与管理

浅谈林下参的种植技术与管理

浅谈林下参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林下参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草药之一,其品质和药效优异,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药品生产商的青睐,而林下参的种植技术和管理对于其生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来浅谈一下林下参的种植技术和管理。

一、种植技术1、土壤条件林下参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土壤环境,它喜欢生长在湿润、肥沃、疏松且有机质较多的土壤环境中。

对于林下参的生长,土壤的酸碱度必须控制在6.5-7.5之间,同时土层深度要足够,才能让林下参的根长得更加茂盛。

2、气候条件林下参生长的气候条件主要表现为温度和光照,在适宜的范围内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在温度方面,林下参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过高过低都会对其生长形成不利影响,对于光照方面,林下参是一种喜阴性植物,它喜欢在充足的散射光下生长,过强的直射光会对其生长形成不利影响。

3、种植密度林下参的种植密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一般来说,种植密度不宜过大,这样容易导致林下参之间的养分和光线竞争加剧,生长不健康。

一般的,林下参的种植密度在每亩种植1000-1500株之间,这样不仅可以使其生长快速,还可以让其充分利用光合作用以及土壤中的营养,形成品质更佳的林下参。

二、管理1、灌溉控制在林下参的种植过程中,灌溉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灌溉方法对于林下参的生长和发育非常有帮助。

一般来说,林下参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

但是过度的灌溉会导致根系腐烂和土壤过湿,影响林下参的生长和品质。

因此,在灌溉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量,控制灌水的时间和频率,这样才能更好地助力林下参的生长。

2、施肥方法林下参的生长需要充分的养分,因此施肥是种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般来说,肥料的选用应该以有机肥为主,这种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并且能够均衡供应林下参种植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增加其产量和品质。

在施肥的时候,需要均匀撒布肥料,不要让其过多堆积在某个地方,也不要施肥过量,否则会对林下参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浅谈林下参的种植技术与管理

浅谈林下参的种植技术与管理

浅谈林下参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林下参是一种高品质的中药材,具有抗疲劳、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因而备受人们青睐。

但是,由于林下参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气温、土壤、光照等环境因素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对于其种植技术与管理也需要高度的关注。

本文主要就林下参的种植技术与管理作一些浅谈。

一、林下参的选择与准备种植林下参需要选择生长条件适合的地点,在地理环境和水土条件符合的情况下,选取种植土地中的树林位置进行准备,原则上树龄在10年以上的树种为宜。

在准备种植土地时,首先应该对种植土地进行测量,确定其面积,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后续的种植过程能够顺利实施。

根据林下参的生长习性以及地理环境和土壤质量等因素,结合经验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推荐种植人工栽培如鹿苏、仙丹、绿仙、罗汉等品种。

三、林下参的育苗和移栽育苗的方法有多种,如地栽,熏房、花坛等,以熏房和地栽较为常用。

在最适生长季节,也就是春季,将育苗的林下参苗移栽到土地上。

在秋季移栽的仅限南方的地区为适应当地气候,但要注意移栽时间的选定,避免极端天气出现。

四、林下参的基肥投入在移栽林下参苗时投入基肥,新植株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养。

在制定基肥投入方案上,根据土地养分状况和种植面积的大小,对于每亩土地一般投入30-40公斤的基肥,可使林下参在生长前期养分充足,有利于保证后期生长和发育。

五、林下参的灌溉管理林下参在生长期间,必须要保证土壤湿度,否则会使林下参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

处理林下参的灌溉应尽量减少土地强度与水肥率的变化。

在成长旺盛的季节,每隔7-10天进行一次灌溉,以每次灌溉15-20升的量为宜。

在极端天气时需要根据气候变化对灌溉进行调整。

六、林下参的病虫害防治在林下参的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病虫害,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施肥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些有机肥,增加土地肥力,这样会有利于减少林下参遭受病虫害的概率。

在管理非常重要的过程中,要持续加强对林下参的养护、管理等措施,对其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及时解决,保证林下参的健康生长,从而能够扩大生产规模并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分析

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分析

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分析林下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并具有提神养血、健脾益胃等功效。

近年来,由于市场对林下参的需求不断增加,种植林下参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种植业。

下面将对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进行分析。

一、土壤要求:林下参对土壤的要求较为严格,宜选用酸性或微酸性土壤。

土壤pH值在5.5-6.5之间为最适宜。

在土壤控制方面,要定期进行土壤酸碱度检测,及时调整土壤酸碱度,保持土壤的适宜性。

二、光照要求:林下参对光照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可以在半阴或弱光环境下生长。

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确保光线的适度,保证植株的光合作用顺利进行。

三、温度要求:林下参对温度要求不严苛,适应性较强。

在生长过程中,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25摄氏度。

超过25摄氏度,会导致植株长势衰弱,产量减少;而低于15摄氏度,会使植株停止生长。

四、施肥要求:林下参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尤其对氮、磷、钾、钙等元素的需求量较高。

在施肥方面,可采用分腐殖质基肥加追肥的方式进行,使得植株能够平衡吸收养分。

五、病虫害防治:林下参易受到根腐病、叶斑病、纹枯病等病害的侵袭。

对于这些病害的防治,可以采用轮作种植、适宜间作作物选择、定期病害巡查等措施进行预防。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取化学药物、生物防治等手段进行控制。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学药物时,要严格按照指示使用,并确保使用合格的农药产品。

六、杂草管理:林下参生长缓慢,容易被杂草盖住,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在栽培过程中,要进行适时的杂草管理。

可以采用人工除草、覆盖物遮挡等方式,减少杂草的生长。

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包括土壤要求、光照要求、温度要求、施肥要求、病虫害防治和杂草管理等方面。

掌握好这些技术,可以保证林下参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还应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林下参的品质和药用价值。

林下参栽培技术

林下参栽培技术

林下参一、概述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它属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Panax植物,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举世闻名的药用植物,有“万能圣药”之誉,是国内外公认的珍品。

我国历代医术载其别名有地精、神草和孩儿参等,被誉为“百草之王”,东北俗称棒槌(有许多神话典故)。

人参的肉质根为著名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

远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把人参用于临床。

《神农本草经》列人参为上品,曰:“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现代医学认为,人参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及外科使用等都有明显的作用。

二、生物学特性1.林下参的性状特征1.1庐和芋,林下参的芦比较独特,芦细长而碗稀疏,多呈细长的“线芦”或节间十分明显的“竹节芦”状,无典型的圆芦,绝无“三节芦”或两节芦。

芋细长,下顺,枣核芋、芋极少。

1.2主体和支根,质地不太坚实,身体常肥大,但疙瘩体、顺体、横体皆有。

多数矮小,分腿(分档)灵活,皮肤黄白,细嫩,常常被称为“白胖小子”。

1.3表皮和纹理,有浅纹或近于光滑无纹。

有纹的其纹特点是稀疏而浮浅,分布到中下部,肩部不会有纯山参那样的“铁线纹”。

注意干燥后主根上出现的纵皱纹和横皱纹,它们不是这里所说的山参的横纹。

1.4须和珍珠点,须稀少而长,有的须较多而长,也可见“珍珠疙瘩”,但不很显眼。

根据上述特征鉴别林下参是不难,但近年来“移花接木”的高手之作,可以以假乱真,新鲜的林下参,水分未失,其芦形和碗形尚可,一旦制成干货,芦形细瘦,芦碗几乎消失。

2.林下参生长规律及所需的生态条件林下参生长缓慢,在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中,影响其生长的不利因素很多,它要在大自然林下生长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2.1耐阴性:林下参在生长期间需光照,但怕强光曝晒,适宜在郁闭度为0.6~0.8的森林条件下,伴生稀疏杂草。

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分析

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分析

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分析林下参是一种地生植物,主要生长在阴凉潮湿的林下环境中。

由于其具有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生长周期短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药材种植等领域。

下面将从栽培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

林下参的栽培技术:1. 地点选择:林下参喜欢湿润的环境,所以在选择栽培地点时,要选择平坦、湿润、具备良好透气性的土壤,最好是林下有一定的保湿条件。

要避免水稻、大豆等病菌易传的作物旁边种植。

2. 土壤准备:林下参对土壤的要求并不高,适宜种植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在土壤准备时,可施加有机肥料,并进行充分耕翻,提高土壤肥力和透气性。

3. 种植密度:林下参的种植密度一般为6000株/亩左右,株行距为20-25厘米,株间距为12-15厘米,种植时按照规定的密度进行适量密植。

4. 种子处理:在种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一般有浸泡、消毒和萌发等处理方式。

浸泡处理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消毒处理可预防土传病害,萌发处理可提前种子的出芽时间。

林下参的管理技术:1. 施肥管理:林下参生长期比较短,所以需要进行适量的肥料补给,促进植株的健康生长。

可采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结合的方式,适量控制肥料的施用量和频次。

2. 水分管理:林下参喜欢湿润的环境,在生长期间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可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气候情况进行及时浇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3. 病虫害防治:林下参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蓟马、立枯病等。

在种植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的蔓延。

4. 采收和保存:林下参一般在种植6-9个月后进入采收期,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选择适当的采收时间。

采收后,要对林下参进行及时的清洗、晾干和保存,确保产品的质量。

林下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包括地点选择、土壤准备、种植密度、种子处理和施肥、水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保存等方面。

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栽培和管理,才能保证林下参的健康生长和高质量的产量。

林下种植人参的栽培技术

林下种植人参的栽培技术

林下种植人参的栽培技术林下参的人工培育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依据人参生物学特性,模拟野山参的生态环境,将人参种子或种栽种植于林下,在人为稍加管护下,自然生长十三年以上,使山参的根部形态及其内在质量与野山参相媲美。

此法是充分利用林间空地,实行集约化、立体化栽培,具有投资少、效益高等特点,有利于生产绿色中药材。

一、选地1.林分植被条件以柞、椴、色树等为主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天然次生林。

树龄在20年以上,树高10m以上,要求林地树木稀疏高大,林冠下生有灌木丛2m以上,构成乔-灌-草三元立体植物群相结构,郁闭度0.8左右。

2.坡向及坡度坡向以东南坡、北坡、西北坡为好,正南坡、西南坡不利生长。

坡度10~25°为宜,一般选择坡的中段适宜种植。

3.土壤为暗棕壤土,腐殖质含量≥3.5%,土壤PH5.5~6.5,底土为黄粘土,中层为活黄土,表土为腐殖土,并且达到7cm以上,其上有4cm以上枯枝落叶层,土壤整体呈现上松下紧,松而不散,紧而不坚。

二、整地一般于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前即可整地。

按照郁闭度在0.8左右间伐过密的树林和小灌木,将林下杂草及影响光照1m以下的灌木丛全部割除,清林后规划土地,按自然地形确定栽参区域,每隔30~50m搂一顺水沟,种植带间保留30~50cm隔离带,植被保留。

三、直播1.品种选择选用上一年生产的籽粒饱满、有正常色泽、无病粒的长脖或二马牙品种。

2.种子处理于7月末8月初果实成熟后采收,中国农业网建议搓去果肉并用清水淘净,漂除瘪粒,捞出置于阴凉通风处或弱光下晾干,使种子含水量不低于14%.然后在不透雨的棚下挖掘催芽槽,槽底铺5cm厚细河沙,再装入河沙与种子按2:1混合物,上层覆盖10cm厚的河沙,槽内温度保持16~18℃,湿度保持10~15%,通常情况下90~120天可裂口,秋播和春播均可。

此间每隔15~20天倒种一次。

3.播期春播4月下旬5月上旬进行,一般播催芽种子。

秋播8月上旬~9月上旬播水籽,10月中旬至结冻前播催芽种子。

如何种植人参林下人参种植技术

如何种植人参林下人参种植技术

如何种植人参林下人参种植技术人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被誉为“药王”,具有滋补养生、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人参分为野生人参和栽培人参,其中林下人参是一种栽培人参的种植方式,其种植环境更接近自然,可以提高人参的品质和药效。

下面介绍一下林下人参种植的技术。

一、选址和土壤准备1.选址:选择距离道路较远,避免其它庄稼的干扰的地方。

林下环境较为湿润,所以可以选择山谷、溪边等位置。

2.土壤准备:人参对土壤的要求较高,一般选择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土层深度应在25-40厘米之间。

可以在种植前进行翻耕,加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或复合肥。

二、繁殖和育苗1.选种:选择具有优良品种特征的种子,可以在农业科研单位或专业种植基地购买,确保品种的纯度和质量。

2.浸种:将种子倒入温水中,用纱布包裹,浸泡24小时,可以提高发芽率。

3.饲料培育:将经过浸种的种子放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如30℃左右的温室,进行发芽。

可以使用大型花盆、穴盘或育苗箱作为容器。

4.育苗管理: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定期喷水保持湿润,避免苗床渗漏。

苗床也要定期除草,保持整洁。

三、田间管理1.植株间距:栽培人参一般采用四季种植,植株的间距要根据品种和种植密度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植株间距为35-40厘米,行距为50-60厘米。

2.保护环境:人参对光照、湿度和温度的要求较高,需要选择生长环境较好的地方进行种植。

可以树荫下种植,遮光率在50%以上。

3.保持湿润:人参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可以通过定期浇水来保持土壤湿润。

浇水时要注意避免水渍积水,也要避免浇水过多。

另外,可以适当进行叶面喷灌,增加湿度。

4.杂草控制:定期除草,保持田间整洁,避免杂草对人参生长的影响。

5.施肥管理:人参对肥料的需求较高,可以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调整。

在人参生长的过程中,可以适量施用有机肥或化肥,促进植株的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1.预防措施:林下人参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要做好预防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下参种植技术
1、林地的选择。

树龄在20年以上,树种以椴树、白桦、柞树、山榆、核桃秋、色树
等阔叶林为好。

林下还要有榛柴、胡枝子、刺五加、五味子等灌木和山艾蒿、野豌豆、宽
叶台草等草本植物构成双层遮荫,郁闭度最好在0.6—0.8。

土壤要求有丰富的有机质,要肥沃、疏松、不渍水,土壤温度适宜,蓄水透气性良好。

空气湿度是40—80%,土壤湿度
在40—50%左右为宜。

林地坡度在25度以下为宜,坡向以东南、北坡、西坡为好。

2、林下播种。

林下播籽培育野山参,一种是在选择好的林地,春秋播干籽和夏秋季
播鲜籽;另一种是春、秋两季播种催芽籽。

播种催芽籽比播种干籽参苗可以早出土一年。

播籽时先开6—8厘米长条穴,每空播二粒种子,穴距20厘米。

再一种是穴距100厘米,
每穴5粒种子,种子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穴开的不要过大,穴周围的树须根、草根、草
皮都不要破坏。

在穴内掺活黄土60%,穴深8厘米,播籽深度3厘米。

做法是:播籽前把
穴内土整均匀,整平,然后开槽3厘米,在种籽下面铺上薄石片,石片以五分硬币大为宜
没有石片的地方,把线性黄土用手捏成小薄饼,然后把种子放在黄土饼上。

然后再覆盖3—4厘米厚的树叶。

林下播野籽的另一种方法是不作穴,用长20厘米,粗1厘米的木棒,一头削成尖状,在选好的林地内,确定播籽的地块扎眼,深4—5厘米,间隔20厘米,每个孔眼放1粒催
芽断根尖筛选后的种子,然后把孔眼盖实,把枯枝落叶覆回原处。

3、林下移栽。

从二年生或三年生园参小苗中再挑选圆膀长芦,类似横灵体,支根八
字型,须根清晰的参苗,移栽到林下。

在十月中旬或春季立夏之前较适宜。

要开圆型穴,
穴的直径10—12厘米主要根据参苗须根的长短而定。

穴的深度要达到10厘米,拌上活黄
土摊平穴面。

移植前把穴土开6厘米深小沟,放一块能衬托人参苗主体的薄石片或纯黄土
土饼,然后把参苗放在上面,把参的形态摆好再盖一层活黄土,然后把拌均匀的黑黄土黑
黄土比例4:6覆盖上,要高于原地面5厘米防止穴土沉实后形成小坑积水料参。

覆盖完
土以后,再覆盖上5—6厘米厚树叶。

有条件的可以摘掉花蕾,助长参根增重。

在林下不论是揪籽还是爬苗,都要防止鼠害瞎耗子。

林下发展人参危害最严重是鼠害,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办法可参照园参鼠害防治。

就目前的林下发展山参技术水平,播籽和爬苗的山参出苗后,会再现一些轻微病害,
但尚不需要用药剂防治。

因为播种密度较大,自然保苗率已足够生长,而且会取得很高经
济效益。

但如果出现成片死亡的病害时,可用少量药剂防治,参照园参病害防治措施进行
处理。

但用药浓度要减少,可根据参龄酌情而定。

常规种植由于由于选择品种不同,效益也不同以选普通大马牙、二马牙混种为例,一般采用穴播株行距20×20厘米每穴3粒,条播株行距10×20厘米每穴1—2粒。

1、投入:到出商品每亩共需投入资金1200元。

其中:种子费用150元。

1.5公斤/亩×100元/公斤,清场播种工时费75元3个工/亩×25元/个工,管理看护费800元3000元/人年÷30亩/人×8年,鼠药160元20元/年亩×8年,其它费用15元。

2、产出及效益:按亩有效面积400平方米计算。

种子产值:2250元。

平均3公斤/年亩×150元/公斤×5年。

商品参产值:12—24万元。

保苗率按10—20%,亩留存株数1000—2000株,单株重按15克计算,即每斤33株亩产量15—30公斤,单价0.8万元/公斤。

如果选用二马牙参种、长脖参种,效益将更大。

因此说在林下种植野山参,是一条发家致富的好渠道。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