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电子学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影像电子学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概述

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将电子学、光学、图像处理等多学科交叉运用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主要目的是掌握影像的获取、处理及应用、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将会学到基本图像处理方法,包括滤波、变换、增强等,以及图像分析、图像检索和计算机视觉等内容。同时,同学们还将进行相应的理论学习,能够掌握数字图像基础知识与数字图像处理能力,为将来的科研和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让同学们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掌握数字图像基础知识和原理;

2.掌握数字图像处理基本原理与方法;

3.了解图像分析、图像检索和计算机视觉等内容;

4.掌握 MATLAB 等专业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5.培养同学们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影像获取与表示;

2.基本图像处理方法(滤波、变换、增强等);

3.图像分析;

4.图像检索;

5.计算机视觉。

该课程的体系

graph TD;

A[影像获取和表示] -->|数字采集系统| B[数字影像];

B -->|处理| C[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C -->|滤波、变换、增强| D[基本图像处理方法];

D --> E[图像分析];

D --> F[图像检索];

D --> G[计算机视觉];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配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采用讲授、提问、引导的教学形式,使同学们了解各个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关系。在实验教学中,将提供 MATLAB 等专业软件的使用操作方法及示范,同时也将通过相关案例实践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以此来加深同学们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其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1.课堂讲解:讲解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

的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2.影像处理实验:设计与理论相联系的影像处理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

掌握 MATLAB 等专业软件的使用操作方法;

3.课程作业:布置与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理解和

掌握课程的知识;

4.开题报告: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开题报告,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

新意识。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包括:

1.课堂测验:结合课程重点和难点进行考核;

2.实验考核:结合影像处理实验进行考核;

3.课程作业:布置与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相关的作业进行考核;

4.期末考试:对同学们在本课程中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核。

六、参考书目

1.Rafael C. Gonzalez and Richard E. Woods.

《医学电子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医学检验)

《医学电子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专业使用) Ⅰ前言 《医学电子学基础》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电子仪器和电子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医学工作者、医学生学习一些电子学的基本知识的要求日益迫切,医学电子学作为医学院校影像、检验专业本科生选修课或必修课的需求也成为必然。本课程以加强影像学、检验专业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为学生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教学内容概括:电路基础,半导体器件,放大器基础,集成运算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脉冲电路,直流稳压源,医用电极,医用换能器,生物医学信号检测、记录和处理等章节内容。以及与教材相配套的医用电子学实验。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54学时;理论34 学时;实验2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为1.7∶1。四教材:<<医学电子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陈仲本,2版,2005年。 Ⅱ正文 第一章电路基础 一教学目的 电路理论是在物理学中的电磁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是电子技术的基础,其分析和综合方法已在各种仪器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章将介绍直流电路、电路的暂态过程、交流电路和四种常用滤波电路等,为后面学习电子线路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直流、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二)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的规律。 (三)掌握叠加原理、戴文南定理和诺顿定律。 (四)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五)掌握R、C、L的电路特性及其串并联特性。 (六)熟悉常用滤波电路的四种形式。 三教学内容

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设计

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设计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图像处理已经成为了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而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则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为学习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档将基于该课程的学习目标,针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设计一份完整的课程计划。 课程目标 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是一门面向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技能: 1.掌握常用图像处理方法和算法,包括图像的增强、滤波、边缘检测等。 2.掌握数字图像的表示和处理技术,包括灰度化、二值化、亮度和色彩 平衡调节等。 3.掌握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常用算法和工具,如OpenCV等。 4.能够理解相关技术论文和文献,掌握科研方法和过程。 学生特点 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属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因此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数学分析知识。本课程的学生对象主要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 教学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课程目标,我们将本课程分为两个模块,具体内容如下:

模块一: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本模块介绍数字图像的概念与表示、基础的图像处理方法、数字图像增强技术、数字图像滤波技术、数字图像的边缘检测等。 课程安排 •第一讲:数字图像的概念与表示 •第二讲:数字图像的亮度和色彩平衡调节 •第三讲:数字图像的灰度化与二值化 •第四讲:数字图像的空间域与频率域滤波 •第五讲:数字图像的边缘检测及其应用 模块二:计算机视觉与实践 本模块主要介绍计算机视觉在实际应用中的常见算法及工具,包括影像的特征 提取、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光流估计等。 课程安排 •第六讲:特征提取及其应用 •第七讲:目标检测及其应用 •第八讲:图像分割及其应用 •第九讲:光流估计及其应用 课程评估 本课程评估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具体评估细则如下: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上课表现、作业和课堂测试等。其中实验报告和作业 占比50%,上课表现和课堂测试占比50%。

影像电子学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

影像电子学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 引言 影像电子学是仪器电子学的一个分支,具有很广泛的应用领域。它涉及到成像 系统中的传感器设计、信号处理和图像重建等各个方面。本文将介绍基于第二版《影像电子学基础》教材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对影像电子学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掌握影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理解成像系统的信号处理流程和算法; 3.熟悉图像重建和处理的常用技术。 教学内容 单元一:影像传感器 •理解影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掌握光电转换器的原理和特点; •学习CCD和CMOS影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了解光电转换器中常见的电路结构和放大电路。 单元二:成像系统的信号处理和算法 •掌握成像系统的图像处理流程和常见算法; •学习锐化、模糊和边缘检测等常用技术; •了解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常见方法和工具; •熟悉数字图像处理的编程方法和实现技巧。

单元三:图像重建和处理的实践 •学习常用图像重建和处理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熟悉数字图像采集、存储和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常见图像处理算法的实现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实验实践和编程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 1.采用实验教学法,注重教材和实验教学的知识的结合; 2.采用分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和 表达; 3.运用关系图、示意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影像电子学 系统模型和算法设计。 考核与评估 为了确保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我们将采用以下考核方法: 1.期末考试(占总成绩70%):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中重点知识、算法 和技术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和综合项目(占总成绩30%):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和项 目设计、开发和演示,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结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影像电子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掌握成像系统中的传感器设计、信号处理和图像重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相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影像电子学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结合理论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技术基 础知识及应用技巧,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电子技术工具开发和设计电路。同时,设计通过课程学习及实践练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电子技术基础原理 本课程设计将通过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电子 技术基础原理,包括但不限于: •电子器件及其特性 •传输线及射频系统 •模拟电路设计 •数字电路及计算机电路 •电源及稳压电路设计 •智能控制系统 2. 电子技术应用技巧 本课程设计将通过实践课程及项目模拟的方式,授予学生一些基本 的电子技术应用技巧,包括但不限于:

•电路板设计 •元器件选取 •电路仿真 •PCB文件制作 •SMT贴片工艺 •电路调试 3. 电子技术项目实践 本课程设计将通过项目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电子技术的理解,并通过实践课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设计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课程分配及时间安排 实践课程名称学 时 核心内容 电子器件特 性实验 6 掌握电子器件特性测量及特性曲线绘制的方法 传输线及射频系统实验8 学习射频电路的搭建方法及特性测量,掌握传输线 理论分析及特性测量的方法 模拟电路设计实验10 学习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反馈电路及振 荡电路设计方法,以及常见集成电路的应用技巧 数字电路设计实验10 学习数字电路的设计基础,掌握组合逻辑和时序逻 辑电路的设计方法,能够进行计算机电路形的设计

实践课程名称学 时 核心内容 及应用 电源及稳压电路设计实验8 学习电源电路的设计原理,包括稳压模块、滤波模 块、反相模块等内容,并进行实际设计及应用 智能控制系统实验8 了解各种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并 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技巧 四、实验项目设计 1. 电子产品的制作 学生通过对电子器件特性、传输线及射频系统、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电源及稳压电路及智能控制系统实验的学习,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及制作,灵活应用所学的原理及技巧,原创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电子产品,并在团队合作中完成产品的制作。 2. 班级电子展 最终学生团队将在班级内展示他们的电子产品,在学校或社区内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电子技术的魅力。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理论课考试和实践课综合考评的方式进行考核。包括平时出勤、实验操作情况、设计方案、项目制作、电子展策划及宣传等

影像学教案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

(4)电离效应:X线对机体有电离作用,能使细胞及体液产生生物化学变化,使机体组织、细胞遭受损害,故需要对长期接触者进行防护,同时这一点也是X线治疗疾病的基础(如放疗治癌)。 2.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1)自然对比 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的密度和厚度不同,X线穿过时被吸收(阻挡)的量也不一样,因此在荧光屏上有明、暗之分,在胶片上有黑白之别,形成对比、显出影像,称为自然对比。按密度不同,将人体器官、组织分为以下四类: 1)气体:荧光屏发亮、胶片上黑色。2)骨骼:荧光屏发黑、胶片上白色。3)软组织(液体):透视呈灰黑色、胶片上呈灰白色。4)脂肪组织:透视灰白色、胶片上呈灰黑色。 (2)人工对比 某些器官、组织的密度大致相同,不能形成很好的自然对比,为了提高对比度,使器官和组织显示出影像,则需导入对人体无害的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造影剂),如常见的造影检查有胆囊造影、心血管造影、冠脉造影、胃肠钡餐、肾盂造影等。 (二)X线检查方法 普通检查 特殊检查:体层摄片、放大摄片、记波摄片、荧光摄片等。 造影检查 透视:费用低廉、马上出结果、观察动态等。 摄片:清晰、保留资料对比等。 高密度造影剂:钡剂、碘剂,用于胃肠及血管等。 低密度造影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用于腔内造影。 X线检查: (1)直接法 (2)间接法:有吸收性和排泄性两种,如甲状腺扫描、静脉肾盂造影。 口服法:如胆囊造影、钡餐 灌注法:如钡灌肠。 穿刺注入法:如心血管造影。 二、胸部X线检查 (一)肺与纵隔 1.正常X线表现 结合胸片的图来简单介绍(P278图9-1):(1)胸廓:由软组织及骨骼构成;(2)肺:肺野、肺门、肺纹理;(3)气管及支气管:普通X线片上不太清晰;(4)胸膜;(5)纵隔;(6)膈肌。 2.胸部疾病的基本X线表现 结合胸片的图来简单介绍:(1)肺内片状阴影:肺炎、肺结核、实质性肺水肿、胸膜腔积液、肺不张等。(2)肺内块状阴影: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结核球等。(3)肺内空洞阴影:肺结核空洞、肺脓疡空洞、肺癌性空洞、肺囊肿等。(4)肺野透光度增强:阻塞性肺气肿、气胸等。 (二)心脏与大血管X线检查 1.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 结合心脏的三位片来简单介绍: (1)后前位:右心缘分上下两段(上腔静脉与升主动脉的复合影、右心房),左心

专科影像电子学基础实验报告

专科影像电子学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简单X射线成像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X射线的基本概念和成像原理; 2.学习使用X射线机对物体进行成像。 实验仪器与材料: 1.X射线机; 2.测量标尺; 3.实验用物体(如金属板、塑料板等); 4.探测器。 实验原理: X射线是一种能够透过物体的电磁波,它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因此可以用于成像。在X射线成像实验中,首先需要将被观测的物体放置在射线的路径上,然后通过探测器测量经过物体后的射线强度,根据射线的衰减情况来获得物体的内部结构信息。 实验步骤: 1.打开X射线机的电源开关,待设备预热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2.将实验用物体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调整物体与X射线机的距离; 3.将探测器与处理器连接,并将探测器放置在待观测物体的另一侧;

4.调整探测器位置,使得其与待观测物体的轴线重合; 5.打开探测器上的接收器,并记录下射线强度的基准值; 6.打开X射线机,开始进行X射线成像; 7.通过探测器测量经过物体后的射线强度,并记录下来; 8.关闭X射线机和探测器,记录实验使用的参数、数据等信息。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经过物体后的射线强度与基准值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小说明物体的吸收能力越强,即在该区域有更多的物质存在。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比值,我们可以获取它们的相对密度信息,进而获得物体内部的结构信息。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X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X射线成像依靠射线的穿透能力,能够帮助我们观测物体的内部结构,对于医学、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也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中。

电子技术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 前言 电子技术实验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电子技术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能够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本教材根据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写,以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设计概述 本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次课程设计需要学生对一、二年级所学的电子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多门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同时,还需要学生熟悉和掌握实验室的常规操作流程。 实验内容 1.预备知识 学生需要熟悉和掌握各种基本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及常用电路图的分析方法。电源线路布线及保护电路设计也是重点。 2.起动实验

起动实验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电路的连接和测试设备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设 备对信号进行测量,完成起动实验报告。 3.信号采集实验 信号采集实验需要学生了解信号传输与采集的工作原理,学会连接 传感器并处理采集得到的信号。通过实验,学生应能掌握单片机、传 感器连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 4.可调电源实验 可调电源实验包括基础可调电源和负载调节电源实验。通过该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设计电源变压器和滤波电路,在 基础可调电源的基础上,设计负载调节电源,实现电源的稳定输出。 5.反馈控制实验 反馈控制实验是数字控制实验的基础实验。该实验需要学生深入了 解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设计并模拟反馈系统的传递特性,完成闭环 控制系统调试及控制器设计等任务。 6.数字电子时钟实验 数字电子时钟实验需要学生掌握液晶显示技术、时钟芯片选型及控 制及脉冲测速系统原理。学生需要设计并搭建相应的控制电路及运算 电路,过程中可能会遭遇许多问题,需要学生自己解决。 实验要求 1.实验组成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设计 1.课程概述 电子技术是现代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电子信息科学与 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专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电子电路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教学活动和实验,旨在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熟悉电子电路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规范和注意事项。 •熟练掌握电子电路分析及测试方法。 •掌握电路仿真软件和电路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电路仿真和设计。 •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并能够根据需要正确选用元器件。 •能够运用所学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进行电路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设计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实验: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本实验主要介绍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定理和实验方法,包括电压和电流的分压和分流定理、基尔霍夫定理、戴维南-诺尔顿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等。 实验二:交流电路实验 本实验主要介绍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定理和实验方法,包括正弦信号的基本概念、交流电路的耦合方式、交流稳态分析、频率响应和滤波器等知识点。 实验三:半导体器件实验 本实验主要介绍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应用,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结构、特性和应用。 实验四:运算放大器实验 本实验主要介绍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应用,包括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反馈电路、运算放大器在电路中的应用等。 实验五:数字电路实验 本实验主要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逻辑运算等知识点,包括数字电路的基本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等。 4.实验要求 在进行实验前,学生需要进行预习,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内容,对实验所需要的基本工具和仪器有所了解,并具备参与实验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并按时交实验报告。

《医学电子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医学检验)

《医学电子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专业使用)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使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计划中 的《医学电子学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授予学生所必须的电子学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及科学实验奠定必要的 电子学基础。由于电子学实验方法已经成为基础药学研究和临床医药实践的重要手段,因此给学 生开设《电子学实验》等技术基础课十分必要,是理论课无法替代的,它可使学生在如何运用理 论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方面得到必要的基本训练。电子学实验课,是学 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实验技术、接受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的重要环 节,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后继课程实验的基础。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教材,大纲每个实验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对应,并统一标志(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 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教学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 三教学参考总学时为20学时。 四使用教材为:《电子学实验指导》,自编,任社华,4版,2006年。 Ⅱ正文 实验一常用电子元器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一教学目的

(一)认识常用电路元件。 (二)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 (三)掌握实验装置上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认识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半导体二极管)及特性; (二)认识稳压二极管及特性; (三)测定和比较以上三者的伏安特性。 三教学内容 (一)介绍RXDI-1A电路原理实验箱; (二)介绍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和稳压二极管; (三)测定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和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 实验二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一教学目的 (一)学习用实验方法测试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二)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的条件和特点; (三)掌握电路品质因素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RLC串联谐振电路; (二) 掌握RLC串联谐振电路产生谐振时的条件和特点; (三) 熟悉和掌握电路品质因素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RLC串联谐振电路及其幅频特性; (二)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 (三)电路品质因素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实验三单管放大电路(共发射极) 一教学目的 (一)熟练掌握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医学影像电子学-实验大纲-2013

《医学影像电子学》实验教学大纲 编写单位: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影像技术教研室编写时间:2013年9月15日 教务处印制 2013年9月20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 1. 学会正确使用双踪示波器; 2. 学会正确函数信号发生器; 3. 学会正确电子毫伏表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正确使用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电子毫伏表; 2. 能够读数理解数据的意义; [实验内容提要] 1. 检查示波器通道是否有两条扫描线; 2. 观察并测定正弦信号波形; 3. 用示波器测定。 [实验类型] 验证型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 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电子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 (二)实验二叠加定理、基尔霍夫定律和电位的研究 [实验目的] 1.验证叠加定理,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 3.通过电路中各点电位的测量来加深对电位、电压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理解。 4.在验证各定理的过程中,离不开参考方向的概念,通过实验加强对参考方向的掌握和 运用能力。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检验叠加定理 2.通过结论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 [实验内容提要] 1. 验证叠加定理; 2.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3. 测量不同参考点电位与电压 [实验类型] 验证性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 直流电压表;直流毫伏表,实验板,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流电源,万用表 (三)基本定理、定律验证

[实验目的] 1.验证基氏定律(KCL、KVL) 2.迭加定理 3.验证戴维南定理 4.加深对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理解 5.正确使用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电表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根据测定数据验证基尔霍夫、叠加定理、戴维南 2.通过数据的获得,体会参考方向的理解 [实验内容提要] 1. 验证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及叠加定理; 2. 验证戴维南定理。 [实验类型] 验证性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 电路分析实验箱;数字万用表 (四)基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 [实验目的] 1. 学习测量和调整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2.学会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学习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方法及中线的作用; 3. 学习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波形,了解静态工作点对非线性失真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4. 学习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加深静态工作点的理解; 2. 通过数据验证电压放大; [实验内容提要] 1. 调整和测量静态工作点; 2. 动态研究,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3. 观察静态工作点对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4. 测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选作) [实验类型] 验证性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 数字万用表;模拟电路实验箱;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 (五)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目的] 1. 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各项性能参数的影响;

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电子技术是现代科技中应用广泛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课程设计来 提高电子技术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未来的 学习生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第二版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传统电路的工作 原理和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方法,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进 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 课程设计的内容 该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电子技术实验: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和数字电子技术实 验两个方向。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学生将学习模拟电子元器 件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电路,模拟部分包括基本的二极管、晶体管、放大器、滤波器等电路;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学生将学习数 字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电路,数字部分包括基本的逻辑 门电路、计数器、定时器等电路。

2.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学生需要进行 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设计的内容可以是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和工作原理,能够进行电路设计和调试,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电路原理的正确性和电路功能的稳定性。 3.电子技术课程报告:学生需要撰写电子技术课程报告,报 告内容需要与电子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中的内容相对应,报告要求学生表述清晰、严谨,文章结构完整、布局规范,同时需要考虑技术术语的准确使用和文献的引用。 2. 课程设计的要求 1.课程设计的完成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需要 充分利用课程设施资源进行实验和调试,确保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电路功能的稳定性。 2.课程设计需要搭建实验平台或者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 并在平台上进行课程设计和实验操作,同时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3.课程设计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课程设计、实验和 报告撰写,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评估和检查工作。 三、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 该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计的设计思路和操作技能:设计思路是否合理、完 整,操作是否熟练、规范。

《医学电子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二版)

《医学电子学基础》 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医学电子学基础》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任务是: 1.授于学生比较系统的医学电子学基础知识,使他们能够掌握医学电子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为今后使用、维护和开发电子仪器,准备基本的医学电子学基础理论知识。 2.通过实验,提高医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掌握基本的电路检测方法,培养他们分析电路及安装、维护电子设备的能力。适应现代仪器迅速发展的需要,为将来更好地掌握和开发电子仪器设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结合医学为特点,并通过实验与理论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学习精神及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教材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陈仲本主编的《医学电子学基础》作为教材。《医学电子学基础》总学时数为60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学时数为40,实验课教学学时数为20。实验教材选用我校自编,结合我校现有实验条件和教学内容的《医学电子学基础实验指导》。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比为:2:1 医学电子学基础实验是训练学生基本技术技能的重要环节,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操作机会,安排2人为一组的实验。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程教学的内容及深度均与教材相同,但鉴于教学时数的限制,不可能将全部教材内容放在课堂讲授。在未讲授的内容中,一部份可以课外阅读自学,一部份留在今后相关课程时选学。 下面将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时分配分列如下: (一)理论教学及要求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滞回比较器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班 学号:201181110110 姓名:黄志强 指导老师:吴小红 设计时间:2012/6/17

一. 设计目的: 1.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对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一次实践检测的过程。 2. 本次实验课题为滞回比较器的设计,它旨在通过本次设计,掌握滞回器对两个电压值大小的比较情况及分析结果。 3. 以及学会安装与调试由集成运放处于开环或正反馈状态及工作在非线型区时使用滞回比较器。 4. 通过课程设计了解模拟电路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完成指定的设计和仿真任务。 二.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 设计一个滞回比较器,其主要技术参数为:转折电压:24V V ±± ,输出电压6V ±计算元件参数。 2. 单限比较器具有电路简单,灵敏度高等特点,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干扰能力差。为克服这个缺点,可以采用具有滞回特性的比较器。 3. 输入电压1u 经电阻1R 加在集成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参考电压REF U 经电阻2 R 接在同相输入端,此外从输出端通过电阻F R 引回同相输入端。电阻R 和背靠背稳压管Z VD 的作用是限幅,将输出电压限制在z U ±。 三.设计方案论证: 1.设计的电路图与参数计算:

图 1滞回比较器电路图 V U R R R U R R R U Z F REF F F T 662001001006200 100200222=⨯++⨯+= +++=+ V U R R R U R R R U Z F REF F F T 26200 1001006200 100200222=⨯+-⨯+= +-+=- V U U U T T T 426=-=-=∆-+ 图 2滞回比较器的传输特性图 2.滞回比较器基本工作原理: (1)在本电路中,当集成运放反相输入端与同相输入的电位差相等,即+ -=u u 时, 输出端发生跳变。其中 1 u u =-,+u 则由参考电压REF U 及输出电压0u 二者共同决定,而0 u

《医学电子学基础》教学大纲(本科)

医学电子学基础 一、课程简介 医学电子学基础是为医学研究和临床的物理诊断和治疗提供最基本的电子学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学科。是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子学理论和技术的基本知识,为今后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及在医疗和科研中使用电子仪器和开发新技术打下必要的电子学基础。 二、理论教学内容 1.电路基础 掌握内容:电压源和电流源,电路的暂态过程,RCL 串联电路及其谐振,LC 并联谐振电路。 了解内容:基尔霍夫定律,正弦交流电,电阻、电容和电感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RC 串联电路。 2.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掌握内容: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N 结的形成及其特性,二极管的结构及特性,稳压管,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静态工作点,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静态工作点的稳定电路(分压式偏置电路),射极输出器的工作状态,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及特性。 了解内容:特殊二极管,三极管的主要参数,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计算,射极输出器的应用,多级放大器,场效应管的基本放大电路。 3.生物医学常用放大器 掌握内容: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直流放大器的零点漂移,差动放大器。 了解内容:生物电信号的特点及其对放大器的要求,功率放大器。 4.集成运算放大器 掌握内容: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与性能,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理想模型,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电路(包括反相放大器、同相放大器、差分放大器、电压比较器)。 了解内容:加法和减法运算放大器,积分和微分运算放大器,测量放大器。 5.正弦波振荡器 掌握内容:自激振荡的基本原理,RC 串并联选频电路的选频特性,文氏桥式RC 振荡器,石英晶体的结构和电特性。 了解内容:变压器反馈式振荡器,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6.直流电源 掌握内容: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电容滤波电路,稳压管稳压电路,串联型稳压电路,集成稳压器。 了解内容:整流电路的主要参数,倍压整流电路,稳压电源的主要性能指标,开关型稳压电路。 7.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 掌握内容:数字电路特点,逻辑代数基础,逻辑函数的公式化减法,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加法器。 了解内容: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减法,门电路,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 8.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掌握内容:RS 触发器,JK 触发器,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了解内容:D 触发器,T 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 9.数/模(D/A)与模/数(A/D)转换器

电子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三组9只LED旋转灯学院: 专业名称: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1月

课题名称:旋转亮灯 课题要求: 一、LED旋转灯具有以下功能: 1、工作电源:两节AA电池(直流稳压3V)。 2、发光二极管三组不停的循环发光 3、改变电容的容量可以改变循环灯的循环速度。 二、完成原理图、完成PCB图设计 三、完成安装及调试。 四、写出设计报告。 课题内容: 1、熟悉和了解元器件和电路,查找和参考相关资料,设计好方案。 2、用Protel软件设计电路原理图、PCB图。 3、完成电路的安装和调试,并完成报告。 LED旋转亮灯的设计与制作 摘要: 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照明技术,其应用前景举世瞩目,尤其是高亮度LED 更被誉为21世纪最有价值的光源,必将引起照明领域一场新的革命。自从白光LED出现,无论是发光原理还是功能等方面都具有其它传统光源无法匹敌的优势,因此,LED照明已成为21世纪居室传统照明灯具已面临严峻挑战。灯具设计内容与形式主要是光,LED新光源促使照明灯具设计开发的革新,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照明观念,使我们可以从传统的点、线光源局限中解放出来,灯具设计的语言和概念可以自由发挥和重新确立,灯具在视觉与形态的创意表现上具有了更大的弹性空间,居室照明灯具将向更加节能化、健康化、艺术化和人性化发展。近年来在LED技术日渐成熟、价格下降以及发光效率提升等因素影响下,LED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在汽车电子、室内装演、手机、交通信

号等,LED应用正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LED发展历史已经几十年,但在照 明领域的应用还是新技术。随着LED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发光效率的逐步提高,LED的应用市场将更加广泛,特别在全球能源短缺的忧虑再度升高的背景下,LED在照明市场的前景更备受全球瞩目,被业界认为在未来10年成为最被看好的市场以及最大的市场将是取代白炽灯、钨丝灯和荧光灯的最大潜力商品。 本次设计就是用LED发光二极管作为电路指示灯,并利用三极管和偏置电阻 构成驱动电路,使得三组(9只)LED发光二极管循环发光。 目录 1 概述 (3) 2 实验目的 (5) 3 LED旋转灯电路设计 (6) 3.1电路工作原理 (6) 3.2 电路说明 (6) 3.3电路原理图、PCB图 (7) 4 元器件简介 (9) 4.1 LED发光二极管 (9) 4.2 三极管 (13) 4.3 电阻 (13) 4.4 电解电容 (14) 5 产品安装工艺 (17) 5.1安装前准备工作 (17) 5.2焊接时注意事项 (18)

电子技术2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技术Ⅱ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的设计 姓名: 学号: 院系: 班级: 指导老师:

2014 年 6 月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意义 (3) 二.任务和要求 (4) 三.课程设计内容 (5) 3.1Multisim仿真软件的学习 (5) 3.1.1Multisim7概述 (5) 3.1.2Multisim7的基本功能 (5) 3.1.3 Multisim7的操作界面 (6) 四.基础电路的Multisim仿真 (9) 4.1半导体元器件的Multisim仿真 (9) 4.2单管发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10) 4.3差分发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13) 4.4两级反馈放大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16) 4.5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18) 4.6波形发生电路的Multisim仿真 (19) 五.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的设计 (21) 5.1方案的比较 (22)

5.2单元电路设计元器件的选择与参数的计算 (23) 5.3电路的仿真 (26) 六.总结 (30) 七.参考文献 (33)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意义 该课程设计师在完成《电子技术2》的理论学习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全局考虑问题、应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对于培养和造就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任务和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分析和设计完成基础性的电路设计和仿真及综合性电路设计和仿真(选一个)。完成该次课程设计后,学生应达到一下要求: 1、巩固和加深对《电子技术2》课程知识的理解; 2、会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 3、掌握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方法; 4、掌握简单模拟电路的设计、仿真方法; 5、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 告能正确反映设计和仿真结果。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基础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基础 第一章概论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综合性训练,这种训练是通过学生独立进行某一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来完成的。然而,要完成一个课题将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既要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设计原理与方法),还要涉及到许多实际知识与技能(安装、调试与测量技术)。 一、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实验课、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既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的三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着眼于通过实验验证课程的基本理论,并培养学生的初步实验技能。而课程设计则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要求,通过一阶段课程的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实习和实验)之后,对学生进行的综合性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毕业设计虽然也是一种综合性训练,但它不是针对某一门课程,而是针对本专业的要求所进行的更为全面的综合训练。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学生应能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 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 2. 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4. 学会常用电子电路的正确安装与调试技能。 5. 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正确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6. 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7.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及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课程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课题来达到对学生的综合性训练。 1. 设计、计算阶段(预设计阶段):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一、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工程训练,特别是技能的培养,对于培养工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电子信息类本科教学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包括选择课题、电子电路设计、组装、调试和编写总结报告等实践内容。通过课程设计要实现以下两个目标:第一,让学生初步掌握电子线路的试验、设计方法。即学生根据设计要求和性能参数,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类似电路的性能,并通过组装调试等实践活动,使电路达到性能指标;第二,课程设计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毕业设计是系统的工程设计实践,而课程设计的着眼点是让学生开始从理论学习的轨道上逐渐引向实际运用,从已学过的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方法,逐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了解科学实验的程序和实施方法,同时,课程设计报告的书写,为今后从事技术工作撰写科技报告和技术资料打下基础。 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设计一个电子电路系统时,首先必须明确系统的设计任务,根据任务进行方案选择,然后对方案中的各部分进行单元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最后将各部分连接在一起,画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完整系统电路图。 1、设计任务分析 对系统的设计任务进行具体分析,充分了解系统的性能、指标内容及要求,以便明确系统应完成的任务。 2、方案论证 这一步的工作要求是把系统的任务分配给若干个单元电路,并画出一个能表示各单元功能的整机原理框图。 方案选择的重要任务是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针对系统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条件,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要用于探索,勇于创新,力争做到设计方案合理、可靠、经济、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并且对方案要不断进行可行性和优缺点的分析,最后设计出一个完整框图。框图必须正确反映系统应完成的任务和各组成部分功能,清楚表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相互关系。 3、方案实现 1)单元电路设计 单元电路是整机的一部分,只有把各单元电路设计好才能提高整体设计水平。每个单元电路设计前都需明确本单元电路的任务,详细拟订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与前后级之间的关系,分析电路的组成形式。具体设计时,可以模仿成熟的先进电路,也可以进行创新或改进,但都必须保证性能要求。而且,不仅单元电路本身要设计合理,各单元电路间也要相互配合,注意各部分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关系。 2)参数计算 为保证单元电路达到功能指标要求,就需要用电子技术知识对参数进行计算。例如,放大电路中各阻值、放大倍数的计算;振荡器中电阻、电容、振荡频率等参数的计算。只有很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正确利用计算公式,计算的参数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3)器件选择 阻容元件的选择:电阻和电容种类很多,正确选择电阻和电容是很重要的。不同的 电路对电阻和电容性能要求也不同,有些电路对电容的漏电要求很严,还有些电路对电阻、电容的性能和容量要求很高。例如滤波电路中常用大容量铝电解电容,为滤掉高频通常还需并联小容量瓷片电容。设计时要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性能和参数合适的阻容元件,并要注意功耗、容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