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设计

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设计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图像处理已经成为了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而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则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为学习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档将基于该课程的学习目标,针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设计一份完整的课程计划。

课程目标

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是一门面向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技能:

1.掌握常用图像处理方法和算法,包括图像的增强、滤波、边缘检测等。

2.掌握数字图像的表示和处理技术,包括灰度化、二值化、亮度和色彩

平衡调节等。

3.掌握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常用算法和工具,如OpenCV等。

4.能够理解相关技术论文和文献,掌握科研方法和过程。

学生特点

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属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因此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数学分析知识。本课程的学生对象主要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

教学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课程目标,我们将本课程分为两个模块,具体内容如下:

模块一: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本模块介绍数字图像的概念与表示、基础的图像处理方法、数字图像增强技术、数字图像滤波技术、数字图像的边缘检测等。

课程安排

•第一讲:数字图像的概念与表示

•第二讲:数字图像的亮度和色彩平衡调节

•第三讲:数字图像的灰度化与二值化

•第四讲:数字图像的空间域与频率域滤波

•第五讲:数字图像的边缘检测及其应用

模块二:计算机视觉与实践

本模块主要介绍计算机视觉在实际应用中的常见算法及工具,包括影像的特征

提取、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光流估计等。

课程安排

•第六讲:特征提取及其应用

•第七讲:目标检测及其应用

•第八讲:图像分割及其应用

•第九讲:光流估计及其应用

课程评估

本课程评估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具体评估细则如下: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上课表现、作业和课堂测试等。其中实验报告和作业

占比50%,上课表现和课堂测试占比50%。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考试占比50%。

总结

本文档阐述了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课程安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视觉领域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学电子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医学检验)

《医学电子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专业使用) Ⅰ前言 《医学电子学基础》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电子仪器和电子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医学工作者、医学生学习一些电子学的基本知识的要求日益迫切,医学电子学作为医学院校影像、检验专业本科生选修课或必修课的需求也成为必然。本课程以加强影像学、检验专业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为学生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教学内容概括:电路基础,半导体器件,放大器基础,集成运算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脉冲电路,直流稳压源,医用电极,医用换能器,生物医学信号检测、记录和处理等章节内容。以及与教材相配套的医用电子学实验。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中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54学时;理论34 学时;实验2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为1.7∶1。四教材:<<医学电子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陈仲本,2版,2005年。 Ⅱ正文 第一章电路基础 一教学目的 电路理论是在物理学中的电磁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是电子技术的基础,其分析和综合方法已在各种仪器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章将介绍直流电路、电路的暂态过程、交流电路和四种常用滤波电路等,为后面学习电子线路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直流、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二)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的规律。 (三)掌握叠加原理、戴文南定理和诺顿定律。 (四)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五)掌握R、C、L的电路特性及其串并联特性。 (六)熟悉常用滤波电路的四种形式。 三教学内容

医学电子学基础教学大纲

医学电子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电子学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与设备工程) 【学时学分】理论62学时,实验28学时,4.5学分 一、课程简介 医学电子学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电路为基础,重点介绍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也为学生的图像诊断和仪器应用、维护与开发提供电子学基础。 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第一学年)。 安排学时:90学时 学分:4.5学分 选用教材: 《医学电子学基础》(第3版),主编:陈仲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用电工、电子学实验》,主编:柴英,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医用电子学》,主编:刘鸿莲,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电子学基础与医学影像物理学》,主编:潘志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电子技术基础》,主编: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 《医用电子技术》,魏克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电路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在熟悉概念及线性网络的基本定理中认识电子学的基本规律与研究方法。掌握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电压源、电流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熟悉独立源、受控源的概念;了解RC电路的暂态过程。 (二)教学内容 1.电路的基本概念。

2.线性网络的基本定理。 3. RC电路的暂态过程。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压源、电流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 难点:运用线性网络基本定理计算复杂电路。 第二章半导体器件和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PN结,晶体二极管特性、晶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晶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原理,会用理论和作图两种方法求解静态工作点。 2.熟悉稳压管稳压原理,放大电路基本分析方法,正确运用等效电路计算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3.了解三极管的主要参数,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负反馈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多级放大电路的指标估算。 (二)教学内容 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2.半导体二极管的特性和稳压管。 3.晶体三极管的主要特性及其放大作用。 4.两种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5.单管放大器。 6.单管放大器工作点的稳定。 7.单管放大器三种组态。 8.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与难点 重点:PN结的形成,PN结的单向导电性,稳压管的稳压原理,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射极放大电路分析,正确用等效电路法对放大电路主要参数进行计算。 难点: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分析,放大器工作点的稳定。 第三章生物医学常用放大器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物电信号的特点,生物医学放大器的基本要求,负反馈的基本概念,直流放大器的零点漂移。 2.熟悉多级阻容耦合放大器,负反馈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差分放大器的结构和功能。

医学影像学教案

医学影像学教案 教案一:医学影像学概述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3. 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和常用的影像学技术; 4. 理解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1.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 - 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影像学图像、对比剂等。 2.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 医学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 -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领域。 3.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和常用的影像学技术 - 医学影像学的分类: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磁共振成像等; - 各类影像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 -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 医学影像学在疾病筛查和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 授课法:通过讲授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帮 助学生建立对医学影像学的整体认识; 2. 案例分析:通过临床实例,结合不同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引导学 生理解医学影像学在诊断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室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操作医 学影像学设备,体验影像学技术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提问:提问学生关于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分类和应用的问题,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根据学生对临床实例的分析和解答,评估其对医学影 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理解; 3.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室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操作技 能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教案二:常见医学影像学技术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及其原理; 2. 掌握各种医学影像学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能够运用不同的医学影像学技术解读影像学检查结果; 4. 了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1. 放射学 - X射线摄影; - CT扫描; - 胸部透视和脊柱透视。 2. 超声学 - B超超声检查; - 经阴道超声检查; - 心脏超声检查。 3. 核医学 -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设计

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设计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图像处理已经成为了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而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则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为学习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档将基于该课程的学习目标,针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设计一份完整的课程计划。 课程目标 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是一门面向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技能: 1.掌握常用图像处理方法和算法,包括图像的增强、滤波、边缘检测等。 2.掌握数字图像的表示和处理技术,包括灰度化、二值化、亮度和色彩 平衡调节等。 3.掌握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常用算法和工具,如OpenCV等。 4.能够理解相关技术论文和文献,掌握科研方法和过程。 学生特点 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属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因此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数学分析知识。本课程的学生对象主要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 教学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课程目标,我们将本课程分为两个模块,具体内容如下:

模块一: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本模块介绍数字图像的概念与表示、基础的图像处理方法、数字图像增强技术、数字图像滤波技术、数字图像的边缘检测等。 课程安排 •第一讲:数字图像的概念与表示 •第二讲:数字图像的亮度和色彩平衡调节 •第三讲:数字图像的灰度化与二值化 •第四讲:数字图像的空间域与频率域滤波 •第五讲:数字图像的边缘检测及其应用 模块二:计算机视觉与实践 本模块主要介绍计算机视觉在实际应用中的常见算法及工具,包括影像的特征 提取、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光流估计等。 课程安排 •第六讲:特征提取及其应用 •第七讲:目标检测及其应用 •第八讲:图像分割及其应用 •第九讲:光流估计及其应用 课程评估 本课程评估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具体评估细则如下: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上课表现、作业和课堂测试等。其中实验报告和作业 占比50%,上课表现和课堂测试占比50%。

影像电子学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

影像电子学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 引言 影像电子学是仪器电子学的一个分支,具有很广泛的应用领域。它涉及到成像 系统中的传感器设计、信号处理和图像重建等各个方面。本文将介绍基于第二版《影像电子学基础》教材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对影像电子学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掌握影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理解成像系统的信号处理流程和算法; 3.熟悉图像重建和处理的常用技术。 教学内容 单元一:影像传感器 •理解影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掌握光电转换器的原理和特点; •学习CCD和CMOS影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了解光电转换器中常见的电路结构和放大电路。 单元二:成像系统的信号处理和算法 •掌握成像系统的图像处理流程和常见算法; •学习锐化、模糊和边缘检测等常用技术; •了解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常见方法和工具; •熟悉数字图像处理的编程方法和实现技巧。

单元三:图像重建和处理的实践 •学习常用图像重建和处理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熟悉数字图像采集、存储和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常见图像处理算法的实现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实验实践和编程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 1.采用实验教学法,注重教材和实验教学的知识的结合; 2.采用分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和 表达; 3.运用关系图、示意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影像电子学 系统模型和算法设计。 考核与评估 为了确保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我们将采用以下考核方法: 1.期末考试(占总成绩70%):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中重点知识、算法 和技术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和综合项目(占总成绩30%):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和项 目设计、开发和演示,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结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影像电子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掌握成像系统中的传感器设计、信号处理和图像重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相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影像电子学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结合理论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技术基 础知识及应用技巧,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电子技术工具开发和设计电路。同时,设计通过课程学习及实践练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电子技术基础原理 本课程设计将通过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电子 技术基础原理,包括但不限于: •电子器件及其特性 •传输线及射频系统 •模拟电路设计 •数字电路及计算机电路 •电源及稳压电路设计 •智能控制系统 2. 电子技术应用技巧 本课程设计将通过实践课程及项目模拟的方式,授予学生一些基本 的电子技术应用技巧,包括但不限于:

•电路板设计 •元器件选取 •电路仿真 •PCB文件制作 •SMT贴片工艺 •电路调试 3. 电子技术项目实践 本课程设计将通过项目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电子技术的理解,并通过实践课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设计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课程分配及时间安排 实践课程名称学 时 核心内容 电子器件特 性实验 6 掌握电子器件特性测量及特性曲线绘制的方法 传输线及射频系统实验8 学习射频电路的搭建方法及特性测量,掌握传输线 理论分析及特性测量的方法 模拟电路设计实验10 学习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反馈电路及振 荡电路设计方法,以及常见集成电路的应用技巧 数字电路设计实验10 学习数字电路的设计基础,掌握组合逻辑和时序逻 辑电路的设计方法,能够进行计算机电路形的设计

实践课程名称学 时 核心内容 及应用 电源及稳压电路设计实验8 学习电源电路的设计原理,包括稳压模块、滤波模 块、反相模块等内容,并进行实际设计及应用 智能控制系统实验8 了解各种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并 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技巧 四、实验项目设计 1. 电子产品的制作 学生通过对电子器件特性、传输线及射频系统、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电源及稳压电路及智能控制系统实验的学习,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及制作,灵活应用所学的原理及技巧,原创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电子产品,并在团队合作中完成产品的制作。 2. 班级电子展 最终学生团队将在班级内展示他们的电子产品,在学校或社区内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电子技术的魅力。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理论课考试和实践课综合考评的方式进行考核。包括平时出勤、实验操作情况、设计方案、项目制作、电子展策划及宣传等

影像学教案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

(4)电离效应:X线对机体有电离作用,能使细胞及体液产生生物化学变化,使机体组织、细胞遭受损害,故需要对长期接触者进行防护,同时这一点也是X线治疗疾病的基础(如放疗治癌)。 2.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1)自然对比 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的密度和厚度不同,X线穿过时被吸收(阻挡)的量也不一样,因此在荧光屏上有明、暗之分,在胶片上有黑白之别,形成对比、显出影像,称为自然对比。按密度不同,将人体器官、组织分为以下四类: 1)气体:荧光屏发亮、胶片上黑色。2)骨骼:荧光屏发黑、胶片上白色。3)软组织(液体):透视呈灰黑色、胶片上呈灰白色。4)脂肪组织:透视灰白色、胶片上呈灰黑色。 (2)人工对比 某些器官、组织的密度大致相同,不能形成很好的自然对比,为了提高对比度,使器官和组织显示出影像,则需导入对人体无害的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造影剂),如常见的造影检查有胆囊造影、心血管造影、冠脉造影、胃肠钡餐、肾盂造影等。 (二)X线检查方法 普通检查 特殊检查:体层摄片、放大摄片、记波摄片、荧光摄片等。 造影检查 透视:费用低廉、马上出结果、观察动态等。 摄片:清晰、保留资料对比等。 高密度造影剂:钡剂、碘剂,用于胃肠及血管等。 低密度造影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用于腔内造影。 X线检查: (1)直接法 (2)间接法:有吸收性和排泄性两种,如甲状腺扫描、静脉肾盂造影。 口服法:如胆囊造影、钡餐 灌注法:如钡灌肠。 穿刺注入法:如心血管造影。 二、胸部X线检查 (一)肺与纵隔 1.正常X线表现 结合胸片的图来简单介绍(P278图9-1):(1)胸廓:由软组织及骨骼构成;(2)肺:肺野、肺门、肺纹理;(3)气管及支气管:普通X线片上不太清晰;(4)胸膜;(5)纵隔;(6)膈肌。 2.胸部疾病的基本X线表现 结合胸片的图来简单介绍:(1)肺内片状阴影:肺炎、肺结核、实质性肺水肿、胸膜腔积液、肺不张等。(2)肺内块状阴影: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结核球等。(3)肺内空洞阴影:肺结核空洞、肺脓疡空洞、肺癌性空洞、肺囊肿等。(4)肺野透光度增强:阻塞性肺气肿、气胸等。 (二)心脏与大血管X线检查 1.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 结合心脏的三位片来简单介绍: (1)后前位:右心缘分上下两段(上腔静脉与升主动脉的复合影、右心房),左心

影像电子学基础第三版教学设计

影像电子学基础第三版教学设计 引言 影像电子学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改进。本文针对《影像电子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数字影像的产生、处理与传输原理; 2.掌握数字图像的表示及常见图像格式; 3.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4.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5.具备设计实现基本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课程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数字影像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同时介绍数字影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 第二章数字影像的表示与处理 本章主要介绍数字影像的表示方式和常见图像格式,包括二值图像、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同时介绍数字影像的基本处理方法,如直方图均衡化、空域滤波和频域滤波等。

第三章数字信号的采样与量化 本章主要介绍数字信号的采样和量化原理,包括采样频率、采样深度和量化误差等概念。 第四章数字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本章主要介绍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原理,包括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等。 第五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概念,包括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和图像分割等。 第六章数字图像处理算法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包括边缘检测、特征提取和目标跟踪等。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课堂上采用PPT讲授理论知识,强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注重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字影像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数字影像处理软件的使用。

专科影像电子学基础实验报告

专科影像电子学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简单X射线成像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X射线的基本概念和成像原理; 2.学习使用X射线机对物体进行成像。 实验仪器与材料: 1.X射线机; 2.测量标尺; 3.实验用物体(如金属板、塑料板等); 4.探测器。 实验原理: X射线是一种能够透过物体的电磁波,它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因此可以用于成像。在X射线成像实验中,首先需要将被观测的物体放置在射线的路径上,然后通过探测器测量经过物体后的射线强度,根据射线的衰减情况来获得物体的内部结构信息。 实验步骤: 1.打开X射线机的电源开关,待设备预热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2.将实验用物体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调整物体与X射线机的距离; 3.将探测器与处理器连接,并将探测器放置在待观测物体的另一侧;

4.调整探测器位置,使得其与待观测物体的轴线重合; 5.打开探测器上的接收器,并记录下射线强度的基准值; 6.打开X射线机,开始进行X射线成像; 7.通过探测器测量经过物体后的射线强度,并记录下来; 8.关闭X射线机和探测器,记录实验使用的参数、数据等信息。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经过物体后的射线强度与基准值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小说明物体的吸收能力越强,即在该区域有更多的物质存在。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比值,我们可以获取它们的相对密度信息,进而获得物体内部的结构信息。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X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X射线成像依靠射线的穿透能力,能够帮助我们观测物体的内部结构,对于医学、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也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X射线中。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滞回比较器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班 学号:201181110110 姓名:黄志强 指导老师:吴小红 设计时间:2012/6/17

一. 设计目的: 1.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对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一次实践检测的过程。 2. 本次实验课题为滞回比较器的设计,它旨在通过本次设计,掌握滞回器对两个电压值大小的比较情况及分析结果。 3. 以及学会安装与调试由集成运放处于开环或正反馈状态及工作在非线型区时使用滞回比较器。 4. 通过课程设计了解模拟电路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完成指定的设计和仿真任务。 二.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 设计一个滞回比较器,其主要技术参数为:转折电压:24V V ±± ,输出电压6V ±计算元件参数。 2. 单限比较器具有电路简单,灵敏度高等特点,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干扰能力差。为克服这个缺点,可以采用具有滞回特性的比较器。 3. 输入电压1u 经电阻1R 加在集成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参考电压REF U 经电阻2 R 接在同相输入端,此外从输出端通过电阻F R 引回同相输入端。电阻R 和背靠背稳压管Z VD 的作用是限幅,将输出电压限制在z U ±。 三.设计方案论证: 1.设计的电路图与参数计算:

图 1滞回比较器电路图 V U R R R U R R R U Z F REF F F T 662001001006200 100200222=⨯++⨯+= +++=+ V U R R R U R R R U Z F REF F F T 26200 1001006200 100200222=⨯+-⨯+= +-+=- V U U U T T T 426=-=-=∆-+ 图 2滞回比较器的传输特性图 2.滞回比较器基本工作原理: (1)在本电路中,当集成运放反相输入端与同相输入的电位差相等,即+ -=u u 时, 输出端发生跳变。其中 1 u u =-,+u 则由参考电压REF U 及输出电压0u 二者共同决定,而0 u

《医学电子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医学检验)

《医学电子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专业使用)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使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计划中 的《医学电子学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授予学生所必须的电子学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及科学实验奠定必要的 电子学基础。由于电子学实验方法已经成为基础药学研究和临床医药实践的重要手段,因此给学 生开设《电子学实验》等技术基础课十分必要,是理论课无法替代的,它可使学生在如何运用理 论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方面得到必要的基本训练。电子学实验课,是学 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实验技术、接受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的重要环 节,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后继课程实验的基础。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教材,大纲每个实验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对应,并统一标志(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 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教学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 三教学参考总学时为20学时。 四使用教材为:《电子学实验指导》,自编,任社华,4版,2006年。 Ⅱ正文 实验一常用电子元器件伏安特性的测试 一教学目的

(一)认识常用电路元件。 (二)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 (三)掌握实验装置上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认识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半导体二极管)及特性; (二)认识稳压二极管及特性; (三)测定和比较以上三者的伏安特性。 三教学内容 (一)介绍RXDI-1A电路原理实验箱; (二)介绍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和稳压二极管; (三)测定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和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 实验二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一教学目的 (一)学习用实验方法测试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二)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的条件和特点; (三)掌握电路品质因素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一)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RLC串联谐振电路; (二) 掌握RLC串联谐振电路产生谐振时的条件和特点; (三) 熟悉和掌握电路品质因素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RLC串联谐振电路及其幅频特性; (二)R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 (三)电路品质因素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实验三单管放大电路(共发射极) 一教学目的 (一)熟练掌握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电子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三组9只LED旋转灯学院: 专业名称: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1月

课题名称:旋转亮灯 课题要求: 一、LED旋转灯具有以下功能: 1、工作电源:两节AA电池(直流稳压3V)。 2、发光二极管三组不停的循环发光 3、改变电容的容量可以改变循环灯的循环速度。 二、完成原理图、完成PCB图设计 三、完成安装及调试。 四、写出设计报告。 课题内容: 1、熟悉和了解元器件和电路,查找和参考相关资料,设计好方案。 2、用Protel软件设计电路原理图、PCB图。 3、完成电路的安装和调试,并完成报告。 LED旋转亮灯的设计与制作 摘要: 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照明技术,其应用前景举世瞩目,尤其是高亮度LED 更被誉为21世纪最有价值的光源,必将引起照明领域一场新的革命。自从白光LED出现,无论是发光原理还是功能等方面都具有其它传统光源无法匹敌的优势,因此,LED照明已成为21世纪居室传统照明灯具已面临严峻挑战。灯具设计内容与形式主要是光,LED新光源促使照明灯具设计开发的革新,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照明观念,使我们可以从传统的点、线光源局限中解放出来,灯具设计的语言和概念可以自由发挥和重新确立,灯具在视觉与形态的创意表现上具有了更大的弹性空间,居室照明灯具将向更加节能化、健康化、艺术化和人性化发展。近年来在LED技术日渐成熟、价格下降以及发光效率提升等因素影响下,LED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在汽车电子、室内装演、手机、交通信

号等,LED应用正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LED发展历史已经几十年,但在照 明领域的应用还是新技术。随着LED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发光效率的逐步提高,LED的应用市场将更加广泛,特别在全球能源短缺的忧虑再度升高的背景下,LED在照明市场的前景更备受全球瞩目,被业界认为在未来10年成为最被看好的市场以及最大的市场将是取代白炽灯、钨丝灯和荧光灯的最大潜力商品。 本次设计就是用LED发光二极管作为电路指示灯,并利用三极管和偏置电阻 构成驱动电路,使得三组(9只)LED发光二极管循环发光。 目录 1 概述 (3) 2 实验目的 (5) 3 LED旋转灯电路设计 (6) 3.1电路工作原理 (6) 3.2 电路说明 (6) 3.3电路原理图、PCB图 (7) 4 元器件简介 (9) 4.1 LED发光二极管 (9) 4.2 三极管 (13) 4.3 电阻 (13) 4.4 电解电容 (14) 5 产品安装工艺 (17) 5.1安装前准备工作 (17) 5.2焊接时注意事项 (18)

医学影像电子学-实验大纲-2013

《医学影像电子学》实验教学大纲 编写单位: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影像技术教研室编写时间:2013年9月15日 教务处印制 2013年9月20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 1. 学会正确使用双踪示波器; 2. 学会正确函数信号发生器; 3. 学会正确电子毫伏表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正确使用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电子毫伏表; 2. 能够读数理解数据的意义; [实验内容提要] 1. 检查示波器通道是否有两条扫描线; 2. 观察并测定正弦信号波形; 3. 用示波器测定。 [实验类型] 验证型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 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电子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 (二)实验二叠加定理、基尔霍夫定律和电位的研究 [实验目的] 1.验证叠加定理,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 3.通过电路中各点电位的测量来加深对电位、电压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理解。 4.在验证各定理的过程中,离不开参考方向的概念,通过实验加强对参考方向的掌握和 运用能力。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检验叠加定理 2.通过结论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 [实验内容提要] 1. 验证叠加定理; 2.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3. 测量不同参考点电位与电压 [实验类型] 验证性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 直流电压表;直流毫伏表,实验板,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流电源,万用表 (三)基本定理、定律验证

[实验目的] 1.验证基氏定律(KCL、KVL) 2.迭加定理 3.验证戴维南定理 4.加深对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理解 5.正确使用直流稳压电源和万用电表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根据测定数据验证基尔霍夫、叠加定理、戴维南 2.通过数据的获得,体会参考方向的理解 [实验内容提要] 1. 验证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及叠加定理; 2. 验证戴维南定理。 [实验类型] 验证性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 电路分析实验箱;数字万用表 (四)基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 [实验目的] 1. 学习测量和调整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2.学会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学习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方法及中线的作用; 3. 学习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波形,了解静态工作点对非线性失真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4. 学习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加深静态工作点的理解; 2. 通过数据验证电压放大; [实验内容提要] 1. 调整和测量静态工作点; 2. 动态研究,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3. 观察静态工作点对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4. 测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选作) [实验类型] 验证性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 数字万用表;模拟电路实验箱;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 (五)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目的] 1. 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各项性能参数的影响;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90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36学时 学分:6学分 适用对象:医学影像专业 选修课程:电子学,医用物理学,影像诊断学等 大体要求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就学科本身而言,介入放射学的范围就超级普遍。按照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进展及我院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学时为9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X线检查技术、医用X线诊断装置、胶片冲洗原理及乳腺摄影、CT线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安排56学时理论教学和34学时实验实习。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大体内容,并通过实习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并争取学习必然的实验方式。 本大纲按照第2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实际动身的原则,便于同窗学习。由于今世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速,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大体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

进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供同窗参考。 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X线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X线检查设备,对病人进行检查并取得影像诊断医生所需资料的检查技术,X线检查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是一门既有较系统的理论又实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对传统X线摄影技术、现代运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技术与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熟悉,培育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影像职业技术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大体要求 主要教学传统的X线检查技术与现代数字X成像技术的大体原理、检查方式等内容,使本专业学生为此后从事影像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教学重点:传统的X线检查技术与现代数字X成像技术的应用。偏重于考核学生对医学影像的检查技术应用的掌握和了解,增进学生对本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学时安排:理论课:14学时,实习课:8学时。 教学课时分派

医学电子学基础

医学电子学基础 概述 医学电子学是医学和电子学的交叉学科,它将电子学的原理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帮助医学专业人员进行诊断、治疗和监护工作。本文将介绍医学电子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 电子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电子学在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医学影像学、生物传感器、医疗设备和医学信息技术等方面。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利用影像技术来观察人体结构和功能,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在医学影像学中,电子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X射线、CT扫描、MRI和超声波等设备都利用了电子学的原理和技术来生成和处理图像。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检测人体生理参数和生化指标的装置。它们通常由感测器、信号处理器和显示器等组成。

电子学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使得医生能够远程监测患者的生理状况,及时做出干预和决策。 医疗设备 各种各样的医疗设备都离不开电子学的支持。例如,心脏起搏器、呼吸机和血压计等设备都是基于电子学的原理和技术来工作的。这些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的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效率。 医学信息技术 医学信息技术是将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应用于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包括电子病历管理系统、远程诊断技术和健康监测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疗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传输更加方便和高效。 医学电子学的基本原理 医学电子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处理、波形处理和传感器技术等。

信号处理 医学信号通常是低频、弱信号和噪声较大。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帮助减小噪声并增强信号的质量,使得医学专业人员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分析信号。常用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滤波、放大和数字化等。 波形处理 波形处理是对医学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它能够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绘制出相应的波形图。常见的波形处理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和自相关分析等。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医学电子学中常用的设备,用于感测和测量生理参数和生化指标。传感器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和控制信号,将生理参数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其他设备进行处理。常见的医学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血压传感器和心电传感器等。 医学电子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电子学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下面是医学电子学未来发展的一些趋势: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设计 1.课程概述 电子技术是现代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电子信息科学与 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专业素养,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电子电路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教学活动和实验,旨在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熟悉电子电路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规范和注意事项。 •熟练掌握电子电路分析及测试方法。 •掌握电路仿真软件和电路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电路仿真和设计。 •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并能够根据需要正确选用元器件。 •能够运用所学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进行电路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设计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实验: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本实验主要介绍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定理和实验方法,包括电压和电流的分压和分流定理、基尔霍夫定理、戴维南-诺尔顿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等。 实验二:交流电路实验 本实验主要介绍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定理和实验方法,包括正弦信号的基本概念、交流电路的耦合方式、交流稳态分析、频率响应和滤波器等知识点。 实验三:半导体器件实验 本实验主要介绍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应用,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结构、特性和应用。 实验四:运算放大器实验 本实验主要介绍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应用,包括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反馈电路、运算放大器在电路中的应用等。 实验五:数字电路实验 本实验主要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逻辑运算等知识点,包括数字电路的基本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等。 4.实验要求 在进行实验前,学生需要进行预习,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内容,对实验所需要的基本工具和仪器有所了解,并具备参与实验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并按时交实验报告。

数字影像制作课程标准(72课时)

《数码影像制作》课程标准 (非项目化课程)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广告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总学时:80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数码影像制作》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也是一门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技术专业课。《数码摄影摄像》课程是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摄影摄像的器材和配件、拍摄曝光、拍摄用光、拍摄构图、拍摄专题实践、计算机图片加工技术和电影视频处理技术。它是拍摄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本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课程目标 《数码影像制作》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能运用摄影摄像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上加强锻炼,提高学生的摄影摄像技术能力及思考创作能力,让学生理解真正的摄影摄像,提高审美,开拓了视野。 分类目标 (一)、知识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与摄像的基本操作知识 ◆熟练掌握专业照相机的摄影技巧,专业摄像机的拍摄技巧,摄影的用光。 ◆掌握利用计算机对照片进行加工、对视频进行编辑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要求: ◆培养学生的摄影与摄像创作能力,磨练摄影的基本功底,培养学生在艺术创作中 的镜头感、能在广告摄影,新闻摄影,影视拍摄中灵活运用镜头语言。 ◆恰当地使用美术及相关的术语,从观念、创意、制作技巧等方面,以自己的观点 评论中外现代媒体艺术作品。 ◆能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加以记录或表达;充分利

用图像资料库和网络资源,有创意地完成现代媒体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 思想。 (三)、素质要求 ◆通过练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艺术摄影及摄像风格。 ◆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作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 现代媒体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学好摄影摄像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评 价与自我评价,理解评价的内容,掌握评价的方法。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以摄影摄像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经过电视台以及行业企业的合作研讨,同时参考摄像师职业资格标准,归纳出适合学生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的十个学习情境:摄影摄像导论、摄影摄像基本操作、摄影摄像器材配件、影像曝光、影像用光、取景构图、摄像技术、专题摄影摄像、图像处理、视频处理。以优秀电视新闻、电视台栏目、专题片、纪录片为典型案例,依据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依托专项技能和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整合、序化,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初级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 2.课程设计思路 《数码影像制作》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照相机、摄像机及附属设备的操作使用、画面构图用光、视听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进行新闻节目拍摄、专题拍摄任务的摄影摄像工作者。重点培养学生拍摄符合素材主题要求和后期编辑需要的画面素材的能力,照相机、摄像机作为劳动工具来完成不同需求的画面拍摄任务。因此照相机、摄像机操作训练作为重要的基础训练,同时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规范、艺术鉴赏、画面构图、用光以及协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学生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强调以摄影摄像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整合学习内容,使学习任务项目化。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和工作经验,锻炼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质。

影像学基础

影像学基础

第一节总论 1.X线是谁发现的?CT是谁发明的?哪一年?1895年威廉·伦琴 1963年科马克 2.X线的四大特性?什么是CR、DR? ①穿透性②荧光效应③感光效应④电离效应CR:电子计算机辅助X线 DR:全数字化X线成像 3.什么是CT值,单位是什么? 代表X线穿过组织被吸收后的衰减值。单位:HU 4.CT值越大/小,越代表什么? CT值越大代表密度越大 5.空气、水、骨的CT值是多少? 空气:-1000HU,水:0HU,骨:+1000HU 6.什么是CT增强扫描? 经血管内注入水溶性含碘造影剂后进行扫描 7.MR设备主磁体分为哪三种? 永久磁体、阻抗磁体、超导磁体 8.正常的MR图像上,在T1加权与T2加权像 上,水分别呈什么信号?脂肪与骨皮质呢?第二节肺与纵膈

1.正常胸部X-ray解剖,左右肺各分为几叶几 段? 右肺三叶十段,左肺两叶八段 2.肺纹理的定义? 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干树枝状影。由肺动脉、肺静脉和淋巴管组成。主要为肺动脉分支。 3.肺实变的定义,常见于哪些疾病? 肺实变是肺泡腔内的病变,指肺泡腔中的气体为渗出或病变所代替。X线上多呈斑片状密度增高 影像。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水肿、肺结核、肺挫伤、肺出血、肺梗死。 4.肺实变中“支气管气象”的定义? 亦称空气支气管征、含气支气管征,是实变的肺组织与含气的支气管相衬托,在实变区可见树枝 样分支的透明含气管状影。 5.胸部恶性肿块的特点?(形态、胸膜、支气管、 空洞、淋巴结、胸壁、骨) ①边缘分叶或切迹 ②周围有放射状、短而细的毛刺 ③临近胸膜向肿块凹陷 ④肿块内侧血管纠集 ⑤肿块的支气管呈截断或狭窄,壁增厚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基础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基础 第一章概论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综合性训练,这种训练是通过学生独立进行某一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来完成的。然而,要完成一个课题将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既要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设计原理与方法,还要涉及到许多实际知识与技能〔安装、调试与测量技术。 一、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实验课、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既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的三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着眼于通过实验验证课程的基本理论,并培养学生的初步实验技能。而课程设计则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要求,通过一阶段课程的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实习和实验之后,对学生进行的综合性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毕业设计虽然也是一种综合性训练,但它不是针对某一门课程,而是针对本专业的要求所进行的更为全面的综合训练。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学生应能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 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 2. 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4. 学会常用电子电路的正确安装与调试技能。 5. 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正确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6. 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7.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实事的科学作风及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课程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课题来达到对学生的综合性训练。 1. 设计、计算阶段〔预设计阶段: 学生可根据所选课题的任务、要求和条件进行总体方案的设计,通过论证与选择,确定总体方案。此后是对方案中的单元电路进行选择和设计计算,包括元器件的选用和电路参数的计算。最后画出总体电路图〔原理图和布线图。 2. 安装、调试阶段 预设计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学生即可向实验室领取所需元器件等材料,并在实验箱或实验板上组装电路。然后运用测试仪表或仪器对电路进行调试,通过调整元器件等,排除电路故障,修改原设计电路,使之达到设计指标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