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赢椿的书设计理念

合集下载

从朱赢椿_世界最美的书_谈书籍设计中的互动理念_王轩

从朱赢椿_世界最美的书_谈书籍设计中的互动理念_王轩

《中国出版》CHINA PUBLISHING JOURNAL2010年10月上502007年和2008年中国设计师朱赢椿参加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其设计作品《不裁》和《蚁呓》先后获得了铜奖和特别制作奖,并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与肯定,评委会认为他的作品充满了探索精神,其互动理念令人信服。

一 、《不裁》和《蚁呓》女作家古十九将书名定为“不裁”,一方面取“不才”的诙谐之意,另一方面也是与朱赢椿的设计相呼应。

《不裁》(图一)的特别之处在于,把没有切开的半成品页面装订成册,让读者用书中备好的纸刀,边裁边读。

由于每篇文章是单独的小品杂文,因此读者没有必要一气呵成去读完,闲暇时拿起纸刀,裁一页,读一页,使阅读文字的过程充满了“参与”的乐趣。

被裁开后的书页尺寸较大,版面外的空白处读者还可以随手记些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朱赢椿认为,太完美的东西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将裁开的毛边书拿在手里反而显得更轻松,具有亲和力。

有读者说,《不裁》应该买两本,一本是读过了的裁开本,一本是原封不动的“不裁”本,因为它看上去很美。

(图一)朱赢椿说《不裁》,“一边读一边裁开书页,书籍形态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过程发生变化,这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过程,会给读者营造一种富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阅读气氛” 。

朱赢椿的另一部作品《蚁呓》(图二)是一本10分钟就可以读完的书,这本图文书留有大量的空白,乍一看像是带有图片的笔记本。

很多读者不能理解,有的人甚至怀疑“注水”,因为它的文字太少,内容过于简单。

但这正是朱赢椿设计的巧妙之处,他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去构思,用一只蚂蚁来喻意人生命的微小,蚂蚁所到之处,所发生的故事,有挫折,也有顺途,就如同我们的人生经历一样。

他通过蚂蚁的眼睛来审视世界,表达微小生命对世界的敬畏,也表达了世界对微小生命的尊重,他告诫人们不要像拂去灰尘那样挥去它们。

“无字之经方为真经”,朱赢椿说,“简洁的图像和文字只是想对读者发出一个邀请。

我们相信,更有趣的内容尽在读者自己心里”。

浅析书籍设计的审美价值--以朱赢椿《不裁》的书籍设计为例

浅析书籍设计的审美价值--以朱赢椿《不裁》的书籍设计为例

2018-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析书籍设计的审美价值———以朱赢椿《不裁》的书籍设计为例梁诗维(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8)摘要:2007年德国莱比锡举行了“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国书籍设计师朱赢椿的作品《不裁》获得了铜奖,并得到了组委会的一致认可。

通过对《不裁》书籍设计的研究,依据“世界最美的书”的评审标准,试从书籍的开本比例、纸张材质、装帧工艺和设计中的情感化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重新挖掘传统书籍的审美价值,对探寻传统的纸质书籍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中继承与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朱赢椿;书籍设计;世界最美的书;纸张材料;情感化设计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5-0017-02一、前言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电子书”等新兴阅读媒介的出现,传统的纸质书籍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很多人为了便利和省钱都去阅读“电子书”而不愿花钱买纸质的书籍,甚至一度有着传统书籍不久将来会消亡的悲观论。

在日益泛滥的新媒介的洪流中,作为一名书籍设计师或出版人应如何挖掘传统书籍中的艺术价值?如何把握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了设计界、出版社和印刷厂商之间经常谈论的话题。

每年的三月,德国莱比锡都会举行“世界最美的书”评比。

在这个盛大的博览会中,几乎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的图书作品。

“世界最美的书”专家评审团针对各国报送的本国最美的书籍中评选出14个奖项,“世界最美的书”注重书籍的整体设计和艺术表达,从书籍的封面、护封、版式、扉页、内页、文字、插图等各个方面均要达到美学的统一。

评选的标准有六条:(1)准确地传达书籍的主题内容;(2)形式与内容的统一;(3)图像与文字和谐共处;(4)要求必须是原创,但也鼓励个性表现;(5)注重文化内涵,传承文明;(6)对纸张材料、工艺装订和印刷有着较高的要求。

中国在2003年举办了第一届“上海书展·中国最美的书”,此后每年都会向“世界最美的书”报送国内获奖的优秀作品。

浅谈朱赢椿书籍设计“新自然主义”风格

浅谈朱赢椿书籍设计“新自然主义”风格

浅谈朱赢椿书籍设计“新自然主义”风格作者:刘芳谢洪晶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3期一、书籍封面设计的“新自然主义” 风格封面亦称为“书皮”、“封皮”,古代又名“书衣”,是构成书籍的重要部分。

封面的形式、格调及美学品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者读者,因此,封面设计只有把握书的主题和精神,在取材立意上的高度概括,才会凝练传神,令人玩味不已。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书籍封面设计中存在着过度装饰,缺乏内涵的问题,图书设计者为了迎合出版社或着书商的要求,在进行图书设计艺术设计时,舍弃了本质的设计元素,片面追求图书封面的广告效应,给人的普遍感觉是封面设计花枝招展,色彩泛滥,同时助长了社会的浮夸之风,使书籍缺乏文化意蕴和书卷气息,失去了图书最本质的内在功能。

这些完全背离了书籍设计的“新自然主义”风格发展的潮流趋势。

然而,朱赢椿与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理念,其书籍设计作品对大自然关注颇多,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观察上,例如其作品《虫子旁》是一部“观虫日志”,曾经获得“2014中国好书”的荣誉。

《虫子旁》主要讲述虫子的世界,记录了随园书坊及旁边虫子们的故事。

在本书的封面处理上,朱赢椿受窗户缝隙的启发进行了局部的折叠,是封面上的昆虫形成“露”与“藏”的有趣形式,折缝上端写到:“在你忽略的地方,还有一个精彩的世界。

”书籍内页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摄影、手绘插图、文字进行有机的结合,与封皮形成协调统一的版式效果。

这种“新自然主义”风格的设计特征不但让读者感受到微观世界的生命历程,而且还使书籍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气质。

二、书籍的版式设计的“新自然风格”版式设计是书籍装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文字的排列、字号、字体的选用,图片、图形的编排和栏行的划分等进行统一设计。

使各个部分的结构平衡协调,给读者提供方便与舒适的阅读空间。

朱赢椿老师在在书籍设计的版式中也把“新自然主义”风格运用的淋漓尽致。

例如《设计诗》是朱赢椿创作的一本创意诗歌集。

不裁书籍设计分析

不裁书籍设计分析

《不裁书籍设计》分析报告书不裁的人才有才学生:李瑶设计学院平面设计指导老师:何轩设计学院用最自然最手工的方式,打造时间的痕迹。

《不裁》是一本毫不自恋的随笔集,里面的作品大多是作者曾在报刊上发表过的关于生活的轻快评议等等。

作者放眼去看世事,揣测别人的心理,不仅更加理解周遭世界,还有另一重收获:在他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反射,可以更加认清自己。

文字犀利讽刺,却然饱含善意。

还有小部分的爱情故事,让读者内心百感交集。

一、书籍本身作者:古十九,系作者网名,原名叶蕾。

江苏南京人,现任凤凰生活杂志城市版执行主编。

是为1990年江苏省文科高考状元,199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受过专业的科班训练,文字功底很扎实。

书籍装帧设计师:朱赢椿,现年37岁,著名装帧设计师,南京书衣坊工作室主人。

199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编辑、装帧设计师。

有多部装帧设计作品和论文在全国书籍装帧展获奖,2000年至今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专业讲授《出版与美学》课程。

社会背景:《不裁》一书是在2006年出版的,距离现在已有7个年头。

21世纪以后,人们进入高速发展时代,特别是中国。

人们在日益忙碌的生活中慢慢淡忘了初时的纯真。

于是作者放眼去看世事,揣测别人的心理,不仅更加理解周遭世界,还有另一重收获:在他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反射,可以更加认清自己。

文字犀利讽刺,却然饱含善意。

二、书籍设计装帧设计重要的在于应该回归书的内容,设计语言应该以表现书的内容为本。

设计立意:针对于《不裁》这本随笔集,作者古十九多是以犀利讽刺的语言描写生活中的一些事。

大多让人觉得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

而书装设计中,有些纸是需要裁开、排版中也有大段空白地方,无一不表现出想让读者放慢脚步。

设计角度:《不裁》是从读者的角度去设计的。

纸需要裁开是希望读者不必一口气读完,书中穿插了很多牛皮纸上的古十九自己写的诗词让读者能在随笔文字中小憩一下,纸张裁开之后的毛边本给人一种残缺美的视觉享受。

不裁

不裁

书籍的立意
个人发现 在裁开《不裁》时,如 果你很想看到下一页,很心 急的情况下会裁得非常快, 那么书籍裁开的边缘就会越 光滑,相反,则裁得越慢书 籍的边缘就会越粗糙,越像 毛边书。
GUAN YU BU CAI
书籍的立意
个人发现
在《不裁》扉页上贴 着两张藏书票,是作者的 手绘作品,和书籍中牛皮 纸对折页中的手绘风格统 一且都配有古诗词,藏书 票只用双面胶站住一角, 很容易撕下来。可以留在 书页中,也可以贴在墙上。
GUAN YU GU SHI JIU
《不裁》的设计语言
材料及工艺 《不裁》用材质朴,封面和内页插画用牛皮纸,书名 上用缝纫机自由随意走上两道红线,书籍第一页中的裁纸 刀只是镶嵌在页面上,能很好的拔下来, 让读者边看边裁, 因为书由手工裁开,翻口 由原来的光边变成毛边,那种参 差不齐的瑕疵给人一种残缺美的视觉享受。
GUAN YU BU CAI
《不裁》的设计语言
版式设计 《不裁》的版式很简洁,没有繁 复的图形,封面只是用灰色纸印上 书名“不裁”二字,字号不大颜色 为黑色并不艳丽,封面书名上用缝 纫机自由随意走上两道红线, 这两 道红线非常的巧妙,可以起到装饰 的作用,使封面丰富起来,让只有 几个字的封面并不显得空,且又体 现手工意味和不裁之意。
GUAN YU GU SHI JIU
《不裁》的设计语言
文字及图形
书籍中的文字间距较大,丝毫不拥挤,且空白的地方较多, 便于读者做记号或写感悟。书籍的小散文质朴无华而不乏幽默, 幽默之中深含哲理,文字思路清晰,有极强的画面感和想象力, 所以书中没有图解。
GUAN YU GU SHI JIU
《不裁》里的故事
GUAN YU BU CAI
古十九

一个一个人书籍设计分析

一个一个人书籍设计分析

一个一个人书籍设计分析这本书是一部纪实散文集,时间跨度三十年,从七十年代末到今天,记录了作者一路走来遇到的行行色色的人,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所属年代的烙印。

他们出现在作者的各个人生阶段:乡村生活、求学经历、打工生活、记者生涯。

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农民、工人、电台记者、商人、诗人。

这些小人物的生活正是大的时代的碎片,一幅幅肖像构成了一个小长卷——中国社会的画卷。

b.装帧设计的特别之处:1.这本书由著名的书籍设计师朱赢椿装帧设计,书名和腰封文字由古琴演奏家成公亮题写,成公亮先生的琴声曾被德国《法兰克福评论》称赞为“从大自然中偷听来的音响和动静”2.这本书的设计灵感源于“破损斑驳的旧书”喻指光阴的流逝。

本书内容、外观皆为时间所打磨,时间碾过微渺的凡人,只留下一些终会被遗忘的故事。

书中的小人物被遗弃、被损害的命运与封面设计的破旧感互为衬托,尽管如此,书和人都留着自己的性格,即在岁月中对善良和真挚的一些坚持。

3.本书的纸张,从陈就到黄,渐渐变得明亮,这正是时光的逼近,是历史往当下的延伸,但书的心灵史,却与之相反,早远的新,是那样的明亮、真诚、充满希望,一点妥协的气息也没有,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心灵却开始变得沉重、扭曲甚至变异。

c.优句:“迷惘是一定会发生的事,就不该是惶恐和堕落的借口”“时间只是时间,时间只负责变化和流逝,给我们卑微和琐碎,却不会给我们归处和去处,所以我们只负责在时间里好好活着。

”d.读完这本书,能从一个一个人的故事中看到一个时代的变迁,在一个人的人生岁月中,会遇到各色各样的人,他们构成了我们的人生画卷,他们或会带给我们欢乐,或痛苦,但不管苦与甜,都会让我们学到些什么,教会我们慢慢走向成熟,总之,感恩身边曾经出现过的一个一个人,是他们教会我们成长。

如何制作“最美读本”——纪录片《一本书的诞生》对编辑工作的启示

如何制作“最美读本”——纪录片《一本书的诞生》对编辑工作的启示

|2018年I第i◦期如何制作“最美读本”—纪录片《一本书的诞生》对编辑工作的后示〇曹洪刚2018年世界读书曰到来之际,中央电视合纪录 频道播出一档以书为主题的纪录片《书迷》,分别以 《一本书的诞生》《书店风景》《淘书迷的地图》和 《贩书记》为主题进行展示,本文从《一本书的诞 生》看“最美读本”的诞生,它是作者、编辑、设计 师之间的匠心互动。

朱赢椿是著名的设计师,他设计的图书屡获“世界最美的书”和“中国最美的书”,他不仅设计 图书,还独立创作图书,这让我们看到一本“最美读 本”是怎样诞生的,它给编辑在选择稿件、设计书 报刊时,给予极大的启示―、“美”来源于生活《虫子旁》是朱赢椿第一本自己写作和设计的 图书。

朱赢椿从2009年到2014年,在南京师范大学 随园书坊一一书衣坊中,对虫子的世界进行观察,观察蜗牛、金龟子等昆虫的生活,记录《随园虫事》进入虫子的世界。

从生活的点滴中获得灵感,滋养 图书的设计,给读者以最美的阅读体验《虫子旁》是朱赢椿第一本有文字的书,他说,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修改,“第一,害怕有错 误,从虫子的角度,虽然我说不是讲科学,其实我是 以科学的态度在_做这件事情;第二,我又不是作家,我又做了跟作家一样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是让人比 较不安的,害怕有问题。

修改了19次。

”这对一位以 设计著称的设计师来说,是一次实验,是一次洗礼,是一次跨越。

《虫子旁》出版是成功的,《虫子旁》获得2014 年度“中国好书”荣誉。

好书的创作来源于生活,来 源于亲身体验。

《平如美棠》2013年出版,获得出版界和读者 的好评,并获得20_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到 20_17年底,销售20多万册。

饶平如是画稿的作者,2008年他的夫人毛美堂去世,他对妻子非常思念。

从2008年开始,饶平如用画笔记录他和毛美堂的故 事,希望留住美好的回忆,将他们的爱情故事留给 子女。

到2012年,饶平如总共画出400多幅画,每一 幅画都表现了饶平如真挚的感情,还有他的幽默和 豁达。

探析朱赢椿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工匠精神

探析朱赢椿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工匠精神

探析朱赢椿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工匠精神朱赢椿,中国现代书籍构图设计大师,被誉为“中国图书封面设计的先驱”。

他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为中国的出版行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朱赢椿的创新思维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得以体现。

他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设计风格和表现形式,引入现代的设计元素和艺术语言。

他倡导在书籍设计中注重与时代相契合,追求创新与时尚。

他不拘一格,敢于突破传统界限,不断挑战自己和行业的传统观念。

朱赢椿的设计作品既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又融合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对色彩、线条、构图等设计要素的运用,都体现出他对创新的追求和对设计表达方式的探索。

朱赢椿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展现出了工匠精神。

他对于每一个设计作品都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完美的效果。

他注重细节,追求精湛的技艺。

他不仅对传统的印刷工艺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还倡导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材料,推动传统印刷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他的设计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将设计与实用结合的产物。

他注重设计的实际效果,力求在设计的同时满足读者的需求和舒适度。

他尽力使书籍的装帧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和阅读习惯,使读者更加愿意阅读和购买这些书籍。

朱赢椿的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使他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他的设计作品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将其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设计作品既有创新意义,又有实用价值,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和审美追求。

朱赢椿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思维,在中国出版业中树立了良好的设计标杆,并对后来的设计师产生了重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赢椿的书设计理念
朱赢椿是一位著名的书籍设计师,他的书设计理念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充满了艺术性和创新性。

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设计理念:
1. 简洁而明快:朱赢椿注重书籍的版式和布局,追求简洁而明快的设计风格。

他善于利用空白和负空间,让文字和图像更好地呼吸,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

2. 独特的排版结构:朱赢椿善于创造独特的排版结构,通过巧妙地组合文字和图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更丰富的视觉体验。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线性排版,而是大胆地进行版面设计,极具创意和表现力。

3. 融合传统与现代:朱赢椿喜欢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他对传统文化和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通过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传统元素注入到书籍中,让文化传统在现代的语境下得到新的演绎。

4. 手工制作和自然材料:朱赢椿推崇手工制作和使用自然材料的书籍设计。

他认为手工制作可以给予书籍独特的质感和个性化的特点,而自然材料则能够与读者建立更直接的联系和共鸣。

5. 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朱赢椿强调书籍设计应该与内容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他不仅注重书籍的视觉效果,更注重内容的质量和呈现方式。

他相信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好书。

总的来说,朱赢椿的书设计理念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在追求简洁和明快的同时,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通过创作独特的排版结构和运用手工制作和自然材料,打造出具有艺术性和创新性的书籍设计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