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过犹不及”——高中优秀作文范例及评析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为题作文800字高中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为题作文800字高中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为题作文800字高中篇1度,可以是尺度,一种度量,用于衡量事物的大小、程度、进度,其中比较人与人之间包容心的被称为气度。
当然,这里我所言的“法度”是章法的法度。
气度,是一个人德行的体现。
煮酒论英雄中,曹操曾言:“夫英雄者,腹纳百川!”讲得便是人的肚量即气度了。
但,每个人的气度都没有定数,人与人的气度都是比出来的,某种行为,如借给他人卫生纸,若班里只有两三人带了,只有你借出去了,那你便是有气度。
但若只有两三人没带,你借便是送给他人,也难有人说:“咦!这个人真有风度!”气度是一种道德标准。
即使它只有高下之分,但也有胆量的考量。
每个人对他人的容忍程度是不一样的,若他人有什么不适,咳两声;亦或者晚上翻个身,弄得床板直响;又或者趁你不注意一把抓走橡皮,用完若无其事地放回来......你是否能够心平气和,不受影响,或者换位思考宽容理解。
若你做到了,那么恭喜你,你在胆量上已经小有成就,具备了有气度的标准。
但真正的大考还没有开始,前面的小题不过牛刀小试罢了。
若是哪位同学得了流感,在班里咳,你还会处之淡然?还是报告老师要求隔离?若是半夜近十一点你的室友还在与床板“作斗争”吱吱呀呀响个不停,你是“随他吧?“还是上前厉声警告要求其“休息!”......相信你们都晓得是非取舍。
这里你再“气度”就显得有些不合“法度”了。
何为“法度?”法,可以是法律,也可以是章法,法度是对每个人做人做事的限制。
在医院有院规,在学校有校纪,在家有家风,甚至在寝室也应有默认的制度。
当你以为自己可以在半夜开着大明灯,吱吱呀呀地抄作业,就会有人站出来:“若你还认我这个寝室长,就请你把笔放下来,先去休息,睡一觉起来你还可以写......”当然,有些时候法度也不靠谱,出现了特殊情况,这就需要气度来帮助了。
每个人退一小步,给“病号”一些宽容和理解,班级才会更加和睦,集体才会越来越团结。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作文事例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作文事例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孔子在这里讲的是个人的品德修养,其中贯穿始终的根本精神是中庸之道,即追求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行为标准和完美目标,达到这六种品德目标就必须学习,日新月新。
薛宝钗是一个很会打太极的人,但老好人并不受欢迎。
凤姐评价她是“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过于明哲保身且冷漠自私,最后落得只让自己更孤独,这是做人的失败。
韩信归附刘邦后,被任命为大将,屡建战功,为刘邦夺取天下、开创汉代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由于韩信居功自傲,放荡不羁,过于自信,不听劝谏,加上刘邦的戒心,最终招来杀生之祸。
张飞是忠勇之人,性格过于直爽,在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国所杀后,报仇心切,心急失措,狂暴失常,招惹怨恨,只可惜作为一个将军最后没有战死沙场,却被自己的部将所杀,虽遗憾,但又必然。
曾国藩和左宗棠一生的交往就是过于偏狭,可形容为“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虽然为湖南同乡,且曾国藩对左宗棠有推荐之恩,但两人在皇上身边成为权倾朝野的重臣后,却反目为仇,变得水火不容。
本来可以和睦相处的两个能臣最后却不免落入了情绪极端化的俗套,他们之间是一场硝烟四起却没有赢家的战争。
过犹不及(4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过犹不及(400字)作文凡事都有一个度,把握好这个度,我们才能活的轻盈,出彩。
正如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
常听长辈说,饭吃七分饱。
若是吃得八九分,甚至撑破肚皮。
那么吃饭的饱足也会变成胃痛的感觉。
说的正是“过犹不及”这个道理,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有一个如《中庸》所说的“温而和”的一个标准,若是强加于此,只会本末倒置,就像在物理上的绝对零度上强加力,只会使其升温。
过分的爱,终成来溺爱;过分的干净,成了洁癖;过分的大喜,成了乐极生悲。
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留勾践以取乐,欺人太甚,最终倒成就了勾践的春秋一代霸主;《三国》刻画诸葛亮用力太甚,反而失真,落了个后人“状诸葛以近妖”的评论。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而无信。
那些过分从事的人,久而久之,昔日的澄澈已然成了今日的沟下下污泥。
中国人的饮食将就火候,过分则焦,轻则生,恰到好处地处理,就好比冬日的一壶暖暖的茶,炎炎夏日的一杯白开水,既不过分,也不缺少。
去正确地恰如其分地行事,人生就好比静水行舟,可进可退。
在你想要加速时,适当地用力,碰到激流时,缓缓的减速。
为人生留一点白未尝不可,而不是过分追求,过度行事的过犹不及。
篇一:高中语文过犹不及作文素材论偶像崇拜奉新三中晨曦文学社肖玲崇拜偶像是人之常情。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所喜欢的偶像,把他们作为榜样,充实我们的生活。
但是青少年盲目崇拜明星,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
杨勤冀,一个曾经当过高级教师的67岁老人,13年来为了女儿杨丽娟对刘德华极其病态的痴迷和追逐,完全放弃自己的正常生活,举家陪同不惜倾家荡产,三下香港六上北京,甚至要卖肾。
07年3月26日,杨勤冀后竟然因为刘德华没有给与自己的女儿格外的待遇,而愤恨不满地留下遗书跳海身亡。
像杨丽娟这种盲目而疯狂的追星的做法实在是让人无奈,可怜、可叹和可悲。
她给自己以及她的家人戴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其实明星和我们一样也是人,是普普通通的人呀。
只不过是行业和工作的不同,在媒体“露脸”的机会多了,也就成了公众人物,就是我们所说的明星、偶像。
高中语文 过犹不及作文素材

论偶像崇拜奉新三中晨曦文学社肖玲崇拜偶像是人之常情。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所喜欢的偶像,把他们作为榜样,充实我们的生活。
但是青少年盲目崇拜明星,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
杨勤冀,一个曾经当过高级教师的67岁老人,13年来为了女儿杨丽娟对刘德华极其病态的痴迷和追逐,完全放弃自己的正常生活,举家陪同不惜倾家荡产,三下香港六上北京,甚至要卖肾。
07年3月26日,杨勤冀后竟然因为刘德华没有给与自己的女儿格外的待遇,而愤恨不满地留下遗书跳海身亡。
像杨丽娟这种盲目而疯狂的追星的做法实在是让人无奈,可怜、可叹和可悲。
她给自己以及她的家人戴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其实明星和我们一样也是人,是普普通通的人呀。
只不过是行业和工作的不同,在媒体“露脸”的机会多了,也就成了公众人物,就是我们所说的明星、偶像。
于是有人彻底否定崇拜偶像,这也不对。
这就好比有人用刀杀了人,但是我们不能说刀不好。
但是过分崇拜,成为狂热的“追星族”就不正常了。
有些人并不知道怎样认识偶像,他们看重的只是偶像长得漂亮,穿戴和装饰看起来很华丽,生活很时尚等等,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这正如我们看问题,不能光看表面,而要看实质一样。
有些偶像不值得我们崇拜,比如那些代言位列产品的明星们。
我们崇拜偶像,要崇拜他的精神,比如爱心、比如执着,比如乐于助人的品质等。
大家对这句台词肯定非常熟悉:好好活是干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
是的,这是电视剧《士兵出击》中许三多的台词,饰演许三多是王宝强。
王宝强长相并不帅,他的个子并不高,皮肤又黑,而且看起来还有点傻气,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给了人们精神上的支柱:不抛弃,不放弃。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使人们内心倍受鼓舞,从阴暗中逃脱。
生活中的王宝强是一个吃苦耐劳、有毅力的人,他在少林寺练功,而且一练就是六年,后来又凭着自己的执着奋斗精神才走到了今天。
王宝强身上体现出来的偶像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应该是我们崇拜的偶像。
崇拜偶像并不是坏事,关键是看你崇拜怎样的偶像和你怎样崇拜偶像。
2016高考作文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释义为: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
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是啊!任何事物都是一样的,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教育也是如此!中国历来有:“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也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训,还有“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训示,中国的父母更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节。
于是从古至今便有“悬梁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倡导,便有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劝导。
这些本没有错,正因为如此,才使我大中华人才辈出。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比比皆是,才使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而优则仕本没有错,但是过犹不及!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后,许多家长把自己未完成的“大学梦”纷纷强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加之改革开放需要的大量的人才,特别需要学校像工厂一样一大批一大批的制造人才,推向市场。
于是乎“一卷定终身”,“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大行其道。
何止分数是学生的命根,也是学校的命根,是各级各类政府机关衡量学校的质量的唯一标尺。
于是也成为家长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尺,于是便有了“提高几分,鲜花掌声不断;降低几分,便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画面。
这样不但摧残了孩子的身心,也培养出了很多有才无德之人,不知感恩,吃着爹娘的却常骂爹娘;也培养出了很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有才无能的低能儿!“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快乐教育”在大家对“应试教育”的一片喊打喊杀中应运而生!加之当时代进入00年代,独生子女成为时代特征,家长们对其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要天上的月亮绝不敢摘星星”,于是便出现了老师责罚学生,家长便大闹学校殴打老师;老师骂学生,学生便跳楼威胁,直至教师赔礼道歉的现象。
高二事理作文: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本文是高中关于高二事理作文的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欢迎阅读。
"过犹不及"这个成语出自于《论语》,意思是:事情办的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物极必反"这个成语出自于《新序》,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点,必将向反向转化。
这两个成语都涉及到了一个"度"的问题,说的平白一点就是"平衡"的问题,做事要保持平衡,做人要保持平衡,即便是享乐也要保持平衡。
平衡就好比规矩,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保持平衡"就好比球场边界的白线,时时给人警戒。
在地球这个让人类望尘莫及的大生物圈里有着望不到尽头的海洋,触不到底界的天空,走不到边缘的森林。
似乎地球上一切的资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几千年以来,那些高瞻远瞩的圣人早已对我们有所告诫,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老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历史长河的远逝并不代表着这些思想的光辉也随之淡去。
时时铭记并加以行动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可是我们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违背了自然之道,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因为那些偷猎者们卑鄙的手段,本来要几百年后才会自然灭亡的物种,现在只有几十年就有濒临绝种的危险。
因为那些厂老板们利益的心,本来纯净的空气,湛蓝的天空,现在变得灰蒙蒙的,看不清电线杆上的鸟,草丛中的花,人群里的你我他。
还有许许多多的因为,可是我们需要的是醒悟。
物种有自我繁衍的能力,空气河流有一定的自我净化的能力,可是当我们破坏的速度大于自然自我修复的速度时,纵使自然想要修复,也只能是无能为力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一条是:平等。
其实一个社会想要平等,仅仅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平等,用心去对待自然的一切,把自然当作朋友来对待,自然才会以和平的方式来对待我们人类自己,不会因我们"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破坏,而用地震,海啸,雾霾来对待我们。
高中800字作文题目过犹不及

高中作文: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中的一句名言。
它以简洁明了的方式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任何事物都有个度,过头了或者不够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过犹不及”这句话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我们掌握一个度,避免过头或者不够。
在学习中,过犹不及的体现尤为明显。
我们常常能看到那些过于刻苦努力的学生,他们整天埋头苦读,几乎没有时间玩乐。
他们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样他们也失去了与同学们交流、参加活动的机会。
过分的努力导致他们无法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而只是为了追求成绩而读书。
相反,那些不够努力的学生往往荒废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成绩不佳。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既要努力学习,又要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工作中,过犹不及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过度工作会导致身心俱疲,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程度过高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失眠等。
而如果工作不够努力,则可能失去工作机会或者无法取得好的工作成绩。
因此,我们需要在工作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同时关注自身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生活中,过犹不及同样需要我们去注意。
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会让我们迷失我们的方向,忽视了亲情、友情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我们需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共同分享生活的快乐和困难。
然而,生活中如果不够努力,则会变得懒散和无所事事。
没有目标和追求的生活可能会使人感到无聊和迷茫。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又要时刻保持对自己的要求,努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综上所述,过犹不及是一个智慧的教训,告诫我们在各方面都要找到一个度,避免过头或者不够。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和力量,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同时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到过得恰到好处,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做事过度过犹不及作文

做事过度过犹不及作文
《过犹不及》
人们常说:“凡事要有度。
”这个“度”其实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一旦超过了这个度,事情往往就会走向相反的方向,正所谓过犹不及。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过犹不及的例子。
比如对孩子过度的宠爱,本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但如果毫无原则地宠溺,事事包办代替,就会让孩子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变得娇纵任性,难以适应社会。
而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如果过度执着,不懂得适时调整和放松,可能会让自己身心俱疲,甚至陷入焦虑和抑郁之中,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
工作中同样如此。
过度的忙碌和拼命可能会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但长期以往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影响到家庭生活的和谐。
相反,如果过于懒散,没有足够的上进心和努力,又会一事无成,浪费大好时光。
在人际交往中,过度的热情可能会给人带来压力,让人感到不自在;而过度的冷漠又会让人觉得难以接近,无法建立深厚的友谊。
与人交流时,过度的夸夸其谈会让人觉得华而不实,而过度的沉默寡言又会让人觉得难以沟通。
所以,我们要学会把握好度,避免过犹不及。
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懂得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适当的调整。
就像射箭一样,拉弓太松,箭射不远;拉弓太紧,又容易折断弓。
只有恰到好处地用力,才能让箭准确地射向目标。
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不偏不倚,不过度,亦不欠缺,在适度中寻找平衡,在平衡中实现成长与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说“过犹不及”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花开必谢,世上事物一旦完美到极致,就必然走向反面,正所谓过犹不及也,因此做事一定要有分寸感。
翻阅历史,历代的政治斗争深深体现了这个道理。
秦欲攻楚,王翦以为非六十万兵不可,于是秦王就给了王翦六十万兵,这可是整个秦国的举国兵力啊。
于是一路之上,王翦边走边向秦讨要赏赐,或田地房屋,或金银珠宝,或美女侍妾,秦王大笑着一一答应了。
谋士对于深感奇怪,王翦解释说秦王多疑,现在他把整个王国的所有士兵都给我了,我唯有贪点小便宜,他才放心我,如果我不这样,他就会疑忌我。
是啊,王翦做事和光同尘,恰到好处,颇有分寸感,他深明过犹不及之道也。
读《曾国藩家书》,就会觉得曾国藩也深明此道。
消灭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的名声达到了极致,他神不守舍,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他掌握着整个湘军,而清朝的八旗军根本不是湘军对手,此时此刻,皇帝肯定会猜忌他,而一旦有人陷害他谋反,皇帝就会借机杀掉他。
于是,曾国藩就在家书里写点鸡零狗碎的事情,有意暗示清朝政府他在关注一些琐碎无聊的事,没有太大的追求和想法,这正是曾国藩的政治智慧。
是的,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曾国藩不敢让自己的名声太圆满了,因为圆满即意味着衰败,意味着灾祸。
中西方对肝癌的治疗,也体现了过犹不及之道。
药理学家帕拉斯尔萨斯曾说过一句极其中肯精彩的话“只
有剂量能决定一种东西没有毒”,因为“是药三分毒”,如果用量过多,就可能造成副作用和中毒,正所谓过犹不及也。
最近一个美英专家小组经过实验认为,中国对肝癌的化疗用药,品种多,剂量大,比美英的一般用药量多一半。
其结果造成了肝癌病人的死亡率不仅比国外高,而且即使达到了有效治疗,患者的存活期也不过一两年或二三年;相比之下,国外肝癌病人的治愈率不仅高于中国,而且存活年限也比中国肝癌病人多一倍,至少是五六年。
因为肝癌本来就极大地损害了肝脏功能,如果再对病人大剂量用药和多种用药,肝脏的负担就会更重,所以许多肝癌病人并非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药物中毒,正所谓过犹不及,事与愿违也。
是啊,无论政治人生,还是用药方法,都体现了这个道理,那就是少而有效,过犹不及,简单实用就比繁琐复杂要好得多。
【作者评点】
文章第一部分:使用三组排比比喻句,阐释了世上事物一旦完美到极致,就必然走向反面,因此做事一定要有分寸感,这就立起了主旨,并回扣了题目。
文章第二部分:
①.用一句话,领起了王翦和曾国藩的事例。
②.王翦率领六十万兵攻楚,这是秦国的举国兵力,于是王翦边走边向秦王讨要财物,他深明唯有贪小便宜,秦王才放心他,
否则就会遭到怀疑。
③.肯定了王翦做事和光同尘,恰到好处,颇有分寸感,他深明过犹不及之道;再次回扣了题目。
④.用一句话,领起了曾国藩的事例。
⑤.曾国藩名声达到了极致,且掌握着整个湘军,于是惶惶不可终日,因为皇帝会猜忌他,会借机杀掉他;他在家书里写鸡零狗碎之事,暗示他没有太大追求和想法,这正是他的政治智慧。
⑥.阐释了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曾国藩不敢让自己的名声太圆满了,因为圆满即意味着衰败,意味着灾祸。
文章第三部分:
①.用一句话领起了中西方对肝癌的治疗;再次回扣了题目。
②.引用药理学家帕拉斯尔萨斯之言和一句俗语,阐释了用量过多就可能造成副作用和中毒,过犹不及;再次回扣了题目。
③.描述了一个美英专家小组对比了中西方对肝癌的用药和治疗结果。
④.深度阐释了许多肝癌病人并非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药物中毒,正所谓过犹不及,事与愿违;再次回扣了题目。
文章第四部分:肯定了少而有效、过犹不及之道,简单实用就比繁琐复杂要好得多;并以“无论政治人生,还是用药方法,都体现了这个道理”呼应了文章主体部分。
总之,本文题目为《也说“过犹不及”》,而“过犹不及”这个词在文中先后出现了多次,这就构成了一条线索,贯穿文章始终,既回扣了题目,也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修道也罢,做事也罢,都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永远要留有余地。
不要过分,不要苛刻自己,不要追求极端,要走中道。
释迦牟尼说过,修道就像弹琴,琴弦调得太紧容易断,太松又弹不出声音。
做什么都要有这种智慧,恰到好处,掌握分寸,走中道。
必要时,就停一下,不要太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