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的反应规律

合集下载

初中酸碱盐反应规律小结

初中酸碱盐反应规律小结

初中酸、碱、盐化学反应规律小结一、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1、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既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还要考虑酸和盐的特点。

金属与酸反应:活泼金属+酸—→盐+氢气(H以前)(一般是稀HCl和稀H2SO4)金属与盐反应:金属+盐—→新盐+新金属(2Cu+2H2SO体〔34、3点的5、+2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首先要考虑反应物的溶解性,这是前提条件。

当反应物条件符合以后,才能考虑生成物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产生,如果有则复分解反应能进行,反之则不能进行。

2、酸的溶解性规律:初中接触的酸一般都可溶,其中H2SO4、H3PO4是不挥发性酸。

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是挥发性酸。

但要注意H2CO3的挥发性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H2CO3==H2O+CO2↑。

碱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钡、铵[KOH、NaOH、Ba(OH)2、NH3·H2O]的碱可溶,Ca(OH)2微溶,其余的碱不溶。

注意:①氨水有挥发性,和H2CO3一样,也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NH3·H2O==NH3↑+H2O②AgOH 为白色沉淀,但非常不稳定,在溶液中生成的同时马上分解产生褐色的氧化银沉淀:2AgOH==Ag 2O ↓+H 2O盐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得快;盐酸盐(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钡、银、钙(银、钙微溶);碳酸盐溶解钾、钠、铵(的碳酸盐),微溶碳酸镁,其它一般往下沉。

注意:Fe 2(CO 3)3、Al 2(CO 3)3遇水分解。

如:Fe 2(CO 3)3+3H 2O=2Fe (OH )3↓+3CO 2↑ 3、酸和碱的反应: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1)、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一般都能发生反应,即酸碱不受限制。

酸碱盐八大反应

酸碱盐八大反应
酸碱盐的八大反应:
置换反应
H前金属
Fe→Fe2+
金属+酸→盐+氢气 酸盐酸、稀硫酸
除硝酸、浓硫酸外
Zn、Fe、Mg、Al分别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前置后 盐可溶
Fe→Fe2+ 除K、Ca、Na外
Fe+CuSO4→ Al+CuSO4→ Cu+AgNO3→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 + 碱 →盐+水 CO2、SO2、SO3 可溶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二、氧化钙、氢氧化钙变质问题探究:
1.氧化钙生石灰
CaO + H2O = CaOH2 反应放热、作干燥剂、久置会变质 2.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
CaOH2 + CO2 = CaCO3↓+ H2O 久置会变质 3.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石灰石CaCO3 生灰石CaO 熟石灰CaOH2
1、你有几种方法制ZnSO4 2、以铜、空气、稀盐酸、石灰水为原料制 CuOH2 3、以锌、稀硫酸、氧化铜为原料制铜 4、Fe、H2SO4、NaOH、CuSO4、BaCl2、 MgOH2共发生几个化学反应
一、氢氧化钠变质问题探究:
1.变质原因: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检验变质:NaOH变质是NaOH变为Na2CO3
3.检验NaOH部分或完全变质: 即证明NaOH、Na2CO3都存在
取样品于试管中溶解于足量的水中
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目的是:证明含有Na2CO3 并除尽Na2CO3

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

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

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
酸碱盐是化学中的三大基本概念之一,它们之间的反应规律是化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看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

1. 酸和碱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这是酸碱反应最基本的规律,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反应类型。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这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酸和碱的离子交换释放出了能量。

3. 酸和金属反应产生盐和氢气。

这是因为金属可以与酸中的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4. 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产生盐和水。

这是因为非金属氧化物可以与碱中的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水。

5.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用指示剂检测。

指示剂可以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而改变颜色,从而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6.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用酸度计测定。

酸度计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从而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7.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化学方程式可以清晰地表达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关系。

8.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用反应热表示。

反应热可以反映反应过程
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大小,从而判断反应是否放热或吸热。

以上就是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它们是化学学习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好这些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初三化学酸碱盐优先反应原则

初三化学酸碱盐优先反应原则

初三化学酸碱盐优先反应原则酸碱盐是我们化学中常见的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它们。

那么,在化学反应中,酸碱盐的反应顺序是如何确定的呢?这就涉及到初三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酸碱盐优先反应原则。

在化学反应中,酸碱盐的反应顺序是根据它们的活泼程度来确定的。

活泼程度较高的物质会优先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活泼程度较低的物质则会相对较慢地发生反应。

我们来了解一下酸碱盐的性质。

酸是指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而盐是酸和碱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在酸碱中,酸和碱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互相中和。

酸碱中和的过程中,酸和碱会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在酸碱盐反应中,酸和碱的活泼程度是决定反应顺序的关键。

活泼程度高的物质会优先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活泼程度低的物质则会相对较慢地发生反应。

活泼程度高的酸会优先与活泼程度低的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活泼程度高的碱也会优先与活泼程度低的酸反应,同样生成盐和水。

例如,我们熟知的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的反应,就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盐酸是活泼程度较高的酸,而氢氧化钠是活泼程度较低的碱。

所以,在反应中,盐酸会优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和水(H2O)。

酸碱盐优先反应原则在化学实验中也经常被应用。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酸碱盐的活泼程度来确定反应顺序,从而合理安排实验步骤。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

初三化学中的酸碱盐优先反应原则是根据物质的活泼程度来确定反应顺序的。

活泼程度高的物质会优先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活泼程度低的物质则会相对较慢地发生反应。

通过了解酸碱盐的性质和活泼程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并在实验中应用这一原则,使实验更加顺利。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初三化学,更好地理解酸碱盐的反应原则,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酸碱盐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酸碱盐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酸碱盐化学方程式及现象一.两个置换反应规律1.酸+金属==盐+氢气反应条件:①酸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常用稀硫酸、盐酸②金属必须位于氢以前常用Mg、Al、Zn、Fe③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铁元素显+2价1镁与盐酸反应: Mg+ 2HCl==MgCl2+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2铝与盐酸反应 2Al+6 HCl== 2AlCl3+3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3锌与盐酸反应: Zn+ 2HCl==ZnCl2+ 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4铁与盐酸反应: Fe+ 2HCl==FeCl2+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5镁与稀硫酸反应: Mg+ H2SO4==MgSO4+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6铝与稀硫酸反应: 2Al+3 H2SO4== 2Al2SO43+3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7锌与稀硫酸反应 Zn+ 2H2SO4==ZnSO4+ 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8铁与稀硫酸反应: Fe+H2SO4===FeSO4+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现象 1至8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4和8另加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2.盐+金属==新盐+新金属反应条件:①盐反应物必须溶于水②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铁元素显+2价③金属单质反应物比盐中金属活泼,不用钾、钙、钠9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现象:铁表面有紫红色固体覆盖,溶液有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10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Al+3CuSO4==Al2SO43+3Cu现象:铝表面有紫红色固体覆盖,溶液有蓝色逐渐变为无色11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u+2AgNO3==CuNO32+2Ag现象: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覆盖,溶液有无色逐渐变为蓝色二.五种复分解反应规律1.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12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13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MgOH2+2HCl ==MgCl2+2H2O14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NaOH +HCl== NaCl+ H2O2.酸+盐==新酸+新盐反应条件: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酸和碳酸盐反应时,碳酸盐溶不溶均可15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16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可用于检验氢氧化钠变质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溶液中有气泡生成,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7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HCO3+HCl==NaCl+H2O+CO2↑现象:溶液中有气泡生成,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盐+碱==新盐+新碱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18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工业制火碱;区别CaOH2和NaOH;除杂NaOH溶液中CaOH2或Na2CO3杂质现象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19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氢氧化铜沉淀4.盐+盐==新盐+新盐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20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Na2CO3 + CaCl2 = 2NaCl + CaCO3↓现象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5.酸+金属氧化物==盐+水211、铁锈与盐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现象铁锈脱落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22铁锈与硫酸反应: 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脱落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23氧化铜与盐酸反应: CuO+2HCl==CuCl2+H2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4氧化铜与硫酸反应: CuO+ H2SO4==CuSO4+H2O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三、其他反应非金属氧化物+碱溶液==盐+水25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 CaOH2+ CO2== CaCO3↓+ H2O现象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有白色沉淀CaCO3生成26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变质、除去CO22NaOH+ CO2== Na2CO3 + H2O27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用氢氧化钠除去SO22NaOH+ SO2== Na2SO3 + H2O四、酸碱盐溶解口诀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钡钙;钾钠铵盐均可溶,硝酸盐类也都溶;氯化物只有银不溶,硫酸盐只有钡不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七大沉淀:。

酸碱盐反应规律及主要方程式

酸碱盐反应规律及主要方程式

酸碱盐反应规律及主要方程式1.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聊那些在化学课堂上经常见到的酸、碱和盐,嘿!这些家伙在化学反应中可是很有趣的角色。

酸和碱就像老朋友,经常打打闹闹,但他们的“吵架”其实有规律可循。

酸一般是那种有点“酸溜溜”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用的醋,里面有醋酸;碱呢,往往让人感觉比较“滑溜溜”的,比如我们家里的肥皂水,里面的氢氧化钠就是个典型的碱。

盐嘛,就是酸和碱“和好如初”后的产物,简单来说就是他们反应后的“结婚生子”!1.1 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说到酸碱反应,这里有个简单的规律:酸加碱,就会产生盐和水。

就像是两个人打架,然后突然发现其实彼此还挺合得来,最后和平相处,结果就生产出盐和水这种“和解的产物”。

这个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写成:酸 + 碱→ 盐 + 水。

例如,拿硫酸(H₂SO₄)和氢氧化钠(NaOH)来举例,它们的反应方程式是:H₂SO₄ + 2NaOH → Na₂SO₄ + 2H₂O。

是不是很简单?酸和碱“牵手”后,就变成盐和水啦!1.2 酸碱盐反应的实际应用这些反应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见到。

例如,胃酸过多时,我们会吃点抗酸药,这些药物中含有的碱性物质会和胃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从而缓解胃酸问题。

再比如,当你把肥皂水滴在污垢上,肥皂中的碱性成分会和污垢反应,最终把污垢清理干净,这不也是酸碱反应的一种应用吗?2. 盐的形成及其方程式盐的形成其实是一种化学反应的“终极成果”。

在很多化学反应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盐的身影,它是酸和碱反应的“孩子”。

当酸和碱混合时,生成的盐可以有很多种类,比如氯化钠(NaCl),就是我们平时用的食盐;还有硫酸钠(Na₂SO₄),常用于清洁剂中。

每一种盐的形成都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达。

例如,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反应生成的盐是氯化钠,方程式是:HCl + NaOH → NaCl + H₂O。

2.1 酸盐与碱盐的区别盐的种类很多,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酸盐和碱盐。

初三酸碱盐八大反应规律

初三酸碱盐八大反应规律
8.酸和碱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酸和碱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碱金属→氢气+盐+水。
初三化学中,酸碱盐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有8个反应规律,它们分别是:
1.酸和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碱→盐+水。
2.酸和碱金属反应。酸和碱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金属→氢气+盐。
3.酸和碳酸盐反应。酸和碳酸盐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类型为:酸+碳酸盐→盐+水+二氧化碳。
4.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5.酸和金属氢氧化物反应。酸和金属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酸和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反应类型为:酸+金属→盐+氢气。
7.碱和银盐反应。碱和银盐反应,生成银氧化物、水和碱金属盐。反应类型为:碱+银盐→银氧化物+水+碱金属盐。

酸碱盐混合后优先反应原则

酸碱盐混合后优先反应原则

酸碱盐混合后优先反应原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酸碱盐的混合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这种混合产生的反应往往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产过程,因此了解酸碱盐混合后优先反应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酸碱盐混合后的反应原理酸和碱的混合会产生中和反应,也就是产生水和盐。

而酸和碱的强弱会影响到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种类。

对于酸和碱的强弱,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酸碱度进行区分。

酸度越强的酸和碱度越强的碱混合后,反应会更为剧烈,产生的产物也会更多。

而反之,酸度和碱度较弱的酸碱混合后,反应会比较缓慢,产生的产物也会比较少。

除了酸碱混合后的中和反应,酸碱盐混合后还可能发生其他的反应。

例如,当酸和碱混合后,如果产生的盐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那么它可能会进一步分解,产生更多的产物。

酸碱盐混合后的优先反应原则在酸碱盐混合后,不同的反应可能会同时发生。

但是,由于反应速率和产物种类的不同,其中一种反应往往会优先发生。

这种现象被称为酸碱盐混合后的优先反应原则。

优先反应的原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解释:1. 反应速率:当不同的反应同时发生时,速率较快的反应往往会优先发生。

这是因为速率较快的反应能够更快地消耗掉反应物,使得速率较慢的反应无法继续进行。

2. 反应热力学:某些反应可能会生成更为稳定的产物,因此这些反应往往会优先发生。

例如,当酸和碱混合后,如果产生的盐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那么它可能会优先生成。

3. 反应物浓度:当反应物的浓度不同时,反应速率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反应物浓度较高的反应会优先发生。

4. 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对反应速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当温度较高或压力较大时,反应速率会加快,因此这些反应也可能会优先发生。

酸碱盐混合后的应用了解酸碱盐混合后的优先反应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不同反应的发生。

这对于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都非常重要。

例如,在制备化学药品时,我们需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种类,以保证产物的纯度和质量。

了解酸碱盐混合后的优先反应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反应过程,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盐的反应规律
具体内容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可归纳成下图来表示。

①金属+ 氧气?金属氧化物
除Ag、Pt、Au外的金属,一般都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容易,
由酸转化成盐有四个途径:
某些金属+ 某些酸?盐+ 氢气
酸+ 碱性氧化物?盐+ 水
酸+ 碱?盐+ 水
酸+ 某些盐?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
⑧酸?酸性氧化物+ 水
在一定条件下含氧酸分解可生成酸性氧化物(酸酐)和水。

⑨金属+ 非金属?无氧酸盐
此处的非金属H2、O2除外。

当金属越活泼,非金属也越活泼时,反应就越容易进行。

⑩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非初三知识)
强酸(H2SO4、HNO3)的酸酐与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即可反应,其余的需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

碱性氧化物+ 酸?盐+ 水
强酸(H2SO4、HNO3、HCl)可与所有碱性氧化物反应,弱酸(H2CO3、H2S等)只能和活


4
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必须都能溶于水,若生成物中有一种是难溶性的盐时,则反应可以进行。

金属+ 盐?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金属+ 酸?盐+ 氢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从酸溶液中把氢置换出来。

这里的酸主要是指盐酸和稀硫酸。

浓硫酸和硝酸因有强氧化性,跟金属反应时不会生成氢气,而是生成盐、水和其
它气体。

除杂
1、CO
2
(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
2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
2
(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3除去Cu中的Fe,可将混合固体加入CuSO
4溶液中,(Fe+CuSO
4
=Cu+FeSO
4
),然
后过滤后取滤渣。

4除去Na
2SO
4
溶液中的NaOH,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H
2
SO
4
溶液
(2NaOH+H
2SO
4
=Na
2
SO
4
+
2
H
2
O)
5除去KCl溶液中的K
2SO
4
,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Cl
2
溶液
(K
2SO
4
+BaCl
2
=2KCl+BaSO
4
),然后过滤后取滤液。

6除去NaCl溶液中的BaCl
2,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
2
SO
4
溶液
(BaCl
2+Na
2
SO
4
=2NaCl+BaSO
4
),然后过滤后取滤液。

7除去KNO
3溶液中的AgNO
3
,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KCl溶液
(AgNO
3+KCl=KNO
3
+AgCl),然后过滤后取滤液。

8除去NaNO
3溶液中的CuSO
4
,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OH)
2
溶液
(CuSO
4+Ba(OH)
2
=Cu(OH)
2
+BaSO
4
),然后过滤后取滤液。

如: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淀法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的是()
A.KNO3〔Ba Cl2〕 B.NaCl〔KNO3〕
C.NaNO3 [NaCl] D.Ca(NO3)2 [Mg( NO3)2]
答案:C NaCl+ Ag NO3= AgCl↓+ NaNO3
D Mg( NO3)2+Ca(OH)2= Ca(NO3)2+ Mg(OH)2↓
小结:一般说来,如果杂质中有一种离子与原来的物质中的离子相同,那所选试剂只需有一种离子与原来物质中的离子相同,另一种离子与杂质离子生成沉淀。

加人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铜固体。

Cu中混有少量CuO除了用酸除去外,可以用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置换出氧化铜中的铜。

练习:1 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硫酸铜()
A.Zn B.Fe C.Cu D.Mg
答案B
2 将混有少量铁粉和锌粉的硫酸铜晶体溶于适量水,充分静止过滤,结果是
溶液除HCl
C NH3(H2O) 用浓H2SO4 除水
D CO2 (HCl )用Na2CO3溶液除HCl
答案:A C
小结:气体的吸收剂可考虑:浓硫酸吸收水蒸气、氨气;氢氧化
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水吸收氨气、氯化氢气体等,氯化钙溶液吸收氨气。

5 其它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