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利昂
氟利昂是不是易燃易爆气体

氟利昂是不是易燃易爆气体概述氟利昂(Freon)是指一类含有氟、氯、碳等元素的卤代烃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学品之一。
由于其被认为是一种臭氧层破坏物质,近年来被禁止在各种应用中使用。
不过,在工业生产和建筑、汽车、航空等领域仍有一定的应用,因此氟利昂的安全性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氟利昂的基本性质出发,阐述其是否易燃易爆,以及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和储存氟利昂,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氟利昂的基本性质化学结构氟利昂通常指的是氯氟烃类(CFCs)和氢氟烃类(HFCs)两类化合物,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如下:•CFCs:其中含有氯、氟和碳元素,例如六氟化碳(CFC-11)、二氟二氯甲烷(CFC-12)等;•HFCs:其中含有氢、氟和碳元素,例如1,1,1,2-四氟乙烷(HFC-134a)等。
物理性质氟利昂具有以下一些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较大,一般比空气重,故沉降速度较慢;•在常温下为液体状态,易挥发;•不易燃,但在沙林、溴甲烷等化合物参与下,可能引起爆炸。
氟利昂的易燃易爆性质通过对氟利昂分子的化学结构和重要物理性质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氟利昂本身不易燃,但如果与其他易燃化合物如沙林等混合使用,有引起爆炸或火灾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氟利昂时,需要注意避免它接触易燃气体或液体,以及避免给它施加高温或高压等条件。
此外,还需要做好防范火灾和爆炸的措施,如加强室内通风,设置防爆设备等。
如何正确使用和储存氟利昂为确保氟利昂的安全性,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正确使用氟利昂首先,应该遵守氟利昂的使用要求,如不超过规定浓度、温度和压力等。
其次,在使用氟利昂时,应注意防范火灾和爆炸的风险,如不与易燃物混合、不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使用、加强通风等。
最后,使用后应彻底排放氟利昂,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
正确储存氟利昂首先,应在专门的仓库或耐火储存间内储存氟利昂,禁止将其与其他危险化学品混放。
其次,氟利昂应密封储存,在储存区域内设置通风设备以保证空气流通。
九年级化学氟利昂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氟利昂知识点氟利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它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化学课程中关于氟利昂的知识点,包括其性质、用途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
一、氟利昂的性质氟利昂是由氟、氯和碳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通常为CFCs(氯氟烷化物)。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由于其化学性质的独特性,氟利昂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
二、氟利昂的用途1. 制冷剂和制冷设备:氟利昂具有制冷效果出色的特点,因此广泛用于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中。
它的低沸点和热传导性能使得它能够快速吸收和释放热量,实现快速制冷。
2. 发泡剂:氟利昂还可以用作发泡剂,用于生产聚氨酯泡沫塑料。
这种泡沫塑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工具和家具等领域,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轻质的特点。
3. 电子器件清洗剂:由于氟利昂蒸汽不易燃烧且对电子元件具有较小的腐蚀性,它被用作电子器件的清洗剂。
它可以有效去除电子设备上的污渍和灰尘,保持器件的良好工作状态。
4. 消防灭火剂:氟利昂还可用作消防灭火剂,因为它的化学稳定性和低毒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灭火剂。
在火灾发生时,使用氟利昂可以迅速抑制火焰的蔓延。
三、氟利昂的环境影响尽管氟利昂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也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 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的主要成分氯氟烷化物(CFCs)是一种臭氧层破坏物质。
当CFCs进入大气层时,它们会被紫外线分解,释放出氯原子。
这些氯原子会破坏臭氧分子,从而导致臭氧层的稀薄,增加紫外线辐射的强度。
2. 温室效应:氟利昂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具有很强的吸收和保留热能的能力。
由于温室效应的增强,气候变暖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问题之一,而氟利昂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缓氟利昂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限制CFCs的生产和使用,并逐渐替代氟利昂,寻找更环保的替代品。
综上所述,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的氟利昂知识点包括其性质、用途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
制冷系统氟利昂安全使用与应急处置

制冷系统氟利昂安全使用与应急处置一、氟利昂特性氟利昂又名氟氯烷,是含有氟和氯的有机化合物,由于很容易液化,是一种很好的制冷剂,目前应用最广的是R22,即二氟一氯甲烷,R2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性的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燃烧爆炸,相对密度1.18(水=1),相对蒸气密度3.0(空气=1),R22几乎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氟利昂作为制冷剂使用比氨安全可靠,但属于破坏臭氧层和产生温室效应气体。
二、氟利昂事故风险1.氟利昂本身无毒,是一种窒息性气体,氟利昂比空气重,发生泄漏后,会滞留在较低和通风不畅的地方,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浓度时,造成环境缺氧,人在此环境中停留,可导致因缺氧而窒息,吸入量过大或时间过长,会抑制呼吸功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2.氟利昂与明火相遇且在水汽等作用下,可分解生成光气、氯化氢、氟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可引起中毒。
3.人体直接接触到液态氟利昂,可导致人员冻伤。
4.储存氟利昂的容器或气瓶若遇高热,内部压力增大,有发生开裂和物理爆炸的危险。
三、氟利昂泄漏应急处置措施1.制冷系统发生氟利昂泄漏时,操作人员应迅速停止机组运转,切断供电电源,确认泄漏点(必要时使用冷媒检漏仪检漏),尽可能关闭泄漏点前后端阀门,切断与系统相连的阀门。
2.打开门窗通风,迅速疏散泄漏区域内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3.通知部门负责人和维修人员。
4.部门负责人组织人员到达现场处理事故,及时对泄漏区域进行合理排风,加速扩散。
5.现场抢险人员不得盲目进入泄漏现场,必须进入泄漏高浓度区域切断泄漏源和堵漏作业时,抢险人员需佩戴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6.焊接泄漏管道等设施时要将氟利昂完全排放干净,泄漏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7.区域内泄漏氟利昂未处理完时,区域内禁止明火操作。
8.处理泄漏点时,注意防止维修人员被泄漏制冷剂冻伤。
9.有人员吸入氟利昂,应使之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拨打急救电话,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F22(氟利昂)性质

氟利昂F22:国标编号22039CAS号75-45-6中文名称氯二氟甲烷英文名称monochlorodifluoromethane;Freon-22别名R22;一氯二氟甲烷;氟利昂22分子式CHClF2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有轻微的发甜气味分子量86.47 蒸汽压13.33kPa(-76.4℃)熔点-146℃沸点:-40.8℃溶解性溶于水密度相对密度(水=1)1.18;相对密度(空气=1)3.0 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5(不燃气体)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气溶杀虫药发射剂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毒性低,但用其制备四氟乙烯所发生的裂解气,毒性较大,可引起中毒。
吸入高浓度裂解气,初期仅有轻咳、恶心、发冷、胸闷及乏力感,但经24-72小时潜伏期后出现明显症状,发生肺炎、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后期有纤维增生征象。
可引起聚合物烟热。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1000000mg/m3,2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兔、大鼠、小鼠吸入0.2%浓度,6小时/天,共10个月,均无毒性反应;1.4%浓度,体重减轻,血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
剖检肺见肺泡间质增厚、肺水肿,心肝、肾及神经系统退行性变。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33pph(24小时),连续。
微粒体诱变:鼠伤寒沙门氏菌33pph(24小时)(连续)。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50000ppm(5小时,雄性56天),对前列腺、精囊、Cowper氏腺、附属腺体、尿道产生影响。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仪器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5.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3000mg/m3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10mg/L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氟利昂原理

氟利昂原理
氟利昂(Fluorine-12)是一种常见的卤代烷烃类物质,具有无色、无味、无毒和不易燃烧的特性。
它广泛应用于制冷、制冷剂以及火灾灭火器等领域。
氟利昂主要由碳、氢和氟元素组成,化学式为CF2Cl2。
其制冷原理是基于蒸发冷却的原理。
在制冷器中,氟利昂处于低温低压状态下。
当空气中的热量通过换热器传递到氟利昂上时,氟利昂发生蒸发,吸收热量并将温度降低。
蒸发后的氟利昂气体会被压缩成液体,通过管道输送到冷却的目标物体上。
在目标物体的表面,液态氟利昂再次发生蒸发,吸收目标物体表面的热量,并使其温度降低。
蒸发和压缩的过程不断重复,使得氟利昂每次循环都能吸收大量的热量,在制冷作用下不断降低目标物体的温度。
这种制冷原理称为蒸发冷却循环制冷,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制冷设备和空调系统中。
尽管氟利昂在制冷、制冷剂和灭火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和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限制和禁止氟利昂的使用。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环保的替代品,如氢氟化碳和氨基氟烷等。
总的来说,氟利昂通过蒸发冷却循环制冷的原理实现了制冷和降温的效果,但由于环境保护的考虑,人们正在寻找更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替代品。
制冷剂氟利昂临界压力

制冷剂氟利昂临界压力
氟利昂(氟氯烷类化合物)是一类常用的制冷剂,也被称为氟利昂制冷剂(Fluorocarbon Refrigerants)。
不同种类的氟利昂制冷剂具有不同的临界压力,临界压力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气液两相不再可区分的压力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氟利昂制冷剂的临界压力(单位为千帕):
1.氟利昂-12(R-12):1248.8kPa
2.氟利昂-22(R-22):496
3.2kPa
3.氟利昂-134a(R-134a):4067.0kPa
4.氟利昂-410A(R-410A):492
5.0kPa
5.氟利昂-404A(R-404A):4851.0kPa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值可能是基于特定的温度范围和参考条件得出的,并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变化范围。
此外,由于环境保护的考虑,一些氟利昂制冷剂已经被逐渐淘汰或受到限制使用。
请注意,在使用或处理氟利昂制冷剂时,应遵循相关的安全规范和环境法规,以确保正确的操作和防止对大气层臭氧层的破坏。
1/ 1。
氟利昂结构

氟利昂结构氟利昂,又称氯氟烃,是一种由氯、氟、碳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FC(chlorofluorocarbon),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合物。
氟利昂的结构与性质一直是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因为它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与环境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氟利昂的结构氟利昂的分子结构是由氯、氟、碳元素组成的。
它是一种斯特克尔结构,即在分子中,氯、氟原子和碳原子的空间位置是固定的,它们之间的键长和键角也是固定的。
其分子式为CFC,其中C代表碳,F代表氟,Cl代表氯。
氟利昂的结构中,氯原子和氟原子都连接在碳原子上,形成了碳氯键和碳氟键。
碳氟键是一种非常强的化学键,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惰性。
这种键的强度和稳定性使氟利昂成为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不易分解和反应。
氟利昂的结构中,氯原子和氟原子的空间位置是固定的,它们之间的键长和键角也是固定的。
这种结构使氟利昂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低沸点、低表面张力、高热稳定性等。
氟利昂的性质氟利昂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 低沸点氟利昂的沸点很低,一般在-40℃左右,因此它可以在常温下蒸发。
这种性质使氟利昂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制冷剂和溶剂。
2. 低表面张力氟利昂的表面张力很低,可以渗透到很小的孔隙中,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清洗剂和去污剂使用。
3. 高热稳定性氟利昂具有高度的热稳定性,可以在高温下稳定存在。
这种性质使氟利昂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化合物,可以用于制造塑料、橡胶、泡沫材料等。
氟利昂的应用氟利昂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制冷剂氟利昂具有低沸点和高热稳定性的特点,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制冷剂使用。
氟利昂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制造空调、冰箱、冷库等。
2. 清洗剂和去污剂氟利昂具有低表面张力的特点,可以渗透到很小的孔隙中,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清洗剂和去污剂使用。
氟利昂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清洗电路板、半导体器件、光学仪器等。
制冷系统氟利昂安全使用与应急处置

制冷系统氟利昂安全使用与应急处置一、氟利昂特性氟利昂又名氟氯烷,是含有氟和氯的有机化合物,由于很容易液化,是一种很好的制冷剂,目前应用最广的是R22,即二氟一氯甲烷,R2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性的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燃烧爆炸,相对密度1.18(水=1),相对蒸气密度3.0(空气=1),R22几乎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氟利昂作为制冷剂使用比氨安全可靠,但属于破坏臭氧层和产生温室效应气体。
二、氟利昂事故风险1.氟利昂本身无毒,是一种窒息性气体,氟利昂比空气重,发生泄漏后,会滞留在较低和通风不畅的地方,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浓度时,造成环境缺氧,人在此环境中停留,可导致因缺氧而窒息,吸入量过大或时间过长,会抑制呼吸功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2.氟利昂与明火相遇且在水汽等作用下,可分解生成光气、氯化氢、氟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可引起中毒。
3.人体直接接触到液态氟利昂,可导致人员冻伤。
4.储存氟利昂的容器或气瓶若遇高热,内部压力增大,有发生开裂和物理爆炸的危险。
三、氟利昂泄漏应急处置措施1.制冷系统发生氟利昂泄漏时,操作人员应迅速停止机组运转,切断供电电源,确认泄漏点(必要时使用冷媒检漏仪检漏),尽可能关闭泄漏点前后端阀门,切断与系统相连的阀门。
2.打开门窗通风,迅速疏散泄漏区域内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3.通知部门负责人和维修人员。
4.部门负责人组织人员到达现场处理事故,及时对泄漏区域进行合理排风,加速扩散。
5.现场抢险人员不得盲目进入泄漏现场,必须进入泄漏高浓度区域切断泄漏源和堵漏作业时,抢险人员需佩戴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6.焊接泄漏管道等设施时要将氟利昂完全排放干净,泄漏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7.区域内泄漏氟利昂未处理完时,区域内禁止明火操作。
8.处理泄漏点时,注意防止维修人员被泄漏制冷剂冻伤。
9.有人员吸入氟利昂,应使之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拨打急救电话,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利昂氟利昂-11分子式CCl3F,分子量137.38,学名一氟三氯甲烷。
熔点-111℃,沸点23.7℃,密度(20/4℃)1.487克/厘米3。
有乙醚味,不燃烧。
氟利昂-12分子式CC12F2,分子量120.92,学名二氟二氯甲烷。
熔点-158℃、沸点-29.8℃。
密度(20/4℃)1.486克/厘米3。
无色无味气体,无刺激性、无腐蚀性。
氟利昂-13分子式CClF3,分子量104.46。
学名三氟一氯甲烷。
熔点-182℃、沸点-82℃、密度(-130℃)1.703克/厘米3。
无色气体。
氟利昂-14分子式CF4,分子量88.01。
学名四氟甲烷或四氟化碳。
熔点-191℃,沸点-128℃,密度(-130℃)1.62克/厘米3、无色无味气体。
对热稳定,化学性质稳定。
氟利昂-114分子式C2Cl2F4,分子量170.93。
学名1,1,2,2-四氟-1,2-二氯乙烷。
结构简式CClF2-CClF2。
熔点-94℃、沸点3.55℃、密度(20/4℃)1.470克/厘米3。
无色无味气体。
无刺激性,无腐蚀性,不燃烧。
1 氟里昂是一种透明、无味、无毒、不易燃烧、爆炸和化学性稳定的制冷剂。
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氟里昂制冷剂热力性质相差很大,可适用于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机,以适应不同制冷温度的要求。
2 氟里昂对水的溶解度小,制冷装置中进入水分后会产生酸性物质,并容易造成低温系统的“冰堵”,堵塞节流阀或管道。
另外避免氟里昂与天然橡胶起作用,其装置应采用丁晴橡胶作垫片或密封圈。
3 常用的氟里昂制冷剂有R12、R22、R502及R1341a,由于其他型号的制冷剂现在已经停用或禁用。
在此不做说明。
4 氟里昂12(CF2CL2,R12):是氟里昂制冷剂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以中、小型食品库、家用电冰箱以及水、路冷藏运输等制冷装置中被广泛采用。
R12具有较好的热力学性能,冷藏压力较低,采用风冷或自然冷凝压力约0.8-1.2KPa。
R1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29℃,属中温制冷剂,用于中、小型活塞式压缩机可获得-70℃的低温。
而对大型离心式压缩机可获得-80℃的低温。
近年来电冰箱的代替冷媒为R134a。
5 氟里昂22(CHF2CL,R22):是氟里昂制冷剂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以家用空调和低温冰箱中采用。
R22的热力学性能与氨相近。
标准气化温度为-40.8℃,通常冷凝压力不超过1.6MPa。
R22不燃、不爆,使用中比氨安全可靠。
R22的单位容积比R12约高60%,其低温时单位容积制冷量和饱和压力均高于R12和氨。
近年来对大型空调冷水机组的冷媒大都采用R134a来代替。
6 氟里昂502(R502):R502是由R12、R22以51.2%和48.8%的百分比混合而成的共沸溶液。
R502与R115、R22相比具有更好的热力学性能,更适用于低温。
R502的标准蒸发温度为-45.6℃,正常工作压力与R22相近。
在相同的工况下的单位容积制冷量比R22大,但排气温度却比R22低。
R502用于全封闭、半封闭或某些中、小制冷装置,其蒸发温度可低达-55℃。
R502在冷藏柜中使用较多。
7 氟里昂134a(C2H2F4,R134a):是一种较新型的制冷剂,其蒸发温度为-26.5℃。
它的主要热力学性质与R12相似,不会破坏空气中的臭氧层,是近年来鼓吹的环保冷媒,但会造成温室效应。
是比较理想的R12替代制冷剂。
8 氟里昂与水的关系:氟里昂和水几乎完全相互不溶解,对水分的溶解度极小。
从低温侧进入装置的水分呈水蒸气状态,它和氟里昂蒸气一起被压缩而进入冷凝器,再冷凝成液态水,水以液滴壮混于氟里昂液体中,在膨胀阀处因低温而冻结成冰,堵塞阀门,使制冷装置不能正常工作。
水分还能使氟里昂发生水解而产生酸,使制冷系统内发生“镀铜”现象。
9 氟里昂与润滑油的关系:一般是易溶于冷冻油的,但在高温时,氟里昂就会从冷冻油内分解出来。
所以在大型冷水机组中的油箱里都有加热器,保持在一定的温度来防止氟里昂的溶解。
氟里昂主要用作制冷剂。
它们的商业代号F表示氟代烃,第一个数字等于碳原子数减1(如果是零就省略),第二个数字等于氢原子数加1,第三个数字等于氟原子数目,氯原子数目不列。
由于氟利昂可能破坏大气臭氧层,已限制使用。
目前地球上已出现很多臭氧层漏洞,有些漏洞以超过非洲面积,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氟利昂的化学物质。
氟里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它是本世纪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
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
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
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
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
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根据资料,2003年臭氧空洞面积已达2500万平方公里。
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据分析,平流层臭氧减少万分之一,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加0.6-0.8%,即意味着因此引起失明的人数将增加1万到1.5万人。
由于氟里昂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滞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停留在对流层,小部分升入平流层。
在对流层的氟里昂分子很稳定,几乎不发生化学反应。
但是,当它们上升到平流层后,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含氯的氟里昂分子会离解出氯原子,然后同臭氧发生连锁反应(氯原子与臭氧分子反应,生成氧气分子和一氧化氯基;一氧化氯基不稳定,很快又变回氯原子,氯原子又与臭氧反应生成氧气和一氧化氯基……),不断破坏臭氧分子。
Cl+O3→O2+ClO ClO+O→O2+Cl如此周而复始,结果一个氯氟里昂分子就能破坏多达10万个臭氧分子。
总的结果,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O3—→3O2 (虽然反应中氟里昂分子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催化剂,但由于其参加了反应过程,因而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催化剂)。
反应机理:臭氧在紫外线作用下(反应条件不好打,自己加上)O3 —→ O2 + O氯氟烃分解(以CF2Cl2为例)CF2Cl2 → CF2Cl• + •Cl自由基链反应Cl• + O3 —→ ClO• + O2ClO• + O —→ Cl• + O2总反应:O3 + O = 2O2二氯二氟甲烷氟里昂的介电常数为2,可以采用脉冲时域反射物位计进行物位测量。
氟里昂制冷剂大致分为3类。
一是氯氟烃类产品,简称CFC。
主要包括R11、R12、R113、R114、R115、R500、R502等,由于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以及最大,被《蒙特利尔议定书》列为一类受控物质。
二是氢氯氟烃类产品,简称HCFC。
主要包括R22、R123、R141b、R142b等,臭氧层破坏系数仅仅是R11的百分之几,因此,目前HCFC类物质被视为CFC类物质的最重要的过渡性替代物质。
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中R22被限定2020年淘汰,R123被限定2030年。
三是氢氟烃类:简称HFC。
主要包括R134A、R125、R32、R407C、R410A、R152等,臭氧层破坏系数为0,但是气候变暖潜能值很高。
在《蒙特利尔议定书》没有规定其使用期限,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中定性为温室气体。
专家表示: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所有制冷剂全部都是氟里昂制品,非氟里昂制冷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发出来。
政府明令禁止的是第一类氯氟烃类产品,对于氢氯氟烃类产品和氢氟烃类制冷剂,还要有相当长的一段使用时间。
所以,消费者千万不要谈“氟”色变正戊烷CAS No.:109-66-0分子式:C5H12分子结构: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分子量:72.15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微弱的薄荷香味。
熔点(℃):-129.8沸点(℃):36.1相对密度(水=1):0.626 mg/m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48饱和蒸气压(kPa):53.32(18.5℃)燃烧热(kJ/mol):3506.1临界温度(℃):196.4临界压力(MPa): 3.37闪点(℃)flash point 在一稳定的空气环境中,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试验火焰作用下被闪燃时的最低温度:-40引燃温度(℃):260爆炸上限%(V/V):9.8爆炸下限%(V/V): 1.7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制造人造冰、麻醉剂,合成戊醇、异戊烷等。
健康危害:高浓度可引起眼与呼吸道粘膜轻度刺激症状和麻醉状态,甚至意识丧失。
慢性作用为眼和呼吸道的轻度刺激。
可引起轻度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
乙醇密度:0.789 g/cm^3; (液)熔点:−117.3 °C (158.8 K)沸点:78.3 °C (351.6 K)在水中的溶解度:pKa 15.9黏度:1.200 mPa·s (cP), 20.0 °C分子偶极矩:5.64 fC·fm (1.69 D) (气)折射率:1.3614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9饱和蒸气压(kPa): 5.33(19℃)燃烧热(kJ/mol):1365.5临界温度(℃):243.1临界压力(MPa): 6.38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2闪点(℃):12引燃温度(℃):363爆炸上限%(V/V):19.0爆炸下限%(V/V): 3.3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电离性:非电解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
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