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系统与氟利昂系统的区别
氨制冷机组与氟制冷机组比较

一、制冷剂的比较
1.1氨制冷剂 • 氨(R717)是一种ODP和GWP均为0的天然 制冷剂,沸点-33.4℃,凝固点-77.7℃。是 应用较广的中温制冷剂,有较好的热力性 质和热物理性质。在常温和普通低温的范 围内压力适中,单位容积制冷量大、粘度 小、流动阻力小、传热性能好。
2.1.1优点: • 压缩机与电动机相对分离,使压缩机的适 用范围更为广泛。 • 同一台压缩机,可适应不同制冷剂,除了 采用卤代烃制冷剂外,还可通过更改部分 零部件的材质,采用氨作为制冷剂。 • 可根据不同的制冷剂和使用工况条件,配 用不同容量的电动机。 • 单机头机组制冷量可达200万大卡左右。 • 成本较低,销售价格较便宜。
1.2氟制冷剂(中低温机组用) a.R22 一种中温制冷剂 它的沸点为-40.8℃,常温下冷凝压力 和氨相近,单位容积制冷量也差不多, 在中温和低温下饱和压力较高,因此 在较低温度下R22比氨好。
水在R22中的溶解度很小,而且随着温度 的降低,水的溶解度越小。当R22中溶解有 水时,会引起冰堵现象和金属的腐蚀作用。 R22能部分地与矿物油互相溶解,其溶解度 与润滑油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在较高温度 时,润滑油在R22液体中的溶解度很大,形 成均匀的溶液;温度逐渐降低时溶解度不 断减小;当温度降至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 便开始分层,含量各不相同,上层主要是 油,下层主要是R22;
3.1氨制冷系统 3.1.1缺点: • 由于氨几乎不溶于矿物油,造成氨制冷系统的管 道和换热器的传热面会积油影响传热;同时由于氨 几乎不溶于矿物油,氨制冷系统需配用复杂的油 分离系统,造产品体积庞大。 • 氨在含油水份时,对铜和铜合金(磷青铜外)有 腐蚀作用,因此氨制冷机中一般不允许使用其他 铜和铜合金,尤其在换热器中只能采用铁管作为 换热管,效率和可靠性均较差。
浅谈大型氨系统与氟系统的区别

大型氨系统与氟系统的区别1.制冷剂的区别氨系统:NH3氨的特性:a.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浮在空气)b.容易液化,用做制冷剂,反正容易气化,易挥发c.极易溶于水(1:700)---产生对生命危害的根源特性(吸收人体内的水份)d.与水反应,产生弱碱,形成对金属特别是铜的腐蚀---容易产生事故的原因氟系统:R22,R507a(R404A不适用与大型氟系统)氟制冷剂的特性:a.无色,无味---泄露时不易发觉(1、压力表的变化:低压报警,控制在盐水能进入系统的压力范围之上;2、盐水池会产生油花)b.制冷效果比氨弱,但是最安全的、制冷特性最接近氨的制冷剂2.在制冷系统设计上的区别a.氨机需要单独存放空间,并且要设置安全通道和急救通道,必须按标准规范设计,而氟机是不需要单独的安装空间b.氨系统采用的是满液式蒸发(下进上回),蒸发器为螺旋盘管,必须配合低压循环桶和氨泵,而氟系统采用的干式蒸发(上进下回),蒸发器为蛇形盘管,没有低压循环桶和氨泵c.氨系统必须要大型氨储液灌,氟机相对较小。
3.相同之处a.压缩机类型:活塞式、螺杆式,6缸-125,8缸-170b.冷却形式:蒸发式冷凝(虹吸灌-冷却压缩机油)水冷(30吨-相对耗能12%)油冷却器:壳管式和板式c.都需要搅拌器:流速0.5m/s4.需要知道的常识:冰池材料:5mm铁板冰架材料:扁钢冰模材料:304不锈钢、镀锌钢冰模的规格:25KG:310*160/270*120/700(1.5镀锌板)50KG::390*185/360*160/1020(1.5-1.8镀锌板)100KG:540*240/500*200/1150(1.8镀锌板)20吨、30吨、40吨、50吨、60吨、80吨和100吨的压缩机配置、蒸发式冷凝器的配置、搅拌电机的配置行车安装要求1、客户应该预留牛腿,用于安装行车, 牛腿上部空间满足设计要求,保证行车正常运行.2、行车的承重量必须大于一排冰和冰模的总重量。
氟与氨制冷剂的比较

氟系统氨系统全面比较1、工质历史及特性比较氨使用最长的制冷剂。
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循环过程中高、低压力适中,且具有极大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和较高的制冷系数。
在氟利昂制冷剂未出现前,在大、中型压缩式制冷装置中,几乎一统天下。
但氨有毒及刺激味,与空气混合后有爆炸危险。
氨与水混合后为腐蚀铜及铜合金。
目前,在空调系统中几乎不被采用。
氟利昂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素衍生物,根据氟利昂化合物中不同的原子数,可以有许多品种的氟利昂。
按规定编号方法、可编出许多代号,如R22,R134a等。
氟利昂是本世纪30年代随着有机化学工业发展而研制的有机化合物。
应该承认,多品种氟利昂的出现,使压缩式制冷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发展。
但是,在近半个世纪的应用中,最终发现常用的多数氟利昂制冷剂,如R11、R12、R13、R113、R502等,能严重的破坏大气臭氧层,影响生态平衡,危机人类生存。
R22 R22的综合性能极佳,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
如:运行压力适中;单位容积制冷量仅次于氨;等熵指数低于氨,因此,在相同压力比时,排气温度较氨低;而且无毒、无燃烧及无爆炸危险等优点。
R22的出现并随其价格逐渐降低,它在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到了广泛的应用。
另外,所有氟利昂对铜及电动机的耐氟绝缘漆均不起作用,因此,使结构紧凑的各类封闭式压缩机得以使用。
目前,在各类家用空调及冷(热)水机组中,多数选用R22制冷剂。
2、有关蒙特利尔议定书内容自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在加拿大签约生效,目前全世界已有188个国家的政府签字同意执行这份旨在保护地球臭氧层的国际环境公约。
我国政府1991年6月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上签字后,有关部门制定了氟利昂制冷剂加速淘汰计划,明确提出我国要在2007年7月1日前停止氟利昂制冷剂的生产与消费氟里昂制冷剂大致分为3类。
一是氯氟烃类产品,简称CFC。
主要包括R11、R12、R113、R114、R115、R500、R502等,由于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以及最大,被《蒙特利尔议定书》列为一类受控物质。
氨氟制冷系统比较

蒸汽压缩机制冷系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制冷例如氟制冷和氨制冷,对于这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和不同呢,下面详细分析一下氨制冷系统与氟制冷系统的异同,以便合理对制冷系统进行选择和决策。
一次性投资:一般情况下,大中型氨制冷系统较同规模的氟制冷系统投资少。
这主要是因为氟制冷系统的制冷机组、设备、管路及阀件价格较高,且氟制冷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投资相对较高。
运行成本:氨制冷系统的工质价格低廉,且制冷工质单位制冷量大,耗电较少,运行成本较低。
氟制冷系统的工质价格较高,单位制冷量较小,耗电相对较多,运行成本较高。
环保特性:氨制冷系统的制冷剂氨是自然工质,消耗臭氧系数ODP = 0,地球变暖系数GWP = 0,对环境无污染。
氟制冷系统的CFCs工质,因破坏臭氧层的特性,已被淘汰。
HCFCs工质,消耗臭氧系数ODP较小,地球变暖系数GWP较小,对环境有一定破坏作用,根据有关国际协定,发展中国家允许在2040年以前使用。
安全性:氨在空气中达到16% ~25%时,遇明火可爆炸。
氨有毒,可引起窒息和冻伤。
安全性较差。
在人口密集的场所,不应使用大容量的氨制冷系统。
F- 22无毒,与空气混合明火不爆炸,安全性较好。
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发展中国家),应用F- 22系统和F-134a系统较安全。
当然,有条件的话,应用CO2制冷系统更环保、更安全。
供液和回气管路:氨系统一般采用下进上出方式连接蒸发器;氟系统一般采用上进下出方式连接蒸发器,以利回油。
氨系统水平吸气管道应坡向循环桶或气液分离器;氟系统水平吸气管道应坡向压缩机。
供液方式:氨系统和氟系统均可采用直接供液、液泵供液和重力供液方式,给蒸发器供液。
应用范围:氨系统和氟系统均是中温制冷工质,均具有适中的压力与温度,既可用于冷冻冷藏、也可用于空调、工业制冷、啤酒业和制药业。
氟系统用于直接蒸发式空调系统更安全。
氨系统可采用间接冷却方式“通过载冷剂”用于空调。
自动化控制程度:氟制冷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一般不用人工操作,可节约人工成本。
氨制冷系统与氟制冷系统的比较

氨制冷系统与氟制冷系统的比较一、氨制冷机组的优缺点1.1缺点1.1.1由于氨几乎不溶于矿物油,造成氨制冷系统的管道和换热器的传热面会积油膜,影响传热。
1.1.2由于氨几乎不溶于矿物油,氨制冷系统需配用复杂的油分离系统,造成产品体积庞大。
1.1.3氨在含油水份时,对铜和铜合金(磷青铜外)有腐蚀作用,因此氨制冷机中一般不允许使用其他铜和铜合金,尤其在换热器中只能采用铁管作为换热管,效率和可靠性均较差。
1.1.4氨的毒性较大,对人的器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当氨蒸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约半小时就会中毒;当氨蒸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达到11~14%时,即可点燃(黄色火焰),若达到16~18%时引起爆炸。
氨蒸气对食品有污染作用,因此,氨机应保持通风,使氨的含量不超过0.02mg/L。
1.2 优点1.2.1氨是一种ODP和GWP均为0的天然制冷剂,对大气臭氧层和温室效应均无影响,是一种环保制冷剂。
1.2.2价格便宜二、氟制冷机组的优缺点2.1缺点2.1.1目前常用制冷剂为R22,其ODP=0.05、GWP指数也偏高,是一种过渡制冷剂,我国1998年《国家方案》中规定R22完全禁止使用年限为2040年(禁止新生产R22制冷设备)。
2.1.2价格较昂贵2.2优点1.2.3与冷冻油可互溶,无须复杂的油分,结构简单、体积小、外表美观。
1.2.4R22是一种中温制冷剂,它的沸点是-40.8℃常温下冷凝压力和氨相近,单位容积制冷量也差不多,在中温和低压下饱和压力较高,因此在较低温度下R22比氨好。
1.2.5R22不燃烧,不爆炸,毒性很小。
1.2.6氟利昂冷水机组通用性强,目前全球95%以上的制冷机组采用氟制冷剂。
南京建贸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氨制冷系统与氟制冷系统比较

氨制冷系统与氟制冷系统比较㈠制冷剂氨和氟(针对R22)都是中温制冷剂,在常温下的冷凝压力和单位容积制冷量相差不大,但为提高制冷量,制冷剂在节流以前一般均需要过冷,实验表明,当冷凝温度t k=30℃, 蒸发温度t o=-15℃时,每过冷1℃制冷系数R22增加%,而R717为%.氨对人体有毒,氨蒸气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一旦泄漏将污染空气、食品,并刺激人的眼睛、呼吸器官。
氨液接触皮肤会引起“冻伤”。
如果空气中氨的容积浓度达到~%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时即可中毒,浓度达到11~14%时即可点燃,当浓度达到16~25%会引起爆炸(系统中氨所分离的游离氢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遇空气引起强烈爆炸),江浙和福建等地曾多次发生氨压缩机或制冷系统爆炸事故,导致设备毁坏和人员伤亡的惨重损失。
而且,我国已明确规定在人口稠密的场合,不能使用易燃、易爆的有毒制冷剂。
氨在润滑油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氨制冷剂管道及换热器的表面会积有油膜,影响传热效果。
氨液的比重比润滑油小,在贮液器和蒸发器中,油会沉积在下部,需要定期放出。
因氨压力在0公斤时,蒸发压力为-33.4℃,为避免制冷系统在负压下工作,目前氨主要用于蒸发温度在-34.4℃以上的大型或中型制冷系统中。
因此,从安全、方便、卫生等方面考虑,特别是对空调、贮藏、-34℃以下制冷系统氨机不理想。
氟里昂是一种常用的高、中、低温制冷剂。
它无色,无味,不燃烧,不爆炸,化学性能稳定。
基本无毒(我国国家标准GB7778-87综合考虑制冷剂的燃烧性、爆炸性、对人体的直接侵害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制冷剂进行安全分类,R22被列为第一安全类,而R717被列为第二安全类),又可适用于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机,以适应不同制冷温度的要求,能制取的最低蒸发温度为-120℃氟里昂能不同程度的溶解润滑油,不易在系统中形成油膜,对传热影响很小。
同时,氟里昂制冷机组在设计时还考虑到了工质的替代问题,即在使用新工质时,无须对系统进行改动。
机房制冷为什么只能采用机房专用的精密空调,氟制冷与氨制冷有什么区别?

机房制冷为什么只能采用机房专用的精密空调,氟制冷与氨制冷有什么区别?机房制冷为什么只能采用机房专用的精密空调?机房区域的制冷只能采用机房专用的精密空调,这是有原因的,在选择数据中心制冷系统时,很多数据中心的IT人员认为舒适性空调也可以用于机房的冷却,并认为舒适性空调能效高,因此可以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
但是,在机房中,显热负荷几乎完全由IT硬件、灯光、支持设备和供电产生的显热组成。
因为几乎没有人,室外空气有限,并且通常经过防潮处理,所以,潜热非常少。
针对这种情况,空调所需的显热比非常高,为0.95~0.99。
只有机房精密空调可以达到这种非常高的显热比。
相对而言,舒适性空调的显热比通常为0.65~0.70,因此,提供的显热量过少,潜热冷量过多。
过多的潜热冷量一位着将不断地从空气中去除水分。
为了保持所需的相对湿度范围45%~50%,将需要不断加湿,而这肯定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与此同时,精密空调具有高精度、反应灵敏、基于微处理器的控制系统,可以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从而保证环境变化保持在稳定环境所需的整定值范围之内。
舒适性空调通常包括有限的基本控制系统,无法足够快速地做出反应,来保证所需的温度差。
而且,机房精密空调通常采用高中效过滤器,使空气中的尘埃减至最少,而舒适性空调采用粗效过滤器,无法去除足够的尘埃颗粒;机房精密空调的设计时按照全面8760小时运转设计的,组件有冗余功能,这会大大提高可靠性,降低运行和运维的成本。
机房专用空调具有恒湿的功能,保护机房设备不会因为湿度过大而损坏。
而舒适性空调并没有这个功能。
舒适性空调的温差范围在1℃ ,而机房精密空调的温差范围在0.1℃ 甚至更高。
机房精密空调中高效过滤器,保证了机房的无尘环境。
而舒适性空调,仅具备了低效过滤器。
机房精密空调虽然初期投资要比舒适性空调高,但其7*24终年无休的运行,可靠性相比舒适性空调要高好几个等级。
因此,机房区域的制冷只能采用机房专用的精密空调。
氨制冷机组与氟制冷机组比较(制冷相关)

制冷技术
9
b.R404A
是由R125、R143a和R134a三种工质按44%、 52%和4%的质量分数混合而成的近共沸制 冷剂,可作为R502的替代工质。
制冷技术
10
R404A在标准压力下泡点温度为-46.6℃, 相变温度滑移较小,约为0.8℃。气化潜热 为143.48kJ/(kgK),液体的比热容为1.64 kJ/(kgK),气体的比热容为1.03 kJ/ (kgK)。该制冷剂的ODP为0,GWP为 4540。
制冷技术
4
• 氨对黑色金属无腐蚀作用,若含有水分时,
对铜和铜合金(磷青铜除外)有腐蚀作用。
因此,氨制冷机中除了使用高锡磷青铜作
为活塞销、轴瓦、密封环等需要润滑的零 件外,不允许使用其他铜和铜合金。
制冷技术
5
• 氨的缺点是毒性大,对人的器官有强烈的
刺激作用。当氨蒸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达 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约半小时就 会中毒;当氨蒸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达到 11~14%时即可点燃(黄色火焰),若达到 16~15%时引起爆炸。氨蒸气对食品有污染 作用。因此,氨机房应保持通风,使氨的 含量不超过0.02mg/L。
• 由于采用半封闭方式,电机与压缩机合为一
体,加上内置分油消音器,大大地降低了运 行噪声。同等冷量开启与半封闭式噪声差别 约为20dB(A)。
制冷技术
19
• 由于内置油分离器,采用内压差供油方式,
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运动部 件少,提高了可靠性。
• 由于采用耐氟耐油电机及内压差供油方式,
无须配外置电机驱动油泵,提高了运行的 能效比,在空调名义工况下能效比一般均 大于4.1。
• 可根据不同的制冷剂和使用工况条件,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利昂制冷与氨制冷的比较
氟机(指传统的氟利昂制冷剂和替代的绿色环保制冷剂的制冷
与氨机制冷系统可以从系统运行安全、节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具体比较如下:
1.安全性
(a)绿色环保制冷剂R404A为本项目所使用的制冷剂,无色、无味、不燃烧、不爆炸的安全工质;而氨无色,有毒(二级毒性),含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眼、鼻、喉、肺及皮肤均有强烈刺激及中毒危险,空气中浓度超过15%时有立即造成火灾及爆炸的危险。
基于上述缺点,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工作场所都会遭到禁用。
氨制冷系统因此也受到国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审批管理和运行监管。
(b)另外,氟系统的并联技术已经发展的非常完善,并联系统在运行中不会因为个别压缩机的故障或维护需要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而且相对于单机系统产生相同的冷量,并联机组的每台压机平均运行时间远小于单机供冷系统,压缩机使用寿命更长。
2.节能性
(a)氨机的满液式系统提供单一的,稳定的蒸发压力,但调节即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差,对于温度经常处于波动的场合,如经常性入库拉温,其传热温差在变温情况下会很大,也就意味着效率下滑,通常增加1摄氏度的传热温差会引起近3%的能耗增加;对于直接供液的氟系统,由于其通过膨胀阀的良好的调节功能,其在同等条件下的效率要高于氨机的满液式系统。
另外传热温差的加大也意味着干耗的增
加,会导致产品品质的下降和货品重量的损失。
(b)对于大型单机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是运行在部分负荷下,对于可进行能量调节的压缩机,特别是螺杆压缩机,其在部分负荷下的能效比要低于满负荷时的能效比,特别是当负荷下降到70%以下时,其能效比下降显著,因此,单机系统的实际运行费用会远高于用满负荷能效比计算的评估值;对于并联系统和SRS(分布式制冷系统)因其是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开停来进行能量调节,因此可确保机组在部分负荷运行时每个机头都保持其最高的能效比,系统的实际运行费用会大大降低。
3.系统复杂性比较
氟系统结构紧凑,附件少,机组大部分可以在工厂内完成,系统的质量有充分保证;氨系统由于一直无法找到合适的与氨互溶的润滑油,需要大量的附件保证系统的回油和降低系统温度,导致系统复杂,需要大量现场安装工作,对于系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装队伍的素质。
氟系统结构紧凑,占地小的特点还使过道布臵或楼顶布臵机组成为可能。
4.自动化程度
SRS控制系统,根据热负荷来控制机组中压缩机的开停,从而实现对库温的控制。
我们可以在集中控制屏上设定库温上下限,这个温差可以设得很小,对库内食品储藏期间的品质非常有利。
而国内氨系统对库温的控制一般为全手动控制,根据人员对库温的观察,来确定开启或停止压缩机开机台数。
因为全部为人员手动操作,这就需要依
赖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责任心。
所以这项工作对人员素质要求非常高。
根据对行业操作人员的调查,要培养一名合格的氨机操作人员,一般要5-10年。
而且,即使是合格的操作人员,对机器及系统的操作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操作人员责任心、过度疲劳等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甚至是安全。
氨系统要求24小时有人值班并调整。
5.投资额和运行费用
如果实现相同的功能(自动化程度),使用同一档次的配件,氟系统的造价要低于氨系统。
氨系统占地较多,土建方面投资远不及氟系统的小型化机组,节省的空间可用于生产。
另外由于氟系统结构紧凑,占地小,对于改造和追加投资特别适合。
考虑到效率原因,氟系统的运行费用要低于氨系统。
考虑到自动化程度,氨系统需要24小时值班(机头数+1/单班),而氟机只需要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巡视即可。
考虑到养护费用,开启式的轴封是易损件,需定期检查,更换,而半封闭机头则无此虑。
6.扩展性
氨系统设计安装完成后,如果因业务发展需要扩大,一般是不现实的。
而氟系统的灵活性强得多。
氟系统的使用更灵活,可根据目前需求实现集中供冷或单独供冷,在扩充时,其小型方便,甚至可以在不改造机房的情况下,在通道或屋顶布臵扩充机组。
7.施工简单,工期可控
氨系统的施工复杂,由于氨为危险性工质,氨系统的每条焊缝必需经过技术监督局的探伤,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工期长,且不能很好的控制;氟系统机组的大部分都为工厂组装,现场施工可靠,高校,工期短,可控,对于使用者来讲早一天完工就意味着早一天生产,早一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