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强夯法是一种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广泛应用的工程技术,它能够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液化能力,使之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
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强夯法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对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其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强夯法的工作原理强夯法是通过利用冲击力将夯锤重复地击打地面,使得夯实杆(或管)在软土地基中进行下沉和振实,从而增加地基土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其主要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冲击作用:夯锤受到外部力的作用,将其能量传递到夯实杆上,形成冲击力,通过冲击作用使得地基土得到挤压和排水,增加土体的密实度;2. 夯实效果:夯实杆通过冲击力的作用,不断地向下振实土层,使得土颗粒紧密结合,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3. 地基改良:通过强夯作用,改善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提高土体的稳定性,解决软土地基的沉降和液化等问题。
二、强夯法的适用范围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软土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具有较差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易发生沉降和液化等问题,通过强夯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其物理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液化能力;2. 基础加固: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需要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基础加固,可采用强夯法对软土地基进行深度处理,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3. 沉降控制:对于需要控制沉降的工程项目,可以采用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小沉降变形;4. 抗液化处理:软土地基在受到振动或地震等外力作用时易发生液化,通过强夯法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增强其抗液化能力。
三、强夯法的优点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高效快速:强夯法作业简单、高效,施工周期短,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2. 成本低廉:强夯法施工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仅需少量的人力和夯实设备即可进行施工;3. 环保节能:强夯法是一种无污染的地基处理技术,对周边环境无影响,是一种环保节能的施工方式;4. 适用性广泛:强夯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软土地基,可以针对不同的工程要求,选用不同的夯实设备和施工方法。
预浸水法-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预浸水法\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摘要预浸水法是利用黄土浸水后自重湿陷的特征,从而达到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强夯法是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预浸水法和强夯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
关键词预浸水法;强夯法;地基基础;湿陷性黄土1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1.1 工程概况富蕴八钢蒙库选矿厂位于距富蕴县90km的蒙库,额尔齐斯河主要支流喀拉额尔齐斯河东岸岸坡上,场地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面坡度6%~14%,自然地表起伏不平,场地周围无重要建筑,地基处理面积约5 000m2。
1.2 地质条件根据新疆地矿局第四大队完成的《新疆富蕴八钢蒙库选矿厂工程》地勘报告,拟处理的该选矿厂的筛分间、粉矿仓、主厂房3处建筑场地地基土为黄土状粉土层具湿陷性,拟建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Ⅲ级湿陷性黄土地基,深度6m~10m。
2 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根据该工程的地质条件,我们进行了多个方案比较:2.1 换土基础换土基础就是把湿陷性黄土全部挖出,然后再回填级配好的戈壁土进行分层夯填。
由于湿陷性黄土比较深,地基处理面积约5 000m2,考虑这种地基处理方案施工的工期长,而且工程造价高。
2.2 挖孔桩考虑到该地基填土厚度有6m~10m,加之拟建建筑物设备基础比较大而多、荷载大,所以采用人工挖孔桩构造要求很复杂,增加了造价,延长了工期,这样的方案也不可取。
2.3 预浸水强夯法地基加固效果显著,使用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速度快,投资省,既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又能增强抗液化稳定性。
经上述方案对比研究后,确定采用预浸水强夯法对地基加固,然后进行钢筋混凝土浅埋基础施工。
3 方案设计及工艺技术3.1 浸水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确定单位用水量2.0 m3/m2~4.5m3/m2来安排输水能力。
浸水坑间距为5m,正方形布置,深度5.0m~8.0m(视现场情况定),浸水坑面积以基坑面积为准,当面积较大时可分段浸水。
浅析强夯法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浅析强夯法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摘要】强夯法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意义和历史背景,然后详细探讨了强夯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技术、优势和局限性,以及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在地基处理中的实际效果。
还探讨了强夯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发展趋势,并总结了其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展望了强夯法在未来在建筑工程中的发展前景,强调其在解决地基处理难题中的重要性。
强夯法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强夯法, 建筑工程, 地基处理, 应用技术, 优势, 局限性, 案例分析, 发展趋势, 总结, 未来展望.1. 引言1.1 强夯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意义强夯法是一种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强夯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意义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地基承载力:强夯法可以通过将钢筋或预应力筋插入土中,然后进行夯实,从而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这样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2.改善土壤性质:强夯法可以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如提高土壤的均匀性、密实性和稳定性,减小土体的沉陷和变形,从而有效地改善地基的工程性质。
3.提高施工效率:相对于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具有施工简便、工期短、效率高的特点。
通过强夯法处理地基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1.2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历史背景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强夯法来处理土壤和地基,尽管当时的技术和工艺与现代有所不同。
在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工程师开始将强夯法引入建筑工程中,用于加固土壤和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20世纪初,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在大型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强夯法成为一种重要的地基处理方式。
强夯置换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浅谈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作 用 机 理
( ) 1 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 ( ) 2 铺设垫层 ,在 地表形成硬 层 ,用以支撑起重 没备,确保施 工机械 通行 和施工 : 川 ,I时可 j人地 下水和表面层 的距离 ,防止夯击的 I u 效率降低 。 () 3 标出 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 .并测量表面高程 。
3 施 工 步 骤 . 3
地基 土在较 大深度范嘲得 以密灾 ,它是当代地基处理 工程的推广技 术
之 一.强夯 法是在重锤夯实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而其J 心机理又 . J u 与它 不一样 ,它是一种在儿十米的高处 自由落下 ,对土进行强力夯击 的 方法。
1 发 展 历 史
强夯 法是法 国Mc a 技术公 司于 16 年首 创的 - i 地 基J 崮 方 nr d 09  ̄ 1 , J u 法 ,它通过 一般8 3T的重锤 《 ~0 最重可达2HT)¥1— 0 tI 8 2 米的落距 ( 最
高 可 达 4眯 ),对地 基 十施 加很 大的 冲击 能 ,一 般 能 最 为.t— ‘ S0 t
8 K Nm、 地基土 中所 出现的冲击波 和动应 力,可提 高地基土 的 ( ̄ . 在 KK 强度 ,降低地基土的压缩 性 ,改善砂土的抗液 化条件 ,消除 陷性 黄 土的湿陷性等条件 。蚓时 ,夯击能还可提 高土 层的均 匀程度 ,减少将 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 降 我国 自1 7 年开始在 天津新港 三号公路应 J强夯技术J 蒯松软地 98 刳 J I J
32 施 工前 的 准备 工 作 .
谈强夯法在地基施工中的应用

粘性土 的各种地基土 , 这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 的改进和排水 条件 以有效 的保护表层土层不被破坏 。
的改善。
强夯法 由于具有 地基 加固效果 显著 、 备简单 、 设 施工 方便 、 适
目前已经有几十个国家的数 千项工程采用强夯法加 固地基 。
3 3 夯点放 线定位 .
宜用石灰或小木桩 的办法进行 , 其偏差不得大于 5c m。
・
8 ・ 0
第3 8卷 第 6期 20 12年 2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0_ 8 No 6 l3 . F b. 201 e 2
文章编号 :0 96 2 ( 0 2 0 — 0 00 10 —8 5 2 1 )6 0 8 —2
每夯完一遍后 用新土或坑壁 的土将夯坑填平 , 再进行下一遍
,
用范围广、 经济易行和节省材料等优点, 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 3 4 强夯施 工 .
2 加 固机理
冲击波 , 在冲击力作用下 , 夯锤对上部土体进 行 冲切 , 土体结 构破
… l… 】… l… , … ,… , … ,… 】…
谈 强 夯 法 在 地 基 施 工 中 的 应 用
赵 铭 媛
摘 要 : 强夯法的 由来及发展 情况 , 从 强夯施工的一般 流程 和施 工要 点, 以工程实例 为依据对强夯法在加 固土层 , 高地 提
基 承 载 力 方 面 的作 用及 操 作 方 法进 行 了分 析 , 以期 指 导 实践 。 关键 词 : 夯 法 , 基 , 固机 理 强 地 加 中 图分 类 号 :U 7 . 1 T 4 2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基 。若天然地基很软弱 , 事先要 经过人 工处 理 , 种地 基称 之 机理 , 则 这 即用 冲击型动 力荷 载, 使土 中 的孔 隙减少 , 土体 变得 密实 ,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应用

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
本文通过实际工程分析,论述了地基处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强夯法。
并探讨它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强夯法;地基处理;实际运用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一、前言强夯法处理地基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法国梅纳尔技术公司首先创立的,该方法将80~400kn重锤从落距6~40m处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
强夯法常用来加固碎石、砂土、粘性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各类地基土。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某市口岸加工园区,能级6000kn.m强夯,地形整体为北高南低,地表高程变化在1051.5-1071.8米之间,场地自然坡度小于3%,由于局部地段已经完成场地平整工作,施工条件较好。
拟建场地在地貌上属山前冲洪积扇的顶部。
勘察揭露的地层除拟建场地南部的人工填土外,均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成因地层,现将各区地层情况叙述如下:第一层砾砂(q4al+pl):杂色,颗粒主要矿物成分长石、石英质,混粒结构,混少量圆砾,天然状态下呈稍湿、中密状态;第一层(1)层湿陷性粉土(q4al+pl):黄褐色-棕褐色,含云母,土质不均一,局部与粉砂互层,该层局部夹有粉质粘土薄层,混少量砾砂;第一层(2)层细砂(q4al+pl):黄褐色,颗粒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质,天然状态下呈稍湿、中密状态;第二层砾砂(q4al+pl):杂色,混粒结构,股价颗粒为圆砾,充填粗砂,局部混少量碎石,颗粒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质,天然状态想成稍湿-湿,密实状态。
在该区分布连续。
勘察在30米深度范围内未揭穿该层;第二层(1)(q4al+pl):黄褐色,颗粒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质,天然状态下呈稍湿-湿、密实状态。
该层厚度变化在0.8-3.4米,层底标高为1039.39-1056.16米;三、强夯施工参数强夯能级6000kn.m,采用正方形布点,夯点间距为6m x 6m,分三遍施工,主夯点两遍,满夯一遍。
浅谈强夯法地基处理设计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强 夯 法设 计
强夯法设 计主要 参数包括 : 有效加 固深度 、 单击 夯 击能 、 单位 夯击能 、 最佳夯击 能 、 夯击 次数 、 击遍 夯 数、 时间间 隔 、 夯击点 布置和处理 范 围等。
和动应力 , 可提 高地 基土 的 强度 , 低 土 的压缩 性 , 降
改善砂 土 的抗 液 化性 能 消 除黄 土 湿 陷性 条 件 。 同 时, 还可 以提高土 的均匀性 , 减少将来 可能 出现的差
高饱 和度 的粉 土与粘性 土等地基 若对变形 控制不 严
的在夯坑 内回填块石 、 碎石或其 它粗粒材 料 , 并应 通 过现场 试验确定 其适用 性 。 强夯法适 用于城市广 场 、 堆场 、 公路 、 机场 、 工业 与 民用建筑 、 油罐等地 基处理 面积大 的工 程 , 济技 经
深度: H=a ( h ・M・ )
对细 颗粒 饱和 土 , 巨大 的 冲击 能 在土 中产 生 很 大 的应力波 , 破坏 了土体 原有 的结 构 , 使土 体局部 发
生 液化并产生许 多裂 隙 , 增加 了排 水通道 , 孔隙水 使
收 稿 日期 :0 8— 8 7 修 订 日期 :0 8—1 20 0 —1 ; 20 0—1 ; 辑 : 亚 蜂 5编 高 作 者 简 介 : 文 喁 ( 9 8一) . 理 t 程 师 , 李 乌 17 , 助 主要 从 I 地 基 艇 础 』 施 . 地质 勘 察 [ : 作
20 0 8年 第 4期
李文 鹏等 :浅谈 强夯 法地 基 处理 设计及在 工程 中的应用 弱的 细粒土 , 必要 时夯击遍 数可适 当增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强夯法是一种地基处理的新方法、新技术,诞生在法国,20世纪七十年代末传入中国。
本文从强夯法的定义及基本原理入手,探讨了夯击能选择、最佳夯击能与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夯点间距与夯击点布置、时间间隔及加固范围等强夯设计的基本参数。
结合强夯施工案例分析了强夯在实际应用中应用与注意事项,提出要根据施工场地和地质选用强夯法进行施工,不断改进强夯法。
关键词:强夯法地基处理施工应用目录一、强夯法理论概述 1(一)强夯法的定义 1(二)强夯法基本原理 1(三)强夯法的适用范围 2二、强夯法地基处理设计 2(一)夯击能选择 2(二)最佳夯击能与夯击次数 3(三)夯击遍数3(四)夯点间距与夯击点布置 3(五)时间间隔及加固范围 4三、强夯法施工过程 4(一)强夯施工准备 4(二)施工步骤4(三)质量检测与防振措施 5四、强夯法工程实例 5(一)工程概况5(一)强夯处理5(一)强夯法实施 5五、结论6浅谈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一、强夯法理论概述(一)强夯法的定义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法国梅那尔公司在重锤夯实基础上创造的一种动力加固地基的方法。
它使用吊升设备将很重的锤(一般为8—40t)起吊至较大高度(一般为8—40 m)后,使其自由落下,产生巨大的冲击能量(一般为1100—4000kJ,最大可达8000k3)作用于地基,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在一定范围内使地基的强度提高,压缩性降低,改善地基的受力性能。
(二)强夯法基本原理1.基本原理强夯法广泛的应用于地基沉降处治工程中。
强夯法一般采用100~400kN的重锤,从6~40m的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土施加强大的冲击能,在地基中形成冲击波和动应力,将地基土压密、振实,以加固地基土,达到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其压缩性的目的。
对地基的强夯处治,一方面是对地基产生压实和挤密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强夯对地表下一定深度土层施加动力荷载,达到破坏土体结构强度、结构性大孔隙的作用。
2.强夯处治的作用(1)提高承载能力。
对于天然地基采用强夯处治后,地基承载能力将会成倍提高。
对于粘土,承载力可提高1—3倍;对粉质砂土,承载力可提高4倍以上;对砂土及泥灰岩土,承载力可提高2—4倍;(2)减少不均匀沉降。
通过一系列均匀的夯击及严格的施工控制,地基土体压缩性可降低2~10倍,大大改善了地基的均匀性,能使施工加荷后的地基差异沉降值控制在规定限度以内,即在工程使用上可以忽略不计地基的差异沉降;(3)强夯法处理地基是利用夯锤自由落下产生的冲击波使地基密实,这种由冲击引起的振动在土中是以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的。
在夯锤夯击地面时,由势能转化来的动能除一部分以声波形式向四周传播,一部分由于夯锤和土体摩擦而变成热能外,其余的大部分冲击动能则使土体产生自由振动,并以压缩波、剪切波和瑞利波的波体系联合在地基内传播。
强夯理论认为,压缩波大部分通过液相运动,使隙水压力增大,同时使土粒错位,土体骨架解体,而随后到的剪切波使土颗粒处于更密实的状态。
占总能量67%的瑞利波,其竖向分量起到松动土的作用,但其水平分量可使土得到密实。
对于不同类型的土、不同的强夯施工技术参数来说,强夯在处理地基时,土体中各个振动冲击波分量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从总体来说,强夯对土体作用的结果可概括为动力亚密作用、局部液化作用、固结作用和时效作用。
下面作逐一对其进行说明。
①动力压密作用在强夯冲击型动力荷载作用下,使土体中的孔隙体积减少,土体变得密实,从而提高其强度。
对于非饱和土的强夯加固原理主要由强夯的动力压密作用引起的。
②局部液化作用在夯锤反复作用下,饱和土中将引起很大的超孔隙水压力,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超孔隙水压力也不断提高,致使土中有效力减少。
当土中某点的超孔隙水压力等于上覆的土压力或等于上覆土压力加上土压力加上土的粘聚力(对粉土和粉质粘土)时,土中的有效应力完全消失,土中的抗剪强度降为零,土颗粒将处于悬浮状态—达到局部液化。
③固结作用有上强夯产生的局部液化作用可知,土在产生局部液化时,土的渗透性改变,渗透系数骤增,孔隙水得以顺利排出,加速了土的固结;而无规则的紊乱夯击,则可破坏这些强夯产生的排水通道的连续性。
④时效作用土的时效作用一方面指由于土的固结作用,土体结构随时间的增长过程,强夯处理后的地基强度存在随时间增长的过程,为时效特性。
不同类型的土,其时效特性是不一样的。
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大约为一到两周时间,而饱和细粒土的延续时间可能有几个月的时间。
因此强夯施工后不宜立即进行有关现场检测工作,必须考虑土基土的时效作用。
强夯法地基处理原理相当复杂,以上只是简要说明了在强夯冲击振动波作用下,非饱和土和饱和土(还应有粘性土和非粘性土)存在的四种强夯加固作用,即动力压密作用、局部液化作用、固结作用和时效作用。
当然强夯地基处理原理讨论的深度与广度还需要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加以运用。
(三)强夯法的适用范围强夯法在开创之初,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应用,它已经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的处理,它也可和其他技术结合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黏性土地基。
二、强夯法地基处理设计强夯法地基处理的施工设计,目前尚未形成一套系统和完善的方法,一般是通过现场试验予以确定。
强夯法设计主要参数包括:夯击能选择、最佳夯击能与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夯点间距与夯击点布置、时间间隔及加固范围等。
(一)夯击能选择鉴于有效加固深度的确定在强夯法设计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其影响因素又复杂多变,历来人们对其进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讨论和论证,提出了许多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夯击能可以根据Menard修正公式或《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中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进行确定。
Menard修正公式为:其中h为加固深度,m;Q为夯锤重量,t,H为锤的落距,m。
为修正系数,取0.5。
实际上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很多,除了锤重和落距外,还有地基土的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顺序、地下水位以及其它强夯的设计参数等都与有效加固深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
单击夯击能为夯锤重M与落距h的乘积,一般说单击夯击能大,夯击数少,夯击遍数也相应减少,加固的效果和技术经济效果好。
一般认为单击夯击能与有效加固深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选择单击夯击能应满足地基处理深度的要求,对相同的单击夯击能常选用大落距,这是因为增大落距可获得较大的接地速度,能将大部分能量有效地传到地下深处,增加深层夯实效果,减少消耗在地表土层塑性变形的能量。
(二)最佳夯击能与夯点夯击次数从理论上讲,在这样的夯击能作用下,地基中出现的孔隙水压力达到土的自重压力,这样的夯击能称为最佳夯击能。
一般认为,最佳夯击能与强夯处理效率、效果有直接的关系。
达到最佳夯击能时,处理效率最高、效果最好。
单击夯击能确定后,通过夯击击数来实现最佳夯击能。
夯点的夯击次数是取得最好加固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夯点击数小,达不到压密加固效果,击数过大,不仅费用高,有时还会降低地基土承载力。
夯击次数应根据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
通常以夯坑的压缩量最大、夯坑周围隆起量最小为确定夯击次数的原则。
另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二是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三是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三)夯击遍数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夯击一遍。
对于渗透性弱的细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低级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土可连续夯击。
(四)夯点间距与夯击点布置夯点间距的选据宜根据建筑物结构类型、加固土层厚度及土质条件,通过试夯确定。
对细颗粒土来说,为便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夯击点间距不易过小。
当加固深度要求较大时,第一遍的夯点间距更不宜过小,以免夯击时在浅层形成密实层面,影响夯击能往下传递。
根据工程经验,第一遍夯击点问距宜选5—9 m (对土层较薄的沙土或回填土,取较大值),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也可适当减小。
对加固深度要求大的工程或单点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道夯击点的间距应适当增大。
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建构筑物的结构类型,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
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3m—9m,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也可适当减小。
对于处理深度较大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我国强夯夯锤的形状与尺寸基本定型。
除非特殊情况,现在常用的夯锤不论重量多大,基本为圆形,呈上大下小的倒锥台形,锤底面积一般在4m—6m 之间,以5m 较为多见。
底面积5m时,锤底直径2.52m。
锤身纵向贯通4—6个300ram—400ram通气孔。
(五)时间间隔及加固范围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间歇时间,以利于强夯时上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间歇时间取决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率与土的类别、夯点间距等因素有关。
沙性土地基渗透系数大,一般在数分钟和2—3h 即可消散完,但渗透性差的黏性土地基,一般需要数周才能消散完。
夯点间距对孔压消散速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夯点问距小,孔压消散得慢,反之,夯点间距大时,孔压消散得快。
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
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
三、强夯法施工过程(一)强夯施工准备1.施工机器选择强夯施工的主要机具及设备有:起重设备,门架,脱钩装置,夯锤,推土机等。
(1)起重设备为强夯的主要机械,应根据工程所采用的夯锤和起重高度来选用起重机的型号,可单机作业,也可主、副机联合作业。
一般额定起重能力为夯锤重量的1.5—3倍;(2)门架由横梁和2个支腿组成,支腿的结构形式有格构式或管式。
门架上部横梁中心铰接于吊杆顶部;(3)脱钩装置由带拉杆的吊钩和滑轮组成,配上牵引钢丝绳,当夯锤起到规定高度时能自动脱钩落锤;(4)夯锤的选择是根据土质条件、设计要求和强夯能级决定的。
夯锤重一般为80—400 kN,材质有铸钢、铸铁或钢壳包混凝土等几种,锤底多为圆形,锤底面又有平底、锅底、球形等,地面投影面积一般为4—8 平方米。
另外,夯锤还应设数个上下贯通的通气孔;(5)推土机是强夯必不可少的辅助机械,作场地整平压实之用。
2.施工注意事项采用强夯法施工前,应对强夯地段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的位置及标高等情况进行调查,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以免在强夯施工中造成损坏,同时对地面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进行排查,特别是农村的简易土坯房、片石砌筑的抗震性能较差的房舍进行摸底调查,以免在施工中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