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七章力 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第七章力 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八年级下第七章力 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第七章力姓名:知识点一: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F)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产生力的条件:(1)至少要有两个物体;(2)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4.了解并会估计力的大小:如: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中学生重力大约为500N。

知识点二:力作用的特点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产生力的过程中必定存在两个物体,单一物体不会产生力。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一对相互作用力),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接触的物体间会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知识点三: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速度大小发生改变;(2)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3.力的作用效果与三个因素有关: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知识点四: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2)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点。

2.力的描述:描述一个力有两种方法: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作法:①先确定受力物体;②确定力的作用点O(通常画在受力物体的重心上);③选取标度,标度要适当,力为标度的整数倍(至少2倍);同一个图中若有多个力时,应选用同一个标度;④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线段并截取等于力的大小(根据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并截取);⑤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⑥在线段附近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

(2)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

①先确定受力物体;②确定力的作用点O(通常画在受力物体的重心上);③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线段等于力的大小(根据力的大小画线段);④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⑤在线段附近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

知识点五: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弹力。

2.产生弹力的条件:(1)物体直接接触并挤压;(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八下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和单元复习

八下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和单元复习

第七章力知识点一、力的相关概念【知识干货】一、力的概念:一个物体(施力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概念的理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定同时成对存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可以是一个物体的两部分,可以是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力的单位:牛顿(N)1N有多大?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力产生的条件:有物体,有相互作用;二、力的作用效果:熟练掌握两句话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力能使物体发声形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的改变或运动方向的改变。

重点提醒:填空题中,一般不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属于这种情况的都要统一答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因素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四、力的示意图:含有力的三要素。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

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爱你,你爱我的关系)相互作用力是A对B一个力,那么B对A也有一个力,并且这两个力是等大、同向、共线的。

(需要注意,受力物体是两个,一个B,一个是A,简称异体)。

简言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相互作用力)的特点:等大、同向、共线、异体。

【常见典例】力的作用效果、示意图的画法1、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皮球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形状的是. (填序号)2、“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越来越喜欢足球运动. 下列现象不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 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B. 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C. 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D. 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空中自由下落的小球速度越来越快,小球的惯性力越来越大B. 踢足球时脚对足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力是一对平衡力C.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可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D.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4、4月28日,马龙夺得“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成为54年来获得三连冠的第一人. 决赛中,马龙将迎面飞来的球扣回,这一现象表明球受到的作用力改变了,该力的施力物体是.球离开球拍后,由于仍向前运动.5、俗话说“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从物理学角度看()A. 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更大B. 先有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C. 鸡蛋对石头的没有作用力D. 石头和鸡蛋间同时有等大的相互作用力6、头球是足球比赛中常用的技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头球过程中,头对足球的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B. 足球被顶飞,是因为头对足球的力大于足球对头的力C. 头对足球的作用力消失时,足球的惯性也消失D. 足球在空中飞行时,以运动员为参照物,足球是静止的7、如图7所示,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请画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O为物体的重心)(7)(8)(9)8、如图8所示,物块沿绝对光滑的斜面下滑,请画出物块受力的示意图.9、如图9所示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篮球,请作出这个篮球受力的示意图。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学》必考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学》必考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寒假预习:第七章《力学》必考点归纳7.1 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 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在八年级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力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点是核心内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对第七章关于力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力的概念与分类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力的分类:- 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 按效果分:动力、阻力、压力、张力等。

二、力的测量与单位1.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天平等。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三、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开始运动、停止运动、改变运动方向或速度。

2.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如拉伸、压缩、弯曲等。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两个或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看作是一个力的效果,这个力称为合力。

2.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效果,这些力称为分力。

五、摩擦力1.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准备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物体的压力等。

六、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它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即F=ma。

3.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通过以上对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的总结,相信同学们对力的概念、分类、测量、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以及摩擦力和牛顿三定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力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不可以离开物体独自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遇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此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一定有相互作用(能够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三因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成效)5、力( 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 N;2 个鸡蛋在手上敌手的力大概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 2 种:力的图示和力的表示图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芒同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7、口诀为:必定点二画线、三定比率四截线、五在尾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表示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

能够这样记:表示图就是意思意思,不过表示出大概的意思就能够了,没有图示详尽;②在同一个图中,假如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必定在受力物体上,并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 2 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本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照:①物体间能否直接;②接触处能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与物体自己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相关。

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必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有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而后拉几下挂钩,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野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 +单位)这类科学方法称做“变换法” 。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力一.力定义和特点(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①力________(能、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要产生力至少需要______个物体②不接触的物体也________产生力(能、不能),相互接触的物体________产生力(一定、不一定)。

③能产生力的两个物体,每一个既是______物体,又是________物体(3)单位:_______,符号_____,托起一个鸡蛋用力约为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2)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状态包括运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方面,这两者有一个改变,就称作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若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三.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要素都能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四.画力的示意图画图顺序:(1)先找力的作用点(作用点要在受力物体上)(2)再确定力的方向(别忘了画箭头)(3)最后在箭头旁边写上力的符号和大小(若没有大小就只写上力的符号)五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第二节弹力1、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____________,不受力时又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塑性:物体在受力时会____________,不受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3.弹力: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力._________力和_______力都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有:(1)两物体相互接触;(2)两物体间有相互作用而产生弹性形变.4.力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1)制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弹簧的_______ 与受到的________成________。

教科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一静、快一慢、方向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
7.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C、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一致;E、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G)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①大小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 其中g= 9.8N/kg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力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

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

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3、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4、摩擦力(f):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
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压力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在运动中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不变的,它等于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到运动方向上拉力的大小。

(4)滚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与物体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线上的外力的大小。

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⑴确定研究物体⑵找参照物(施力物体)⑶假设f 不存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⑷f 与假定的运动情况相反。

15摩擦力的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