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项目投资概算
兴义市马岭镇龙井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发展规划2006—2010

兴义市马岭镇龙井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发展规划(2006—2010)目录一、规划区域概况(一)自然状况(二)社会经济状况(三)基础设施状况(四)村寨人居环境状况(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状况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总体目标(一)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二)指导思想(三)规划的基本原则(四)、总体目标四、主要建设内容(一)农业产业建设(二)基础设施建设(三)农村社会事业(四)村寨人居环境整治(五)人口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制度建设五、规划实施(分阶段或分年度实施计划)六、规划的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七、总体评价八、保障措施贵州省兴义市马岭镇龙井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发展规划(2006~2010)一、规划区域概况马岭镇位于兴义市北部与桔山、坪东、清水河、万屯镇及顶效开发区毗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300米,主要以山地、丘陵、坝子为主。
气候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至1450毫米,年平均气温17.80C,土壤主要是黄壤,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全镇国土面积104.972K M,土地面积15733.8亩,耕地20990亩,辖2个办事处,12个村,135个村民组共8041户30625人。
居住着汉、布依、苗等14个少数民族。
是兴义市的重要工业新区;也是下一步城市扩展的重要组成部份;有309省道及马普公路贯穿而过,又有南昆铁路经纳省、大蚌而过,交通较为方便,同时兴义市的重要引水渠(木浪河引水渠)横跨瓦戛、乌拉、龙井至桔山,水资源充足,综合资源优势明显龙井村位于马岭镇南部,南与桔山办事处的酸枣村相邻,北接本镇光明、平寨村,西接坪东办的那年村,东至红星。
该村地貌地形复杂,岩溶地貌分布广泛,构成峰丛山地,丘陵盆地坝地,中山山地等多种类型。
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2005.5亩(其中水田742.8亩,旱地1262.7亩),山地面积占30%,丘陵占43%,平坝占27%。
论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和控制

论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和控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要课题。
其中,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作为顺应时代潮流的一项工程,其涉及广、规模大、内容多,在乡村建设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我国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还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并不完善成熟。
本文以乡村建设、城市化进程为背景,以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造价的国外、国内背景为立足点,对新农村建设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实证分析、阶段分析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美丽乡村;全过程管理;全过程控制对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进行深入地、切实可行地研究,不仅可以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减少材料的无关损耗,还可以通过将风险分担到工程各个不同步骤的同时,降低工程风险,减少施工费用,开源节流。
与此同时,通过深入调研、分析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监督与控制,还能够充分利用国家人力、财力和物力,有效避免了资金损失,防止资源浪费,合理的、最大幅度的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建设资金获得良好的保障。
1.国内外研究背景分析1.1国外背景分析目前就国际形势而言,全世界在工程价格控制都有各自的方案,国外的市场体系相对我国而言,发展更加迅速,不仅更加完善,而且拥有本土优势,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形成自己的本土独特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为了确保项目交易更加地公平、合理,工程项目建设的参与者可以自己确定方案控制,政府只需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即可。
就学术理论基础研究而言,首先,国外专家通过对全寿命周期理论的掌握和擅长,已经建立了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分析模式,当然,这是一种早期的分析模式;其次,在造价管理的理念方面,参与工程的甲乙双方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商榷,这是一种自发的、根据自己情况的双方自行商榷,如此,可以使行业规范化、合理化,从而,促进行业形成统一的管理理念。
其次,国外专家在学术理论基础研究过程中,曾明确指出造价控制需用统一的标准、定量衡量,并且要求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应用实际进度控制形式。
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规划范文8篇

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规划范文8篇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篇1一、建设目标(一)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通过生态建设,使本村局部生态得到一定改善。
(二)农村制度健全完善。
建立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水权制度、民主管理制度,能够切实保障试点村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三)特色产业培育形成。
初步建成日光温室、养殖暖棚、节水作物、劳务经济四大产业。
(四)服务体系构建形成。
村民活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宽带连接到村入户,农民超市进村,成立暖棚养羊协会。
(五)保障机制更加完善。
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0%以上,其他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六)农村管理科学民主。
村级活动场所健全,各项制度完善。
村庄规划完成,“六图一书材料齐全”,并投入实施。
(七)基础设施较大改善。
村社主干道路、居民大街、居民住宅及农灌设施有较大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较大提高。
(八)村民素质普遍提高。
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农民素质有较大提高。
(九)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十)社会风气文明和谐。
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互助、崇尚科学、勤俭节约、讲究卫生等良好社会风尚。
二、建设内容(一)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聘请专业设计人员,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5月底前完成全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抓好产业发展:新建日光温室40座;养殖小区2个,整社推进修建养殖暖棚40户;推广节水示范种植2000亩;有组织输转劳动人200人次;建成养羊协会。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蔬菜批发市场1处,完成公路到八社、到三社村社主干道路铺油4公里;完成新农村住房改造100户;完成村委会所在地街道路灯架设16盏;完成五、六、九、十社1.5公里居民大街硬化;栽植风景树1000株;修建垃圾收集池5个;宽带入网8户;完成渠道衬砌5公里。
(四)抓好社会公益事业:完成村民活动中心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农家书屋2个,新建村民超市2个。
(五)加强生态建设:营造农田防护林100亩、防风固沙林100亩,退耕封育500亩,完成通道绿化2公里。
张冠李戴——P县新农村建设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案例

看 有 无账 上 看不 到 的农 户 摊 派 集 资 。整 整 一 天 下来 , 并 没 有 发 现 账 外 摊 派 集 资 的 情 况 ,但 同样 存 在 账 面 投 入
资 金 与 实 际 可能 耗 费 的资 金 相 差 很 大 。 审计 组长直接 询 问一直 陪 同的县农 工部 副部长 。
补充通知》 的要 求 和 安 排 , 成 专项 审计 调 查 组 对 该 县 组 新 农 村 建 设 项 日村 的 资金 筹 集 、项 目实 施 和 资 金 使 用
管 理 情 况 进 行 审 计 调 查 审 汁 中 发 现 一 些 不 容 忽 视 的
问题 , 重 点 示 范 村 挤 占其 他 新 农 村 建 设 资 金 , “ 如 搞 形 象 一 ”、 政 绩 1 程 ” 滞 留新 农 村 建 设 专 项 资金 及 物 程 “ : 。
流 程 实 施 了 为 期 2天 的 审 前 调 查 T 作 , 为 正 式 进 点 审 计 打 下 坚 实 的基 础 。审 计 组 进 点 后 , 了 两 天 的 时 间 , 用 取 证 记 录 了该 县 全 部 2 个 乡镇 ,3 9 2 4个 新 农 村 建 设 试 点 村 , 及 4 0 涉 55 3户 ,0 8 2 44 6人 的 档 案 资 料 , 本 摸 清 基
但 回答 是 该 县 新 农 村 建 设 严 格 执 行 中 央 关 于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政 策 文 件 精 神 , 着 勤 俭 节 约 的 原 则 , 一 分 钱 办 秉 花
一
份 事 , 不 损 失 浪 费 。但 相 差 也 太 大 了吧 ?这 一 疑 问 决
暂 且 将 此 疑 问 放 一 边 。 晚 上 九 点 多 , 计 组 长 把 次 审
资 . 占 、 用 新 农 村 建 设 资 金 等 。 该 项 目 获 江 西 省 审 挤 挪
2024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2024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范文2024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精选13篇)2024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篇1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概况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
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
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
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
20__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__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
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
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1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
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
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出售农业初级产品创收,缺少加工增值环节,农民增收困难。
农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应更多地衡量其政策和社会功能而非经济功能
2. 投入政策:国家“三农”投入力度在逐年加大
800
单位:10亿元
700
716.1
600
595.6
500
400
431.8
339.7
300
262.6 297.5
200
二、农业项目评价的几个基本概念
几个效益概念
• 财务效益-财务评价
– 指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单位收入的影响
• 国民经济效益-经济评价
– 指项目实施对整个真实国民财富的影响
• 项目单位获得的 • 项目单位以外的主体获得的
• 社会评价
– 指项目实施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如弱势群体、贫困 者、妇女、就业等
• 生态和环境效益评价
三、投资估算
农业建设项目总投资
• 农业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 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 投资估算方法:概算法和形成资产法。
投资估算方法
• 概算法:建设投资主要由工程费用、生产 性生物资产与公益性生物资产费用、工程 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组成的。
序号
1 1.1 1.2 1.3 1.4 2
3 4 4.1 4.2 5
• “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 2003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 提出了对“三农”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 2004年正式将此方针写入中央1号文件。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
• 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 2006年写入中央1号文件
– 指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好的或坏的) – 生态和环境效益最终一定体现为对一国财富的影响 –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可以纳入国民经济评价 – 难点在于如何量化
红桃村新农村建设项目书

红桃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议书项目编报单位:丁香镇红桃村项目编报时间:二○○九年三月目录第一章基本情况 (2)一、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水文地质地貌 (2)1.3 自然资源 (2)二、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规模与劳动力构成 (2)2.2产业类型 (3)三、基础设施 (3)3.1交通、通讯、广播电视 (3)3.2人畜饮水状况 (3)第二章重点建设领域和建设项目 (3)一、培育特色经济,发展现代农业 (3)1.1茶叶产业化建设 (3)1.2 生态林业建设 (4)1.3养殖业 (5)二、基础设施建设 (5)2.1道路建设 (5)2.2 电信设施建设 (5)2.3 人畜饮水工程 (6)2.4 环境卫生设施建设 (6)三、公共设施建设 (6)3.1 公益型公共设施 (6)3.2 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 (7)四、生态旅游工程建设 (7)五、加强组织建设,推进民主管理 (7)第三章项目建设投资 (8)一、项目投资预算 (8)二、资金筹措 (8)第一章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1.1 地理位置石台县丁香镇红桃村地处皖南山区,丁香镇的西南部,距镇驻地7公里,位于东径117°18′~117°19′33″,北纬30°6′34″~130°10′28″,西面与东至县高山乡接壤,南面与丁香镇林茶、柏山、新中三个村毗邻,北面与丁香镇龙泉村相连。
1.2 水文地质地貌红桃村地东西距3.7公里,南北距7.5公里,呈不规则几何形状。
村域总面积15.7平方公里,地质结构主要为石灰岩和页岩结构,发育成水稻土、石灰岩土、黄棕壤土三大类。
境内主河为红桃河。
红桃村生态环境优良,植被保护良好,河水清澈,水质极佳。
1.3 自然资源村域内自然资源丰富,品种众多,分布广泛。
全村耕地面积380亩;山场面积2.35万亩,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和治理,全村共发展杉木林8921亩,青檀1988亩,毛竹358亩,板栗、香椿、枣皮、杜仲等1700亩,茶园1750亩,实现了人均10亩杉木林,5亩经济林,2亩茶园的目标。
家庭农场项目建设方案范文

家庭农场项目建设方案范文家庭农场项目建设方案1为加快我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确保我村黑山羊养殖项目成功实施,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村基本情况__村位于__乡东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21公里,全村国土面积9.8平方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组,共516户农户2170人,人均纯收入1780元。
村内平均海拔1000-1700米,气候属温凉型高原山区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7℃,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
粮食作物为玉米、水稻、小麦等。
二、项目建设规模及投资概算养黑山羊73只,其中基础母羊70只,种公羊3只,修建圈舍120平方米。
项目总投资8万元。
申请补助资金5万元,自筹3万元。
购买基础母羊70只,每只需补助资金500元,70500=35000(元);购买种公羊3只,每只补助资金1000元,31000=3000(元);修建圈舍120平方米,每平方米补助资金50元,12050=6000(元);种草70亩,每亩补助资金100元,60100=6000(元)。
(一)生产目标:201x年项目建成后,共投放基础母羊70只。
以后逐年滚动式发展,带动更多农户共同致富。
(二)技术指标:1、人工种草。
年产草量达4000公斤/亩以上,每亩饲养山羊2—4只。
2、商品羊。
8—12月龄的商品羊出栏体重30公斤以上,出栏率90%。
3、羊群成活率95%以上,繁殖率达95%以上。
三、方法及步骤(一)修建羊舍。
羊圈建设选址在背风向阳处,采用砖混结构,石棉瓦盖顶,羊圈面积要求按1.5-1.8m2/只羊的比例修建,羊舍修建结束后,进行消毒处理后,方能购羊饲养。
(二)种植人工牧草。
按照牧草种植计划按时令和技术要求精耕细作、及时播种,确保播种质量。
(三)基础母羊购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畜禽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进行采购和运输。
并对进购的羊只及时驱虫健胃,开展兽防及饲养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