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

他是一个高尚而狂热的理想主义者,致力于追寻骑士精神的完美。

本文将对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一种矛盾与冲突的共存。

他极具理想主义色彩,对于骑士精神的追寻有着坚定的信仰和执着。

他自封为骑士,并以自己为中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骑士世界观,追求真理和正义。

然而,他的幻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他忽略了现实世界的法规和道德准则,对一些不符合他理想主义的行为持批判态度。

他拿自己的货车当成了战马,把风车当成了凶恶的敌人。

这种幻想主义的行为给他自己带来了无尽的困惑和痛苦。

堂吉诃德是一个极富悲剧性的人物。

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导致了他的失败和孤独。

他的骑士精神无法在现实社会中得到认可和实现,最终导致了他的精神破产。

他与现实世界的脱节使他在社会中失去了地位和尊严,成为众人的笑柄。

他在以别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我,并最终崩溃。

尽管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被视为病态,但他也体现了人类追寻美好的一面。

他对骑士精神的向往表达了对正义、勇气和真理的追求。

他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展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勇气。

即使在身心俱疲之际,他也从未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

堂吉诃德的形象也体现了塞万提斯对西班牙社会的一种讽刺和批判。

他通过描绘一个偏离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暗示了社会的虚伪和偏见。

堂吉诃德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冷嘲热讽和嘲笑,反映了社会对与主流价值观不符的人的态度和对异类的歧视。

与堂吉诃德形象相对应的是圣女贞德这个人物。

她同样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奋斗着让法国恢复自由与独立,并最终在战场上成为英雄。

堂吉诃德对骑士精神的追求同样是一种对高尚理想的追求,然而他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堂吉诃德最终陷入了痛苦和失败的境地,而圣女贞德则成就了自己的伟业。

通过对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堂吉诃德的悲剧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追求理想是一种美好的追求,但也需要与现实相协调。

简述《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

简述《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十分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的这样
一个人。

他因读骑士小说入了迷而想入非非,丧失了
基本的理性。

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
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

2.堂吉诃德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他痛恨专制残暴,
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
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清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
生理想。

或许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但他对此
是如此的迷恋和执着,如此的不可思议,已完全变成偏
执。

3.堂吉诃德是一个永不妥协的斗士,他为实现理想而奋不
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折服。

堂吉诃德敢于为主持正义、
清除罪恶而忘我斗争,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
不怯懦,永不退缩。

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巨人,毫不
犹豫地挺枪拍马冲过去。

4.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他身上既有滑
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是一个可笑又可
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5.堂吉诃德也有不切实际的骑士幻想。

比如把旅店当做城
堡,把店主的女儿当成公主,把风车当成巨人,把羊群
当做军队,把盆当成头盔等。

总的来说,《堂吉诃德》中的人物形象是多面的、复杂的、充满矛盾的。

堂吉诃德既是一个荒唐可笑的疯子,也是一个人文主义的理想者;他既是一个愚昧顽固的骑士,又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勇气的斗士。

他身上的矛盾使他在文学史上成为了一个丰满而有深度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堂吉诃德是一个沉溺于幻想,脱离实际的人物,他爱读骑士小说,羡慕骑士作派,赞赏骑士精神,于是就想当骑士,在装备,服饰,举止,行动上,处处模仿骑士,亦步亦趋,完全沉浸在骑士小说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当中。

固执的在被日常生活逻辑支配的现实世界中按照幻想世界的逻辑行动。

堂吉诃德想恢复骑士道,通过行侠拯救世界,他的这种想法不仅脱离了现实也脱离了时代。

说他脱离时代是因为在16、17世纪西班牙,就是塞万提斯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枪炮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军事中,骑士逐渐的失去了他的作用,而且骑士精神已经式微。

在这种局面之下,堂吉诃德仍然想提着一杆锈烂的铁枪去征战立功,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就此而言,堂吉诃德作为骑士的形象,就是对骑士小说的讽刺,也是对西班牙现实政治的讽刺。

历史原因骑士小说繁荣于15、16世纪的西班牙,但是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

这些骑士小说不外乎是写骑士征战冒险、英雄救美这样的故事。

在15、16世纪在其它欧洲国家骑士小说已经衰落的情况下,独独在西班牙走向繁荣,有它特定的历史原因的。

这主要是因为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通过连续的战争和殖民的征服,建立起了地跨欧洲、非洲、美洲三大洲的强大的帝国一一西班牙帝国。

欧洲的崛起是一系列的列强的崛起。

最初是葡萄牙、西班牙,后来葡萄牙、西班牙走向衰落,然后是英国法国的崛起。

西班牙是在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国力达到了顶点,建立了横跨三大洲的帝国,出现了繁荣强盛的局面,这样的一种帝国的出现,激发了一种国民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以及冒险扩张、建功立业的冲动。

封建专制政权也乐于以理性主义和英雄主义来迷惑人民,借此巩固自己的统治。

而描写骑士游侠冒险、包打天下的这种小说。

正好迎合了统治者和民众的这样一种心态。

但是西班牙国家强盛的快,发达的快、衰落得也快。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打败,当然这个打败不纯粹是英国海军有多么的强大,西班牙很多战舰是遭遇风暴之后自己倾覆的。

读书心得——《堂吉诃德》主人公形象的多重解读

读书心得——《堂吉诃德》主人公形象的多重解读

读书心得——《堂吉诃德》主人公形象的多重解读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出现了一位大师——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是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

他创作的《堂吉诃德》被评论家称为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问世后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众多读者的青睐和评论家的关注。

对唐吉诃德的多重分析始终是一个令人关切的问题。

唐吉诃德的多重身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体现了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矛盾。

本文在此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唐吉诃德这一人物,然后对堂吉诃德的形象进行了分析。

一、堂吉诃德人物的概括唐吉诃德是一个老式乡绅,总是沉浸在骑士小说中。

唐吉诃德经济上比较穷困,但他总是梦想成为一个勇敢的骑士,梦想穿越世界的边缘过上游侠的生活,希望以骑士的身份帮助弱小,惩罚邪恶。

他深信骑士小说那故事是真是存在的,并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勇敢的骑士。

因此,他决定采取行动使自己的理想成为现实。

在唐吉诃德的三次旅行中,第一次,他独自一人,仅仅过了两天就宣告失败了。

但他没有放弃,两周后,他开始了第二次旅行。

第二次旅行开始时,他带着一个小胖子邻居桑乔,这是一个聪明而乐观的人。

第二次旅行结束时,堂吉诃德被绑在牛车上,并被护送回家。

但他没有气馁,一个月后,他开始了第三次旅行,结果也失败了。

堂吉诃德在第三次外出时,挥舞长矛,做了无数荒谬的事:他把妓女当成公主,把犯人当成贵族,旅店当成城堡。

堂吉诃德像骑士一样他救了一个被殴打的男孩,他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他很自豪,但他不知道这个男孩在他离开后被又一次被殴打。

他挥着长剑把修士当作魔鬼,吓得修士纷纷逃跑。

他在途中碰到了一群杨维斯人,与他们进行了一场恶战,结果大吃苦头,盔甲也被砍去了半边。

他模仿骑士小说里情节,把自想象成一个情的骑士,为了爱情而甘愿进行苦修。

全身赤裸的走到深山老林中,每天吃野菜度日,进行自我折磨……简言之,在唐吉诃德的历险中,唐吉诃德的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其他人,而且还使自己遍体鳞伤。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绪论堂吉诃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一般都认为他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同时具有二重性格的人物。

因为他“疯疯癫癫, 滑稽可笑”。

可又“具有崇高理想和渊博学识”两个极端。

塞万提斯开始时的意图是想把堂吉诃德写成一个滑稽可笑的、脱离实际的游侠骑士, 但是, 堂吉诃德一产生出来, 就逐渐摆脱作者的控制, 他在广阔的历史天地里充分表现出自己的社会角色的思想行为, 并且逐渐成长起来, 变得越来越高大, 越来越可爱可敬了。

他诞生在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文艺复兴时代, 这个时代的巨人的突出特征是人本主义精神。

让我们拨开堂吉诃德的滑稽可笑的表像, 分析其复杂矛盾的性格, 从他的思想、品性和行为来审视, 理出他的基本性格。

一、堂吉诃德形象特点(一)扶弱除强的骑士当时的西班牙社会坏人横行, 是非颠倒, 民不聊生, 是一个“多灾多难”①的时世。

在堂吉诃德看来, “这年头, 懒惰压倒了勤快, 闲散压倒了工作, 罪恶压倒了美德, 傲慢压倒了勇敢”因此, 他认为“天叫我生在这个铁的时代, 是要我恢复金子的时代,一般人所谓的黄金时代”。

于是, 他要以济贫救困、扶弱锄强为己任, 肩负着扫除暴行、伸雪冤屈、改革弊端的义务, 这就是他当游侠骑士的动机与目的。

并且, 他不光有思想, 还以‘一腔热情’与愚勇去行动。

首次出马, 他解救了一个被财主鞭打的牧童,见一伙人护送一辆马车, 内坐一位妇女, 堂吉诃德以为是一伙强盗抢了一位公主, 立即上前拦截“你们这些妖魔的族类。

马上放了‘高贵的公主, 否则要对你们的横行霸道, ’予以处罚”。

途中, 他遇一队被押送去服苦役的犯人, 听了他们的陈述后说道“老天爷特意叫我到这个世界上来, 实施我信奉的骑士道, 履行我扶弱锄强的誓愿。

”先是恳求押送者放了犯人, 继之①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5月。

以武力行事,从而解救了所有苦役犯。

当神圣友爱团为此要逮捕堂吉诃德时, 他义正词严地讲道“让带锁链的重获自由, 释放囚犯, 救苦、扶危、济困, 你们把这个叫做拦路打劫么”虽然每一次侠举给他带来的是失败、伤痛, 可他的追求是执着的, 真诚的, 无论其精神与行为, 都是为着社会之公理, 民众之甘苦。

〖2021年整理〗《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人物形象分析

〖2021年整理〗《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人物形象分析
1.堂吉诃德:
他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1)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

行为荒唐、鲁莽,不会吸取教训。

如把风车想象成巨人,被风车摔倒在地,却说中了魔法师的诡计。

(2)他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却有着高尚的一面,即为了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

他要做一个行侠仗义的骑士,要锄强扶弱、伸张正义,并为此而奋不顾身,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3)他在主观上是追求和维护真理,只是他所追求的是脱离实际、早已过时的“骑士道”,所以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害己。

他可笑又可悲,可亲又可敬,在他身上将喜剧性和悲剧性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

在这里可以把堂吉诃德形象简单归纳如下:耽于幻想,脱离现实,但出于善良的动机,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锄强扶弱,伸张正义),行为荒唐鲁莽但表现出为了维护真理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是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结合的人物。

2.桑丘: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他的穷困反映了西班牙农民的现状。

具有农民的智慧和求实的优点,也有目光短浅、狭隘的弱点。

3.两人对比:
一个高瘦,一个矮胖;一个骑高马,一个骑矮驴;一个沉溺主观,耽于幻想,一个头脑清醒,讲求实际;一个行动鲁莽,奋不顾身,一个谨慎小心,胆小怕事。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一、《堂吉诃德》内容概况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生活在乡下的穷乡绅、瘦弱的没落贵族因对古代骑士小说有着强烈的迷恋,开始模仿古代骑士那样用破甲驽马装扮起来,骑士就应该有一位贵妇人陪衬,他便找了一位丑陋的牧猪女做美赛天仙的崇拜贵妇,随后便又找了一个胖矮的农民桑丘做侍从,开始了3次周游全国,创建扶弱助强的骑士业绩。

在外闯荡的日子中,堂吉诃德还按他脑中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作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害的骑士,把酒囊当作巨人头,不分青红皂白,乱砍乱杀,闹出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动不但与人无益,自己也挨打受苦。

但都以闹出不少笑话,到处碰壁受辱,被打成重伤或当作疯子遣送回家为下场,直到最后才明白了“那些书上都是胡说八道,只恨悔悟已迟”,悲剧结尾。

作者以一个人物对骑士文学的热衷以及做出的荒谬、可笑的事情,揭露了16世纪到17世纪初正在走向没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展现了人民的痛苦和斗争,并触及了政治、文化、道德等多方面的问题。

巧妙的把堂吉诃德的荒诞离奇的幻想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西班牙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给我们不仅展现了书中的场景,也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的画面。

二、深受骑士文学影响的主人公堂吉诃德及人物分析小说中的堂吉诃德受到了骑士文学很深的影响才在自己所幻想的情况下做出了很多可笑的事情,而当时的骑士文学已经逐渐衰退。

在11世纪至12世纪左右,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欧洲的封建制度已经完全确立,封建主阶级的政治、经济的统治权也相对稳定,因此,骑士制度应运而生。

随着骑士阶层地位的不断提高,在欧洲文学史上产生了反映骑士精神和生活方式的骑士文学。

由于其崇尚战功冒险和典雅爱情的内容特点比较符合当时的审美需求,在文艺复兴蓬勃发展时期仍然在流行,骑士小说在西班牙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由于骑士阶层地位得到了提高,有了自己的精神生活,他们突破基督教的出世观念和禁欲主义,要求现世享乐,向往世俗的爱情,追求个人英雄主义的骑士荣誉和锄强扶弱的骑士精神以及温雅知礼的骑士风度等,在这种情况下,集中反映骑士阶层精神的骑士文学就应运而生了。

堂吉诃德的复杂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的复杂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的复杂人物形象分析
1.喜剧因素: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他终日脱离实际。

把维护主正义,消除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

见义勇为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善良的动机,由于方法不对(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等)而得到相反的结果。

使他成了一个夸张的喜剧性的角色。

2.悲剧因素:堂·吉诃德的形象,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堂·吉诃德不单是个喜剧性角色,他坚信骑士道,可以看出这一人物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为理想而承受种种艰难困苦。

主观上他又是一个带有悲剧因素的人物。

3.不涉及骑士道时,他是一个具有渊博的学识,为理想而奋斗的战士。

对社会的批评,对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看法都具有远见卓识,他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之光。

脑子里装这人文主义的理想,手中却提着中世纪的长矛。

如此极端的矛盾集中在他身上,使得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即丰富又复杂。

1)具有渊博学识的人文主义者对社会矛盾问题的认识,对知识的热爱,现实的肯定,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可笑,可悲,可敬的性格统一。

在他身上将喜剧性和悲剧性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

2)其典型意义:反映了作家的人文主义理想和当时西班牙现实之间的矛盾。

反映了作家本人的思想矛盾(嘲笑骑士制度,又试图以理想化的骑士精神来冲击落后的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09021204 张丽筱一套滑稽的装扮,一匹瘦弱的老马,一个脱离现实的人物,一条不向现实妥协、追求理想的悲情之路。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可笑又可怜,拥有理想,为理想奋斗却又悲情收场的游侠骑士。

一、滑稽可笑的疯癫骑士
这是一个有着滑稽外表,可笑行为的骑士,这也是一个装满幻想,脱离现实的疯子。

一个五十开外的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整日沉迷于骑士文学,决计要做名垂千古的游侠骑士,穿着祖上传下的衣服,戴着残缺不全的盔甲,握着一柄生了锈的长矛,骑着一批瘦弱的老马,开始了自己游侠之旅。

他,就是堂吉诃德。

这样的描述,显然和印象中英俊强壮、盖世无双的骑士形象相差甚远,在火枪盛行的时代,他的行为和他的这身装扮一样,让人觉得滑稽可笑。

他雇佣了一个名叫桑丘·潘沙的农民做他的侍从,选了邻村一位养猪姑娘作为自己献身的“意中人”,取名叫“杜尔西内亚”。

开始游行之后,他又闹出了一系列笑话:他将乡村的小客店当做了一座城堡,认为老板就是这里的国王,让老板加封他为骑士,结果被店老板捉弄;自以为受到骑士封赏后,他将正在旋转的风车看作是一个巨人,冲上前去进行了一次惨烈的战斗,结果满身是伤;他将羊群看作一列军队,冲上去展开厮杀,结果让放羊的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打落了牙齿……堂吉诃德的这些荒唐行为是世人所无法理解的,因而他总是受世人的嘲弄。

这些滑稽可笑的行为源自于他对骑士小说的迷恋,在他的脑海里,装满了骑士幻想,这让他成为了一个脱离现实,没有现实感觉的疯子。

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处处模仿骑士,在他的眼里到处都是妖魔鬼怪,到处都有他行侠仗义、建功立业的机会。

他把穷旅店当作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

无论什么事物到了他脑子里都失去了原来的面目而变得离奇古怪,他总是对着想象出来的敌人横冲直撞,一顿乱劈乱刺。

结果,他出于真诚善良动机的行为却让人们认为碰上他就是灾难临头。

正如他第二次见牧童时,牧童说的“我多么倒霉,总不如受您帮忙倒霉得厉害。

但愿上帝诅咒您,诅咒世界上所有的游侠骑士”。

他的种种游侠举动,人们都祷告上天,让他的一切都要受到惩罚。

他四处碰壁,受尽嘲弄和伤害,成为人们眼中滑稽可笑的疯子。

二、人文主义的理想者
这是一个滑稽可笑的疯子,这也是一个人文主义的理想者。

堂吉诃德是荒唐可笑的,但这是在他谈及骑士的那一套时,只要不涉及这些,他堪称一个智者。

他头脑清醒,谈吐非凡,学识渊博,有着崇高的人文主义理想。

这些理想,是当时先进思想的体现,在今天仍闪烁着光芒,为后人所推崇。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本,它强调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标准,以生命个体为中心。

在社会的主流价值标准方面,强调自由与平等,坚持理念与行动的一致性。

堂吉诃德的崇高理想是被人文主义者所赞赏的。

他誓言要建立一个幸福天堂,他对他的理想绝对忠诚,一直将此奉为信仰。

他真实而老实,没有被浑浊的社会环境所腐蚀,反而崇尚人的自由平等,主张执法公正,廉政清洁,建立没有剥削的社会。

堂吉诃德向往自由和平等,反对阶级特权。

他认为“自由是天赋给人许多最可贵的宝物之一,地下和海里所藏的一切宝贝都不能和它相比”。

他认为“人是天生自由的,把自由的人当奴隶未免残酷”。

因此他解救牧童,释放苦役犯。

他要求和桑丘不分主人和侍从,可以同吃同住,不分你我。

对奴隶和侍从的态度也表明堂吉诃德具有人与人间平等的观念。

他认为人的贵贱不取决于出生和血统,而取决于品德。

所以他在桑丘任海岛总督之前,他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你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充分认识自己,这是很难办的一件事。

……血统可以代代相传,美德却靠自己培养。

美德自身拥有血统所缺少的那种价值。

”堂吉诃德反对阶级特权,在桑丘担任海岛总督时,他告诫他要关心穷人疾苦,执法公正仁慈,不要攀谈富人、接受贿赂,要亲自检查监狱,屠场和菜市。

他反对形式的法制,让桑丘审判时不要感情用事,分不清是非,暗示了政治清明,法律公正的见解。

堂吉诃德对封建社会歧视妇女的偏见给予了猛烈的抨击,极力主张尊重妇女。

他把她们想象为美丽的天使,对迫害他们的统治者感到憎恨愤慨。

这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恋爱观,具有反封建意义。

每到紧急关头,他都祷告“我的意中人,杜尔西内亚,美丽的花朵啊,快来救救你的骑士吧!”他的爱情虽然虚无,但“杜尔西内亚”无时无刻不在他的左右。

他在成功、失意、寂寞的时候都想到
她。

他可以容忍别人对自己的侮辱,不能别人对容貌的怀疑。

他遇到了无数个女性,但他认为没有人能和他的意中人相比。

直到最终被击败,他还在为杜尔西内亚辩护,为此不惜放弃自己的荣誉生命。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堂吉诃德对美的诠释是这样的:美有两种,一种是心灵美,一种是肉体美。

聪明、诚实、正直、慷慨和彬彬有礼都是心灵美的表现,而且丑陋的人也可以具备美的这些方面。

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只有心灵美,不计较肉的丑美,那么,由此产生的爱情会更加坚定,更加真挚。

这话至今读来仍能给人启迪。

三、孤独抗争的悲情斗士
这是一个人文主义理想者,这也是一个悲情的斗士。

在理想面前,堂吉诃德是永不妥协的斗士。

在他身上,有着那个社会所没有的高尚道德情操,他用这样的道德情操去实践他的人文理想,与现实中的丑陋展开激烈的斗争。

堂吉诃德首先是一个嫉恶如仇、正直善良的人。

他天真浪漫,可以变卖好几亩耕田去买书看。

这让他一直保持着善良的品性,富有正义感。

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像骑士一样锄强扶弱,行侠仗义。

所以在看到牧童受到地主殴打,他立即出手相救;在黑山遇到发疯的卡迪纽,他说“你的烦恼有没有办法解除,要是有办法,我一定千方百计去找。

”在游侠的过程中,他和那些魔鬼、巨人、巫师或者无赖等展开了殊死的斗争,这些敌人其实都是世风日下的现实反应。

其次,他是一个大胆无畏、永不退缩的人。

无论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退缩怯懦。

他觉得鲁莽和怯懦都是国耻,勇敢是两个的折中,不过宁可勇敢过头而鲁莽,也不要勇敢不足而怯懦。

堂吉诃德尽管自身身体瘦弱,但在锄强扶弱的冒险过程中,他总是像突然变成另外一个人般,做出常人不敢做的行为。

他认为“天叫我生在这铁的时代,是要我去恢复那金子的时代”。

所以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总是奋不顾身,他自觉地去扫除暴行,承担艰险,完成自己的使命。

碰到挫折失败,就看作是对游侠骑士的考验;风餐露宿,也对游侠骑士道热情不减。

他想到做到,总是把思想付诸行动。

最后,他慷慨无私,毫不利己。

堂吉诃德从不计较物质钱财,他不愿守着家产过小康日子,而是要出门干大事。

他说“我干这个事业不为钱财,重的是名誉”。

他经常教导桑丘不要占小便宜,不要贪非分之财,不要斤斤计较小事,要有伟大
的心胸。

用桑丘的话来评价堂吉诃德就是“你比所有的亚历山大都慷慨”。

和他对比,那些自私自利的人显得如此渺小。

但是,这样理想和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这样道德实践最终也是悲剧收场。

堂吉诃德清醒时满脑子人文主义思想,但作为一个没落的贵族,他改变现实的能力受到社会地位的限制,他的反抗显得渺小。

即使它敢用自己的行动,甚至是生命来捍卫道德、正义和信仰,但在外人的眼里他仍然是一个滑稽可笑的疯子,不被他们所理解,受到他们的捉弄和嘲笑。

他的多数反抗行为以失败而告终。

他追求自由,解救了被鞭打的牧羊男孩,但他走后,男孩却受到了十倍的鞭打;他主张平等,解放了苦役犯,但他们却抢了他的衣服……甚至连他的爱情都是虚无的,他的意中人是他幻想的,他为她而斗争,为她辩解,最终仍然被打败。

处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社会里,堂吉诃德是如此孤独,他的结局也是可以预料的。

一个一心追求理想,行侠仗义的人,到头来却被世人嘲笑为疯子,他对此也无力改变,堂吉诃德故事的悲情之处莫过于此。

也许只有在桑丘担任海岛总督,实践他的理想时,才能够给他安慰吧!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塑造的经典形象。

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堂吉诃德的解读亦是如此。

表面上,堂吉诃德是一个滑稽可笑的形象,他也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骑士,但他身上同时又闪烁着人文主义光辉。

虽然,塞万提斯的人文主义理想也有缺陷,比如他主张自由平等,认为把自由的人当作奴隶太残忍,但他游侠的基本目标则是在海外建立殖民统治;他主张保护女性,尊重女性,但反过来这些被崇拜和保护的女性也处在被动地位。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先进观念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即使这样的理想在实施时阻碍重重,但它对封建社会的冲击也不容小觑。

塞万提斯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上,反对西班牙和整个欧洲封建社会,为破除封建枷锁的束缚,进行了一场毫无顾忌又无比悲壮的拼杀。

堂吉诃德没有被世人所理解,他是悲情的,孤独的,但他的努力会被后人所看到,他的理想会被后人继续实践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