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评估管理

渔业资源评估管理
渔业资源评估管理

1渔业资源评估Fish Stock Assessment

在了解、掌握渔业种群对象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和估算种群的组成结构、资源量及其变动,评估捕捞强度和捕捞规格对种群的影响,掌握种群资源量的变动特征与规律,从而对资源群体过去和未来的状况进行模拟和预测,为制定和实施渔业资源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对象

1)对鱼类等捕捞对象的生长、死亡等有关参数进行测定和计算,对其生长、死亡和补充的规律进行研究;2)考察捕捞作用对渔业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对资源量和渔获量作出估计和预报;

3)寻求渔业资源合理利用的最佳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或较合适的捕捞强度和起捕规格,如限定渔获量、限定作业船数或作业次数或作业时间,限定网目大小和鱼体长度等,为渔业政策和渔业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渔业资源评估的方法有:数学分析法、初级生产力法、生物学法及水声学调查等方法,本课程所阐述的主要是数学分析法(生物参数资料和渔业统计资料)。

4.渔业评估据服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生产性的资源评估和决策性的资源评估。

5.鱼类资源数量研究非常活跃,当时以耿克(Heincke)、彼得逊(Pertersen)、约尔特(Hjort)等为代表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的不同的理论和学说,大体上可分为繁殖论、稀疏论、波动说三种。

第一章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

1.种群(Population):是指生活在有限空间内、有较多特征一致的同一种类生物个体的集合,即指在一个种的分布区内,有一群或若干群体中的个体,其形态特征相似,生理、生态特征相同,特别是具有共同的繁殖习性(相同遗传属性,同一基因库的种内个体群)。

2.影响资源数量变动的因素

1)鱼类本身的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制约(繁殖、生长、死亡、环境)2)捕捞因素

3.Russell提出资源数量变动基本模型的表达式为:B2=B1+R+G-M-Y 式中B1、B2分别为某一期间始末可利用资源群体的资源生物量。

当渔获量Y<[R+G-M]时,资源量增加;

Y >[R+G-M] 时,资源量减少;

Y=[R+G-M]时,资源量保持平衡(B1=B2)。

4.补充群体:有生物学和渔业利用两种不同的含义。从生物学标准来说,凡是第一次参加产卵的个体统称为补充群体,重复产卵的那些个体称为剩余群体;从渔业捕捞利用来讲,凡幼鱼成长到一定规格后,首次渔场后可能捕捞利用的那些个体称为补充群体,首次捕捞而余下的个体称为剩余群体。在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中通常均按渔业捕捞利用的标准来定义补充群体。补充群体进入渔业的形式是复杂的,归纳起来有三个基本类型:(1)一次性补充:(2)分批补充(3)连续补充

5.表1-2a 总死亡率36%,其捕捞死亡率和自然死亡率相等(各18%)

年龄0 1 2 3 4 5 6 7 8 9 10 - 总计

资源1000 800 640 512 328 210 134 86 55 35 22 -

渔获量92 59 38 24 15 10 6 244

平均年龄4.95岁

表1-2b 总死亡率49%,捕捞死亡率(33%) 和自然死亡率(16%)

年龄0 1 2 3 4 5 6 7 8 9 10 - 总计

资源1000 800 640 512 261 133 68 35 18 9 5 -

渔获量167 85 44 22 11 6 3 338

平均年龄4.48岁

1)渔业愈强化,每年自然死亡的鱼类比例将愈低。

2)捕捞对渔获量年龄的影响

从上述两表可以看出,总渔获量在数量上随着捕捞作业的增加而增加,但并不是和捕捞努力量成比例的,假使捕捞努力量增加一倍,被捕鱼类数增加不到一倍(338和244)。捕捞愈加强烈,低龄鱼被捕捞得愈多,而且资源中存留下继续生长为高龄鱼的数量愈来愈少,结果资源就衰退了。所有这一切在各渔船所捕的渔获物的年龄(或体长)组成反映出来,而且低龄鱼被捕得愈多,则在被捕前死于自然原因的鱼类就更少,而总被捕数随着渔业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章 鱼类的生长

1.长度与体重关系

W =a L b 幂指数系数b 用于判断鱼类三维是否等速生长,条件因子a 与环境条件有关

Ricker(1975)认为,a, b 可以用来表示鱼类是否为匀速生长,b =3为匀速生长。实际上许多种类 b ≈3,因此有时近似地:W =a L 3,则a=W/ L 3 ,又肥满度C= (W/ L 3)x100,可见两者的变化规律完全相同。一般在其性成熟时,肥满度最大,即对匀速生长的鱼类来说,其条件因子a 在其性成熟时最大。

2.生长方程(growth function/formula) :为了对鱼类个体的生长进行定量研究,人们用数学模型(或称方程)来描述鱼类体长和体重随时间(或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该模型或方程称为生长方程。根据生长方程在坐标图上绘出的体长和体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3.指数生长方程

或 其中G i 表示第i 时间的瞬时增长率

假设一条鱼从原来的2kg 长到5kg ,求相对生长率和瞬时生长率?

Gi=ln(5/2)=0.916

4.V-B 生长方程

以体长表示的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L t =L ∞(1-e -k(t-t 0))

以体重表示的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W t =W ∞[(1-e -K(t-t 0))]3

5.V-B 生长参数的估算:

高一龄体长对低一龄体长的线性回归法 其中Lt 表示t 龄时对应的体长。t 0的估算,每一年龄的t 0: 6.生长速度、加速度和生长拐点的含义

鱼类的生长速度一般是指某种鱼类或渔业生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每一段时间所增加的长度或重量,生长速度也称生长率。生长加速度是表示生长速度增加(或减少)的快慢程度。生长加速度为零时,即鱼类生长由加速增长开始转入减速增长(生长速度最快)时,称为生长拐点。

7.体长-年龄相关表p52例题

第三章 捕捞努力量及其标准化

1.捕捞努力量,一般可以通俗的认为是全部的捕捞作业量,也表示人们在某海区或水域,在一定期间内(年、月或渔汛等)为捕捞某资源群体所投入的捕捞规模大小或数量,它反映了被捕捞的资源群体捕捞死亡水平的高低。

(了解)捕捞努力量所用的计量单位:一般常采用与实际捕捞行为最密切相关的渔具使用次数作为捕捞努力量的计量单位。然而就渔具使用次数来看,船的大小、网具结构和规格的大小等的不同,捕捞性能和效率也不一样,必须确定统一标准,即标准化问题。

捕捞努力量具体要选择什么单位最为合适,得根据渔业的实际情况和渔业统计资料中是否能取得而定。如拖网渔业的投网次数、拖网船作业天数、标准拖网船船数(考虑到渔船类型)、标准渔船作业天数等等。对于手钓渔业用渔民作业天数或钩数乘以作业天数可能更为合适。总之,捕捞努力量的量度能表式中,∞L 、∞W 、K 、0t 均为生长参数: ∞L 、∞W 称为渐近体长、渐近体重; 0t 为理论上体长或体重等于零时的年龄; K 为生长曲线的平均曲率,表示趋近渐 近体长或体重的相对速度。 i G i i e W W ?=+1)

/ln(1i i i W W G +=()t K K t L e e L L --∞++-=11t L L L K t t t +???? ??-=∞ln 10

明与渔获率成线性相关关系者就是一种好的量度单位。

2.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 ):是某渔场在一定时间内(如年、月、汛)所捕获的总渔获量除以该时间内的总捕捞努力量而得到的值,即平均每一个捕捞努力量所捕获的渔获量。

3. 其中,F 为捕捞死亡系数,q ’为常数,以后在各个章节中均用 F=qf 表示上式,其中q 称为可捕系数(或称捕捞效率或称可捕率,还有称渔获率的),它是单位捕捞努力量的捕捞死亡系数。 其中,C :渔获量、f :捕捞努力量、D :资源密度。

4.捕捞努力量标准化应考虑的因素

1.)捕捞时间:捕捞时间的标准化一般可从出海天数中,减去非直接用于捕捞或探测鱼群的时间而求得。非直接捕捞作业时间包括有:(1)因恶劣天气而损失的时间;(2)往返渔场的时间;(3)为捕捞而准备渔具的时间;(4)处理渔获物的时间。

生产性时间包括:(1)在渔场探测鱼群的时间;(2)操作渔具、捕鱼的时间。

2)捕捞能力:即某一特定渔具的捕捞能力,是指从给定的鱼类密度中在单位捕捞时间中所获得的渔获量。可从下面两个部分来衡量:(l )渔具作业的活动范围(水域面积或体积),在该范围内鱼类都可能遭捕获(以a 表示);2)在该水域范围内实际被捕获鱼的比例(以P 表示)。

3)捕捞作业的分布:渔船作业分布的不均衡也是捕捞努力量标准化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5.捕捞努力量标准化的方法:1)效能比法

效能比是某任一渔船与所选定的标准船在相同渔场、相同渔业资源密度、捕捞作业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其CPUE 的比值,该比值也称为效率因素,或相对捕捞能力,实际上效能比就是捕捞效率或能力的比。

例如,:在同一渔场作业(设资源密度相同)有 A 、B 、C 、D 四类渔船,若选择A 类渔船为标准化船,则各类渔船的效能比如下:

四类渔船的捕捞努力量可以根据效能比进行修正即标准化,标准化后的总捕捞努力量为:

例如,有A 、B 、C 、D 四类拖网渔船在同一渔场作业,若各类渔船均投放100网次,每次拖曳时间均为3h ,A 类船共渔获1000t ,B 类船800t ,C 类船为500t ,D 类船为200t 。现选定A 类船为标准船,则各类船的效能比分别为:rA =1,rB =0.8,rC =0.5,rD =0.2。

若以投网次数为努力量单位,则其总标准捕捞努力量为: f 总=100+0.8X100+0.5X100+0.20X100=250网次

若以捕捞小时数为单位,则总捕捞努力量为: f 总=300+300X0.8+300X0.5+300X0.2=750h

2)有效捕捞努力量的方法——书上例题(了解P67)

第四章 鱼类死亡与死亡参数

1.鱼类的死亡包括捕捞死亡和由于敌害掠食、疾病、环境因素及衰老等自然因素所引起的自然死亡两个方面,两者的综合称为总死亡。

2.下图是表示渔业资源群体一个世代数量变动的基本特征。 P76 图4--2

从出生到进入渔场的补充年龄,其补充量为N(tr)或R ,此阶段称待补充阶段。从tr 到首次捕捞年龄tc 这一阶段只有自然死亡,其资源残存曲线相对于tc 以后的曲线较平坦,该阶段的长短取决于渔具网目尺寸的大小。从出生到tc 阶段称未开发利用阶段,从tr 起到世代消失称补充阶段,从tc 到世代消失称开发利用阶段。

3死亡系数(mortality coefficient )又称瞬时死亡率,它表示某瞬间单位时间内瞬时相对死亡率。可分为总死亡系数Z 、捕捞死亡系数F 和自然死亡系数M 。Z=F+M ,即总死亡系数等于捕捞死亡系数和自然死亡系数的代数和。 单位为时间的倒数。

4.死亡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年、月、旬或渔汛等)鱼类死亡数量和时间间隔开始时资源数量的比值。死亡率可分为总死亡率A 、捕捞死亡率u 和自然死亡率v 。A=u+v ,显然,死亡率只能描述在某一段时间内鱼类数量平均死亡程度,是个百分数,它不能直接了解在某一瞬间的死亡尾数或存活尾数。 f q 'F =qD f C CPUE ==/()()A A A CPUE CPUE r =()()A B B CPUE CPUE r =()()A C C CPUE CPUE r =()()A D D CPUE CPUE r =D D C C B B A f r f r f r f f +++=总

5.死亡系数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开始时资源数量用N 0)

N t =N 0e -zt ,若t=1,则N 1=N 0e -z ,所以年残存率S= N 1/ N 0= e -z ,而总死亡率A=1-S=1- e -z ,故Z 和A 的关系如下式: Z=-ln(1-A) =-ln(S)

6.下图是一年中由恒定的死亡率而引起的残存尾数的变化。从图中很明显的看出死亡一半的时间不是在半年,而是小于半年。t=0.472

6.描述鱼类死亡水平高低有死亡率或死亡系数两种参数。

(1)死亡系数:Z=F+M ,由捕捞或自然死亡所占的比例分别为F/Z 和M/Z 。

(2)死亡率:A=u+v ,由捕捞或自然死亡所占的比例分别为u/A 和v/A 。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式:

从上述各式中可看出,其相互的比例关系均与时间无关,即这些比例关系在任一瞬间或任一时间间隔内均成立。

7.条件捕捞死亡率m :m=1-e-F

条件自然死亡率n :n=1-e-M

条件死亡率表示死亡率的关系式为:A=m+n-mn

由此可见,A=u+v ≠m+n ;

8.例题:(1)某种鱼捕捞死亡系数和自然死亡系数分别为0.2和0.3,其总死亡系数和总死亡率是多少?

(2)若由自然因素死亡和捕捞因素死亡独立作用于某一种群,在一年中其死亡率分别为20%和30%。若由两者共同作用于该种群,在一年中其总死亡率是否为50%?如果不是,其总死亡率等于多少?

(1)0.5,39.3%;(2)不是,44%

例题2、由浮游生物调查表明,一个产卵期中产出的总卵系数为2×1011粒,繁殖力研究可知成熟雌鱼平均每尾产卵105粒,从市场调查表明,在第二年上市的3000000尾鱼中,40%为成熟雌鱼(即至少已产过卵一次),问一年中有百分之几的产卵雌鱼被捕获?如果总死亡系数为1.2,则捕捞和自然死亡系数各为多少? , , ,

9.捕捞对自然死亡率的影响:随着捕捞死亡水平的提高,其年自然死亡率v 将随之减少。

10.渔获量方程 平均资源尾数 渔获尾数

q 称为可捕系数,f :捕捞努力量,捕捞死亡系数F 和自然死亡系数M

例题:某一群鱼在连续两年中所受的总死亡系数为0.85和0.8,如果第一年初的鱼数为1000尾,则这二年中每年的平均资源尾数有多少?从这两个年资源平均数估算出的总死亡系数为多少?

11.(了解)根据未开发的原始种群的首次渔获量曲线估算M

根据从未开发种群的生物采样中得到的渔获量曲线可求得死亡率(Baranov ,1918)。由于该种群首次被开发或比较长期的停(休)渔(因战争或其他原因)以后的首次捕捞,在其全面补充年龄以后的渔获量曲线和原始种群各龄相对数量变化曲线是很相近的,此时的捕捞死亡系数F=0,用上节中的各种方法所估算得的总死亡系数Z 即为自然死亡系数M 值。 472.0233.0)9.0ln(10009004.894233.005.0223.0005.0=?-======?-?-?-t t e N N e N e N N t i t z ,,,;Z F A u =;Z A F u =;M

F F v u u +=+;Z M A v =;Z A M v =;M

F M v u v +=+6.04.010*******

116=???7.0A 2.1==--e e Z =03.17.02.16.0=?==A uz F 17.003.12.1=-=-=F Z M N Z NA D A Z N N ===,则总死亡尾数N F N Z Z F NA Z F C ===()()

M qf e M qf qfN +--+=1

12.捕捞死亡系数估算(F)

1. 直接观察调查法:

2.扫海面积法

3.标志放流法

4.用实际种群分析(VPA )估算F 值

第五章 动态综合模型Dynamic pool model

1.动态综合模型:动态库模型,又称分析模型、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该模型的出发点都是吧种群作为个体的总和,并把童年出生的一个世代在医生中可提供的产量作为一年中各个年龄组所能提供的产量相等为前提。

2.动态综合模型的两个特征

1)当资源处于平衡状态时,即补充量、生长和死亡率都是恒定的,则整个资源群体所提供的渔获量等于单一补充群体一生中所提供的渔获量。

2)年渔获量在其它综合因子一定的条件下是与年补充量水平成正比的。

3.B-H 模型假设条件

① 一个世代所有个体在同一时刻孵化;

② 开发利用阶段自然、捕捞死亡系数恒定;

③ 补充和网具选择性呈“刀刃型”;

④ 资源密度均匀;

⑤ 体长、体重关系能用 W = a L 3 拟合;

⑥ 生长方程能用 VBGF 拟合。

4.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方程,单位:g / 尾

5.F 与Y W /R 的关系(见图5-5)

起初,Y W /R 随F 的增长而迅速增长,当F 达一定值时Y W /R 取得极大值,这时如果F 继续增大,Y W /R 曲线开始慢慢下降,这时Y W /R 接近某一临界值。在F 无限大时,即该资源群体达到t c 时即被全部捕获,Y W /R 的临界值就等于首次捕捞年龄时的个体平均体重。

6.首次捕捞年龄对资源量和渔获量的影响t c 与Y W /R 的关系(见图5-11,比照图5-5)

起初,Y W /R 随首次捕捞年龄的增大而增长,当t c 达一定值时Y W /R 取得极大值,而后随着t c 的继续增大,Y W /R 曲线呈下降趋势,在t c 为无限大时,即意味着采用的网具能使鱼的一生都能通过而逃逸。

7.体重瞬时增长率G i

P150,表5—2会计算。

P155,表5—5会计算

第六章 剩余产量模型

1.剩余产量模型(Surplus yield model )又称总产量模型或一般产量模型(general production model )、综合产量模型(Pooled yield model )、产量模型(production model )、平衡产量模型(equilibrium yield model )是把种群或群体作为一个研究分析的单位,表明一个资源群体的持续产量、最大持续产量与捕捞努力量和资源群体大小之间的平衡关系。

2.按最早期的Graham 和Schaefer 模型,有下列五点假设条件:

(1)在一个有限生态系统中,任一资源群体的资源生物量B 的增长直到接近该生态系统的最大容纳量(大多数根据有效食物)之后才停止,并作为资源量水平近似(渐近地)等于环境最大容纳量(B ∞);

(2)B ∞接近于初始资源群体(等于未开发时的生物量Br );

(3)B 随时间朝B ∞的增长可以用逻辑斯谛曲线描述,在B ∞/2处dB/dt 有一个最大值,在B ∞和B =0两处dB/dt 为零。

(4)B ∞降到一半时,群体将发生最高的净增长,即剩余产量的最大值(最大持续产量MSY )。

(5)MSY 能够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开发的资源群体的资源量也同样地被维持在B ∞/2水平。 ()()()

∑=++----∞++-=301.0n nK M F t t nK n M W nK M F e e Q e FW R Y c λ

ρ()i

i i i i t t G i i W W t t G e W W i i i 1

11ln 11++-+-=?=+

3.开发中资源群体的B水平取决于渔获量的高低。如果渔获率高过资源群体的自然增长率,B下降;反之,B会增加;如果渔获率和增长率相等,则B保持稳定,此时的渔获量为平衡渔获量。在每一资源生物量的水平上,可以渔获一定数量而不影响生物量的水平,该渔获量即为平衡渔获量Ye,也称为持续产量。

4.Be=B∞/2,此时的Be称为最适资源生物量Bopt,其所对应的平衡产量Ye称为最大持续产量MSY

5.MSY= r m B∞/4或KB∞2/4

MSY所对应的捕捞死亡系数F MSY,FMSY= rm/2或KB∞/2,f为:f MSY= r m/2q或KB∞/2q

上述的Graham理论可以概括如下:MSY在资源群体的资源生物量等于资源生物量的环境容纳量的一半获得,其量值等于环境容纳量与内禀自然增长率乘积的四分之一。

6.令a=qB∞,b=q2/K或q2B∞/rm代入,则

7.Y e=af e-bf e2,当f e不等于零时,(CPUE)e=Y e/f e=a-bf e

可见,平衡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之间也呈抛物线关系,(CPUE)e与捕捞努力之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

则可得到f MSY=a/2b,MSY=a2/4b,其中,B e为平衡状态时的资源生物量;F e为维持B e的捕捞死亡系数;Y e为平衡产量;r m为资源群体的内禀自然增长率。设r m/ B∞=K

8.平衡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 e=Cf e e-dfe,

式中C=qB∞,d=q/K,由上式的Y e对f e求导并令其为零,即可求得最大持续产量MSY和相对应的捕捞努力量:f MSY=1/d, MSY=C/(d.e),MSY所对应的生物资源量水平B MSY= B∞/e(约为B∞的1/3处,而非1/2

处)。

9.上图中,通过原点直线的斜率为F。设对某渔业的捕捞死亡系数F1(图中OP直线的斜率),若当时的平均资源生物量为B2,而此时的实际渔获量为SB2,大于所对应的平衡渔获量QB1,使资源量水平下降而向B1靠拢;若当时资源量水平为B3,则此时的实际渔获量为RB3,小于其所对应的平衡渔获量QB1 ,资源量水平上升而向B1靠拢。可见如果逐年均以稳定的F进行捕捞,则资源群体将会通过自身的再生产起调节作用,使资源量水平处在该捕捞水平所对应的平衡资源量水平。如果捕捞努力量逐年变动,则渔业将永远达不到任何平衡点。

第七章亲体与补充量关系模型

1.补充量与亲鱼量之比率K称为繁殖率,又叫再生长率,用数学式表示为:K=R/P

Ricker认为,在绘制补充量R对亲体量P的关系曲线时,需要考虑某些共同特点:

(1)曲线必须通过原点,因为没有成鱼群体也就没有繁殖。

(2)曲线不能在较高水平的群体量(或亲体量)时下降到横轴,因此不存在在高密度时繁殖完全消失之点(这在逻辑上未必尽然,但似乎合理,而且与所得的观察实际相符)。

(3)补充率(R/P)必须随亲体量(P)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至少在理论上这一条件在群体密度某一中间范围内是明显的。

(4)补充量必须超过在某一幅度的P值的亲体数量(R和P是以同等单位计算),否则资源群体就不能繁衍下去。

2.Ricker型繁殖模型的表达式和含义:

R = αPe-βP 其中R为补充量(以尾数表示);P为亲鱼量(可用尾数,重量会产卵量等表示);α为一个无维参数(不依赖群体死亡的指数);β为1/P的有维参数(依赖于群体死亡的指数)。

3.B-H型繁殖模型公式:R = 1/(α+β/P) = P/(αP+β)

第八章资源量估算和渔获量预报

1.资源量的估算

(1)根据扫海面积法估算资源量。 该方法常用于新开发的底层鱼类渔场。这种拖网试捕调查法有两个必要条件:被调查海区应包括资源群体分布的整个范围;知道拖网经过的通道内每一网次捕获的比例是多少。 分层调查法实例: 在一次拖网资源调查中,18个站位放了18网,其各网次的渔获量记录如下: 如果调查所使用的拖网每网次的扫海面积为40公顷,并假定拖网能捕到拖曳通道上全部鱼类的50%。 (1)在每一站位,估计其资源密度(公斤/公顷)是多少?

(2)如果总调查面积是6×106公顷,试估算该调查面积的总资源量(简单抽样法的估算结果);

(3)已知在前10个站位上,拖网所在的渔场水深是0-20m ;第11-15站的5个站位,水深是20-40m ;第16-18站的最后3站位水深是40m 以上。并已知这三种水深的渔场面积分别为1×106、2×106和3×106公顷,那么,按分层抽样法进行计算,其总资源量又能得到什么估计值?

(2)根据鱼卵、仔鱼数量估算资源量

(3)根据标志放流估算资源量。 用这一方法只能在具备下述条件时才可能取得正确结果: 标志鱼和未标志鱼的死亡率相等;②标志鱼不脱掉标志牌;③标志鱼和原来的鱼群充分混合;④标志鱼和未标志鱼的捕获率相同;⑤可以忽略调查期间的补充量;⑥重捕全被发现并均有回收报告。实际上要满足这些条件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应用这种方法估计资源量还难以得出可靠的结果。

(4)根据累计渔获量、累计捕捞努力量和捕捞死亡系数估算资源量

(5)根据初级生产力估算资源量的方法。

原理:生物生产和能量流动是水域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每一种水生生物群体都处在一定的营养级上,一般认为生态效率为10%。用上述原理估算潜在资源量和渔获量的方法就是所谓的营养动态法,或称初级生产力法。

假设用P 表示终级生产量,P0表示初级营养阶层(浮游植物)生产量,E 表示生态效率,n 表示在同一生态效率情况下的营养阶层转换级数,则P = P o E n

用生产力估算的结果相差较大的原因:○

1初级生产力的实验和推测数据不同;○2很难准确估计生态效率;○

3捕捞对象的营养层次的估计值对潜在渔获量的估计值影响很大;○4捕捞量在水产资源的潜在资源量中所占比例由于它不同。

(6)用水声学法估算资源量

2.渔获量预报:

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预报方法:

第一,统计分析法;第二,相关分析法; 第三,资源分析法;第四,综合分析法

相关性预报指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因子,另一类是根据试捕资料或渔业统计资料而取得的相对资源量指标。

关于渔业统计资料处理所取得的相对资源量指标,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各捕捞年度的总渔获量或世代渔获量;另一种是各年或各渔汛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第九章 实际种群分析

1.实际种群分析(Virtual population Analysis, VPA)包括年龄结构种群分析(TVPA)、世代分析(TCA)和体长结构的实际种群分析(LVPA),该方法需要以往各年份各年龄组的渔获量(渔获尾数)实际统计资料和自然死亡系数M 的估计值。它通过各年份实际种群的各个世代(即为年龄组)分别往回(即往低龄组方向)分析计算而估算出以往各年份的资源量和渔获量的变化。

2.基本公式与参数: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Z i

i i i

Z F E N F C N Z D A N D e S M F Z i =====+=-网次序号 1 2 3 4 5 6 7 渔获量(kg) 200 400 600 640 700 800 900 网次序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渔获量(kg) 1920 20 10 340 400 720 40

3.P315的表,要知道计算需要的参数资料

第十章渔业管理

1.渔业发展各阶段的特征(结合P317的图12-1)

(1)发展不足阶段:该阶段为对渔业资源捕捞利用不足,在该阶段中渔业资源或是没有受到捕捞,或是只是传统小型渔业的捕捞,此时的渔获量比潜在的可捕量少得多,但由于其捕捞技术落后,其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很低。

(2)加速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中渔业发展迅速,总捕捞努力量和总渔获量迅速增长,而CPUE开始时也迅速增长,但到该阶段近中期时就开始下降,其资源量在该阶段中随渔业的快速发展而急剧下降。总的来说,在这一阶段的渔业是很乐观的,也是渔业最兴旺的时期,但如果盲目加大发展,则将很快进入过度开发阶段。

(3)过度开发阶段:在该阶段中所表现的特征为捕捞过度,此时渔船过多,资源量下降而CPUE明显下降。总捕捞努力量在该阶段开始时还继续上升,到高水平后仍保持在整个发展过程的最高水平上,总渔获量呈下降趋势并保持在低水平上。人们开始对过去的渔业发展进行反省,并开始对渔业管理高度重视。

(4)渔业管理阶段:在这最后阶段中,资源量和CPUE逐渐上升,最终趋于稳定;由于加强了管理,总捕捞努力量下降并趋于一定水平,总产量急剧下降后上升到较高水平并趋于稳定。此阶段目前只有少数渔业达到。

2.渔业管理的概念可认为是对渔业系统的运动、发展和变化,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控制行为,它应该包括影响一个渔业系统的一切决策,即从早期的水产资源调查、初步的开发到渔船建造进行投资,以及最后对开发资源、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等。

3.捕捞过度:从理论上说,捕捞过度有其定量性的概念,它发生在当捕捞强度已发展到超过用生物学或经济学条件所定义的某一水平时就产生捕捞过度。

捕捞过度的分类:

生长型捕捞过度

生物学捕捞过度

补充型捕捞过度

捕捞过度超容量捕捞

经济学捕捞过投资过大

4.生物学捕捞过度的判别标准是资源数量减少,CPUE下降,伴随而来的是渔获物中小型个体增加,平均

体长变小,有的还有性成熟提前现象。

5.渔业管理的目标

目前,渔业管理的目标不外乎考虑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诸方面。具体来说,最大持续产量(MSY )、最大经济产量(MEY )、最大社会经济产量(MSCY )和最适(持续)产量(O(S)Y)等是以往常被选择的渔业管理目标。

6.最大经济产量(MEY )(掌握计算)

Re=(aP T -c)f-bP T f 2 其中,Re 为渔业利润,即渔业租金,a 、b 、c 及P T 均为常数。可以明显看出,利润与捕捞努力量之间的关系是抛物线函数关系。

最大经济产量MEY=

7.价格和成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P331)

下图表示成本变化对利润产生的影响。图中的总成本(TC)直线OQ 与总产值(总收入)曲线在Q 点(盈亏平衡点)相交。

现假设捕捞技术上有重大改革,单位捕捞努力量成本大为减少,总成本直线的斜率减小到直线OQ ’,与总收入曲线交于Q ’点。这意味着捕捞努力量将提高并稳定在f'Q 的水平上,这时已超过fMSY ,出现生物学捕捞过度。但同时我们发现,MEY ’值比MEY 大,也就是说,成本下降后,将有一个更高的利润。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生物学的捕捞过度是由于捕捞技术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所引起的。因渔业成本降低后,其无盈亏点向右边移动,即向高捕捞努力量水平方向移动,其盈利区域增大,亏损域减小,MEY 增大,fMEY 也相应右移(增高),促使渔业生产者加大捕捞强度,使已生物学捕捞过度的情况更加恶化。相反,若提高成本,其无盈亏点将向左边移动,即向低捕捞努力量水平方向转移,其盈利域减小,亏损域增大,MEY 减小,fMEY 也向低水平方向移动,这样就可能促使渔业生产者或投资者压缩投入量,降低捕捞强度,对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有利的。

同样,如果提高鱼产品价格,也会导致与上述降低成本的相同结果。

8.无控制自由入渔所产生的效果

如果某渔业生产者对该水域的渔业资源有专属权,那么他就得考虑每增加投入一艘渔船进人渔业所获得的收入是否超过所增加进渔业的这艘渔船的成本消耗,即必须MR >MC 时,才会增加渔船的投入。当投入渔船数达fMEY 水平时,此时MR =MC 。若再增加捕捞努力量,MR <MC ,就会亏损。这样,捕捞努力量一般不会增加到fMEY 以上。

然而由于渔业资源的社会共有性,进入渔业的渔船不受控制地自由入渔,渔业活动并不是沿边际收入22244T bP c b a

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移动变动的,而是沿平均收入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移动的,直到入渔渔船数达到平均收入曲线与平均(或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点即AR=AC,即捕捞努力量增加至fQ时,渔船入渔才会停止。因为在此前AR>AC,能够获得利润,即使处在MSY最佳位置,因AR>AC,还是有利可图的,自然仍要增加捕捞强度。这种捕捞过度不仅是经济学捕捞过度,而且是生物学捕捞过度。

因此,为达到MEY这一渔业管理目标,必须对无控制的开放式自由入渔的状态进行干预和控制,使捕捞努力量保持在fMEY的水平。

9.最大社会产量(MSCY):由于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安排更多的劳动就业即社会效益,因此把社会因素引进生物-经济模型,这对渔业管理来说产生了一个新概念—最大社会产量。MSCY基本上是MEY的改进。

10.最适产量Y0.1和与其相对应的最适捕捞努力量f0.1的概念和理论

按Schaefer模型:f0.1=0.9a/2b=0.9fMSY,Y0.1=0.99MSY。也就是说,捕捞努力量f0.1比f MSY降低10%,而Y0.1只比Y MSY降低1%。

11.(了解)不同国家的渔业管理目标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照套。如美国现在的渔业管理国家目标是最适产量。他们对这个目标的解释,一是最适产量将为国家提供最大的利益,二是最适产量将在最大持续产量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相应的社会、经济或者生态学因素影响面确定。该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第三世界国家比较倾向于获取最大产量或安排较多的就业量,争取更多的外汇等目标。由以上对各种渔业管理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到,对于复杂的渔业系统来说,要想制定一个十全十美的管理目标是不可能的。

12.制订管理措施的两个主要原则:

(1)调整首次捕捞年龄t c

(2)调整捕捞死亡系数F

13.管理措施:

所有的渔业管理措施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三种途径:

(1)征税和收费

(2)输出量的控制

(3)投入量的控制

目前将国内外所采用的主要渔业管理措施有:

(1)限制网目尺寸

(2)限定上市鱼的最小规格

(3)对兼捕渔获物的限制

(4)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

(5)对渔具类型的限制

(6)限制捕捞努力量

(7)限制渔获量

(8)采取经济手段来调整渔业

14.P348的实例

我国所捕捞利用的东海绿鳍马面鲀资源群体,其平衡渔获量曲线可用方程y=8.6054f-8.9872×10-5f2(詹秉义,1989)表示(产量y以吨为单位,捕捞努力量以拖网投网次数为单位)。试估算:

(1)最大持续产量和相应的捕捞努力量f MSY,最适产量Y0.1和对应的捕捞努力量f0.1。

(2)已知1988我国东海绿鳍马面鲀产量为18.1万吨,总投网次数估计为71036网次。试问对该资源利用是否合理?是否捕捞过度?属什么类型的捕捞过度?

2015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终稿)

2015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 题型:简答题6个论述题2个材料题2个思考题1个 老师划的重点: 什么是渔政管理/渔港监督?渔政管理/渔港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渔政管理制度(几种、概念、内容、许可) 安全(渔港安全/渔政种的安全)典型案例------材料分析 水域环境 渔船该在哪些地方捕鱼?由谁授权?--------材料 一、渔船管理 1、为什么要进行渔船管理? (1)解决渔业生产、渔船增长产生的问题 改革开放超过30年,随着经济发展渔业也随之发展,产量一直保持在前沿, 无论是捕捞业还是养殖业都发展到相当规模,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①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②渔船密度增加影响水上交通秩序 ③渔船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涉外事件逐渐增多 ④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⑤渔船增多影响渔业经济比较效益和渔民生活水平 ⑥渔船活动造成水域环境污染 (2)渔业管理的核心是渔船管理 ①渔船是渔业生产的基本单元 ②渔船是渔业管理的基本抓手 ③渔船是解决渔业管理问题的核心要素 ④渔船市渔业管理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⑤渔船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渔业产业发展的瓶颈 (3)国家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要通过渔船来落实 ①渔船成为落实有关政策的载体,是有关政策的直接承接者 ②对渔具渔法、禁渔期、禁渔区的要求和限制 ③对捕捞作业对象的限制的禁止 ④规范渔船交通行为、维护水路交通秩序 ⑤避免渔船对水域的污染 2、如何进行渔船管理? (1)依法进行渔船管理——通过制定专门法律法规、考虑协调性与操作性 (2)对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依法明确承担渔船管理职责的机构部门,依法确定其责任、权利、义务和职务行为规范(权力清单制度) (3)对工作程序的管理——依法确定渔船管理中具体的工作程序和规则(工作流程)(4)对船舶所有人、管理人和船员管理——依法明确船舶所有人、管理人和船员的责任、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权责明确与对等) (5)对渔船实体的管理——依法明确和实施渔船质量、安全、建造标准和规范(激励相容)(6)对渔船行为的管理——以水上交通规则和法定的生产作用规则(网具、时间、区域、种类、渔法等)进行强制规范(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渔业资源报告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 2016年7月2日~2015年7月5日 2016年8月25日~2015年9月5日 实习地点: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青菱湖及南湖 姓 名: 学 院: 水产学院 班 级: 学 号: 指导老师: 何绪刚 2016年 9月1日

目录 摘要 .................................................................. I 关键词 ................................................................ I 1 前言 ................................................................ I 1.1问题的由来 (1) 1.2文献综述 (1) 1.3研究目的 (2) 2 调查材料与方法 (2) 2.1调查时间 (2) 2.2调查地点 (3) 2.3调查指标及方法 (4) 2.3.1 水环境因子 (4) 2.3.2 水生生物调查 (4) 3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结果 (7) 3.1 水质与底质调查结果 (7) 3.1.1 水质 (7) 3.1.2 底质 (7) 3.2 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8) 3.2.1 浮游植物 (9) 3.2.2 浮游动物 (11) 3.2.3 底栖动物 (15) 3.2.4 水生维管束植物 (16) 3.3 渔业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17) 3.3.1 渔获物分析 (17) 4 渔业资源与环境评价 (18) 4.1水质状况评价 (18) 4.2水质富营养化状况评价 (18) 4.3鱼产力估算 (19) 5 实习心得与建议 (20) 5.1实习心得 (20) 5.2实习建议 (21) 参考文献 (21)

渔业资源评估《习题集》

《渔业资源评估》习题集 习题一取样、线性回归分析以及捕捞对资源量和渔获量产生的影响 1、今从两艘拖网渔船A和B上,对黑线鳕进行渔获样品取样。因船上的黑线鳕已按大、中、小规格装箱,每箱重约63kg,现分别从A、B船中取不同规格的大、中、小各箱进行体长测定,体长按10cm间隔分组,分别记录其尾数和卸货数量如下(Gulland,1969): 体长(cm) 40—50—60—70—80—90—100—总计(尾) 卸货数量(箱) 大 A船中 小 2 32 8 19 15 1 7 3 7 14 26 54 2 10 4 大 B船中 小 1 3 4 27 7 4 5 6 4 1 3 12 28 45 23 53 40 若所有渔船共卸货有:大的350箱,中的720箱,小的1056箱,试分别估算取样渔船和所有渔船的黑线鳕总尾数和体长分布。 2、1955年英国Lowestoft上市的雄性鲽鱼由取样得出按每5cm间隔的体长组的尾数统计如下(Gulland,1969): 体长组(cm)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尾数 3 991 984 4 155 009 1 232 174 274 972 15 349 其中取得雄鱼的耳石的尾数和其估计的年龄为: 年龄 体长 3 4 5 6 7 8 9 10 11+总计 25—29 30—34 35—39 40—44 45—59 33 8 1 82 48 14 1 30 53 26 8 13 24 33 2 8 34 42 12 1 12 19 5 1 5 11 5 4 1 10 — — 1 6 3 4 167 186 162 36 9 试估计各龄鱼上市的总尾数(设雌雄比为1:1)。 3、下表给出日本小沙丁鱼样品的长度分布: 体长组组中值尾数累积尾数累积百分比 110—115 115—120 120—125 125—130 130—135 135—140 140—145 145—150 150—155 155—160 160—165 165—170 112.5 117.5 123.5 137.5 132.5 137.5 142.5 147.5 152.5 157.5 162.5 167.5 172.5 1 10 21 44 53 86 72 60 28 25 12 3 1

渔业资源管理论文

渔业海洋学 学院: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土木14-2 学号:1404110224 姓名:文平

摘要: 针对目前我国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从决策者、捕鱼者和研究者这个"三角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讨论其解决方法。本文认为,三角的统一体最为稳定。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是要点,并从伦理层次提出一些可行性见解。渔民本身的职业素质需要提高,ITQs等更多渔业制度需要提出和完善,决策者之间权利分配混乱等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渔业技术需要配合渔业保护而进行改革,并在捕捞者之中得到普及。这样一种统一体关系是复杂的。建立一个有认识统一和思想统一的集体是实现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渔业资源保护 "三角关系" 制度完善可持续利用 正文: 时代的发展给我国渔业经济带来的巨大的冲击。渔业政策,渔业技术改革影响着一系列的兴衰循环。如何较为平稳的发展渔业经济,首要是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渔业资源的破坏日趋严重已成为事实,抛开各种历史数据,直面问题的关键。 渔业资源的发展看来,三个方面历史性的爆炸性问题决定了渔业资源的未来。其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渔业捕捞科学日趋成熟,我们的渔获能力相较以前有了太大提高。很多历史数据表明,很多重要经济性鱼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了渔获量最高峰之后,种群数量迅速减少,有些已经很难维持渔业生产甚至,成为濒危物种。原因就是,渔获能力提高和不计后果或者保护不周全地捕捞。这也体现了技术手段和渔业政策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其二:人口基数过大,劳动力过剩。这是捕鱼者之间的竞争。我国有着悠久的渔业历史,特别在沿海一带。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沿海居民以捕鱼为生,并且在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的技术传统,水平与一些现代渔业公司有很大差距。在渔业资源的利用手段上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在管理上,也是分散的无组织的不易管理。要发展现代化渔业,就必须处理好这一问题,缩小生产者基数,提高其组织性和统一性、技术性以及行业素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一目标需要很多人物力的支持,而得到最基层的捕鱼者的支持无疑是最为有效的。其三:还是人口的问题。全球人口从二战后迅速增加,直至今日,人口增长率一直居高不下。然而,由此引发的粮食问题却令人担忧。工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使得许多耕地丧失,陆地上的农业不足以满足人

渔业资源评估复习题

渔业资源评估复习题 (2010.6.17) 李九奇 一、概念题: 亲体量(spawning stock)种群在繁殖季节内参加生殖活动的雌、雄个体的数量。 补充量(recruitment)新进入种群的个体数量。在渔业生物学中,补充量有两种含义:对于产卵群体,补充量是指首次性成熟进行生殖活动的个体;对于捕捞群体,指首次进入渔场、达到捕捞规格的个体。 生物量(biomass)以重量表示的资源群体的丰度,有时仅指群体的某一部分,如产卵群体生物量、已开发群体生物量,等等。 可利用生物量(exploitable biomass)资源群体的生物量中能被渔具捕获的部分。 死亡率(mortality)一定时间间隔内,种群个体死亡尾数与时间间隔开始时的尾数之比,残存率(survival rate)一定时间间隔后,种群个体残存的尾数与时间间隔开始时的尾数之 比,数值在0~1之间。 死亡系数(mortality rate, coefficient of mortality)亦称“瞬时死亡率”。 自然死亡系数(natural mortality rate)亦称“瞬时自然死亡率” 捕捞死亡系数(fishing mortality rate)亦称“瞬时捕捞死亡率” 总死亡系数(total mortality rate)自然死亡系数与捕捞死亡系数之和。 开发率(exploitation ratio)捕捞死亡系数与总死亡系数的比值。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of effort,CPUE)一个捕捞努力量单位所获得的 渔获尾数或重量,通常用渔获量除以相应的捕捞努力量得到。 捕捞努力量标准化(standardizing fishing effort)以一定的标准,将不同作业方式、渔具规 格的捕捞努力量转化标准作业方式或渔具的捕捞努力量,一般根据捕捞效果确定一定的转换 系数或转换依据。例如,以A类渔船为标准船,将B类渔船的捕捞努力量根据CPUE转化 为A类渔船的捕捞努力量。 标准捕捞努力量(standardized fishing effort)将各种形式的捕捞努力量经一定的方法标 准化后的捕捞努力量。 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ield-per-recruit,Y/R)资源群体中某一特定年龄组,平均每补充的 一尾鱼一生中所能提供的产量。在平衡状态下,不同的捕捞死亡系数能带来不同的单位补充 量渔获量。 动态综合模型(dynamic pool model)亦称“分析模式”,“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模型”。现代渔 业资源评估和管理的主要之一。需要研究资源群体的生长、死亡和补充的生物学资料。常用 的有Beverton-Hort模型、Ricker模型和Thompson-Bell模型。 Beverton-Hort模型(Beverton-Hort model)常用的动态综合模型之一。由Beverton和Hort

渔业资源(仅供参考)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复习纲要 1海洋渔业资源的特点1)移动性--大多数种类有洄游习性2)公有性--配额问题 3)自我更新性--自我增殖、自我更新、自我调节,可再生 4)波动性--自然环境变化、人为干扰 5)有限性--环境容纳量、负载力6)生物资源数量的金字塔性--能量传递损耗7)未知性--难以准确计算2集群(定义、好处、缺点)2.1集群定义定义一:因某种原因(繁殖、索饵、越冬等),鱼类个体聚集在一起,通常是同种个体、大小、年龄相近,沿同一路径移动。定义二:集群是由于鱼类生理的要求和生活的需要,生理状况相同又有共同生活需要的个体集合成群,以营共同生活。2.2集群好处A提高繁殖成功率(四大家鱼 B利于寻找食物;C利于抵御捕食者(沙丁鱼)D逃避网具;E利于洄游2.3集群缺点A破坏食物资源(僧多粥少)B更易被捕食者发现3洄游的原因与机制3.1洄游的原因3.1.1历史原因:从短距离-长距离;冰川活动与地质变迁,如大西洋鲱,短距离,随冰川退缩,向北洄游距离增加 3.1.2环境因素 1)水温:寒温带鱼类洄游的主要因素-繁殖、饵料 2)水流:特别对被动洄游-水流携带;成鱼回归 3)水化学因子:盐度(河蟹)、pH、溶解氧、其它气体;大马哈鱼,'家乡味'4)饵料 5)敌害3.1.3内在因素:生理-性腺、渗透调节等3.1.4遗传因素3.2洄游的机制定向机制1)天体:太阳、月亮、星辰、地磁等2)水文水化学:水流、水温、盐度等3)多种感觉器,如侧线2-10cm/s的流速;皮肤粘膜细胞对温度的敏感如鲱0.2℃的温差,盐度调节。4)气味迁徙说:鲑科,20世纪50年代morpholine诱导4洋流(类型、暖流与寒流、世界主要洋流、中国近海主要洋流)4.1定义: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4.2类型4.2.1按成因分类 1)风海流(吹送流 /漂流):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世界大洋表层的海流系统,大多属于风海流。2)密度流:在密度差异作用下引起温度和盐度不同→密度差异→海水水位差异→海水流动3)补偿流:某一海区的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补偿流。补偿流既可以水平流动,也可以垂直流动,垂直补偿流又可以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如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4.2.2按冷暖性质分类 1)暖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暖流的水温比它所到区域的水温高2)寒流,亦称凉流,冷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本身水温比周围水温低4.2.3按地理位置分类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及沿岸流等4.3世界主要洋流4.3.1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台湾暖流、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堪察加寒流、千岛寒流、滨海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赤道逆流(反赤道流,系暖流)、棉兰老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寒流)、合恩角寒流、秘鲁寒流(洪堡德洋流)、埃尔·尼纽暖流4.3.2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圭亚那暖流、加勒比海暖流、佛罗里达暖流、安的列斯暖流、墨西哥湾暖流(简称湾流)、北大西洋暖流、伊尔敏格尔暖流、西格陵兰暖流、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赤道逆流(暖流)、几内亚暖流、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合恩角寒流、马尔维纳斯(福克兰)寒流、西风漂流(寒流)、本格拉寒流、厄加勒斯暖流4.3.3印度洋季风暖流、赤道逆流(暖流)、南赤道逆流、索马里暖流、莫桑比克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4.3.4北冰洋挪威暖流、北角暖流、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北冰洋寒流、东格陵兰寒流、东冰岛寒流4.4中国近海主要洋流台湾暖流、日本暖流、千岛寒流5鱼类生物学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环境对鱼类年龄、生长、呼吸、摄食和营养、繁殖、早期发育、感觉、行为和分布、洄游、种群数量消长以及种内和中间关系等系列生生命机能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时也是研究鱼类对环境的要求、适应和所起作用。5.1年龄鉴定材料、方法;生长退算5.1.1鉴定材料:鳞片、耳石、鳃盖骨、脊椎骨、鳍条5.1.2鉴定方法:长度法或称彼得生长度分布法年轮法用其他硬组织鉴定年龄5.2生长退算L-R关系式:L=3.7232+44.7650R-----①第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复习提纲草稿完整版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复习 提纲草稿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 名词解释 信息: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和不确定性的东西。【申农】 信息资源管理:p20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从技术角度看,信息系统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完成组织内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使用和维护等,支持组织的计划、组织、人事和控制。 信息采集:信息资源采集是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或管理工作规划的需要,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 信息组织: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查找相关信息的过程。(广义上的信息检索包括存和取两部分) 信息化:是指人们依靠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提高自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的自身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知识管理:是对一个组织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 填空 1、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客观性、动态性、可识别性、可传递性、可处理性、可度量性、 可共享性、依附性、时效性。 2、信息资源特征: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共享性 【最重要】、生产和使用的不可分性、时效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3、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种。 4、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诺兰阶段模型包括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6 个阶段。 5、在工商领域,最早提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是 6、信息系统学派是西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流,主要以 《信息资源管理:概念与案例》1979、《信息资源管理手册:是信息资源管理变为易 事》1982、《公共行政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10年的进展》1985、《信息资源管理》 1982 《信息趋势:从信息资源中获利》(1986与霍顿合着)、《信息管理:过渡期的策略与工 具》 7、1985 史密斯()、梅德利()《信息 资源管理》1987 《信息资源管理》1992 D.胡赛因和.胡赛因 《信息资源管理》1984等为代表。

渔业资源评估管理

1渔业资源评估Fish Stock Assessment 在了解、掌握渔业种群对象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和估算种群的组成结构、资源量及其变动,评估捕捞强度和捕捞规格对种群的影响,掌握种群资源量的变动特征与规律,从而对资源群体过去和未来的状况进行模拟和预测,为制定和实施渔业资源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对象 1)对鱼类等捕捞对象的生长、死亡等有关参数进行测定和计算,对其生长、死亡和补充的规律进行研究;2)考察捕捞作用对渔业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对资源量和渔获量作出估计和预报; 3)寻求渔业资源合理利用的最佳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或较合适的捕捞强度和起捕规格,如限定渔获量、限定作业船数或作业次数或作业时间,限定网目大小和鱼体长度等,为渔业政策和渔业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渔业资源评估的方法有:数学分析法、初级生产力法、生物学法及水声学调查等方法,本课程所阐述的主要是数学分析法(生物参数资料和渔业统计资料)。 4.渔业评估据服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生产性的资源评估和决策性的资源评估。 5.鱼类资源数量研究非常活跃,当时以耿克(Heincke)、彼得逊(Pertersen)、约尔特(Hjort)等为代表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的不同的理论和学说,大体上可分为繁殖论、稀疏论、波动说三种。 第一章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一般规律 1.种群(Population):是指生活在有限空间内、有较多特征一致的同一种类生物个体的集合,即指在一个种的分布区内,有一群或若干群体中的个体,其形态特征相似,生理、生态特征相同,特别是具有共同的繁殖习性(相同遗传属性,同一基因库的种内个体群)。 2.影响资源数量变动的因素 1)鱼类本身的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制约(繁殖、生长、死亡、环境)2)捕捞因素 3.Russell提出资源数量变动基本模型的表达式为:B2=B1+R+G-M-Y 式中B1、B2分别为某一期间始末可利用资源群体的资源生物量。 当渔获量Y<[R+G-M]时,资源量增加; Y >[R+G-M] 时,资源量减少; Y=[R+G-M]时,资源量保持平衡(B1=B2)。 4.补充群体:有生物学和渔业利用两种不同的含义。从生物学标准来说,凡是第一次参加产卵的个体统称为补充群体,重复产卵的那些个体称为剩余群体;从渔业捕捞利用来讲,凡幼鱼成长到一定规格后,首次渔场后可能捕捞利用的那些个体称为补充群体,首次捕捞而余下的个体称为剩余群体。在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中通常均按渔业捕捞利用的标准来定义补充群体。补充群体进入渔业的形式是复杂的,归纳起来有三个基本类型:(1)一次性补充:(2)分批补充(3)连续补充 5.表1-2a 总死亡率36%,其捕捞死亡率和自然死亡率相等(各18%) 年龄0 1 2 3 4 5 6 7 8 9 10 - 总计 资源1000 800 640 512 328 210 134 86 55 35 22 - 渔获量92 59 38 24 15 10 6 244 平均年龄4.95岁 表1-2b 总死亡率49%,捕捞死亡率(33%) 和自然死亡率(16%) 年龄0 1 2 3 4 5 6 7 8 9 10 - 总计 资源1000 800 640 512 261 133 68 35 18 9 5 - 渔获量167 85 44 22 11 6 3 338 平均年龄4.48岁 1)渔业愈强化,每年自然死亡的鱼类比例将愈低。

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终稿

2015 渔政管理与渔港监督 题型:简答题6个论述题 2个材料题 2个思考题1个老师划的重点: 什么是渔政管理/渔港监督渔政管理/渔港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渔政管理制度(几种、概念、内容、许可) 安全(渔港安全/渔政种的安全)典型案例------材料分析 水域环境 渔船该在哪些地方捕鱼由谁授权--------材料 一、渔船管理 1、为什么要进行渔船管理 (1)解决渔业生产、渔船增长产生的问题 改革开放超过30年,随着经济发展渔业也随之发展,产量一直保持在前沿, 无论是捕捞业还是养殖业都发展到相当规模,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①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②渔船密度增加影响水上交通秩序 ③渔船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涉外事件逐渐增多 ④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⑤渔船增多影响渔业经济比较效益和渔民生活水平 ⑥渔船活动造成水域环境污染 (2)渔业管理的核心是渔船管理 ①渔船是渔业生产的基本单元 ②渔船是渔业管理的基本抓手 ③渔船是解决渔业管理问题的核心要素 ④渔船市渔业管理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⑤渔船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渔业产业发展的瓶颈 (3)国家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要通过渔船来落实 ①渔船成为落实有关政策的载体,是有关政策的直接承接者 ②对渔具渔法、禁渔期、禁渔区的要求和限制

③对捕捞作业对象的限制的禁止 ④规范渔船交通行为、维护水路交通秩序 ⑤避免渔船对水域的污染 2、如何进行渔船管理 (1)依法进行渔船管理——通过制定专门法律法规、考虑协调性与操作性(2)对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依法明确承担渔船管理职责的机构部门,依法确定其责任、权利、义务和职务行为规范(权力清单制度) (3)对工作程序的管理——依法确定渔船管理中具体的工作程序和规则(工作流程) (4)对船舶所有人、管理人和船员管理——依法明确船舶所有人、管理人和船员的责任、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权责明确与对等) (5)对渔船实体的管理——依法明确和实施渔船质量、安全、建造标准和规范(激励相容) (6)对渔船行为的管理——以水上交通规则和法定的生产作用规则(网具、时间、区域、种类、渔法等)进行强制规范(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3、渔船管理的主要制度; 渔船管理是渔业管理的核心

南京大学2015年信息资源管理概论第二次作业DOC

题号:1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96 内容: 美国信息政策的制订原则有() A、税收减免 B、有限管制 C、保护知识产权 D、高等教育 正确答案:ABC 题号:2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96 内容: 绘制网络图的规则正确的是() A、画出的网络图要符合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 B、网络图中箭头表示工作前进的方向,可以有回路 C、必要时可以出现带箭头的虚线 D、每个箭线的箭尾编号要小于箭头编号,可以重复编号 正确答案:AC 题号:3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96 内容: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包括() A、系统的总体规划 B、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 C、系统的文档管理 D、系统的安全和保密 正确答案:BCD 题号:4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96 内容: 甘特图法的特点是()。 A、可以帮助高层管理人员了解全局 B、不能表示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 C、简单、明了 D、不适合于复杂的系统项目 正确答案:ABCD 题号:5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96 内容: 光盘检索的特点有()

A、存储量大 B、成本低 C、检索速度快 D、相对固化 正确答案:ABC 题号:6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96 内容: 文献的要素包括() A、文献信息 B、文献载体 C、符号系统 D、记录方式 正确答案:ABCD 题号:7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3.96 内容: 专利权包括() A、发明 B、实用新型 C、外观设计 D、商标 正确答案:ABC 题号:8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2.97 内容: 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个联机检索服务机构是Dialog系统。 1、错 2、对 正确答案:2 题号:9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2.97 内容: 造成信息系统安全与保密问题的自然或不可抗拒的因素是误操作。 1、错 2、对 正确答案:1 题号:10 题型:判断题本题分数:2.97 内容: MARC记录中,留有适当的字符供用户选用的是记录分隔符。 1、错

渔业资源管理论文

海洋渔业资源公选课 论文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三角关系"统一体浅析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 针对目前我国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从决策者、捕鱼者和研究者这个"三角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讨论其解决方法。本文认为,三角的统一体最为稳定。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是要点,并从伦理层次提出一些可行性见解。渔民本身的职业素质需要提高,ITQs等更多渔业制度需要提出和完善,决策者之间权利分配混乱等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渔业技术需要配合渔业保护而进行改革,并在捕捞者之中得到普及。这样一种统一体关系是复杂的。建立一个有认识统一和思想统一的集体是实现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渔业资源保护 "三角关系" 制度完善可持续利用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tec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China and the use of the emergence of many problems,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cision makers and Research on fishing,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triangle", to find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discuss its solution. The article thinks, unity of triangle is the most stable one.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is the poi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actical insights from the ethics level. Fishermen themselves professional quality needs to improve, ITQs more fishery system need to put forward and perfect, decision makers such as confusion between rights allocation problems need to be resolved in a timely manner, fishing techniques ne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fishery protection and reform, and gained popularity among the fishing. Such a unity relations are complex.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fied understanding and thought of the unity of the group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protec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Key word:Protec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The triangular relationship ”System protecti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复习提纲(草稿)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 名词解释 信息: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和不确定性的东西。【申农】 信息资源管理:p20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从技术角度看,信息系统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完成组织内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使用和维护等,支持组织的计划、组织、人事和控制。 信息采集:信息资源采集是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或管理工作规划的需要,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 信息组织: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查找相关信息的过程。(广义上的信息检索包括存和取两部分) 信息化:是指人们依靠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提高自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的自身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知识管理:是对一个组织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 填空 1、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客观性、动态性、可识别性、可传递性、可处理性、可度量 性、可共享性、依附性、时效性。 2、信息资源特征: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共享 性【最重要】、生产和使用的不可分性、时效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3、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种。 4、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诺兰阶段模型包括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 熟,6个阶段。 5、在工商领域,最早提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是梅迪克(W.D.Maedke) 6、信息系统学派是西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流,主要以 霍顿(F.W.Horton)《信息资源管理:概念与案例》1979、《信息资源管理手 册:是信息资源管理变为易事》1982、《公共行政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10年的 进展》1985、《信息资源管理》1982

渔业资源评估的发展概况

渔业资源评估的发展概况 资源、环境和食物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陆地资源过度开发,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将视线转向海洋,海洋占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二,蕴藏丰富的生物资源,渔业资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全球范围内,随着渔业资源的不断开发,诸多不合理因素已经严重影响到渔业资源存量、海洋生物多样性及与渔业相关的经济领域,在发展渔业资源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增加产量与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关系,已成为世界各国迫在眉睫的问题。 渔业资源评估正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渔业资源评估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对渔业资源进行评估和估算,包括为确定某一渔业资源的生产率、捕捞对资源的影响、捕捞格局变化(如管理或发展政策的执行)所产生的效果等所进行的一切科学研究。具体说,就是在了解和掌握了捕捞对象的年龄、生长、长度、重量、繁殖力及渔获组成等生物学资料的基础上,又获得多年的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的较完整的渔业统计资料,对鱼类等捕捞对象的生长、死亡等有关参数进行测定和计算;考察捕捞作用对渔业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对资源量和渔获量做出估计和预报。目前许多国家制定的限额捕捞等一系列渔业管理措施,都是以资源估计数学模式作为科学依据的。 就世界范围来说,到本世纪50年代以前,多数资源研究工作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着重从世代变迁来估计产量和预报种群数量,研究工作大多限于定性描述。50年代起,由于受到数理统计学发展的影响,研究工作着重于定量分析,数学模式在资源数量变动研究上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过对数学模型的不断实践和修改,其由原先的单一模型逐渐转向多元分析,将外界环境因素也整合到模型中去。在评估数据的处理上也有了新的方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一些渔业资源的评估软件应运而生,极大的简化了估算过程,使评估更加准确、快捷、方便。 1三大学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伴随着大规模大西洋渔业的停顿、发展出现了渔业资源的“衰落—兴盛—衰落”过程,这为渔业资源的研究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实验”,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研究蓬勃兴起。当时以耿克(Heincke)、彼得逊(Petersen)、约尔特(Hjort)等为代表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繁殖论、稀疏论、波动论三种主要学说。 1.1 繁殖论 以鱼类生活史研究的开创者——著名的德国鱼类学家耿克为代表的学派提出“繁殖论”

渔业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渔业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渔业资源调查报 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渔业资源调查报告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不仅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它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最新创新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即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单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积极行动,由局长牵头、各股站负责人组成的调研工作小组,就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并结合我县水产事业发展、队伍建设、技术更新等工作实际,边学习边调研,采取走访、座谈、书面征询等多种形式,深入干部职工、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和征求意见。

通过调研活动,一方面了解到广大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是衷心拥护的,也在努力学习力求深刻掌握、认真实践,从而形成推动我县水产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查找出不少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需要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 一、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一是有资源优势。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9万亩,其中:水产养殖场两个,面积3.9万亩;水库8座,面积0.55万亩;池塘面积4.55万亩;而精养养殖户仅拥有水面2.2万亩,占总养殖水面的24%。还有6.8万亩待深度开发。 二是具有发展绿色水产品的优势。9万亩水面80%为天然水库和塘坝,生态条件保持良好,无工业区、无污染,特别是岔林河流域及山区塘坝发展冷水养鱼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 三是具有发展旅游业和休闲渔业的优势。二龙潭水上观光别具特色。8座水库风景秀丽,山区塘坝乡土风情浓厚。对发展以观光为主的旅游渔业和垂钓为主的休闲渔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是渔业市场潜在优势。全县渔产品消费者24万人,产量达到人均年消费量5公斤,总计全年共需鱼消费量120万公斤,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答题纸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课程重考试卷 一简答题 (共8题,总分值64 ) 1. 简述信息的依附性。(8 分) 答:信息必须依附。信息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同一个信息可以依付不同的载体。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或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因此,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也同时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播和可转换等特点。 2.简述元数据的作用。(8 分) 答:元数据是描述信息资源或数据等对象的数据,其使用目的在于:识别资源;评价资源;追踪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实现简单高效地管理大量网络化数据;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发现、查找、一体化组织和对使用资源的有效管理。 3.简述系统评价应遵循的原则。(8 分) 答:1.综合性原则2.指导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相关性原则 4.简述信息技术四基元。(8 分) 答:感测技术——感觉器官功能的延长。 通信技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长。 计算机和智能技术——思维器官功能的延长。 控制技术——效应器官功能的延长。 信息技术四基元和谐有机地合作,共同完成扩展人的智力功能的任务。 5.简述专利文献的特点。(8 分) 答:(1)数量巨大、内容广博。目前,世界上约有90个国家、地区、国际性专利组织用大约30种官方文字出版专利文献,其数量占世界每年400万件科技出版物的1/4。而且,每年仍以100多万件的速度递增。专利文献几乎涵盖人类生产活动的全部技术领域。 (2)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专利文献记载技术解决方案,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披露专利权人、注册证书所有人权利变更等法律信息。同时,依据专利申请、授权的地域分布,可分析专利技术销售规模、潜在市场、经济效益及国际间的竞争范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综合科技信息源。 (3)反映新的科技信息。首先,大多数国家专利局采用先申请制原则,致使申请人在发明完成之后尽早提交申请,以防他人捷足先登。其次,由于新颖性是专利性的首要条件,因此,发明创造多以专利文献而非其他科技文献形式公布与众。第三,20世纪70年代初专利申请早期公开制度的推行,更加速了科技信息向社会的传播速度。 (4)格式统一、形式规范。各国出版的专利说明书文件结构一致:均包括扉页、权利要求、说明书、附图等几部分内容。扉页采用国际通用的INID代码标识著录项目,引导读者了解、寻找发明人、申请人、请求保护的国家、专利权的授予等有关信息。权利要求说明技术特征,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说明书清楚、完整地描述发明创造内容。附图用于对文字说明的补充。更重要的是,专利文献均采用或标注国际专利分类划分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从而使各国的发明创造融为一体,成为便于检索的、系统化的科技信息资源。 6.简述企业信息化概念的外延。(8 分) 答:企业信息化指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的为企业的“三层决策”(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作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2)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3)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5)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7.谈谈信息资源选择时信息质量的重要性。(8 分) 答:在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愈益重要的角色。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意义在于:通过不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可以有效减少物质与能量的消耗,扩大物质与能量的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信息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资源。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包括资料、数据、技术、消息、信誉、形象等在内的信息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无形资产,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如此,信息还为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搭建了平台。企业通过互联网获得全球的市场信息,包括技术、产品、需求等,使新产品的开发从掌握市场信息、确定产品概念到开发、设计、制造同步进行,大大缩短了开发周

渔业资源基本术语

GB 8588─88 渔业资源基本术语—第一部分 1 仔鱼prelarva: 从卵膜内孵出后靠卵黄供应营养的鱼类早期发育个体。 2 稚鱼postlarva: 卵黄吸收完毕,开始主动掇取外界食饵,尚未出现性分化,正处于变态期的鱼类早期发育个体。 3 幼鱼juvenile: 完成了变态并具有与成鱼相同的形态特征,自性腺开始发育至性成熟阶段的鱼类个体。 4 成鱼adult: 性成熟的鱼类个体。 5 生长率growth rate: 水生动物个体在一定时期内体长(或体重)的增量与期初体长(或体重)的比值。 6 生长系数instantaneous rate of growth: 水生动物个体体长(或体重)的生长速度(d L/d t或d W/d t)和该个体当时的体长(或体重)之比值,通常以符号G表示,与瞬时生长率同义。 7 渐近体长asymptotic length: 水生动物的生长参数,体长生长的理论渐近值。以符号L∞表示。 8 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水生动物种群在一定时期内个体减少的数量与期初该种群个体总数量之比值。因捕捞所造成的死亡率称捕捞死亡率;因捕捞以外的自然原因所造成的死亡率称自然死亡率。 9 死亡系数instantaneous mortality rate: 水生动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速度(d N/d t)和该种群当时的个体数量N之比值。以符号Z表示。 10 残存率survival rate: 在某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的终止时和起始时水生动物种群中个体数量之比值。以符号S表示。 11 世代generation: 在同年或同一繁殖期内出生的某水生动物种群个体之总称。 12 渔获量catch: 在天然水域中所采捕的渔业生物的重量。 13 渔捞记录fishing record: 捕捞作业的位置、时间、渔获物种类、渔获量和海洋环境因子等与生产活动有关的记实。 14 捕捞过度overfishing: 因捕捞量超过渔业资源再生产量,使平均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CPUE)和总渔获量都持续下降。 15 禁渔期closed season: 在规定水域内禁止对某种渔业资源的捕捞或某类渔具作业的时期。 16 禁渔区closed area: 全面禁止一切捕捞生产或某类渔具作业的水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