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有机废气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有机废气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有机废气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72万m3有机废气处理工程设计方案目录一、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设计原则及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 设计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 设计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设计范围................................................................................................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设计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有机废气处理方法的比较....................................................................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燃烧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

有机废气治理设计方案书

有机废气治理设计方案书

有机废气治理设计方案书目录一、工程概况 (5)二、设计依据 (5)三、设计原则 (5)四、设计范围和规模 (6)五、设计标准 (6)六、工艺流程选择 (6)七、处理工艺流程 (9)八、工艺系统说明 (10)九、主要处理设备设计参数 (15)十、电气及自控设计 (17)十一、专利证书 (18)十二、工程进度表 (19)十三、售后服务 (20)十四、部分客户及工程案例图片 (22)有机废气处理工程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贵司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笨、二甲苯、VOC及颗粒物等。

该废气若不经收集处理,会导致污染物局部浓度过高,危及周围员工身体健康,而且对企业的形象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此,我公司接受贵司的委托,对该废气治理进行深化方案设计。

为贵公司的废气处理提供高新处理技术和质量优良的处理设备,以及专业的废气处理解决方案和技术咨询服务。

本次设计依据贵司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刻、废气的产生源、产生量、国家相关行业控制标准和我公司在同类废气处理中积累的设计经验完成。

方案中详细的阐述了废气处理所采用的工艺、主要设备及装置、系统运行费用评估等。

二、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7-2001)二时段二级标准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中的二级标准;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5、厂家提供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和相关资料;6、以往同类工程资料与经验。

三、设计原则1、严格执行有关环保规定,粉尘处理后确保长期、稳定达标排放;2、采用先进、合理、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最大限度地降低处理运行费用。

3、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能够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调节余地;4、处理工艺设备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管理及维护方便。

四、设计范围和规模1、废气治理工艺设计;2、设备设计及选型;3、废气治理平面布置设计;4、工程概算。

五、设计标准在不影响现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产生的有机废气经治理后,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具体污染物控制指标见表1;表1 设计处理排气污染指标执行标准六、工艺流程选择烧,因此,使用该法时1、有机废气处理方法:①直接燃烧法包括高温燃烧和催化燃烧,前者需要附加燃料燃要考虑回收利用热能;催化燃烧能耗低,但在工作初期,需用电加热将废气加热到起燃温度,故对于频繁开停车的场合不合适。

有机废气设计方案

有机废气设计方案

有机废气设计方案有机废气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废气。

针对有机废气的处理,设计一套完善的方案十分重要,下面将介绍一种有机废气设计方案。

首先,需要进行有机废气的收集。

收集系统包括收集罩、收集管道和转运系统。

通过合理设计收集罩的位置和形状,使其能够有效地收集废气。

收集管道应具有足够的直径和阻力小的特点,以减少废气在管道中的阻力损失。

转运系统可以将收集到的废气输送到后续处理设备中。

接下来是废气的净化处理。

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和催化燃烧两种方式。

活性炭吸附主要是将废气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吸附到活性炭表面,以达到净化的目的。

催化燃烧是利用催化剂将废气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这两种处理方式可以结合使用,以提高废气的净化效果。

在设计废气处理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废气处理设备一般需要长时间运行,因此需要选择高质量的材料和合适的工艺,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此外,还要考虑能源的利用和废气的排放标准。

废气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可以进行热能回收,用于其他用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废气的排放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排放标准,确保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达到可控范围。

最后,需要对废气处理系统进行监测和维护。

通过使用监测仪器对废气进行连续监测,及时掌握废气处理过程中的情况,保证废气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定期对废气处理设备进行清洗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有机废气的设计方案包括收集系统、净化处理、设备稳定性和耐久性、能源利用和排放标准、监测和维护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有机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车间有机废气课程设计

车间有机废气课程设计

车间有机废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车间有机废气的概念,掌握其主要成分和危害。

2. 学生能掌握车间有机废气的来源、分类及我国的相关法规标准。

3. 学生能了解车间有机废气的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车间有机废气的产生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 学生能运用处理技术,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车间有机废气处理方案。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车间有机废气处理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车间有机废气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积极参与车间有机废气的防治工作,树立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通过学习车间有机废气处理技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结合实际生产场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通过讲解、讨论、实验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车间有机废气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分解,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车间有机废气概念及其危害- 有机废气的定义- 主要成分及其特性- 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2. 车间有机废气的来源与分类-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有机废气排放- 有机废气的分类方法- 我国有机废气排放标准与法规3. 车间有机废气处理技术- 吸附法- 吸收法- 生物法- 膜分离法- 等离子体技术4. 车间有机废气处理方案设计- 分析车间有机废气产生原因- 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 设计废气处理方案5. 车间有机废气处理实验- 实验原理与操作方法- 实验设备与材料准备-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车间有机废气概念及其危害第二课时:车间有机废气的来源与分类第三课时:车间有机废气处理技术第四课时:车间有机废气处理方案设计第五课时:车间有机废气处理实验本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废气收集课程设计

废气收集课程设计

废气收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废气收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废气收集装置的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废气的概念、分类和危害。

(2)掌握常见的废气收集方法及其原理。

(3)掌握废气收集装置的设计要点。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废气收集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废气收集装置。

(3)具备实验操作能力,能熟练进行废气收集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废气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危害。

2.常见废气收集方法及其原理。

3.废气收集装置的设计要点。

4.废气收集实验操作。

5.实际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废气收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进行废气收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废气收集技术》。

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

3.多媒体资料:废气收集实验视频、图片等。

4.实验设备:废气收集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根据作业质量给予评分。

3.考试:安排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印刷厂废气课程设计

印刷厂废气课程设计

印刷厂废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印刷厂废气产生的原理和主要成分。

2. 学生能掌握印刷过程中废气处理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科学原理。

3. 学生能了解我国环保政策对印刷厂废气排放的标准和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印刷厂废气的特点,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废气处理实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查阅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我国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化学、环保等学科知识,以印刷厂废气为切入点,旨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印刷厂废气产生原理及主要成分- 教材章节:化学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工业污染与防治”- 内容:印刷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溶剂、油墨、清洗剂等物质的成分及危害。

2. 印刷厂废气处理方法及相关科学原理- 教材章节:化学与环境第二章第五节“废气处理技术”- 内容:吸附法、吸收法、生物法等废气处理技术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3. 我国环保政策与印刷厂废气排放标准- 教材章节:化学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环境法律法规”- 内容:大气污染防治法、印刷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印刷厂废气产生原理及主要成分,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印刷厂废气的来源及危害。

第二课时:印刷厂废气处理方法及相关科学原理,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废气处理技术。

第三课时:我国环保政策与印刷厂废气排放标准,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国家环保政策的重要性。

废气的吸收课程设计

废气的吸收课程设计

废气的吸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废气吸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吸收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环保意识,认识到废气吸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废气吸收的原理、常用吸收方法和实际应用。

首先,介绍废气吸收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吸收过程中气液两相的作用;其次,讲解常用的吸收方法,如填料塔、板式塔等,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废气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运用讲授法,清晰地传达废气吸收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其次,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废气吸收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废气吸收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利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废气吸收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框架,多媒体资料则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废气吸收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验废气吸收的原理和操作,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教学资源应充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分的30%;作业主要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分的30%;考试则全面考察学生对废气吸收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分的40%。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介绍废气吸收原理,第二课时讲解常用吸收方法,第三课时分析实际应用案例,第四课时进行实验操作。

废气分析工车间级培训教案

废气分析工车间级培训教案

炼焦车间废气分析工班组级培训教案时间:地点:车间会议室授课人:培训工种:废气分析工培训内容:一、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二、技术要求1、第一吸收瓶盛KOH溶液,浓度30%。

2、第二吸收瓶盛焦性没食子酸(C5N3(OH)2)溶液。

3、第三、四吸收瓶盛氨性Cu2Cl2溶液。

4、每一成分分析结果≤5%时,允许误差±0.2%,7.5%时,允许误差±0.4%。

5、位瓶内盛酸性甲基橙液,体积要大于100mL。

三、生产操作1、取样地点(1)立火道取样:下降气流立火道跨越孔中心线。

(2)废气盘取样:下降气流废气盘,测压孔内,插入深度为250-300mm。

2、取样方法(1)交换后5min开始取样,取样管插入后要严密。

(2)用球胆取样,取样前要先用废气置换几次。

(3)将所有编号的球胆安在双连球的排气口上,打开夹子,反复取气,使废气进入球胆内,充满三分之二即可,用夹子夹住球胆进气口,拔出取样管,盖好取样孔。

3、样品分析(1) 准备工作1)对好吸收瓶的“0”点。

2)检查仪器是否严密。

3)检查药液是否变质,药液是否足量。

4) 将球胆按次序排好,将球胆内温度降到接近室温,再进行分析操作。

(2) 分析操作1)将球胆安在梳型管末端,打开球胆上的夹子。

2) 打开三通旋塞使球胆与梳型管相通,将液位瓶下落,使球胆内的废气被吸入量气瓶内。

3)旋转三通塞,使梳管与大气相通,提起液位瓶,排出量气瓶内的气体。

4) 待排除管内的气体后,立即旋转三通塞,使球胆与梳管相通,下落液位瓶,使球胆内的废气进入量气瓶内100mL 。

5) 关闭三通塞,移动液位瓶,使之液面与量气瓶内液面水平,再检查废气量是否为100mL 。

6)打开第一吸收瓶,反复吸收CO2,至完全吸收为止,读数。

7) 以同样步骤吸收O2和CO 。

4、 计算α系数空气过剩系数:α= 1+ K5、 溶液的配制方法吸收液的配制以100ml 计算,而实际配制量按吸收瓶容积约250ml.(1) KOH 溶液O 2-0.5 COCO 2+CO取30g化学纯KOH溶于70 mL蒸馏水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1)前言 (2)1概述 (3)有机废气的来源 (3)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现状及进展 (4)各种净化方法的分析比较 (5)2设计参数及目标 (6)主要技术参数: (6)设计目标 (6)3设计内容 (6)项目概况 (6)引用标准及设计规范等 (7)计算 (7)集气罩的设计 (7)管道布局设计 (10)风机和电机的选择 (12)活性炭吸附过程设计 (14)烟囱的设计 (18)工艺说明及流程简图 (18)工艺选择 (18)工艺流程 (19)4小结 (19)5设计感想 (21)6参考文献 (22)前言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大量工业废气排入大气,必然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工业废气中最难处理的就是有机废气,有机废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能给人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造成暂时性和永久性病变,尤其是苯并芘类多环芳烃能使人体直接致癌,已经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

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各种有机物废气,主要包括各种烃类、醇类、醛类、酸类、酮类和胺类等,这些有机废气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而且还会造成浪费,所以有机废气的处理与净化势在必行。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已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有毒有机物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该类污染物具有排放量大、污染面广和难以降解的特点,对它们的污染控制一直是环保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有机废气净化的技术——活性炭吸附法。

本次设计利用固定床吸附器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在进入系统之前,经过了一定的预处理阶段以去除其中的雾状物、粉尘等,避免这些物质对工艺流程的影响,提高了吸附效,经过净化的气体最终经过排放装置达标排放。

本次设计主要涉及五部分内容,包括有机废气的收集、有机废气的处理、净化气体的排放、连接管道的设计计算以及相关设计图的绘制。

其中还介绍了有机废气污染现状与危害,处理的工艺流程和原理、相关的各种标准规则,以及设备的选型于尺寸的计算和简要介绍了活性炭的再生!关键词:有机废气、固定床吸附器、活性炭1概述有机废气的来源有机废气主要来源于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特点是数量较大,有机物含量波动性大、可燃、有一定毒性,有的还有恶臭,而氯氟烃的排放还会引起臭氧层的破坏。

石油和化工工厂及石化产品的存储设施,印刷及其他与石油和化工有关的行业,使用石油、石油化工产品的场合和燃烧设备,以石油产品为燃料的各种交通工具都是有机废气的源头。

有机废气的来源和污染途径见表1-1表1-1 有机废气的来源于污染途径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现状及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商品生产给人类物质文明增色添彩,然而与丰富的物质享受相伴而生的是人类生态环境在遭受不断地威胁。

有机废气污染物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带给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严重的危害性因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有机废气的种类多种多样,所以采用的治理技术也要根据废气的性质而定。

目前有机废气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回收法与消除法。

有机废气回收法主要有炭吸附、变压吸附、吸收法、冷凝法及膜分离技术,回收法是通过物理方法,改变温度、压力或采用选择性吸附剂和选择性渗透膜等方法来富集分离有机废气污染物。

有机废气消除法可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两类。

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热破坏法、光分解法、点晕法、臭氧分解法等;生物法包括生物过滤器、生物冲刷塔、生物膜反应器、活性污泥法等。

活性炭吸附净化的效率可达95%以上,但需要活性炭的再生装置,否则运行费用太高;若无蒸汽回收,则工艺流程过长,操作费用高,回收的水和溶剂的化合物利用价值也不高,再生时需要有稳定的蒸汽源,且活性炭经反复吸附脱附后吸附的能力逐渐降低,一般使用两、三年后就需更换。

而液体吸收法净化的效率在60%—80%,且存在二次污染。

催化燃烧法净化的效率可达95%以上,但适合处理高浓度、小风量、且废气温度较高的有机气体,所以此方法消耗的能源较大。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吸附—催化燃烧法,它主要是以颗粒状或蜂窝状活性炭为吸附剂,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一般设置两个吸附床交替使用。

由于切换的周期至少为一天,因此吸附床体积大,吸附剂用量多,设备笨重,投资打,操作麻烦,由于床层体积大,容易出现吸附热的局部积累而引起燃烧爆炸等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现有新型装置的吸附器,采用一种多单元分流组合结构,并以新型材料—活性炭纤维作为吸附剂,采用PLC电脑来实现整个系统的连续进行。

近年来生物氧化、半导体光催化剂技术也得到很快地发展各种净化方法的分析比较解决有机废气的污染,最根本的方法是加强管理和工艺改革。

由于技术的原因,在现阶段的生产中大量使用无害涂料、无害溶剂是不可能的,非甲烷总烃溶剂的使用量仍然很大,所以必须解决有机废气问题。

目前国内采用的三种净化方法分析比较见表1-2表1—2 国内外有机废气常用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比较2设计参数及目标主要技术参数:1、设计范围:有机废气2、处理风量:6000m3∕h;3、废气温度:25℃;4、净化率:90%;5、排放高度:15m;6、排放浓度:达到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7、运行功率:。

设计目标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确保各项污染指标达到国家及地区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

2.经本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废气,将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3.本处理工艺运行安全可靠,处理效果好,维护简单方便。

4.采用低耗能、地运行费用、基建投资少、维护管理方便。

5.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能够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有较大的调节余地。

3设计内容项目概况某实业有限公司从事健身器材的生产加工,年生产各类健身器材242万台,健身器材的生产加工工艺包括海绵的生产、配件的注塑成型、整体组装三大工序,其中海绵的发泡工序中会产生大量有机废气(主要为非甲烷总烃),需设一套风机风量为6000m3∕h的处理装置,对该车间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处理,以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中二级标准)。

引用标准及设计规范等引用标准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引用标准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引用标准环境保护设备选用手册计算集气罩的设计简介集气罩是用以捕集污染气流的。

其性能对净化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是有直接影响的。

由于污染源设备结构和生产操作工艺的不同,集气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按罩口气流流动方式可将集气罩分为两大类:吸气式集气罩和吹吸式集气罩。

利用吸气气流捕集污染空气的集气罩称为吸气式集气罩,而吹吸式集气罩则是利用吹吸气流来控制污染物扩散的装置。

本设计中采用吸气式集气罩中的外部集气罩来收集污染气体。

由于受到工艺条件限制,一般产生有机废气的车间无法进行密闭,且喷气车间室内横向气流干扰较小,可采用外部集气罩的上部集气罩罩;如图下图3-1图3-1吸收式集气罩集气罩相关参数的确定(1)罩口速度V x本设计中,污染源产生有机废气可按照轻矿物粉尘,从轻微速度发散到上述平静的空气中参照,所以污染源的控制速度按中表2-1】【9可得: 取~s 之间。

本设计选用v x =s表3-1】【9 污染源控制速度(2)罩口面积20m 09.28.036006000=⨯==V Q A ㎡取面积为10.2(3)罩口直径m 3.6114.39.02440=⨯=⨯=πA D(4)罩口直边长度.202=L (减少周围空气混入排风系统)(5)罩口敞开面周长m 2.154.139.0244.1340=⨯=⨯=ππA L(6)罩口喇叭口长度d 30≤L 取 0.75m .50.51.5d 10=⨯==L(7)罩的扩张角度(在允许范围内)<——α︒︒=⨯=-︒=60.240.503.615.702d D 2L arctan900 (8)圆形工作台特征尺寸.2m 1d 0=(9)工作台至地面高度:.2m 1d 00==H.203.30.51.50d d 0>又== (设计符合要求)<<.026.31.213.61d .210==D(10)污染源至罩口高度:H <0d =⨯ 取 H=管道布局设计在净化系统中用以输送气流的管道称为风管,通过风管使系统的设备和部件连成一个整体。

该段设计主要是根据集气罩的流量以及净化设备的要求来完成必须的管道的参数设计。

这主要包括:管内流速的确定;管道直径的确定;管道内流体的压力损失;本设计采用圆形风管来进行连接。

管道内流体速度的确定管道内流体的选择涉及到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问题。

因此,要使管道设计计算经济合理,必须选择合适的流速,使投资和运行费用的总和为最少。

一般排风系统风管内常用流速见表3—2【10】表3—2 除尘管道内最低气流速度222m 0.20.504.1341d 41f =⨯⨯==π管道直径的确定在已知流量和确定流速后,管道直径可按照下式计算:钢板制圆形风管,取风速12m/s风管直径:取圆整为500mm查【8】规格为⨯ 风管横截面积 :则实际风管气速: s /m 49.8.504.1360004d 4u 22=⨯⨯==πQ 管道内流体压力的损失(1)摩擦阻力的计算对于直径为d 的圆形风管,摩擦力计算公式为:l P 2d 2m ρνλ⨯=∆λ—摩擦阻力系数ν—风管内气体的平均流速,m/sρ—气体的密度,kg/m3 m 2.40124.133********u 36004d =⨯⨯⨯=⨯=πQl —风管的长度,m管径: m 5.0d = 摩擦系数 593.1=λ,m 5=l风管内气体的平均流速: s /m 49.8=ν则 Pa l P 659249.8147.15.0593.12d 22m =⨯⨯=⨯=∆ρνλ (2)局部阻力的计算 a 10329.4847.115.2222P Pi =⨯⨯=∑=∆ρνε则管路总压力损失为:Pa Pi P P 762103659m 3=+=∆+∆=∆流程总压力损失为:P P P P ∆+∆+∆=∆21=762.9337350++Pa 9.1449=风机和电机的选择(1)风量计算在确定管网风量的基础上,考虑到风管、设备的漏风,选用风机的风量应大于管网计算测定的风量,计算公式如下:Q K Q Q =0式中:0Q —选择风机的计算风量,m3/hQ K —风量附加安全系数,一般管道系数取~,吸收系统去~,且吸收器漏风另加5%~10%,本设计取 1.1=Q K则 h Q K Q Q /m366006000.110=⨯==(2)风压计算考虑到风机性能波动、管网阻力计算的不精确,选用的风机的压力应大于管网计算所确定的风压计算公式如下;Pa P K P p .41667.914495.110=⨯=∆=∆式中:0P —选择风机的计算风量,PaKp —风压附加安全系数,一般管道系统取~除尘系统取~本设计取 1.15p =K又风机样本上的性能参数是在标准状况(大气压力为Pa 510013.1⨯,温度20℃)下得出的,在实际使用情况下不是标准态,风机的风压会变化,风量不变, 因此选择风机时对参数进行换算:Pa TP P T P P P 5.15271013252981013252734.166700000=⨯⨯⨯=∆=∆=∆ρρ' 式中 'P ∆—风机在实际工作状况下的风压P ∆—风机样本上的风压000P T 、、ρ—风机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温度和压力P T 、、ρ—风机在实际工况下的密度、温度和压力(3)风机型号在选择风机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根据输送气体的性质,确定风机的类型②根据所需风量、风压和选定的风机类型,确定风机的型号③在满足风量的风压的条件下,尽可能选用噪声低、工作效率高的型号④通风机和风管系统的不合理连接可能使风机性能急剧变坏,因此在连续时,要使气体在进出风机时尽可能的均匀一致,不能有方向和速度的突然变化(4)电机型号排风机选择为:C4-73 具体性能参数如下:风量:~0m3/h 全压:~Pa电动机型号:Y160M2-2 功率:15kw活性炭吸附过程设计吸附机理吸附和脱附是互为可逆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