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红眼睛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教案《红眼睛》 (2)3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教案《红眼睛》 (2)3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教案《红眼睛》 (2) 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教案《红眼睛》 (2)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教案《红眼睛》教案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红色的特征和代表含义。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律动感,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3. 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CD机或音乐播放设备。

2. 音乐《红眼睛》的CD或音频文件。

3. 红色的布,红色的手绢或纸巾。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向幼儿展示红色的布、红色的手绢或纸巾,询问幼儿红色的特征。

2. 弹奏活泼的音乐《红眼睛》,让幼儿跟随节奏做动作,如扭动身体、摇动手臂等。

主体活动:1. 教师再次播放音乐《红眼睛》,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动作,例如:跳动、转圈、扭动等。

2.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幼儿拿着红色的布或手绢,其他幼儿围成一个圈。

3. 音乐开始后,幼儿围成圈的同时,拿红色布的幼儿在圈内进行律动,其他幼儿观察并跟随节奏做动作。

4. 音乐停止后,幼儿换一个小组成员拿红色布进行律动,直到每个小组的每个幼儿都进行了一次。

总结活动:教师帮助幼儿总结活动内容:1. 提问幼儿红色代表的意义,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例如:红色代表火车、红领巾、红脸蛋等。

2.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扩展活动:1. 教师可以邀请幼儿讲述一个和红色相关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幼儿在纸上画一幅红色的画,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的内容。

教学评估:观察幼儿是否能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是否能在合作活动中互相帮助和配合。

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教案《红眼睛》 (2)精选3篇(二)课题: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教案《红眼睛》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音乐情感的表达;2. 培养幼儿良好的协作意识,提高其集体合作能力;3. 培养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和区分能力。

小班教案,红眼睛

小班教案,红眼睛

---------------------------------------------------------------最新资料推荐------------------------------------------------------小班教案,红眼睛小班教案,红眼睛第 1 页小班教案, , 红眼睛篇一: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保护眼睛一、活动目标:1、了解眼睛的外观结构。

2、知道保护眼睛的方法。

3、初步培养幼儿关心、帮助他人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课件《眼睛》、图片若干三、活动过程:1、游戏:指五官今天老师和大家来玩指五官的游戏,看看谁又快又正确的指出五官。

(慢到快)眼睛长什么样子?找旁边的好朋友互相看看,并说一说。

2、课件认识结构有一位小哥哥到我们小三班来做客了,你们欢迎他吗?(拍手)你们喜欢他吗?那你最喜欢小哥哥的什么?(鼻子、眼睛),小班教案,红眼睛第 2 页老师也很喜欢小哥哥的眼睛,真亮啊!,那哥哥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呢? 1)眼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眼睑,它还分上眼睑和下眼睑,找找我们的眼睑在哪里?(摸摸)你们看,我们的眼睑还会眨呢。

我们平时说的眼皮就是眼睑。

2)眼睫毛:1 / 25在眼睑的下面,长着一些小细毛,(眼睫毛),有的长长的、有的呢短短的,来一起摸一摸自己的眼睫毛长在哪里? 3)我们的眼睛除了眼睑和眼睫毛,还有什么呢?在里面还有一个眼球,小朋友先告诉老师,球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对了那我们的眼球也是圆圆的,出示一只球,你们看,这个就是球,能转到这边、能转到那边,那我们的眼球也能转来转去,来试一试, 4)在我们的眼球上还长着黑黑的是什么?(我们中国人的眼珠就是黑黑的)白白的呢?。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会眨、会转。

(过渡语)刚才我们看了电视,眼睛有点累了,现在我们来闭上眼睛休息一下吧。

3、眼睛的作用:会看小班教案,红眼睛第 3 页 1)请小朋友闭好眼睛,可不能睁开啊。

小班健康教案《眼睛》 (2)

小班健康教案《眼睛》 (2)

小班健康教案《眼睛》
教学目标: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重点: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准备:图片、眼睛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张眼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谈谈自己对眼睛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眼睛是我们人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它的作用是什么?
二、新知讲解(10分钟)
1. 教师用眼睛模型向学生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眼球、虹膜、视网膜等。

2. 教师讲解眼睛的功能:视觉、保护眼睛等。

三、讨论与展示(15分钟)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保护眼睛的方法。

2. 学生展示各自小组讨论结果。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
1.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辨认图片中出现的保护眼睛的方法。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找出更多的保护眼睛的方法。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2. 学生展示他们自己保护眼睛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家庭作业:观察家中的保护眼睛的环境和习惯,并写一篇作文。

2. 布置阅读任务:阅读相关的眼睛保护知识,增加眼睛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了保护眼睛的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了更多的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小班红眼病教案

幼儿园小班红眼病教案

幼儿园小班红眼病教案幼儿园小班红眼病教案得了红眼病后,眼睛会流眼泪、怕光、还会疼,会传染给别人。

应在家休息,避免和别人接触,等病好了才能上幼儿园。

得了红眼病后要及时到医院治疗,点眼药水,用干净的手帕擦眼泪,不到公共场所去。

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红眼病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1、了解咪咪患红眼病的原因,知道红眼病会传染。

2、学习处理眼睛异物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小白兔、小花猫的手偶。

活动过程1、听故事《红眼咪咪》。

出示小白兔和小花猫,谈谈小白兔的红眼睛很漂亮,小花猫的眼睛明又亮。

可是有一天,小花猫的眼睛变红了,这是为什么呀?这只小花猫叫咪咪,它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

一天,咪咪在草地上玩皮球,突然一阵风吹来,一粒灰沙吹进了咪咪的`眼睛里。

眼睛真难受,咪咪用手揉,用擦过鼻涕的手帕去擦。

揉呀揉,擦呀擦,眼睛越来越疼。

妈妈见了说:“哎呀!咪咪的眼睛怎么变成白兔的眼睛了?”没过几天,妈妈的眼睛也红了,眼睛又痛又痒,还怕光、流眼泪,真难受呀!2、知道得红眼病的原因及病症。

咪咪的眼睛为什么变红了?(灰沙进了眼,不该用手揉,用脏手帕擦。

这样会把细菌带进眼睛,使眼睛发炎,眼球充血变红)妈妈眼睛怎么也红了?(妈妈被咪咪传染了,红眼病是传染病)3、了解怎样避免红眼病。

妈妈和咪咪去医院看病,医生为他们清洗了眼睛,还开了眼药水,让咪咪回家好好休息,不要和同伴一起玩了。

妈妈也不要上班,免得传染给其他人。

得了红眼病会怎样?该怎么办?得了红眼病后,眼睛会流眼泪、怕光、还会疼,会传染给别人。

应在家休息,避免和别人接触,等病好了才能上幼儿园。

得了红眼病后要及时到医院治疗,点眼药水,用干净的手帕擦眼泪,不到公共场所去。

妈妈怎样才能不被传染?(如果知道周围的人得了红眼病,就不能再与他接触,不用他的毛巾、手帕,不用脏手揉眼)灰沙吹进眼睛应该怎么办?(可以闭上眼,让泪水慢慢和灰沙一起淌下,如果不行可请大人帮忙)建议1、如有条件,可准备有关预防红眼病的录像。

幼儿园小班红眼睛音乐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红眼睛音乐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红眼睛音乐活动教案活动名称:红眼睛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儿歌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儿歌的内容
2、引导幼儿做一个懂事的乖宝宝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1、猜谜引起兴趣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猜一个小动物的谜语
(2)师说谜面请幼儿猜猜?
(3)提问:你知道是小白兔呢?(幼儿说说理由) 2、欣赏儿歌理解学习
(1)出示角色师示范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A、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B、儿歌中听到些什么?
(2)幼儿跟老师一起学习朗诵儿歌
注意:及时纠正幼儿念得不准的字音
(3)幼儿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儿歌的内容
3、相互讨论提升情感
(1)小白兔一不高兴就哭这样做好?为什么?
(2)讨论:那么怎样才能做个懂事的乖宝宝呢?
(3)小结: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要说出来眼泪没有用嘴巴才有用这样才是懂事的乖宝宝。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红眼睛》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红眼睛》

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红眼睛》歌曲的内容,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唱歌技巧,如音准、节奏、咬字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红眼睛》歌曲,并能用愉快的情绪演唱。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以及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红眼睛图片、动物头饰、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红眼睛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引发幼儿对歌曲的兴趣。

2. 教学歌词: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词,注意讲解歌词中的情感,让幼儿理解并感受。

3. 教授歌曲: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准,引导幼儿跟唱。

4. 练习演唱: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组练习,纠正发音和音准,帮助幼儿掌握歌曲。

5. 表演环节:教师组织幼儿带上动物头饰,进行角色扮演,完整演唱歌曲。

1. 反思教学内容:歌曲《红眼睛》是否适合小班幼儿,幼儿是否能理解歌曲内容。

2. 反思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幼儿的参与,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3. 反思教学效果:幼儿在演唱过程中,音准、节奏是否准确,情感表达是否到位。

4. 改进措施: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幼儿对歌曲《红眼睛》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记忆、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2. 评价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在表演环节,邀请家长或其他教师共同评价。

3. 评价指标:歌词记忆(30%)、音准(30%)、节奏(20%)、情感表达(20%)。

七、教学拓展:1.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红眼睛》歌曲的petition,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表现欲望。

2.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唱歌活动,共同评价幼儿的表现,增进亲子关系。

3. 环境创设:将《红眼睛》歌曲融入到幼儿园的环境中,如布置相关主题墙饰,让幼儿随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教案《红眼睛》(二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教案《红眼睛》(二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教案《红眼睛》活动名称:红眼睛活动目标:1、理解学习儿歌,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儿歌的内容。

2、引导幼儿做一个懂事的乖宝宝。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1、猜谜,引起兴趣(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猜一个小动物的谜语。

(2)师说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3)提问:你怎么知道是小白兔呢?(幼儿说说理由)2、欣赏儿歌,理解学习(1)出示角色,师示范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A、儿歌的名字叫什么?B、儿歌中听到些什么?(2)幼儿跟老师一起学习朗诵儿歌。

注意:及时纠正幼儿念得不准的字音。

(3)幼儿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儿歌的内容。

3、相互讨论,提升情感(1)小白兔一不高兴就哭,这样做好吗?为什么?(2)讨论:那么,怎样才能做个懂事的乖宝宝呢?小结: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要说出来,眼泪没有用,嘴巴才有用,这样才是懂事的乖宝宝。

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教案《红眼睛》(二)教案名称: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教案《红眼睛》教案对象:幼儿园小班学生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音乐律动的形式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表现能力3. 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和《红眼睛》的音乐2.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眼罩3. 能够产生响声的小铃铛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音乐活动是关于《红眼睛》的,问学生是否听过这首歌曲,并询问他们对红眼睛是什么印象。

2. 老师播放《红眼睛》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律动游戏:1.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发一个小铃铛。

2. 老师在音乐播放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摇铃铛。

3. 老师可以通过调整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律动。

红眼睛游戏:1.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发一个颜色的眼罩。

2. 老师清点学生,依次说出学生的名字并让他们戴上眼罩。

3. 音乐播放时,学生必须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同时用手摸自己颜色的眼罩。

4. 老师可以通过调整音乐的节奏和动作的难度,逐步增加游戏的挑战性。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红眼睛》

小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红眼睛》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歌曲《红眼睛》的内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以及合唱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表现自我、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红眼睛》2. 歌词:红眼睛,绿眼睛,蓝眼睛,看看谁的眼睛最漂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红眼睛》,培养幼儿的合唱能力。

2.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感的培养,以及歌曲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乐谱、音响设备、眼睛贴纸。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效果良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眼睛游戏,引导幼儿关注眼睛的颜色和形状。

2. 教学歌曲:教师播放歌曲《红眼睛》,让幼儿听并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关注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 分组练习: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眼睛颜色,按照歌曲节奏进行合唱练习。

4. 歌词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引导幼儿正确表达歌曲情感。

5. 实践演唱: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演唱,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我。

教学反思:1. 以游戏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分组练习,让幼儿在合作中感受音乐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唱能力。

3. 注重歌词教学,引导幼儿正确表达歌曲情感,提高幼儿的音准和节奏感。

4. 给予幼儿充分的实践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我,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幼儿的的音乐素养,让幼儿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歌曲《红眼睛》的掌握程度,以及幼儿在音乐教学中的综合素质。

2. 评价方法:采用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眼睛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眼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红眼睛教案【篇一:预防红眼病安全教案】预防红眼病安全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红眼病的病因,症状,预防。

2、教育学生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文明习惯。

【教学重点】:预防红眼病。

【教学难点】:红眼病的病因,症状。

【教学准备】:上网查找有关红眼病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入1、近来病例2、交流对红眼病的认知二、学习1、红眼病是有什么引起的?2、患红眼病有哪些感觉?3、红眼病传播有何特点?4、患了红眼病要注意些什么?5、怎样预防红眼病?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适当的提示。

师小结:我们弄清楚了关于红眼病的几个问题,重点是第4和第5个问题。

严格按要求去做就可免遭红眼病的危害。

一旦染上红眼病,一定要按我们今天学得去做,不能勉强上学,否则,既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又容易传染给其他同学。

三、巩固提问1、怎样预防红眼病?2、得了红眼病后应怎么办?认识和预防流行性感冒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有关内容,让同学们清楚当前是流感发生的多发性季节病,认识流感的重要性,一旦遇到感冒发烧应该及时治疗,掌握流感的主要症状;.使学生了解流感有关知识并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防护。

2、明确流感可防可控可治的客观依据,消除惊慌恐惧心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3、掌握明确科学的防护措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流感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交流生病史。

2、引出学习主题并板书(二)了解病症1、什么是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

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约每隔十年发生一次变异,继之会发生世界性大流行。

是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很强的传染性。

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发病后全身症状严重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

流感一年四季都可流行,一般多在冬春季节,而大流行多数从夏季开始。

而我国南方每年的3月至7月的是发生季节性流感的多发性季节,目前我市也逐渐进入季节性流感高峰期。

流感发病突然,发病率高,常呈暴发流行并多次反复。

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也有可能。

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

流感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起病急,症状为高热、畏寒、头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全身酸疼,体温高达39—40℃,2—5天后热退,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

流感类型1、单纯型:最常见,症状如上所述,病程约一周。

2、中毒型:全身中毒型症状严重,具有脑炎、脑膜炎或中毒性心肌炎等临床表现。

3、肺炎型:老幼患者及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易发生本型流感,可由流感病毒引发,也可继发于细菌性肺炎。

(三)辨析1、给学生看一些片段和图片,从视觉上认识流感。

2、判断这样的病症是否属于流感?为什么?第(1)天该同学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

第 (2)天该同学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多。

2、讨论。

自我认识和分析3、小结:传染病的早期症状难分,一旦发现不适需及时报告老师,这就是我们每天为什么都要坚持的晨检和午检,就是要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四)治疗过程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腔清洁。

2、对症治疗。

高热烦躁者,给解热镇静剂,高热持续伴呕吐、食欲差,适当静脉补液,并辅以物理降温。

3.抗病毒治疗。

病毒唑、板蓝根、金刚胺等。

(五)预防措施1、三避免:①避免到人群拥挤场所扎堆;②不要随意用手触摸鼻子、嘴巴和眼睛;③避免密切接触流感样带症状者,特别是来自美国、墨西哥来的人。

2、五做到(核心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①做到睡眠充足;②做到摄入足够、齐全、丰富的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把病从口入这一关:如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干净、不吃小商小贩的食品、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等。

③做到坚持合理锻炼身体;④做到勤用肥皂洗手,尤其饭前、便后、咳嗽、喷嚏后;养成勤剪指甲、勤洗澡的好习惯。

⑤做到远离或避开不加防护的咳嗽、喷嚏者,自己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等遮掩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等及时丢入垃圾箱桶,然后用肥皂清洗双手。

⑥做好厕所、走道等校内场所环境卫生工作,保持房间通风出气,卫生良好。

3、及时:发现症状,及时就医,并要到正规大医院就医;同时注意休息、多喝水。

4、稳定:情绪乐观,心理稳定,切忌惊慌。

六、小结:流感并不可怕,每年都会发生,但我们要做到的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最重要。

认识区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

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

那么我们就要做到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如何预防火灾一、教学目标1、认识火灾的危害,能够意识到火灾发生时每个人的责任。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在日常生活中要具有防火意识,能够消除火灾隐患,知道怎样报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演练,知道报火警的方法以及火灾来临时简单的自救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报火警的方法,并牢记火灾中的自救和互救知识。

难点:体会灾害来临时自护自救和互救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列举近来发生的火灾事件。

(配以图片)2、听到这样的消息,看了这样的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生答)3、出示教学主题《如何预防火灾》。

二、历史再现,探寻原因1、沉痛的记忆小结:大家每带来一个案例就给了我们心灵上的一次震动,看来我们身边的火灾的隐患还真不少,真是触目惊心。

我们不能小看这些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如果轻视它,也许就会酿成大祸。

2、惨剧的发生原因剖析。

三、预防为主,远离火灾1、说说防止火灾,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2、发生火灾后应该做什么呢?模拟情景:(1)我们正在上课的时候发生了火灾。

(逃生的方法)第一小组进行模拟演练。

(评价)(2)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和实物学用干粉灭火器师:孩子们如果这时你的身边有灭火器,你会使用吗?(生:不会)介绍:灭火器有很多种,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等,我们常用的是——(出示实物)干粉灭火器。

(2)下午你正在写作业,发现邻居家着火了,你的邻居住在建明小区三栋3单元3楼303室(报警的方法)第二小组进行模拟演练。

(评价)拨打119的时候,注意事项:a.说明失火地点,说清单位和街、巷名称,不要使用简称。

b.要说清是什么物质着火和火势大小。

c.说明报警人的姓名和所用电话。

d.任何人都不能假报火警,发现有人假报火警,应及时制止。

四、总结升华,学以致用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模拟演练,能看出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自救与互救的知识,课下我们还要积累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常识。

其实火灾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希望大家在真正遇到火灾的时候一定要镇静,争分夺秒,想出巧妙的办法,安全脱险。

家庭火灾预防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家庭火灾,提高安全意识。

2、学习火灾时的自我救助。

教学重点如何在预防家庭火灾教学难点火灾中如何逃离教学流程一、家庭火灾案例分析1、讲述案例2、引导分析二、认识火灾隐患1、实例再现2、排查隐患三、如何预防厨房防火1、学会安全使用煤气、液化气●使用煤气、液化气时,要有人看管,做到点火后不离人。

防止火焰意外熄灭而造成煤气、液化气泄漏。

●使用带安全熄火保护装置的安全型灶具,不用时一定要关闭气源。

防止漏气,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不存放可燃物。

煤气灶旁严禁存放汽油、煤油等易燃液体和木柴、纸盒等可燃物,液化气瓶要远离火源、热源,钢瓶严禁卧放,严禁随意倾倒液化气残液。

●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通知专业维修人员来修理。

2、慎防油锅火灾像这类油锅起火的事件在生活中较为常见。

那么,如何看好自己厨房中的油锅呢?●加热的油锅要有人看管,不要长时间远离,当食油在锅内被加热到【篇二:小班语言《红红的小东西》公开课】教学活动设计稿执教人【篇三: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教案第一周常规教育第二周1课时一、活动内容:我是兔子二、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兔子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及用途。

2、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丰富词语: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三、活动准备:小兔玩具一个、一个萝卜、一棵青菜、一把青草。

三、活动过程:1、认识兔子的外形特征:(1)教师:我们以前做过很多小兔子的游戏,今天老师把真的小兔子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大家高兴吗?(2)教师出示实物兔子,让幼儿观察一会。

提问:①、小白兔的头上都有什么?②、它的嘴是怎样的?嘴边还长着什么?(丰富词语:三瓣嘴)③、小白兔的身上有什么?毛是什么颜色的?谁来摸一摸小白兔的毛是怎样的?(丰富词语:毛茸茸)④、小白兔的身体后面有什么?小白兔的身体下面有什么?⑤教师把小白兔抱起来让幼儿观察提问:小白兔四条腿一样长吗?⑥教师把小白兔放在地上让幼儿观察提问:小白兔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的?(丰富词语;蹦蹦跳跳)。

(3)教师小结;兔子的头上有两只长长的耳朵、白兔还有红红的眼睛、上嘴唇中央有条裂缝、所以我们叫它三瓣嘴,嘴边还有胡须。

兔子身上有毛,毛是白色的,也有黑色的和灰色的,身体后面有条短尾巴,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

2、让幼儿知道兔子的生活习性及用途:教师提问:谁知道小白兔爱吃什么?谁来喂喂小白兔?请几位幼儿给小白兔喂青菜、青草、萝卜。

兔子长大了有什么用呢?教师出示兔毛制品让幼儿认识。

让幼儿知道兔子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小动物,从而教育幼儿要爱护小兔子。

3、教师说:小白兔是一种很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我们念首儿歌给它听,它一定会很高兴的。

教师先念一遍,然后教幼儿念。

(小白兔,真可爱,两只耳朵竖起来。

红眼睛,毛儿白,爱吃萝卜和青菜。

后腿长,前腿短,蹦蹦跳跳跑得快。

)从而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小兔的认识。

4、教师说:今天我们和小白兔在一起真高兴。

下边我们学小白兔跳好不好?幼儿随教师学小白兔跳出教室,去外面草地上吃青草,结束活动。

2课时一、活动内容:我是哺乳动物二、活动目标:1、了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丰富幼儿对哺乳动物的了解。

三、活动准备:兔子、狗、猫、养、牛、老鼠、大象等动物图片,幼儿用书四、活动过程:1、观察图片,找出相同点教师总结:哺乳动物就是大部分身上有皮毛,都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

2、幼儿观察图片,进一步体会。

3、还知道哪些动物世界哺乳动物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几种常见的哺乳动物名称。

4、提问:人是不是哺乳动物?教师提示:人类是特殊的也是最高等的哺乳动物。

5、复习回顾,让幼儿知道常见的哺乳动物名称。

第三周1课时一、活动名称:我的家二、活动目标:1、了解兔子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2、通过观察知道小兔子的可爱,学会爱护小兔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