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恼》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苦恼阅读答案

苦恼阅读答案

苦恼阅读答案苦恼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苦恼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苦恼阅读答案1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

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

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

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寓了很高的期望。

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

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

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

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

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

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

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

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了“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

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

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

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

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XXX《苦恼》阅读训练及答案

XXX《苦恼》阅读训练及答案

XXX《苦恼》阅读训练及答案
他们不想听他的故事,只是想快点到达目的地。

约纳只能默默地赶车,心中的苦恼无处倾诉。

小幅度改写:
XXX的《苦恼》描绘了一个因儿子去世而悲伤的赶车夫
约纳。

大雪纷飞,约纳坐在马车上,身上覆盖着厚厚的雪花,仿佛一具幽灵。

一个军人喊他去维堡区,约纳颤抖地告诉他自己的儿子不幸去世。

军人问他儿子得了什么病,约纳无言以对。

他只能默默赶车,心中的苦恼无处倾诉。

后来,一个驼背的乘客叫XXX送他到警察桥,XXX听到他们的谈话,想借机倾诉自己的悲伤。

然而,驼背的乘客只是催促他快点走,不想听他的故事。

约纳只能默默赶车,心中的苦恼无处宣泄。

《苦恼》与《祝福》比较阅读

《苦恼》与《祝福》比较阅读

2014.11把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苦恼》与鲁迅的《祝福》放在一起阅读,使人感慨唏嘘万千。

一位彼得堡的马车夫姚纳新近遭遇了丧子之痛。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老马夫连续四次想把这种伤痛诉说给人听,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倾听。

军官、寻欢作乐的三个年轻人、看门人和年轻的车夫都匆匆行走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他人的苦恼既无兴趣亦无耐心,更无关心的热情。

老马夫最后向自己的马一股脑儿地倾诉了悲伤,马儿“嚼草,听着,闻主人的手”(契诃夫《苦恼》,安徽文艺出版社《契诃夫小说》,1998年版,汝龙译。

下同)。

小说有个副标题:“我拿我的烦恼去讲给谁听啊?”。

如果说契诃夫表达的是烦恼无处诉说的苦恼,鲁迅则展示悲伤诉说出来之后被践踏的悲哀。

无论如何,讲述都是一个困境,向他人讲述痛苦更是一个不分国界、时代的困境。

被痛苦包围,这种痛苦在心里反反复复已经熟读成诵,意识到自己随时可能被痛苦的大海吞噬,于是努力要把痛苦讲出来以求得片言只语的同情和安慰,这实际上是人的一种自救本能。

在风雪中,姚纳一边艰难地赶车,一边“好几回转身去看军官”,试图继续关于儿子死了的话题,但“军官老是闭着眼,明明不愿意再听”。

三个年轻人取笑姚纳的帽子是彼得堡最糟糕的帽子,姚纳嘻嘻笑着说“这帽子本是不行啦”;三个人一路上不断咒骂他,当听说他儿子死了后,其中一个驼背说“咱们都要死的”;途中驼背还给了他一个“脖儿拐”,他仍然笑着,屈辱地奉承他们“好高兴的几位老爷哟”,然后找到一点讲话的缝隙就诉说“我儿子死了”:他卑躬屈膝地对待所有咒骂侮辱甚至挨打,当然是因为小人物已经习惯这种屈辱,也是为了能有机会向这些陌生人讲述自己的悲伤。

当他决心与一个看门人去“攀谈”并被看门人粗鲁地赶走后,他“伛下腰,任凭苦恼来折磨他”,但没过五分钟他就仿佛感到了“锐利的疼痛”,无法忍受,于是不顾一天的劳动成果还不够他和马吃饱,就决定回住处去。

但回到住处也没有人愿意听他的讲述,还未开口,起来喝水的年轻人就睡着了。

苦恼契诃夫阅读理解

苦恼契诃夫阅读理解

苦恼契诃夫阅读理解
哎呀呀,提起契诃夫的阅读理解,可真是让我苦恼啊!就像走在一条迷雾重重的小路上,怎么都找不到出口。

你想想看,读契诃夫的作品,那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充满各种奇奇怪怪人和事的神秘世界。

有时候那些看似平淡的文字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含义。

比如说《变色龙》里的奥楚蔑洛夫,一会儿一个态度,那变脸速度比翻书还快!这不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某些人,见风使舵,让人好气又好笑!
记得有一次,我坐在桌前,拿着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还是云里雾里。

我就问旁边的朋友:“这到底啥意思啊?”朋友耸耸肩说:“我也不太明白。

”哎,真的是好无奈啊!难道我们就这么被契诃夫给难住了?
还有啊,他的作品里那些人物的心理描写,真的是细腻得让人惊叹。

就好像能直接钻进人物的心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可是,要完全理解透这些心理,可真是不容易啊!就好像要解开一团乱麻,越解越乱。

“哎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嘛!”我经常这样问自己。

可是,尽管苦恼,我还是忍不住要去读契诃夫。

因为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这就像是一场挑战,虽然困难,但充满了乐趣。

就好像爬山,虽然爬的过程中会很累很辛苦,但当你爬到山顶,看到那美丽的风景时,一切都值了!
我觉得啊,苦恼契诃夫阅读理解其实也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虽然会让我们纠结、苦恼,但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去感受文学的魅力。

所以,别害怕苦恼,继续在契诃夫的世界里探索吧,说不定哪天就突然豁然开朗了呢!。

名家小说阅读:《苦恼》

名家小说阅读:《苦恼》

名家小说阅读:《苦恼》[俄]契诃夫暮色昏暗。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车夫约纳·波塔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

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

即使有一大堆雪倒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母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

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

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约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赶轿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一个行人恶狠狠地瞪他一眼。

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

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

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

”“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用眼睛瞧着!”“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

快点走!”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

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

契诃夫《苦恼——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高三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契诃夫《苦恼——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高三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契诃夫《苦恼——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高三小说阅读题及答案契诃夫《苦恼——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高三小说阅读题及答案契诃夫《苦恼——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高三小说阅读题及答案暮色昏暗。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象是一个幽灵。

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

即使有一个大雪堆倒在他的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

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

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它大概在想心事吧。

不管是谁,只要被人从犁头上硬拉开,从熟悉的灰色景致里硬拉开,硬给丢到这个充满古怪的亮光、不断的喧哗、熙攘的行人的漩涡里,那他就不会不想心事……“赶车的,到维堡区。

去!”姚纳听见了喊声。

“赶车的!”姚纳猛的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

“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

……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

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然后象天鹅似的伸长了脖子,微微欠起身子,与其说是由于必要,不如说是出于习惯地挥动一下鞭子。

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象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

“鬼把你支使到哪儿去啊?靠右走!”“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赶轿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

一个行人恶狠狠地瞪他一眼,抖掉自己衣袖上的雪,行人刚刚穿过马路,肩膀撞在那匹瘦马的脸上。

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象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仿佛他不明白自己是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儿似的。

契诃夫《苦恼》阅读训练及答案

契诃夫《苦恼》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苦恼契诃夫暮色昏暗,大片的雪花在刚刚点亮的街灯上盘旋着,然后降落在屋顶、人的肩上和帽子上,积成软薄的一层。

马车夫约纳·波塔波夫一身雪白。

他佝偻着身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驾驶座上。

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

它的身子一动不动,而且瘦骨嶙峋,再加上它那如棍子般笔直的几条腿,近看起来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它多半也是心事重重。

约纳和小马已经停在这里很久了。

“车夫,去维堡区!”约纳听见有人叫。

约纳打了个哆嗦,看见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军人。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说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去维堡区!”为了表示愿意,约纳抖了抖缰绳,马背和自己的肩膀上滑落下大片的雪花……军人坐上雪橇。

车夫咂巴着嘴唇,像天鹅似的伸长了脖子,挥动着马鞭。

马也伸直了脖子,活动活动笔直的腿,迟疑不决地向前迈步……“你往哪撞啊?往右赶!”军人生气地说,“你根本不会赶车!靠右走!”一个四轮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另一个肩膀碰到马脸的行人也在恶狠狠地瞪着他。

约纳如坐针毡。

他摇动着缰绳,眼珠乱转,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也不知缘何在此。

“这些人都是混蛋!”军人打趣地说,“他们简直是故意撞你,好像串通好了似的!”约纳回头望了望客人,微微动了动嘴唇……可喉咙里除了沙哑的咝咝声,并没说出一个字来。

“你想说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嘴一笑,哑着嗓子说:“老爷,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怎么死的?”约纳转过身子朝着军人说:“谁也不知道!也许……这是天意。

”“鬼东西!赶车吧,赶车吧……”军人喊叫道。

车夫振作起来,使劲而熟练地挥动着鞭子。

好几次他回头看看军人,那军人闭着眼睛。

到维堡区后,军人下了车,雪又把他和马涂成了白色。

时间一小时又一小时地过去了……人行道上响起相互谩骂的声音,三个年轻人走了过来。

其中两个又高又瘦,另一个又矮又驼。

“赶车的,去警察桥!”驼子用那破锣似的声音叫道,“坐三个人……二十戈比!”约纳嘴里吧嗒了几下。

《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及答案

《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及答案

“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及答案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 (共10题,总分值100)1.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10 分)答:1、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如下: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3、说明小说是如何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的。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

4、把握小说将人与马相类比的表现方法。

作者运用了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的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2.阅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首先概述诗歌大意,然后说明其主旨,最后阐明其写作思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0 分)答:诗词大意: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恼
契诃夫
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车夫约纳•波塔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

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得最大限度。

即使有一个大雪堆倒在他的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

“赶车的!”
约纳猛地哆嗦了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

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的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撇下来……
约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

……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
“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
“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

快点走!”
车夫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

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

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

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一个卢布也罢,五戈比也罢,如今在他都是一样,只要有乘客就行……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一齐抢到座位上去。

这就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该哪两个坐着,哪一个站着呢?经过长久的吵骂、变卦、责难以后,他们总算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

“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快点跑!”
约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

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

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直骂得透不过气来,连连咳嗽。

那两个高个子讲起一个叫娜杰日达•彼得罗芙娜的女人。

约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

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叹口气说。

“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
约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约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

他又孤身一人,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

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

如果约纳的胸膛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

这种苦恼竟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就连白天打着火把也看不见……
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约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

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

空气又臭又闷。

约纳瞧着那些睡熟的人,搔了搔自己的身子,后悔不该这么早就回来……
“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

“这就是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

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约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竟有这样的事!”
约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

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

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

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详详细细地讲一讲才是……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应当描摹一下怎样下葬,后来他怎样到医院里去取死人的衣服。

他有个女儿阿尼霞住在乡下……关于她也得讲一讲……是啊,他现在可以讲的还会少吗?听的人应当惊叫,叹息,掉泪……
“去看一看马吧,”约纳想。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

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
“你在吃草吗?”约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

“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埃……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
约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
“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玛•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约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文本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人公约纳是一个勤劳善良、生活窘迫、孤苦伶仃、悲怆伤痛、无人同情的俄国下层劳动人民的典型,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中下层劳动人民悲惨处境的写照。

B.马车夫约纳刚死了儿子,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

这个低得不能再低的愿望竟成了无法实现的“奢望”。

这和鲁迅《祝福》的样林嫂讲述她阿毛被狼吃掉时的遭遇是一致的。

C.作者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体为素材,以社会下层的小人物作主角,反映的却是重
大社会问题,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

D.《苦恼》就是在讲诉--个悲伤的故事,悲伤的谈话意味着,不但所谓的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不能沟通,即使同为下层社会,沟通同样是不可能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用细描的方式来描写环境和刻画人物,雪花纷飞渲染沉重凄凉的氛围,一动不动的车夫,虽然不发一言,却足以使读者窥探到他内心的沉重负担。

B.小说的第一自然段第三句话连续出现“伛”字,契诃夫没有直接描写约纳的内心世界,但通过身体语言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他的悲苦心境。

C.小说在写约纳等待乘客的过程中,出现了约纳和他的小马的姿势对应,意味深长,这其实为小说结尾约纳向马倾诉埋下了伏笔。

D.当年轻人到达目的地后,约纳还“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从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得知约纳是多么孤寂,只要有人和他说话,就是骂他他也觉得舒服。

8.有人说《苦恼》这篇小说是以冷静的笔调来表现小人物在冷漠环境中生活的无声悲哀,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4)
9.小说的结尾,作者给约纳安排了一个倾诉苦恼的对象,于是“约纳讲得人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这样的结尾安排有什么样的作用。

(6分)
参考答案:
6.B 马车夫姚纳刚死了儿子,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

这个低得不能再低的愿望竞成了无法实现的“奢望”。

祥林嫂是在她多次重复讲述时才碰壁的,而姚纳却是在他第一次讲述时就碰了壁,碰了许多壁。

而且祥林嫂是有人倾听的,只是人们把倾听后只是想要嘲讽她,咀嚼她的痛苦。

所以并不完全一致。

7.A 应该是白描的手法。

白描是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
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特点有三:不写背景,不求细致,不尚华丽。

细描则又称工笔。

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文字绚丽,善用多种修辞手法。

8.(4分)
①冷静的笔调:小说以第三人称来写作,运用现实客观的写作方法.去展现马车夫有苦无处诉的遭遇。

笔调客观冷静,引人深思。

②表现主题深刻,作者通过表现马车夫姚纳不断想向人倾诉丧子之痛,却屡屡受挫,来表现底层人民的无声悲哀和社会环境的冷酷无情。

9.(6分)
①与之前的遭遇进行对比。

他尝试对军人,三个乘客,大车店的青年人进行倾诉,却没有人愿意为他停留.只有陪伴他的老马似乎可以让他倾吐苦恼。

凸显了人的麻木冷漠,人与人沟通的不可能。

②深化主题。

平平淡淡却意味深长。

写出主人公的多重苦恼,生活艰辛之苦恼,孩子去世之苦恼,以及无人倾听开解之苦恼。

③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引人深思,通过这场只有倾听却没有回复的倾诉让人读来更感心酸伤感。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