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含表格)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中英文含表格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为有效地杜绝不合格的物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误用、流出; 并对其予以恰当处理.To avoid nonconforming materials, semi-finished productsand finished products from misuse andOutflow, and dispose them properly.合用于不同阶段的产品及物料:如进料、制程、成品、库存及客户退货.Applicable for material and products in different level:Incoming, process, finished goods, stock and customer returns.4.1《MRB 运作程序》4.2 《记录管理程序》4.3《进料品质控制程序》4.4 《过程质量控制程序》4.5《出货质量控制程序》MRB operation procedureRecord control procedure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procedureProcess quality control procedure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procedure4.6 《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Corrective and preventive action management procedure4.7 《产品标识及追溯性管理程序》 Product identification andtraceability managementprocedure5.1 合格:满足要求.Conforming: Satisfy the requirement5.2 不合格:未满足要求.Nonconforming: Disatisfy the rewuirement.6.1 品质部:负责对不合格原料及成品的检验判定及标识。
不合格控制流程

不合格控制流程不合格品的控制流程1 · 识别识别不合格: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或标准。
- 产品标准- 客户要求- 工艺文件- 检验文件- 样板- 上级的交代与叮嘱2 · 标识检验状态的标识- 标识“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 生产班组:不合格的半成品与原材料要标明“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 检验员在随机卡、流程卡或“返工单”的相应项目标栏内盖检验章,作为“不合格”标识。
- 其作用是:具有可追溯性。
- 最终检验:不合格牌标识。
或写明(注明)不合格现象,如(漏电、拉裂、少孔、搞错型号、严重压痕、少工序、用错材料等)。
3 · 隔离要求:与正常的合格品明确隔离。
- 红色胶盘/物料框。
- 专门独立的不良品架。
- 划分不合格区域,不良品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内。
- 生产区的摆放与其它产品不同,以示区别,然后按要求拉到维修或返工返修区处理。
- 定时安排人员到不良品区进行确认与数量的登记4 · 记录- 在规定的检验报告上正确记录不合格产品的型号、批次、检验日期、检验依据、不合格品的数量、检验结果。
- 检验报告按规定予审核与批准。
- 流程:5 · 评审当量较大时,或对公司信誉与资金影响大时须评审。
①进货检验:经检验主管以上人员签署处置意见(必要时要组织技术部、生产、供应链、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②过程检验:对批量不合格品,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评审。
③最终检验:质控部负责人审批处置结论,必要时,技术部参与评审。
6 · 处置包括以下几种:挑选使用、返修、让步接收、报废处理、纠正预防措施。
①进货不合格品的处置- 退货- 让步接收- 要求供方采取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我厂对连续多批不合格,某批大量严重不合格的供方,将安排人员对其审厂并对以后批次加严检验。
②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一般有:返工返修、让步接收与报废等几种。
- 处置结论为:返工返修,转至返工返修区处理或交相关责任单位与个人进行返工。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程序(含表格)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管理程序(ISO9001-2015)1.目的:确保不合格发生后能及时调查原因,采取有效纠正措施,防止再发生同样的问题。
2.范围:本公司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改善统计技术的运用。
3.权责:当以下情况发生时按下表执行纠正措施:4.定义:(无)5.作业流程5.1.1以上质量异常发生时,应由以上表中规定的部门填写适合表单送相关部门。
5.1.2供方的纠正措施:若供方来料不良,则由IQC填写《进料异常通知单》,采购部联络供方,由其分析原因并完成纠正措施;品质部应予以跟踪、确认。
5.1.3 本厂内部的纠正措施:a)本厂内部制程出现严重不良/不良连续发生或成品抽检不合格时,,由品质部开出《巡回检查异常联络书》或《品质异常处理单》交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品质部应予以跟踪、确认。
b)当质量/环境目标或环境绩效出现不符合时,管理部发出《纠正措施报告》,并由管理部进行跟踪确认直至问题改善。
c)内审发现不符合项依《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
d)管理评审决议事项依《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执行。
e)客户满意度测量发现客户不满意时依《客户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执行。
5.1.4客户投诉、退货之纠正状况:a)客户投诉/退货之纠正,由品质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填写《客户投诉处理单》,相关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直至问题改善,待品质部验证合格后将完成情况回复客户以取得客户满意。
具体参照《客户投诉控制程序》执行。
5.1.7 改善效果与确认:a)由(表一)所列权责部门依责任部门拟订措施及预估完成日期追踪。
b)若未改善,应要求重新分析原因及拟订对策,直到完全纠正。
5.1.5需要时,更新策划期间确定的风险和机遇,具体参见《风险管理程序》。
5.1.6如有必要,经确认有效的纠正措施应修订于相关的体系文件之中,具体的修订作业遵照《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1.7品质部或管理部应将所有纠正措施汇总登记在《纠正措施一览表》。
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应提交管理评审会议予以效果检讨、确认其合理性与有效性。
HSF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含表格)

HSF不合格品管理程序(QC080000-2017/ISO9001-2015)1.0目的为了在发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执行过程中不能满足或达不到规定(质量、有害物质)要求时,及时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以确保公司之产品质量。
2.0范围:公司进料产品,制程半成品﹑成品﹑库存品﹑客供品﹑客退品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模具﹑检治具﹑副资材(含清洗线的槽液)等日常运作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问题。
3.0职责:3.1采购部:负责对不合格来料处理。
3.2品保部:负责对供货商来料、客供品、厂内半成品和成品之不合格品及客户退货品进行检验评审,并提出不合格品的处置建议。
3.3制造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3.4各部门:维护系统的正常运作。
4.0定义:4.1重工:指不合格品按规格要求重新加工。
4.2筛选:指不合格品100%的检查。
4.3修理:指不合格品缺点清除。
4.4特采:原物料、成品、经检验不符合标准,但急需使用该项原物料或成品时,在不影响产品使用功能或特性的前提下,而提出的特别采用。
4.5有害物质异常:相关测试资料(《有害物质测试报告》、《MSDS》)、《材质成份表》或实际检测数据表明有害物质含量超过《有害物质控制程序》最新版本的允收标准时。
4.6不合格品:即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不能满足或达不到客户规定(质量、有害物质)的要求。
5.0程序5.1不合格品的发现5.1.1进料发现品质异常,立即将不合格品隔离处理并开立《不合格品处理单》,若为HSF不合格品,需隔离放置于HSF不合格品区,贴HSF不合格标签(见附件标签),呈报环境管理代表批示处理,并记录好相关不合格批之追溯记录。
IQC人员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单》给厂商改善,厂商须在3天内回复书面报告,IQC人员负责对改善后产品前三批进行追踪确认,若无异常方可结案。
5.1.2制程中发现产品品质异常,立即隔离处理并开立《不合格品处理单》,若为HSF不合格品,需隔离放置于HSF不合格品区,贴HSF不合格标签,呈报环境管理代表批示处理,并记录好相关不合格批之追溯记录。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含表格)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ISO9001:2015)1.目的保证从进料至制成成品所发现的不合格品,包括库存检查的不合格品都有适当的标识、隔离、评审、处理及记录,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来料及制成成品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不合格品,包括客户投诉的相关产品及客户退货产品、库存检查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3.1 品质部负责对不合格进行判定、标识、记录及跟踪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执行效果。
3.2 采购部负责对采购来料不合格品、库存不合格的半成品、成品的标识、隔离和报废品的处理。
采购部负责来料检验不合格产品的退货及与供应商的协调。
3.3 生产部负责制程中的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及执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3.4 生产工程部负责制定制程中不合格的处理措施和提供技术支持。
3.5 工程部负责制定与工程技术相关的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和提供技术支持。
3.6 各部门协助研讨、执行不合格品处理的相关措施。
4.定义4.1不合格品:未满足客户或公司内部要求的产品或物料。
4.2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所采取的措施。
4.3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4.4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4.5特采:对进入一个过程的下一阶段的许可。
4.6半成品: 指还未完成所有生产工序的制件或组合件。
4.7成品: 指已完成所有生产工序的各种类型产品,检查合格便可交付。
5.工作程序5.1不合格来料的控制5.1.1不合格品的判定和确认品质部IQC对采购产品(包括外发加工产品)进行来料检验发现不合格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来料检验报告]上,并交品质部主管确认后分发一份给物控部。
5.1.2不合格来料的标识、隔离5.1.2.1经检验不合格的物料,品质部IQC应依据《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贴上红色“不合格”标签,并由仓务员摆入仓库的“不合格品区”予以隔离。
5.1.2.2对未明确处理方式的不合格来料,IQC在整LOT外箱上贴上黄色“待处理”标识牌,由货仓摆入“待处理区”;等待处理结果,对确定为退货处理的不合格品须贴上红色“不合格”标识并摆入“退货区”。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不合格品的控制,本程序中不合格品包括原材物料、中间产品(包括工艺指标)和成品的不合格。
3职责3.1生产技术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
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和执行情况的监督。
3.2采购部门负责召集相关部门/车间对原材物料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
3.3供应部负责参与对不合格煤、焦炭、采购进厂的甲醇等主要原材物料的评审,并负责标识、处置;负责不合格原材物料的记录、标识、隔离和处置。
3.4营销部负责销售产品不合格品的评审。
3.5质量检验中心负责对成品不合格品评审。
3.6生产车间负责组织对不合格中间产品的评审、记录、标识和处置;并负责成品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处置。
4工作程序4.1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
4.1.1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
4.1.2让步接收或拒收。
4.2不合格原材物料的控制4.2.1不合格的煤、焦炭等由检验人员在分析报告单、检验委托单上分别盖“不合格”章后交供应部,供应部人员负责标识和追溯,对“不合格”的煤、焦根据“不合格”情况进行让步接受并与供方协商解决,并保存好记录。
4.2.2质量检验中心检验出的除 4.2.1条以外的不合格原材物料等由检验人员在分析报告单、检验委托单上分别加盖“不合格”章,由采购部门组织评审,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表》。
a)拒收的原材物料处置由采购部门退货,并记录。
b)让步接收原材物料的处置由采购部门、使用车间做标识、记录。
4.3不合格的工艺指标、中间产品(成品)控制4.3.1工艺指标不符合时,工艺操作人员应时按操作规程进行调整,防止因指标不符合影响中间产品(成品)质量。
4.3.2生产车间检验人员检验发现中间产品不合格时,应通知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在接到不合格通知后应进行返流加工或进入中间槽/不合格品槽,并做好岗位记录。
4.4不合格成品的控制。
4.4.1售前在成品贮罐中不合格的甲醇、醋酸执行《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关于产品回制的管理规定》,回制后的产品,要重新进行质量检验。
IATF16949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含流程表格)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对不合格品及可疑产品迅速加以处理,并予以识别、隔离、记录、评审、处置,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出厂。
2.0范围适用于所有的不合格品及可疑产品,包含供方提供的材料和顾客退货。
3.0职责3.1 质检部负责不合格材料、过程产品和成品的评审、处置。
3.2 生产部车间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相应的纠正或纠正措施。
4.0程序内容4.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4.2 其他管理要求4.2.1 不合格品的分类a)严重不合格品:经监测的批量(半成品达到50件,成品达到20件)不合格,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超过2000元),或出现严重影响两个或以上产品重要特性、主要功能、性能指标等的不合格;b)一般不合格品:个别或少量不影响成批产品质量的不合格。
4.2.2 无论是生产部门生产或质检部检验时发现不合格品,发现者均应首先进行标识、隔离,标识可采用产品标识卡、标识牌、区域、容器等方式方法,或按《生产管理程序》的标识规定。
4.2.3 对在各工序发现的无状态标识或标识不清的可疑产品,以及过期产品,发现人应立即通知检验员予以标识,并与合格产品区分隔离。
检验员应对此类产品进行重新检验或验证,以判定其为合格品或不合格品,同时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
合格品可流入下一工序,不合格品的处理参见4.1条3款。
4.2.4 生产各阶段出现的一般不合格品,由质检员负责评审和处置,填写《不合格品处置记录》;当生产过程中操作者或质检员发现程度严重的批不合格品时,应立即报告给质量负责人(质量代表)和车间负责人,质量代表根据不合格性质、紧急情况及对随后的影响,决定并采取是否停止生产,停产采用断电或关机的方式进行。
对已出现的严重不合格品,生产部应会同质检部共同进行评审处置,必要时总经理参加,填写《不合格品处置记录》。
并组织分析原因,落实责任,并责成有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具体执行《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完整表格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1. 目的:为有效杜绝不合格之物料,半成品及成品被误用、装置、流出、并对其加以标示,评估及处理.2. 范围:从进料,制程,成品库存期间及客户退货等,各检验及测试阶段发生之不合格品均适用之.3. 权责:检验项目标小贝任隔离责任矫正检讨责任进料检验品保课仓库供货商制程检验生广/品保课生产课生产课成品检验品保课生产课生产课客户退货品保课仓库品保/生广课库存检验仓库/品保课仓库责任单位4. 定义:无5. 作业内容:5.1不合格品管制流程图(如附件一).5.2各阶段检验测试作业之判定,标示与隔离之不合格品,在未做适当处理不得领用或使用.5.3进料不合格品管制:5.3.1 IQC 对不合格物料用红色进料验收卡标识,并将不合格现象记录于“ IQC检验报告”上,将判定结果记录于“进料验收单”.5.3.2生管课依据不良状况及生产状况,决定不合格品处理方式,并由采购联络供货商提出分析及改善.5.3.3若物料退货则由采购通知供货商处理.5.4制程中发现不合格品之管制:5.4.1 IPQC将巡检发现的不合格品之状况记录于“巡回检验报告”上,生产单位白检发现不良记录于“白主检查表”上 .5.4.2制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由IPQCM生产课对不合格品进行标示隔离.5.4.3不合格品处理由生产课决定不合格品进行返工处理并记录于“重工记录表”中.对不能修复者,则报废.5.4.4报废品由生产单位或仓库提出,并填写“报废申请单”由品保检查确认,副总经理以上主管核准,方可报废.5.5成品检验之不合格品管制5.5.1不合格品由FQC^以标示并退回制造单位.5.5.2不合格品由生产课决定不合格品处理方式并进行处理^5.6客户退货之不合格品管制5.6.1退货由仓库先行点收,并交由品保课进行检测分析.5.6.2品保课重新进行检验.5.6.3若检验合格,则重新贴合格标签,并按成品入库处理.5.6.4若检验不合格,则贴“不合格标签”,同时用“退货检验报告”通知责任单位进行处理.5.7库存检验出之不合格品管制:库存成品、半成品保存期超过6个月以上,接到订单时应通知品保进行检验,不合格则按质量报告作相应之处理.5.8不合格品处理应包括返工,特采,筛选及报废等方式,经返工或筛选处理后之物品须经品保课再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流至下一工序,特采参照 <<特采管制程序 >>进行处理.6. 相关文件:6.1进料检验程序6.2制程检验程序6.3成品检验程序6.4特采管制程序7. 使用窗体:7.1进料验收单7.2质量异常矫正改善处理单7.3退货检验报告7.4重工记录表7.5巡回检验报告7.6重检申请单7.7报废申请单重工记录表生产课别组另U返修日期品名规格不良类型修量返总修数良返不不良处理品保确认备注核准: 审核: 制表:重检申请表年月日项次产品编号品名规格入库日期库存量库存期限重检质量状况备注兹有以下口材料?口半成品?口成品己超过保存期限,需品保课再次检查,质量是否变异.核准: 审查: 制表: 品保课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对不合格的产品实施有效控制,防止不合格产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0范围
适用于进货产品、过程产品、最终产品及交付后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0职责
3.1 质检员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3.2 车间、技术、供应、仓库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理。
4.0过程展开与控制
4.1 不合格品的分类
a)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的批量一般不合格大于10%,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500元以上,或直接影响产品关键尺寸、质量性能的不合格。
b)一般不合格:状态未经标识或可疑的产品及少量小于10%,不影响产品关键尺寸、质量性能的不合格,
4.2进货中发现不合格物料的识别和处理
处理方式:可采用挑选让步接收和退换货处理。
4.2.1进货检验员在不合格品物料上贴上“不合格”标签,仓库将其移至不合格品区。
对一般不合格,检验员将《KL进货检验单》交供应科科长处理;对严重不合格品,应由质检科长确认,出具《不合格品处置单》报生产副总作出退货决定,然后质量部将《进货检验单》交供应科办理退货手续;对不影响使用
的一般不合格,由生产副总批准,可让步接收,但须经顾客同意。
4.2.2 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物料,经质量部重新检验后,按本程序4.2.1执行。
4.3不合格半成品、成品的识别和处理。
处理方式:让步放行、返工、降级、报废等。
4.3.1对于少量一般不合格品(比例小于10%)由检验员直接判定返工或返修的,技术部门在《返工单》上签署返工方法和措施,要求车间返工或返修,返工或返修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若合格,检验员签字确认。
仍不合格者由质检科科长在相应的记录上作出确认,生产副总在检验记录上作出处理决定:
a. 让步放行,检验员在不合格标签上注明“让步放行”,经质检科科长批准转至下道工序或入库。
只有不合格产品经返修,检验员签字认定的仍不符合要求,但不影响顾客使用时,才办理让步接收,有规定时,让步接收应取得顾客同意。
b.报废产品由生产部门放置在废品区,由质量部统一处理。
4.3.2 质检员检验判定的严重不合格,需贴上“不合格”标签放置于不合格品区,由质检科科长在相应的记录上签字确认,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交生产副总作出报废、降级、或改作它用的处理决定。
4.4 交付或开始使用后的不合格品
4.4.1对于顾客退回的不合格品,由销售部用《顾客信息反馈单》通知质量部进行确认,确认内容包括:厂标、不合格项。
确认结果以《不合格品处置单》通知销售部进行对外处理。
按4.3进行。
4.4.2对于工作失误造成巳出厂交付客户的不合格品,质量部应及时以《不合格品处置单》通知销售部与顾客联系处理:
a.不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但会引起某些方面的问题,如外观等,可同客户协
商处理。
b.会影响产品性能的,应通知客户停止使用或更换产品,对更换退回的产品,按4.3进行处理。
4.6顾客特许
4.6.1无论何时,只要产品或制造过程与当前批准的不同,在继续生产之前,公司应获得顾客的让步或偏离许可。
4.6.2公司应保持授权的期限或数量方法记录。
当授权期满时,公司还应确保符合原有的或替代的规范和要求,经授权的材料(产品)装运时,应在每一包装物(箱)上作恰当的标识。
4.6.3此规定同样适用于采购的产品,在提交给顾客前,公司应与供方就提出的任何要求达成一致。
4.6.4当不合格品被发运时,组织应立即通知顾客。
初始通知应随附事件的详细文件。
4.6.5应遵守顾客规定的适用的不合格品控制。
4.7纠正预防
4.7.1公司应对顾客及其经销商拒收的产品进行分析。
尽可能缩短该过程的周期,并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再发生。
保存分析记录,且在要求时可以提供。
拒收产品分析应当与确定根本原因、纠正措施和实施有效监视相一致。
4.7.2质量部应和相关部门对公司内部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定期进行分析,组织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执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8人员能力
应确保所有适当的制造人员都接受了关于可疑产品和不合格遏制的培训。
5.0本程序所涉及的相关文件:《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0本程序所涉及的相关表式:《不合格品处置单》
不合格品处置单.xl
s
《进货检验单》
进货检验报告.xl s
《返工单》
返工返修通知单
(4).xl s
《顾客信息反馈单》
顾客信息反馈处理
单.xl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