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默写翻译
必修三默写翻译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 聪也, ,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 思而作《离骚》。”(08天津卷) 2、其志洁,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08安徽卷)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屈原列 传》)(05湖南卷) 4. ,蝉蜕于浊秽。(司马迁《屈原列传》)(09四 川卷) 5.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蜉蝣尘埃之 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司马迁 《屈原列传(节 选)》)(2009湖南卷)
• 11、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 乎?
7.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 楚…… 8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 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 仪。 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 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 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 者不贤也。
1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 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 6.渔夫曰:“夫圣人者,___________.举世 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 思而作《离骚》。
• 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 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 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句子翻译和名句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句子翻译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8、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9、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名句默写1、噫吁戏, ! ,难于上青天! ,开国何茫然。
地崩山摧壮士死,。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扪参历井仰胁息,。
问君西游何时还,。
,砯崖转石万壑雷。
,一夫当关,。
2、,巫山巫峡气萧森。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白帝城高急暮砧。
3、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4、,生长明妃尚有村。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分明怨恨曲中论。
5、,无复鸡人报晓筹。
如何四纪为天子,。
6、,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7、不违农时,。
,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8、君子曰:。
君子生非异也,。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9、金城千里,。
10、浔阳江头夜送客,。
醉不成欢惨将别,。
,犹抱琵琶半遮面。
,此时无声胜有声。
,惟见江心秋月白。
,老大嫁作商人妇。
,相逢何必曾相识。
其间旦暮闻何物? 。
必修三四重点语句翻译 (1)

必修三重点语句翻译1、故余与同社之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翻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翻译:这五个人,是寥州先生被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在这件事上的3、去今之墓而葬焉翻译:距离现在建墓并安葬在这里。
4、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资财以送其行。
翻译:我们复社里那些品行能成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
5、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翻译: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国家危急却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6、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翻译: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晋国)的土地呢?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翻译:如果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秦国使节往来的时候,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翻译: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疆界,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翻译: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不会到这个地步。
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
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10、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翻译:所有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一个不是为国家深切的忧虑进而使治道显著,一旦取得成功,道德就衰退。
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11、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高中语文必修三古文重点语句翻译

必修三翻译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适逢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尚且可以用言语打动.3、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逐不可收拾.可不幸的是,吕师孟与我有夙怨,先在元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4、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说:“将要凭此有所作为啊”5、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在荒草间行进,在露天下住宿,每天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叫天不应,叫地不应.6、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辱逼迫而死.7、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死和生,不过是早晚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叠交错涌现,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8、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以前,如果我的尸骨抛弃在荒草丛中,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国君和父母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9、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被正义激奋而死在这件事上的.10、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到了现在,苏州郡贤士大夫向当权者请示,就清理宦官魏忠贤废毁的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前立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1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动天地.1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在魏阉乱政的时候,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官僚,在全国这样广大的地域里,又有几个呢13、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视重固何如哉由此看来,那么,今天那班爵位显赫的官僚,一旦因犯罪而受惩治时,有的人脱身逃跑,不能被远近的人收留,又有剪发为僧,闭门不出,假装发疯,不知窜到什么地方去了的,他们这种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之别到底怎么样呢14、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而这五个人也得以增修他们的坟墓,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凡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他们的坟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逢的际遇呀15、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不这样,假如这五个人保全他们的脑袋,在家中老死,那么,虽然享尽他们的自然年寿,但人人都可以像对待奴仆一样驱使他们,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惋惜,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愤呢16、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一块墓碑,就替他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普通百姓对国家也有重要作用啊.17、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1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19、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这件事烦劳您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20、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21、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已经在东面把郑国当作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想要的土地呢侵损秦国而使晋国受益,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2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不会到这个地步.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2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任,处于天地间的重大地位,应当推崇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如果)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那么)这也就像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水流流得远啊24、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不是在深切的忧患中治道显着,功业建成就德行衰败的,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大概很少.25、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最终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2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以狩猎为乐,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以此作为尺度……害怕谗佞奸邪的人,就想到端正自身来斥退邪恶小人.27、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施加恩泽,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胡乱赏赐;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28、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使这九种德行发扬光大,选拔有才能的人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们.29、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30、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3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蔺相如估计秦王只是用欺诈的手段假装给予赵国城池,实际不能得到.32、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33、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吧3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啊.35、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更厉害3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37、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普天下的人都起来反抗他.3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特地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39、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我入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登记官吏百姓,封存官库,来等待项将军的到来.4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希望项伯您把我不敢忘恩负义的话全都告诉给项王.4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又多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杀死沛公),项王(却)默默地毫无表示.4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这时候,河伯很高兴,认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43、“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听到的道理很多,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4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4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地被修养高明白事理的人耻笑.46、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上面执政的人知道了就处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损人利己啊.47、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现在最大的不义是攻打别国,(我们)却不知道指责他的错误,跟随着并来称赞他,说这是义.这可以说得上是知道义与不义的区别吗。
必修三句子翻译与名句默写再落实

5.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 你进去先前敬酒,敬完酒后,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 6.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
如果有一个人进入到别人的果园,偷窃别人的桃子和李子,众人听 说后就会指责他。 7.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苏州的老百姓正痛恨他,于是趁他厉声呵斥的时候,就呼叫着追赶 他。 8.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困窘饥饿,元军悬赏追捕得有很紧急,天高地远,高声呼喊,没有 人答应。
10.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此仇也 。 11. 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何辞为? 12. 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13. 念高危, ;惧满溢, 。 14. 见可欲, ;将有作, 。 15. 虑壅蔽, ;想谗邪, 。 16. 恩所加, ;罚所及, 。 17.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18.可以养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 垂拱而治 ,不言而化。19.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 书之训,激昂大义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20.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已,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 ,痛 何如哉! 21.君子之交淡若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 22.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 23.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多加注意的句子
1.所谓誓不与贼具生,所谓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2.大阉之乱,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 ,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智;以乱 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6.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 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8. 怨不在大 ,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9. 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 。
必修3翻译默写

全篇背诵:《蜀道难》《琵琶行》《诗五首》《劝学》翻译默写:《寡人之于国也》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兵器已经接触,战斗已开始,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后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后停下。
4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救济灾民。
7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
”这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劝学》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的测量就会变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行为就不会有过失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就会得到很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苏教语文必修三默写翻译复习

10、 ……不念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德不 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 而欲流长也。 17、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 海下百川; 18、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 心以纳下; 19、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 ,我为鱼 肉。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 怒发冲冠 弃甲 曳兵 ……
默写 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亦曷故哉? 4、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生于社稷也。 5、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6、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7、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0、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11、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12、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4、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 1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 1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7、卒相与欢, 为刎颈之交。
• 25、嗟乎!大阉之乱,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 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 闻读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26、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而又有剪发杜门, _______________ ,其辱人贱行, __________ ,__________ ? 27、不然,令五人者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则_______________, 安能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 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____________________ , _表明晋文公不愿向秦军 进攻的原因的句子是:“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 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9、源不深而望流远,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 明哲乎! 30、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优而道著,功成而 德衰,__________,_________。 31、夫在殷忧,_______________ ;既得志, _______________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____________________。 32、顾吾念之,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必修三古文重点翻译句子

必修三古文重点翻译句子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战争开始,战鼓声咚咚响起,士兵们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如果不在适当的时候放置渔网,就无法捕到足够的鱼;如果不在适当的季节砍伐,就无法利用好木材。
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五亩住宅的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的衣服。
4、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蓄养鸡、狗、猪,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热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7、___,斯天下之民至焉。
只要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8、故木受绳则直,___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木材经过墨线校正后就变得笔直,金属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研究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
9、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马车远行的人,并不是脚步快,却能达到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非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汇集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11、___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骏马跳跃一次,(毕竟)不能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十天(也能行千里),(它的)成功在于坚持不懈。
研究的目的在于传承道统,接受教育,解决疑惑。
我向老师研究道理,不需要在意他的年龄。
如果不懂得句读,有疑惑不能解决,有些人会向老师请教,有些人则不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蜀道难》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
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0、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4、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咏怀古迹(其三)》1、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2、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3、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4、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句子: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登高》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的颈联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颔联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锦瑟》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诗句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寡人之于国也》理解默写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的什么疑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2.孟子形象地论证民饥而死,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荒年,并提出什么看法?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用对比手法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是: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5.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句是:数罟不如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6.《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劝学》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说明反思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过秦论》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4、《过秦论》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5、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6、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7、《过秦论》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原因的一句话: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必修三古文重点句子翻译≡:□>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地敲着战鼓,战争开始了,(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密网不进池塘,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木材就用不完。
≡:□>鸡豚狗彘之畜,无矢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鸡、狗、猪的畜养,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热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如今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百姓的粮食却无人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救济,人饿死了,就说:“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只要)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所以木材经墨线校正后(一加工)就直了,刀剑等金属放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马车远行的人,并不是脚步快,却能达到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非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汇集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