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阶梯式阅读训练,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摘要:阅读关系国家公民整体文化素质。
初中语文阅读在我国教育进程当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关系到初中教学实效。
然而阅读教学受重视程度不高。
本文从当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出发,就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作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教学途径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一)阅读教学过于死板。
语文教学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美,而不应该肢解整体,独立部分。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背诵琐碎的知识点,不品味语言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灵气,忽视韵味,注重死记。
周而复始地进行无价值的教学,必然会扼杀学生的兴趣。
这种死板教条的教学是很难提高语文阅读水平的。
(二)阅读教学注重形式化。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屡见不鲜。
虽然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模式的突然改变能激发学生兴趣,但是如果教师认为科技运用就是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成果必然丰厚,就进入了一个误区。
将电子图像代替纸质书籍,键盘代替粉笔,黑板变成屏幕,每节课都变化无穷、形式多样,必然忽略了重点,舍本逐末。
学生如在看幻灯片,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毫无顾忌。
教师不再引导教学,学生思维并无带动,仅仅是满足感官上的刺激,学生想象能力降低。
过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无法把握其本质,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教学功能。
(三)教师教案不切实际。
多数教师过于遵守教案撰写规则,“迷恋”教学设计,把教案写得完美无缺,天衣无缝,连上课的过程也设计得妥妥当当。
教师把教学当做教案的实践方式,忽视了教学的多样化、课堂的差异性。
学生只有跟着教师走,无暇阅读。
实际上,教师没有把握阅读教学的根本,异想天开,不切实际,走程序化路子,忽略语文教学重在阅读,而不是跟着教师思维稳稳当当,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走。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一)情景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这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谓恰到好处,使教学内容图像化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弥补文字叙述的不足,情景再现当时意境,填补学生经验上的欠缺。
初中阅读技巧指导训练方法与技巧经验分享

初中阅读技巧指导训练方法与技巧经验分享在初中阶段,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很多同学在阅读时往往感到困惑,不知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初中阅读技巧的指导训练方法与技巧经验,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阅读前的准备1、明确阅读目的在开始阅读之前,要先明确自己为什么要读这篇文章或这本书。
是为了获取信息、解答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还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考试?明确阅读目的可以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2、预习文章对于一些篇幅较长或难度较大的文章,可以先快速浏览一下标题、目录、引言、段落小标题等,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这样在正式阅读时会更加轻松。
3、调整心态保持一颗平静、专注的心,排除外界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
二、阅读中的技巧1、略读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
在略读时,我们可以快速扫视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段落的首句和尾句,以及图表、图片等重要信息,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略读适用于快速筛选信息,判断文章是否值得精读。
2、精读精读是对文章进行仔细、深入的阅读,逐字逐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精读时,要注意文章中的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
对于一些重点段落和句子,可以反复阅读,加深理解。
3、做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做笔记。
可以在书上标记出重要的词句、段落,写下自己的理解、感悟和疑问。
做笔记有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加深对文章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方便复习和回顾。
4、推测词义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或短语时,不要急于查字典,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构词法来推测词义。
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
5、分析句子结构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可以分析其句子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1、记叙文记叙文通常讲述一个故事或事件,在阅读记叙文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
初二语文计划提高阅读理解速度的有效方法

初二语文计划提高阅读理解速度的有效方法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它不仅考察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提高阅读理解速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初二学生提高阅读理解速度。
一、阅读时间表为了提高阅读理解的速度,制定一个合理的阅读时间表是必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计划每天的阅读时间,并将其列入日程表中。
通过严格执行时间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二、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材料是阅读理解的关键。
初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逐渐提高难度。
同时,还可以选择感兴趣的题材,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速度。
三、注重词汇积累词汇是阅读理解的基础,丰富的词汇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
初二学生可以通过背诵单词、阅读课外书籍等方式积累词汇。
在阅读理解中,遇到不认识的生词时,可以先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再结合字典查阅,这样能够提高阅读的连贯性。
四、培养快速阅读的技巧快速阅读是提高阅读理解速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初二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快速阅读的技巧:1. 提高阅读速度:通过多读、多练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逐渐提高理解思维的快速反应能力。
2. 不懂先跳过: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句子或段落时,可以先跳过,不要过分纠结于细节,保持整体把握的能力。
3. 利用标记技巧:可以使用标记技巧,如圈画关键词、划线重要句子等,帮助快速捕捉文章的重点信息。
五、多做阅读理解题多做阅读理解题可以有效提高阅读理解速度。
初二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高质量的阅读理解题库,每天坚持做一些练习题。
通过多做题,学生可以熟悉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六、培养阅读兴趣培养阅读兴趣对提高阅读理解速度非常重要。
初二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名著、经典文学,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什么是“阶梯阅读”?

什么是“阶梯阅读”?
什么是“阶梯阅读”?
“阶梯阅读”的理念在我国还⽐较新,但在西⽅国家却早已成熟。
“阶梯阅读”读物,就是帮助孩⼦从“亲⼦阅读”过渡到“独⽴阅读”的故事书,在国内也被称为“桥梁书”。
孩⼦从看图画书到阅读⽂字书,需要⼀个科学的渐进过程。
许多家长,不知道在孩⼦们不同的年龄段,怎样为他们选择不同的读物,来提⾼他们的阅读能⼒和维持他们持久的阅读兴趣。
为适应这种需求,“阶梯阅读”物读应运⽽⽣,⼉童最初接触到的读物是故事书,图画多,画⾯⼤,阅览⼤多以听为主。
随着认知能⼒的增强,读物中的图画渐渐减少,⽂字慢慢增加,词汇的总量和难度、句⼦的长度、内容的深度等也要逐改变,“阶梯阅读”读物正是按图图⽂→图⽂⽂→⽂⽂⽂的规律渐进。
实践证明,它是提⾼孩⼦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最有效的⽅法。
“阶梯阅读”读物,内容⾮常丰富,图画风格各异,具有强烈的幻想⾊彩和幽默趣味,深受⼩读者欢迎。
因为能够引发孩⼦们⾃然阅读的兴趣,“阶梯阅读”读物深受各国孩⼦的喜爱,也为家长解除了选择图书的困惑,因此,这些读物既是家长为孩⼦购书的⾸选,也是孩⼦们⾃选图书的⽬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如何为学生搭建“台阶”关于阅读教学,要确定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问题。
王荣生教授提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有两个依据:一是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二是依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确定的两条依据和教学环节的组织原则总结为三句话就是:依体式,定终点;研学情,明起点;中间搭上两三个台阶。
结合我自己的课例和我日常的思考,和大家交流一下一些看法。
一、研学情,明起点1、通过任务单导学确定教学起点在教学中我通过任务单导学了解学情:通过查看学生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把全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学重点、难点,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再作为教学内容。
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梦回繁华》一课为自读课文,所在单元是说明文单元。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一条为“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结合这一目标,我给学生安排了这样的自学任务:这篇文章条理分明,请你以3-4小节内容为例,说说文章的条理性是如何体现的,并试着画出思维导图。
我从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中看出,全班学生对两个段落说明的内容能清晰地梳理出来,但是,两个小节之间的“总——分”的结构关系,第三小节中“城郊”“汴河”“城内繁华景象”以及“慢板、柔板”“快板、紧板”“尾声”等词语与第四小节内容之间的呼应关系没有关注。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放弃了原定的三、四两个段落内容的梳理这一板块,直接出示同学们已经完成的思维导图,并引导学生关注“总——分”的结构以及语句之间的呼应关系。
由于放弃了不必要的内容,这一环节时间更加充裕,也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学习难点,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奇妙的克隆》这篇说明文是老的人教版八下课本中的第七篇说明文,课文里有很多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的介绍。
课文无论从全篇还是局部来看,都体现了作者谈家桢作为一个科学家的严谨和缜密,非常有条理。
因此,我把理清课文逻辑,绘制思维导图作为课文的一个主要学习任务,我是这样设计的: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潜移默化,拾级而上

潜移默化,拾级而上——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层级训练“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这首诗道出了水渠“清如许”的原因:有永不枯竭的源泉,时时注入“活水”。
诗人以此来比喻只有不断地读书,吸取新鲜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认识的道理。
初中生多读书尤其是要善于读书。
积累多了,认知多了,阅读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培养初中生善于读书,还应从以下四种步骤进行由底而高的层级训练。
一、精品意识训练知识海洋,广阔无垠;书籍世界,浩瀚无边。
面对林林总总、纷繁多样的书籍,人类即使争分夺秒,穷其一生去阅读,也只能涉猎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然而在这很小的一部分中,既有阳春白雪式的精品,也有平庸低俗类的赝品,还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隔靴搔痒”之作。
作为知识高山下一粒砂土般的初中生,要使有限的阅读能够产生最大的收益,教师理当引导学生带着精品意识去阅读。
精品意识意味着要找好书读,要找能使我们视野开阔,使我们灵魂跃升的书读,要读名家名作,读争鸣之作;要读精品选编本,读美文集粹本。
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一直在训练和强化学生的这种精品阅读的意识,并开出经典书目供学生参考,要求学生有计划地阅读。
童话类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哈哈镜王国历险记》、《绿野仙踪》、《洋葱头历险记》等。
小说类如:中国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死水微澜》、《骆驼祥子》、《家》等,外国名著,如《神秘岛》、《简·爱》、《约翰·克利斯朵夫》、《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项链》、《安吉堡的磨工》、《福尔摩斯侦探》等。
散文类如:周国平、余秋雨、毕淑敏、三毛、席慕容、曹文轩、刘墉等人写的散文,还可以订阅《少年文艺》、《散文》、《读者》、《意林》、《意汇》等杂志。
诗歌类如:冰心、舒婷、海子、顾城、汪国真等人写的诗作。
鼓励学生涉猎文学作品、科学小品、杂文政论等作品中的精品。
初中语文阅读速度提高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速度提高方法第一篇范文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尤其是在初中阶段。
语文阅读作为学习的基础环节,不仅关系到学生成绩的好坏,还影响到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速度,并在此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理解力和审美情趣。
一、阅读前的准备工作1.选材适宜: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至关重要。
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选取文章,以激发阅读兴趣和动机。
2.目的明确:在阅读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如理解文章大意、寻找特定信息或欣赏文学美感等。
3.背景知识:提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加快阅读速度。
二、阅读过程中的策略1.快速浏览:指导学生运用快速浏览技巧,如 skimming 和 scanning,迅速捕捉文章的主旨和关键信息。
2.分段阅读:将文章划分为小段落,鼓励学生一段一段地阅读,以提高阅读的节奏和效率。
3.关键词标记: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关键词和核心句子,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记忆。
4.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以提高阅读的互动性。
三、阅读后的反思和复述1.内容复述:阅读完成后,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以检验理解程度。
2.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和主要观点,加深记忆和理解。
3.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的互补。
四、长期阅读习惯的培养1.定时阅读:建议学生在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使之成为日常习惯。
2.阅读日志:鼓励学生记录阅读日志,定期回顾和总结阅读体验和收获。
3.家庭与学校合作: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五、教师的角色与支持1.示范引导:教师应以身作则,展示高效的阅读方法,激励学生效仿。
2.策略指导: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和示范各种阅读策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3.反馈与激励:教师应提供及时的反馈,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的有效方法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如理解力不足、阅读速度慢等。
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以下是几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一、每日阅读每日阅读是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基础训练方法。
学生可以每天选择一篇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文章进行阅读,无论是报纸、杂志、小说还是文学经典,都可以选择。
通过持续的每日阅读锻炼,学生能够增加对不同文体和不同题材的理解能力,并提升阅读速度和阅读流畅度。
二、精读理解精读是一种深度阅读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者专门的阅读材料,对其中的语句、段落进行分析和解读。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笔记,标注关键词汇、重点句子,帮助理解文章的主题、情节和作者的观点。
通过精读理解的训练,学生能够提高对文章细节的把握和整体的理解能力。
三、多样化阅读除了传统的文学阅读,学生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扩展阅读层面。
例如,可以阅读科普类材料、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这些阅读能够拓宽视野、增加对社会、历史及科学的了解。
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经典诗词的阅读,培养对古文化和美学的鉴赏能力。
多样化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四、长篇阅读长篇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持久力和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较长的小说、散文等作品进行阅读,并且要坚持读完整个作品。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采用计时阅读法,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持久力。
长篇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提高对作品整体结构和情节的把握能力。
五、阅读讨论阅读讨论是培养学生思辨和交流能力的重要方法。
学生可以与同学或老师一起讨论阅读过程中的感受、疑惑和收获,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通过阅读讨论,学生能够拓宽思路、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并培养团队合作和发表意见的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训练的有效方法包括每日阅读、精读理解、多样化阅读、长篇阅读和阅读讨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阶梯式阅读训练,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之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阶梯式阅读训练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其阅读能力。
读书就像爬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积累才能有所收获。
注重短期效果的教学方式不可取。
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善于运用阶梯式阅读训练模式开展阅读教学。
阶梯式阅读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是新课改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以下就针对阶梯式阅读训练在处于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以更好地发挥阶梯式阅读训练模式的教学作用,逐步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感知性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文本语言感知阅读是阅读阶梯式阅读训练的第一阶段,通过培养学生识别感知文本语言的能力,就能够对文本运形成初步感知。
文本是由语言构成,其中包含了语音、字形、语义、语法等知识。
因此,文本语言感知阅读训练的内容也应该包括语音、字形、语义和语法等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组织学生开展文本感知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
例如,学生在阅读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这个诗句时,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将其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进行对比,分析其文本写作风格,从而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再如,指导学生阅读李白的《送友人》时,学生一旦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时,很容易想到此类诗作中常用的借送别之景,表达依依不舍的忧愁心情或劝慰朋友的乐观情感,然后再阅读诗句加以验证,以提高阅读效率。
学生之所以会想到这些,都是因为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意感知文体写作风格,准确把握各种写作风格的特点,从而形成良好的文本写作风格感知能力。
二、鉴赏性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善于运用阶梯式阅读训练模式开展阅读教学,在感知文本语言的前提下,学生往往希望进一步理解文本,鉴赏文本,领会文本含义。
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文本鉴赏阅读能力,引导他们仔细品味文本语言的含义和作用,把握文本内涵,产生自己的理解。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鉴赏文本语言。
这篇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的童年趣事,用简约而不失华丽的文字描写出丰富有趣的童年生活,通过与沉闷乏味的三味书屋进行对比,表面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章主旨。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对比文中“百草园”“三味书屋”的语言描写,从中领悟文本内涵,即童年的乐趣来自于生活体验,而非被迫学习。
这样也可以帮助
学生更好的学习作者的其他文章,如《呐喊》等带有强烈批判性的文章,如此便可通过阶梯式阅读教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与鉴赏文本的能力,为今后的写作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评价性阅读
初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质疑精神。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性阅读。
质疑精神是填补文本空白,进行二次创作的必备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质疑精神,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没有疑问-产生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评价性阅读的过程。
通过对文本、对作者、对其他读者的评价获得对文本的新的理解。
例如,在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一文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推《归园田居》组诗,然后对其中的诗句进行评价,如“但使愿无违”中“愿”字如何理解?又如,动静结合是《春》这篇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这一写作特点和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情
感进行评价性阅读,因此教师可以将这篇课文作为范文,就文章想要表?_的情感展开评价性阅读。
有学生认为,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是想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也有的学生认为,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是为了借景抒发自己的人生追求。
这两站说法都对,但都不全面,完整
的答案应该是两者都有。
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评价性阅读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阅读理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评价性阅读习惯。
在以后的阅读中,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去理解文本,批判其中的错误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评价性阅读,实现读活书,活读书。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化,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意识到阶梯式阅读训练方法的重要作用。
而运用阶梯式阅读训练方法的关键在于巧妙地串联学生思维和阅读内容,让学生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理解文本,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内涵。
只要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培养学生的感知性阅读能力、鉴赏性阅读能力、评价性阅读能力,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发展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