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分析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方式及教学情境巧妙创设分析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方式及教学情境巧妙创设分析一、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现状和特点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散文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散文教学的时间和篇幅虽然不如课文的教学,但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课文。
散文教学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和欣赏优秀散文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 散文教学内容丰富多样。
散文作品涉及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有记叙、议论、描写等多种类型的散文,有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等丰富多彩的主题。
散文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多角度的文学体验,促进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情感体验。
二、散文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创新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散文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创新,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散文《荷塘月色》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一段荷塘夜景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荷塘的兴趣。
或者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夜间郊游,让学生亲身体验荷塘的夜色,引发学生对散文情感的共鸣。
2. 以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散文的内容和主题进行深入思考。
在教学散文《岳阳楼记》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岳阳楼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岳阳楼的雄伟壮丽,引发学生对散文内容和主题的深入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散文《小荷才露尖尖角》时,可以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呈现小荷的生长过程和细微之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意的散文内容。
三、散文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1. 利用散文的背景故事创设情境。
散文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背景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散文的背景故事,比如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丰富的散文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
许多的教师在教学散文时会面临诸多的困惑,如:不能很好的把握教材、体会文本——教师自己读不懂;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让学生领悟到散文的内涵;找不到教学的突破口等等。
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应该如何做呢?第一我们应该了解在初中阶段学生要掌握的有关散文的阅读要点:把握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中心;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其态度;领略作品的人生哲理、优美意境;理清句子的顺序;领会修辞手法的运用(表达效果);领会精彩词语的妙用;能顺着文章意思仿写句子。
第二我们要了解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按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写景、抒情、哲理散文等四类。
我们要依据其不同特点确定其阅读的一般方法。
第三我们应该教会学生鉴赏散文。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为了加厚学生人文素养的底蕴,《课标》在义务教育“第四学段”中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点。
那么我们如何教会学生鉴赏散文呢?我觉得我们要在教学设计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到以下两点:(一)把握立意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说理。
它通过对某个人物某件事情的叙述,对某种风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使之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或感情上激起激烈的震荡。
有的思想比较集中,情感比较明显,有的则比较隐讳,这就要抓住中心、抓住立意。
索散文主题的途径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1、从作品的写作背景探索主题。
主题的表现不可能离开一定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其人的世界观的制约,想办法弄清作品是作者在怎样的心境下写出来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如何,社会环境怎样等,是我们探索散文主题的重要途径。
如何搞好散文教学

散文教学之我见散文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散文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意义。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能够起到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美感情操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通过线索与思路的分析,能够启发学生揣摩散文的构思和艺术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初中的散文教学。
一、抓住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素有美文之称。
它融合着自然美、诗情和哲理美,同其他文体相比,散文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形散而神不散”,做到形散神聚,和谐统一。
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应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文章的主旨)。
理解这一特点,对我们把握散文的构思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白杨礼赞”,它的中心词就是“赞”无论作者怎么写,形式怎么变化最终都要归结到“赞”来。
因此,抓住散文的特点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二、掌握技法阅读散文要善于理清线索,抓住文眼;巧借联想,领会意境。
散文的线索是对文章结构与情感的贯穿。
文眼是指文章中能点明内容情感的语句或词语,即文章的点睛之笔。
文眼多为议论、抒情或象征比喻的语句,通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也有嵌与文中的。
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作者的感情脉搏,也就抓住了分析、理解文章的关键。
散文在行文上常常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景写情。
充分地展开联想,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的重要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段,抓住联想的“联系点”——形与神的共同点,能更好地体味散文的感情,领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社会及人生的独特认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
三、品味语言,明其特色散文的语言灵活多样,参差错落,富于变化。
各种类型的散文,乃至同一种类型的散文,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
许多优秀的散文家都在各自的作品中体现出各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研究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讲述故事、介绍作者背景、放映相关的电影或视频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散文产生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散文中的问题和主题,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学生在阅读叙事性散文时,需要掌握一些阅读策略,以提高阅读效果。
学生可以使用预测法来猜测故事的发展,通过提炼关键词语来理解散文的主题,通过画思维导图来整理散文的结构等。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渐进式地引导学生使用这些阅读策略,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阅读方法。
三、加强对散文语言的理解散文作品的语言可以说是其灵魂所在,如果学生无法理解散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就无法真正理解散文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散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解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意义和情感。
四、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在学生阅读散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文学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与散文主题相关的短文,或者让学生模仿散文的写作风格,自己创作一篇新的散文作品。
通过此类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对散文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加强评价与反思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提高,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也应该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出合适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不断改进。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研究,可以发现,叙事性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使用合适的阅读策略,并帮助他们理解散文的语言和情感。
通过文学创作和评价与反思,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全面提高。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将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其中的叙事性散文更是散文类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目前的散文阅读教学中,叙事性散文的教学往往不够深入和系统,学生对其理解和欣赏的能力有待提高。
对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鉴赏方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分析叙事性散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探讨如何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教学内容,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和效果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对叙事性散文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实用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促进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也可以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1.3 意义和价值散文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体,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叙事性散文作为其中一种类型,更是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叙事性散文的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叙事性散文的阅读教学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叙事性散文常常具有生动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细致地解读这些文本,可以帮助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得到双重的提升。
对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更能够促进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研究将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叙事性散文的特点叙事性散文通常以作者真实的经历或感悟为素材,贴近生活,质朴自然。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设计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主导思想:中考中的散文阅读是学生得分率最低的试题部分,很多学生从心理上就对其产生恐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度也很大,面对教师讲课难,学生理解难,答题得分难的三难问题,特将总结出的一些相对简单易懂的阅读及答题方法介绍给面临中考的考生们。
训练目标1、明确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整体感知内容,准确把握主旨散文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决定了阅读训练应该注重对文章主旨的感悟和情感的体味;品析优美语言,辨析艺术(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决定了阅读训练应注意对文章语言的揣摩和艺术特色的理解)3、汲取文化营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一、训练方法——讲练结合法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所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就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这样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同时,“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在认识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这一点也决定了训练课一要给学生以充裕的自学活动余地。
所以,本节课采取精讲实练结合法。
近年来中考的试题给我们带来这要的信息:靠强行灌输、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已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教学生以方法、规律,交学生以“钥匙”,才能培养他们独立的阅读能力。
1、领悟能力新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阅读要求”15条中有5条对“领悟”提出了要求,此外,中考文学性的不断加强,这些都要求重视培养学生领悟题意、语义、文意和语境的能力。
2、筛选信息能力加强信息意识,提高综合能力,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学中重点追求的目标。
3、评价鉴赏能力评鉴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尽管只是初中生,但仍要求他们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养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

审 阅 读 写 作
0 1 0 0 2 0 )
鲁迅的《 风筝》 中, 进人 中年 的“ 我” , 在 回忆并 自责青年时代 曾奉 行“ 长幼有序 ” 的封建道德 而虐 杀儿童 天性 的错误 . 当“ 我” 向当年的小兄 弟认错并期待原谅时 . 对方却早已忘却 并诧异 地笑 着. 使“ 我” 陷入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 而 这种可贵的 自 责和宽容别人过错的品质 . 是建
教 学模 式是 语 文教 师 处理 文本 程 式化 的 表 现. 这样 的阅读教学就缺 少 了灵动和创造 . 是
学生失去语 文学 习热情 和兴趣 的 罪魁 祸 首 .
所以我认为 . 散 文文学作 品的焦点 . 并不 是为叙事 而叙事 、 为写人而 写人 . 它所表达 的 是对生活 、 社会 、 人 生的独特 的感受 。所 以, 在 教学 中教 师必须引导学生 深人分析隐 藏在作
具有 了审美 意境后 .教 师就应放手 让学
写 花历尽磨难又焕发生 机 : 思花 . 作 者开创理 性 的思考 . 领悟到生命的美好 我引导学生领 悟 作者 由紫藤萝花 盛开的景象 . 体会 到“ 花和 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 但是生命 的长河 是无止境 的” 真理 . 表达 了对顽强生命的赞叹。
宁静和生的喜悦” . 然后写花所受 的苦难 . 最后
问题 . 重视体裁却淡 化 了散文 的情感 . 消失 了 散文 应有的味道 笔者深深感 到教师 经常重
视 的是问题 、 语法及 思想内涵 . 缺 失了散文 的
怀希望但 前景暗淡 的复杂 的心理感受 .那么 文章的情感就很容易把握了
们肢解得 索然无味 这 样散 文阅读就变 得单
因为文 本的 处理 影响 着 阅读 教 学的质量 . 关 系着我们 实施 的阅读教 学是有 效教 学还是 无 效教 学 不 同的文学体裁应该 有不同的处理
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教学探析

类 的美 文 ,作者 欲表 达什 么样 的思想 情感 ; 初衷 、 文 章 蕴涵 的哲理 , 以及 文 章 给予 我 们 课 堂 氛 围 ,这些 都 有 益于 学 生 良好 阅读 习 针 对写 人 的文章 , 引导 学 生仔 细思 考文 章写 有 怎 样 的启 发 。教 师 要 引导 学 生仔 细 思 考 惯 的养 成 。 出了 主人公 的 哪些个 眭特 征 , 表达 了作 者什 作 者 行 文布 局谋 篇 的特 点 ,学 习 文 中作 者
一
在 主 题之 外 , 实 际 上 紧扣 主题 , 充 分 体 现 散 读教 学 , “ 吟 哦讽诵 而后 得之 ” 。引 导学 生对 文“ 形散神 不散 ” 的特 点 。 二、 引导 学 生欣 赏散 文的 语 言美 散文 的语 言进 行反 复地 朗读 ,读 得正 确 、 流 畅、 沉浸 其 中 , 才能 读 出文章 的味 道来 , 欣赏
总之 , 在新 课 改 下 , 教 师在 用 心 引 导 学
生 的阅读 能力 , 教 师应首 先从 引 导学 生学 会 疑 则小 进 , 大 疑 则大 进 ” 。说 的是 一 个 人在 踏实 实 走好 人生 的每一 步 。
出 自己与 作 者 的异 议 和见 解 。作 为 一 名语 生 对课 文进 行 品读 、 质疑 、 评 析的过程中 , 文 教 师 ,要善 于 引 导学 生 在 精心 阅读 课 文 俗话 说 : “ 好 文章 是读 出来 的 。” 在讲 授 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带领学生走进作者
一
书思 考 习惯 , 提 高学 生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 。 尤 其重 要 的是 ,教 师要 引 导 学生 通 过 评 析文
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胆质 疑
明代 学 者 陈献 章 说 过 : “ 学贵有疑 , 小 章 , 深刻 领 悟 人生 的哲理 , 进 而 引 导 学 生踏 读书时, 要 以去 伪求 真 的科 学 态 度 , 勇 于 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分析-中学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分析
戴菊香
散文是文学知识中最具情感、智慧、审美的表现形式,散文的笔法多样,自由活泼,自古以来就是文学家抒发情感的文学样式。
初中语文学习中,散文占据语文知识点较大的部分,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散文阅读与理解能力,通过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与审美体验,使学生的文学能力得以提升,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具体实施策略上,教师应可以参考借鉴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情感美
初中很多散文都蕴含了作者及其丰富的情感,比如朱自清色散文《背景》就描写了作者对伟大父爱的抒发,在家庭突遇灾祸后,父亲到车站送别儿子。
作者详细描写了父亲翻越栅栏为儿子买桔子的情景,过程描写中作者将父亲肥胖的体型与艰难的翻越栅栏细致入微地表达出来,其间还描写了作者几次流泪及父亲几次将橘子放下的情景,这深刻地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情感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不忍。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只是冷眼旁观,便很难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即便通读全文,也不能获得对文章的真正理解。
因此,在文章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将课程重点放在文章的情感解读上,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通过结合自身经历理解一个父亲在送别即将远行的儿子的.在洞悉全文的思想情感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通读全文,总结文章的整体思想,随着情感的不断深入,学生就会逐渐被文章的情感所感染.
二、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哲思美
初中散文具有净化灵魂、提升哲学修养的功能。
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
应充分利用学生对散文的认识,将学生对散文中人物、事物、生活等的理解逐渐引入到深层理解上,探索隐藏在文章思想情感背后作者的真正意图,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主观感受。
例如,初中散文《风筝》中,鲁迅就描写了中年时期的自己,回忆自己青年时代严格遵守礼教的事情,并深刻自责,认为这是在扼杀儿童的天性.这种自责与宽容实则是作者建立在自我剖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深思,通过分析鲁迅先生的表现手段,使学生能够用相同的方法深刻反省自身,获得对作品哲学理念的升华。
因此,一篇散文,能够挖掘的地方是很多的,作者可能在无形之中赋予了文章另一层的内涵,是作者内心声音无声的表现,教师应培养学生理解文章中隐藏的信息,获得对文章哲思的深刻认识.
三、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形式美
散文通常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因此,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中,要首先从文章的结构人手,感悟作者使用的散文结构形式。
比如初中散文《白杨礼赞》,文章一起笔,就照应标题,直接抒发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然后,作者忽然调转笔锋,描写高原的风景以及高原宏伟辽阔的场景,实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段结尾以设问的方式“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使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为下文描写白杨树做了最好的铺垫,积蓄了气势。
紧接着,作者采取过渡的方式引出调和高原色彩的白杨树,既是为了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又照应开头。
描写白杨时使用了四个反问句,层层拨开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给读者最深入的解读,引导读者进行思考。
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理解散文的内在形式美,为学生未来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散文具有精致的语言美。
因此,在初中散文阅读中,应努力培养学生欣赏散文语言美的能力,理解文章语言的使用场景,感受不同语言在不同场景中应用的奇妙之处。
例如,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使用了丰富的语言进行场景描述,对百草园内部场景的描述中,将各种景物的动作、色彩、形状等具体表现出来,如“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肥胖的黄蜂”等,生动、细腻地将景物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冬天在百草园捕鸟的描写更加让人印象深刻,将整个过程完整的再现,读者通过想象就能深刻体验其中的乐趣,让人跃跃欲试,这实则是被作者的文笔煽动的。
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美的能力。
五、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文章中所描绘的事物,让学生身临其境。
比如在散文《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影像资料来深入理解作者文中描绘的“舟在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场景。
在欣赏散文的同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比较舒缓、清新的音乐,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刻体验语言美、情景美,在脑海中构建作者当时的深刻体验。
综上所述,散文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能够提高学生对情感美、语言美、形式美的能力,获得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
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将自身情感注入到文本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深入剖析与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进一步启发,从而使初中散文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多伦多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