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作业及答案(精品文档)
人教版高二语文暑假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暑假参考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高二语文暑假参考答案本店铺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助你金榜题名!【篇一】一、语言文字运用1、D(①“鲸吞”,指像鲸鱼一样的吞食,多用来比喻吞并土地,而“侵吞”指暗中非法占有个人或公共的财物、土地等;②“收集”是使聚集在一起,而“搜集”,除了有“收集”之意外,还有“到处寻找”之意。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训练11.C内含: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
内涵:①内在的涵养。
②逻辑上指概念中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
洞见,指明察;清楚地看到。
洞察,指看穿,观察得很透彻。
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
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也形容文章绘画,布臵匀整,结构谨严。
2.B A.句式杂糅,删除“据”或者“显示”。
C.成分残缺,应在“审查力度”后加“特殊时刻”。
D.语序不当,“起步得更早”和“走得更远”要调换位臵。
3.C A.“才思”,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
B.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
C.比喻,“豺狼”喻指金朝统治者。
D.“斜阳”本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但人却直接同它们进行对话,这就赋予它们以生命。
这是拟人手法。
4.D这段文字说的是社会发展与文学走向的关系。
社会的发展指的是城市兴起,乡村衰落,对应的文学走向则是城市文学兴盛,乡村文学式微,因而④紧承①。
⑤说“面对这样一场现实变革”,这个“现实变革”指的是乡村文明解体,现代工业科技文明崛起,因而②紧承③。
在这场变革面前,乡村文学是怎么做的?由此⑥紧承⑤。
⑤⑥紧承③②,①④直接回答社会发展与文学走向的问题,应排在最前。
5.D图的上方是一只戴着望远镜的小狗领着两只小狗前进,最后一只是盲眼的,它拄着拐杖。
在它们的前面有个地洞,但前面明眼的小狗都没有看见脚下的地洞,都掉入洞中,而盲眼的小狗却绕过了地洞安全通过。
所以A、B、C三项的理解都是正确的,D项的理解偏离了漫画的内容。
6.(1)【答案】拟人,比喻。
点出时令,总写平原如画的特征,引出下文对春景的具体描绘。
【解析】从“催”字可知拟人,从“丹青”可知比喻。
至于开头的作用,只要写明在内容上结构上的作用即可。
(2)【答案】对功名的绝望,对未来的忧虑,对现实的激愤。
【解析】下阕三层,表达出三个方面的感情,理解大意,抓住关键词,正确提炼即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同步课时作业

精品文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同步课时作业课时作业1[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弥望⑴点缀(zhui)幽僻(pi)B・倩影(qidn)袅娜(nud)斑驳(bd)•参差⑴脉脉⑹名曲(qd)D.梵婀玲(fdn)空隙(kbng)颤动(hdn)【解析】D项的“梵”读“fdn”。
【答案】D2・选出下面的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A・没精打米参差剑裾和谐B・翁翁郁郁点辍幽僻苍茫・纤腰束素倩影班驳酣眠D.迷迷糊糊袅娜渺茫婉然【解析】A.剑-敛;B.翁-蓊辍-缀;•班一斑;D.婉一宛。
【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_______________ 这是独处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着些白花。
③树缝里也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A.好处盛开漏着B.妙处点缀透出•妙处点缀漏着D.好处盛开透出【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这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辨析近义词,不能只是孤立地去分析词的义项,一定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解答此题我们可以联系课,抓住“点缀”“漏着”这两个关键词去分析。
如“点缀”,意思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美好。
【答案】4.下面加点词或语素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眠歌(睡眠)弥望(满)B・袅娜(柔美的样子)丰姿(也作“风姿”,风度仪态,一般指丰满的姿态).倩影(美丽)脉脉(这里形容水流的声音)D.妖童媛女(艳丽)兼传羽杯(双方)【解析】A.“眠”指催眠;B.“丰姿”指美好的姿态;“脉脉”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
【答案】D5.下列哪些景物引发了作者由喜悦而哀愁的情绪变化,正确的一项是()①无边的荷香月色②幽僻、阴森的小煤屑路③没精打采的路灯光④热闹的蛙声、蝉声⑤江南采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
心里总希望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
可是,投下去的第一年,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出现什么东西。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及答案

【导语】当⼀切都毫⽆希望时,切⽯⼯⼈在他的头上,敲击了上百次,⽽不见任何裂痕出现。
但在第⼀百零⼀次时,⽯头被劈成两半。
我体会到,并⾮那⼀击,⽽是前⾯的敲打使它裂开。
我希望中学⽣朋友们做任何事情,只要你认准了,就不要轻⾔放弃,因为成功就在下⼀步。
⾼⼆频道为⼤家整理了以下⽂章,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持!【篇⼀】 烧炭⼈ [西班⽛]巴罗哈 喀拉斯醒过来,就⾛出了⼩屋⼦。
顺着紧靠崖边的弯弯曲曲的⼩路,跑下树林中间的空地去。
他要在那⾥作炭窑的准备。
夜⾊退去了。
苍⽩的明亮,渐渐的出现在东⽅的空中。
太阳的最初的光线,突然从云间射了出来,像泛在微暗的海中的⾦丝⼀样。
⼭⾕上⾯,仿佛盖着翻风的⼫布似的,弥漫着很深的浓雾。
喀拉斯就开⼿来作⼯。
⾸先,是拣起那散在地上的锯得正合⽤的粗树段,圆圆的堆起来,中间留下⼀个空洞。
便将较细的堆在那上⾯,再上⾯⼜放上更细的枝条去。
于是⼀⾯打着⼝哨,吹出总是不唱完的曲⼦的头⼏句来,⼀⾯作⼯,毫不觉得那充满林中的寂寥和沉默。
这之间,太阳已经上升,雾⽓也消下去了。
在正对⾯,⼀个⼩⼩的部落,就像沉在哀愁⾥⾯似的,悄然的出现在它所属的⽥地的中央,那前⾯,是早已发黄了的⼩麦⽥,⼩海⼀般的起伏着。
⼭顶上⾯是有刺的⾦雀枝在⼭⽯之间发着芽,恰如登⼭的家畜。
再望过去,就看见群⼭的折叠,恰如凝固了的海⾥的波涛,有⼏个简直好像是波头的泡沫,就这样的变了青⽯了。
但别的许多⼭,却⼜像海底的波浪⼀般,圆圆的,⼜蓝,⼜暗。
喀拉斯不停的做着⼯,唱着曲⼦。
这是他的⽣活。
堆好树段,⽴刻盖上郎机草和泥,于是点⽕。
这是他的⽣活。
他不知道别样的⽣活。
做烧炭⼈已经多年了。
⾃⼰虽然没有知道得确切,他已经⼆⼗岁了。
站在⼭顶上的铁⼗字架的影⼦,⼀落到他在做⼯的地⽅,喀拉斯就放下⼯作,⾛到⼀所⼩屋去。
那处所,是头领的⽼婆在给烧炭⼈们吃饭的。
这⼀天,喀拉斯也像往常⼀样,顺着⼩路,⾛下那⼩屋所在的洼地⾥去了。
那是有⼀个门和两个⼩窗的粗陋的⽯造的⼩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doc

参考答案1、C解析 A “姻(ydn)缘”应为“yin” “埋”读mdn; B "缪"读miti; D “隅”读yii。
2、B解析A项“漠”应为“膜”;C项“篥” 应为“孽” ;D项“附”应为“复”。
3、D解析置疑:怀疑,用于否定。
质疑: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
感染: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
传染:病源体从有浦的生物依传到另寸的生物体。
委屈:受蓟不公平的待遇,心里难过。
委曲:河流、道路、曲调等弯弯曲曲的,曲折;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4、C 解析铿锵有力:铿锵,形容声音响亮和谐。
指言辞慷慨激昂,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使用正确。
A.出神入化:一般指技能,不形容文笔;B. 家徒四壁:形容十分贫穷,也叫“家徒壁立”望文生义;D.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5、B解析A项主谓搭配不当,可将“创造的”改为“创造了”,使主语为“王维”;C项删去“左右”;D项句式杂糅改为“供……之用”或“以便..... ”6、B解析A项“从本质上说,文学发展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错误。
C项“形成了对人的正确而全面的看法”无依据。
D项“任何时期的文学都不可能真实地揭示'人'的本性”错误。
7、D解析“这和把人完全神化同样有害无益”说法错误。
8、A 解析“人的地位比神更尊贵”说法无依据。
9、C (判决)10、 D (D都是介词,把。
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B项,副词,于是/副词,才;C 项,介词,趁/介词,通过)11、 A (3表示他的辩智;5是他经受的磨难,表现他的毅力;6表现他的毅力)12、D(“在三年多的时光里”错,不合文意)13、(1)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交战,嫉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
(2)你明知道我绝不回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相互攻打,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被扣)开始!(3)(他)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没有骄傲自大之态,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
精选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

精选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精选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及答案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文艺之于民俗是传承更是发展,从理论上讲要想在文艺话语中找不到民俗真的很难,同样,文艺对民俗的传承也愈加显得更加重要。
B.《中国通史》共拍摄了100集,再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历史图景和变迁,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丰富明媚的包罗敦煌文化在内的中华文明。
C.天越来越阴沉,大暴雨马上就要降临了,路人都行色匆匆,可修车人倒显得非常镇静。
D.在北京这个大的城市背景下,在已成定制的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住宅形式内,生生世世的北京人演绎着国都的辉煌和市井的喧嚣。
解析A项,语意重复,愈加与更加重复,去掉更加B项,语序不妥,把丰富明媚的移到中华文明之前;C项,有歧义,修车人既可指修车师傅,也可指车主。
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由实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文人、书画家和保藏家的推崇。
B.创新研究性大学必需建立更加开放的办学标的目的,深化与世界各国的著名高校和学术组织全方位、多层次的本色性合作交流,巩固和加强各种类型合作平台的建设。
C.空谈之风四处蔓延,甚至影响到了孩子们,作文中的假大空和电视镜头中的标准化表情与表达,毒化了原本朴实的社会风气,下一代的失真与失实成为常态,让报酬之担忧。
D.微波具有干燥、杀菌等多种功能,广泛用于食品。
它与收音机所用的电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使用微波炉致癌目前并无准确数据支持。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门类。
B项,搭配不妥,应为建立更加开放的办学模式。
D项,成分残缺,应为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使用微波炉致癌的说法目前并无准确数据支持。
答案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从业人员不注意个人卫生,或生产、运输、贮存、销售环节控制不严导致产品受到污染。
B.随着国家对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加上西部地区新一轮快速增长势头正在旭日东升,预计2019年西部地区仍将是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高二语文假期作业10附答案

高二语文假期作业10一、语言文字运用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l~3题。
巍巍祁连横贯甘、青两省交界,蜿蜒如卧龙。
它是那样的挺拔,_______________;它是那样深邃,______________;它又是那样美丽,______________。
大自然又是(变换/变幻)莫测的:早晨过沟时还是涓涓细流,清澈见底,让人情不自禁地捧起清凉的水洗把脸;下午归来时,因上游冰雪融化或突降暴雨,沟内洪水下泄,波涛汹涌。
祁连山的美妙和神奇吸引着地质工作者前往探索。
尽管在野外(考察/考查)充满了神奇和乐趣,却也是单调枯躁和艰难危险的。
有时浓雾迷漫,辨不清方向;有时突遇大雨,山洪(爆发/暴发)。
但是艰难困苦阻挡不了地质工作者的脚步: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
1.中文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蜿蜒涓涓细流 B.深邃浓雾迷漫C.清澈洪水下泄 D.枯躁情不自禁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变换考查暴发 B.变幻考察暴发C.变换考察爆发 D.变幻考查爆发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层峦叠嶂,山重水复,气象万千②山峰陡峭,棱角分明,直刺蓝天③白雪皑皑,银光闪闪,朝晖夕阴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河西走廊还留存着大量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B.明清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C.很多地方政府在财政上捉襟见肘,资金有限又面临政府大量投资的需求,如何确保民生投入成为考验政府的难题。
D.“互联网+预防接种”绝不是一挥而就的,这是一个缓慢改造的过程,目前,国外并没有非常成熟的同类应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还有众多的内陆水域,水下文化遗产丰富,这些遗产在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二暑假语文作业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暑假语文作业测试题及答案高二暑假语文作业测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1.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④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⑥荼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A.⑤④⑥①③②B.⑥②①⑤④③C.⑤④⑥②①③D.⑥④⑤②③①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________。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书法四大家。
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________,值得一看。
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________之处。
A.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C.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D.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通过民主改革,西藏彻底废除了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得到彻底翻身解放,获得了民族区域自治和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成为国家、民族、社会和自己命运的真正主人。
B.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学生高雅的业余爱好和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可以促使学、思、知、行的结合。
C.应对金融危机,战胜困难和挑战,固然要靠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的强力推进,但更要靠全社会的坚强信心和昂扬斗志。
D.由于资金不足的限制,学校计划修建的图书楼和医疗室只好暂缓施工,对此,师生员工反响强烈。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作业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面各组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绯.闻(fěi)憧.憬(chōng)返璞.归真(pú)恬.不知耻(tián)B.顷.刻(qǐng)挫.折(cuò)相形见绌.(chù)远见卓.识(zhuó)C.炽.热(chì)挣.脱(zhèng)果实累累..(lěi)殚.精竭虑(dān)D.悄.然(qiǎo)包扎.(zā)推心置腹.(fǔ)宵衣旰.食(gàn)2.下面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偶尔劝戒稗官野史出奇制胜B.坍塌机杼嘎然而止贻人口实C.翔实缄默厉行节约额首称庆D.瘫痪文身既往不咎拾人牙慧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次登上银幕,又是扮演领袖角色,他真的是如履薄冰....一般,下了一番苦功夫,终于塑造出了一个极富个性化魅力的领袖形象。
B.如果我们有了缺点错误,就一定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
C.《走西口》无论是在故事营造上,还是在危局的设计上,都在戏剧死点的构建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可谓丝丝入扣....。
D.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意....,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任何一个认为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在社会中应该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得靠自己能力的人,才能够把事情做成功。
B.在治疗上,首先要寻找引起腹胀的原发病,如果是因为腹水、腹腔肿物或肠麻痹所致,需进行针对性治疗,常能取得好的效果。
C.改善和保障民生,是近年来上海“两会”中最热门的议题之一。
今年人们希望在“两会”上听到更多惠民的新政策、新措施。
D.初步调查显示,夜间雨大路滑以及车速过快是造成这起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
“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应在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
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变形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
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
”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
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
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
”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
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到明清戏曲中,舞曲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形的改变。
如脸谱中用红表忠诚,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鸣鱼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
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5. 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 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 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6.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7.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 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 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三、现代文阅读乱世中的美神(节选)梁衡2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
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
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
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
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
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
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
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
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
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
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
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
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
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
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
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8.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
答:9.如何理解“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 (6分) 10.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
(4分)3答:(1)引用陆游诗句的作用:(2)引用王维诗句的作用:11.文章是写李清照崇高人格的,写祥林嫂、杜十娘、秋瑾这些女性各有什么作用? (6分)郑樵的夹漈山黄文山几年不见,再见涵江,亲切中夹杂着几分疏陌。
这座有着浓郁水乡风味的千年古镇,变繁华了,城区扩大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触目可见。
在一帘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我们来到宫河口。
当年繁闹的江南水街景象已全然不见,河口旁仅存的一列欧式红砖拱形骑楼,正寂寞而无奈地凝望着身下淤塞的河道。
河边的大树,垂拂下枝条轻轻地拨弄着水面,似乎想捡拾一些往昔的回忆。
社会的进程就是这样,我们正在得到些什么,同时也在丢弃些什么。
这种感觉不断困扰着我,直到我们走进一座山的怀抱,走进一个人的世界。
这座山叫夹漈山。
普通地图册上没有它的标识,因为它太小了,如果把戴云山的群峰比做连绵起伏的海浪,夹漈山也许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簇浪花。
这个人叫郑樵,是生活在九百年前的一位民间史学家。
他编撰的《通志》是继西汉司马迁之后的又一部纪传体史学巨著,与唐杜佑的《通典》、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并称为“三通”。
自来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的说法,可知郑樵在中国古代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
因了郑樵,这座在地图上看不到名字的小山被载入中国文化史册,而郑樵也因了这座小山而被世人称为“夹漈先生”。
喧闹的城市在我们眼里渐渐远去,清明的山色,正沿着盘旋的道路尽情铺展。
这里已是戴云山脉的东段,处处林幽涧深,闲云悠游,野径明灭。
忽然感到生活的节奏放慢了许多,心也变得宁静起来。
在一片幽篁中,在一角翘檐下,恍惚中,夹漈先生似乎正缓缓向我们走来。
九百多年前的这位读书人,憎恶官场黑暗,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却立下宏志,要读尽天下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