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一: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课时作业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5.2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同步练习(人教版选修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5.2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同步练习(人教版选修1)

5.2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同步测控1(人教版选修1)基础巩固1.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A.意大利B.西班牙C.德意志D.英国解析:到16世纪时,由于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中央集权的加强,教皇在这些国家的影响里大大下降,因此,德意志成为罗马教皇的重点剥削对象。

答案:C2.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的事件是()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B.“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C.路德发表《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D.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爆发解析:“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激起了各地反对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答案:B3.有关对“因信称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核心内容是“信仰耶稣即可得救”B.主张通过阅读《圣经》,虔诚地信仰,直接与上帝沟通,获得拯救C.《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D.主张通过教堂、宗教仪式由教士引导信仰上帝,从而获救解析:“因信称义”认为任何人都可以直接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不需要借助教士,只要信仰虔诚,都可以获救。

答案:D4.“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世俗权力高于教皇权力B.教皇权力高于王权C.主张政教合一D.主张国家权力为神所授解析: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材料中说任何人都归国王管制,王权高于教皇。

答案:A5.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与威克里夫“异端”思想及活动的相同之处包括()①信徒与上帝之间不需要任何人②《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教条③将《圣经》译成本民族语言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解析:三项都是两者的共同点。

答案:B综合应用6.马丁·路德提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的主张,实际上是()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反对教皇的权威C.反对《圣经》的权威D.反对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解析:按照罗马教廷的规定,只有教会才有解释《圣经》的权力,人要想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圣礼,做“善功”(如购买赎罪券等),才能“赎罪”。

课时作业15: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课时作业15: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1517年,为反对教皇借兜售赎罪券盘剥百姓,路德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

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即宗教改革的火焰。

这说明()A.神学禁锢了人们的头脑B.罗马教皇是欧洲封建主C.当时社会矛盾相当尖锐D.“论纲”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答案 C解析注意材料信息“当时社会各阶层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时在思想上天主教会对欧洲人民进行严密的精神统治;在经济上天主教会大肆搜刮欧洲各国人民;在政治上天主教会干涉各国的内政,引起欧洲许多君主和贵族的不满,因此教会与德意志各阶层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故C项正确。

2.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

“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

”上述观点()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答案 A解析由“信者就是上帝”“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可知上帝的意志服从个人的意志,故本题选A。

3.下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

此版画反映了当时()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C.宗教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答案 D解析材料中“路德是魔鬼的风笛”应该是旧教派对新教派的攻击,故D项正确。

4.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马丁·路德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

”这说明马丁·路德主张()A.废除罗马教会B.否定罗马教廷权威C.教权高于王权D.简化宗教仪式答案 B解析据“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可知他认为教会不再是权威,故B项正确。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1高二历史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达标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1高二历史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达标习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如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

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 )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A.①③④B.②③④.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兜售赎罪券,引起了众多的反对,成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马丁·路德公开抨击,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根本原因是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④错误。

答案:D2.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天主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钱财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解析:注意题干关键信息“直接原因”。

“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在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愤怒的情况下发表的。

答案:A3.“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基督”“唯独把荣耀归给上帝”是宗教改革时期重要的口号,其意义在于( ) A.宣扬因行称义B.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论基础.创立新教教派D.否定教皇的权威解析:“唯独圣经”“唯独信心”表明是因信称义,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论基础,与材料中“宗教改革”不符,故B项错误;创立新教教派是宗教改革的重要内容,与题中“意义在于”不符,故项错误;材料中“唯独圣经”“唯独信心”“唯独把荣耀归给上帝”,就是没有“教皇”,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故D项正确。

答案:D4.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

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五单元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五单元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丁·路德在演讲中指出,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材料二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建议由基督教新教教会和地方当局接管教育,用德语教学,在全国城镇农村设立公办学校,为平民子女提供免费教育。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材料一中的演讲词体现了马丁·路德关于宗教改革的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具有怎样的人文主义色彩?,分析宗教改革对教育有何影响。

·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及其影响。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为“信仰得救”。

第二小问根据路德的主张即可分析其人文主义色彩。

第(2)问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主张:“因信称义”(或信仰得救)。

人文主义色彩:否定了教皇权威,打破了教会精神枷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自由和宗教信仰自主权,树立了人文主义宗教观。

(2)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天主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重视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使教育领域出现了世俗化、地方化的倾向。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材料二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在报告中指出,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十分之一少数人高喊:“罗马教廷该死!”——《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变革》(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路德的主张反映出怎样的时代要求。

,指出材料二反映出的社会状况,并简要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搜刮钱财,材料一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和要求;材料二则反映了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受欢迎的程度,也说明了人们对罗马教廷的痛恨程度,这进一步印证了反抗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是欧洲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一、选择题1.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A.教权高于王权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C.德意志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答案】C2.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马丁·路德阐述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实际是说明人们可以不通过教皇,自己和上帝沟通,这就强调了人的独立性,故选B项。

3.下列符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的是( )①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②《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③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并支配教权④简化基督教宗教仪式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C4.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券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

”“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该主张的直接目的是( )A.推动宗教信仰自由B.否定教会权威C.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D.传播无神论思想【答案】C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马丁·路德的直接目的是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而不是“推动宗教信仰自由”,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否定教会权威,但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马丁·路德传播无神论思想,故D项错误。

] 5.闵采尔农民起义的进步意义在于( )A.推翻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B.建立起人人平等的社会C.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D.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答案】D6.1555年,德意志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这说明( )A.新教与旧教矛盾消除B.路德教派获得合法地位C.路德教派取代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基督教在德意志的地位下降【答案】B [注意结合史实分析各项。

高中历史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5.2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5.2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课时作业 人民版选修1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 5.2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是 ( )A.耶稣B.教会C.《圣经》D.教皇解析:马丁·路德认为个人信仰不是尊崇教皇和教会组织,而是崇拜《圣经》和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答案: C2.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反映了( ) A.教皇聚敛财富,实力雄厚B.天主教徒忠实于自己的信仰C.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D.路德反对教会的腐朽贪婪和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解析:“九十五条论纲”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教皇到德国兜售赎罪券,而路德反对他对德国的经济搜刮。

由题中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富有的教皇用贫穷信徒的钱去修建圣彼得堂,应该用教皇自己的钱。

答案: D3.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位,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教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解析: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正确提取马丁·路德的观点,另一方面要结合宗教改革的背景理解其观点。

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社会摆脱罗马天主教统治的社会运动,马丁·路德主张加强世俗政权的权力,这符合西欧社会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需要。

民族意识的增强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了威胁。

答案: D4.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

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材料主要体现了 ( )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B.卡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C.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指出每个信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在《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耶稣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促进了海外殖民扩张,在《圣经》面前人人平等,这就强调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21517年,为反对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

它的发表( )A.揭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序幕B.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进入了高潮C.引发了德意志大规模的农民战争D.迫使教皇承认了路德派的合法地位,消息很快传遍德意志,激起了各地反对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3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一方面要正确提取马丁·路德的观点,另一方面要结合宗教改革的背景理解其观点。

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社会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统治的社会运动,马丁·路德主张加强世俗统治者的权力,这符合西欧社会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需要。

民族意识的增强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了威胁。

故选D项。

4马丁·路德指出每个人在《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都是领受了圣职的教士。

这一主张( )A.实质上否定了对《圣经》的信仰B.否定了教会的中介作用C.肯定了世俗权力的重要性D.否定了宗教信仰的价值,都是教士,这就否定了教士等级和教会作为人们与上帝交流的中介的作用。

51555年,德意志新、旧教诸侯签订合约所确立的原则是( )A.“教随国定”B.路德派新教为将来德国的国教C.“因信称义”D.在《圣经》面前人人平等年,德意志新、旧教诸侯签订和约所确立的原则是诸侯有权决定其领地中臣民的信仰,即“教随国定”的原则。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发表有何意义?
解题关键:“九十五条论纲”是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

思路引领:从内容和影响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提示:“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2.简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解题关键:“因信称义”
思路引领:从教义、教会组织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提示:(略)
(二)学习延伸
阅读材料,联系相关历史事实,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

解题关键:材料中的核心思想实际上就是“因信称义”。

思路引领: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回答。

答案提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2013·济宁高二检测)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
牛。

”右图漫画形象地说明了()
A.罗马教皇对德国搜刮掠夺
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
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
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2.(2013·昆明高二检测)路德说:“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
D.否定教皇地位
3.面对教皇和教会组织的围剿,路德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

”这最能表明他()
A.对天主教会的教义、做法不满
B.具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坚持斗争
C.痛心于天主教分崩离析的局面,积极挽救
D.得到了德国人民和部分封建主的支持
4.(2013·潍坊高二检测)“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

他主张“从头到脚改良教会”。

上述观点主要反映马丁·路德的思想是()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天主教徒不应盲从教会说教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虔诚信仰并与上帝直接对话
5.(2012·广东文综)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6.在《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文章中,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特别受到诸侯的欣赏()
A.《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B.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C.减少教堂和修道院
D.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
7.(2013·南京高二检测)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掀起者,他的宗教观点具有极高的价值。

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其宗教观点反映了欧洲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
B.其宗教观点用宗教语言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主张
C.其宗教观点是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的新主张
D.其宗教观点从根本上触犯了德国封建集团的利益
8.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材料二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材料三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

’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请回答:
(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日思夜想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的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材料二……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观点。

(2)这些观点对德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漫画寓意德国在教皇掠夺下由健康走向衰亡,讽刺的是教皇掠夺对德国的危害,故A正确。

2.【解析】选D。

材料主要反映了路德认为世俗权力大于教权,从而否定了教皇地位。

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理解能力。

通过路德的陈词,可以看出路德坚持自己的信仰,同教皇和教会作坚决斗争。

4.【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认识上帝但不需要问别人,这主要体现出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直接与上帝对话,不需要教会作中介。

但他并不反对神。

5.【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主张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救赎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谁掌握《圣经》的解释权。

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排除A;很明显也可以排除B;D《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是没有分歧的。

6.【解析】选B。

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B不仅是受到欣赏,而且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成功提供了条件。

A、C、D是针对宗教内部的改革,对世俗封建主、诸侯影响不大,不会太多地引起他们的关注。

7.【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马丁·路德主张建立适应德国发展需要的德国民族教会,这实际上符合当时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因此,D的叙述是错误的。

8.【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宗教改革的内容分析。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打破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建立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故前一个“枷锁”指天主教会的独裁统治,后一个“枷锁”指适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思想和体系。

9.【解析】本题和所学知识结合相当紧密,回答第(1)题,可将“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与教皇派人去德意志兜售赎罪券联系起来。

第(2)题,要依据材料并指出路德抨击教皇的实质。

第(3)题,要紧扣材料中德国人高呼的口号表达的含义,分析这一现象说明的问题。

答案:(1)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3)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各阶层的支持。

【规律方法】非选择题解题要“看、找、思、判、答”
一看,即看背景材料及设问;二找,即找出设问中的求答项和限制条件;三思,即思考解题的突破口及方法;四判,即判断考查的主要内容;五答,即根据设问,逐问作答。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第(1)题,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和材料二中“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来分析归纳观点。

第(2)题,注意答题角度“德国历史发展”,然后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分析。

分析的角度要集中在“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所造成的影响。

答案:(1)因信称义,国家权力为神所授,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并支配着教权。

(2)打击了天主教的权威;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