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武汉理工大大学,轮机工程,汤旭晶)
第一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课件

2.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方框图
§1-1
相关概念
• 环节:在传递方框图中,代表实际单元的小方框。
特点: • 都有输入量和输出量,用带箭头的信号线来表示; • 箭头指向该环节的信号线为输入量,反之为输出量; • 输出量的变化取决于输入量的变化以及该环节的特性; • 输出量的变化不会直接影响输入量,信号传递的单向性; • 信号线在某处有分支,各个分支的信号具有等值特性。
第一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
2.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方框图
§1-1
相关概念
基本扰动 外部扰动
• 扰动: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因素统称为扰动。
• 基本扰动:来自控制系统内部控制通道(调节通道)的扰 动。如:给水调节阀开度的改变、三通调节阀开度的改变 将等
• 外部扰动:来自系统外部环境的扰动。如:锅炉负荷(外 部用汽量)的变化将引起水位的变化;柴油机负荷的变化、 海水温度的变化;淡水冷却器中水管结垢的多少等都会引 起冷却水温度的变化
• 反馈控制系统
• 用自动化仪表代替人的感知器官 • 调节器代替人的大脑 • 执行机构代替人的双手操作
第一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
返回本节
主 机
淡水泵
眼
温度变送器
脑 调节器
三通阀
海水出口
冷却器
海水入口
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过程 第一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
手 执行机构
1.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1-1
第一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
1.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1-1
第一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
2.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方框图
§1-1
为了分析反馈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可把四个 基本单元用方框表示,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信 号在各单元的传递关系。
《反馈控制系统概念》课件

误差消除原理是指通过负反馈不断调整系统的输入信号,使得系统的输出逐渐接 近期望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误差信号逐渐减小,直到达到可接受的范围或完全 消除。
系统稳定性原理
总结词
系统稳定性原理是反馈控制系统的重要特性,它确保系统在 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稳定状态。
详细描述
系统稳定性原理是指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后,通过负反馈机 制调整系统的输入信号,使系统重新回到稳定状态。系统稳 定性是衡量反馈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自适应控制技术
总结词
自适应控制技术是未来反馈控制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之一,它能够实现自适应调节、自适应优化,提高系 统的适应性和性能。
详细描述
自适应控制技术是指利用自适应算法和优化算法,使 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工况和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参数 和策略,实现最优的控制效果。通过自适应控制技术 ,反馈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适应调节、自适应优化等 功能,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性能。
特点
具有自动调节、快速响应、高精 度控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 工业控制和自动化领域。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控制器
接收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根 据一定的控制算法输出控制信
号。
执行器
接收控制信号,驱动被控对象 进行动作。
传感器
检测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转 化为反馈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被控对象
受到执行器驱动和控制的对象 。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网络化控制技术
总结词
网络化控制技术是未来反馈控制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 一,它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实时监测和数据共享,提高 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详细描述
第一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课件

执行机构(执行器):接受控制器送来的控制信号,作用 于被控对象,实现实际控制作用。
气动系统:气动薄膜调节阀、气动活塞式调节阀
电动系统:采用伺服电机
第一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
1.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 反馈控制系统
• 用自动化仪表代替人的感知器官 • 调节器代替人的大脑 • 执行机构代替人的双手操作
第一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
返回本节
主 机
淡水泵
眼
温度变送器
脑 调节器
三通阀
海水出口
冷却器
海水入口
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过程 第一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
手 执行机构
1.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1-1
第一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
2.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方框图
§1-1
相关概念
• 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将各个基本环节看作一个整 体 ,如下图,虚框外具有两个输入、一个输出。
第一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
2.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方框图
§1-1
相关概念
• 反馈:系统输出的变化经测量单元送回到系统的输入 端,这个过程叫反馈。符号“”是一个比较算子,得 到偏差值。
第一章船舶反馈控制系统基础
2.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方框图
§1-1
相关概念
基本扰动 外部扰动
• 扰动: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因素统称为扰动。
• 基本扰动:来自控制系统内部控制通道(调节通道)的扰 动。如:给水调节阀开度的改变、三通调节阀开度的改变 将等
• 外部扰动:来自系统外部环境的扰动。如:锅炉负荷(外 部用汽量)的变化将引起水位的变化;柴油机负荷的变化、 海水温度的变化;淡水冷却器中水管结垢的多少等都会引 起冷却水温度的变化
《反馈控制系统设计》课件

机器人控制系统
总结词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实现机器人自主运动和精 确操作的关键技术,通过反馈控制原理实现 对机器人各关节运动的精确控制。
详细描述
机器人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机器人各关 节的位置、速度等参数,控制器根据机器人 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与实际状态的偏差进行 计算,输出控制指令驱动机器人各关节的电 机进行调节,以实现机器人的精确轨迹跟踪 和操作。
01
云计算为反馈控制系统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可以处 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算法。
02
通过云计算,可以实现多地协同工作,方便远程协作和数据共
享。
云计算还可以降低反馈控制系统的硬件成本和维护成本,提高
03
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05
结论与展望
反馈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和优势
稳定性
反馈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调 节系统输出,使其保持稳 定,减少外部干扰的影响 。
可视化发展
随着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反 馈控制系统的可视化程度将得到 提高,方便用户更好地理解和监 控系统运行状态。
THANKS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总结词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利用反馈控制原理, 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 管理,提高居住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VS
详细描述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家庭环 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控制器 根据用户设定的舒适条件与实际条件的偏 差进行计算,输出控制指令驱动执行机构 进行调节,如调节空调温度、窗帘开关等 。
控制系统优化
根据仿真结果,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提高 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控制系统仿真与优化的工具
MATLAB/Simulink、Systems Workbench 等。
第1章 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

控制、自动控制的定义
控制:按照预先给定的目标,改变系统行为或性能。
例[钢铁轧制]:轧出厚度一致的高精度铁板中温度控 制,生铁成分控制,厚度控制,张力控制,等等。
自动控制 :
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 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 设备或生产过程(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 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 律运行。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武汉理工大学
控制工程基础
第一章 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
反馈(Feedback)定义:
通常,把输出量取出,送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相比较产生偏 差信号的过程,称为反馈。若反馈的信号是与输入信号相减,使产生的 偏差越来越小,则称为负反馈;反之,则称为正反馈。
武汉理工大学
控制工程基础
第一章 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
2、恒温箱的自动控制
[工作过程]
恒温箱实际温度由热电 偶转换为对应的电压u2 恒温箱期望温度由电 压u1给定,并与实际 温度u2比较得到温度 偏差信号u=u1-u2 温度偏差信号经电压、功率放大后,用以驱动执行电动 机,并通过传动机构拖动调压器动触头。当温度偏高时, 动触头向减小电流的方向运动,反之加大电流,直到温度 达到给定值为止,此时,偏差u=0,电机停止转动。
– 等等 总之,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几乎无所不在。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武汉理工大学
控制工程基础
第一章 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
§1.0 绪论( Introduction )
系统的定义: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事物 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机床用振动料斗
轮机自动化

一、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1.控制对象 控制对象是指所要控制的机器、设备或装置,控制对象 上所要控制的运行参数则称为被控量。 例: 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锅炉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锅炉蒸汽压力控制系统 燃油粘度自动控制系统 柴油机转速控制系统
一、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2.测量单元 测量单元的作用是检测被控量的实际值,并把它转换成 统一的标准信号。 常用标准信号: 气压信号 电流信号 电压信号 测量单元=传感器+变送器 0.02-0.1MPa 0-10mA或4-20mA 0-10V
一、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控制对象+测量单元+调节单元+执行机构
辅助单元如: 指示给定值和测量值的指示单元 设定给定值的给定单元 气源装置或稳压电源装置等
第一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一、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二、反馈控制系统传递方框图 三、反馈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四、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 五、自动控制系统的其他形式
一、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3.调节单元 调节单元是指具有某种调节作用规律的调节器。 调节单元根据设定值和测量值的偏差,按照某种调节作 用规律,输出一个控制信号给执行机构。 调节器的作用规律: 位式调节器 比例调节器 比例积分调节器 比例微分调节器 比利积分微分调节器
一、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4.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接收调节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并将该信号转换 为作用到控制对象的实际控制作用。 气动控制系统——气动薄膜式调节阀或气动活塞式调节阀 电动控制系统——伺服电机
1、稳定性指标:衰减率φ和振荡次数N
衰减率是指在衰减振荡中,第一个波峰幅值与第二个同向波 峰幅值的差值与第一个波峰幅值之比。
ϕ=
( y1 − y∞ ) − ( y3 − y∞ ) y1 − y∞
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同开环控制系统相比,闭环控制具有一系列优点。
但反馈回路的引入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而且增益选择不当时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
为提高控制精度,在扰动变量可以测量时,也常同时采用按扰动的控制(即前馈控制)作为反馈控制的补充而构成复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即闭环控制系统)是基于反馈原理建立的自动控制系统。
所谓反馈原理,就是根据系统输出变化的信息来进行控制,即通过比较系统行为(输出)与期望行为之间的偏差,并消除偏差以获得预期的系统性能。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既存在由输入到输出的信号前向通路,也包含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信号反馈通路,两者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因此,反馈控制系统又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是自动控制的主要形式。
在工程上常把在运行中使输出量和期望值保持一致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自动调节系统,而把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种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伺服系统或随动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由控制器、受控对象和反馈通路组成(见图)。
图中带叉号的圆圈为比较环节,用来将输入与输出相减,给出偏差信号。
这一环节在具体系统中可能与控制器一起统称为调节器。
以炉温控制为例,受控对象为炉子;输出变量为实际的炉子温度;输入变量为给定常值温度,一般用电压表示。
炉温用热电偶测量,代表炉温的热电动势与给定电压相比较,两者的差值电压经过功率放大后用来驱动相应的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反馈控制系统包括:(一)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凡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对控制部分的活动起制约或纠正作用的,称为负反馈。
即使系统的输出值与目标值的偏差越来越小。
1. 意义:维持稳态2. 缺点:滞后、波动(二)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凡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同,对控制部分的活动起增强作用的,称为正反馈意义:加速生理过程,使机体活动发挥最大效应。
即使系统的输出值与目标值的偏差越来越大,正反馈并不是都是好的,有的时候系统需要正反馈的作用。
反馈控制系统原理

反馈控制系统原理反馈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控制系统的基础,它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机械、电子、化工、航空、航天等。
本文将介绍反馈控制系统的原理,包括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分类、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分析、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等。
一、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分类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测量输出信号并将其与所需信号进行比较,从而调节系统输入信号的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传感器、误差放大器、执行器和反馈控制器。
其中,传感器用于将系统的输出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误差放大器用于比较输出信号和所需信号之间的误差,执行器将误差信号转换为系统的输入信号,反馈控制器则用于调节误差信号。
根据系统的反馈路径,反馈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输入信号不受输出信号的影响,输出信号也不会对输入信号产生影响的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信号会对输入信号进行反馈调节的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的反馈路径可以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情况。
负反馈是指输出信号与所需信号之间的误差信号通过反馈路径返回到误差放大器进行比较调节,从而减小误差。
正反馈则是指误差信号通过反馈路径返回到系统的输入端口,增加误差,使得系统失去控制。
二、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误差信号来调节系统的输入信号,使得系统的输出信号与所需信号尽可能接近。
反馈控制系统的调节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递函数的建立、稳态误差的计算和控制器的设计。
传递函数是反馈控制系统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传递函数可以通过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推导,通常采用拉普拉斯变换的方法进行求解。
传递函数的形式为:G(s) = Y(s) / X(s)其中,G(s)表示系统的传递函数,s为复频域变量,Y(s)和X(s)分别表示系统的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
稳态误差是指系统在稳定状态下输出信号与所需信号之间的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d)
fig.1-14 过程曲线基本类型
y
y1
emax y3 y2
Δys y∞
t
根据衰减率 φ的大小可 以判定过渡过程的性质: φ <0,为发散振荡过程 φ =0,为等幅振荡过程 0<φ<1,为衰减振荡过程 φ =1,为非周期过程
y0
y1 衰减比:N y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s y1 y3 y3 1 y1 y1
§1-2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2.闭环控制系统(closed-loop)
指控制器与控制对象之间既有顺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 既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影响,即反馈(feedback)。因 此,又称为反馈控制。 闭环系统实质:通过偏差消除偏差
Hr △H 转换装置 电动机 减速器 进水阀 水箱
1、鲁棒性,指系统对环境的干扰和不确定性等诸因素的不敏感程度。 2、适应性,指系统具有适应被控过程或对象动力学变化、环境变化和 运行条件变化的能力。 3、容错性,指系统能够鉴别各类故障,并予以屏蔽,甚至还有修复的 能力。 4、实时性,指系统具有实时在线响应的能力。
第一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本章的基本要求
fig.1-15
t0
最佳衰减率: φ=0.75~0.9
自动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曲线
emax y0 t0
y
y1
ymax y2
y3
Δ
Δys y∞
t
ts y1 y3 y3 ymax y () 1 100% y1 y1 y ( )
fig.1-16 自动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曲线
掌握自控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和各组成环节 的作用, 正确画出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了解自控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负反馈在自控系统中的作用; 明确开环 控制与闭环控制的区别; 明确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fig.1-1 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
V2 Q2
H F
V1 Q1
Fig.1-1 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
§1-1 引言
3、智能控制技术
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 专家系统 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
4、正在发展的各个领域
自适应控制 大系统理论 H∞鲁棒控制 非线性控制(微分几何,混沌,变结构)
自动控制发展的历程(王广雄教授) 百家讲坛录像
§1-1 引言
人们普遍认为 最早应用于工业过 程的自动反馈控制 器, 是James Watt 于1769年发明的飞 球调节器,它被用 来控制蒸汽机的转 速。后来此机械装 置被广泛应用。
(3)快速性: 评定指标:过渡过程时间 ts——从扰动发生到被控量又重新 趋于稳定达到新的平衡态所需的时间。 系统响应过程达到不再超过稳态值的容许误差时间(通常取 △为稳态值的5%或2%),所需的最小时间,也称为暂态时间或回 复时间。 此外还有振荡频率、振荡次数等 fig.1-15 ◎ fig.1-16 ◎
§1-3 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 2.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特点: ①信号传递单向性 ; ②闭合回路(闭环系统); ③负反馈:反馈通道的信号与前向通道的信号相减。 反之,则为正反馈。 ④控制单元根据偏差进行控制,因此又称偏差驱动。 Fig.1-5
若控制单元、测量单元和执行单元合为一体,则 称为基地式控制仪表;若三者分开,则称为组合式控 制仪表。
过渡过程(transient):指自动控制系统在动态中被控量随时间的 变化过程。或者说是从一个平衡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态的过程。 Fig.1-8 根据过渡过程的特点,控制系统可分为: (1)发散过程 (2)等幅振荡过程 Fig.1-14 (3)衰减过程 (4)非周期过程 其中, (1)、(2)称为不稳定过程;(3)、(4)称为 稳定过程。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1.自动控制系统的稳态与动态
稳态(Static):被控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平衡状态。(静态) 动态(dynamic):被控量随时间变化的不平衡状态。(瞬态) 自动控制过程: 稳态(平衡)
扰动变化 平衡破坏
动态过程
控制作用 克服扰动影响
新的稳态(平衡)
Fig.1-4b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2.自动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4.自动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性能要求
方法:给系统施加阶跃输入,得到系统过渡过程曲线,分析系 统过渡过程的各项性能指标。
fig.1-14◎
采用阶跃输入的原因: (1)信号的阶跃变化在实际中比较常见(近似的阶跃变化); (2)阶跃信号的数学处理比较简单; (3)阶跃输入对系统的工作最为不利。 评定系统过渡过程性能指标的三个方面: (1)稳定性;(2)准确性;(3)快速性。
§1-3 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
1.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2. 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方框图◎ 3. 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
§1-3 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 1.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Fig.1-4
①、控制对象:被控制的设备或过程(冷却器)。系统的输出就是 指被控对象的输出(或称被控量),冷却水温度。 ②、控制器(或称调节器):根据偏差按一定规律输出控制量,送 至执行机构。它有两个输入,即设定值输入和测量值输入。 偏差 = 设定值 - 测量值 ③、执行器(执行机构):接受控制器送来的控制信号,驱动调节 机构,作用于被控对象。 ④、测量变送器(测量单元):将被控对象的物理输出量,即被控 量转换为标准信号输出(也称测量输出),送到调节器,作为 反馈信号。
Fig.1-2
N HC
主要特点为: ① 闭环负反馈控制,即按偏差调节; ② 抗扰性好,控制精度高; ③ 系统参数要适当选择,否则可能不能正常工作。
§1-2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3.复合(compound)控制系统 为了提高系统的快速性和精度,除了主反馈回路以外前 置滤波或扰动补偿装置,这种开环与闭环结合的系统称为复 合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粗调 闭环控制——细调 Fig.1-3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过渡过程的性能指标的要求(总结):
(1)定值控制: (a)动态偏差和静态偏差要小; (b)衰减率最好在0.75~0.9之间; (c)过渡过程时间要短 (2)随动控制: (a)超调量要小; (b)过渡过程时间要短; (c)振荡次数要少
随着自动控制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更高的性能要求,如:
手
冷却器
海水出口 海水入口
Fig.1-4◎
fig.1-4b
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过程
f(t) r(t) +e(t) b(t) 测量 单元 fig.1-5 自动控制系统结构方框图 控制 单元 p(t) 执行 单元 q(t) 控制 对象 y(t)
e(t)——偏差信号 e(t)=r(t)-b(t) y(t)——被控量 p(t)——控制量 f(t)——扰动量
主机出口 控制器 冷却器 温度变送器
海水
fig.1-4
电动仪表控制的主机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
眼
手动控制过程:
温度计 主机
脑
淡水泵 三通阀
手
海水入口
冷却器
海水出口
Fig.1-4b◎
fig.1-4a
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手动控制过程
自动控制过程:
温度变送器
温度传感器 主机
调节器 淡水泵 三通阀 执行机构
§1-1 引言
用于船舶推进器中 的离心式调速器
§1-1 引言
用于船舶推进器的电子 式调速器
§1-2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器+控制对象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s = Controller+plant 1.开环控制系统(open-loop) 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任何影响。 ⑴按给定值控制(测量给定值) ⑵按扰动补偿(测量破坏系统正常运行的扰动) Fig.1-1
40-50年代形成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system) 基于:二战军工技术 目标:反馈控制系统的镇定 基本方法:传递函数,频率法,PID调节器 (频域)
2、现代控制理论
60-70年代形成 (Multi-input &.Multi-output system) 基于: 冷战时期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 目标:最优控制 (时域) 基本方法:状态方程
3.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
1. 按给定值的形式: (a)定值控制;(b)程序控制;(c)随动控制。 2. 按动作方式: (a)连续控制;(b)断续控制(双位控制或多位控制) 3. 按控制精度: (a)有差调节;(b)无差调节 4. 按变量数: (a)单变量控制;(b)多变量控制 5. 按系统性质: (a)线性控制系统;(b)非线性控制系统 6. 按应用理论: (a)基于经典理论的控制; (b)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 (c)智能控制(模糊、神经、专家、自学习控制)
轮机自动化基础
主讲: 汤 旭 晶
1
轮机自动化基础
第一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三章 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 第四章 时域分析法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第六章 控制器作用规律
2
第一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1-2 §1-3 §1-4
引言◎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方式◎ 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
1 2 (t 0) Rt r (t ) 2 (3)加速度输入: (t 0) 0 1 (4)脉冲输入: (0 t h ) r (t ) h (t 0, t h) 0
Fig.1-11◎ Fig.1-12◎
(5)正弦输入: r (t ) A sin t Fig.1-13◎ 其中,阶跃输入对系统的工作最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