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

英文名称: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128

学 分:8.0

适用对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

二、课程简介

《自然地理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壳及其运动、地质构造与地壳的演化,气候与气候资源,水文及水资源,地貌及地貌灾害与防治;植物及植物资源,动物及动物资源,土壤及土壤资源等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自然地理基础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的科学,主要阐明地壳、气候、水文、地貌、植物、动物及土壤等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和规律,为学生今后开展自然地理学知识的教学和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具有自然地理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发展变化和分布规律,进一步认识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并能在资源、环境以及城乡规划管理研究和应用中熟练地应用自然地理学知识和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3.熟悉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主要内容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地理环境。

3.问题

地理环境包括的三种环境及其含义。

第二节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主要内容

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天然环境、人为环境、地圈,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3.问题

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异同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1.主要内容

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分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部门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

3.问题

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分支及它们的研究对象和相互关系。

第四节 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1.主要内容

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3.问题

自然地理学的任务有哪些?

第二章 地球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2.熟悉地球的运动

3.掌握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4.熟悉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主要内容

从地球看宇宙、地球所属的太阳系、地球的天然卫星。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恒星、银河系、总星系、太阳和太阳系、行星、卫星

3.问题

宇宙环境特性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主要内容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地球的内、外部结构、地球的海陆分布。

3.问题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及地理坐标

1.主要内容

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公转运动、时间与历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地球自转的规律、地球自转的地理效应、天球坐标、地球公转的规律、地球公转的地理效应、时间、历法。

3.问题

地球运动的规律性、时间的计量、历法的确定。

地理坐标的确定与应用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与特征

1.主要内容

地球的圈层划分、地球的内部和外部构造、海路分布、地球表面基本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海路起伏线、大陆岛与海洋岛。

3.问题

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特征

(三)课后练习

1.宇宙环境特性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2.试述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试述地球运动的规律性。

4.简述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

5.地球表面结构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三章 地壳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地壳的组成物质

2.掌握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3.熟悉地壳运动学说

4.了解地壳的演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

1.主要内容

地壳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矿物、岩石、矿床、矿产资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地壳的化学组成、地壳结构与类型、矿物形态及物理性质、岩石的结构和构造、矿床和矿体、矿石与品味、矿产资源的特点与利用。

3.问题

地壳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1.主要内容

地壳运动概述、岩层的成层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地壳水平运动、地壳垂直运动、火山和地震岩层的产状要素、褶皱构造的几何要素、常见褶曲类型、断裂构造的类型。

3.问题

地壳运动及其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类型。

第三节 地壳运动学说

1.主要内容

地槽-地台学说、地质力学学说、板块构造学说。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地槽、地台、构造体系、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

3.问题

几种地壳运动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立论依据。

第四节 地壳的演变

1.主要内容

地质年代、地球上生物的演化与发展、地壳构造轮廓与古地理面貌的演变历史。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地质系统和地质年代、地质年代表、生命起源与过程、生物的演化与发展历史、地壳构造轮廓与古地理面貌的演变历史。。

3.问题

熟记地质年代表的代(界)纪(系)名称和划分的大致时间,并记住其相应的构造运动及构造阶段。

(三)课后练习

1.地壳及其运动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意义?

2.何谓矿产资源?它有什么特点?人类应如何合理开发利用?

3.试分析地壳运动及其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类型。

4.熟记地质年代表的代(界)纪(系)名称和划分的大致时间,并记住其相

应的构造运动、构造阶段及生物界开始系列的时代。

第四章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大气的组成

2.掌握水分和降水

3.了解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4.掌握气候的形成及气候类型与气候变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1.主要内容

大气概述、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水分及其相变。气候形成的辐射因素、气候形成的热力因素、全球气温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气象、天气、气候、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结构、空气湿度、水相变化;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辐射平衡、热量平衡、气候系统的能量种类、大气温度的时空变化、全球气候带

3.问题

气象、天气、气候的概念、大气的组成和分布特点、降水的形成及全球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大气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第二节 大气水分和降水

1.主要内容

大气湿度及其变化与分布、水汽的蒸发与凝结、水汽的凝结现象、大气降水的形成与类型、降水的时间及空间变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蒸发量、大气降温过程、凝结核、降水强度、降水变率。

3.问题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受到哪些削弱作用?

第三节 大气运动与天气系统

1.主要内容

气压和大气流动、大气环流和风系、气团和锋、大型空气涡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气压和气压系统类型、气流的形成和性质、全球气压分布和风带、季风环流、局地环流、气团、锋、温带气旋和反气旋、热带气旋、副热带高压。

3.问题

气压系统类型及其空气运动状况、台风的结构与天气。

第四节 气候的形成

1.主要内容

海陆分布与气候、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地形与气候、冰雪覆盖与气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海洋的气候学特性、海陆分布与气候、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地形对辐射状况的影响、地形对气温与降水的影响、冰雪类型和分布、冰雪覆盖文化人影响、局地地面特性与气候。

3.问题

海洋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第五节 气候类型与气候变化

1.主要内容

气候分类方法、世界气候类型、局地气候、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原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气候分类法、低纬度气候、中纬度气候、高纬度气候、高地气候、森林气候、农田气候、城市气候、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原因。

3.问题

世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及特征、小气候

人类活动因子对现在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第六节 气候资源

1.主要内容

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气候生产潜力。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太阳辐射资源、积温、无霜期、降雨量、蒸发力和干燥度、生产潜力、风能资源。

3.问题

气候资源的类型与利用状况。

(三)课后练习

1.试述气候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试分析气温日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3.气压系统有哪些基本类型?各类型的空气运动状况如何?

4.海陆分布对气候有哪些影响?

5.地形对气温和降水有哪些影响?

6.何谓小气候?森林、农田、城市小气候各有哪些基本特征?

7.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会产生什么样的自然地理环境效应?

8.气候资源有哪些类型?目前利用状况如何?其利用前景如何?

第五章 海洋与陆地水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

2.了解河流、湖泊和沼泽、地下水、冰川、海洋有关知识

3.熟悉水资源特性与利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

1.主要内容

水分循环、水量平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水分循环及其成因、水分循环类型、水分循环的地理意义、水量平衡方程、水量平衡的重要性。

3.问题

水分循环产生的原因及意义、水量平衡的重要性。

第二节 河流

1.主要内容

河流、水系和流域、河流的水情要素、河流的补给、河川径流、河流的分类、河流的利用和改造、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河流、水系、流域、水位、流速流量、河流的补给、河川径流的形成与变化、河流的利用和改造、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3.问题

水情要素及其影响因素、径流特征值、河流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湖泊和沼泽

1.主要内容

湖泊、沼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湖泊概念与分类、湖水运动与水量平衡、沼泽概念、沼泽的形成与类型、沼泽的水文特征、沼泽的利用与改造。

3.问题

湖水运动与水量平衡、沼泽的水文特征、沼泽的利用与改造。

第四节 地下水

1.主要内容

地下水概述、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地下水的运动、地下水的类型、几种特殊地下水和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地下水的蓄水构造、地下水的来源、地下水流系统、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地下水的运动规律、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温泉、泉和井。

3.问题

地下水流系统的基本特征、地下水的类型与运动。

第五节 冰川

1.主要内容

终年积雪和雪线、冰川的形成、冰川的运动、冰川的类型、冰川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终年积雪区、雪线、冰川的形成方式、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山岳冰川、大陆冰川、冰川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问题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冰川的形成与运动、冰川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六节 海洋

1.主要内容

海水的理化性质、海水的运动、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海水的化学性质、海水的物理性质、波浪、潮汐和潮流、洋流、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保护。

3.问题

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潮汐的成因和变化规律、海洋资源类型、海洋环境保护。

第七节 水资源

1.主要内容

水资源的特性、水资源的评价、利用和管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水资源的循环性的有限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水资源用途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水资源经济上的两重性、水资源评价、水资源利用和管理。

3.问题水资源的特性、水资源保护的目的。

(三)课后练习

1.试述水文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2.河流对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显著影响?

3.沼泽有什么独特的水文特征?

4.地下水流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

5.冰川对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6.海洋资源主要有哪些类型?为何要保护海洋环境?

7.水资源评价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水资源保护的目的是什么?

第六章 地貌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地貌的形成因素

2.了解构造地貌及地貌的基本类型

3.熟悉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的成因与特

4.掌握地貌灾害与防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貌的形成因素

1.主要内容

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岩性、生物和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地貌的基本类型;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营力、岩石、山地、平原

3.问题

地貌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地貌的形成因素。

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1.主要内容

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壳、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风化壳的基本特征、类型及其分布、崩落与崩塌、滑落与滑坡、蠕动

3.问题

风化总用

第三节 流水地貌

1.主要内容

流水作用、片流地貌、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流水地貌的发育。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片流作用与片流地貌、沟谷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河谷地貌、河床地貌、河漫滩地貌、河流联阶地地貌、三角洲与河口湾地貌、流域地貌、流水地貌的发育。

3.问题

侵蚀基准面与土壤侵蚀、流水地貌的类型与发育。

第四节 喀斯特地貌

1.主要内容

喀斯特作用、地下水的分带与喀斯特作用、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与影响因素、地下水的分带与喀斯特作用特征、喀斯特地表地貌、喀斯特地下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喀斯特作用与喀斯特地貌特征。

第五节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1.主要内容

风成地貌、黄土地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风力作用、风成地貌、荒漠及其地貌、黄土的分布与特性、黄土的生成时代和成因、黄土地貌。

3.问题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的成因与特征。

第六节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

1.主要内容

冰川地貌、冻土地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冰川作用、冰川地貌、冰川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冻土及其与成因、融冻作用、冻土地貌。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冰川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冻土地貌带来的灾害及治理。

第七节 海岸地貌

1.主要内容

海岸地貌发育的因素、海岸侵蚀及其地貌、海岸泥沙运动及堆积地貌、海岸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海岸地貌发育的因素(波浪作用、潮汐作用、沿岸流作用、风力作用、河流作用、生物作用、海平面变动和地壳运动的影响、岩石及地质构造的影响)、海岸侵蚀及其地貌、泥沙横向运动及地貌、泥沙纵向运动及地貌、山地海岸、平原海岸、生物海岸。

3.问题

我国海岸类型与特征。

第八节 火山地貌

1.主要内容

火山地貌的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玄武岩高原、中心式喷发、破火山口、火山塞

3.问题

中心式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类型

(三)课后练习

1.试述地貌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试述大陆与大洋的成因?

3.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

4.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5.岩漠、砾漠和沙漠各有何特征?它们在分带上有何规律性?

6.冻土地貌会带来何种灾害?应如何治理?

7.试述我国海岸类型与特征。

8.简述我国灾害地貌的类型及其防治。

第七章 土壤圈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2.了解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3.熟悉土壤的类型与分布

4.掌握土壤资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1.主要内容

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土壤水分和空气、土壤养分与酸度、土壤颜色与温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粒组、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类型、土壤空气、土壤养分、土壤酸度、土壤颜色、土壤温度。

3.问题

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1.主要内容

形成土壤的两种基本作用、土壤剖面及其变化、土壤发育的影响因素、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风化作用与母质的形成、生物作用对母质的改造、土壤剖面模式、土壤剖面的变化、土壤的演进、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的成土过程。

3.问题

土壤发育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土壤的类型与分布

1.主要内容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规律、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壤系统分类及其土纲和分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土壤分类概述、发生学土壤分类、土壤分布规律、地带性土壤、隐地带性土壤、诊断层与诊断特征、分类体系与主要土纲、分类系统下的土壤分布规律。

3.问题

土壤的分类与分布规律。

第四节 土壤资源

1.主要内容

土壤资源的特点和价值、土壤资源的丧失与退化、土壤的改良与资源保护。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土壤资源的特点、土壤资源的价值、土壤资源与人类文明、土壤侵蚀、土壤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污染、耕地占用、土壤改良的主要措施、土壤资源的保护。

3.问题

土壤资源的特点与保护。

(三)课后练习

1.试述土壤中的养分动态平衡关系。

2.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发育的?

3.地带性土壤的分布与气候和植被的分布有何联系?

4.土壤资源目前面临哪些威胁?如何改良与保护土壤资源?

第八章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生物环境 、生态因子的概念与类型,理解限制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掌握光的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温度对生物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空气与生物的关系、土壤与生物、生物因子的作用,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环境改造作用。

2.理解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水平分布格局、种群的数量动态 ,掌握概念、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生物群落的结构、生物群落的演替、生态位、群落的分类。

3.认识组分结构、掌握营养结构,掌握生产功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掌握生态平衡、形成机制、理解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4.掌握主要特征、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理解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

1.主要内容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生态因子与生物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物环境 、生态因子、限制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环境改造作用

3.问题

植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

1.主要内容

种群及其种群的一般特征、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环境及动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种群、种群的水平分布格局、种群的数量动态、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生物群落

的结构、生物群落的演替、生态位、群落的分类。

3.问题

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植物群落的演替类型与过程。

第三节 生态系统

1.主要内容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组分结构、营养结构、生产功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平衡、形成机制、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3.问题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

第四节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1.主要内容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分布规律、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3.问题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特征与分布

第五节 社会-经济-自然符合生态系统

1.主要内容

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社会-经济-自然符合生态系统的划分及其特点、生态农业、热岛效应

3.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第六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主要内容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计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现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3.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三)课后练习

1.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的区别。

3.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4.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的根本区别。

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

第九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

3.熟悉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

4.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整体性规律

1.主要内容

概述、整体性认识的发展、自然地理环境的进化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整体性规律的含义、内在联系的整体性、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非平衡有序系统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进化发展、原始自然地理系统的形成、天然生态系统的形成、人类生态系统的形成。

3.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的各类与形成。

第二节 时间演化规律

1.主要内容

周期性节律、旋回性节律、阶段性节律、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地质旋回、气候旋回、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自然地理环境时间演化规律的形式。

第三节 空间分异规律

1.主要内容

基本规律、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地方性、空间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地带性、非地带性、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水平地带分布图式、陆地自然地带、海洋自然带、垂直地带性、地方性分异因素、空间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3.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第四节 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的应用

1.主要内容

土地类型、综合自然区划。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土地的概念、土地分级、土地分类、土地资源及其评价、土地结构、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综合自然区划单位、综合自然区划方法。

3.问题

土地资源与土地类型的关系。

(三)课后练习

1.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得来的?。

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3.试述自然地理环境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4.试述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自然地理学

1. 气候变暖将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全球气温长高使海水温度随之增加,这将使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长高;由于极地增暖剧烈,造成极地冰川融化而融化的水量会造成海平面抬升; 气温升高使高纬度降水增加而中纬度则因变暖后副热带干旱带北移而变干旱,副热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低纬度因变暖而对流加强,因此降水增加; 就生态系统而言由于高纬度冰冻的苔原部分解冻,磊大北界会更向极地方向发展,中纬度将由于变干,某些喜湿润温暖的森林和生物群落将逐渐被目前在副热带所见的生物群落所代替。 全球沙漠化将扩大3%,林区将减少11%,草地扩大11%,全球的热带病将增多。 2.人类活动对气候有何影响? 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导致空气污染;产生酸雨; 人为地往大气中排放氟里昂,使空气中的臭氧层曹受破坏。 3.为什么海水获热升温慢,失去热量后,降温也慢,而陆地获热升温快,失去热后,降温也快? 1)因为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吸收的太阳辐射比陆地多; (2)水体对太阳辐射基本上是透明的,此外水体的流动性,有利于表面与下层水体间的热量传输,使太阳辐射分散到较厚的水层中,而陆地只集中在陆地表面上; (3)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岩石的大; 4. 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地球自转的存在,形成三圈环流; 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得,带状的气压带分隔成一个个孤立的高低气压中心;暖、寒洋流的作用使得气候更加复杂。 5.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2)地球自转的存在;(3) 地球下垫面的不均。 6.地面和大气之间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热量交换? 地面和大气之间通过下列方式进行热量交换:传导;辐射;对流;湍流;蒸发(升华)和凝结(凝华) 7.简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和特征上有何差异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成因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既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又受东南信风转向成西南季 风的影响 特征 由于温度梯度及气压梯度都很大,故无论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势力都比较强盛。冬季由于北部有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冬季风比较弱,而夏季由于叠加了转向的西南季风,故风的势力很强 8.研究水量平衡有何重要性? (1) 通过水量平衡研究,可以对研究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做出评价。 (2) 水量平衡分析是水资源研究的基础。 (3) 水量平衡法是现代水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 (4) 水量平衡法是揭示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的方法之一。 9、简述三角洲形成条件 (1)河流动力减弱; (2) 泥沙来源丰富; (3) 海洋动力较弱; (4) 口外海滨区水浅。 10.崩塌的防治有那几种?

华南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学

华南师范大学02 -05 华南师 2002 自然 1 概念 平推断层地面净辐射径流模数丰水年组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草甸与草原长日照植物包气带生物阻限 2 填空 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气象学中 A表示--------气团 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 A代表什么气候E代表----------气候 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植物群落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3 简答 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动物扩散的3种途径 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4论述 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半球原因 03年华南师大自然地理 1 名词假整合地堑大陆岛和海洋岛河漫滩二元结构峰丛逆温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指示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辐射适应 2 简答 A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 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 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为什么热带气旋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 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F 流水的线状侵蚀作用有哪三种形式 G 植物群落中种群个数的水平分布方式有那些? H 海洋动物群落划分有哪几个生态带 I 土壤资源丧失和退化的主要途径 J 以知某流域的径流模数是100000M/KM.年问该流域的年平均径流深度是多少毫米? 论述 1 看图说明该河流水量补给可能有那些类型? 2北半球山地南坡雪线一般高于北坡但西拉吗呀山却相反原因何在? 3简述地球板快边界类型和特点 4分析城市气候的各种岛效应 04年华南师大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单斜山与方山2,地面有效辐射 3,喀斯特漏斗4,先锋群落(植被) 5,多度与盖度(植被)6,径流系数(水文) 7,变差系数(水文)8,凋萎系数(土壤) 9,淀积层(土壤)10,孔道 二,判断 1,片岩是沉淀岩中的一种类型 2,花岗岩属于中性的岩浆岩 3,露点温度越低,表示空气中是水汽的含量越高 4,火山岛属于海洋岛,珊瑚岛属于大陆岛 5,岛屿上的生物种类越多,说明与大陆的分离时间越久 6,第四纪可以称是腐乳动物的时代 7,v型河谷中通常没有河漫滩发育 8,红心洲较尖端的方向通常指示的是河流的下游方向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学院:xxx专业:xxxxxx 班级:姓名:学号:xxxxx 指导老师:关英斌李海梅刘海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交通位置及经济自然概况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结束语 地质气候地貌土壤和植被 前言 一、实习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是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 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二、实习时间及安排 6月11日至7月6日。6月18日至22日观看由美国拍摄的《国家自然地理》录像,25日至29日进行野外,30日至7月6日写实习报告。三、实习地点 武安:西寺庄北洺河、柳家河硅镁采石厂、柳家河渡槽处(灌溉渠道)、北洺河上游。 涉县:一五零电厂、中原村槐树岭、弹音村北。昌乐县:古火山群 青岛:栈桥、汇泉广场、汇泉湾、五四广场、石老人浴场、黄岛金沙滩。四、实习任务 1.认识识别断层特征,认识岩层受力后的连续变形; 2.认识河流中游沉积物、阶地,会观察生物群落的演替、河滩植物、河流的地质作用。 3.识别断层的存在,认识分水岭、向斜构造以及丘陵,会观察接触带的特征。 4.认识变质岩,了解流域、水系及河流的地质作用,了解不同土壤上的植物分布状况,认识崩落及崩塌地貌。 5.观察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及植物的群落结构。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 自然地理学 绪论 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地理学“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自然地理环境,人为自然地理环境。 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第一章地球 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即一个光年,作为量度天体距离的单位。小 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动的众多小天体的总称。 彗星:定义: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动的一类质量很小的天体,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组成部分: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 日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月影落在地表, 月影中的人看到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光遮住。 月食: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恰好或接近一条直线,地影落在月球上,

处于地影区的人们看到月亮全部或部分失去光辉。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受到太阳磁场和稠密气体对流区扰动的影响而处于剧烈运动当中。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太阳结构:1. 内部气体:核反应区、对流区、辐射区。 2. 外部气体:光球、色球、日冕。 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 )))))))) 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征: 各行星轨道面2. 1. 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所3. 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有的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4. 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5. 的倾斜都比较小;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6. 道面也较接近;转方向相同。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形状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当太阳平行光线照射到扁球状的地球表:形状效应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面时,同一时刻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就不同,总体上是从南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大,反之则小。因此,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的程度也是也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

自然地理学(2002) 1 概念 平推断层地面净辐射径流模数丰水年组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草甸与草原长日照植物包气带生物阻限 2 填空 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气象学中 A表示--------------气团 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 A代表什么气候E 代表----------气候 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 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植物群落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3 简答 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动物扩散的3种途径 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4论述 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原因 自然地理(2003) 1 名词 假整合地堑大陆岛和海洋岛河漫滩二元结构峰丛逆温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指示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辐射适应 2 简答

A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 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 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为什么热带气旋 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 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F 流水的线状侵蚀作用有哪三种形式 G 植物群落中种群个数的水平分布方式有那些? H 海洋动物群落划分有哪几个生态带 I 土壤资源丧失和退化的主要途径 J 以知某流域的径流模数是100000M/KM.年问该流域的年平均径流深度是多少毫米? 论述 1 看图说明该河流水量补给可能有那些类型? 2北半球山地南坡雪线一般高于北坡但西拉吗呀山却相反原因何在? 3简述地球板快边界类型和特点 4分析城市气候的各种岛效应 自然地理(2004) 一,名词解释 1,单斜山与方山 2,地面有效辐射 3,喀斯特漏斗 4,先锋群落(植被) 5,多度与盖度(植被) 6,径流系数(水文) 7,变差系数(水文) 8,凋萎系数(土壤) 9,淀积层(土壤) 10,孔道 二,判断 1,片岩是沉淀岩中的一种类型 2,花岗岩属于中性的岩浆岩

《煤矿地质学》测试试题

《煤矿地质学》试题

————————————————————————————————作者:————————————————————————————————日期:

中国矿业大学2014~2015学年第 1 学期 《煤矿地质学》试卷(A)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节理与解理 答: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层理构造与层面构造 答:层理构造—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层面构造—不同性质沉积层的分隔界面称层面,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 泥裂、印模和结核。 3.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答: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中形成的成层或非成层的岩石体:宇、界、系、统、阶、时带。每个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间间隔):宙、代、纪、世、期、时。 4.煤的变质作用 答:褐煤在地下受到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的地球化学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答: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内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外力地质作用,按外应力的类型可以分为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按其发生的序列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 “表层”的别称:“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宇宙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规定为矮行星) 地球的三个切片:赤道面(与地轴垂直所截出最大截面所在面)、黄道面(地球轨道所在面)、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面) 科里奥利力方向:南左北右 地球圈层内三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壳 地球圈层外三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学六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矿物水 海陆两半球:海半球(新西兰东南)、陆半球(法国南特附近) 大洲分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美)白令海峡;(美洲)苏伊士运河; 岛屿: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磷、碳、锰…… 造岩物质: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单质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橄榄石 岩石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按矿物分):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形成分):喷出岩、侵入岩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炭质页岩)、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特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作用 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地台、平顶山、方山 倾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构造: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向斜谷 断裂构造:一线天、试剑石、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

自然地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一、实习目的 1.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

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

自然地理学(一)

期末作业考核 《自然地理学(一)》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气压梯度 答:气压梯度是一个向量,它垂直于等压面,由高压指向低压,数值等于两等压面间的气压差(△P)除以其间的垂直距离(△N)。 2.季风 答: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显著改变的现象。雨热同季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南亚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特有的气候类型。 3.天文气候 答:天文辐射所决定的地球气候带。 4.牛轭湖 答:如果河床弯曲度愈来愈大,同一河床的上下游河曲彼此非常接近,形成了很狭窄的曲流颈,遇到特大洪水时,河道自然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形成新的直河道,使老河道断流。被淤塞的老河道形成一个新月形的湖泊,称为牛轭湖。深切曲流的截变取直后,被废弃河曲环绕的基岩孤山称离堆山。 5.逆地形 答:在褶曲构造地貌类型中,与构造形态一致的地貌,如向斜谷、背斜山,称为顺地形,而与构造形态相反的地貌,如向斜山和背斜谷,称为逆地形。 6.冰劈作用 答:脉冰一经形成,便会由于冰体冻张对围岩的巨大压力,使裂隙不断扩大,这种作用亦称冰劈作用。 二、图表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从温压场配置的垂直剖面图,分析该气压系统的垂直结构特点、成因及类型。 等压面等温面 答:该图是冷低压。其特点是温度场的冷中心与气压场上的低压中心对称配置,中心气压阶小,周围大,愈高系统愈强。从地面到 500 百帕高度,气压的性质保待不变,因为冷低压中心的温度低,所以低压中心的气压随高度降低较四周更快,愈到高空低压愈强。

2.标出下图河流阶地的级数和成因类型。 答: 答:A:分水岭;B:侵蚀阶地,是以河流侵蚀作用为主形成的阶地;C:基座阶地,是在河床下切深度超过了原来的冲积物厚度的情况下形成的;D:内叠阶地,是在新阶地形成时,河流恰好下切到该阶地冲积物的基底,而侧蚀范围较前期的侵蚀范围较小的情况下形成的;E:上叠阶地,河流下切的深度小于该阶地冲积物的厚度,河流侧蚀范围比前期侵蚀范围较小的情况下形成的;F:河漫滩。 其中E(上叠阶地)和D(内叠阶地)都是堆积阶地。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绘图说明山谷风的形成。 答:山谷风的形成原因及风向如下图所示: 山谷风是在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微弱时,由于山地热力因子而形成的。白天,山坡上获得太阳辐射能多,气温比同高度自由大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山坡上升,谷地上空的空气则下沉,形成一个热力环流。由谷底沿山坡上吹的风,称为谷风(见图a);夜间,山坡辐射冷却,使近坡面的空气迅速降温,冷空气从山顶顺山坡流人谷地,谷底的空气因辐合而上升,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顺山坡流入谷地的风,称为山风(见图a)。 2.简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分布及特征。 答:由于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度大陆西岸,终年下雨均衡,气温温和。 3.简述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基本条件。 答:水:溶蚀力,流动性;岩石:可溶性、透水性。

华东师范大学_自然地理学_名词解释答案整理

Year 2001 1.xx: 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关系的一种历法,简称阴历。以朔望月为基础,其首要成分是历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通过大、小月的适当安排,使其平均历月接近朔望月。 2.水分循环: 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成为水循环。 3.枯水径流: (将月平均水量小于或等于全年水量5%的月份算作枯水期,则枯水期内的河流径流又称为枯水径流。) 4.土壤: 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5.河漫滩: 河谷底部河床两侧,大汛时常被洪水淹没的平坦低地,由河流自身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6.岩石圈: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固体圈层。 7.季风: 大范围区域冬、夏盛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现象。如中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8.反气旋: 在北(南)半球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大气漩涡。在气压场上表现为高气压。 9.风化壳: 地球表层岩石圈被风化后形成的残积层。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10.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的能量流过程构成的系统。 (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不断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Year 2002 1.分水岭: 相邻两个流域之间的山岭或高地。降落在分水岭两边的降水沿着两侧的斜坡汇入不同的河流。 2.大气环流: 大范围大气运动的状态。(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其水平范围可达数千千米,垂直尺度在10千米以上。) 3.气旋: 在北(南)半球呈逆(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型气流漩涡,在气压场上表现为低压。 (注:

煤地质学复习重点

煤地质学 植物残骸堆积的学说(或理论)及其依据 植物残骸的堆积方式两种观点 1)原地生成说原理:造煤植物残骸堆积于植物生存的泥炭沼泽内,没有经过搬运,在原地堆积转变成为泥炭。证据:现在很多煤层底板存在大量根土岩或煤层至上的直立树干。 2)异地生成说原理:泥炭层形成的地方不是成煤植物生长地方,残体经长距离搬运后,在浅水盆地、泻湖等地堆积。证据:现代三角洲地带存在上游漂木,煤中可见树根朝上以及大量矿物质。 3)微异地生成说(或称“亚原地生成说”)泥炭沼泽内部植物残体、部分泥炭受冲刷搬运并重新堆积的现象比较常见。 什么是泥炭化作用、腐泥化作用 1)泥炭化作用:植物物质经受生物化学分解及合成的复杂的过程且最终形成泥炭的作用 2)腐泥化作用:低等植物(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滞流还原环境和厌氧微生物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腐泥) 的过程称为腐泥化作用 什么是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残值化作用 1)凝胶化作用: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2)丝炭化作用:高等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参与下不断被分解、化合、聚积,发生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形成泥炭的过程 3)残值化作用:中水介质流通较畅,长期有新鲜氧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水带走,稳定组分大量集中的过程称为残植化作用 比较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与残值化作用发生的条件 1)凝胶化作用:①较为停滞的、不太深的覆水条件下,②弱氧化至还原环境,在厌氧细菌的参与. 2)丝炭化作用:①沼泽覆水程度发生变化;②沼泽表面变得比较干燥,氧的供应较为充分;③氧化过程中有机物在微生物参与下由于失去被氧化的原子团而脱氢、脱水,碳含量相对地增加 3)残植化作用:①水介质具有流动特性—敞流沼泽②长期有新鲜氧供应,发生氧化作用③稳定组分聚集 煤化作用的阶段划分与基本特点 1.泥炭化作用阶段:从成煤原始物质的堆积,经生物化学作用直到泥炭的形成 2.煤化作用阶段:当泥炭形成后,由于沉积盆地的沉降,泥炭被埋藏于深处,在温度、压力增高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形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 特点:①煤在连续地系列演化过程中,可明显地显现出增碳化(相对)趋势;②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表现为结构单一化趋势;③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结构表现为致密化和定向排列的趋势;④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显微组分性质呈现为均一性趋势;⑤煤化作用是一种不可逆的反应;⑥煤化作用的发展是非线性的,表现为煤化作用的跃变,简称煤化跃变 煤化作用的演化主要是受温度的高低、经历的时间长短及压力的大小所决定的。 什么是希尔特定律它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希尔特定律: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每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即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中国海洋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环流: 是指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运行的总称。 是形成各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 由于纬度高低、海陆分布及地表状态所受太阳热量不均和地球转动的不同影响,形成各种类型的环流。 大型的有行星风系、季风等;小型的有海陆风、山谷风等。 2.季风: 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而且方向的变化至少在120°以上。 3.局地环流: 行星风系、季风风系都是在大范围气压场控制下的大气环流。 由于局部环境影响,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等引起的小范围气流,称局地环流。局地环流虽然不能改变大范围气流的总趋势,但对小范围的气候却有很大的影响。 4.大气湿度: 表示大气湿润程度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 水汽压e: 水汽是大气的组成部分,具有压力,称为水汽压。 当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时,水汽压也相应增大;反之,水汽压减小。 因此,水汽压可以用来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绝对湿度: 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通常以g/m3 表示),称为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f: 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数,即实际水汽压e 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E 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饱和差d: 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差值,称为饱和差(或湿度差)。 单位为毫米或毫巴。 d=E-e 饱和差愈大,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愈少,空气愈干燥;饱和差愈小,空气中水汽含量愈多,空气愈潮湿。 露点温度td: 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到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所以露点温度经常低于气温。 5.对流雨: 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造成不稳定的对流运动,气块强烈上升,气温急剧下降,水汽迅速达到饱和而产生对流雨。 这类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并伴随雷电现象,所以又称热雷雨。 其形成的条件是:空气湿度很高,热力对流运动强烈。 从全球范围来说,赤道带全年以对流雨为主。 我国西南季风控制的地区,也以热雷雨为主,通常只见于夏季。 地形雨: 暖湿气流在前进中,遇到较高的山地阻碍被迫抬升,因高度上升,绝热冷却,在达到凝结

自然地理学教案

《自然地理学》教案 绪论 一、章节教案 1.教学目的和要求:阐明‘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在地理学中的位置及其任务。 2.讲授课时数2 3.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综合自然地理学与地理学三分支、三层次、三重性的关系。 4.主要内容提示:自然地理环境也称为自然综合体或景观,是一个物质整体,它与外界环境保持着不断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其内部维持着有序的结构和稳定的功能,是为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阐明其结构特点、功能效应、发展动态等基本问题。 5.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 6.复习题、思考题及作业题: A.自然地理环境是否包括人为环境? B.谈谈你对地球表层尺度的认识, 为什么? 二、每课时单元教案 1.教学时数 2学时 2.教学方式(手段) 讲授法 3.师生活动设计 提问和探讨 4.讲课提纲、板书设计 5.教学内容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一)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 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地球 一、章节教案 主要章节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理坐标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活动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知识整理 题型: 填空题1分*16=16分名词解释3分*7=21分作图题6分*3=18分简答题6分*6=36分论述题9分*1=9分 二○一○年十二月

绪论 ★1·地球表层的空间界限: 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 ★2·地球表层的特征:P40-41 1 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 2 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 3 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生物,土壤层)--这是 负熵增长的表现。 4,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3·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第一章地球 1·天体的概念 广义的天体 宇宙间各种物质客体通称天体,表现为多种存在形式:一部分物质以电磁波、星际物质等形式弥散在空间;另一部分则积聚、堆积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 3·日地距离:1.496×108 km,一个天文单位。 ★4·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球形形状使得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并由此形成地球上的温度带。这是地域分异规律得以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也是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脚点。 ★5·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 版本一: 地球的大小适中。如果太大,超过太阳质量的0.07,则产生热核反应,演变为恒星;如果质量太小,则无法吸引大气,不会产生大气圈,地球就会像月球一样,不会孕育出生命,而且将会被小行星、流星和彗星撞击得千疮百孔。 版本二:地球的巨大质量,可以吸引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有了大气圈,才能保住水圈,形成生物圈。

煤矿地质学各种习题附答案

煤矿地质学 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为(从太阳由近而远排列) 。 2.地温梯度是深度每增加时地温升高的度数,地温分带分为 ,和。 3.地震波在地球内传播有两处极为明显的分界面,在平均地深km为第一地震分界面,又称面;平均地深km为第二地震分界面,又称面,由此将地球的内圈层划分为,和。 4.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 5.矿物是。 岩浆岩的六种造岩矿物是。摩氏 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6.矿物的特征包括,,, ,,,,等,矿物的鉴定特征指 7.按照矿物解理面的完善程度,将解理分为,, ,,莫氏硬度计由一到十级的矿物分别为

。 8.常见的造岩矿物有,,, ,,,, 。 9.岩浆是 。根据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 和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10.岩浆岩的八种造岩矿物是 。摩氏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1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沉积岩根据划分为 等类型 12.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是按照___________来划分的,具体的划分规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内源沉积岩的种类有,, ,,, ,和。 14.岩石地层单位从小到大为,,和,年代地层单位由小到大为,,,,和。 15.岩石地层分类系统的组是最基本的单位,组指 。列举出三个含煤地层的组名 16.地层对比是指, 地层对比的依据有,, ,。 17.地层对比的方法有:,, 和。 18.地质年代被划分为五个代,它们分别是,, ,,。 19.古生代可划分为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 。 20.中生代和新生代共有六个纪,他们由老到新分别是,,,,,。 21.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和,根据岩层的倾角,可以将岩层分为,,和。 22.地层厚度包括,,,, 按照厚度,煤层可以分为,,, 。 23.褶曲要素包括,,,和,影响褶曲发育的因素有,, 24.成煤的必要条件有,,和。 宏观煤岩成分包括,,,和。 25.宏观煤岩成分可分为,,和。煤岩类型有,,和 26.煤矿中常见的地质图件有 。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 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 一、考试性质 《自然地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或相邻专业(环境类、农林生态类、化学化工类)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插班生《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 n.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 、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理解占,应用占。 、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较易约占,较难约占,难约占。 、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五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 皿.考核内容和要求 下面分章节列出《自然地理学》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其考试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类:识记是要求记住有关基本知识;理解是要求能够领会知识要点,掌握其内在联系;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有关知

国内哪些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有自然地理学

国内哪些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这三个专业且比较容易考上? (0705) 地理学(共10个一级学科招生单位,有一级学科博士点)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 (070501) 自然地理学(共4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B)、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B)、山东师范大学、烟台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B)、广州大学、西南师范大学(B)、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新疆大学(B)、新疆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长安大学、湖北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海南师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070502) 人文地理学(共50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B)、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B)、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B)、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B)、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华侨大学、南昌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广州大学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共4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B)、安徽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B)、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B)、长江大学、中南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林学院、青海师范大学 注:B是指有博士点的 数学不好不碍事,只要不是太差就行,好好努力,是在不行就考自然地理学或人文地理学,不过个人还是建议考地理信息系统,就业前景要比那两个好一些!

自然地理学大纲(伍光和)[1]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 绪论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一)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 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理坐标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活动 实习与实验:在野外或者实验室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地球运动规律。 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1. Arthur N Strahler, Pysical Ge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4th. Ed 1975. 2. 王维.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它认识的历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3. J.H.塔齐. 地球的构造圈.北京:地质出版社,198 4. 4. 弗兰克.普内斯等.地球.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二、太阳和太阳系 9大行星、50个卫星、50万个小行星、少数彗星 三、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旋转椭球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