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和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和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培养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的顺序和优先级。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策略2.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采用示范法,展示正确的运算方法和步骤。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来巩固所学知识。

2.2 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动画等,生动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引入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四则混合运算。

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和顺序,让学生掌握运算的方法。

进行实例演示,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和解析。

3.2 时间安排引入和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20分钟实例演示和练习题目:3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课堂练习题目的完成情况。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算速度。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的理解程度。

学生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资源PPT、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练习题目和答案。

计算器等辅助教学工具。

5.2 教学资源的使用利用PPT和动画等资源,生动展示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过程。

利用练习题目和答案,进行课堂练习和讲解。

利用计算器等工具,帮助学生进行计算和验证答案。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主题设计一场“数学运算大比拼”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兴趣和热情。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和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和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和教案第一章:四则混合运算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培养学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四则混合运算的定义和分类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常见错误分析及解决方法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4.2 知识讲解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定义、分类和运算顺序。

强调运算法则,如括号优先、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等。

1.4.3 例题解析分析并解答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思路。

1.4.4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1.4.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1.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四则混合运算问题。

第二章:加减法混合运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定义和分类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常见错误分析及解决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4.2 知识讲解讲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定义、分类和运算顺序。

强调运算法则,如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等。

2.4.3 例题解析分析并解答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解题思路。

2.4.4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4.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两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两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两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章:加法运算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加法运算的计算方法。

3. 能够正确进行加法运算。

二、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的概念和意义: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加法运算的计算方法:将两个数写成加法算式,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满十进一,不满十则直接写下来。

3. 加法运算的例子:23 + 45 = 68三、教学活动:1. 引入加法运算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运算的意义。

2. 通过示例,讲解加法运算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加法运算。

3. 布置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解答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加法运算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完成的加法运算题目,检查学生对加法运算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减法运算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

3. 能够正确进行减法运算。

二、教学内容:1. 减法运算的概念和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和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将被减数和减数写成减法算式,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减,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则需要向高位借位,借一当十加上原来的数再减。

3. 减法运算的例子:68 23 = 45三、教学活动:1. 引入减法运算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

2. 通过示例,讲解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减法运算。

3. 布置一些简单的减法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解答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减法运算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完成的减法运算题目,检查学生对减法运算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乘法运算一、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乘法运算的计算方法。

3. 能够正确进行乘法运算。

二、教学内容:1. 乘法运算的概念和意义:将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运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通过趣味数学故事,引起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究
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题,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1.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
2.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整数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技能。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可能在运算过程中出现混淆和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
-一道拓展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家长辅助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一道家庭生活中的四则混合运算问题,并记录解题过程,以增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强化学生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通过实例分析、总结规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技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提供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引导学生运用画线段图、列表等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引导学生运用画线段图、列表等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范例)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范例)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认识中括号,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带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创设情境、呈现信息谈话:同学们,四(1)中队不仅关心福利院儿童的学习,还很关心他们的生活。

这不,周六他们相约来到了超市(课件出示情境图)。

2.梳理信息谈话: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3.提出数学问题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问题1: 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问题2: 80元钱可以买几包巧克力?【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志愿者为福利院儿童购买食品的情境,一方面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借助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一)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问题导入谈话: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把信息和问题结合起来读一下吗?预设生:牛奶58元/箱,饼干4元/包,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2.独立试做谈话:你会解答吗?试试看。

生独立试做,师巡视。

3.全班交流,探索方法提问:谁来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思路是什么?预设生:求剩下多少钱,需要用总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总钱数已经知道了,要先求出花掉的钱数。

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四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设计
一、引言
1. 教案设计的重要性
2. 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与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2. 能力目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内容分析
1. 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
2. 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与步骤
3. 常见的四则混合运算问题类型
四、教学方法选择
1. 直观教学法
2. 实践操作法
3. 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
2. 新知讲解
3. 练习巩固
4. 小结作业
六、教学策略
1. 分层教学
2. 差异化教学
3. 任务驱动教学
七、教学评价设计
1. 过程性评价
2. 结果性评价
3. 自我评价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提出改进措施
九、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
2. 教具
3. 多媒体资源
十、附录
1. 教学设计表
2. 教学活动方案
3. 学生作业样本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每个部分都可以进行详细的展开和深入的研究。

希望这个大纲可以帮助到您,祝您写作顺利!。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验算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四则混合运算的定义及运算顺序。

2. 含有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3. 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4. 实际问题中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含有同级运算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四则混合运算。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四则混合运算。

2. 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讲解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让学生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 实例演示:展示含有同级运算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运算顺序。

4.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5.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计算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解决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

2. 运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四则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

3. 创设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4.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精选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精选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1【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深化运算顺序3/8(3/4-1/6) 5/6-4/92/3 7/123/14+7/8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教师总结看想算查(3)抽象运算顺序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顺序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第二学期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

教学关键: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写出综合算式(幻灯出示)
⑴145÷5=29 179 - 29 = 150 综合式:
2、说出下运算各题的运算顺序
⑴120-144÷18+35 (158+37)÷(64-45)
第1题由学生说教师标运算顺序;第2题由学生自己标运算顺序。

指名讲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⑴出示尝试题347+45×2-4160÷52
学生同桌互说运算顺序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学生反馈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在黑板上。

=347+90-8
=437-8 学生互相评价
=429
2、教学例2
⑴出示尝试题(58+37)÷(69-9×5)
学生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哪两步可以同时计算,为什么?
⑵学生尝试练习
⑶学生反馈做的快的同学板演在黑板上。

=95÷(64-45)
=95÷19 学生互相评价
=5
3、集体练习
1515-15×(94+54÷9)1420+580-64×21÷28
⑴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⑵学生独立运算
⑶学生反馈
三、文字题练习
1、280减去320除以20的商,差是多少?
学生读题并说明数量关系
280-商=差算式280-320÷20
2、52加65的和,除以13,商是多少?
学生读题并说明数量关系
和÷13=商算式(52+65)÷13
3、比较
为什么第2题要添小括号而第1题却不需要?
65-345÷23 56×(33-21)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12页第2题的3、4两小题。

第3 题共6小题。

板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
347+45×2-4160÷52 (58+37)÷(69-9×5)
=347+90-8 =95÷(64-45)
=437-8 =95÷19
=429 =5
1、280减去320除以20的商,差是多少?
280-商=差算式280-320÷20
2、52加65的和,除以13,商是多少?
和÷13=商算式(52+65)÷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