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档案中有关民国时期中韩关系的史料

合集下载

韩国档案中有关民国时期中韩关系的史料

韩国档案中有关民国时期中韩关系的史料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韩国档案中有关民国时期中韩关系的史料
作者:陈红民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310028
刊名:
民国档案
英文刊名:REPUBLICAN ARCHIVES
年,卷(期):2007(2)
被引用次数:1次
1.中华民国国产样品(见本)清单
2.卢春芳致田中武雄函(1934年10月3日)
3.朝鲜华侨概况
4.卢春芳致穗积真六郎函(1931年10月26日)
5.卢春芳致穗积真六郎函(1931年10月5日)
6.丛成义池鱼之殃:万宝山事件与韩国排华惨案 2003(02)
7.王守善致松村松盛函(1928年3月29日)
8.杨昭全;孙玉梅韩国华侨史 1991
9.卢春芳致田中武雄函(1934年9月15日)
10.卢春芳致田中武雄函(1934年5月10日)
11.卢春芳致田中武雄函(1932年9月16日)
12.卢春芳致穗积真六郎函(1932年7月25日)
13.黄宽重中韩关系中文论著目录 2000
14.中华民国驻朝鲜各领事馆经费及年俸、教育等费表
15.各国领事馆关系(昭和七年)
1.陈红民民国时期发生在朝鲜的教科书事件[期刊论文]-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8(3)本文链接:/Periodical_mgda200702017.aspx。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在外交上的努力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在外交上的努力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在外交上的努力作者:PARK JANGCHUN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1期【摘要】 1910年,在日本合并朝鲜的时期,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

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朝鲜的独立运动家们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关系实现韩国的独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随之诞生,中国成了韩国独立家们开展独立运动的据点。

本文将考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与中国建立了怎样的外交关系并得到了中国怎样的帮助,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关键词】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广东护法政府独立运动1.大韩民国上海临时政府的建立韩国人为了进行独立运动而流亡中国的是从1911年武昌起义的胜利而得到了推动。

武昌起义的胜利消灭了持续了276年的清王朝君主统治。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所以从1911年11月开始韩国有识之士陆续流亡中国进行独立运动已成了时代的潮流。

1919年,韩半岛境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3.1”运动。

此次的非暴力性民众抵抗运动最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回应而以失败告终。

但“3.1”运动使得独立运动更具组织性,也成了建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契机。

当时分散在美国、中国、苏联等国家的韩国独立运用志士门都聚集到上海并在1919年4月13日建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并将国号定为“大韩民国”,同时制定了临时宪法。

这在韩国历史上为首次实行民主共和制。

从1919年4月开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的法国租界正式开始办公,行使了一个政府的统治权。

临时政府公布了政府联系地方的制度并向韩国的各个道、郡、邑派遣官员使其组织反日秘密组织并建立了秘密行政機构,甚至还派遣地方官员试图统治韩国人和领土。

由于该制度的实施韩国国民才得以有机会参与独立运动并为独立运动进行筹款等活动。

2.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对华外交及其成果1921年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在广州成立,孙文就任大元帅。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派遣特使转达了5项外交国书,孙文事实上承认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并同意韩国青年加入中国军官学校,而且通知正在参加太平洋会议的中国代表与韩国临时政府代表取得紧密的联系,指示要强化宣传并号召韩国独立问题。

大韩民国古代史

大韩民国古代史

根据考古所得,早在远古时期朝鲜半岛之上就已有人类居住[1]。

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2],公元前5千年进入新石器时代[3],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4]。

到了公元前4世纪进入铁器时代[5]。

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推翻古朝鲜准王,国号仍称“朝鲜”,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就是卫满朝鲜。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东征朝鲜,设立四郡,此后“朝鲜”一词长期消失在中国典籍中。

公元4世纪以后,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兼并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汉四郡。

在南部,百济消灭了马韩54国。

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

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

公元7世纪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史称“统一新罗时代”。

904年,新罗僧人金弓裔建立“泰封”。

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建立王氏高丽,此后定国号“高丽”。

并深受中国儒家思想以及佛教的影响。

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政权,请示明朝改国号为“朝鲜”,史称“李氏朝鲜”。

1896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中协定了清朝承认朝鲜自主,当时日本控制下的朝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日本扶持建立了临时性、过渡性的大韩帝国傀儡政权。

1910年“日韩合并”。

不愿被日本统治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于1919年4月13日在中国上海成立,并于1940年到达中国重庆,并与国民政府协商同意正式确定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重庆办公。

1945年2月,二战结束后,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4国共同托管。

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由苏联势力范围的“北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处于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南韩(大韩民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因苏联等共产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持南韩。

联合国军支持的南韩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北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

中韩关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国的交流起源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中韩关系也经历了波折和挑战

中韩关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国的交流起源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中韩关系也经历了波折和挑战

中韩关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国的交流起源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中韩关系也经历了波折和挑战中韩关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两国的交流起源,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中韩关系也经历了波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两国的交流起源、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现代中韩关系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交流起源中韩两国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古代王国已经开始交往。

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例如,中国的汉朝与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王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并且进行了贸易往来。

这些历史传承至今,仍然对中韩关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二、历史遗留问题然而,中韩关系也曾经历过波折和挑战,其中历史遗留问题是其中一大重要因素。

特别是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半岛遭受了严重的侵略与压迫。

这段历史给中韩关系带来了许多矛盾和困扰。

同时,在二战期间,中国和韩国也分别成为了盟友和敌对国家,这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之间的矛盾。

三、现代中韩关系的发展随着历史的转变,中韩关系逐渐走向了正常化和改善。

1972年,中韩两国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打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此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形成了广泛而紧密的互利共赢关系。

在经济方面,中国和韩国成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

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不断增长,投资合作也提升到了更高水平。

韩国企业纷纷投资中国市场,而中国企业也在韩国寻找商机。

此外,两国还在科技、环保、旅游等领域开展着广泛的合作。

在文化方面,中韩交流也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两国之间的旅游往来日益增多,中韩文化交流活动频繁。

例如,韩剧和韩流文化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中韩电影合拍项目也不断涌现。

这些文化交流不仅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尽管中韩关系曾经历波折和挑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两国政府和人民都愿意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分歧,努力将中韩关系发展成为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

韩国外交史料馆馆藏对华关系类档案评介

韩国外交史料馆馆藏对华关系类档案评介

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9期·国外中共党史资料·!"#$%&''()*+,-./01董 洁 冷战结束后,各国冷战时期的相关档案纷纷解密,韩国也不例外。

为满足国民对公共机关保管信息的公开需求,明确公共机关的公开义务,保障国民的知情权、参政权以及国情的公开透明,韩国效法欧美等国的信息公开制度,于1996年制定《公共机关信息公开法》,并于1998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执行。

20年来,以韩国外交史料馆为代表的一些档案保存机构陆续开放了一批档案文献,其中不乏韩国外交政策、韩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朝鲜半岛南北关系、韩美关系、韩日关系、韩国与越南战争等具有较高历史和学术价值的文档。

受限于国别研究和语言障碍,目前历史学界对韩国档案的了解和利用程度远不及德日等非通用语种国家,更无法与美苏档案相比。

鉴于此,本文拟在介绍韩国外交史料馆馆藏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其中涉及对华关系类档案加以重点评介,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韩国外交史料馆馆藏基本情况介绍韩国外交史料馆隶属于韩国外交部,以科学、系统保存和管理主要外交档案为己任,以防止重要外交文件被损毁、保障公民的基本知情权、促进开放的外交事务为目标。

韩国外交史料馆依据韩国《公共机关信息公开法》相关条例,对外交文件采取满30年经审查后向民众公开制度。

当然,依据信息公开法第九条,对涉及国家安全、国防、统一、外交关系等可能引起国家利益重大损失的相关信息以及不利于保护国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信息,暂不予以公开,每隔五年审议一次,以再决定是否公开。

韩国外交史料馆本馆位于韩国首尔特别市瑞草区南北循环路2572号,可搭乘地铁3号线,在良才站下车,12号出口出,步行10分钟,或乘坐406路、17路、21路公交巴士前往,交通十分便利。

外交史料馆本馆为一座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的建筑,于2006年3月正式竣工,4月正式对外开放。

外交史料馆地下一层为报告厅、文书接收室、消毒保温室,地上一层为外交文书阅览室、外交史展览厅,地上二、三层为外交文书保管库。

近代中韩关系史的一段内幕——介绍在韩国发现的吴大澄佚文三篇

近代中韩关系史的一段内幕——介绍在韩国发现的吴大澄佚文三篇

近代中韩关系史的一段内幕——介绍在韩国发现的吴大chéng@①佚文三篇权赫秀一、发现吴大chéng@①佚文史料的经过吴大chéng@①是晚清著名清流派官员及著名金石学家,关于他与沙俄会勘吉林东段边界争回被占领土以及甲午战争时期率领湘军出征等事,学界已有若干研究,而他与近代朝鲜的关系,尤其是1885年1~2月间奉命赴朝查办甲申政变之事,则仅见其《自订年谱》及顾廷龙撰《吴kè@②斋先生年谱》之片段记录,此外迄今未见任何研究(注:关于中俄边界会勘之际吴大chéng@①的作用,参见王宁:《吴大chéng@①珲春勘界简论》,《东北地方史研究》1986年第2期及董万仑:《沙俄对我国东部边疆的侵略与吴大chéng@①一八八六年珲春勘界》,《延边大学学报》1977年第1期等;关于甲午战争之际吴大chéng@①的研究,则参见林言椒、李喜所主编:《中国近代人物研究信息》,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187-188页及王仲孚主编:《甲午战争中文论著索引》,台北:国立台湾师大历史研究所、历史学系印行,1994年,121-122页所收各论文。

)。

至于他在朝鲜期间先后转呈朝鲜国王的《辨党论》及“求贤、育才、恤民、缓刑、节用、练兵六条”等文字,仅在吴大chéng@①上光绪皇帝奏折及上述《自订年谱》与《吴kè@②斋先生年谱》中略有提及,其原文则不见于吴大chéng@①个人著述乃至清政府相关文献,韩国方面相关文献中亦只记吴大chéng@①等与朝鲜国王高宗会见等事,仍不见上述文字。

因此,上述文字可以说是吴大chéng@①一生众多著述中“只闻其名而不见其文”的散佚文献。

至2000年,笔者于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担任研究员期间,先后在该研究院藏书阁及韩国国立汉城大学奎章阁、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等处发现以《吴清卿献策论》等为题之前述“六条”文字以及《辨党论》上下两篇,并曾向韩国学界撰文介绍其主要内容(注:权赫秀:《从[吴清卿献策论]来看清政府的对朝鲜干涉政策》,载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藏书阁》第4辑,2000年。

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历史关系

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历史关系

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历史关系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在历史上第一次被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商纣的兄弟箕子在商灭亡后成为朝鲜北部国君,周朝承认其国,史称“箕子朝鲜”。

从此中朝开始了长达2300多年的邻邦历史。

从周到南北朝的700年间,朝鲜与中国基本是相安无事。

611—614年,隋炀帝三伐高丽,动用113万军队,三战三败,损失惨重,国力耗尽,激起全国大起义。

618年后,唐朝与朝鲜境内的新罗结盟灭百济和高句丽,唐朝意图控制朝鲜,派薛仁貴建安东都护府。

由于朝鲜人民反抗唐军被迫撤退。

新罗最终统一朝鲜半岛,与唐结成友好关系。

公元918 年新兴地主高句丽人王建推翻了新罗王朝建立高句丽国,高句丽国相当于现在的朝鲜和韩国再加上部分我国吉林和辽宁的部分地区。

宋元时期,当时的高丽王朝被蒙古征服并臣服于元朝,高句丽国的几代国王或被元朝使臣控制,或成为元朝皇帝的驸马,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元朝附属国。

970年北宋建立后延续中朝友好,直到993年高丽王国被辽国击败,被迫断绝和宋朝关系,向辽国称臣,1127年又被迫臣服金国,1231年蒙古灭亡高丽并建立行省,朝鲜在历史上第一次亡国。

14世纪元朝末年,高丽第31代恭愍王看到明灭元,攻占元大都后,遂决定弃元归明,亲率使节到南京面朝洪武帝朱元璋,并恭贺登基大典。

当时朱元璋斥其重佛轻儒并令其改过,同时赐名曰:朝鲜并赐金印,此为朝鲜由来,朝鲜的意思就是"很少朝觐的藩国"。

后明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赐朝鲜王"李"姓,后称为李氏朝鲜或李氏王朝。

1368年元朝覆灭后,都统使李成桂发动政变,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并建立了与明朝的友邦关系。

1591年日本丰臣秀吉派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

中国明朝皇帝万历派10万军援朝,历经8年最终击溃日军,保存了朝鲜山河,中朝友谊在历史上达到了顶峰,朝鲜国王从此对明朝感恩涕零,发誓永远成为明朝藩属。

1618年朝鲜出兵袭扰后金配合明军的作战,后金为扫除后患于1636年攻占朝鲜,国王投降,成为清朝的属国,但不出一兵一卒参与对明作战,与清朝的宗主关系一直延续到中日甲午战争前。

中韩关系历程发展历程

中韩关系历程发展历程

中韩关系历程发展历程中韩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期。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中韩之间的外交关系断绝。

随着时间的推移,1961年,中韩恢复了外交关系。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迎来了快速经济发展的时期。

此时,中韩之间的经贸合作逐渐增加,贸易额也在快速增长。

双方之间的经济交流进一步增强,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

1992年,中韩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正式确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这一举动标志着中韩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进入21世纪后,中韩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加强。

两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不断增加。

双方的高层交往频繁,贸易额也呈现出惊人的增长。

中韩之间的旅游合作和人员往来也逐渐增多。

然而,中韩关系也曾经历着一些波折和挑战。

2016年,韩国政府同意在韩国部署美国的“萨德”反导系统,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对和抵制。

此事件导致中韩之间的关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贸易额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2018年,中韩关系迎来了重要的改善机会。

中韩双方通过高层互访和会晤,加强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合作。

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

此后,中韩关系逐渐恢复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

当前,中韩关系持续保持着良好的势头。

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人文交流也在不断增加。

双方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沟通和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总之,中韩关系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从断交到恢复关系,再到合作共赢。

中韩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扩大,为两国和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希望中韩关系能够继续巩固和发展,造福两国人民和地区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