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概念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概念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概念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概念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平移要注意方向与距离,平移的格数要找一找平移前后图形的对应的顶点或对应的边,数一数它们平移的格数。平移中改变图形的距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旋转围绕一个中心点转动分为()时针和()时针,旋转时一般也要找到关键边,这些边往往是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

3.我们知道的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5、图形的旋转,先找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改变。)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1.10个()是十万,10个()是一百万,10个()是一千万,10个()是一亿,10个()是十亿,10个()是一百亿,10个()是一千亿。

2.

数级…()级()级个级

计数

单位

3.二进制是用0和1两个数字表示的数,它的进位规则是( ),如我们常用的“3”写成二进制是( )。

4.在读多位数时,先读高级,后读低级,亿级、万级上的数的读法同个级,只是在每一级后加“亿”或“万”字,如308902340016读作()。

5.写数时,一般要对着数位顺序表来写,写过后可再读一读。

6.一个整数“四舍五入”后是13亿,这个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7.判断:2011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有2308 5000人。这是一种国际通用数的分节方法,即从个位起向左每4位一级。()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

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4.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或除以几(不为0)),得到的积或商就等于原来的积(商)的乘(除以)几。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1.计算器上的开机键(),关机键是(),消除键()改错键()。

2.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3.商的变化规律:

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余数会变)

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除外),商反而扩大几倍。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两个各有邮箱多少枚?

学生在根据题意画图后,可采用“补”或“割”的方法,即把数量不等化相等,求出后,一定要进行检验。

2.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同学们要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在图上标出条件与问题,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第六单元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 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c+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6.衍生:(a-b)×c=a×c-b×c

7.a-b-c= a-(b+c) a÷b÷c=a÷(b×c)

8.利用乘法分配律的一些典型例题:

102×35=(100+2)×35 36×101-36=36×(101-1)

35×98=35×(100-2)=35×100-35×2

9. 相遇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的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

相距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较短两条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三条边都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

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10.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10.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

1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

1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13.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4.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为边数}

15.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

底和高一定要对应。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16.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生活中许

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

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平

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

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

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无数条)。

5.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1.通常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要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要

从前往后数。

2.用计算机制作表格时,可以在菜单中“插入表格”,如在列数输入3,行数输入2,就表示将制作的是3行,2列的表格。

附:常用数量关系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a×4=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ab)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工总=工效×时间工效=工总÷时间时间=工总÷时间

房间面积=每块地面砖面积×块数

块数=房间面积÷每块面积

相遇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的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

相距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时间=甲速度×时间—乙

小学数学概念大全

小学数学概念大全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 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 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

(完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四( ) 第一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3、数位顺序表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 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写数时,万级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 7、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加上“万” 或“亿”字就行了。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3、4、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 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 9、大于0°而小于90°的角叫锐角;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直角等于9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1周角=2平角=4直角。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两位数的十位数,再乘两数的的个位数,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整百数,再乘整十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笔算乘法:多位数乘多位数,拿第二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 相乘,相乘的结果再相加。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哪个数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一定要和它自己的数位对齐。 3、积的变化规律: A、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它们的积 也扩大N倍。(N为非0自然数) B、一个因数扩大a倍,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 C、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了N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了N倍,那么它们的积不 变。(N为非0自然数)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画线;二靠尺;三平移; 四画线) 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 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4、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 5、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有关零的运算规律: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都得0。 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还得0。(注意:0不能做除数)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3、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c=a ×(b×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或者a×(b+c)=a×b+a×c 6、乘法分配律应用:(a—b)×c=a×c—b×c 7、减法性质:a-b-c=a-(b+c) 8、除法性质:a÷b÷c= a÷(b×c) a÷b÷c=a÷c÷b 9、牢记:25×4=100 125×8=1000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部分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十分位,没有最低位;整数部分最低位是个位,没有最高位。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10个十分之一是1,100个十分之一是10;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100个百分之一是1;10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里面有10个十分之一;1里面有100个百分之一;十分之一里面有10个百分之一。 5、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6、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的,整数部分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化简和改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8、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从十分位起,一位一位依次比下去,直到分出大小为止。 9、小数点移动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 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小学数学新课标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标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标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

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

苏教版小学数学概念

苏教版小学数学概念、公式 第一部分:概念 1、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 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3、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 倍数,商不变。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4、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 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5、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 式。 6、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 式仍然成立。 7、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8、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 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9、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x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 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 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 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22、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 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23、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24、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5、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2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27、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 ×8=1000)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

后两个数,和不变。 (a+b)+c=a+(b+c)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 再加起来。 a×(b+c)=a×b+a×c 6、减法的性质: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 - b - c = a -(b﹢c) 7、除法的性质: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 a÷(b×c) 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 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去掉(、添上(9 在﹢和×的后面添上括号、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变。,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 -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变﹢。- ×变÷,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10、带符号搬家:在同级运算中,可以带着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11、在加法中,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在减法中,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差就增加(或减12少)多少。、在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就减少多少;减数减少多13少,差就增加多少。、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多14少倍。乘mn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m倍,另一个乘数扩大倍,积就扩大 倍。n、在除法中,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或15缩小)多少倍。、在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16除数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多少倍。,商不、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17变。三、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零”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1、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小数的写法: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2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

小学数学概念汇总

小学总复习概念整理 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4.小数的分类: 有限小数 小数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5.按一个数约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有2个约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7.质因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公约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0.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来求;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约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则运算 一: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顺序 难点: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没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术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三:积商之和(差的混合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二: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及有关O的运算。 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运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O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知识点一: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知识点二: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 的算式李,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历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知识点三:有关O的运算。 有关O的运算字母可表示为:a+0=a a-0=a 0×a=0 0÷a=0(a≠0) 学生常见问题与数学指导: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学生在实际做题中往往会忘记先乘除后加减和先乘括号内后算括号外地式子的规则,老师应时常提醒。 2:四则混合运算的考察不拘泥于简单的算式,更注重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考察,也就是应用题的方式。3:0的不能做除数这一知识点老师一定要讲清楚(不参与全解P17)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加减运算定律 重点:理解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知识点二: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钱两个数相加,或者先看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便是:(a+b)+c=a+(b+c)在一个加法运算式中,当某些加数可凑成整+整百数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来改变算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教学指导: 1:加法的变换律和结合律往往在同一道题中出现。 2:在运用的简便运算时有时会用到“基准数加法”和“凑整法”,这两种方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其掌握,基础一般的学生不要求掌握,详见全解P48—49 二:乘法运算定律: 重点: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乘法交换律:

小学数学四年级概念、法则、性质、公式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下册) 概念、法则、性质、公式 四年级数学上册概念汇总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一(个)、十、百、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都是计数单位。 3、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记数法。 5、多位数的读法:先把多位数分级,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数;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在后面加上“亿”或“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6、多位数的写法:对照数位顺序表,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比较数的大小:从高位开始比较,位数多的数比较大;位数相同时左数第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8、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把末尾4个0改写成“万”字;把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把末尾8个0改写成“亿”字。 9、“四舍五入”: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就是如果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五入,就是如果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5或比5大,就把尾数改写成0,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有0个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 2、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边。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4、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

小学数学概念及公式大全(完整版)

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22、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3、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2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25、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26、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27、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28、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9、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新课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毕业总复习知识点概括归纳

2017最新苏教版 【目录】 第一部分常用的数量关系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第三部分常用单位换算 第四部分基本概念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第二章代数初步知识 第三章空间与图形 第四章简单的统计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二零一七年四月 一、【常用的数量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4、加数+加数=和和 -- -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5、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6、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7、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二、【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一)几种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表。 S = V=

自然数 三、【常用单位换算】 换算方法: (1)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的方法:高级单位的数×进率 (2)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的方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一)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三)体积(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四)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五)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六)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有:4、6、9、11月】 【平年: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 【闰年:2月有29天;全年有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3600秒; 1分=60秒; 四、【基 本 概 念】 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 数 1.自然数、负数和整数 (1)、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 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的数叫做负数,“-”叫做负号。 正整数(1、2、3、4、……) (3)整 数 零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整数(-1、-2、-3、-4……) 2、零的作用 (1)表示数位。读写数时,某个单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表示。 (2)占位作用。 (3)作为界限。如“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界限”。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 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 能被b 整除,或者说b 能整除a 。 (1)如果数a 能被数b (b ≠ 0)整除,a 就叫做b 的倍数,b 就叫做a 的约数(或a 的因数)。 (2)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 约数是它本身。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4)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5)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6)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7)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 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1、和= 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8=1000) 6、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7、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8、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 9、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10、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 加起来。 11、减法的性质: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 -b -c = a -(b﹢c) 12、除法的性质: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 = a ÷(b×c) 13、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14、添上(),去掉() 在﹢和×的后面添上括号、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变。 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 -, - 变﹢,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变×。 15、带符号搬家:在同级运算中,可以带着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 16、在加法中,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17、在减法中,减数不变,被减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差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18、在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就减少多少;减数减少多少,差就增加多少。 19、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 在乘法中,一个乘数扩大m倍,另一个乘数扩大n倍,积就扩大m乘n倍。 20、在除法中,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或缩小)多少倍。 21、在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就缩小多少倍;除数缩小多少倍,商就扩大多少倍。 22、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数量关系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和公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一些定义、定律、计算公式和法则 一、四则混和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四则混合运算中: 1.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运算,就从左至右依此计算; 2.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就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如果有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 括号外面的。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乘除法的关系: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0不能作除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0的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我们就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如:6÷2=3,就是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出6。 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为: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就叫乘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 ×b)×c=a×(b×c)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如果用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a+b) ×c= a ×c+ b×c 简便计算的方法很多:如,利用上面的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还可以用凑整法,分解法,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两个数的和,等等。 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两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的倍数之积。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总结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 整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小数 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混小数(带小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 纯小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混循环小数 与纯循环小数有唯一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例如,,。 有限小数 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 分数

十进制 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常用的一种记数方法。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10个较低的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常说“满十进一”,这种以“十”为基数的进位制,叫做十进制。 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其中两个数都叫“加数”,结果叫“和”。 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其中“和”叫“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减数”,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差”。 乘法 求n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其中相同的这个数及n个这样的数都叫“因数”,结果叫“积”。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其中“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来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 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 乘、除法运算定律 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苏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 第一部份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整数【正数、0、负数】 一、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和1、2、3……都是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 二、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三、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 +4也可以写成4。 四、像 +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五、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六、通常情况下,比海平面高用正数表示,比海平面低用负数表示。 七、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八、通常情况下,上车人数用正数表示,下车人数用负数表示。 九、通常情况下,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十、通常情况下,上升用正数表示,下降用负数表示。 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一、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 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二、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 一……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三、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四、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五、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六、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 百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七、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

最新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 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减数=差+减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 A÷A=1(a不为0) 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 现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 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位置观察不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 体。 6、时间×速度=路程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a+b = b+a 2、加法结合律:(a+b)+c = a+(b+c) 3、连减的性质: a-b-c = a-(b+c)。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 = b×a 2、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 3、乘法分配律: (1)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a+b)×c = a×c+b×c(a-b)×c=a×c-b×c (2)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 (a-b)×c = a×c-b×c。 4、除法的性质:a÷b÷c = a÷(b×c)。 5、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 (a+b)×c= a×c+b×c (a-b)×c= a×c-b×c ②类型二: a×c+b×c=(a+b)×c a×c-b×c=(a-b)×c ③类型三: a×99+a = a×(99+1)a×b-a = a×(b-1)④类型四:a×99 a×102 = a×(100-1)= a×(100+2) = a×100-a×1= a×100+a×26、商不变性质: a÷b=(a×c)÷(b×c),a÷b=(a÷c)÷(b÷c)三、简便计算 1.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