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准入控制系统功能简介
网络安全准入系统

网络安全准入系统网络安全准入系统(Network Security Access Control System)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对网络的访问者进行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的一种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网络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或滥用。
网络安全准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身份验证、权限控制和安全监控。
首先,网络安全准入系统通过用户身份验证来保证网络只有合法的用户能够访问。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使用用户名和密码、双因素认证或者生物特征识别等方式来验证用户身份。
只有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才能进入系统,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黑客利用有效的账号密码进行攻击。
另外,网络安全准入系统还可以与企业现有的用户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账号的自动创建和禁用。
其次,网络安全准入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和角色来进行权限控制。
通过设置不同级别的权限,可以确保每个用户只能访问其拥有权限的资源,并且限制对敏感数据的访问。
例如,只有具有管理员权限的用户才能修改系统设置和访问敏感数据,普通用户只能访问其需要的数据和功能,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最后,网络安全准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网络流量,检测并阻止异常的访问行为。
通过持续监测网络流量、分析用户行为和异常日志,可以及时发现并响应潜在的安全威胁。
准入系统可以自动阻止来自未知IP地址或存在异常行为的用户的访问请求,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除了以上的功能,网络安全准入系统还可以提供企业级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加密通信等其他安全功能。
此外,准入系统还可以集成其他网络安全设备和系统,如防病毒系统、入侵防御系统等,实现全面的网络安全保护。
总之,网络安全准入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网络安全保护手段,通过身份验证、权限控制和安全监控等功能,可以保护企业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攻击或滥用。
通过使用网络安全准入系统,企业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减少潜在的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的风险。
准入控制系统安全检查入网检测管理员未配置对应策略

准入控制系统安全检查入网检测管理员未配置对应策略1.为什么需要准入控制系统?目前,企业和组织均建立了较完善的信息化设施和网络,也可能已经上了防火墙和上网行为管理系统等管理手段,但新形势下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终端加入您的网络,终端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终端”,它不仅是网线所连接的PC,还包括未授权的笔记本、BYOD、PAD、网络设备及各种各样的IOT设备。
这些未经合规性检测的终端可能会因未安装杀毒软件、漏洞补丁未更新等,存在病毒流入和内部信息外泄等安全隐患。
2.什么是准入控制系统?准入控制系统通过积极主动诊断多种网络访问设备的健康性,并采用隔离管控和有效引导的方法,做到可信计算机有条件的访问网络,阻止非授权计算机私自访问网络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内网安全管理中,准入控制是所有终端管理功能实现的基础所在,采用准入控制技术能够主动监控桌面电脑的安全状态和管理状态,将不安全的电脑隔离、进行修复。
准入控制技术与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如防火墙、防病毒技术结合,将被动防御变为主动防御,能够有效促进内网合规建设,减少网络事故。
3.常用的准入控制的技术有什么?802.1X技术和ARP技术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准入控制技术。
4.哪些行业需要准入控制系统?医疗卫生对所有进入医院内网的终端进行准入控制,保证入网终端合法合规。
自动发现网络环路并快速定位环路端口,保障业务系统网络正常运行。
确保终端用户接入的可控性,保证接入人员和终端的合规性。
2.企业集中的策略制定让用户得以轻松进行终端安全管理,大幅降低时间成本,从而将更多精力专注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
外来“访客”,划入访客专网,同企业内网逻辑隔离。
同时可设置临时准入,并控制访客网络访问权限。
自动发现网络资产,帮助管理员了解网络的真实情况。
3. 政府①电子政务内网:建立需授权接入的可信网络体系。
建智能化管理体系,掌握全网安全趋势。
建立人性化的运维体系,操作简单易用性。
网络安全准入系统

数据恢复
14.★ 支持备份端数据实时恢复,使业务运行不中断;
15.支持备份端数据任意时间点恢复,异机恢复;
16.支持操作系统、应用环境的裸机或异机恢复;
数据备份技术
17.具备定时全量复制和实时、定时增量复制技术,实现定时将增量I/O块与全量数据合成差异版本,以优于CDP历史全量版本叠加增量I/O块备份恢复技术的方式进行备份端存储数据,避免数据恢复时增量I/O块叠加失败的风险;
访客控制
要求支持外来终端或者访客初次入网阻断,并给出入网指导提示
★要求支持外来终端或者访客自助申请上网码,只需要提供管理员要求提供的入网申请资料,便可申请上网码,要求支持管理员自定义入网申请内容。
★要求支持访客自助查询上网码功能,访客提交入网资料并经管理员审批通过后,可以自助查询上网码。
★要求支持访客上网码自动分配和手动分配模式,针对手动分配模式,可提供访客申请入网邮件提醒功能。
要求设备提供内置旁路模块,在设备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切换到Bypass模式,从而有效地保证网络链路的畅通。
要求支持多种逃生模式,至少支持交换机策略路由逃生模式和系统一键软旁路逃生模式。
11
系统管理
要求支持基于https的B/S架构管理、支持基于SSH的命令行操作管理界面、支持基于serial串口的设备后台管理模式
硬件支持至少4个千兆电口
支持至少500M的数据吞吐率
单台至少支持双路业务控制
满足7*24小时不间断工作,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不低于80000小时
3
注册管理
支持自定义注册信息,要求可以定义必须填写的注册信息项,可根据需要启用/禁用自定义项。
网络准入准入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网络准入准入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网络准入准入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网络访问的解决方案。
通过该系统,网络管理员可以对网络中的用户、设备和应用进行权限控制和访问控制,以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网络准入准入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
首先,网络准入准入控制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用户身份认证系统,以确保只有经过身份认证的用户才能接入网络。
在该系统中,用户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网络,从而获得网络访问权限。
此外,系统还可以实现多种身份认证方式,如使用指纹、虹膜识别等,来提高网络访问的安全性。
其次,网络准入准入控制系统还需要对接入网络的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这些设备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
通过在网络准入准入控制系统中注册设备的唯一标识符,如MAC地址或IMEI号码,可以对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针对不同的设备类型设置不同的访问策略。
例如,可以禁止一些不受信任的设备访问网络,或限制一些设备只能访问特定的应用程序。
另外,网络准入准入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对网络中流量的监控和分析。
通过对流量进行实时分析,可以检测和阻止一些网络攻击,如DDoS攻击、入侵和恶意软件传播等。
同时,系统还可以记录网络中的访问日志,用于追踪和调查安全事件。
此外,网络准入准入控制系统还可以与其他安全系统集成,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通过与这些系统的集成,可以实现多层次的安全保护,并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性。
最后,网络准入准入控制系统需要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用于配置和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
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该平台对用户、设备和应用的访问权限进行灵活的设置和调整。
同时,该管理平台还需要提供实时的监控和报警功能,以便网络管理员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事件。
综上所述,网络准入准入控制系统可以通过建立全面的用户身份认证系统、设备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流量监控和分析、与其他安全系统的集成以及提供统一的管理平台等方式来解决网络访问控制的问题。
网络准入控制V10

网络准入控制(NAC)目录1.网络准入概述 (1)2.准入方式 (1)2.1. 802.1x准入控制 (2)2.1.1. 802.1X的工作过程 (2)2.2. CISCO EOU准入控制 (3)2.3. DHCP准入控制 (3)2.4. ARP准入控制 (4)2.5. 网关型准入控制 (4)2.6. H3C Portal准入控制 (4)2.6.1. Portal系统组成 (4)2.6.2. Portal原理 (5)3.准入技术的比较 (5)1.网络准入概述网络准入控制是指对网络的边界进行保护,对接入网络的终端和终端的使用人进行合规性检查。
借助NAC,客户可以只允许合法的、值得信任的终端设备接入网络,而不允许其它设备接入。
NAC系统组件:终端安全检查软件;网络接入设备(接入交换机和无线访问点);策略/AAA服务器。
NAC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当终端接入网络时,首先由终端设备和网络接入设备(如:交换机、无线AP、VPN等)进行交互通讯。
然后,网络接入设备将终端信息发给策略/AAA服务器对接入终端和终端使用者进行检查。
当终端及使用者符合策略/AAA服务器上定义的策略后,策略/AAA服务器会通知网络接入设备,对终端进行授权和访问控制。
通过网络准入一般可以实现以下功能:◆用户身份认证从接入层对访问的用户进行最小授权控制,根据用户身份严格控制用户对内部网络访问范围,确保企业内网资源安全。
◆终端完整性检查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还必须通过终端完整性检查,查看连入系统的补丁、防病毒等功能是否已及时升级,是否具有潜在安全隐患。
◆终端安全隔离与修补对通过身份认证但不满足安全检查的终端不予以网络接入,并强制引导移至隔离修复区,提示用户安装有关补丁、杀毒软件、配置操作系统有关安全设置等。
◆非法终端网络阻断能及时发现并阻止未授权终端对内网资源的访问,降低非法终端对内网进行攻击、窃密等安全威胁,从而确保内部网络的安全。
2.准入方式目前常用的准入控制:➢802.1x准入控制➢CISCO EOU准入控制➢DHCP准入控制➢ARP准入控制➢网关型准入控制➢H3C Portal准入控制2.1.802.1x准入控制802.1x准入控制:802.1x协议是基于Client/Server的访问控制和认证协议。
网络准入控制系统功能简介

网络准入控制系统(ASM入网规范管理系统)特点概述ASM(Admission Standard Management入网规范管理系统),是盈高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化终端安全管理平台,是完全基于最先进的第三代准入控制技术的纯硬件网络准入控制系统。
秉承了“不改变网络、灵活客户端、终端安全集成化”的特性。
改变了业界传统的将准入控制系统作为一个单独功能产品的做法,率先提出准入平台的概念。
ASM入网规范的功能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清晰的边界划分ASM6000能够兼容各种混合网络环境和数十种网络设备,提供了从桥接、PBR(Policy-Based-Routing)、MVG的各种实现方案。
系统能够支持内置身份认证,外部Email、Radius、LDAP、AD域、短信、指纹、CA系统、USB- KEY等多种认证方式。
在认证的基础上提供完善的角色、安全域、来宾权限管理。
使用户从设备和人员两方面进行网络边界的划定。
2、广泛的网络适应ASM6000全面兼容各种终端和网络设备,广泛适应异构系统、BYOD、BYON的应用。
采用先进的设备特征采集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多种设备,有效的对设备进行标示和固定。
自动识别的设备包括:各种交换机、路由器、PC、IPHONE、IPAD、安卓系统等。
3、安检策略丰富完善ASM6000具备丰富的核心规范库,提供了数十种基础安全规范。
根据盈高科技多年来在入网规范领域的经验总结,系统还提供了符合行业特征的安全规范,包括: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内网、军队、军工制造、能源电力、电信、移动、医疗卫生、生产制造企业等。
这就使用户能够快速进行安全规范应用。
4、安全定位灵活多样ASM6000提供了一个全网安全管理和展示的平台,能够对全网拓扑和设备状态进行展示。
可以进一步向下细化定位,直至每台终端设备。
也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向上检索,找到其连接的网络设备。
终端管理不再是孤立的被看待,而是作为网络的一个部分,整体的进行管理。
网络安全准入系统

网络安全准入系统网络安全准入系统是指在网络入口处设置的安全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和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入侵,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网络安全准入系统起到了重要的防护作用,有效地保护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网络安全准入系统的作用、原理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网络安全准入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安全准入系统可以对进入网络的数据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发现和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
它可以扫描数据包,检测其中是否含有病毒、木马、僵尸网络等恶意代码,避免这些威胁程序进入网络系统,从而保护系统的安全。
其次,网络安全准入系统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管控和调度。
通过设置规则和策略,可以限制网络带宽的使用,控制访问速度,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同时,还可以对不符合规则的流量进行拦截和过滤,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
再次,网络安全准入系统可以进行用户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
通过对用户进行认证,验证其身份和权限,可以控制用户对系统的访问和操作权限,从而保护敏感信息和数据的安全。
最后,网络安全准入系统可以对网络设备和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修复。
通过定期扫描网络设备和系统中的漏洞,发现并及时修补这些漏洞,防止黑客利用漏洞进行入侵和攻击。
同时,还可以对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加强系统的防护能力。
网络安全准入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安全准入系统通过数据包过滤、流量检测等技术手段对进入网络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它可以对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等进行检测和分析,判断数据包是否合法和安全。
其次,网络安全准入系统通过规则和策略的设置来控制和管理网络流量。
它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白名单和黑名单,对不符合规则的流量进行拦截和过滤,确保网络流量的安全。
再次,网络安全准入系统通过用户验证和授权来管理用户的访问权限。
它可以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验证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信息,只有通过认证的用户才能访问系统,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权限设置不同的访问控制策略。
网络准入控制系统参数

支持主流的杀毒软件版木、病毒库和运行情况的检查,
20.
安检规范支持评分、设置修复期限,终端用户在允许期内即使不修复可正常使用网络。
21.
安全基线检查(IinUX/国产操作系统)
支持操作系统版本、磁盘使用、计算机名称、网络监听端口、系统时间、主机防火墙、必须安装的软件、禁止安装软件、必须允许进程、禁止运行进程、软件白名单、系统服务、密码策略、弱口令检查。
3.
高可用
支持多种灵活的部署方式,无需改变网络结构,部署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独立部署、热备部署、探针式部署、负载均衡部署、集群部署、扁平化部署、云化部署。
4.
支持智能逃生判断及管理恢复机制,在单位时间内终端异常离线达到指定逃生阀值则放开网络管控,当终端在线数达到阀值临界点时恢复网络管控;可灵活设置策略生效时间。
7.
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申请接入,可无需用户操作,自动引导终端设备至认证入网页面。
8.
支持划定关键业务范围,针对终端用户发起的访问请求可强制要求二次认证校验。
9.
管理
管理页面布局及内容支持自定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系统自身接口状态、流量等。
10.
客户端
支持安全客户端(Agen1)、安全控件、无客户端等多种模式;提供
26.
报警信息
支持系统报警、网络报警、终端报警等报警类型超过20种以上自定义报警类型。支持报警信息通过SySIOg、邮件进行输出。
27.
报表
支持提供每日/周/月入网报告及终端安全评估报告。
28.
产品资质
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
29.
国家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30.
中国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准入控制系统(ASM入网规范管理系统)特点概述
ASM(Admission Standard Management入网规范管理系统),是盈高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化终端安全管理平台,是完全基于最先进的第三代准入控制技术的纯硬件网络准入控制系统。
秉承了“不改变网络、灵活客户端、终端安全集成化”的特性。
改变了业界传统的将准入控制系统作为一个单独功能产品的做法,率先提出准入平台的概念。
ASM入网规范的功能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清晰的边界划分
ASM6000能够兼容各种混合网络环境和数十种网络设备,提供了从桥接、PBR(Policy-Based-Routing)、MVG的各种实现方案。
系统能够支持内置身份认证,外部Email、Radius、LDAP、AD域、短信、指纹、CA系统、USB- KEY等多种认证方式。
在认证的基础上提供完善的角色、安全域、来宾权限管理。
使用户从设备和人员两方面进行网络边界的划定。
2、广泛的网络适应
ASM6000全面兼容各种终端和网络设备,广泛适应异构系统、BYOD、BYON的应用。
采用先进的设备特征采集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多种设备,有效的对设备进行标示和固定。
自动识别的设备包括:各种交换机、路由器、PC、IPHONE、IPAD、安卓系统等。
3、安检策略丰富完善
ASM6000具备丰富的核心规范库,提供了数十种基础安全规范。
根据盈高科技多年来在入网规范领域的经验总结,系统还提供了符合行业特征的安全规范,包括: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内网、军队、军工制造、能源电力、电信、移动、医疗卫生、生产制造企业等。
这就使用户能够快速进行安全规范应用。
4、安全定位灵活多样
ASM6000提供了一个全网安全管理和展示的平台,能够对全网拓扑和设备状态进行展示。
可以进一步向下细化定位,直至每台终端设备。
也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向上检索,找到其连接的网络设备。
终端管理不再是孤立的被看待,而是作为网络的一个部分,整体的进行管理。
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考量。
5、安全功能持续扩展
ASM6000提供了弹性化的系统设计。
支持多种扩展模块进行热插拔。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管理需要选择。
同时盈高科技也在不断开发各种安全功能模块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安全需求。
6、弹性化(可选)客户端
ASM6000提供客户端弹性化,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支持的种类包括:零客户端、自消融客户端、完全客户端。
甚至可以根据用户的规则进行设定,在同一个信息系统中进行三种客户端的混合部署。
7、支持分布式部署
ASM6000提供了控制器(ASC)产品,可以在网络规模特别大,网络结构特别复杂的情况下,将控制器部署在网络的不同区域,由中心设备统一对控制器进行管理,很好的适应巨系统的
部署。
8、高可靠的自身安全性
ASM6000采用了专用安全操作系统(INFOGOOS)和专用的硬件平台。
避免了通用系统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
在可用性方面采用了监控平台、自逃生、双机热备(HA)等众多高可用性技术。
系统内置了看门狗(Watch Dog),当系统出现故障或者网线松动的时候, 将自动开启ByPass模式。
9、简单易用的用户操作
ASM6000采用自动安全检查和一键式修复的用户操作界面,不论是PC使用者或是移动终端使用者均可实现入网操作“零培训”。
10、完全支持移动智能终端
ASM6000能够支持包括IOS、Android在内的众多移动智能终端。
面对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者,对他们进行管理也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