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古诗词曲鉴赏20首
2024河南中考语文二轮课标文言篇逐篇梳理 第1首 渔家傲 秋思(课件)

案,分析合理亦可)
2.(2023河南)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2分) 【答案】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 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 阕的抒情蓄势。(一点1分,共2分) 3.(2022河南)“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2分) 【答案】①思念家乡。②渴望成就功业。(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用典】化用“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写出塞外天气极寒冷,与词人家
乡吴地截然不同,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边地的荒凉,表现戍边
将士无法回家的凄苦。
用典:借用“燕然勒石”的典故,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 们的一种心理矛盾: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 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表达了词人既 渴望杀敌报国又思亲念乡的复杂感情。
1 原文呈现 2 写作背景 3 文学文化常识
4 古诗词曲鉴赏 5 常考名句理解 6 知识过关检测
【原文呈现】(红色加线字为重难点易错字词)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出征的士兵。
【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表明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羌笛之声, 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最后一句运用互文的手法,悲怆含蓄地表达出将 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还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 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答案】情景:边塞秋来,风景与中原自是不同。南飞的大雁,决意离 去,毫不犹豫。边声四起,角声犹厉,听之伤心。背负层峦叠嶂,在长 烟落日中,一座驻军孤城,城门坚闭。戍边守土,将士之责;功业未成, 泪洒滂沱。纵然乡关万里不得而归,只好借酒浇愁,暂忘烦忧。那悠然 响起的羌笛之声,仿佛将寒霜洒落一地。(想象合理即可。2分) 思想感情:这首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雁去,孤寂;边声,凄厉;长 烟落日,空旷;孤城紧闭,寂寥。(1分)下片抒情,情中有景:在抒情 的气氛中,也叠映出“浊酒一杯”“燕然未勒”“羌管悠悠”“将军白 发征夫泪”等意象,可见作者是借助诸多意象来抒发情感的,表现出惆 怅、伤感、自勉、悲慨等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共4分)
最新中考语文课标古诗词曲鉴赏40首备考题库(含答案)打印版

课标古诗词曲鉴赏40首备考题库九年级上册第1首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歌开头以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有何用意?2.从修辞角度,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诗。
3.(2022襄阳)班刊《名诗佳句欣赏》栏目正在向同学们征集对《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的赏析,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4.如果李白刚写完此诗就发布在自己的微博里,网名为“路人甲”的网友跟贴留言说:“诗仙太白擅以浪漫笔法抒写人生况味,此诗可见一斑。
”请你也跟贴说说本诗浪漫笔法的运用。
5.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起伏变化一波三折荡气回肠。
请简要概括。
6.如何理解本诗中李白创造的自我形象?第2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请说说“怀旧空吟闻笛赋”和“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两句诗的共同点。
3.(2022安阳二模)作者在颈联中以“沉舟”“病树”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复杂情绪?4.“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2022安阳二模)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
”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第3首水调歌头北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古诗词曲主题情感分析(共九大类84首)

中考古诗词曲主题情感分析一、爱国忧民类(19首)1.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九上)表达诗人的爱国热情和英雄失路的感慨。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下)表达词人期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以及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为国效力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情怀。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九下)抒发渴望杀敌报国,但壮志难酬的悲壮之情。
4.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九下)尽情抒写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和爱国情思。
5.文天祥《过零丁洋》(九下)体现诗人强烈的爱国感情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6.《南安军》(九下)体现诗人强烈的爱国感情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7.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九下)反映统治阶级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8.夏完淳《别云间》(九下)表达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9.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九下)表现词人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走向革命道路前夕时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
10.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八上)表现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11.曹植《梁甫行》(八上)反映百姓生活的困苦不堪,表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2.杜甫《春望》(八上)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13.杜甫《石壕吏》(八下)揭露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反映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下)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15.白居易《卖炭翁》(八下)反映统治阶级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6.《式微》(八下)表现了受奴役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17.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七下)诗人虽脱离官场依然不忘报国之志。
18.杜牧《泊秦淮》(七下)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19.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七上)抒发渴望杀敌报国,但壮志难酬的悲壮之情。
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十一 古诗词曲鉴赏【详细解析】

201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专题十一古诗词曲鉴赏【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唐)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1.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静。
2.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依依惜别之情【解析】1.考查颈联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
当然,也可答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2.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又一骑驿马急驰而来,在驿站旁的树荫下打住。
驿使下马奔站内交差去了,留下驿马因疲惫而长一声短一声的嘶鸣。
这些传送重要急件的驿使,身背公文袋,不论烈日、寒风,还是大雨、冰雪的天气,不分昼夜,快马加鞭,飞奔在尘土飞扬的驿道上。
从结构上看:此句照应诗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呼应首句“候吏立沙际”。
从内容上看:点明送客地点,表明全诗主旨。
从表现手法上讲: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幕,学诗设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词人借梦境将天上与人间做了鲜明的对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展现了一幅晨雾迷茫,云涛翻腾,银河流转,千帆竞渡的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标古诗词曲梳理40篇剩余篇目

课标古诗词曲梳理40篇剩余篇目一、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主旨:本诗借一个老兵从军回家后的见闻,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控诉,反映了百姓在战乱社会中的痛苦。
】二、黄鹤楼(唐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主旨: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三、卖炭翁(唐 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主旨:这首诗借卖炭老翁由“伐薪烧炭”到进城“卖炭”再到炭被抢走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使对劳动人民掠夺的本质,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出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渔家傲(宋 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主旨:这首词剪裁巧妙,典故信手拈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意境雄奇,气势恢宏。
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五、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河南中考总复习古诗词曲阅读鉴赏 第23首 蒹葭 《诗经》

3. (教材课后题)《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 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诵读《蒹葭》,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答案] 《蒹葭》“兴”的特点更加突出。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 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 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歌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 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 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在水之涘。
就在河水那一头。 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显示了主人公情感
溯洄从之,
逆着流水去找她, 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营造了浓厚
道阻且右。
道路险阻又曲折。 的抒情氛围。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顺着流水去找她, 炼字:“方、湄、涘”把伊人在彼岸等待主人公的场
仿佛就在水中洲。 景和主人公盼望与伊人相会的心理真切形象地描绘
4. 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案] ①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②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主人公对所思慕 之人的深挚感情。③烘托萧瑟的气氛,表达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感情。
道路险阻又太长。 溯游从之,宛
顺着流水去找她, 在水中央。
仿佛就在水中央。
情感: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萧 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表达了一种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凄清、冷落( 或缠绵悱恻)的感情。 炼字:“宛”是“好像、仿佛”的意思。它将实景与 想象结合,描绘出伊人的恍惚迷离、可望而不 可即的美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与伊人相会而 不可得的无限惆怅、忧郁和苦闷之情。
原文呈现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20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含答案

20.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南宋·李清照)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4课;◎语文八下第21课;◎苏教八下第22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错误!【主旨: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苦闷,也表现了词人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典故信手拈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
】金题演练1.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上阕写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谩”字则流露出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之情。
C.“蓬舟吹取三山去”中“三山”是神话中三座海上的仙山,词人在此交代海中仙山为自己的归宿,与上阕结尾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相呼应。
D. 这首词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2.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炼字:“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二字化静为动,既形象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传神地写出了词人气魄的昂扬飞动,又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
画面: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
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开篇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景象极为壮丽。
内容:词人在梦中穿过云涛、晓雾、星河,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归”字在无形中缩短了仙凡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就好像词人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
2019届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 专题二 古诗词曲赏析(甘肃、兰州三年中考+1-20

古诗词曲赏析
聚焦甘肃中考
一、[2017省卷,21~22]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B )
A.忆江南
B.如梦令
C.天净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诗中是指对友人的思念(离梦)如长长
的关塞一般遥远、深长,写出了思念之深。(或“杳”是远而不见踪影
的意思。诗中是指离别后遥远得连“梦魂”也难以飞越,写出了思念之
苦。)
中考方法突破
甘肃近年对古诗词赏析的考查以2014年为分水岭,2014年及以前 多考查课内古诗词曲篇目,2015~2017年连续三年考查课外古诗词,涉 及的考点有:诗歌题材的判断、字词和句子的品味及赏析、诗歌画面的 描述、体味诗人情感、诗歌内容理解等。据此,我们梳理出以下考点及 解题方法,以备考生复习。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
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
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
果 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
,也有可
能 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4分)
三、[2015省卷,22~2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5分) 岁暮到家 蒋士铨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他又承认了错误。 D.尾联中的“风尘”比喻在外漂泊的艰辛劳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仔细阅读每一句,对照选 项所给的信息。诗中没有儿子撒谎的信息。故选C。 2.“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一句中诗人因什么而“愧”?(2分) “愧”是因为诗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为人子的孝心与责任,反 而让母亲牵挂担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曲鉴赏20 首、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 5 分)题金陵渡①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②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③。
【注】①金陵渡:渡口名,今江苏镇江附近。
②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
③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邗江县南边。
1)“一宿行人自可愁”的“宿”在诗中的意思是。
(1 分)2)诗歌第三句“潮落夜江斜月里”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作简要赏析。
(2 分)3)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 5 分)田园乐(其六)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柳绿更带朝烟”的“朝”在诗中的意思是。
(1 分)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 分)3)作者描写静景的同时又写了“花落”莺啼”,有何作用?( 2 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 5 分)塞上忆汶水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沙碛:沙漠。
苑马:西域大宛所产的马。
(1)“过尽征鸿犹未归”的“犹”的意思是。
(1 分)(2)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 分)3)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 2 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 分)杨柳枝温庭筠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1)“一面新妆待晓风”的“待”的意思是。
(1 分)(2)诗词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 分)(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2 分)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5 分)秋月朱熹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清溪流过碧山头”的“碧”的意思是。
(1 分)(2)本首诗题为“秋月” ,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请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2 分)(3)这首诗通过秋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 5 分)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一雁度南楼”的“度”的意思是。
(1 分)(2)简要赏析“一雁度南楼”中“一”的妙处。
(2 分)(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分)太原早秋李白(唐)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 5 分)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①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②,无日不悠悠。
【注释】①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时当大火流,即时当夏历七月之后。
②汾水:汾河。
黄河第二大支流。
(1)“梦绕边城月”中的“绕”的意思是。
(1分)(2)颔联写出了太原早秋的什么特点?(2分)(3)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分)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只有空床敌素秋”中的“素”的意思是。
(1分)(2)简要赏析“只有空床敌素秋”中“敌”的表达效果。
(2分)(3)这首诗中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分)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5分)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①,夜深篱落②一灯明。
【注释】①促织:蟋蟀。
挑促织:捉蟋蟀。
②篱落:篱笆。
(1)“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的意思是。
(1分)(2)由“萧萧梧叶送寒”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2分)(3)最后两句为什么要写“儿童挑促织”的画面?( 2 分)塞下曲十、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题。
(5分)十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3题。
(5 分)4许浑①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1)“秦兵半不归”中的“归”的意思是。
(1 分) (2)“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 分)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 5 分)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1)“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中的“殊”的意思是。
(1 分) (2)诗中运用了哪些典故?请做简要说明。
(2 分)(3)试分析颈联“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这两句写景句在诗中的作用。
(2 分)十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题。
( 5 分)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公元 726~765 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公元 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莫遣沙场匹马还”中的“遣”的意思是。
(1 分) (2)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请对第二句中的“满”字作简要赏析。
(2 分)3)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 分)征人怨 柳中庸764 年)秋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①白雪归青冢②,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①三春:暮春。
②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
(1)“岁岁金河复玉关”中的“复”的意思是。
(1 分)(2)作者运用昭君青冢的典故,有什么用意?( 2 分)(3)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征人之怨?请简要分析。
(2 分)十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题。
( 5 分)送魏万之京[唐]李颀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空令岁月易蹉跎” 中的“易”的意思是。
( 1 分)(2)诗歌描绘了怎样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2 分)(2)尾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分)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题。
( 5 分)华子冈[唐]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云光侵履迹”中的“侵”的意思说。
( 1 分)2)全诗展示了怎样的画面?( 2 分)3)后人对诗中的“侵”与“拂”推崇备至,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2分)社日①谢逸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 5 分)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 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
东皋⑥农事作,举趾待耕耘。
【注】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江西诗派”诗人。
隐居乡里,布衣终身。
②风溪澹澹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
③羹芹:煮芹为羹。
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
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
东皋:水畔高地。
(1) “举趾待耕耘”中的“趾”的意思是。
(1分)(2)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 2分)(3)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分)十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元成下题。
(5分)立春偶成(南宋)张栻(3)赏析“草木知”到“生意满”的变化过程。
(2分)十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分)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这首诗是诗人在除夕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旅馆时感慨自身遭遇而作。
(1) “明日又逢春”中的“逢”的意思是。
(1分)(2) 列举诗中的一个修辞手法,作简要说明。
(2分)(3)“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思?( 十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 5 分)【注】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
岁晚: (1)“春到人间草木知”中的“知”的意思是。
(2)“便觉”二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律回岁晚①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②。
年终。
②参差:高低不齐。
形容水面波纹起伏的样子。
(1分) 2分)2分)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①辛弃疾②青山欲共高人②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山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是江东留守叶衡的部属。
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后来他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立即推荐辛弃疾为“仓部郎官” 。
写此词时,叶衡尚未作“丞相” ,题目云“为叶丞相赋”,是后来追加的。
②“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青山欲共高人语”中的“欲”的意思是。
(1 分)(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3)赏析“青山” “烟雨”的表达效果。
(2 分)二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 分)如梦令春思①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③,居士。
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贬谪之地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
这里是词人的自我呼叫。
( 1 )“惊起五更春睡”的“更”的意思是。
(1 分)(2)赏析句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
( 2 分)3)“莫忘小桥流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2 分)参考答案一、(1 )( 1 分)过夜。
(2)(2 分)句中的“斜”字,可谓精妙之极。
在描绘景色的同时,又点明了时间是在即将天亮的落潮之际。
(3)(2 分)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无限愁思,表现了诗人心中寂寞、凄凉之情。
二、(1 )( 1 分)清晨。
( 2 分)深红浅红的桃花瓣上略带着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清新,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3)(2 分)作者以动衬静,侧面表现了自己闲适而恬静的心态。
三、(1)(1 分)尚且(2) (2分)沙漠辽阔、天空晴朗、马匹肥壮、胡笳哀鸣、白云飘飞,描绘了边塞秋天的壮美风景。
(3)(2分)大雁南飞,诗人却只能滞留塞上,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用大雁比喻飘泊异乡的自己, 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四、 ⑴(1分)等待。
(2)(2分)皇宫翠柳绿千般,映照着九重宫殿,雕有凤凰的花窗与绣有荷花的窗帘相映生辉。
(3)(2分)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排列成行的新柳,写作清一色的新妆美人,赋予柳树以人的姿态与感情,突出了新柳 的轻盈、美丽,写活了柳的风姿,引人联想。
五、 (1)( 1分)碧绿。
(2)(2分)本诗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
碧绿的山头,碧 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 月光。
(3)(2分)通过对静观秋光月色风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