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吉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吉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吉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赠苏绾书记①杜审言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②楼中应计日,燕支山③下莫经年!【注】①书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

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学、书籍、文章等。

②红粉: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

③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

(1)一二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意?(2)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与“红粉楼中应计日”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月夜①杜甫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月夜:本诗是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

②鄜(fú)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羌村。

【答案】(1)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

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

(2)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馆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

(3)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

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审言设想苏绾的妻子计日盼归的情景,来抒写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解析】【分析】(1)本诗一二两句的意思为:我知道你才思敏捷,文书写得非常漂亮,却为什么要赴北疆边地去参军呢?由此可以看出这两句写明了苏绾的才能,这也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

第二句的问句体现了作者对好友的不舍。

(2)结合诗意分析,“应计日”的意思为:计算着分离的日子,“莫经年”的意思为:不要长年滞留。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家中妻子将一天一天计算着分离的日子,燕支山下你千万不要长年滞留哪。

这是诗人设想苏绾走后苏绾的妻子对他的思念之情,实则婉转抒情,道出惜别之意。

吉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吉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吉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清幽恬静(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

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分析】(1)诗歌写了作者独自泛舟西溪,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2)“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意思是谁和我作伴游玩呢,只有月亮相伴;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两句都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清幽恬静;⑵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

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境的能力。

理解诗歌的意境要结合诗歌的意象进行,本诗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宁静淡薄的意境烘托了一种清幽恬静的氛围;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艾青大堰河,深受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土,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1)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抒怀言志类 专项训练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抒怀言志类 专项训练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抒怀言志类专项训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诗歌鉴赏 (共5题;共57分)1.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1)这两首词一首写到“青山遮不住”,一首写到“故山犹自不堪听”,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2. (17分)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结合我国历代仁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4)下面对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一是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亡之时,起兵勤王抗元。

B . 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C . 颈联巧借地名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

D .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3. (10分)(2011·东营)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敷浅原①见桃花刘次庄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最新吉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最新吉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吉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韦应物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①赋得:分题赋诗。

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

②楚江:指长江。

③建业:今江苏南京。

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⑥浦:近岸的水面。

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

滋,润泽。

⑧散丝:雨丝。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 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 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

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 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

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 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 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划线叠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1)B,C(2)“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解析】【分析】(1)A错在“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题目及尾联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BC正确;D错在“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的是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E从“ 沾襟比散丝”可以看出,尾联是直接抒发内心的忧伤。

(2)结合颔联内容分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吉林省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0)

吉林省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0)

吉林省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0年)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下列对李清照的《武陵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词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飘荡无依的女子形象。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一句,化虚为实,形象写出了愁思的浓重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

D.“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词语,欲扬先抑,将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表露出来。

(2016吉林)夜宿七盘岭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

浮客:游子。

诗人自指。

15.“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____。

(1分)16.“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1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参考答案】(2016吉林)点绛唇陆游①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

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

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

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

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5.“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16.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2分)答:17.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答:【参考答案】15.听、听见、听到(1分)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全诗,了解内容,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所描写的景象。

根据“渔唱”一词即可理解“闻”为“见”的意思,诗可是即指隔着山岭也能听到“渔唱”,用“处处”“渔唱”之多。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

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

2019年吉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一、诗歌鉴赏1.古诗词阅读长相思(唐)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1)一首36字(2)上下阙格式相同,一阙4句。

(3)一韵到底,有叠韵。

(4)取材上多写相思之情。

2.(1)白居易《长相思》以流水比人,暗喻少妇的心随着流水追随丈夫远去。

“吴山点点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2)纳兰《长相思》里提到“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这首词表达纳兰“思归”的委婉心境。

【解析】1.分析词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从字数。

上下阕的格式,押韵好和韵脚等方面分析。

本题两首“长相思”的字数相同,都是36个字。

两首上下阕的格式相同,四句18个字。

都押韵。

白居易词韵脚是“ou”,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

纳兰性德词韵脚是“ing”,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白居易《长相思》他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绵绵的离情别绪,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产生的怨恨情绪;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长长的流水,点点的远山,与思妇内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极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整首词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思念与怨恨。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2019-2020吉林一中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

2019-2020吉林一中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

2019-2020吉林一中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一、诗歌鉴赏1.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徽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阅读这首词,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出猎场景的。

2.词中两次写到“射”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弓,《说文解字》的释义为“兵也,所以发矢”,后引申出“形状或作用像弓的器物”之意。

在古诗词中,经由诗人的描绘,弓又具有了表现英雄气概的内涵。

下列诗句中,与“会换雕弓如满月”中“弓”含义相近的一项是(甲)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乙)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韦庄《关河道中》)(丙)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答案】1.示例:运用动作、肖像描写,写出了左牵黄色猎犬、右驾捕猎苍鹰的出猎者的雄姿,写出了头戴锦帽、身着貂皮猎装的跟随者千骑竞逐的浩大声势和壮观场面。

2.示例:“亲射虎”,指亲自射杀猛虎,“射天狼”把射杀的目标对准入侵者,表达了作者的英勇豪迈之情,抒发了其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3.甲【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本题作答可依据“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所运用的动作、肖像描写方法和交代跟随者来概括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

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词句“亲射虎”是指亲自要射杀猛虎;“射天狼”中的“天狼”暗指当时的西夏,作者把射杀的目标对准入侵者。

通过这两个“射”,既展现了作者的英勇豪迈之情,又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吉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吉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吉林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小题。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人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①,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①逐客:指贬逐出京的官员,此谓诗人之友吴国伦(明卿)。

(1)第二句“迷”字耐人寻味,既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又表现了友人前途的________。

(2)最后两句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写法与情感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凄凉;渺茫(2)①手法上: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情之物人格化,如李白笔下的“明月”“清风”,李攀龙笔下的“白云”都成为诗人传递友谊的有情之物。

②情感上:都表达了诗人对贬谪友人的不舍之情。

诗意理解: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

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

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江以西。

【解析】【分析】(1)前两句主要是写景,通过青枫、冷雨、秋色、路途等景色来渲染当时送别时的氛围,这种氛围的渲染是为了表现依依惜别之情的。

“迷”字,应该有两层含义,即表面的和深层次的,表面的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凄迷,实际上是友人的前途迷茫。

(2)①首先明白都是送别诗,都是送的友人,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即李攀龙诗中的“逐客”和李诗标题中的“左迁”可以看出从情感上都是表达了诗人对贬谪友人的不舍之情。

②修辞手法:李白将“明月”“清风”任人格化,李攀龙将“白云”人格化,他们都把传递感情的事物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故答案为:⑴凄凉;渺茫;⑵①手法上: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情之物人格化,如李白笔下的“明月”“清风”,李攀龙笔下的“白云”都成为诗人传递友谊的有情之物。

②情感上:都表达了诗人对贬谪友人的不舍之情。

诗意理解: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

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

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江以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曲鉴赏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5分)题金陵渡①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②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③。

【注】①金陵渡:渡口名,今江苏镇江附近。

②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

③瓜州:在长江北岸,今江苏邗江县南边。

(1)“一宿行人自可愁”的“宿”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2)诗歌第三句“潮落夜江斜月里”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作简要赏析。

(2分)(3)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分)田园乐(其六)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柳绿更带朝烟”的“朝”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分)(3)作者描写静景的同时又写了“花落”“莺啼”,有何作用?(2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分)塞上忆汶水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沙碛:沙漠。

苑马:西域大宛所产的马。

(1)“过尽征鸿犹未归”的“犹”的意思是。

(1分)(2)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3)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2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分)杨柳枝温庭筠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1)“一面新妆待晓风”的“待”的意思是。

(1分)(2)诗词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2分)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5分)秋月朱熹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清溪流过碧山头”的“碧”的意思是。

(1分)(2)本首诗题为“秋月”,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请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2分)(3)这首诗通过秋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5分)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一雁度南楼”的“度”的意思是。

(1分)(2)简要赏析“一雁度南楼”中“一”的妙处。

(2分)(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题。

(5分)太原早秋李白(唐)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①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②,无日不悠悠。

【注释】①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时当大火流,即时当夏历七月之后。

②汾水:汾河。

黄河第二大支流。

(1)“梦绕边城月”中的“绕”的意思是。

(1分)(2)颔联写出了太原早秋的什么特点?(2分)(3)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分)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只有空床敌素秋”中的“素”的意思是。

(1分)(2)简要赏析“只有空床敌素秋”中“敌”的表达效果。

(2分)(3)这首诗中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分)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5分)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①,夜深篱落②一灯明。

【注释】①促织:蟋蟀。

挑促织:捉蟋蟀。

②篱落:篱笆。

(1)“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的意思是。

(1分)(2)由“萧萧梧叶送寒”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2分)(3)最后两句为什么要写“儿童挑促织”的画面?(2分)十、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题。

(5分)塞下曲许浑①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1()“秦兵半不归”中的“归”的意思是。

(分)1(2)“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5分)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1)“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中的“殊”的意思是。

(1分)(2)诗中运用了哪些典故?请做简要说明。

(2分)(3)试分析颈联“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这两句写景句在诗中的作用。

(2分)十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题。

(5分)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公元726~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公元764年)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莫遣沙场匹马还”中的“遣”的意思是。

(1分)(2)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请对第二句中的“满”字作简要赏析。

(2分)(3)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十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5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万里黄河绕黑山。

②白雪归青冢①三春 [注释]①三春:暮春。

②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

(1)“岁岁金河复玉关”中的“复”的意思是 。

(1分)(2)作者运用昭君青冢的典故,有什么用意?(2分)(3)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征人之怨?请简要分析。

(2分)十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题。

(5分)送魏万之京[唐]李颀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空令岁月易蹉跎” 中的“易”的意思是 。

(1分)(2)诗歌描绘了怎样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描写有何作用?(2分)(2) 尾联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题。

(5分)华子冈[唐]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云光侵履迹”中的“侵”的意思说 。

(1分)(2) 全诗展示了怎样的画面?(2分)(3) 后人对诗中的“侵”与“拂”推崇备至,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2分)十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分)社 日①谢逸 。

②风溪澹澹纹,雨柳垂垂叶 。

③味只羹芹美,清欢唯煮茗 。

⑤,归无遗细君④饮不遭田父农事作,举趾待耕耘。

⑥东皋 【注】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江西诗派”诗人。

隐居乡里,布衣终身。

②风溪澹澹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

③羹芹:煮芹为羹。

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

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

⑥东皋:水畔高地。

(1)“举趾待耕耘”中的“趾”的意思是 。

(1分)(2)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画面?(2分)(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十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分)立春偶成(南宋)张栻律回岁晚①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②。

【注】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

岁晚:年终。

②参差:高低不齐。

形容水面波纹起伏的样子。

(1)“春到人间草木知”中的“知”的意思是 。

(1分)(2)“便觉”二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3)赏析“草木知”到“生意满”的变化过程。

(2分)十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分)除夜宿石头驿【注】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这首诗是诗人在除夕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旅馆时感慨自身遭遇而作。

(1)“明日又逢春”中的“逢”的意思是。

(1分)(2)列举诗中的一个修辞手法,作简要说明。

(2分)(3)“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思?(2分)十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分)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①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②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山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是江东留守叶衡的部属。

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后来他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立即推荐辛弃疾为“仓部郎官”。

写此词时,叶衡尚未作“丞相”,题目云“为叶丞相赋”,是后来追加的。

②“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青山欲共高人语”中的“欲”的意思是。

(1分)(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3)赏析“青山”“烟雨”的表达效果。

(2分)二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5分)如梦令春思①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③,居士。

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贬谪之地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词人的自我呼叫。

(1)“惊起五更春睡”的“更”的意思是。

(1分)(2)赏析句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2分)(3)“莫忘小桥流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2分)参考答案一、(1)(1分)过夜。

(2)(2分)句中的“斜”字,可谓精妙之极。

在描绘景色的同时,又点明了时间是在即将天亮的落潮之际。

(3)(2分)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无限愁思,表现了诗人心中寂寞、凄凉之情。

二、(1)(1分)清晨。

(2分)深红浅红的桃花瓣上略带着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清新,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3)(2分)作者以动衬静,侧面表现了自己闲适而恬静的心态。

三、(1)(1分)尚且(2)(2分)沙漠辽阔、天空晴朗、马匹肥壮、胡笳哀鸣、白云飘飞,描绘了边塞秋天的壮美风景。

(3)(2分)大雁南飞,诗人却只能滞留塞上,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用大雁比喻飘泊异乡的自己,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四、(1)(1分)等待。

(2)(2分)皇宫翠柳绿千般,映照着九重宫殿,雕有凤凰的花窗与绣有荷花的窗帘相映生辉。

(3)(2分)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排列成行的新柳,写作清一色的新妆美人,赋予柳树以人的姿态与感情,突出了新柳的轻盈、美丽,写活了柳的风姿,引人联想。

五、(1)(1分)碧绿。

(2)(2分)本诗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

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

(3)(2分)通过对静观秋光月色风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

六、(1)(1分)飞越。

(2)(2分)“一”字巧妙地表现出清冷孤独的意境,通过雁子的孤独影射出诗人的孤单。

(3)(2分)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的思乡之情。

七、(1)(1分)围绕,环绕。

(2)太原秋天的威势来得早,秋霜很浓,寒风凛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