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矿业公司近年来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情况
铁矿资源回收与尾矿综合利用

铁矿资源回收与尾矿综合利用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6.11.19目前,国内磁铁矿石平均选矿比在2.6左右、尾矿量约占金属矿产尾矿总量的50%。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提高铁矿资源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铁矿尾矿,保护自然环境。
1 铁矿资源储量及供需状况1.1 资源储量状况截至2002年底,我国保有铁矿产地1995处,保有资源储量578.72亿t,其中基础储量213.57亿t、储量118.36亿t。
我国的铁矿资源中,贫矿、难采、难选矿占有比例大,平均品位只有32.67%左右,低于世界平均品位11个百分点。
截至2003年底,山东省查明铁矿产地85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2.27亿t,保有资源储量约20.5亿t,其中保有经济的基础储量8.74亿t、储量5.4亿t,贫铁矿占有比例60%。
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我国的铁矿资源找矿前景不大,所以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铁矿资源。
1.2 铁矿石供需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钢铁产量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生铁、钢、钢材产量分别达到2.02亿t、2.20亿t、2.36亿t,自产铁矿石原矿2.61亿t,成品铁矿石自给率50%左右,进口铁矿石1.48亿t,占世界铁矿石海运贸易总量的28%。
近年来,山东省冶金工业也保持了高速发展,随着钢铁产量的增长,铁矿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03年全省成品铁矿石需求量达2100多万t,而省内74家铁矿山的原矿产量为993.5 万t、成品矿产量603.53万t,铁矿石自给率30%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 山东铁矿资源回收及尾矿利用情况2.1 资源储量及生产情况山东省现有省属以上铁矿山8家,其中中央企业1家。
2003年度完成采掘(剥)总量1009万t,原矿产量620.4万t,成品矿产量332.5万t(其中铁精矿产量294.1万t)。
截至2003年底开采矿区19处,占全省查明矿区总数的22%,保有资源储量4 61亿t、基础储量3.61亿t、储量2.49亿t。
我国矿山尾矿综合利用和减排的新进展_常前发

Se ries N o.405 M a rch2010金属矿山M ETA L M I NE总第405期2010年第3期*/十一五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8BAB32B14)。
常前发(1963)),男,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243004安徽省马鞍山市湖北路9号。
#专题综述#我国矿山尾矿综合利用和减排的新进展*常前发(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总结了我国矿山尾矿的现状及危害,分析了尾矿综合利用和减排的难点和问题,介绍了尾矿综合利用和减排的7条途径和新进展,指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尾矿综合利用节能减排N e w Progress on Com prehensive U tilization and Em ission Reduction ofM ine Taili n gsChang Q ianfa(Sino steelM aanshan Instit u te of M ining Research Co.,L td.)Abstrac t T he sta t us o f Chi na s'm i ne taili ngs and its ha zard are summ arized,the d ifficu lti es and proble m s i n co m pre-hensive utiliza ti on o f ta ili ngs and em iss i ons reduction are ana l yzed,and seven approaches and ne w progress on t he co m 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e m issions reduc ti on o f ta ili ngs a re i n troduced,thus putti ng for w ard t he co rrespondi ng m eas u res and reco mm enda tion.K eywords T aili ngs,Comprehens i ve utili zati on,Energy-sav i ng,Em i ssi on reducti on尾矿,就是选矿厂在特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将矿石碎磨、选取/有用组分0后所排放的废弃物,也就是矿石经选别出精矿后剩余的固体废料,是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有用金属、非金属矿物,可视为一种/复合0的硅酸盐、碳酸盐等矿物材料,并具有粒度细、数量大、污染和危害环境的特点,但同时又是一种潜在的二次资源。
科技成果——绿色充填胶凝材料研发及尾砂似膏体制备采矿技术

科技成果——绿色充填胶凝材料研发及尾砂似膏体制备采矿技术所属领域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成果简介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充填采矿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
通常仅用于有色、黄金、贵金属等高价值矿体开采的全尾砂充填采矿法,近10年来已在铁矿、煤矿等低价值资源开发中应用,并且具有逐年发展趋势。
与其他采矿方法相比,充填法采矿不仅采矿工艺复杂,生产能力低,而且充填采矿成本高,因此采矿经济效益差,影响充填采矿技术推广应用。
特别对于低品位大型铁矿,通常以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实施全尾砂充填法开采,其胶结充填体强度低,水泥用量大,导致充填采矿成本居高不下,显著降低充填采矿经济效益。
近1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低成本充填胶凝材料以及膏体充填技术。
以胶固粉为代表的新型充填胶凝材料在充填矿山中应用,获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胶固粉一类新型充填胶凝材料以矿渣为主,与复合激发剂(C料)在矿山制备。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保重视和管理,对钢铁和水泥产业限产,作为水泥掺合料的矿渣成为一种宝贵的短缺资源,其材料成本在逐年提高且供不应求;由于激发剂成本提高和远距离运费,由此制备的胶固粉一类全尾砂充填胶凝材料成本逐年提高,目前基本上接近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材料成本。
钢渣、脱硫石膏、氟石膏、磷石膏、电石渣、鎂渣等低品质固体废弃物资源,由于其活性低、资源化利用成本高,作为水泥掺合料存在安定性等问题,因此资源化利用率低,目前仍是名副其实的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利用钢渣等低品质固体废弃物,开发全固废绿色充填胶凝材料,以及超细尾砂似膏体制备技术,在充填矿山尤其是低价值充填矿山应用,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充填采矿成本,而且还可以实现低品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高附加值和规模化利用。
本项目核心技术成果开发出的全固废绿色充填胶凝材料,与水泥和胶固粉相比,充填材料成本大约是水泥或胶固粉成本的50%-70%,而固废废弃物利用100%,其中较难利用的钢渣、脱硫石膏等低品质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将达到55%以上。
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有限责任公司马兰庄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

XX首钢马兰庄铁矿XX公司马兰庄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2010.1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XX首钢马兰庄铁矿XX公司是首钢总公司和XX市人民政府联营创建的国有股份制企业,为首钢矿业公司重要的矿产品原料供应基地之一。
矿石保有资源储量1.50633亿t,矿石SFe平均品位27.69%。
现露天采矿规模达为300万t/a,选矿规模达250万t/a,精矿产量为80万t/a。
按照《XX市矿产资源规划》和《首钢矿业公司“十一五”规划》,结合XX 首钢马兰庄铁矿XX公司自身制定的增产扩容的发展目标,XX首钢马兰庄铁矿XX 公司拟进行改扩建——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对白马山采区实施地下开采,对沙河山采区进行露采境界优化并在后期与白马山采区共同实施地下开采。
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将加快国有矿山建设(含改扩建)步伐,为首钢矿业公司大量的铁矿石原料,缓解首钢集团铁矿石供应紧X状况,有力地促进迁安市乃至XX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2产业政策、规划的符合性改扩建工程符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的相关要求,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的相关要求。
改扩建工程符合《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XX 省矿产资源规划》、《XX市矿产资源规划》、《XX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的相关要求。
1.3工程概况1.3.1现有工程概况马兰庄铁矿属铁矿采选联合企业,现有职工约1400人。
包含两个采场(沙河山和白马山),两座选厂(大选厂、柳选厂),露天开采规模为300万t/a,白马山露天采场开采到-20m水平,已于 2008 年二季度末闭坑;沙河山露天采场开采到-80m水平,今后露天还将继续开采至-248m水平,预计开采11年。
马兰庄铁矿现有两座选厂——大选厂、柳选厂,选矿总规模为250万t/a,其中,大选厂选矿规模为150万t/a,柳选厂选矿规模均为100万t/a,铁精粉总产量为85万t/a。
中国五大露天铁矿概况

国内五大露天开采铁矿山基本情况一、辽宁本钢南芬露天矿本钢南芬露天矿是全国大型黑色冶金矿山之一,是本钢铁矿石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该矿位于本溪市南芬区境内,矿区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0.4-1公里,面积为4.6平方公里,总占地面积为13.15平方公里。
南芬露天铁矿属前震旦纪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由黑背沟区、铁山区和黄柏峪区构成,其中以铁山区为最大。
矿体由太古界安山群含铁石英岩中的3个铁层组成,属于单斜构造。
铁矿层走向西北,倾向南西,倾角40度-55度。
地表露出全长3400米,工业矿段总长2900米。
3个铁矿层的平衡厚度为40.18米,其中以第三层为最大,储量占全区的82.6%。
矿石品位:磁铁贫矿石铁量31.82%,磁铁富矿石铁量50%。
该矿生产的铁矿石低磷、低硫,无益元素极低,是冶炼铸造生铁、球墨铸铁的最佳原料。
南芬露天铁矿累计探明储量为12。
91亿吨,到1985年末,保有储量为11.1亿吨,其中工业矿量8.4亿吨,远景矿量2.74亿吨。
矿床距地表较浅,构造简单,适合于露天开采。
该矿装备有120吨、170吨电动轮汽车,7.6立方米、11.5立方米电铲和45R、60R牙轮钻等优秀设备。
年剥离量为2823万吨,采矿石797.8万吨,是目前我国单体矿山年产量最高的矿山。
二、辽宁鞍钢齐大山铁矿该矿床位于鞍山市旧堡区。
矿床为一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矿床,俗称“鞍山式”。
铁矿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一套以粘土质-半粘土质岩和硅铁质沉积岩为主,并含有少量中基性变质火山岩的原岩组合,总厚度大于600m。
自下而上依次为:①下部片岩夹薄层含铁石英岩层,主要为绿泥石石英片岩、绿泥石滑石片岩和绢云母石英片岩,共有6层含铁石英岩;②条带状含铁石英岩层,为主要含铁层位,长4650m,厚度200~250m,矿层中有混合岩、片岩及脉岩类夹层;③上部为千枚岩夹薄层含铁石英岩层,主要为绿泥千枚岩、绿泥石化绢云母千枚岩和砂质千枚岩。
矿床分为北采区(樱桃园)和南采区(王家堡子三矿区)。
首钢园产业发展报告

首钢园产业发展报告一、引言首钢园作为中国首钢集团旗下的重要产业园区,承载着北京市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使命。
本报告旨在全面、详细、完整并深入地探讨首钢园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首钢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1 产业结构首钢园目前以钢铁产业为主导,同时也涵盖了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
钢铁产业在首钢园的发展具有重要地位和丰富资源,但也存在结构单一、环境污染等问题。
2.2 技术创新首钢园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尽管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但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
2.3 人才培养首钢园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与高校合作、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等方式,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研和管理人才。
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增加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
2.4 环境保护首钢园作为国内重要的产业园区,必须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
目前,虽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如减少排放、治理污水等,但仍需要更加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三、首钢园产业发展问题分析3.1 结构单一问题首钢园目前以钢铁产业为主导,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产业结构过于单一,难以提高整体竞争力。
3.2 技术创新不足问题尽管首钢园致力于技术创新,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限制了首钢园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3.3 人才缺乏问题首钢园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人才缺乏、人才培养不到位等问题。
这限制了首钢园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3.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虽然首钢园已经采取了一些环境保护措施,但仍需加强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工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首钢园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4.1 结构调整与优化首钢园应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逐步减少对钢铁产业的依赖,发展其他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首钢工业区工业遗产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万方数据
2眉边地区关系示意圈
sketch map of relation with the surround area
3首钢工业区卫墨影像圈 picture of the capital stee ndustriaI distrig
毗邻,南与丰台区搭界.西和西北濒永定河与门头沟相望.是 石景山、门城、丰台河西地区的三区交汇点(图2)。在北京”两轴, 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中,首钢工业区处于西部发展 带和东西文化轴相交的节点地位。由于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 放过多,企业运营耗水量惊人,距铁矿石港口过远f相当部分 中国钢铁企业要”吃”进口铁矿石)等问题.北京市政府件要 求首钢于2007年底压产400万t.于2010年在北京市区全部停产, 完成搬迁。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代表国务院正式批复,同 意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这件事.不仅对于首 钢本身,而且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ARCHICREATION 2ee6 09
38
万方数据
8期历史照片 picture of the early days after building of the plant
9 1988年石量山炼铁厂圈 picture of Shijingshan Steel Plant in 1 936
万方数据
1960年开始,随着世界性的产业结构和物流方式的变化调 整,欧美城市发展逐渐进入“后工业”时期。其突出标志是. 城市失去了大规模扩张的发展动力.而转向旧城更新改造和再 生.“转变”(Transformation)、”再生”(Revitalization)、“插建” (InfiII)、“适应性再利用”(Adaptive reuse)逐渐成为近30年来 大多数欧美城市建设的关键词和实践主题。人们发现,那些数 百年前遗留下来的老工业区并非一定与现代城市生活要求相悖. 它们的存在反而为城市增加了场所感和历史感。人们普遍认识 到.工业遗产——工厂、厂矿、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等,也曾 是社会组成的一个重要经济因素。作为物质地标,它们同样见 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显然,如果没有这样的进程.就没 有今天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作为逆工业化过程的结果. 它们变得日益稀少。从世界范围看,工业遗产作为”历史文化 遗产”的价值正在上升。特别是IBAl 989年~1 999年间组织实 施的鲁尔工业区再生等产业建筑及地段改造的成功案例,使工 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引发了世界建筑同行的进一步关注。虽 然“工业遗产”的概念还没有完全确定,但是作为文化遗产的 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术语已被普遍接受。在联合国世界自然与 文化遗产保护中.工业遗产保护是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内容。 工业遗产在世界遗产名录上的地位较以往大为提高。将对于城 市、地区乃至国家具有较重要意义的工业遗迹遗物作为广义上 的”遗产”(指地球与人类在漫长的演进与发展过程中,所有包 含具有遗产价值的载体)符合“遗产”概念的开放性发展.也 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于工业景观理性的审美态度。
矿产资源整合工作情况报告(完整版)

矿产资源整合工作情况报告矿产资源整合工作情况报告近年来,全省矿业经济迅猛发展,现有各类矿山7600余个,从业人员近80万人,年产矿石量3亿吨以上,矿业年产值达240亿元,矿山采掘业及其后续相关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矿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
但从全省来看,还普遍存在着矿山企业数量多,开采规模小,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省自201X年初开始,以铁矿、煤矿为重点,在全国率先部署和开展了整合资源调整布局试点工作。
201X年10月,《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1X]28号)下发后,我省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大整合工作力度,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扎实开展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全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
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精心部署,扎实推进,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201X年12月底至201X年3月底,在我省开展的集中治理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工作中,省领导对整合矿产资源调整矿山布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按照省领导指示精神,针对我省大矿少,小矿多,矿山“多、小、散、乱”的问题,去年初,我厅印发了《关于制定重点矿区资源整合调整布局综合治理专项规划的通知》(冀国土资矿字[201X]1号),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17个资源整合重点矿区,先期启动和开展了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工作。
为做好此项工作,我厅成立了“XX 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综合治理专项规划专家组”,印发了《关于下发〈重点矿区整合资源调整布局综合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提纲〉的通知》(冀国土资矿字[201X]12号),制定了全省统一的专项规划技术要求、规划内容和编写提纲,并协助市、县国土资源局开展调查研究,指导、解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督促检查有关市、县整合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各市提交的重点矿区专项规划方案组织审查,并批复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召开“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的说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就是经原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门从事资源综合利用的行业组织,由国务院国资委主管,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业务指导。
我公司2006年加入该协会。
2009年该协会邀请尾矿综合利用产业相关单位、大学与科研机构,联合组建“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我公司2009年加入该联盟,就是该联盟的成员单位。
联盟定于2010年3月23日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及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同期举办“中国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高层论坛”。
我公司就是该联盟的会员单位,免会务费,住宿费自理。
会议要求将参加会议人员回执尽快发给她们,请及时安排参会人员。
技术处2010年3月16日首钢矿业公司近年来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实践一、矿业公司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一)排土场矿石回收技术研究随着露天采区陆续闭坑,矿业公司资源紧张的矛盾异常突出,严重制约矿业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大石河铁矿排土场共有废石资源3、89亿吨,露天开采受原采矿工艺制约,矿石回采率仅为94、34%,露天开采矿石损失折合矿石约2205万吨,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充分的回收利用价值。
为了能够充分、合理的回收利用资源,2004年以来矿业公司围绕排土场矿石回收综合利用开展了资源化开发工作。
先后进行了排土场开采与矿石回收工艺的研究工作。
研制出适用排土场开采、矿石回收工艺,在大石河铁矿裴庄东排土场实施,成功实现了排土场矿石的高效回收的综合利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排土场矿石回收采用"粗选与分级精选"新工艺。
该工艺流程合理,适应性强,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尾矿库尾砂综合利用采用阶段磨矿、阶段磁选的主体工艺,铁精矿品位达到66%,该工艺具有创新性,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大石河铁矿裴庄东排土场矿石回收投入后,每年可从废石中回收磁铁矿石78万吨(品位>23%),可多产铁精矿19、60万吨(品位66%计),选矿厂年经济效益9128、5万元,同时可减少排土场占地。
2005年以来,矿业公司共建设15条排土场矿石回收生产线,年处理能力达到3000万吨以上。
(二)、尾矿库尾砂综合利用研究首钢水厂铁矿老尾矿库堆存尾矿砂约有1、05亿吨,尾砂品位达到10、13%,相当于有1064万t的金属铁赋存于尾矿中。
为了能够充分合理的回收资源, 自2004年以来,首钢矿业公司自选课题,围绕尾矿砂的二次利用开展了研究工作,通过实施尾砂性质的分析与研究、尾砂再选及分级工艺的研究、尾砂开采及堆存的方案研究与尾砂综合利用工程的设计,成功开发了磁铁矿尾矿库尾砂综合利用工艺,实现了尾矿库尾砂的综合利用。
该项目对尾矿性质进行了综合分析及再选与分级试验研究,确定尾矿再选回收铁金属与生产建筑用砂的可行性。
对铁矿选矿厂尾矿库中的老尾矿采用阶段磨矿、阶段磁选的主体工艺,使铁精矿品位达到66%,并对粗选后的尾矿用旋流器分级生产建筑用砂。
该项目具有创新性,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6年投入应用,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投产后,当年可获得合格铁精矿21万吨,生产建筑用砂64、7万m3,年可实现经济效益4960万元。
同时可减少尾矿的排放量、延长尾矿库服务年限,生产建筑用砂可缓解开采天然砂造成环境的破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该项目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循环经济的需要,在冶金矿山磁铁矿尾矿库尾矿综合利用领域具有推广价值。
二、矿业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实践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循环经济就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钢矿业公司作为资源型企业,明确提出了“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价值”的理念。
严格遵守国家的《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坚持诚信经营,全面履行采矿权人的责任与义务。
严格采矿、选矿生产管理,推进工序管理升级,控制矿石损失贫化,降低尾矿品位,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
转变资源观念,推进矿山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化。
(一)、提高现有资源利用标准。
加强采矿生产管理,强化资源储量统计与监测,采取牙轮钻探矿取样等方式,动态补充完善地质资料,指导正规开采。
从“九五”开始,对地质品位低于开采设计边界品位的含铁岩石,进行选矿试验与研究论证,将铁矿石入选品位由≥20%下调到≥15%,提高采矿回采率,十五以来累计利用含铁岩石870万吨以上。
(二)、充分利用闭坑采区资源。
采用硐采、地采、挂帮矿回收等技术措施,复采已闭坑采区或回收利用边角矿等残留资源。
其中:对大石河采区边坡出露的零散资源及开采范围盲矿体,进行全面研究,2002年9月份开始,应用硐采技术与采用小型挖掘设备进行开采,累计回收矿石149万吨。
杏山采区挂帮矿开采,2005年开始,目前已形成年100万吨矿石生产能力。
(三)、加快利用深部资源。
进行迁安矿区成矿模式与找矿规律的研究,按照“探边摸底,拓展外围”原则,对老采区深部及外围进行资源勘探。
借助国家“危机矿山”资源接替的政策支持,获得杏山、二马等区域16、9平方公里的探矿权,目前基本完成深部资源详勘。
积极申办“裴羊柳”闭坑采区深部探矿许可证。
实施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2006年开始建设320万吨矿石生产能力的杏山地下开采项目,预计2010年投产;完成马兰庄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设计;正在筹备孟家沟铁矿等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工作。
(四)、回收排土场矿石资源。
1992年11月停止使用的大石河铁矿裴庄东排土场,堆存废石4800万吨。
经过取样分析与技术论证,提出开发利用方案。
自行研制干选回收设备,实施大粒度干选工艺,2005年建成3条干选矿石回收系统并投入运行,年回收含铁品位17%以上的矿石60万吨。
该项研究通过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成果评价。
随后广泛推广应用,目前在裴庄、二马、水厂等排土场建成15条干选生产线,年处理能力达到3000万吨以上,年回收矿石200万吨以上。
(五)、开发利用赤铁矿资源。
孟家沟采区有1300万吨赤铁矿资源,含铁品位低、磁性率低,原设计与磁铁矿混在一起处理,金属回收效果差,得不到有效利用。
通过选矿工艺技术攻关,确定弱磁-强磁联合选别工艺,2004年对大石河选厂1、2系列进行改造,建成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弱磁-强磁联合选别工艺流程,处理赤铁矿。
2006年再次扩建投入1个系列,形成年处理110万吨、产粉20万吨的能力。
已累计处理赤铁矿217、36万吨,生产精矿粉41、56万吨。
(六)、持续降低尾矿品位。
降低尾矿品位、减少金属流失就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选矿成本的有效措施。
历史上水厂铁矿的尾矿品位一直在9%以上。
从1996年1月至2003年1月,应用一、二段“盘式再选回收机”与“复合闪烁磁场精选机”两项自主知识产权,采用三段低、高场强的复合磁选回收工艺,充分利用老主厂闲置的磨选系列对再选粗精矿进行再磨再选,成功开发了尾矿复合再选新工艺,尾矿品位降低了2、44%。
针对矿石资源日益紧张且不能再生的实际,2006-2008年连续组织技术攻关,强化工序管理,尾矿品位降到了7%以下。
2009年以来,进一步转变观念,采取技术与管理措施,降尾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目前,水厂铁矿综合尾品降到了6%以下的水平;大石河铁矿的降尾工作也取得明显进展,由原来的7%降到了6%左右。
同时,在选矿生产过程中,提高磁滑轮工艺标准及参数,减少磁性铁损失,甩尾产率由8、5%调整为6%;对磁滑轮甩出的尾矿采取再选回收措施,使磁滑轮尾矿品位由9-10%降到7-8%。
(七)、实施尾砂再选综合利用。
水厂新水尾矿库1995年停止营运,共存有尾砂约1、1亿吨,可用尾砂量8100万吨。
由于历史与技术原因,老尾矿库的尾砂品位在10%左右,远高于现在的排放标准,有较大回收利用价值。
经过多次专题研究与试验,采用细磨精选技术,确定了方案与工艺流程,实施了尾砂再选综合利用工程。
2005年8月份开始设计并建设了年处理尾砂1000万吨、回收含铁品位20%的粗精矿165万吨、生产精矿粉30万吨的选矿厂。
目前已累计处理尾矿砂2595、70万吨、生产精矿粉81、35万吨。
同时,再选后的尾矿砂可生产出建筑用砂,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还能扩大尾矿库的库容,延长尾矿库服务年限5、6年。
(八)、利用固体废弃物发展沙石料产业。
采矿生产剥离出来的岩石,选矿生产分离出来的尾矿砂,排弃需要费用,存放又污染环境,就是企业的沉重负担。
对此,树立市场经济的资源观,开辟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途径,使之变废为宝。
1、利用磁滑轮碎石、尾砂生产建筑石料。
聘请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进行配制商品混凝土的专项研究,利用尾砂配置的混凝土平均抗压强度比天然砂混凝土高12%,按一般配比用磁滑轮碎石加尾砂配制的混凝土与易性良好,可以配制C50以下泵送混凝土及普通混凝土,比河砂节约水泥100kg/ m3,属于新型环保材料。
目前磁滑轮碎石、尾砂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建设。
从投产至今累计生产建筑用尾砂200万立方米,磁尾碎石158万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200万元。
2、利用尾砂开发建材产品。
成立环保建材厂,取得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企业资质证书。
采用旋流器工艺,对选矿尾砂进行分级,生产建筑用砂,达到国家GB/T14684-2001《建筑用砂》标准。
以此为原料,建成生产线6条,发展新型环保建材产品。
此类产品不用烧制,不占耕地,没有污染,价廉物美。
目前,已形成彩色路面砖、透水型彩砖、小型空心砌块、路缘砖、墙体砖等5大系列、16个品种。
建厂以来,总产值达2700余万元。
3、利用废石加工铁路道砟。
投资300余万元,在水厂铁矿建成一条华北地区最大、年产40万m3的铁路道碴生产线。
其产品结构致密、硬度高、抗风化、耐腐蚀性好,与普通道砟比,可延长铁路路基养护周期3倍以上,已被广泛应用于大秦线、京沪线等主干铁路的路基铺设,连续多年获得天津铁路分局免检产品,成为其5家道砟定点生产厂家之一,累计销售120万立方米以上,销售收入超过3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