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
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说课)

《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在中国历史第一册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宋元文明中的第三课。
北宋时期,中华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两宋期间,虽然战争频繁,但各民族的文化却在时战时和的历史场景中碰撞、交融。
国土的分裂并没能阻挡经济的发展,至南宋,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
城镇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带来繁荣、多彩的城市生活,进一步刺激了农工商经济,也给两宋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材通过《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宋代城市的发展和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具体体现为坊市结合,城镇发展,服饰、饮食和交通工具的变化,娱乐生活的丰富。
纸币的产生及其子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本课的难点。
纸币最早出现在四川,因为当时四川的商品经济发达,用铁钱严重影响了商品交换,于是民间产生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后来北宋政府成立了益州“交子务”,发行交子。
到了南宋,政府又成立了“会子务”,发行会子。
南宋后期,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就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给南宋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五单元的课文中对宋代的政治新格局和经济新变化已经有所学习,知道两宋一直处于与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在这一的形势下,宋代经济仍然有所发展,与其政治、经济的格局变化不无关系。
仅靠大量的文字材料学习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比较困难。
七年级的学生对直观的历史资料如图片、视频等非常感兴趣,接受起来也容易。
在教学中可以用图片、视频与文字材料相结合,使学生更易接受本课的教学。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生理上,七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七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很多是凭自己的兴趣和历史本身的有趣程度。
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第3册 知识点

第三分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第17课宋朝的建立和制度创设一、北宋的建立1.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东京)。
北宋的建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
2.北宋与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以及东北的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二、文官体制---北宋的制度创设 B1.背景: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在政治、军事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2.特点:重文轻武的文官体制。
3.措施:“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枢密使由文官担任)、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 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文人担任官职,中央重要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军事)及地方要员均由文官担任,形成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并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4.影响:消除分裂割据和军人乱政的隐患,但也带来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消极影响。
三、科举制度的完善宋朝承继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1.考试制度:宋朝的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
2.考试规则: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创设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以保证科举制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3.考试内容: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前后也有很大的变化:宋初进士考试,仍继承唐代以来的方式,主要以诗赋取人。
宋中期以后,不以诗赋的优劣取士,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
4.意义:通过改革而逐步完善、兴盛的科举制,①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②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一、辽、西夏的建立及其与北宋的和战1.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仿照汉族制度称帝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结束宋辽之间的战争状态,双方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好关系。
2.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国,史称西夏。
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生活

勾栏瓦舍
“闻刘玄德败,颦蹙有 出涕者;闻曹操败, 即喜喝快” ——苏轼
说 唱
蹴
傀 儡 戏
鞠
做 客
在第三天,西夏人要 去久违的老朋友家作客。 他将受到怎样的款待呢?
宋代茶具
高足的椅子 瓷 器
宋代烹茶画像砖
新颖舒适的服饰
唐朝妇女的服饰
丰富精细的饮食
所谓茶饭者,乃百味羹、头羹、三危羹……炒 兔、葱泼兔、煎鹌子、生炒肺、炒蛤蜊、炒蟹、炸 蟹之类……海鲜时果、旋切莴苣、生菜、西京 笋……
轿 子
船只
驴 子 骆驼 独轮车 马车和牛车 双轮车
热闹的街上有官吏 木工作坊的主人收 封闭的坊市制在宋代被打破 的住宅说明什么? 工后可能住在哪里?
商业的繁荣冲破了封闭的坊市制
第 二 天 娱 乐
去“瓦舍”听说 唱,看戏剧、看百 戏等
——
“瓦舍者, 谓其来时瓦舍, 去时瓦解之义, 易聚易撒也”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各抒己见
与交换有关的字如货、赚、 贷等都以“贝”字作部首的。 类似的字你还能找出多少? 财、贪、贫、败、贩、购、贱、 贵、赏、赈、贼、贸……
货币的发展
商代贝币
东周铜币
秦半两
计算题:宋代成都一匹绢的价格为铁钱 500文,则买100匹绢需付铁钱多少文? 已知每1000文铁钱重3.25千克,则这些 铁钱重多少? (162.5千克)
作业:练习册P34—35页
又有托小盘干果子,乃旋炒银杏、栗子、河北 鹅梨、梨条、梨干、梨肉、胶枣…… 更有诸色包子,猪羊荷包,烧肉干脯,玉板鲜 鲊、鲊片酱之类。
——东京梦华录(卷二) 孟元老
结束了三天的短暂旅游后,西夏人 会对东京有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教案设计

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对照:汕头南生百货大楼之前世今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南生百货公司创立、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基本脉络,对城市近现代的历史变迁有整体的认识。
2.能力目标: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史料收集、分析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历史的本质,追寻历史的真相。
学生能够掌握访谈法的基本操作,整理记录口述历史。
3.情感目标:在调查研究的过程,加深对家乡历史的认识,进而能够认识到家国命运息息相关。
二、重点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自主组织、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掌握历史考据的基本方法,并培养一种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
2.难点:图片资料时间的考据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多方印证。
三、活动设计(一)课前准备:1.在活动课前两周,分发任务清单(见表1),全班按四个主题,分成八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一个主题探究活动。
表1 任务清单2.每个小组给自己的团队起一个有意义、有代表性的名字。
学生最后定名为(鸿鹄组、奋斗组、追梦组、圆梦组)(二)课堂展示导入:南生百货影像资料教师:课前的视频,应该会唤起在座各位老师很多的回忆,这座曾经的承载了很多城市记忆的建筑,在我们心中,是一座永恒的地标,但在不了解它历史的学生心中,或许就只是残垣断壁的破旧建筑。
所以我们定下了今天这个探究的主题,用两周的时间,带领孩子们追溯这座建筑的历史。
感谢807班的孩子们你们在过去两周中,和我一起收集资料,提出你们宝贵的疑问,也收获和发现了有趣的知识。
今天的舞台是属于你们的,是你们展示你们成果的时候。
所以,先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学生活动:活动一:主题汇报,每两个小组合成一个大组,由代表同学上台汇报其调查的主题。
主题一:南生百货历史背景和周边环境南生百货,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
说到南生百货,就要从汕头开埠说起。
我先考考大家,还记得汕头开埠和哪一个条约有关吗?(《天津条约》)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开放了14个通商口岸,汕头便是其中之一。
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

第19课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凤溪中学沈玉婷[研究目的]《清明上河图》是背诵风俗绢本画,现珍藏玉故宫博物院。
其作者是宋徽宗时的著名画家张择端。
历史绘画也是一种史料,具有着文字难以替代的形象价值。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材通过《清明上河图》,展示出宋代城市的发展和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具体体现为坊市结合,城镇发展,服饰、饮食和交通工具的变化,娱乐生活的丰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农业、手工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宋代商业的发展;知道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内容和艺术风格;知道宋代城市的规模、特点;了解宋代基本的衣、食、住、行、商贸以及娱乐、体育活动内容。
2.过程与方法明确知道历史绘画也是一种史料,学会观察《清明上河图》,运用这种史料感知宋代特有城市生活;结合其他历史图片、资料,归纳宋人衣、食、住、行、商贸、娱乐的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清明上河图》感知宋代特有的城市生活,认同两宋商品经济和城市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由衷地赞叹《清明上河图》。
[重点与难点]重点:城市繁荣。
难点:体会宋代人的城市生活。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在常人眼里历史是古董、文物、遗址、史书。
历史已经过去,可历史仍然在诉说着什么。
每每翻开历史的扉页,它总是令人充满遐想。
翻阅《清明上河图》,画家张择端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宋代社会生活的灿烂画卷。
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当年的北宋都城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已经繁华落尽,只剩下残垣断壁。
但如今,在河南,开封人民依据《清明上河图》修建了“清明上河园”吸引着各方游客。
历史课堂的作用不仅仅是“梦回千年”,更可借助课堂放大昔日生活的片段还原历史的过往。
一堂历史课不足以展现历史与生活的一切,它却给了我更多的思考。
带着对古人的崇敬之情去体会他们生活。
从他们的生活中感知历史的变迁。
我和学生们说:我们今天来东京一日游吧!话一落口,学生已经喜形于色了,因为我将要带他们游览东京这是以往课堂所没有的。
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

(1)通过《清明上河图》感知宋代特有的城市生活,认同两宋商品经济和城市 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由衷地赞叹《清明上河图》。
(2)知道宋代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关注货币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重点: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 难点:纸币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某日深夜,一阵阵的欢声笑语和丝竹管弦之 声传入深宫,引起宋仁宗的注意。他问身边 的宫人:“为何这么热闹?”宫人告诉他这 是民众在酒楼里作乐。还说:“皇上您听, 外面的生活如此快活,不像宫中冷冷落落。” 宫人对宫外的生活表现出无限的向往。
练习册P34《东京街头的场景》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同学自编自演了一部历史短剧。 历史背景:北宋年间的东京 场景一:两个茶客在茶馆里品评《水浒传》,一见不一 致,争吵起来。 场景二:茶客甲欠茶客乙货银200两,茶客甲提出用交 子偿还,茶客乙犹豫了一下,接受了。 场景三:喝完茶,已是晚上,茶客乙去附近的“市”上 买东西,可惜已经宵禁,只得回家。
根据上述文字你能说说宋代的城市生活与 前代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吗?
马行街的“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 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在潘楼街,“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 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 宵禁的取消、夜市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现代生活中的夜市思考)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面貌因此产生巨大变 化。一方面,城市中宵禁和封闭式的坊市制度被取消,表明商 业活动已经突破时空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凸现。另一方面, 城市人口大大增加,在城市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市民阶层, 和之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北 宋“市肆风俗画”,以此切入,可以使学生从具体的绘画场面 中,了解北宋繁华的城市风貌和多彩的市民生活,感受这一时 期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认识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兴 盛的关系、市民生活的丰富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第27课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教案

第27课 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知道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字、图表、图片等史料的展示,继续培养学生解读史实的能力;通过对一个历史时期不同侧面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一个时代特征的方法,形成历史是多面的、立体的认识。
形成历史是多面的、立体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间保持平衡,社会的和谐才能维持。
间保持平衡,社会的和谐才能维持。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 ]重点: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难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的原因:难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第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根本原因:第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第二:主要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金融市场不稳定...说明:说明:1.1.1. 金融危机指的是与金融相关的危机,也就是金融资产、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的危机,如股灾、金融机构倒闭等。
上述的个案金融危机国内外时有发生。
但根据不同的市场和国家,但根据不同的市场和国家,如果个案危机处理不及时、如果个案危机处理不及时、如果个案危机处理不及时、不好,不好,不好,很容易演变为系统很容易演变为系统性金融危机。
这次美国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列子。
次贷只是美国这棵金融大树上的一个分枝,它的断裂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导致整棵大树几乎全面倒塌,整棵大树的倒塌又导致全球性的金融灾难。
2、客观一点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吧,的角度来说吧,经济总是周期性发展的,经济总是周期性发展的,经济总是周期性发展的,到了一定的时期就会出现低谷,到了一定的时期就会出现低谷,到了一定的时期就会出现低谷,一般来一般来讲,当社会出现“经济衰退”同时又“通货膨胀”的时候,就预示着经济危机不远了。
第27课_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高考历史总复习

这是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 场景 :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 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 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 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自由放任主义已经死亡, 现代国家已经开始对现代经济 负起责任来,同时也承担保证 维系它的人们的生
6. 影响 ⑴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工商业 和国民经济状况显著改善。 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 矛盾,遏止美国法西斯势力。 ⑶对世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 新模式。 ⑷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 济危机。
◆请依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保护劳工权利
◆
该举措在解决危机中的作用
缓和劳资矛盾
材料六:1935的《社会保险法》:政府实行养老金 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 提供救济。
该情境反映了新政的什么内容?出发点 何在?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缓和矛盾,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美国新政期间部分公共工程
二、危机爆发的原因
危机的根源: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社会现象
贫富差距过大 股票投机过度
过度信贷消费
供 需 矛 盾 尖 锐
深 层
直接
经济 危机
3、经济危机的爆发
1929.10.24,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股票交易所 人流如潮
危机表现
股市崩溃
企业倒闭
银行破产
工人失业
饥民成群
生产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课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
时间:2007年11月22日上午第三节
地点:三楼多媒体教室
班级:初一(2)班
授课教师:谢学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代基本的衣食住行以及娱乐、体育活动内容;了解宋代商业活动的形式、媒介以及宋代城市的规模、特点;知道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和其史料价值;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产生在中国的宋代。
(2)学会观察历史绘画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学会通过绘画、书籍以及网络探究历史现象的能力,学会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会依据历史内容进行绘画创作以及学会依据历史现象重现历史情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宋代城市生活中衣食住行玩以及买卖的变化情况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生的情景小品表演,感知宋代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状态,让学生在体验中愉快学习。
(3)通过学生对宋代城市生活的回味,培养他们运用历史的能力。
(4)教师通过讲述、归纳、引导、图片资料辅助等手段,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培养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宋代城市生活中衣食住行玩的变化,认识到宋代是我国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时期。
(2)东京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
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对宋代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
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4)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重点:探究宋代的城市生活,感知城市商业繁荣。
2、难点
难点:城市商业的发展与纸币产生的关系
三、学生课前准备
对宋代城市生活中衣食住行玩以及买卖的变化情况的探究PPT、绘画以及情景小品录象。
四、教学设计
五、资料附录
1.北宋时期伦敦、巴黎、开封人口数比较表
六、板书设计
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
七、训练设计
1.北宋时期,张三赴东京赶考,见东京城里热闹非凡。
有许多店铺,还有固定的娱乐场所叫“戏舍”。
人们交易也不使用银两,而是使用一种叫做“交子”的纸币。
而且买卖只能在“市”中进行,到了夜晚便实行宵禁。
上述情景描述中有4处不符合历史的地方,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衣
食 交易区域变化
交易时间延长
交易形式多样
城市规模扩大
繁荣的城市商品买卖 住
行
玩 工商业分工细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