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疗法ppt课件

小儿推拿疗法ppt课件

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持续510分钟,可缓解腹泻引起的腹痛、腹胀等 症状。
揉足三里穴
推七节骨
用指腹按揉足三里穴,每次持续2-3分钟, 可缓解腹泻引起的身体虚弱等症状。
用拇指自上向下推动七节骨,力度适中, 每次持续3-5分钟,可缓解腹泻引起的脱肛 等症状。
便秘的推拿疗法
总结词
便秘是小儿常见病症,推拿疗法可以促 进肠道蠕动并缓解症状。
擦法
总结词
用掌根或鱼际在穴位上做快速来回擦动,适用于各个穴位和部位。
详细描述
擦法是用掌根或鱼际在穴位上做快速来回擦动,可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擦法常用于小儿推拿中的开天门、推坎宫等手法。
04 小儿常见病症的推拿疗法
感冒的推拿疗法
总结词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症,推拿疗 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咳嗽、腹泻等有较好的疗效。
小儿推拿疗法具有无创伤、无副 作用、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广
泛欢迎。
推拿疗法的发展历程
小儿推拿疗法起源于中国,已 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小儿推拿疗法被广泛 应用于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小儿推 拿疗法逐渐受到重视和研究, 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 步证实。
推大肠俞
用拇指自上向下推动大肠俞,力度适 中,每次持续3-5分钟,可缓解便秘
引起的腹部胀满等症状。
揉天枢穴
用指腹按揉天枢穴,每次持续2-3分 钟,可促进肠道蠕动并缓解便秘症状。
摩腹
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持 续5-10分钟,可促进肠道蠕动并缓解 便秘症状。
夜啼的推拿疗法
总结词
夜啼是小儿常见病症, 推拿疗法可以安抚情绪
捏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轻轻 提起并放松,可刺激穴位,促进气血 流通,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捏法常 用于小儿推拿中的捏脊疗法。

小儿推拿ppt课件

小儿推拿ppt课件
处理异常情况
如推拿后出现皮肤红肿、破损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 感染或加重症状。
记录与反馈
对推拿过程及效果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同时,将推 拿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或监护人,以便其了解小儿的治疗进展。
05
家长参与互动环节设计
家长学习简单手法操作
学习基本推拿手法
家长在专业指导下,学习并掌握几种简单且常用的小儿推拿基本 手法,如推、拿、按、摩等。
亲子互动按摩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互动按摩,增进亲 子关系的同时,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按摩效果评估
了解如何评估按摩效果及孩子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按摩方式和方 法。
分享经验和心得体会
分享学习成果
鼓励家长分享自己学习小儿推拿的心得体会,以 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和效果。
交流互动环节
设置交流互动环节,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和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
小儿推拿ppt课件
目 录
• 小儿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用手法介绍与操作演示 • 常见病症治疗方案设计 •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护措施 • 家长参与互动环节设计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及作用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以手法治疗疾病的方法,通过刺激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 ,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02
常用手法介绍与操作演示
推法
01
02
03
04
定义
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 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

分类
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
操作要点
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推动时 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

小儿推拿的原理

小儿推拿的原理

小儿推拿的原理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基于中医理论,通过手法刺激小儿体表的特定穴位和经络,以调节小儿的脏腑功能、气血运行和经络通畅,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脏腑功能:小儿推拿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刺激经络,能够调节小儿的脏腑功能。

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与体表经络相互联系,通过推拿手法可以影响脏腑的气血运行,促进脏腑的正常功能。

2. 疏通经络气血:小儿推拿可以刺激经络,促进经络内气血的运行。

经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推拿手法可以疏通经络,消除经络阻塞,改善气血循环,从而增强小儿的体质。

3. 调节阴阳平衡: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健康取决于阴阳平衡。

小儿推拿通过手法的运用,可以调节小儿体内阴阳的平衡,使其达到和谐状态。

对于一些寒热失调、阴阳失衡的病症,推拿可以起到调整作用。

4. 增强免疫力:小儿推拿可以刺激小儿的免疫系统,增强其免疫力。

通过手法的刺激,能够促进小儿的气血运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5. 促进生长发育:小儿推拿还可以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

通过对小儿特定穴位的按摩,能够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骨骼发育和身体健康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和穴位。

在进行小儿推拿时,要注意手法轻柔、稳定,避免过度刺激和伤害小儿的皮肤和身体。

同时,结合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干预,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摘要:一、小儿推拿简介二、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三、小儿推拿的临床应用四、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五、结论正文:小儿推拿是一种中医外治法,主要通过手法按摩来调整小儿机体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是小儿推拿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小儿推拿简介小儿推拿是一种中医外治法,主要通过手法按摩来调整小儿机体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来调节脏腑气血,使机体达到平衡。

小儿推拿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

二、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1.推法:用拇指面(正、侧两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2.揉法:用指端(食、中、拇指均可)或掌根,在选定的穴位上贴住皮肤,带动皮肉筋脉作旋转回环活动。

3.捏脊法: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

4.推脊法:用食、中指(并拢)面自病儿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处。

三、小儿推拿的临床应用小儿推拿广泛应用于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如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脱肛、虚喘嗽、慢惊风等症。

四、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1.小儿推拿手法应轻快柔和,有的手法虽与成人推拿相同,但手法动作及操作方法却不一样。

2.穴位选择上有时也和成人不同,但整体的特点就是轻和快。

3.小儿推拿时,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小儿哭闹。

4.小儿推拿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五、结论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是小儿推拿的重要内容之一,家长和推拿医师应该熟练掌握,以便更好地为小儿服务。

小儿推拿入门知识

小儿推拿入门知识

小儿推拿入门知识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是通过手法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段,刺激小儿体表的穴位和经络,调整小儿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小儿推拿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小儿推拿的入门知识。

一、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是中医经络学和脏腑学。

中医经络学认为,人体内部有经络相连,气血运行于经络之中,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交通运输系统。

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经络,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脏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人体内部的脏器和功能,认为脏腑是人体内部的重要器官,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穴位,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二、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包括按摩、拍打、揉捏、推拿等。

按摩是指用手指、掌心等部位轻柔地按压小儿体表的穴位和经络,以调和气血、舒缓经络为主要目的。

拍打是指用手掌或拳头等部位轻轻拍打小儿体表的穴位和经络,以刺激经络、活血化瘀为主要目的。

揉捏是指用手指、掌心等部位揉捏小儿体表的穴位和经络,以调和气血、舒缓经络为主要目的。

推拿是指用手掌、指尖等部位推动小儿体表的穴位和经络,以调和气血、舒缓经络为主要目的。

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小儿推拿适用于各种小儿疾病,如感冒、咳嗽、发热、腹泻、便秘、哮喘、湿疹、夜啼、惊风、遗尿等。

小儿推拿还可以用于小儿保健养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四、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小儿推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推拿前要检查小儿的身体状况,了解小儿的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当的推拿手法和穴位。

2. 推拿时要注意手法轻柔、缓慢,避免过度刺激,以免引起小儿不适。

3. 推拿时要注意手法的方向和力度,遵循经络走向和穴位特点,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推拿时要注意小儿的情绪变化,避免过度刺激,以免引起小儿情绪波动。

5. 推拿后要观察小儿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处理。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2024/1/30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6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目的。
2024/1/30
02
缓解病痛
推拿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行气 止痛,对于小儿常见的感冒、 咳嗽、腹泻等病症有较好的缓
解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小儿免疫系 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
病的发生。
7
适应症与禁忌症介绍
适应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 腹泻、便秘、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 病症。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局部皮肤破 损、炎症等患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同时,对于高热、抽搐等急症患儿 ,也应谨慎选择推拿治疗。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小儿推拿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 方法,将会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小儿推拿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未来,小儿推拿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治疗体系,为宝宝们提供更加全面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一起揉动
03
按法
用拇指或中指、食指、无名指 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逐渐用
力深压
04
摩法
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 掌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 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
动摩擦
10
各类手法操作要领示范

小儿推拿操作必看精华

小儿推拿操作必看精华
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优化推拿手法、穴位组合等手段 ,提高小儿推拿的治疗效果,缩短疗 程,减轻患儿痛苦。
小儿推拿的普及与推广
培训专业人才
加强小儿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 专业素养。
普及教育知识
开展小儿推拿知识普及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和社会的认知度 和接受度,促进小儿推拿的广泛应用。
THANKS
操作时间
每次推拿时间不宜过长,一般 控制在10-20分钟以内,以免 宝宝疲劳。
适应症选择
小儿推拿适用于6岁以下的小 儿,尤其适宜于3岁以下的婴 幼儿。
操作力度
小儿推拿时应轻柔、均匀、有 力,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皮肤损 伤。
操作频率
小儿推拿的频率应根据宝宝的 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周进行 2-3次为宜。
03
用掌心或四指指腹在脐部顺时针轻轻 揉按,可缓解腹泻症状。
推大肠经
用拇指指腹从食指指根向指尖方向推 大肠经,可缓解腹泻症状。
揉龟尾穴
用拇指指腹在龟尾穴上轻轻揉按,可 缓解腹泻症状。
捏脊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指腹自下而上捏 脊,可调理脾胃、止泻。
发烧的推拿操作
推天河水
推六腑
用拇指指腹从腕横纹中点推向肘横纹中点 ,可清热解表、退烧。
小儿推拿操作必看精华
• 引言 • 小儿推拿的基本知识 • 小儿常见病症的推拿操作 • 小儿推拿的实践应用 • 小儿推拿的未来发展
01
引言
介绍小儿推拿
01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和经络来达 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治疗疾 病的目的。
02
小儿推拿适用于0-14岁儿童,尤 其对于一些常见的小儿疾病,如 感冒、咳嗽、发烧、消化不良等 ,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和禁忌症小儿推拿是一种常见的传统中医疗法,不仅可以促进婴幼儿身体健康发育,而且还可以调节身体功能,提高免疫力。

但是,小儿推拿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和禁忌症,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推拿时间:小儿推拿最好在孩子吃饭3小时后进行,用餐后立即推拿容易引起胃部不适,影响孩子的食欲和消化功能。

2.选择合适的推拿地点:小儿推拿最好在室内温和、安静的环境下进行,避免在寒冷或嘈杂的场所推拿。

同时,推拿时应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婴幼儿四肢摆动或意外跌落。

3.选择合适的推拿方法:小儿推拿的方法应该轻柔、舒适,避免强烈刺激孩子的身体,以免引起孩子不适或疼痛。

4.遵循孩子的身体信号:在进行小儿推拿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身体反应。

如果孩子出现不适或疼痛,应该及时停止推拿,以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禁忌症:1.患有严重疾病的孩子:如果孩子患有严重的疾病,如感冒、肺炎、心肌炎等,应当避免进行推拿治疗,以免加重疾病症状。

2.出现皮肤损害的孩子:如果孩子皮肤受到严重的创伤、感染或烫伤等影响,应当避免进行推拿治疗。

3.孩子处于饥饿或疲劳状态:孩子处于饥饿或疲劳状态时,身体处于较弱状态,容易感染疾病,而进行推拿可能会增加身体负担,因此不推荐在此时进行推拿治疗。

总之,在进行小儿推拿治疗时,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如果孩子身体出现不适或疼痛时,我们应该及时停止推拿治疗,并及时就医。

我们要注意孩子的身体信号,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最后提醒大家,进行小儿推拿治疗时一定要寻求专业的推拿师进行治疗,以保证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尔晋小儿推拿法周尔晋著湖北省东风轮胎厂郑树安整理小儿百脉汇集于掌,适宜于5岁以下小儿的推拿法有多个版本,而以周老的最为简单、实用。

今将周老小儿推拿法的有关内容从《火柴棒医生手记》中单独抽出,并参考其他版本作了少量补充,供人们试用。

一、小儿推拿手法1.清、补脾土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

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2.清、推大肠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揉板门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心方向——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清肝木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

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

6.清、补肺金部分:无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

“肺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补肾水部位:小指脂腹。

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止痛作用。

9.推上三关部位:小臂前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用。

10.清天河水部位:小臂内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热重要手法,还有宁心与安眠作用。

11.退六腑部位:小臂后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注意:退六腑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热,不可轻用。

12.分推肩胛骨操作:沿肩胛骨骨缝从上向下推如弯月,名“分推肩胛骨”(如箭头所示),本手法宣肺止咳,对久咳急气患儿适用。

13.揉肺俞部位: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尖作揉法(右手为顺时针,左手为逆时针)。

14.推脊柱部位:上起大椎穴,下至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名“推脊柱”,为退热重要手法。

15.推尾椎部位:自第4节腰椎到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为补,又名“推七节”;下推为“清七节”。

补法止泻,清法治便秘。

16.揉长强部位:肛门与尾骨之间。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长强”。

可止泻。

17.捏脊操作:以双手拇指与食指并拢,从尾椎骨沿脊柱两侧向上捏(成人高血压患者从颈部向下捏至尾椎骨),连皮带肉用力捏起即放下,一起捏至颈部发际处为止,以脊柱两侧皮肤微有潮红为有效。

说明:捏脊多用于治疗小儿积聚一类的疾患,如食积、疳积、呕吐、便秘、泄泻等,故又称“捏积”;还可消除肝、脾肿大,并有医治百病与抗癌作用。

18.揉内关部位:伸臂仰掌,腕横纹上2寸(以患者的手量)两筋之间。

有宁心安神,镇静止吐作用。

19.揉、压足三里部位:外膝眼下3寸(用患者的手取),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说明:在周老小儿推拿诸多病例中,唯有“急救中毒性菌痢患儿”一例,用的是指压双足三里附近的“高升点”,其余皆按揉足三里。

有强壮、消炎、治胃肠道疾病作用。

20.揉三阴交部位:内踝尖上3寸(用患者的手取),胫骨后缘稍后。

附:小儿推拿用润滑剂为减轻摩擦,避免损伤小儿皮肤,损伤时可将姜汁、葱白汁、酒精或清水等涂于推拿部位,这些润滑剂可根据病情、时令选用。

有强壮、消炎作用,对治肠炎、泌尿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成效。

二、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摘自《火柴棒医生手记》1.早产女婴(不足2公斤,第236页)每天捏脊一次(5遍),取左手补脾土2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100次,补肺金200次,补肾水200次,揉板门150次,推上三关150次。

2.先天性哮喘(1岁以下/2岁以上,第170页)取左手补脾土200/300次以上,清心火、清肝木各100次/各200次,清肺金300次/300次以上,补肾水200次/300次以上,揉外劳宫100次,推上三关200次,分推肩胛骨(此是主穴)50次/100次。

3.先天性心肌炎(2岁,第143页)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清肝木200次,清心火200次,补肺金300次,补肾水300次,揉内关300次,揉三阴交300次,捏脊5遍。

4.中毒性肺炎,高烧41℃(2岁,第42页)清肺金300次,清脾土、清肝木、清心火各300次,补肾水4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三关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推脊柱300次。

5.百日咳(1-2岁,第66页)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清肺金300次,补肾水3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三关300次,分推胛骨100次,揉肺俞50次。

6.疳积(2岁,第46页)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补肺金、补肾水各300次,揉外劳宫150次,推上三关300次,揉双足三里300次,捏脊5遍。

7.疳积兼肠炎(2岁,第153页)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推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补肺金、补肾水各300次,推上三关300次,捏脊5遍,揉双足三里200次,揉双三阴交200次。

8.腹泻(3岁,第53页)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推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推上三关300次,推尾椎300次,揉长强300次,揉双足三里300次,捏脊5遍。

9.中毒性菌痢,高烧40℃(4岁,第145页)治痢与退热双管齐下: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推大肠200次,揉板门15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清、补肺金各150次,补肾水300次,推上三关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

推脊柱300次,捏脊5遍,指压双足三里附近的“高升点”5到7分钟。

10.白血病,高烧40℃(4岁,第127页)采取以捏脊为中心的降热与水肿的医治法: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清、补肺金各150次,补肾水300次,推上三关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推脊柱300次,捏脊5遍。

11.休克(5岁,第60、73页)掐人中,掐揉手精威两穴,捏双脚太溪、昆仑及揉背部双肺俞。

说明:“精威”是“精宁”与“威灵”之合称。

此两穴在手颈部两侧用单拇指甲掐之,或用中指端作揉法,两穴掐5-10次,揉100-200次。

12.感冒发烧(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说明:清肺金300次,清心火、肝木各200次,补肾水、脾土各300次,推三关300次,推天河水300次,推脊200次,若高热40度以上,加退六腑300次。

13.感冒咳嗽(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说明:清肺金300次,补脾土、肾水各300次,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300次,分推肩胛骨50-100次,揉肺俞100次。

14.呕吐(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说明:补脾土300次,清大肠(从虎口推向指尖)100次,推板门(从掌根推向指尖)100次,按双足三里3-5分钟,揉涌泉100次(左旋)。

又吐又泻,加揉尾尖300次,推尾椎300次(由下向上)。

15.便秘(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说明:清大肠300次(由虎口推向指尖),清脾土300次,清心火、肝木各200次,补肾水300次,清肺金200次,指压双外关穴3-5分钟。

16.小儿夜啼(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说明:补清脾土各150次,清肝木、心火各200次,补清肺金各150次,补肾水300次,捏脊(自下而上)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

17.遗尿(五岁以上小儿,五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说明:补脾土800次,补肾水800次,推三关300次,揉丹田20分钟,按压百会2-3分钟。

18.脱肛(五岁小儿,五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说明:补脾土300次,推大肠100次(从指尖推向虎口),补肺金300次,推三关300次,揉外劳宫100次,摩丹田5分钟,推尾椎(向上)300次,揉尾尖500次,压百会2-3分钟,捏脊,自下而上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

14.小儿盗汗(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说明:补肺金300次,补脾土、肾水各300次,清肝木、心火各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捏脊,从下向上,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

20.小儿口舌生疮不吸奶(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说明:清心火、肝木各200-300次,清肺金300次,清脾土300次,补肾水300次,揉内、外劳宫各100次。

21.小儿皮肤病与瘙痒症(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说明:清肺金300次,清心火与肝木各200次,清脾土300次,补肾水300次,清心火与肝木各200次,清脾土300次,补肾水300次,捏脊从下向上捏,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揉双曲池穴各100次。

22.小儿腹胀不适(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说明:清脾土300次,清大肠200次(由虎口推向指尖),清板门200次(由指根推向指尖方向),清心火、肝木各100次,补肾水300次,捏脊从下向上捏,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压双足三里2-3分钟。

23.小儿厌食(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说明:补脾土300次,清肝木、心火各200次,补肺金、肾水各300次捏脊从下向上,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压双足三里2-3分钟。

24.小儿舞蹈症与多动症(四岁小儿,四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说明:清脾土400次,清肝木、心火各300次,清肺金300次,补肾水500次,揉双合谷、双太冲各3-5分钟,捏脊,从下向上每天捏1-2次,每次5-7遍。

25.小儿大脑发育不全(四岁小儿,四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说明:补脾土500次,清心火、肝木各300次,补肺金、肾水各500次。

揉双合谷、双太冲各3-5分钟,捏脊,从下向上捏,每天捏1-2次,每次5-7遍。

26.小儿自闭症(五岁小儿,五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说明:补脾土500次,清肝木、心火各400次,补肺金、肾水各500次。

揉双合谷、双太冲各5-7分钟,捏脊,从下向上捏,每天捏1-2次,每次5-7遍。

网友问:宣宾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小孩2岁多,最近4天凌晨咳但没痰,白天没事,感冒了,舌白,流清涕,不太想吃饭,精神好,手心脚心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