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城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实施案例分析_朱跃华

合集下载

城市治理案例研究

城市治理案例研究

城市治理案例研究城市治理案例研究正文:城市治理是指城市政府通过协调、管理和规划等手段,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居民幸福感的过程。

城市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一些城市治理案例,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优缺点,以及启示和建议。

一、北京市城市规划与治理案例北京市城市规划与治理案例是城市治理中的经典之一。

北京市政府在城市规划和治理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制定“北京市城市规划五年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

这些措施使得北京市的城市规划与治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二、上海市城市治理案例上海市城市治理案例也是城市治理中一个成功的典范。

上海市政府通过实施“上海城市治理行动计划”,加强了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上海市政府还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加强了社区组织和服务,提高了居民的参与度和幸福感。

三、广州市城市规划与治理案例广州市城市规划与治理案例也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城市治理案例。

广州市政府在城市规划和治理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制定“广州市城市规划五年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

这些措施使得广州市的城市规划与治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四、深圳市城市治理案例深圳市城市治理案例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城市治理案例。

深圳市政府通过实施“深圳市城市规划五年规划”,加强了城市规划管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

同时,深圳市政府还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加强了社区组织和服务,提高了居民的参与度和幸福感。

老旧街区拆迁优秀案例剖析

老旧街区拆迁优秀案例剖析

老旧街区拆迁优秀案例剖析
北京胡同老旧街区的拆迁改造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下面是该案例的剖析:
1. 背景:北京市一些胡同老旧街区因为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居住环境脏乱差,市容市貌落后等问题,需要进行拆迁改造。

2. 目标:通过拆迁改造,重建胡同老旧街区,提升居住环境,改善市容市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3. 方案:制定了详细的拆迁改造方案,包括拆除老旧房屋,修复历史建筑,规划合理的道路和公共空间,建设现代化的住宅和商业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4. 过程:在实施拆迁改造过程中,政府与居民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保障了居民的利益。

同时,政府积极引进民间资本,通过合作开发的方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5. 成果:经过拆迁改造,胡同老旧街区焕然一新,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市容市貌变得美观整洁,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商家,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同事,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6. 启示:该案例的成功经验在于政府主导、民间资本参与的拆迁改造模式。

政府具有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的能力,能够保障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而民间资本的参与则能够提供更多的资
源和创新的理念,加快改造进程同时实现经济效益。

此外,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也是成功的关键,保障了居民的利益和权益。

城市更新 案例

城市更新 案例

城市更新案例摘要:一、城市更新的背景和意义二、城市更新的案例分析三、城市更新的挑战与对策四、城市更新的未来展望正文:一、城市更新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已经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城市更新,是指在现有城市区域内,通过改善城市环境、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等手段,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这一概念包含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二、城市更新的案例分析1.北京市: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城市更新工作一直走在前列。

近年来,北京市着重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城市生态修复等多个项目。

其中,老旧小区改造注重居民参与,充分听取居民需求,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式,让居民享受到城市更新带来的便利。

2.上海市:上海市在城市更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上海市的旧区改造为例,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居民自愿的原则,对旧区的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综合改造,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3.广州市:广州市在城市更新中,重视城市空间的优化布局,通过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此外,广州市还通过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优化城市环境,打造宜居城市。

三、城市更新的挑战与对策1.资金问题:城市更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资金,成为城市更新面临的一大挑战。

对策: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为城市更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2.居民参与度低: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居民的参与度不高,可能导致更新效果不尽如人意。

对策:政府应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充分听取居民需求,让居民真正成为城市更新的主体。

3.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文脉,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策:应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更新规划,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或街区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

四、城市更新的未来展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城市更新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案例及分析

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案例及分析

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案例及分析案例一:北京市街道公用设施试行特许经营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城市街道公共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难以适应国际化大都市发展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街道公共设施设置的随意性较强。

(2)街道公共设施存在诸多不协调现象。

(3)街道公共设施质地和美观度普遍较差。

主要原因在于:(1)街道公共设施实行多头管理,资源难以形成合力。

(2)尚未形成良性的街道设施开发与运营机制。

(3)街道公共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投资渠道单一。

北京市发改委通过分析研究,提出采用SFC模式,对北京市街道公用设施试行特许经营。

分析:城市街道公共设施特许经营,即SFC(Street Furniture Concession)模式,是指城市政府通过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将城市街道公共设施上附属的广告经营权授予城市经营公司,同时城市经营公司根据政府意图及按照与城市主体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原则,负责街道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维护保养,并与政府按一定比例对广告经营利润分成的一种经营模式。

在SFC模式下,政府不再对街道公共设施投资,由专业化的城市经营公司进行投资建设。

政府将配套户外广告特许经营权授予城市经营公司,并通过签订长期经营合同予以保障。

城市经营公司在城市政府及主管部门提出的设计理念之下,按照与城市主体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原则,由专业设计人员对街道公共设施进行整体设计。

街道公共设施建成投入运行后,由城市经营公司的专业人员负责设施的全面维护保养。

从国外实例看,实行SFC后,政府无需再出资建设和维护管理街道公共设施,不承担任何投资风险,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城市经营公司分得10~15%的净利润。

目前,城市街道公共设施特许经营模式,已在巴黎、伦敦、悉尼等众多世界知名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据有关机构分析,与北京一样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面积和人口规模也相当的巴黎市,实施SFC30年来,累计吸引街道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投资约30亿欧元。

《2024年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范文

《2024年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范文

《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旧城居住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老旧房屋、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旧城居住区进行有机更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旧城居住区现状及问题北京的旧城居住区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技术水平限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房屋老旧,结构安全性差,缺乏基本的居住舒适度。

其次,基础设施落后,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设施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再次,环境脏乱差,绿化不足,空气质量差,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部分老旧小区存在人口密度过高、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

三、有机更新的原则与目标针对旧城居住区的问题,有机更新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文脉;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形象。

目标在于实现旧城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

四、适宜的有机更新途径1. 保护与修缮相结合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应采取保护与修缮相结合的策略。

通过修缮保护建筑外观和历史风貌,同时对内部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居住舒适度和生活便利性。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2.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效率。

同时,优化交通组织,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

3. 绿化与环境整治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小区环境。

对小区内的绿化进行规划和设计,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同时,整治环境卫生,提高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

4. 社区文化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如社区服务中心、图书馆、活动室等,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2023北京市城市更新计划案例分析

2023北京市城市更新计划案例分析

2023北京市城市更新计划案例分析In 2023, Beijing's urban renewal plan serves as a pioneering example of sustainable, innovative city planning. 2023年,北京市的城市更新计划作为可持续、创新城市规划的开拓性案例。

.From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the urban renewal plan of Beijing inject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capital into the city's infrastructure upgrades, stimula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creating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ublic spaces, residential areas, and commercial districts, the plan not only adds value to the city but also attracts investment and drives up property values.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北京的城市更新计划大量资金注入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刺激经济增长,并创造就业机会。

随着新的公共空间、居住区和商业区的开发,该计划不仅增加了城市的价值,还吸引了投资、推高了房地产价值。

On a social level, the urban renewal plan improves living standards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Beijing's residents. The creation of well-designe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ublic spaces enhances community cohesion and promotes a sense of belonging amongresidents. Additionally, the plan incorporates mixed-use developments, which provide convenient access to essential services and amenities, fostering a more inclusive and accessible urban environment. 在社会层面,城市更新计划提高了北京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基于绩效视角的规划实施案例分析——以北京中心城区专业市场疏解为例

基于绩效视角的规划实施案例分析——以北京中心城区专业市场疏解为例

Ke y wo r d s PI a n e v a l U a t i o n, ma r k et de c e n t r al i z a t i on ,p e r f o r man c e- ba s ed
■ D O I :l 0 . 1 2 o 4 9 / j . u r p . 2 0 1 7 0 2 0 0 3
J f r 姚 划作 为 ’ j 划 城
★ 基金 资助 :北 京 市社 会科 学 基 金项 目成 果 项 目名 称 :“ 北 京 非 正规 经 济 空 间 结构 演
变规 律 研 究” ( 1 4 ( : s c ¨ 1 7 )
pe r s pec t i v es o f publ i c p ol i ci e s M u ch pl an ev al u at i on of e xi st i ng s t u di es i s bas ed on t h e c on f o r m an ce i ns t e ad of t he p er f or ma nc e I t l e ads t o t he r es ul t t h at pl an ev al u a t i on
解 非首 都 功 能 政 策 的建 议 。 关 键 词 规 划评 估 ,功 能 疏 解 ,绩 效视 角
Abst r act Des pi t e t he f a ct t hat u r ban pl an s i n Ch i na a r e i nc r ea si n gl y r e gar ded as a f 0r m of pu bl i c pol i cy ,i t i s s t i l l wi del y c on t es t e d t h at h o w t o e val uat e t he m f r Om t h e

围绕市场改造更新的案例

围绕市场改造更新的案例

围绕市场改造更新的案例市场是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购买商品、交流和社交的场所。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市场的功能和设施也需要不断改进和更新。

市场改造更新旨在提高市场的运营效率,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

本文将围绕市场改造更新的案例展开讨论,重点介绍几个成功的市场改造项目,包括北京市王府井商业街改造、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改造、广州北京路步行街改造和深圳平安大街改造。

首先,北京市王府井商业街改造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市场改造项目。

王府井商业街是北京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消费者。

然而,由于旧有设施老化和交通拥堵等问题,该商业街的运营效率逐渐下降。

为了改善这个情况,北京市政府决定对王府井商业街进行更新改造。

改造后的商业街将拥有更宽敞的步行街,更现代化的商铺和设施,并增加了地下停车场和公共交通站点。

此外,为了提高商业街的环境品质,政府还加大了绿化和环保建设力度。

王府井商业街的改造不仅使其成为一个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购物区,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更宜居的环境。

其次,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改造是另一个成功的市场改造项目。

南京路步行街是上海市最受欢迎的购物区之一,每天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购物者。

然而,随着人流量的增加和商业模式的变化,南京路步行街面临着交通拥堵、设施老化和商业竞争力下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市政府决定进行南京路步行街的改造。

改造后的步行街将更加宽敞,增加了更多的休闲设施和绿化带,并增加了地下停车场和公共交通站点。

此外,政府还鼓励商家引进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理念,以提高商业街的竞争力。

南京路步行街的改造不仅提高了商业街的运营效率,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购物环境。

第三,广州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是广州市市中心重要的商业区之一。

然而,由于旧有设施老化和商业竞争力下降,北京路步行街的商铺出租率逐渐下降。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广州市政府决定进行北京路步行街的改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旧城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实施案例分析
朱跃华 马东玲 苏云龙 陈蓬勃
摘要:为保护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风貌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研究分析了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及实施过程中,窄小胡同市政管线的布置方案。

从规划策略、工作模式、技术创新等不同层面对典型案例进行了经验总结,提出了旧城内优化的市政规划设计层序、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模式、创新技术成果的合理应用以及市政设施站点与历史风貌相协调的解决方法,最后提出了开展旧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建议。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总结,以期对今后旧城市政基础设施的综合规划工作起到示范和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旧城 历史文化保护区 市政规划 管线综合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自2006年陆续完成了西城区什刹海、东城区玉河、崇文区鲜鱼口、宣武区大栅栏、前门东片等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工作。

本文将北京旧城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的典型案例加以分析和研究,提出创新的工作方法和规划设计理念,希望对今后旧城内开展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工作起到借鉴和示范的作用,为更好地保护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提升其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为北京市促和谐、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旧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背景
在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以下简称“文保区”)内,至今保存着传统的城市肌理,保留了传统建筑、商业老字号、民俗文化等传统的城市元素,大量的会馆、庙宇、四合院,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文保区以其风貌的独特性、完整性和观赏性成为北京都城历史记忆和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近几十年来,随着大量居民的不断涌入,北京旧城内人口稠密,生活设施匮乏(图1);道路狭窄,交通混乱(图2);房屋年久失修,私搭乱建多(图3)。

从市政设施方面来说,一个院落只有一个公用水龙头;居民家中没有卫生间,只能依靠公共厕所;炊事依靠煤气罐;取暖依靠小煤炉;雨污水合流管道和小煤炉燃煤取暖对旧城河湖水体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这些状况,对于老百姓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也是与北京市整体发展水平不相称的。

图1院落内市政设施匮乏图2 胡同内交通混乱图3 胡同里私搭乱建多概括起来,旧城市政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不能满足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不能满足历史文化保护区防灾和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的需要。

为此,北京市政府于2002年正式批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对北京旧城文保区的历史文化、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进行保护,并且要改善、提高区内生活环境质量及市政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2 市政设施如何引入到旧城胡同
按照现行的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窄小胡同能够安排的市政管线少之又少,如何解决两者的矛盾,将尽可能多的市政基础设施引入到旧城胡同深处,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解决。

2.1规划策略方面
由于旧城内道路狭窄,地下空间十分有限,进行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更需要实现最优的市政设施网络布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宏观整体的角度看问题,无论是对整片文保区域的统一整治,还是单条胡同的“微循环”改造,都需要对旧城区域进行统筹规划布局。

在前门东片地区改造项目中,我们采取了“先外围、后中心,先骨架、后支线”的规划设计层序(图4)。

首先通过前门大街东侧路将雨水、污水、中水、供水、燃气、信息、热力和供电等8种市政管线全部引入,作为前门东片地区的外部市政源;其次通过结合区内西河沿街、西兴隆街、茶食街、正义路南延和新革路等红线15米至20米的城市支路建设,形成该区域的市政环状骨干网络系统,确保市政设施供应;最后结合胡同整改,根据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来确定管线的优先安排顺序,构建市政支线网络,将市政设施引入到旧城中心区域(图5)。

图4 前门东片地区交通系统图5 前门东片地区市政工程综合规划在大栅栏街市政工程设计综合(图6)中,我们采用了分段和区域互补的方式解决文保区对市政设施的需求。

大栅栏街位于大栅栏地区东部,西起煤市街,东至珠宝市街。

街道两侧拥有享誉海外的瑞蚨祥、步赢斋等百年老店。

步赢斋门前街道仅宽6.4米,长达29米,按照规范不能敷设下六种管线,因此规划采取了在保证供水、雨水、污水、电力管线按照规范敷设的前提下,燃气管线只在步赢斋以西安排,步赢斋东侧的燃气负荷由珠宝市-粮食店街负担,电信在该段改为沿墙敷设架空线。

图6 大栅栏街市政工程设计综合图(局部)
2.2 工作模式方面
在旧城内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创新工作方法,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多部门统一协调和不断沟通。

在一般模式下,市政工程综合规划是在用地和交通规划方案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开展的,但由于旧城的特殊性,我们探索了新的模式,即将风貌保护、用地、交通和市政同时综合考虑,通过方案比选得到最优方案。

在前门东片地区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中,为了把文保区的保护和城市发展结合起来,使历史街区充满活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出了三套胡同整治方案。

方案一,道路系统规划以保护整治梳理为主、以区内原历史街巷为基础,力求严格保护地区历史街巷、胡同肌理、走向等原真性,维持现状胡同宽度。

现状胡同大多数仅宽1.5米至3米,断头路多,仅能引入供水管线、雨污合流管、电力或信息管线,因断头路较多,交通组织混乱,居民出行困难,市政管线无法进入部分四合院。

方案二,为将市政管线引入胡同,适度解决交通需求,提出
拆除胡同违章建筑和部分翻建建筑将胡同拓宽至7米、打通断头路,将影响道路的历史保护建筑原状异地移建。

胡同7米宽,按照《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研究》推荐的市政管线横断面,雨水、污水、供水、燃气、电力、信息管线均能布置胡同内,能够为四合院改造提供市政设施的保证。

但因道路整改需异地移建历史保护建筑,未征求文物管理部门意见。

方案三,提出拆除胡同违章建筑,因地制宜将胡同尽量拓宽,在保住历史文物建筑的前提下打通断头路,使胡同虽曲折但通顺。

在市政工程设计综合时,通过文物、交通、市政、用地等部门的磨合,在第三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采用市政管线分段和区域互补的方式,确定了最终的市政综合规划方案。

2.3 技术创新方面
在限制条件较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避免墨守陈规,积极吸纳新理念,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在旧城文保区内胡同狭窄的地段,采用相关研究成果推荐的市政管线横断面,通过专家论证的方式适当缩小了管线间距(图7),将尽可能多的市政管线引入到胡同深处。

在更为狭窄的胡同,采用雨污水管线同位双层敷设的施工工艺(图8),节约利用了有限空间。

如珠宝市—粮食店街最窄处为4.6米,长约140米,通过采用雨污水占用一个路由、分上下两层布置的施工工艺,避免了雨污水合流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

此外,电力、电信管线采用新的管材或者沿墙敷设架空线,这些技术和方法在节约利用空间上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保证了市政设施的成功引入。

图7国家规范推荐断面(左)、相关研究成果推荐断面(右)
图8 雨污水管线同位敷设平面图、剖面图、实物模型图
3 市政设施如何与历史风貌相协调
从规划设计层面解决市政设施引入问题后,如何使之与周边历史风貌相协调是我们面临的又一问题。

旧城内的文保区相比其他区域,具有建筑密度大、控制高度低的特点,因此城市级市政站点原则上不安排在文保区内,而直接为文保区服务的市政站点则尽量布置在靠近城市道路或较宽的胡同口附近,建筑风格要与周边风貌相协调。

在前门东片地区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中,由于道路狭窄,我们只将中压燃气管线敷设在较宽的西兴隆街,同时结合南深沟胡同为南北走向、四合院临街布置、院落进深较浅的特点,在其下敷设低压燃气管线,使低压燃气能够直接进入厨房,供居民使用。

这就涉及到在胡同口设置中低压燃气调压箱的问题(图9)。

首先需要将胡同口居民异地安置,然后按历史风貌翻建院落作为市政设施用房,这样不但避免了胡同内遍布各种市政设施的局面,而且维护了胡同的整体风格(图10)。

图9 燃气设施布置示意图图10 改造后的中低压燃气调压箱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北京旧城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及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分析,归纳总结了创新的规划设计理念。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研究》、《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及旧城区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技术规定研究》等研究中提出的市政管线横断面突破了现有的技术规范,适当缩短了管线间距,但当时作为研究成果尚不能以技术规范或法规性文件的形式作为设计依据,导致旧城市政管线综合工作必须通过一事一议的专家论证形式方可开展。

2009年12月北京市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布了北京市地方标准——《历史文化街区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DB11/T 692-2009)》,为更好、更快的开展旧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实施工作,切实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研究课题组编.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2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及旧城区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技术规定研究课题组编. 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及旧城区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技术规定研究[M].2008年.
作者简介
朱跃华(1983-),男,硕士,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马东玲(1965-),女,学士,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苏云龙(1966-),男,硕士,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陈蓬勃(1977-),女,学士,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