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孝经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孝经》广扬名章第十四(原文+译文)

国学经典《孝经》广扬名章第十四(原文+译文)

jū jiā lǐ
gù zhì kě yí yú guān 于做官治理国家。因 官 。
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于后世了。”
shì yǐ xíng chéng yú nèi
ér míng
是 以 行 成 于 内 ,而 名
lì yú hòu shì yǐ
立 于 后 世 矣 。”
-1-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xiào jīng guǎng yáng míngzhāng dì shí sì
《 孝 经 》广 扬 名 章 第十四
广扬名章第十四
zǐ yuē
jūn zǐ zhī shì qīn
子 曰 :“君 子 之 事 亲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
xiào gù zhōng kě yí yú jūn
shì
孝 ,故 忠 可 移 于 君 。事
xiōng tì gù shùn kě yí yú zhǎng
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事奉兄长能尽力做到 尊敬,所以能把这种尊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位者的
兄 悌 ,故 顺 可 移 于 长 。 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

国学经典《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译文)

国学经典《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译文)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xiào jīng
《孝 经》
kāi zōng míng yì zhāng dì yī
开 宗 明 义 章 第一
zhòng ní jū
zēng zǐ shì
仲 尼 居 , 曾 子 侍。
zǐ yuē
xiān wáng yǒu zhì
子 曰 :“ 先 王 有 至
dé yào dào
yǐ shùn tiān xià
mín
德 要 道 ,以 顺 天 下 ,民
yòng hé mù
shàng xià wú yuàn

用 和 睦 , 上 下 无 怨 。汝
zhī zhī hū
知 之 乎 ?”
zēng zǐ bì xí yuē
shēn
曾 子 避 席 曰 :“ 参
bù mǐn
hé zú yǐ zhī zhī
不 敏 ,何 足 以 知 之 ?”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 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 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yě lì shēn xíng dào yáng míng yú hòu
也。立 身 行 道,扬 名 于 后
shì yǐ xiǎn fù mǔ xiào zhī zhōng yě
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 雅·文王》里面说:‘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
世,以 显 父 母,孝 之 终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国学知识竞赛选择题【孝经篇】

国学知识竞赛选择题【孝经篇】

国学知识竞赛选择题【孝经篇】导读:本文国学知识竞赛选择题【孝经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1.《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著作,今文《孝经》全书共有_B__章。

A、16B、18C、19D、222.在《孝经》中,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孝”的不同内容,其中,“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是规定__C__的“孝”。

A、士B、诸侯C、卿大夫D、庶人3.《孝经》的第一章是(C)A、天子章B、孝治章C、开宗明义章D、广至德章4. (多选)下列表述符合《孝经》的思想的有:(A C D )A、做人和治国,都需要以“孝”为本。

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B、孝顺,就是对长辈和上级惟命是从。

错,谏诤章第十五C、孝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以求天地人合。

三才章第七,感应章第十六D、孔子认为对父母孝顺,对国家忠诚,是基本的道义。

开宗明义章第一5. (多选)下列语句能够概括出孔子在《孝经》中的主旨的是:( AB C D)A、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B、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C、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D、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6. (多选)《孝经》中,孔子引用到的作品有下列哪几项?( A C)A、《诗经》开宗明义章第一B、《论语》C、《尚书》天子章第二D、《春秋》7.《孝经》在哪个朝代被尊为经书? (A)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8.《孝经》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庶人之“孝”要求什么?(D)A、“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B、“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C、“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D、“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9.以下哪一个不是《孝经》中的章节? (C)A、开宗明义B、天子章C、四刑章D、三才章10.《孝经》的最后一章章名是?(B)A. 圣治章B.丧亲章C.感应章D.广扬名章篇二1.《孝经》第十章纪孝行章中,子曰:“孝子之事亲也, (A)A、居则致其敬B、养则致其乐C、病则致其忧D、丧则致其哀2.下列句子表现《孝经》中孝是诸德之本的是AA、“人之行,莫大于孝”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国学经典孝经读后感简洁版(2篇)

国学经典孝经读后感简洁版(2篇)

国学经典孝经读后感简洁版《国学经典孝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以孝道为主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孝的重视和尊敬。

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道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发与思考。

在《孝经》中,对于孝道的定义和要求被明确地提出来。

孝顺父母是孝道的核心,对父母的尊敬、关心和照顾都体现了孝道的实践。

在古代中国,孝道是一种家族、社会的基本伦理,是个人与社会进行互动的重要方式,也是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子女,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孝道的要求,尊敬父母,关心父母,为父母的幸福而努力。

与此同时,在《孝经》中还涉及了一些其他的内容。

例如,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尊卑有序、尊敬长辈、友善待人等都是孝道的具体表现。

这种关爱和尊重的态度不仅仅应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还应该延伸到我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中。

只有通过尊重和关爱他人,我们才能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通过阅读《孝经》,我也意识到了现代社会对孝道的忽视和淡化。

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利益和个人追求,而往往忽略了对家庭的关心和尊重。

人们往往因为工作和事业的忙碌而对父母冷淡,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他们的身体和情绪。

这种现象反映出了现代人心态的变化和价值观的转变。

我们应该反思并警醒自己,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不能忽视对家庭和亲情的关注和尊重。

总之,阅读《孝经》让我感悟深刻。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弘扬传统美德,注重家庭关系,尊重长辈,关心他人。

通过实践孝道,我们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同时也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和谐与进步。

国学经典孝经读后感简洁版(二)《国学经典孝经》是一本具有深远意义的书籍,其中充满了关于孝道的智慧和真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孝道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读后感。

孝经读后感(集合11篇)

孝经读后感(集合11篇)

孝经读后感(集合11篇)孝经读后感第1篇最近,我很荣幸拜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诗的神圣着作——《孝经》。

它恰若无声的细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缓缓润泽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蕴。

“事亲者,居上下骄,为下不乱,为丑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

为下而乱,则刑。

在丑而争,则兵。

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孝经》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骄傲自大;身为别人的下属,也不为非作乱;身为普通的百姓,也不与别人争斗。

身居高位却骄傲自大,最终会招致灭顶之灾;为人下属却犯上作乱,最终会遭受酷刑的惩罚;身为普通百姓却总与人争斗不休,最终会动刀动枪,互相残杀。

如果居高位而骄、做下属而乱、处卑微而争这三种违背常理的不良行为不能去除,就算每天用牛、羊、猪三牲做成的`美味佳肴孝敬父母,也不能让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尽孝道啊!我们应该读懂孝经,并把他记下来。

而不是简单单的浏览一遍就算了。

孝经读后感第2篇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

从动物学上说,实质上是一种"反哺"的行为。

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

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一位全面地系统地论述孝道的人,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

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

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

国学经典《孝经》卿大夫章第四(原文+译文)

国学经典《孝经》卿大夫章第四(原文+译文)
敢 服 ,非 先 王 之 法 言,不
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 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说的合乎礼法的言语, 不敢乱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实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
gǎn dào fēi xiān wáng zhī dé xíng bù
敢 道 ,非 先 王 之 德 行 ,不
gǎn xíng shì gù fēi fǎ bù yán fēi
备 矣 ,然 后 能 守 其 宗
miào gài qīng dà fū zhī xiào yě
庙 。盖 卿 大 夫 之 孝 也。
shī yún
sù yè fěi xiè
《诗》云 :“夙 夜 匪 懈,
yǐ shì yì rén
以 事 一 人 。”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衣饰、语言、 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先代圣明君王的礼法准则, 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使之延续兴盛。这就 是卿大夫的孝道啊!
敢 行 。是 故 ,非 法 不 言,非
不敢去做。所以,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 道德的行为不做;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乎礼法, 自己的行为不必刻意考虑也不会越轨。于是所说的话
dào bù xíng kǒu wú zé yán shēn wú 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
道 不 行 ;口 无 择 言 ,身 无
《诗经·大雅· 烝民》里面说:“要从早到晚 勤勉不懈,专心事奉天子。”
-2-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xiào jīng
《孝 经》
qīng dà fū zhāng dì sì
卿 大夫 章 第四
卿大夫章第四
fēi xiān wáng zhī fǎ fú bù

国学经典《孝经》士章第五(原文+译文)

国学经典《孝经》士章第五(原文+译文)

gài shì zhī xiào yě
盖士之 孝 也。
shī yún
sù xīng yè mèi
《诗经·小雅·小宛》里面说:“要早起晚睡,
《诗》云 :“夙 兴 夜 寐,
勤奋的去学习、去工作、去做事,不要辜负、愧对、
wú tiǎn ěr suǒ shēng
无 忝 尔 所 生 。 ér jìng tóng gù mǔ qǔ qí ài 用事奉父亲的心情去事奉国君,尊敬之心也是相同的。
君,而 敬 同 。故 母 取 其 爱, 所以事奉母亲是用爱心,事奉国君是用尊敬之心,两 ér jūn qǔ qí jìng jiān zhī zhě fù
而 君 取 其 敬 , 兼 之 者 父 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因此用孝道来事奉国君就
yě gù yǐ xiào shì jūn zé zhōng yǐ 表现出了忠诚,用尊敬来事奉上级则表现出了顺从。
也 。故 以 孝 事 君 则 忠 ,以
jìng shì zhǎng zé shùn
敬事 长 则顺。
-1-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zhōng shùn bù shī
-2-
传承国学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xiào jīng
《孝 经》
shì zhāng dì wǔ
士 章 第五
士章第五
zī yú shì fù yǐ shì mǔ
资于事父以事母,
ér ài tóng
zī yú shì fù yǐ shì
而 爱 同 ;资 于 事 父 以 事
用事奉父亲的心情去事奉母亲,爱心是相同的;
yǐ shì qí shàng 能做到忠诚顺从地事奉国君和上级,然后即能保住自

《孝经》全文十八章和译文

《孝经》全文十八章和译文

《孝经》全文十八章和译文《孝经》简介《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孝经一书,全文共为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

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品读]本章为《孝经》总纲,是《孝经》的基本精神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经》是国学经典之一,虽篇幅短小但地位崇高,深受古人推崇。本书阐述了孝为德之本,通过孔子与曾子的对话,展开了对孝道的深入论述。开明义章第一中,孔子指出孝是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的源泉,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天子章第二讲述天子之孝,应广敬博爱,将德行教化施于百姓。诸侯章第三强调诸侯应居高不危,节俭慎行,以保社稷和民人。卿大夫章第四要求卿大夫言行举止必须合乎礼法,守其宗庙。士章第五论述士人应以孝事君,忠顺不失,保其禄位。庶人章第六则指出庶人应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为庶人之孝。自天子至庶人,孝道贯穿始终,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通过《孝经》的学习,可以深刻理解孝道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孝道对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深远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