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学习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是新青海建设的不竭动力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不仅是抗震救灾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强大精神动力。恩格斯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巨大的自然灾难在给我们带来巨大创伤的同时,也使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创伤中迸发、在奋进中升华。

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产生于伟大的抗震救灾实践,是“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实干精神的延展升华。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既要与灾后恢复重建紧密结合,更要与实现新青海建设目标紧密结合。要通过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引导全省各族人民奋起于新的起点,致力于科学发展,凝心于真抓实干,推动新青海建设不断取得惠及全民的实际成效;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更要自觉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是以人为本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玉树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启示我们,要推动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有一股激情和热情,要有一股冲劲和闯劲,要把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转化为激发潜能,豪情满怀地追求卓越、追求一流、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既要积极争取外界的帮扶,更要立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加快新青海建设进程,一方面要以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的精神状态,抢抓国家进一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藏区跨越发展和玉树灾后重建支持力度等三大政策机遇;另一方面要以主动融入、包容四海的胸怀,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以求新思变、敢为人先的勇气,大力推进各种创新,不断争创青海新优势,打造青海新品牌,展示青海新形象。

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当前,尤其要以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把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所焕发的巨大精神动力作用于各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为新青海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的几点思考

首先,要在中华民族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大视野下解读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玉树抗震救灾不仅仅是青海全省上下投入的一场战斗,更是中华民族上下投入的一场战斗,地不分东西南

北、国内境外,人不分男女老幼、民族信仰。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的塑造者,不仅仅是投入第一线行动的各族军民,还有许许多多在抗震救灾第二线甚至第三线默默做出贡献的各族军民。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不仅是青海高原精神的充实与发展,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砥砺与升华。一言以蔽之,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的精神边界不只是青海,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不仅是青海的,更是中华民族的。因此,总结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立意要高、视野要宽,在中华民族及中华民族精神的视野下充分挖掘、总结其精神内涵、时代特征及现实意义等,要在青海这片热土全面践行这种伟大精神,使之成为新青海建设的不竭精神动力。

其次,以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深入开发青海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缺氧不缺精神”常常是我们概括青海各族人民精神风貌的一句话。的确,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在各族人民开发青海、建设青海的历程中,先后形成了小高陵精神、柴达木精神、龙羊精神、湟源牧校精神、牦牛精神、高原攻关精神、“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等众多优秀精神。这些精神不仅是六十年来青海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以稳步推进的重要精神支撑,更是一笔丰厚、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我们应该以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深入开发这些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为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对玉树抗震救灾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建议有关部门考虑组织编写一本全面反映玉树抗震救灾整个过程的抗震救灾编年史,或编写反映整个抗震救灾过程的影像志。这既是整个抗震救灾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一种真实的历史资料,又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绝好教材,具有存史、咨政、育人的多重功能。

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推动青海教育跨越发展

青海教育省情有六个“特”。一是特殊的环境;二是特殊的困难;三是特殊的需求;四是特殊的价值;五是特殊的政策;六是特别的奋斗。伟大的事业需要以伟大的精神作动力,我们要大力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致力于“解决突出问题、缩小发展差距、加大改革力度、打造若干亮点”,致力于以教育为各族人民谋幸福。要落实战略地位,促进教育优先发展。要统筹兼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跨越发展。要深化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伟大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是全省各族人民在伟大的抗震救灾行动中积累和升华的宝贵精神财富,弥足珍贵。我们要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的重要载体,作为学生德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对学生开展省情教育的重要举措,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而持久地宣传、学习和践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我们要鼓励编写校本教材,把抗震救灾精神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内容,体现到学生思想品德课和相关课程教学中;我们将布置各级各类学校今秋开学第一课统一宣讲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主题的省情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利用校报校刊、网络、广播电视、墙报、板报等形式,宣传抗震救灾中党的领导力量、祖国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的制度力量、人民军队的中坚力量、各族人民的团结力量,宣传抗震英雄的精神,高校还应组织开展有深度的理论研讨。要通过深入而有效的教育,让“大爱、团结、祖国、坚韧、挑战、感恩、奋进”等抗震救灾关键词汇,深入学生脑海、植入学生心田,成为青少年学生人生最可宝贵的精神养料。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要践行科学发展观,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广大莘莘学子,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教书育人,追求工作不留败笔、事业不留遗憾、人生不留骂名的境界,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和新青海建设培养造就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挑战极限

玉树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生命极限”地。“苦干三年,让玉树跨越20年”这是地震灾后省委、省政府用实际行动重建美好家园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但从高原医学角度来讲,用3年时间重建美丽的玉树,实现这一目标,无疑又是一次极限挑战。

大力弘扬“挑战极限”的玉树抗震救灾伟大精神,充分发挥高校职能,转变办学方式,提高办学水平,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充分发挥青海大学的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玉树灾后重建建功立业。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式,提高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认真总结和弘扬玉树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真干、实干、苦干,形成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事创业氛围,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各项事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一定要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实现学校工作跨越式发展,树立以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