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工艺

合集下载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安装与装配-导线加工步骤、设备及线束加工的工艺流程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安装与装配-导线加工步骤、设备及线束加工的工艺流程

导线加工步骤、设备及线束加工的工艺流程一、图纸和资料的准备(1)依据电气控制柜的电气原理图和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规范,绘出《电气布置图》。

《电气布置图》应准确给出各元器件安装位置,包括元器件端子的分布位置、线槽尺寸及安装位置。

(2)根据各电气元件的安装位置及元器件端子的分布位置,编制《电气接线图》,电气接线图中务必标出电气元件的型号并和明细表一一对应,以及导线的粗细,颜色、线号及走向。

(3)根据《电气接线图》规定导线的粗细、颜色及线号,通过试装编制出《电气接线明细表》。

二、线束材料、加工设备、工具的准备1.线束材料组成的基本元件是导线、接触端子、端子基座(俗称护套、塑件、橡胶密封件)、辅助材料为包扎保护层(如热缩套管、PVC绑扎带、套管等)、锡条或者锡线。

线束具有的对插、接触、传输三大基本功能需要以下三点去保证。

(1)电线类型的选择原则。

应根据环境温度、电压等级进行选择,一定应使用耐高温、阻燃耐油、耐振动、耐摩擦导线。

确定电线标准,对不同标准的电线的导体结构、标称截面、绝缘层材料和厚度,性能要求和最大外径都有差别。

(2)根据流过导线电流的大小和允许的插接范围选用合适的线束护套。

基座起保护端子的作用,此外,基座的重要功能就是达到对接的目的,方便可靠是最基本的要求。

护套的材料是套管,如热缩套管,PVC套管,纤维管。

在选用线束护套时还应注意,同种类型、形状相同而且安装位置又接近的线束护套,要用颜色予以区分,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3)压接头。

接线端子的材料从普通的黄铜、紫铜变为导电及弹性等性能良好的磷青铜、铍青铜等。

结构分为:片式、针孔式、管式、片簧式、音叉式、钩式等。

接线端子的选用必须满足与其压接的绝缘导线和与其连接的电气元件相适配。

2.线束加工设备(1)送线架:将所需加工线材绕在送线架上,防止损伤电线表面。

(2)全自动电脑剥线机:可按需要设定线径大小、裁线长度、剥皮长度、生产数量。

(3)计算机线号管打印机:在线号管上打出线号。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机柜制作-下料工艺-手工下料操作工艺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机柜制作-下料工艺-手工下料操作工艺

手工下料操作工艺1.下料要求(1)金属板材型材应平直,不得有锈蚀现象。

(2)落料时要考虑加工余量,以保证下料尺寸的正确性。

2.设备及工艺装备、工具(1)扳子、钳子、油壶、螺钉刀、手锤。

(2)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钢板尺、钢卷尺、直角尺、划针。

(3)曲线锯、砂轮切割机、角磨机。

3.下料前的准备(1)熟悉图纸和有关工艺要求,充分了解所加工的零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要求。

(2)按图纸要求的材料规格领料,并检查材料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3)为了降低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要通过计算采取合理的排料或套裁方法。

(4)将合格的材料整齐地堆放在机床旁。

4.下料工艺过程规范(1)首件检查符合工艺卡片的规定后,方可进行生产。

(2)辅助人员应该配合好,在加工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尺寸、毛刺、角度,并及时与操作人员联系。

(3)剪裁好的半成品或成品按不同规格整齐堆放,不可随意乱放,以防止规格混料及受压变形。

(4)根据生产批量采取合理的套裁方法,先下大料,后下小料,尽量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5)零件为弯曲件或有料纹要求的,应按其料纹、轧展的方向进行裁剪。

(6)钢板剪切截断的毛刺高度不得大于料厚的15%。

5.质量检查(1)对于图纸和工艺卡片未注垂直度公差的零件,对角线长度不超过550mm的对角线之差不大于1mm,在550mm以上的对角线之差不大于2mm(按短边长度取值)。

(2)逐件检查所裁的板料,应符合工艺卡或图纸的要求。

6.安全及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好规定的劳保用品。

砂轮切割必须戴护目镜。

(2)工作前应空运转2~3min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若发现异常或杂音,应及时检修。

(3)在操作过程中,精神应集中,送料时严禁将手伸进切削区内。

(4)安装、更换、调整刃具时必须切断电源,以防失手发生事故,操作过程中要经常停车检查刀片、紧固螺钉钉及定位挡板是否松动、移位。

(5)下好的料应标记图号和规格,以防错乱。

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工艺

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工艺

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工艺一、基本思路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逻辑思维,只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就可以说是一种好的的设计。

但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

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

二、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

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

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1、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由于各种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同,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就必须划分组件。

划分组件的原则是:(1)把功能类似的元件组合在一起(2)尽可能减少组件之间的连线数量,同时把接线关系密切的控制电器置于同一组件(3)让强弱电控制器分离,以减少干扰(4)为力求整齐美观,可把外形尺寸,重量相近的电器组合在一起(5)为了电气控制系统便于检查与调试,把需经常调节、维护和易损元件组合在一起2、在划分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同时要解决组件之间、电气箱之间以及电气箱与被控制装置之间的连线方式:电气控制柜各部分及组件之间的接线方式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开关电器、控制板的进出线一般采用接线端头或接线鼻子连接,这可按电流大小及进出线数选用不同规格的接线端头或接线鼻子(2)电气柜、控制柜、柜(台)之间以及它们与被控制设备之间,采用接线端子排或工业联接器连接(3)弱电控制组件,印制电路板组件之间应采用各种类型的标准接插件连接(4)电气柜、控制柜,柜(台)内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借用元件本身的接线端子直接连接,过渡连接线应采用端子排过渡连接,端头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处理。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机柜设计-表面处理的工艺设计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机柜设计-表面处理的工艺设计

表面处理的工艺设计目前机柜基本以钢材为原材料,制成各种零部件以后,必须对零部件的表面进行适当的处理,否则,其表面裸露在大气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后,会很快出现腐蚀现象,使零部件逐渐失去其原有功能,最后使整个设备或产品无法使用,造成资源浪费。

表面处理技术,包括表面覆盖技术、表面改性技术及复合表面处理技术三部分。

在这三部分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表面覆盖技术,在该技术中应用最多的是涂装工艺、电镀工艺,因为该工艺具有质优价廉的显著特点,在满足零部件防腐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装饰作用。

由于制作机柜使用的材料不同,不同使用环境对表面处理的要求不同,机柜的表面处理通常采用不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机柜金属表面处理方式的选择金属表面处理方式和优劣势对比见表1。

表1金属表面处理方式和优劣势对比1.电镀机柜需要电镀部件包括框架、安装板、机柜附件等。

电镀的目的主要是防腐,另一个作用是使接地性能良好。

还有一些小零件为了美观需要进行装饰性镀铬。

机柜几种常用零件电、化学处理推荐见表2。

表2几种常用零件电、化学处理推荐2.喷涂机柜需要喷涂的部件包括面板、覆板等。

控制柜的表面涂装是保证控制柜的外观质量及防腐蚀的关键环节,喷漆和喷塑两种喷涂工艺应用最为普遍。

柜体的涂装工艺过程如下:表面前处理喷面漆或喷塑烘干涂装工艺过程每一步的工艺方法、操作及质量要求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1)表面前处理控制柜材料的质量对表面前处理的工作量影响很大,表面锈蚀的钢板既增加表面处理工作量又会降低产品质量,而平整光洁的冷轧钢板甚至可以省去刮腻子这道工序。

表面前处理的目的是:(1)除去金属表面附着的或生成的异物,如氧化皮、油脂、污垢等;(2)给金属表面一定的耐腐蚀性,增加金属与涂层的附着力。

目前应用较普遍的是将除油、酸洗、磷化、钝化四道工序合起来进行的“四合一”磷化工艺,具体配方请参阅相关资料。

2)涂底漆涂底漆→烘干→刮腻子这些工序,属于喷面漆前喷漆工艺的特殊要求。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安装与装配-柜体接地工艺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安装与装配-柜体接地工艺

柜体接地工艺1.柜体接地技术要求(1)柜、框架结构需备有供可靠接地,且直径不小于6mm的螺母(或螺钉,或接地用的结构组件)。

结构上的各个金属件与接地螺母(或螺钉,或接地组件)间的连通电阻实测值不得超过0.01Ω(允许并接紫铜线带或采取其他措施)。

(2)箱门上装有电气元件时,箱体与门之间必须有接地跨接线。

跨接线截面应按要求,如面板上仅装控制电气元件则采用多股1.5mm2紫铜编织线。

(3)箱体上应设有专用接地螺柱,并有接地标记。

接地螺柱的直径与接地铜导体截面Q、电气设备电源线的截面S的关系,对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按表1;对可携式电气设备按表2,且其电源线应设有专用接地芯线。

表1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接地螺柱的直径与接地铜导体截面Q、电源线的截面S的关系表2可携式电气设备接地铜导体截面Q与电源线的截面S的关系(4)接地装置的接触面均须光洁平贴,保证良好接触,并应有防止松动和生锈的措施。

2.柜体接地的安装1)柜体接地工艺要求(1)与接地点连接的导线必须是黄、绿双色线。

不能明显表明的接地点,应在附近标注明显的接地符号“⊥”。

(2)所有接地装置的接触面均须光洁平贴,紧固应牢靠,保证接触良好,并应设有弹簧垫圈或锁紧螺母,以防松动。

(3)对于已经进行喷漆处理的柜体部件表面的接地点,其螺钉或螺栓下必须使用带棘齿的垫圈,以保证接地的可靠性。

(4)接地装置紧固后,应随即在接触面的四周涂以防锈漆,以防锈蚀。

2)机柜门接地线安装步骤机柜前后门安装完成后,需要在其下端轴销的位置附近安装门接地线,使机柜前后门可靠接地。

门接地线连接门接地点和机柜下围框上的接地螺钉,如图1所示。

图1机柜门接地线安装前示意图(1)安装门接地线前,先确认机柜前后门已经完成安装。

(2)旋开机柜某一扇门下部接地螺柱上的螺母。

(3)将相邻的门接地线(一端与机柜下围框连接,一端悬空)的自由端套在该门的接地螺柱上。

(4)装上螺母,然后拧紧,如图2所示,完成一条门接地线的安装。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安装与装配-柜体装配的工艺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安装与装配-柜体装配的工艺

柜体装配的工艺1.机柜框架的安装(1)装配需注意对构件的保护,不可划伤或碰伤。

(2)装配应当符合该型号产品构造的要求,应利用成模数关系的安装孔固定。

(3)外形尺寸要求如下所述。

柜体及部件按照图纸标注的尺寸测量、记录。

柜体属于规则型工件和尺寸大的情况,按下面要求检验:① 高、宽、深尺寸要求及检验部位。

高:在工件正反面两面四角测量。

宽:在工件正反面离边缘10cm处分三处测量。

深:在工件两侧离边缘10cm处分三处测量。

图纸未注公差的按表1规定检验。

表1图纸未注公差的检验规定② 外观垂直度检验。

柜体在未注垂直度要求的情况下,垂直度只允许向后倾斜4~5mm。

③ 柜体对角尺寸偏差要求见表2。

表2柜体对角尺寸偏差要求2.柜门及面板的安装1)柜门及面板的安装要求(1)机柜的门装配后,其间隙应均匀一致,开启灵活。

开启角度不得小于90°,但不宜过大。

门在转动过程中不应损坏漆膜,不应使电气元件受到冲击,门锁上后不应有显明的晃动。

(2)门锁、快锁、铰链、活动导轨等部件装配后,应启动灵活,推拉方便,牢固可靠。

检验办法:手执门锁轻轻推拉,移动量不超过2mm。

(3)门与门及门与框架之间的缝隙检验:门与门之间的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mm为1mm,大于1000mm为1.5mm;门与门框之间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mm为2mm,大于1000mm为2.5mm。

2)机柜前后门的安装如图1所示,安装步骤如下:(1)将门的底部轴销与机柜下围框的轴销孔对准,将门的底部装上。

(2)用手拉下门的顶部轴销,将轴销的通孔与机柜上门楣的轴销孔对齐。

(3)松开手,在弹簧作用下轴销往上复位,使门的上部轴销插入机柜上门楣的对应孔位,从而将门安装在机柜上。

(4)按照上面步骤,完成其他机柜门的安装。

说明:① 活动轴销在出厂前已安装在门板上,现场安装的时候不用再装。

② 机柜同侧左右两扇门完成安装后,它们与门楣之间的缝隙可能不均匀,这时需要调整两者之间的间隙。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机柜制作-表面处理-机柜表面喷漆工艺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机柜制作-表面处理-机柜表面喷漆工艺

机柜表面喷漆工艺机柜表面的三涂层体系:电泳底漆、中涂、面漆(金属漆种漆膜最外层加喷罩光清漆)。

涂装的整个工艺流程如下:机柜部件→手工预清理→前处理→阴极电泳及后清洗→烘烤→电泳底漆打磨→除尘→中涂漆喷涂→中涂漆烘烤→中涂打磨→除尘→面漆喷涂→修饰过检(1)底漆喷漆用的底漆可选用酚醛底漆、酯胶底漆、硝基底漆、醇酸底漆等,其中醇酸底漆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防锈性能,而且与硝基清漆的结合性能也比较好。

底漆兑稀可用相配套的稀释剂或松香水、松节油等。

(2)腻子喷漆用的腻子配合比如下:石膏粉:30;白厚漆:15;熟桐油:10;松香水:6;水:适量;液体催干剂:0.25~0.5。

腻子调匀后,平面处可用牛角片或刮刀批嵌,曲面处和楞角处可用橡皮嵌批。

腻子不能来回多刮。

第一道腻子略稠些,第二、三道腻子略稀些。

腻子干后用砂纸打磨使其平整。

(3)喷漆喷漆用的设备有气泵、滤气罐、风管和喷枪等。

常用喷枪有吸出式、对嘴式和流出式。

喷涂时将手把揿压,压缩空气就从出气嘴中喷出,使漆液均匀地喷涂在物面上。

喷枪与物面距离应控制在200~300mm,喷第一遍要近些,以后每遍略远些。

气压应保持在0.3~0.4MPa,喷第一遍后逐渐减小。

漆的黏度直接影响喷漆质量,因此,底漆、喷漆使用时都要用稀释剂兑稀,在没有黏度计测定的情况下,可根据漆液重量的100%加入稀释剂,以使漆液能顺利喷出,不致过稀或过稠。

醇酸底漆可用松香水对稀;硝基清漆可用香蕉水对稀。

喷第一遍硝基清漆时,因底漆和腻子是油性的,容易被稀释剂溶化而产生气泡、皱皮,所以喷涂速度要稍快,喷得要薄。

喷完一遍后,待其干燥,经水砂纸打磨后再喷一遍。

电气控制柜设计工艺

电气控制柜设计工艺

电气控制柜设计工艺一、设计要求1.功能需求:电气控制柜应符合所控制设备的功能需求,确保能够完成正常的操作、控制和保护功能。

2.安全性要求:电气控制柜应根据所控制设备的特点,合理设计各种安全保护装置,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

3.可靠性要求:电气控制柜应选用优质的电器元件,配备可靠的控制系统,以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和寿命。

4.维护要求:电气控制柜应考虑设备的维护和检修需求,方便维修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5.美观性要求:电气控制柜应外观整洁、布线规范,符合美观要求。

二、工艺规范1.箱体设计:电气控制柜的箱体应选用优质的钢板材料制作,表面经过喷塑处理,确保箱体结实耐用。

箱体内部应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布线和维护。

2.接线端子设计:电气控制柜的接线端子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螺栓式接线端子或弹簧式接线端子。

端子应标明输入输出信号,便于维护人员进行操作。

3.线缆布线:电气控制柜的线缆布线应遵循规范,严格按照电气原理图进行布线。

线缆应采用标准的电缆规格,保证电流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保护装置:电气控制柜应配备过载保护器、短路保护器、温度保护器等保护装置,并设有相应的告警和排除故障装置。

5.接地设计:电气控制柜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方便排除静电和故障电流,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三、常见问题1.温度过高:电气控制柜温度过高可能是由于负载过大、散热不良等原因造成的,应检查负载是否正常,并改进散热措施。

2.绝缘损坏:电气控制柜绝缘损坏可能是由于湿气、灰尘等污染物进入引起的,要定期检查和清理电气控制柜。

3.线路松动:电气控制柜线路松动可能是由于安装不牢固、振动等原因造成的,应及时检查和固定线路,确保线路连接可靠。

4.电器元件老化:电气控制柜中的电器元件可能会因长时间使用而老化,应定期检查和更换老化的元件,保证设备的可靠性。

5.操作故障:电气控制柜操作故障可能是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造成的,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并及时排除故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工艺
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工艺
2011年12月13日星期二11:271、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逻辑思维,只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就可以
说是一种好的的设计。

但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

这些设计包括电气
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
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
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
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
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
依据。

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
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
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

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
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2.1 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由于各种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同,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时,就必须划分组件。

划分组件的原则
是:
(1)把功能类似的元件组合在一起;
(2)尽可能减少组件之间的连线数量,同时把接线关系密切的控制电器置于同一组件中;
(3)让强弱电控制器分离,以减少干扰;
(4)为力求整齐美观,可把外形尺寸、重量相近的电器组合在一起;
(5)为了电气控制系统便于检查与调试,把需经常调节、维护和易损元件组合在一起。

2.2 在划分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同时要解决组件之间、电气箱之间以及电气箱与被控制装置之间的连线方式:电气控制柜
各部分及组件之间的接线方式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开关电器、控制板的进出线一般采用接线端头或接线鼻子连接,这可按电流大小及进出线数选用不同规格的接线端头
或接线鼻子;
(2)电气柜、控制柜、柜(台)之间以及它们与被控制设备之间,采用接线端子排或工业联接器连接;
(3)弱电控制组件、印制电路板组件之间应采用各种类型的标准接插件连接;
(4)电气柜、控制柜、柜(台)内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可
以借用元件本身的接线端子直接连接,过渡连接线应采用端子排过
渡连接,端头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处理。

3、电器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与绘制
电气元件布置图是某些电器元件按一定原则的组合。

电器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依据是部件原理图、组件的划分情况等。


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同一组件中电器元件的布置应注意将体积大和较重的电器元件安装在电器板的下面,而发热元件应安装在电气控制柜
的上部或后部,但热继电器宜放在其下部,因为热继电器的出线端直接与电动机相连便于出线,而其进线端与接触器直接相
连接,便于接线并使走线最短,且宜于散热;
(2)强电弱电分开并注意屏蔽,防止外界干扰;
(3)需要经常维护、检修、调整的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宜过高或过低,人力操作开关及需经常监视的仪表的安装位置应符
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4)电器元件的布置应考虑安全间隙,并做到整齐、
美观、对称,外形尺寸与结构类似的电器可安放在一起,以利加工、
安装和配线。

若采用行线槽配线方式,应适当加大各排电器间距,以利布线和维护;
(5)各电器元件的位置确定以后,便可绘制电器布置图。

电气布置图是根据电器元件的外形轮廓绘制的,即以其轴线为
准,标出各元件的间距尺寸。

每个电器元件的安装尺寸及其公差范围,应按产品说明书的标准标注,以保证安装板的加工质
量和各电器的顺利安装。

大型电气柜中的电器元件,宜安装在两个安装横梁之间,这样,可减轻柜体重量,节约材料,另外
便于安装,所以设计时应计算纵向安装尺寸;
(6)在电器布置图设计中,还要根据本部件进出线的数量、采用导线规格及出线位置等,选择进出线方式及接线端子排、连接器或接插件,并按一定顺序标上进出线的接线号。

4、电器部件接线图的绘制
电气部件接线图是根据部件电气原理及电器元件布置图绘制的,它表示成套装置的连接关系,是电气安装、
维修、查线
的依据。

接线图应按以下原则绘制:
(1)接线图相接线表的绘制应符合GB6988.6—1993中《控制系统功能表图的绘制》的规定;
(2)所有电气元件及其引线应标注与电气原理图中相一致的文字符号及接线号。

原理图中的项目代号、端子号及导线号的
编制分别应符合GB5094-1985《电气技术中的项目代号》、GB4026-1992《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识别及应用字
母数字系统的通则》及GB4884-1985《绝缘导线标记》等规定;
(3)与电气原理图不同,在接线图中同一电器元件的各个部分(触头、线圈等)必须画在一起;
(4)电气接线图一律采用细线条绘制。

走线方式分板前走线及板后走线两种,一般采用板前走线,对于简单电气控制部件
,电器元件数量较少,接线关系又不复杂的,可直接画出元件间的连线;对于复杂部件,电器元件数量多,接线较复杂的情
况,一般是采用走线槽,只要在各电器元件上标出接线号,不必画出各元件间连线;
(5)接线图中应标出配线用的各种导线的型号、规格、截面积及颜色要求等;
(6)部件与外电路连接时,大截面导线进出线宜采用连接器连接,其它应经接线端于排连接。

5、电气控制柜及非标准零件图的设计
电气控制装置通常都需要制作单独的电气控制柜、箱,其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根据操作需要及控制面板、箱、柜内各种电气部件的尺寸确定电气箱、柜的总体尺寸及结构型式,非特殊情况下,应
使电气控制柜总体尺寸符合结构基本尺寸与系列;
(2)根据电气控制柜总体尺寸及结构型式、安装尺寸,设计箱内安装支架,并标出安装孔、安装螺栓及接地螺栓尺寸,同
时注明配作方式。

柜、箱的材料一般应选用柜、箱用专用型材;
(3)根据现场安装位置、操作、维修方便等要求,设计电气控制柜的开门方式及型式;
(4)为利于控制柜箱内电器的通风散热,在箱体适当部位设计通风孔或通风槽,必要时应在柜体上部设计强迫通风装置与
通风孔;
(5)为便于电气控制柜的运输,应设计合适的起吊勾或在箱体底部设计活动轮。

总之,根据以上要求,应先勾画出电气控制柜箱体的外形草图,估算出各部分尺寸,然后按比例画出外形图,再从对称、
美观、使用方便等方面进一步考虑调整各尺寸比例。

电气控制柜外表确定以后,再按上述要求进行控制柜各部分的结构设计
,绘制箱体总装图及各面门、控制面板、底板、安装支架、装饰条等零件图,并注明加工要求,再视需要为电气控制柜选用
适当的门锁。

当然,电气柜的造形结构各异,在柜体设计中应注意吸取各种型式的优点。

对非标准的电器安装零件,应根据
机械零件设计要求,绘制其零件图,凡配合尺寸应注明公差要求,并说明加工要求。

最后,还要根据各种图纸,对电气控制柜需要的各种零件及材料进行综合统计,按类别列出外购成品件的汇总清单表、
标准件清单表、主要材料消耗定额表及辅助材料定额表等,以便采购人员、生产管理部门按设备制造需要备料,做好生产准
备工作,也便于成本核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